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新農村建設與法制宣傳教育情況的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第一篇:新農村建設與法制宣傳教育情況的調研報告

新農村建設與法制宣傳教育情況的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新農村建設與法制宣傳教育情況的調研報告:“五五”普法規劃的工作全面啓動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領導下,各級普法依法治理部門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的要求,圍繞新農村建設的中心工作,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做了以下基礎性工作。

(一)五五”普法規劃得到落實。爲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批轉的“五五”普法規劃,加強對廣大農民的法制宣傳教育,市、縣、鄉、村四級層層制定了“五五”普法規劃,圍繞“三農”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按照中央宣傳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進一步加強新農村建設法制宣傳教育的意見,結合我市新農村建設的實際,將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列入各級黨委、政府的議事日程,作爲重中之重着力抓落實。開展了“法律進鄉村”、“法律進社區”、“法律進學校”等活動,法制宣傳教育基本覆蓋了廣大農村,受教育面進一步擴大。

(二)做到農村普法對象底數清楚。據統計:全市總人口數爲307萬餘人,農村人口占全市總人口數的78.78%,達236萬餘人。全市農村在校青少年學生371848人,重點普法對象338998人。全市工業化、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協調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人民羣衆安居樂業。由於人事管理機制、市場競爭機制、教育選擇機制、政策調整機制的作用,拉動社會進一步分工,推動社會人口有規律對內對外流動,我市對外流動人口約40萬人,對內流動人口約20萬人,給法制宣傳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和更高的要求,新形勢下農村法制宣傳教育任重而道遠

(三)突出重點,針對性較強。在各級黨委、政府領導下,普法部門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和任務,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以新農村法制建設和法律需求爲重點,有針對性地宣傳涉及農民生存權和發展權的法律法規,滿足農民羣衆日益增長的法律需求;以平安建設和羣衆利益爲重點,有針對性地宣傳社會管理方面的治安、刑事、民商事法律法規,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從源頭上預防犯罪;以法律服務和法律諮詢爲重點,有針對性地破解農民最關心、最直接的法律難題,把維護農民羣衆的根本利益作爲法制宣傳的落腳點和出發點。通過法制宣傳教育,發展了杜會主義民主政治,拓寬了民主法制渠道,擴大了農民有序的政治參與,引導農民羣衆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推行村務公開,堅持“一事一議” 制度,體現人民當家作主,村民自治規範化、制度化、法制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良好的法制基礎和社會基礎。

(四)普法經費保障機制基本建立。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普法工作,市、縣兩級政府爲保證普法經費落到實處,建立經費保障機制,提請市、縣兩級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法律性文件,將“五五”普法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卓有成效地保證了法制宣傳教育的順利進行。

(五)普法網絡基本形成。全市黨的各級組織和政府工作部門成立了普法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並延伸到行政村,村民小組建立學法小組。爲加強農村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以鄉鎮、街道辦事處司法所爲載體,指導農村法制宣傳和依法治鄉、依法治村工作,根據黨和國家的政策、法律、法規和規章修訂村規民約,規範人們的行爲。圍繞新農村建設進程中的突出問題,推行“普法並舉”,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基層人民法庭聯動進村入戶搭建法制宣傳教育平臺,抓住流動人口返鄉季節上法制課,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組織羣衆護村護寨,預防和打擊犯罪,排查調處民間糾紛,化解人民內部矛盾,平息紛爭,維護社會穩定。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當前,圍繞新農村建設,一個在廣大農村逐步樹立起法律的極大權威,即“生活靠法律規範,糾紛靠法律解決,權益受侵權時依法維權”這樣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正在形成,同時,在法制宣傳方面存在着一些困難和問題。

1、農村法制宣傳教育還存有“死角死麪”。黨和國家對新農村建設,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惠民政策;廣大農民自主經營性增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發生變化,流動速度加快,對集中宣傳教育帶來困難;經濟欠發達的鄉鎮和偏遠山寨,交通、通訊不便,法制宣傳教育“進村入戶”困難,這樣,一部分農民羣衆不能受到教育,形成“死角死麪”。

