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街道辦事處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第一篇:街道辦事處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街道辦事處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的重大決策,強力建設新農村,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是各級黨委、政府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肩負的一項艱鉅的重要使命。

一、基本情況:

xx系鄂溫克語"聚寶口袋"之意,位於xx市東南部,行政區域面積2500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8.8%。轄區總人口6644人,佔全市總人口的7.9%,內轄一個行政村前進村、一個農墾企業、一所國小、一所幼兒園。2014年,地區奶牛存欄頭數達5434頭,鮮奶產量1.34萬噸,發放奶資4574.25萬元。地區糧油總播面積達52.1萬畝,糧油總產達1.389億斤。其中農場總播面積48萬畝,糧油總產1.3億斤,其中:小麥產量5千萬斤、油菜產量5千萬斤、大麥產量3千萬斤,預計產值2億元,利潤5000萬元。前進村總播面積4.1萬畝,糧油總產859萬斤,其中:小麥畝產400斤、油菜畝產160斤、大麥畝產450斤,預計產值1499萬元,利潤596萬元。

二、成效與特點:

近年來,我辦堅持把推進現代農牧業作爲興邊富民的重要舉措,落實好國家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積極爭取國家項目資金,農牧業發展迅速,成效顯着。

一是加快農牧業產業化建設,積極落實惠農扶農政策。我們始終將增加農民收入作爲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全面貫徹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堅持"三業並舉",發展產業、擴大就業、鼓勵創業,大力推進農民增收舉措到戶工程,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積極構建農民增收多元化新格局,農民收入保持持續、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2014年實施測土配方施肥4.2萬畝,發放施肥建議卡300份,免耕2.8萬畝,僅春播一項,節省資金100餘萬元。同時積極爭取農機補貼,實施農牧業科技下鄉,提高了農業種植的科技含量。

二是農業結構優化調整,特色產業初具規模。引導農民農牧結合,協調發展,將經營分散的土地向種田大戶流轉,截止目前全村土地流轉率達到了80%以上,土地集中連片,便於大機械化作業和現代化農業生產經營,提高了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深入實施"一村一品"工程,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壯大產業規模,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基本形成了有龍頭企業帶動的"優勢養殖業、糧食種植業"兩大產業,重點推進了奶牛、糧油作物、無害化蔬菜等的產業化項目。隨着雀巢公司增產擴能,加大奶源基地建設,2014年新建奶牛小區6個,新建擠奶平臺2個,共計新增面積5420平方米,新增奶牛1000頭。

三是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堅持用城鄉統籌的理念推進城鎮化建設,搶抓"兩個文明"建設機遇,實施了一批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城鎮規模不斷擴大,市政設施逐步優化,載體功能日益完善,人居環境得到顯着改善。堅持以城帶辦,建設生態家園,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整治農村環境,2014年植樹和四旁綠化面積達到220畝,植樹1000餘棵,進一步提高城鎮綠化覆蓋率。開展街區環境衛生專項整治,共進行大型衛生治理活動6次,出動車輛60餘臺次、人員200餘人次,清理外運垃圾60餘噸。

四是公益事業全面發展,城鄉社會和諧穩定。堅持以人爲本,更加註重民生,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投資280萬元,建設xx前進村綜合活動中心和社區"一站式"服務大廳,依託基層黨建、勞動保障、民政低保、司法調解、計劃生育、土地規劃、幫辦服務七大服務窗口平臺以社區網格化、服務百姓精細化、創新社會管理人性化爲目標,提升服務效率,拓展服務範圍,傾情服務爲民。2014年對地區低保戶每月發放保障金1.2萬元,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必保;醫療救助22人,發放救濟金5.9萬元;爲80歲老年人發放長壽生活補貼3.72萬元;爲4名優撫對象發放優撫金3.8萬元。救助貧困大學生1人,救助金2014元。對因洪澇受災的42戶房屋破損嚴重無居住房屋家庭給予臨時性生活補貼每戶3000元,累計發放救災資金62.51萬元,

三、存在的問題:

當然,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我辦也不可避免的遇到很多難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人居環境整治力度有待加強。我辦在人居環境整治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近年來村容村貌從根本上得到改變。但由於基礎薄弱等多種因素,"六改四普及"難度大,農牧民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還不夠,有些農牧民在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觀念,認爲新農村建設是上級黨和政府的大事,個人存在不願讓利、不願籌資的思想。

(二)辦事處經濟實力薄弱、牽引力不大。辦事處經濟實力薄弱,加之近年來加大了對重點產業發展、公益事業建設、基礎設施等項目的投入和建設,使得辦村兩級發展經濟包袱沉重,難以形成牽引力、向心力。

(二)農民增收門路狹窄,增長點不多。農業增收既面臨着農業內部受資源約束,增收潛力不大的壓力,又面臨着農業外部就業競爭加劇的巨大壓力;產業結構調整緩慢,新型農業發展滯後,傳統農業只能解決農民的"吃飯"問題,而不能根本上解決他們的"致富"問題。

(三)社會各項事業有待進一步加強。我辦的醫療衛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水平普遍不高,農村醫療條件差、醫療水平低,同時,農村醫務人員水平低,醫療衛生狀況令人擔擾,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沒有得到改善。

四、對策和建議:

農業是基礎,農民是關鍵,農村是重點。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首先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一)必須進一步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是農民,根本是發展農村經濟,重點是增加農民收入,難點是構建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長效機制。因此,要利用村廣播、會議、標語等手段,深入宣傳好信農村建設的意義、任務、標準、要求、政策,充分調動起羣衆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充分認識到當前制約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的矛盾和問題,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爲振興經濟的中心任務,擺在一切經濟工作重中之重來抓,既要把農業和農村內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繼續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在農業和農村外部尋求增收途徑;既要抓好面上增收,全方位開闢農民就業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徑,又要分類指導,突出重點,着力解決好農村貧困人口等特殊困難羣衆的生產生活問題,做好扶貧救助工作;既要立足當前採取見效快的具體措施,又要着眼長遠尋求解決農民增收問題的治本之策,建立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長效機制,多途並進,多管齊下,不斷開拓農村經濟發展的新空間,不斷開闢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二)必須進一步抓牢主線,鞏固和發展增收基礎。在現階段,要以市場需求爲導向,抓住農業結構調整這條主線,把調整的着力點從局部面積的加加減減轉到培育特色支柱產業上來,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發展現代農業,必須以工業化的理念和經營方式來謀劃農業,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速發展培育以設施農業、標準農業、綠色農業、農產品加工業爲體系的現代農業。積極推進種植、養殖業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經濟效益。要走特色化發展的路子,把特色做大、做優、做新,做出品牌,努力把糧食、棉花、蔬菜、畜牧養殖等特色產業打造成爲農民穩定增收的支柱性主導產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積極創建產業集羣村鎮。

(三)必須進一步創新機制,加強和培植市場主體。一是扶持種養大戶,培植農業生產主體。通過對一些市場意識強、科技素質高的種養大戶,採取政府扶持支部引導、農戶投資的辦法,大力發展規模養殖,引進優良品種,採用精細的管理方式,逐步發展狀大起來,使他們不僅是科學種養致富的典型,而且成爲農村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要引導農村大戶、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創辦領辦農村專業服務組織和專業協會,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提高農村經濟的自主發展能力。

(四)必須進一步堅持以點示範,凸現新農村建設新亮點。一是要以示範點建設爲主體,全力提升示範點建設的規模化、規範化、科學化、配套化。一是要超前規劃。按照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分類指導、整體推進的要求,把小康住宅、道路建設、環境美化、設施配套做爲新農村建設的主體,依據這一主體制定出新農村示範點建設的總體規劃,分步實施,整體推進。二是要高起點建設。對於新農村建設示範點要堅持20年不落後,30年能改造的要求,對於各項配套建設力求高起點、高標準,避免重複建設和資金浪費,切實達到以點帶面、示範引導的作用,進而推動全鄉新農村建設進程的加快,同時農村道路、學校、醫院、給排水、供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要及時配套,切實改善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條件。

(五)必須進一步加大新型農民培養力度,全面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實施農民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建立農村勞動力轉移信息網和勞務中介機構,開闢轉移就業"綠色通道"。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突出抓好農村精神文明和文化陣地建設,以星級文明村建設爲抓手,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大力開展以遵紀守法、移風易俗爲主要內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推進農村和諧穩定發展。要加強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構建農村公共文化體系,大力發展農村生態文化,豐富廣大農民文化生活,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

(六)必須進一步強化政府服務功能,不斷完善農民新保障。統籌社會各方力量,大力推動社會公衆資源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推進農村民生工程建設,繼續實施農村安全飲水水工程,推廣農村改廁、改水,繼續抓好村規範化衛生所、文化站、敬老院建設。建立健全以新型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爲基礎,以就業幫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等爲補充的多元化新型社會救助體系,讓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濟。

第二篇:街道辦事處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街道辦事處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的重大決策,強力建設新農村,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是各級黨委、政府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肩負的一項艱鉅的重要使命。

1、基本情況:

**系鄂溫克語"聚寶口袋"之意,位於**市東南部,行政區域面積2500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8.8%。轄區總人口6644人,佔全市總人口的7.9%,內轄一個行政村前進村、一個農墾企業、一所國小、一所幼兒園。2014年,地區奶牛存欄頭數達5434頭,鮮奶產量1.34萬噸,發放奶資4574.25萬元。地區糧油總播面積達52.1萬畝,糧油總產達1.389億斤。其中農場總播面積48萬畝,糧油總產1.3億斤,其中:小麥產量5千萬斤、油菜產量5千萬斤、大麥產量3千萬斤,預計產值2億元,利潤5000萬元。前進村總播面積4.1萬畝,糧油總產859萬斤,其中:小麥畝產400斤、油菜畝產160斤、大麥畝產450斤,預計產值1499萬元,利潤596萬元。

二、成效與特點:

近年來,我辦堅持把推進現代農牧業作爲興邊富民的重要舉措,落實好國家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積極爭取國家項目資金,農牧業發展迅速,成效顯着。

一是加快農牧業產業化建設,積極落實惠農扶農政策。我們始終將增加農民收入作爲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全面貫徹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堅持"三業並舉",發展產業、擴大就業、鼓勵創業,大力推進農民增收舉措到戶工程,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積極構建農民增收多元化新格局,農民收入保持持續、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2014年實施測土配方施肥4.2萬畝,發放施肥建議卡300份,免耕2.8萬畝,僅春播一項,節省資金100餘萬元。同時積極爭取農機補貼,實施農牧業科技下鄉,提高了農業種植的科技含量。

二是農業結構優化調整,特色產業初具規模。引導農民農牧結合,協調發展,將經營分散的土地向種田大戶流轉,截止目前全村土地流轉率達到了80%以上,土地集中連片,便於大機械化作業和現代化農業生產經營,提高了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深入實施"一村一品"工程,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壯大產業規模,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基本形成了有龍頭企業帶動的"優勢養殖業、糧食種植業"兩大產業,重點推進了奶牛、糧油作物、無害化蔬菜等的產業化項目。隨着雀巢公司增產擴能,加大奶源基地建設,2014年新建奶牛小區6個,新建擠奶平臺2個,共計新增面積5420平方米,新增奶牛1000頭。