2、個別領導幹部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法制宣傳教育認識不到位。主要表現在,對組織羣衆,宣傳黨對新農村建設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國家法律法規,停留在一般號召上;遇到矛盾糾紛繞道走,瞭解問題一般化,分析問題一般化,解決問題一般化,不善於運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糾紛,導致當事人多頭上訪和越級“集訪”,影響機關正常工作秩序。

3、農村法制宣傳教育物質基礎薄弱。偏遠行政村無公有經濟,欠發達鄉鎮財政轉移支付只能保工資保運轉,無力支撐普法經費,普法讀本緊缺,宣傳設備落後,普法人員難做“無米之炊”,力不從心,不同程度影響法制宣傳教育的廣度和深度。

4、非公制企業的法制宣傳存在“盲區”。有些非公有制企業,尤其是煤炭企業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視對企業人員的法制宣傳教育,勞動用工不符合法律規範要求。勞動用工糾紛發生後雙方不通過法律途徑平息紛爭,而是以暴力方式解決,甚至發生治安、刑事案件。

三、對策和建議

根據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四點對策和建議。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進一步提高認識,是加強對新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組織領導的前提和基礎。把思想統一到新農村建設目標和任務上來,充分認識潔制宣傳教育是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法制保障。領導幹部要“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法制建設”,切實做好農村法制宣傳教育的組織領導協調工作,(請繼續關注)深入持久開展農村法制宣傳教育,把法律交給人民羣衆,還政於民,調動農民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

2、建立農村法制宣傳教育組織協調機制。在各級黨委、政府領導下,市、縣、鄉三級普法成員單位,結合本單位、本部門建設新農村的具體目標和任務,根據農村廣大人民羣衆的現實需要,工作重心下移,以宣傳憲法爲核心,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民間糾紛排查調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實踐活動,宣傳專門別類的法律法規,引導農民依法調整社會利益關係,保證農村經濟在法律框架內運行。司法行政機關會同主管部門,督促非公有制企業建立法制宣傳教育機構,開展學法、用法、維權活動,規範非公制企業用工制度,維護勞動用工制度新秩序。加強與公安派出所、計生部門聯繫,對在特殊行業務工人員和外出打工人員進行管理和教育,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德,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法制環境。

3、調整農村普法依法治理經費,向經濟欠發達鄉鎮傾斜。按照分級管理負責,條塊結合的普治工作原則,對那些既無司法所,又無財力支持普治經費的鄉鎮,縣級財政要適當進行傾斜,以便法制宣傳教育的順利開展。

4、整合農村法制宣傳資源,提高法制宣傳教育效果。整合科教、文化、法律“三下鄉”與農業科技“村村通” 電視網絡和農村小廣播宣傳資源,以文字、圖片、音視頻、動漫畫等多種形式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對羣衆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組織法律講師團深入農村開展“法律六進”活動,即:法律進機關、進企業、進農村、進學校、進單位、進社區破解法律難題,擴大教育覆蓋面,消滅“死角死麪”和“盲區”,提高法制宣傳教育的整體效果。

總之,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法制宣傳教育,宣傳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政治主張,堅持以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法制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促進農村經濟協調發展,爲進一步建設小康社會,創造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法制環境。

第二篇:新農村建設與法制宣傳教育情況的調研報告

新農村建設與法制宣傳教育情況的調研報告:“五五”普法規劃的工作全面啓動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領導下,各級普法依法治理部門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的要求,圍繞新農村建設的中心工作,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做了以下基礎性工作。

(一)五五”普法規劃得到落實。爲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批轉的“五五”普法規劃,加強對廣大農民的法制宣傳教育,市、縣、鄉、村四級層層制定了“五五”普法規劃,圍繞“三農”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按照中央宣傳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進一步加強新農村建設法制宣傳教育的意見,結合我市新農村建設的實際,將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列入各級黨委、政府的議事日程,作爲重中之重着力抓落實。開展了“法律進鄉村”、“法律進社區”、“法律進學校”等活動,法制宣傳教育基本覆蓋了廣大農村,受教育面進一步擴大。

(二)做到農村普法對象底數清楚。據統計:全市總人口數爲307萬餘人,農村人口占全市總人口數的78.78%,達236萬餘人。全市農村在校青少年學生371848人,重點普法對象338998人。全市工業化、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協調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人民羣衆安居樂業。由於人事管理機制、市場競爭機制、教育選擇機制、政策調整機制的作用,拉動社會進一步分工,推動社會人口有規律對內對外流動,我市對外流動人口約40萬人,對內流動人口約20萬人,給法制宣傳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和更高的要求,新形勢下農村法制宣傳教育任重而道遠

(三)突出重點,針對性較強。在各級黨委、政府領導下,普法部門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和任務,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以新農村法制建設和法律需求爲重點,有針對性地宣傳涉及農民生存權和發展權的法律法規,滿足農民羣衆日益增長的法律需求;以平安建設和羣衆利益爲重點,有針對性地宣傳社會管理方面的治安、刑事、民商事法律法規,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從源頭上預防犯罪;以法律服務和法律諮詢爲重點,有針對性地破解農民最關心、最直接的法律難題,把維護農民羣衆的根本利益作爲法制宣傳的落腳點和出發點。通過法制宣傳教育,發展了杜會主義民主政治,拓寬了民主法制渠道,擴大了農民有序的政治參與,引導農民羣衆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推行村務公開,堅持“一事一議” 制度,體現人民當家作主,村民自治規範化、制度化、法制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良好的法制基礎和社會基礎。

(四)普法經費保障機制基本建立。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普法工作,市、縣兩級政府爲保證普法經費落到實處,建立經費保障機制,提請市、縣兩級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法律性文件,將“五五”普法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卓有成效地保證了法制宣傳教育的順利進行。

(五)普法網絡基本形成。全市黨的各級組織和政府工作部門成立了普法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並延伸到行政村,村民小組建立學法小組。爲加強農村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以鄉鎮、街道辦事處司法所爲載體,指導農村法制宣傳和依法治鄉、依法治村工作,根據黨和國家的政策、法律、法規和規章修訂村規民約,規範人們的行爲。圍繞新農村建設進程中的突出問題,推行“普法並舉”,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基層人民法庭聯動進村入戶搭建法制宣傳教育平臺,抓住流動人口返鄉季節上法制課,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組織羣衆護村護寨,預防和打擊犯罪,排查調處民間糾紛,化解人民內部矛盾,平息紛爭,維護社會穩定。

4、整合農村法制宣傳資源,提高法制宣傳教育效果。整合科教、文化、法律“三下鄉”與農業科技“村村通” 電視網絡和農村小廣播宣傳資源,以文字、圖片、音視頻、動漫畫等多種形式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對羣衆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組織法律講師團深入農村開展“法律六進”活動,即:法律進機關、進企業、進農村、進學校、進單位、進社區破解法律難題,擴大教育覆蓋面,消滅“死角死麪”和“盲區”,提高法制宣傳教育的整體效果。

總之,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法制宣傳教育,宣傳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政治主張,堅持以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法制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促進農村經濟協調發展,爲進一步建設小康社會,創造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法制環境。

第三篇:對青山鎮“百鄉千村”山後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開展情況及結合新農村建設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對青山鎮“百鄉千村”山後村法制 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隨着“百鄉千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推進和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對青山鎮山後村做爲松北區“百鄉千村”試點單位,在原來“五四”普法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開展農村普法教育,增強農民的法制觀念,提高他們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只有這樣,才能爲新農村建設奠定好堅實的基礎。

山後村做爲對青山鎮的工業園區,是未來經濟發展、經濟開發的盤活基地,現已招商引資東北亞東亞木業園區駐軌枕有限公司都在村內崛起興建,特別是在土地徵用過程中,開展了土地法宣傳教育及省殯葬改革管理條例的宣傳,使農民提高法律觀念的意識,使第一階段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順利進行。所以,應抓住新農村建設爲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提供前所未有的機遇契機,按照請市、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爲統領,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發展觀,提高幹部、羣衆的法制觀念,提高村級法治化管理水平,保證新農村建設的重大任務順利進行。