三是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堅持用城鄉統籌的理念推進城鎮化建設,搶抓"兩個文明"建設機遇,實施了一批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城鎮規模不斷擴大,市政設施逐步優化,載體功能日益完善,人居環境得到顯着改善。堅持以城帶辦,建設生態家園,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整治農村環境,2014年植樹和四旁綠化面積達到220畝,植樹1000餘棵,進一步提高城鎮綠化覆蓋率。開展街區環境衛生專項整治,共進行大型衛生治理活動6次,出動車輛60餘臺次、人員200餘人次,清理外運垃圾60餘噸。

四是公益事業全面發展,城鄉社會和諧穩定。堅持以人爲本,更加註重民生,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投資280萬元,建設**前進村綜合活動中心和社區"一站式"服務大廳,依託基層黨建、勞動保障、民政低保、司法調解、計劃生育、土地規劃、幫辦服務七大服務窗口平臺以社區網格化、服務百姓精細化、創新社會管理人性化爲目標,提升服務效率,拓展服務範圍,傾情服務爲民。2014年對地區低保戶每月發放保障金1.2萬元,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必保;醫療救助22人,發放救濟金5.9萬元;爲80歲老年人發放長壽生活補貼3.72萬元;爲4名優撫對象發放優撫金3.8萬元。救助貧困大學生1人,救助金2014元。對因洪澇受災的42戶房屋破損嚴重無居住房屋家庭給予臨時性生活補貼每戶3000元,累計發放救災資金62.51萬元,

三、存在的問題:

當然,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我辦也不可避免的遇到很多難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人居環境整治力度有待加強。我辦在人居環境整治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近年來村容村貌從根本上得到改變。但由於基礎薄弱等多種因素,"六改四普及"難度大,農牧民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還不夠,有些農牧民在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觀念,認爲新農村建設是上級黨和政府的大事,個人存在不願讓利、不願籌資的思想。

(二)辦事處經濟實力薄弱、牽引力不大。辦事處經濟實力薄弱,加之近年來加大了對重點產業發展、公益事業建設、基礎設施等項目的投入和建設,使得辦村兩級發展經濟包袱沉重,難以形成牽引力、向心力。

(二)農民增收門路狹窄,增長點不多。農業增收既面臨着農業內部受資源約束,增收潛力不大的壓力,又面臨着農業外部就業競爭加劇的巨大壓力;產業結構調整緩慢,新型農業發展滯後,傳統農業只能解決農民的"吃飯"問題,而不能根本上解決他們的"致富"問題。

(三)社會各項事業有待進一步加強。我辦的醫療衛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水平普遍不高,農村醫療條件差、醫療水平低,同時,農村醫務人員水平低,醫療衛生狀況令人擔擾,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沒有得到改善。

四、對策和建議:

農業是基礎,農民是關鍵,農村是重點。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首先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一)必須進一步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是農民,根本是發展農村經濟,重點是增加農民收入,難點是構建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長效機制。因此,要利用村廣播、會議、標語等手段,深入宣傳好信農村建設的意義、任務、標準、要求、政策,充分調動起羣衆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充分認識到當前制約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的矛盾和問題,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爲振興經濟的中心任務,擺在一切經濟工作重中之重來抓,既要把農業和農村內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繼續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在農業和農村外部尋求增收途徑;既要抓好面上增收,全方位開闢農民就業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徑,又要分類指導,突出重點,着力解決好農村貧困人口等特殊困難羣衆的生產生活問題,做好扶貧救助工作;既要立足當前採取見效快的具體措施,又要着眼長遠尋求解決農民增收問題的治本之策,建立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長效機制,多途並進,多管齊下,不斷開拓農村經濟發展的新空間,不斷開闢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二)必須進一步抓牢主線,鞏固和發展增收基礎。在現階段,要以市場需求爲導向,抓住農業結構調整這條主線,把調整的着力點從局部面積的加加減減轉到培育特色支柱產業上來,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發展現代農業,必須以工業化的理念和經營方式來謀劃農業,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速發展培育以設施農業、標準農業、綠色農業、農產品加工業爲體系的現代農業。積極推進種植、養殖業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經濟效益。要走特色化發展的路子,把特色做大、做優、做新,做出品牌,努力把糧食、棉花、蔬菜、畜牧養殖等特色產業打造成爲農民穩定增收的支柱性主導產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積極創建產業集羣村鎮。

(三)必須進一步創新機制,加強和培植市場主體。一是扶持種養大戶,培植農業生產主體。通過對一些市場意識強、科技素質高的種養大戶,採取政府扶持支部引導、農戶投資的辦法,大力發展規模養殖,引進優良品種,採用精細的管理方式,逐步發展狀大起來,使他們不僅是科學種養致富的典型,而且成爲農村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要引導農村大戶、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創辦領辦農村專業服務組織和專業協會,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提高農村經濟的自主發展能力。

(四)必須進一步堅持以點示範,凸現新農村建設新亮點。一是要以示範點建設爲主體,全力提升示範點建設的規模化、規範化、科學化、配套化。一是要超前規劃。按照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分類指導、整體推進的要求,把小康住宅、道路建設、環境美化、設施配套做爲新農村建設的主體,依據這一主體制定出新農村示範點建設的總體規劃,分步實施,整體推進。二是要高起點建設。對於新農村建設示範點要堅持20年不落後,30年能改造的要求,對於各項配套建設力求高起點、高標準,避免重複建設和資金浪費,切實達到以點帶面、示範引導的作用,進而推動全鄉新農村建設進程的加快,同時農村道路、學校、醫院、給排水、供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要及時配套,切實改善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條件。