目前,開展新農村建設法制宣傳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是,村部分幹部沒有把此工作擺上位置,忽視羣衆法制觀念淡薄,在法制宣傳內容上單一,羣衆受教育面不廣,不貼近農民及農村工作現實。

二是,村民代表文化素質低,沒在正確的觀點。

三是,農村國小生教育課開展工作的不經常。

四是,農民外出做工不知如何去維權。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應採取適當的對策:

1、針對農村、農民的現狀,農村法制宣傳教育缺什麼法律就突出宣傳什麼法律知識,適應農民,貼近農民。

2、抓好現實常用的法律法規學習,如:憲法、選舉法、土地管理法、人口與計劃生育、義務教育法;在農業生產方面:土地承包法、森林法、種子法、環境保護法等;民事上:民法、勞動法、婚姻法、合同法、擔保法等;社會穩定方面:刑法、治安處罰法、信訪條例等。

3、 給幹部、農民徵訂部分普法教材,以便今後開展普法宣傳工作。

4、新農村建設與法制宣傳應有機結合,做爲考覈幹部的目標,形成責任狀。

5、村應有一名或幾名法律宣傳員,村民代表中有一名“法律明白人”。

6、督促學校,開展把法帶回家中活動。

7、應保障每人每年0.1元的普法經費落實。

只有按綜上對策才能確保“百鄉千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和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順利發展。

對青山司法所

2014年6月10日2

第四篇:新農村建設基本情況調研報告

新農村建設基本情況調研報告

摘要:針對郝家臺村新農村建設的基本情況進行調查,主要有政策宣傳、農業生產、村容整潔、民主管理等方面並提出相關對策。 關鍵詞:新農村農業生產管理制度 正文:

郝家臺村共有225戶,519口人,院落172個,新農村建設基礎設施基本完善。其中村莊道路硬化面積2萬餘平方米,硬化面積覆蓋率達到96%。全村172個院落全部接上了自來水,冬夏24小時供水,保證村民基本生活用水問題。村民家中廁所按照國家標準改成新農村環保廁所,覆蓋率達到100%,並在兩個自然村各建設了一處公共廁所。路燈250餘盞,覆蓋全村大街小巷,夏季從6點到12點,冬季從5點到11點,保證村民的夜間出行。全村共加裝夏季太陽能138個,覆蓋率80%,基本完善了村民夏季洗澡問題。其中村委會建有冬季太陽能浴池一處,冬季每週開放兩天,解決了村民冬季洗澡難的問題。172個院落中使用節能炕個數爲105個,覆蓋率61%。村委會設有老年活動中心一處,數字影院一處,圖書室一個,社區服務站一個,保障村民文化需求。

在此次新農村建設基本情況調查中,我隨機走訪了152戶,對312人進行了調查。接受調查的農民有80.30%已經知道國家在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其中,高達95.51%的農民認爲國家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要,91.02%的農民表示願意出部分資金共同參與新農 - 1 -

村建設項目,93.87%的農民願意爲新農村建設做點義務的事情。新農村建設的實施,基本符合農民的需求。

目前,已經開始實施新農村建設的村莊,主要工作大部分是修路、發展生產、綠化、廁所改造、污水處理等。44.72%的農民認爲實施新農村建設給村裏帶來最大的好處是“環境變好”,42.39%的人認爲是“出行方便”,21.12%認爲是“收入提高”。農民對新農村建設目標的期望重點選擇發展生產(佔67.92%)、提高農民素質(佔41.11%)和選擇優化居住環境(佔29.12%)。

廣大農民認爲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民最犯愁的是“四缺”:缺資金(佔調查的35.80%)、缺技術(佔30.88%)及缺市場(價格太低和產品銷路不好分別佔28.93%、18.46%),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薄弱,大部份農田的灌溉用水也不能及時得到保障(佔60.18%)。另外,72.67%的農民認爲農村的農業科技宣傳嚴重不足,70.49%的農民認爲他們從來沒有機會參加科技人員或者相關專家的指導培訓工作;農戶合作經濟組織管理嚴重不足,80.08%的農民認爲合作經濟組織沒有起到應有作用。