(五)必須進一步加大新型農民培養力度,全面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實施農民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建立農村勞動力轉移信息網和勞務中介機構,開闢轉移就業"綠色通道"。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突出抓好農村精神文明和文化陣地建設,以星級文明村建設爲抓手,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大力開展以遵紀守法、移風易俗爲主要內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推進農村和諧穩定發展。要加強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構建農村公共文化體系,大力發展農村生態文化,豐富廣大農民文化生活,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

(六)必須進一步強化政府服務功能,不斷完善農民新保障。統籌社會各方力量,大力推動社會公衆資源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推進農村民生工程建設,繼續實施農村安全飲水水工程,推廣農村改廁、改水,繼續抓好村規範化衛生所、文化站、敬老院建設。建立健全以新型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爲基礎,以就業幫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等爲補充的多元化新型社會救助體系,讓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濟。

第三篇:××街道辦事處紀工委如何服務保障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

××街道紀工委如何服務保障新農村建設的

調 研 報 告

2014年××市成爲河南省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同年8月我縣在全縣試驗區建設工作會議上提出堅持科學規劃,全面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和農民新村建設步伐。××辦事處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面理解、科學把握、突出重點、整體推進,辦事處上官崗村、閘上店村、方樓村在新農村建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紀工委在服務保障新農村建設方面面臨了許多新形勢、新問題,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職能作用。

一、弦山新農村建設的基本情況

××辦事處基本概況

××街道辦事處位於××縣城弦山大道以西,南屏官渡河(小潢河),西連北向店,北依寨河、十里等鄉鎮,總面積102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12平方公里,是個典型的城鄉結合部。系2014年建制,由原城關鎮部分村(居)與原楊墩鄉合併而來,下轄8個居委會、17個村,總人口8萬餘人。其中開展新農村建設的有上官崗村、方樓村、張寨村、閘上店村、椿樹崗村。

新農村建設規劃及進展情況

××辦事處堅持“五個一體化”(規劃一體化、基礎設施一體化、就業一體化、社保一體化、產業一體化)推進新

型農村社區建設,實現就地城鎮化,農民變市民,農村社區與城市功能有效對接。以辦事處爲中心,輻射上官崗、椿樹崗,建一個萬人城市社區。以龍山湖爲中心,輻射神梗、閘上店、方樓,建立一個5000人的農村社區。以楊墩集鎮爲中心,輻射張寨村,建一個3000人的農村社區。上官崗中心社區一二期工程已完成,一期安臵200戶,二期300戶的安臵任務已完成50%,剩下的正在進行安臵。方樓新型農村社區已完成封頂158套,其中:商住多層樓房108套,連體樓房50套;張寨新型農村社區依託小集鎮,已完成封頂46套,在建80套;椿樹崗村爭取國家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扶持,規劃中心社區面積410畝,建築面積60000平方米,計450套,一期工程60套於近期開工建設,年底封頂交房。

存在的矛盾和問題

1、資金問題。新農村建設最大的困難就是資金問題。稅費改革後,財政主要依靠轉移支付。上官崗村經濟條件較好,主要是通過自籌資金和招商引資來積累一定的公共建設資金;而椿樹崗、方樓、閘上店等離縣城較近的村全部靠招商引資;其他經濟落後偏遠的村,資金狀況更不容樂觀,加上農民本身貧困根本不願意自籌資金,因此開展建設舉步維艱。2、政策規劃方面的問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指標的缺少是成爲制約新農村建設的“瓶頸”。許多投資商不從農民的實際需求出發,盲目搞規劃,諸如房價過高、讓農民上高

樓、公共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希望政府能夠出臺一些真正從實際出發,解決農民真實需要的政策,爲新農村建設提供正確有效的指導。3、農民的思想意識問題。調查中,不少村兩委對新農村建設的意義及重要性宣傳不到位,導致部分農民對該項工作不理解、不支持,而且在施工建設中難免會觸及到不少農民的自身利益,因此上官崗村、方樓村、張寨村自新農村建設引起的上訪、羣訪、越級上訪的事件就不斷髮生,造成基層信訪壓力大,制約新農村建設的發展。

二、××辦事處近年來因新農村建設查處的案件

2014年3月,××紀工委對××村因新農村建設引起的上訪案件進行了查處。

主要案情:反映1、支部書記××欺上瞞下、弄虛作假、黨員和羣衆代表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隨(本站)大流表決通過同意新農村建設。2、在土地進行流轉中,測量多出土地幾十畝,低收高賣。3、反映村兩委在發放退耕還林資金時,每畝扣10元用做表格費等開支等其他事件8起。

案件結果:××紀工委對以上案件進行了調查處理,對陳運良和方明華給予了黨內警告處分()。

2014年4月,××紀工委對方樓村因新農村建設引起的越級上訪羣訪事件進行了查處。

主要案情:××村在進行新農村建設的時候,在該村前寨村民組實施佔地100餘畝的中心村一期建設。2014年5月,

2014年3月,該村前寨村民組分別兩次向市、縣領導反映該村非法佔用該組土地進行建房問題,由於××村沒有高度重視並且沒有采取有效措施化解信訪問題,致使同樣問題越級上訪至省。

案件結果:支部書記××和支部副書記、主任××兩位同志沒有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妥善處理該村多次發生的上訪事件,負有主要領導責任。××紀工委給予以上兩位同志撤銷黨內職務處分。

三、轉變職能、改進作風,優化新農村建設發展環境

1、抓重點、循規律,發揮搞好基礎性建設的作用

首先,我們要全面理解中央關於新農村建設的20字方針,立足當前,統籌安排,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分步實施,紮實推進。在具體工作中要加強宣傳教育,遵守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尊重羣衆意願,量力而行,不能增加羣衆負擔,也不能增加鄉村債務。

其次,在新農村建設中,要紮實推進“4+2”工作法,實施“陽光工程”,不搞暗箱操作,包括規劃、設計、建設、施工、補貼發放等,不準挪用、侵佔新農村建設的資金和財務。

第三,要全面落實黨在農村的惠農政策,包括土地流轉、舊房拆遷、增減掛鉤、農村低保等,尤其是要從農民羣衆最關心、要求最迫切的事情抓起,不斷讓羣衆得到實實在在的

好處。

2、抓源頭、辦實事,充分發揮紀檢監察的監督作用。 一要加強反腐倡廉教育,提高農村基層黨員幹部素質,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要豐富教育內容,改進教育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黨風廉政教育活動,提高教育效果,使幹部做到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

二要加強政務公開、村務公開、校務公開、充分保障羣衆的知情權、管理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這既是體現農民羣衆依法當家作主的起碼條件,也是保證我們幹部廉潔自律的有效途徑。

三要加強制度建設,規範幹部的從政行爲。要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健全黨組織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建立民主選舉、民主議事、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度。對新農村建設中的物資採購、資金分配、工程招標等,都要用制度規範,做到公開公正。

四要加強對農村稅費改革後出現的各種亂收費、亂攤派等不正之風的檢查監督。堅決糾正損害羣衆利益的各種不正之風,切實減輕羣衆負擔。

五要從嚴執紀,堅決糾正和查處新農村建設中的各種違法亂紀行爲。並充分發揮案件的治本功能,實行一案一通報,達到查處一人、教育一批的效果;通過深入剖析案件,分析原因,堵塞制度漏洞,健全監督體制,爲新農村建設提供堅

實的紀律保障。

六既要對工作在第一線的幹部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嚴格監督,又要關心、愛護,保護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做到保護幹事者,查處違紀者,追究誣告者。

3、樹正氣,講廉潔,充分發揮基層紀委的職能作用

根據目前黨風廉政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的工作需要,基層紀檢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一要加強組織建設。紀委是黨內監督的專門機關,必須加強基層紀委的組織建設。鄉鎮辦事處不僅要設立紀律檢查委員會,還要有專門的人員,集中精力抓紀檢工作。基層紀委書記的分管工作不能太多,要保證用主要精力抓紀檢監察工作。二要因地制宜設臵機構。爲整合資源和力量,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按地域位臵分片設臵派駐機構的方法,集中力量,提高效果。三是基層紀委要加強對紀委委員、監督員、信息員的培訓、教育、管理和工作指導,建議縣級紀委加強對新上任紀委書記的培訓,並根據工作需要,加強紀檢監察幹部交流力度。四要加強自身建設,進一步塑造紀檢監察幹部可親、可敬、可信的新形象,使其真正能適應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需要,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需要。

第四篇:街道辦事處黨員隊伍建設的調研報告

這是一篇關於調研報告的範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鑑!

近年來,隨着農村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農村稅費改革的穩步推進,農村黨員隊伍建設面臨着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爲了進一步分析研究農村黨員隊伍建設在新形勢下的特點,近期,我們重點圍繞轄區農村基層黨員作用發揮情況、黨員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三個方面進行了調查研究,現將調研情況綜述如下:

一、相臺街道黨工委黨員的數量結構及作用發揮情況

相臺辦事處是隨着安陽市區劃調整,於20xx年4月份在原鐵西區農工委的基礎上改制而成的。相臺街道黨工委下轄16個黨支部(含1個黨總支),其中農村黨支部12個,企業支部3個,機關支部1個。截止 2014年底,共有黨員397名,其中農民黨員203名,企業職工黨員24人,機關黨員14人,離退休黨員156人;從文化程度來看,大學本科生4人,大專生15人,中專生29人,高中學歷的76人,國中及以下的277人;從年齡結構來看,35歲以下的黨員數爲44人,36至45歲的63人,46至54歲的108人,55歲至59歲的70人,60歲以上的112人。

幾年來,我們堅持“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黨建工作思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委關於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指導方針和工作要求,從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全面加強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使農村基層黨組織在農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中有效地發揮了領導、保障、帶動和監督作用。

1、農村基層黨組織在農業和農村工作中發揮了領導作用。

一是更新觀念,引好了路。辦事處各村級黨組織通過“三個代表學教活動”、“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的大學習、大討論等活動,積極引導鄉村幹部和廣大羣衆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破除“小富即安、小進則滿”等落後保守的小農思想的束縛,樹立了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開放意識、發展意識、競爭意識,樹立了適合本地區需要的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激發了廣大羣衆加快發展的積極性,以思想的大解放、觀念的大轉變,推動了經濟的大發展。

二是因地制宜,選好了路。各村級黨組織在認真分析研究村情和充分聽取黨員羣衆意見建議的基礎上,以市場爲導向,以農民增收爲目標,把開發利用自身優勢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相結合,選準了符合村情的經濟發展思路,逐步探索出了一條符合本地實際、促進農村經濟快速協調發展的新路子。辦事處提出了依託安鋼、電廠等大型企業的地緣優勢大力發展與之相配套的附屬企業和第三產業,加快城鎮化建設的發展思路。這些思路的確定爲農業和農村工作指明瞭方向,提供了導向定位作用,較好地指導了農村工作。

三是強化服務,鋪好了路。基層黨組織把助農增收作爲一項重要任務,通過建立合作組織,構建服務體系,組織村幹部引進項目、普及科技、分析市場,爲羣衆發家致富提供必要的信息、技術服務,解決了羣衆上項目、辦企業、闖市場等方面的難題,加快了羣衆致富步伐。