實現“生活寬裕”的關鍵問題是:農民收入水平低、收入渠道單

一、農村生產生活資料價格偏高。調查顯示,農戶年純收入平均爲5000餘元,家庭收入主要依靠農產品收入(佔調查戶的56.29%)和外出打工收入(佔42.58%);61.56%的農民認爲目前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水平“偏高”;47.32%的農民認爲目前的農村生活用品價格水平偏高;農民獲取資金的渠道主要是向親戚朋友借(佔調查農戶的

34.74%),向金融機構貸款的比例較小(佔23.21%)且難度較大。

實現“村容整潔”的主要問題是“三個缺少”。一缺清潔燃料:目前我村依然有超過50%的農戶家庭燃料來源是柴草,有40.94%的農戶家庭燃料來源是煤炭,44.26%的農戶把秸稈當作柴火做飯。使用清潔燃料的比例相對很少;二缺道路清潔:40.36%的人認爲村內對道路清理的不夠。三缺清潔化垃圾污水處理設施:54.27%的農戶生活垃圾及污水是隨意堆積或排放。

村內文化配套管理落後,村內已建立了老年活動中心和數字影院,但40.64%的農民認爲活動中心及數字影院使用情況不夠。

實現“管理民主”的主要不足是民主機制不健全,基層黨組織的作用未能發揮好。調查顯示,35.11%的農民認爲村裏做的重大決策實施之前“沒有徵求意見”;23.33%的農民對村幹部“不滿意”;農村基層黨員僅約有1/3能夠代表農民的利益、反映農民的意見,能夠在實際行動中起到帶頭作用;有2/3的黨員沒有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對策建議

一是採取多種途徑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宣傳力度和深度,通過廣播、宣傳字畫等途徑豐富宣傳,可以定期的組織村民參加新農村建設的培訓。提高村民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讓他們樂於投入新農村建設中來。

二是建立穩定有效的長期惠農機制、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村公共基礎設施是工作重點,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道路基礎設施建設,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環境建設等。要分出輕重,長遠規劃,使有

限的資金髮揮更大效益。例如交通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十一五”以來,政府加大了鄉村公路建設,切實改善農村羣衆出行難的問題,部分鄉村公路由土路變成了沙石路,同時其他基礎設施也隨之得到加強,拉近了城鄉距離,農民羣衆真得到實惠。應繼續加大基礎建設,縮小城鄉差距,逐步實現城鄉互動、區域互補、城鄉一體化,構建和諧社會。

三是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和農村經濟組織管理,促進農村“生產發展”。解決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問題, 應廣泛採取市場化的激勵手段, 進行推廣機制的創新, 大力調動農民、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積極性。在現行農技推廣機制下,農業技術成果轉化還缺乏市場激勵機制, 技術人員和推廣人員的工作還有較強的計劃經濟色彩, 沒有有效的利益誘導機制, 其工作的好壞不是通過市場機制來引導的, 許多推廣工作也就難免流於形式, 不能讓農民滿意。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機制的完善, 關鍵在於解決推廣主體的激勵問題, 創新農技推廣機制。提高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管理方法,採用一把手責任制,村管理鎮監督的方法。政府指派個科室人員對行政村專業合作組織進行定期監督,並對專業合作組織季度考覈,使專業合作組織得到有效的監控。對於考覈不合格的專業合作組織的負責人進行問責,並納入本村年終考覈。

四是建立長期有效的“農民就業和創業”機制,促進農民“生活寬裕”。加大教育培訓投入,提高農民工素質和能力影響農民工就業創業的個人因素中除了資金因素外,還有技術、管理知識、市場知識、

就業創業意識和就業創業能力等。這些因素都與農民工的教育以及培訓情況相關,所以要推動農民工就業創業,必須加強教育培訓,提高農民工的技術水平、增加農民的管理知識、市場知識以及提高農民的就業創業意識,並最終提高農民的就業創業能力,提高農民自身素質,提高其就業創業的成功率。面對複雜的市場環境,項目繁多的就業創業選擇,他們所掌握的有限的知識和技能顯得過於貧乏,因此,要重視農民工的知識和能力的提高,把對他們的教育培訓納入到議事日程,在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師資、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加強農民工的就業創業知識和能力的培訓,以提高就業創業素質。培訓形式要多樣,培訓時間要靈活,培訓方法要準確有效。

五是啓動農村文化建設工程、建立農村文化監督制度、加強農村信息化發展。現階段我村文化建設工程基本完善,文化監督機制不夠。應聘用文化娛樂宣傳員,對本村各項文化娛樂設施進行管理,並及時的使用,讓農民參加各項文化娛樂活動。加強羣衆監督,並納入考覈,解聘考覈不合格的人員。

六是開展農村清潔能源工程、農村改水工程,促進農村“村容整潔”。清潔能源工程必須堅持突出重點、相對集中的原則。建設要與生態農業建設、設施農業建設、循環農業建設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相結合,農村戶用池建設要選擇農戶集中連片的行政村實施。堅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則。堅持政府引導、農民自願的原則。要建立分層次、合理的投資機制,發揮國家、集體、農民等各方面的積極性。改水工程嚴格把好項目審批關、建設資質觀、技術質量關、工程進度

關和材料使用關。在施工過程中,有關領導應多次深入項目建設一線抓施工,保質量。村民委員會和村民代表現場監督,確保工程質量達標。推行全程參與工作機制,讓農民真正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監督權。

七是加強基層管理幹部的素質與能力、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促進農村“管理民主”。政府應增加基層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素質。可以聘請專業管理學老師,定期上課,嚴格考覈,不要讓學習流於形式。指派專門人員負責黨建工作,加強黨課學習,重視黨員的素質教育,提高他們的個人意識,讓他們更好的服務於農村,融入新農村建設中。加強農村民主管理,深入推行村務公開,要求進一步規範、細化村務公開內容,遵守村務公開的時間及合法程序,並在設立村務公開欄的基礎上,探索更爲便捷和人性化的公開形式。強化村黨支部的領導作用,完善民主議事規則、“兩委”聯席會議制度,健全村黨組織領導下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建立健全民主監督的保障機制,完善集體經濟事務民主決策程序。做好村務公開民主監督工作,嚴格監督村務公開制度執行情況,認真審查公開內容。徵求、反映村民對村務公開的疑問、意見和建議,並督促村級組織及時做出答覆或進行整改。鎮做好相關的監督處罰機制,對於違反公開制度的基層黨組織,要對負責人進行問責,加大處罰的力度。 參考文獻:

1、《關於深化農業技市推廣沛制改革的思考與對策》王宏豔、郜雲飛

2、《邯鄲市農民工就業創業的路徑與機制研究》董玉紅

第五篇:新農村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

新農村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

年月日,市局就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先後參觀了 鄉 村和 鎮 村的新型農村建設,走訪了部分農村基層幹部和羣衆,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局黨組非常重視,專門組織人員實地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新農村建設進展情況在新農村建設中, 堅持“試點先行、羣衆自願、注重

特色、縣鄉扶持”的原則和“明確標準、政府主導、農民主體、部門幫扶”的工作思路,通過示範村、重點整治村的建設,總結經驗,查找不足,使新農村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年以來,我縣共啓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 個,其中 鄉村、 鎮 村被列爲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也是我縣首批啓動建設的新型農村住宅社區。 鄉 村新社區位於 城規劃區內,採取“公司化運作,組團式推進”的建設模式,佔地面積 畝,計劃整合安置 村西部 個村民組 個自然村 戶計 餘人的居住用房,同時開發市場住房 套,新社區建成後,可整理出原村莊宅基地 畝,節約土地 畝。社區於 年 月 日開工建設,到目前已完成投資 多萬元,配套實施完成了社區道路、電力、供水、排污管道等基礎設施建設;農民住房一期工程 套聯體別墅和 棟 套週轉房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文化廣場、老年活動中心 正在建設中。

二、新農村建設中土地補償及用地合法性問題

1、 村新農村運作模式是由 鄉政府把村民組村莊建設用地在內的 7公頃土地以 萬元/畝的價格一次性購買;失地農民男年滿60歲、女年滿55歲享受低保,失地村民享受 平方米/人免費住房面積,其他集體村民每戶可以按 元/平方米成本價購買住房。縣、鄉政府及有關部門三年投入 萬元修建基礎設施。新村佔地 公頃,已於 年 月 日( )第 批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實施規劃及建新拆舊項目中批准。