2、農村基層黨組織在農村經濟建設中發揮了保障作用

各基層黨組織從爲農村經濟建設保駕護航的角度出發,逐步造就了一支有闖勁、有能力、有幹勁的幹部隊伍,切實爲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

一是抓學習、領着幹。認真組織村幹部學習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市場經濟知識,以及有關的法律法規知識,緊緊抓住在廣大農村開展的“三個代表學教活動”的機遇,結合實際搞規劃、定目標、抓落實。重點抓了四個層次的學習培訓,解決了四個方面的問題。即抓好辦事處黨工委中心組學習,重點解決了黨委班子成員思想不解放、發展經濟思路不廣的問題;抓好辦事處機關幹部的學習培訓,着力解決了幹部素質不高、指導工作針對性不強的問題;抓好村兩委班子的學習培訓,解決了村幹部思想不解放、帶領羣衆發展經濟辦法不多的問題;抓好黨員培訓,解決了黨員自富能力不高、帶富能力不強的問題。通過四個層次的學習培訓,提高了黨員幹部服務農村經濟、帶領農民致富奔小康的自覺性和緊迫感。

二是抓幹部,帶着幹。積極推行了村黨支部書記“兩推一選”辦法和村民委員會海選機制,真正把那些有水平、有能力、羣衆公認、德才兼備的人才推上了村領導崗位。在20xx年的村委會換屆選舉中,6個村圓滿完成換屆選舉,共調整村黨支部書記5人,有5個村黨支部採取“兩推一選”的辦法選舉產生了當家人;調整村委會主任5人,副主任5人,使一大農村能人成了農村經濟的帶頭人,在每年的產業結構調整,落實增收計劃方面均起到了帶頭、引導、示範作用。

三是抓制度,管着幹。各村黨組織普遍建立健全了各項工作制度,嚴格按制度辦事,用制度管人。各村都建立了《政治學習制度》、《黨員管理制度》、《三會一課一制度》、《工作報告制度》、《聯合辦公日製度》、《村黨支部村委會聯章聯籤制度》、《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財務開支審批制度》、《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現金管理制度》等,通過建立健全制度,鄉村幹部普遍增強了責任感和自覺性,形成了帶頭幹、帶領羣衆乾的共識。

3、農村基層黨組織在帶領黨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中發揮了帶動作用

各級黨組織,通過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中帶動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村文明新風尚、幹部好作風的形成。

一是在帶領廣大黨員羣衆調整產業結構上帶出了好效益。各基層黨組織組織動員廣大黨員緊緊圍繞依託大中型企業這一優勢,突出農民增收這一主線,要求黨員帶頭髮展個體企業,成爲了羣衆致富奔小康的帶頭人,並以實際行動幫助周圍的羣衆,爲他們出點子、謀路子、傳技術、做貢獻,帶領羣衆共同致富。轄區6個農村中,除了有一個村由於歷史原因每年的收入不足20萬元外,其餘5個村每年的收入都在50萬元以上。村民的吃水、農業稅等全部有村集體負擔,除此而外,每人每年還有150到600元不等的年終分紅,60歲以上的老人還有特殊補助。

二是在帶領廣大黨員和羣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上帶出了文明新風尚。各基層黨組織堅持不懈地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要求黨員帶頭講文明、樹新風,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做文明新風的倡導人、移風易俗的帶頭人、科學技術的傳播人,引導羣衆講文明、講科學、團結友愛、平等互助、鄰里和睦、共同進步。如焦邵村投資20多萬元組建的50餘人的女子軍樂隊,既安排了村內婦女的工作,更主要的是爲全村精神文明建設建立了基地,該女子軍樂隊在安陽市也是小有名氣。

三是在帶領廣大黨員幹部更好地爲羣衆服務上帶出了好作風。各基層黨組織注重實踐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積極帶領黨員幹部爲羣衆謀利益、辦實事,樹立了新時期黨員幹部的良好形象。各村都組織黨員、致富能人與貧困戶開展了結對子活動,以黨員爲橋樑、紐帶,爲致富能人和貧困戶牽線搭橋,教育引導貧困戶鼓足信心脫離貧困,黨員和致富能人共同爲貧困戶確定致富目標,進行精神、物質幫扶。目前,黨員和致富能人共結對幫扶貧困戶368戶。

4、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推進農村民主建設進程中發揮了監督作用

爲了使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逐步走向制度化、規範化軌道,各村始終注意加強制度建設,用制度監督約束幹部從政行爲,努力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管理氛圍。

一是落實民主權利。在村黨支部的領導下,認真落實了村民民主選舉權,依法選舉產生了羣衆信任的村委會成員,逐步完善了民主決策機制,落實了“一事一議” 制度,在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和較大的公益性事業上做到了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保證了村民民主決策,穩定了羣衆情緒。同時,積極開展“五星級黨支部”“五星級農村”等創建活動,提高了村民自治水平。

二是規範民主監督。建立健全了村民議事制度、重大問題決策制度、政務公開制度、黨委定期談話制度、村級財務管理制度。重點是在農村推行了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各村都設立了村務公開領導小組和民主理財小組,設置了政務、村務、政務公開欄。每年冬季結合基層組織整建,對村社財務進行全面的清理審計,並將清理審計結果通過村務公開欄或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向羣衆公開,接受羣衆監督,做到了內容、程序、時間、形式四統一。

三是規範黨員幹部管理。在村幹部中實行了任期目標管理責任制,明確了村幹部任期目標和年度目標,使村幹部帶着責任上臺,明確目標幹事。積極推進農村支部書記“兩推一選”辦法和村民委員會海選機制,對一些不能擺正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關係,缺乏理想信念,沒有遠大抱負的領導幹部進行鍼對性的教育,經教育仍無起色的,堅決予以調整,實施降職或免職,真正把那些有水平、有能力、羣衆公認、德才兼備的人才推上了村領導崗位。在20xx年的村委會換屆選舉中,6個村圓滿完成換屆選舉,採取“兩推一選”的辦法選舉產生了當家人共調整村黨支部書記3人,3個村支部書記保持了連任;調整村委會主任5人,副主任5人,使一批農村能人成了農村經濟的帶頭人,在每年的產業結構調整,落實增收計劃方面均起到了較好的帶頭、引導、示範作用。每年年終,採取“上考(辦事處黨工委考覈)下評(黨員羣衆評議)”的辦法,對村幹部進行全面考覈,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分別在黨員大會和代表會上進行述職,評出優秀、稱職、不稱職幹部。辦事處黨工委對不稱職村幹部分析原因後,根據不同情況予以處理。三年來,有3名村幹部由於工作不稱職、羣衆不滿意而被淘汰。

二、當前農村基層黨員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們雖然在加強農村基層黨員隊伍建設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和農村改革的日益深化,特別隨着轄區各村周邊大中型企業越來越多地佔用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地,失地農民越來越多,農村工作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爲農村基層黨員幹部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課題。當前,轄區農村基層黨員幹部隊伍總體上是好的,素質較高,作風紮實,是一支靠得住、過得硬的隊伍,但是與不斷髮展的形勢、要求來衡量,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思想觀念跟不上形勢的發展,開拓創新意識不強。一些基層幹部仍習慣於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思維定勢和工作方法,思想有些保守,行動有些遲緩。部分幹部精神不振,缺乏爭上游、創一流的信心和勇氣,事業心、責任感不太強。特別是問題較多的村的幹部,在困難面前怨天尤人,缺乏帶領羣衆儘快改變貧困面貌的責任心和緊迫感,更談不上治窮致富的發展思路,以致經濟發展緩慢,集體經濟薄弱。

(二)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低,與羣衆盼望致富的迫切心情不相適應。當前,廣大農民羣衆盼的是致富,要的是服務,求的是保護,特別希望基層幹部給指出致富路子。但有些基層幹部能力不強,引導不利,服務不夠,不能帶領羣衆致富,羣衆想的盼的實現不了,急切的致富願望變成失望,當幹部再要求農民爲集體做貢獻時,就會產生牴觸情緒,工作稍有差錯,羣衆就會抓住不放,甚至激化幹羣矛盾。

(三)依法行政的能力弱,與羣衆日益增強的民主意識不適應。現在基層幹部與農民的關係,已由過去的指揮者變成了指導者和服務者,不僅要帶領羣衆致富,還必須依法行政。但有些基層幹部不善於運用政策法律、示範引導等綜合手段推動工作,仍然採取行政命令等傳統方式,極易引起羣衆反感,甚至激化矛盾,換來農民強硬的迴應,使一些問題解決起來愈加困難。

(四)黨員隊伍結構不合理,缺乏幹事創業的朝氣。從相臺辦事處黨員隊伍的結構來看,55歲以上的黨員有182名,佔黨員總數的45。8%,而且多數是從安鋼、電廠等企業離退休回來的工人,文化素質,科技知識等都與當前農村的形勢與要求不太適應。從黨員隊伍的文化素質來看,397名黨員中,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的僅有19人,佔黨員總數的4。8%,國中文化的277人,佔69。8%。這樣的文化水平顯然與今天的現實差距較大;從黨員發展來看,每年每個村最多就是發展1-2名黨員,而且多是在村委會任職的非黨員,且年輕人相對又較少,而進入黨員隊伍的多是些離退休職工,所以說,在相臺辦事處397名黨員中,35歲以下的進有44人,僅佔11。1%,力量對比差距較大。因此說,這支黨員隊伍屬於“老年型”的隊伍,自然就缺乏幹事創業的朝氣。

三、基層黨員、幹部羣衆對農村工作的意見建議

從總體上說,當前,廣大基層黨員幹部羣衆認爲村黨支部和村兩委幹部在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推進社會各項事業穩步推進,農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等方面,幹部羣衆對此比較滿意。但是面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如何進一步發展先進生產力?如何繼續提高生活水平?對此,基層黨員幹部羣衆對農村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要加大科技普及力度。針對當前農民“最急的是致富無門、最缺的是技術技能、最怕的是市場變化”的實際,大力發展以職業教育、技術培訓、技術推廣爲主要內容的教育形式,爲農村培育更多的農業技術能手和創業人才。

二是要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充分挖掘和發揮農業的區域比較優勢,培育壯大地方主導產業,不斷加快農產品龍頭企業發展,緊緊圍繞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把企業引向基地和農戶,把基地和農戶引向市場。

三是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針對稅費改革後農村基層政權組織經費普遍緊張,辦公費緊缺,工作的積極性下降的實際,建議上級政府加大對基層財政轉移支付力度,以實際行動幫助解決“無錢辦事”的問題,從而穩定基層幹部隊伍,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四是要加強組織協調。要把農民組織起來,支持發展規模化加工企業、專業特色市場和專業種養大戶,興辦各種類型的合作經濟組織,架起農民與政府、市場、龍頭之間溝通的橋樑,讓農民在生產聯合中組織起來。

五是要注重提高基層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要加強對農村基層幹部科學文化素質、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的培養教育,幫助他們樹立爲農業服務的強烈事業心和責任感,通過建立獎勵處罰機制,激發廣大農村基層幹部的進取精神,以此來推動基層幹部的自身建設,優化幹部隊伍。