三、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1、我縣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有些鄉鎮的房地產開發商假借新農村建設的名義擅自購買少量集體土地(包括耕地)搞房地產開發,造成耕地流失,擾亂土地市場秩序,這種現象在鄉鎮周邊尤爲突出,開發商從中牟取暴利,產生新的小產權房。

2、建新不拆舊,“空心村”會逐年增多,導致土地資源浪費問題。在推進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對於建好新房後舊房的拆除缺乏硬性規定,農民根深蒂固的“祖業”意識,往往不願拆舊建新,隨着近年農村建房農戶的增多和新農村建設的推進,“一戶多宅”、“空心村”問題也日趨突出。務必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制約着節約用地政策的實施。 村新

農村建設規劃合理,羣衆工作細緻,拆舊住新能夠實施到位。

3、主體不明導致了新農村建設步伐滯後。社會主義新農村靠誰來建?許多農民認識不清,認爲建設新農村純粹是地方政府的事情,寄希望於上級撥來一大筆資金,把渠修好,把路鋪好,把學校建好,把自來水通好。這種幻想天上掉餡餅的思想導致了農民自身的建設積極性調動不起來,建設主體意識不強。像竹溝鎮新農村建設就存在宣傳不力,工作不細緻問題。

4、公共服務體系的各自爲政導致了新農村建設形不成合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綜合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協調方方面面的關係,調動社會各界的力量,這就需要各級政府、政府各部門加強宣傳,羣策羣力。 新農村建設都存在政府資金投入不足,涉農部門項目資金整合不力問題。

四、新農村建設的意見與建議

1、堅持規劃先行。在新農村建設實施之前,聘請村鎮規劃方面的專家,制定鄉鎮總體規劃,對鄉鎮區作出整體佈局和新村詳細的建設方案。

2、突出羣衆主體,尊重羣衆意願。要突出農民的主題意識,廣泛聽取基層和農民羣衆的意見和建議,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區分輕重緩急,突出建設重點,分佈實施,紮實推進。要從農民羣衆最關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見效的事情做起,讓農民切切實實得到實惠。政

府着重在規劃、指導、協調上發揮作用,並承擔起公共事業和其它基礎設施的建設職責。

3、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克服形式主義。新農村的新應該新在羣衆和政府的關係上,新在羣衆的素質上,新在農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上,其次纔是外在的形式上的新。要充分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惠及廣大農民羣衆的民心工程,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能也不應該有統一的標準和模式。要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不搞盲目攀比,不搞面子工程和半拉子工程。

4、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建設新農村,工作千頭萬緒,但歸根結底,還是要讓農民收入增加,結合本地實際,一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要在經營規模和方式上有新突破。要通過市場交易的方式使土地經營權向種植大戶轉移,形成規模效益;二是要加快調整農業結構步伐,以特色農業佔據市場份額,增加收入;三是要儘快建立農產品行業協會,建立農民合作組織,在組織生產、連接市場、參與競爭方面發揮作用,切實保障農民利益;四是要鼓勵更多農村富裕勞動力向城鎮轉移,一個家庭外出一個勞動力,人均收入就有大幅度提高。

5、完善政府職能,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聚民心、凝民意、提高農民綜合素質、改善農村生活環境的革命,要把這件事情辦好,

離不開政府的引導與支持。在政策的制定方面要儘快建立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統籌協調各部門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關係,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深化鄉鎮機構改革,加快改革土地徵用制度,統籌協調教育、醫療、養老保險等方面的改革;資金的投放方面要儘量向農村傾斜,妥善處理好工農城鄉關係,加大在村鎮道路改造、農民飲水安全、農村污水垃圾處理、鄉村衛生服務、農業生產條件改善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調動農民參與建設的積極性,逐步改善農村基本面貌。

建設新型農村社區,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集約節約利用土地,而且便於管理、有助社會治安,更重要的是從根本上改善了農民羣衆的生活條件和環境,一定要把這一利農惠農工程做足做實,做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