六是要加強黨員先進性教育。通過教育使廣大黨員明確黨員先進性的具體內涵,激發黨員自我教育、自我改進、自我提高的自覺性;引導黨員帶頭應用新技術、帶頭推廣新品種、帶頭髮家致富,樹立先富的榜樣,使廣大羣衆有看頭、有學頭、有幹頭。

七是要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狠剎賭博之風、大操大辦之風、封建迷信之風,整治社會治安秩序,用先進的思想和健康的文化教育引導農民羣衆,採用羣衆喜聞樂見的形式,創建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農村精神文明。

第五篇:街道辦事處黨員隊伍建設的調研報告

相臺辦事處黨員隊伍建設情況調查近年來,隨着農村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農村稅費改革的穩步推進,農村黨員隊伍建設面臨着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爲了進一步分析研究農村黨員隊伍建設在新形勢下的特點,近期,我們重點圍繞轄區農村基層黨員作用發揮情況、黨員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三個方面進行了調查研究,現將調研情況綜述

如下:一、相臺街道黨工委黨員的數量結構及作用發揮情況相臺辦事處是隨着安陽市區劃調整,於2014年4月份在原鐵西區農工委的基礎上改制而成的。相臺街道黨工委下轄16個黨支部(含1個黨總支),其中農村黨支部12個,企業支部3個,機關支部1個。截止2014年底,共有黨員397名,其中農民黨員203名,企業職工黨員24人,機關黨員14人,離退休黨員156人;從文化程度來看,大學本科生4人,大專生15人,中專生29人,高中學歷的76人,國中及以下的277人;從年齡結構來看,35歲以下的黨員數爲44人,36至45歲的63人,46至54歲的108人,55歲至59歲的70人,60歲以上的112人。幾年來,我們堅持“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黨建工作思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委關於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指導方針和工作要求,從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全面加強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使農村基層黨組織在農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中有效地發揮了領導、保障、帶動和監督作用。1、農村基層黨組織在農業和農村工作中發揮了領導作用。一是更新觀念,引好了路。辦事處各村級黨組織通過“三個代表學教活動”、“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的大學習、大討論等活動,積極引導鄉村幹部和廣大羣衆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破除“小富即安、小進則滿”等落後保守的小農思想的束縛,樹立了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開放意識、發展意識、競爭意識,樹立了適合本地區需要的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激發了廣大羣衆加快發展的積極性,以思想的大解放、觀念的大轉變,推動了經濟的大發展。二是因地制宜,選好了路。各村級黨組織在認真分析研究村情和充分聽取黨員羣衆意見建議的基礎上,以市場爲導向,以農民增收爲目標,把開發利用自身優勢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相結合,選準了符合村情的經濟發展思路,逐步探索出了一條符合本地實際、促進農村經濟快速協調發展的新路子。辦事處提出了依託安鋼、電廠等大型企業的地緣優勢大力發展與之相配套的附屬企業和第三產業,加快城鎮化建設的發展思路。這些思路的確定爲農業和農村工作指明瞭方向,提供了導向定位作用,較好地指導了農村工作。三是強化服務,鋪好了路。基層黨組織把助農增收作爲一項重要任務,通過建立合作組織,構建服務體系,組織村幹部引進項目、普及科技、分析市場,爲羣衆發家致富提供必要的信息、技術服務,解決了羣衆上項目、辦企業、闖市場等方面的難題,加快了羣衆致富步伐。2、農村基層黨組織在農村經濟建設中發揮了保障作用各基層黨組織從爲農村經濟建設保駕護航的角度出發,逐步造就了一支有闖勁、有能力、有幹勁的幹部隊伍,切實爲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一是抓學習、領着幹。認真組織村幹部學習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市場經濟知識,以及有關的法律法規知識,緊緊抓住在廣大農村開展的“三個代表學教活動”的機遇,結合實際搞規劃、定目標、抓落實。重點抓了四個層次的學習培訓,解決了四個方面的問題。即抓好辦事處黨工委中心組學習,重點解決了黨委班子成員思想不解放、發展經濟思路不廣的問題;抓好辦事處機關幹部的學習培訓,着力解決了幹部素質不高、指導工作針對性不強的問題;抓好村兩委班子的學習培訓,解決了村幹部思想不解放、帶領羣衆發展經濟辦法不多的問題;抓好黨員培訓,解決了黨員自富能力不高、帶富能力不強的問題。通過四個層次的學習培訓,提高了黨員幹部服務農村經濟、帶領農民致富奔小康的自覺性和緊迫感。二是抓幹部,帶着幹。積極推行了村黨支部書記“兩推一選”辦法和村民委員會海選機制,真正把那些有水平、有能力、羣衆公認、德才兼備的人才推上了村領導崗位。在2014年的村委會換屆選舉中,6個村圓滿完成換屆選舉,共調整村黨支部書記5人,有5個村黨支部採取“兩推一選”的辦法選舉產生了當家人;調整村委會主任5人,副主任5人,使一大農村能人成了農村經濟的帶頭人,在每年的產業結構調整,落實增收計劃方面均起到了帶頭、引導、示範作用。三是抓制度,管着幹。各村黨組織普遍建立健全了各項工作制度,嚴格按制度辦事,用制度管人。各村都建立了《政治學習制度》、《黨員管理制度》、《三會一課一制度》、《工作報告制度》、《聯合辦公日製度》、《村黨支部村委會聯章聯籤制度》、《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財務開支審批制度》、《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現金管理制度》等,通過建立健全制度,鄉村幹部普遍增強了責任感和自覺性,形成了帶頭幹、帶領羣衆乾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