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理念調研報告多篇

理念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農村老年教育理念情況調研報告

全納教育的提出,始於特殊教育領域。1994年6月,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在西班牙薩拉曼卡市召開“世界特殊教育大會”,頒佈了《薩拉曼卡宣言》,提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全納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認爲“以全納爲導向的學校是反對歧視態度,營造融洽社區、建立全納社會、實現全民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徑”。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全納教育已經超越了特殊教育的範疇,其基本理念是“以人爲本,不分年齡,人人共享”。全納理念重視參與教育、羣體教育、平等教育,對發展老年教育,尤其是發展農村老年教育有着深刻的啓迪和積極的意義。

一、全納理念是發展老年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

老年教育是社會老齡化的產物,其根本目標是造福所有老年人,其本質屬性是社會性,因而老年教育在本質上是面向全體老年人的教育,具有全納的特點。同時我國法律也賦予老年教育全納的性質,憲法第四十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其中也包含了老年人有受老年教育的權利和義務;《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三十一條規定:“老年人有繼續受教育的權利”,“繼續受教育”對老年人來說,主要是指老年教育。兩部法律雖然規定的外延不同,但都涵蓋了一層意思,即老年教育的對象是全體老年人,老年教育具有全納性。可見,老年教育的全納性既有理論根據,也有法律依據,全納理念是發展老年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

二、以全納理念發展農村老年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我國是典型的農業大國,又是典型的老齡化國家之一,有老齡人口1.3億,其中70%居住在農村,數量如此龐大的農村老年羣體,應該引起社會的關注和重視。但現實中,農村老年人處於弱勢,自身發展具有明顯的滯後性,主要表現在:文化教育水平低,科學文化素質低,文盲和半文盲仍舊存在;思想空虛,分辨是非能力差,不少人還信奉和從事封建迷信活動;精神文化生活匱乏,生活方式單調,除了扎堆聊天、曬太陽、看電視之外,沒有更好的休閒娛樂方式;缺乏養生保健知識,忽視自己的身心健康;法律意識淡薄,不懂法,不用法,違法事件時有發生;不能正確行使政治和民主權利,在基層民主選舉中把選舉權做交易等等。這些不和諧音符,妨礙了農村老年人自身權益的實現,也構成農村社會的老齡問題。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爲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要改變農村老年人自身發展滯後的狀況,使之與社會發展相適應,與時代進步相協調,根本途徑還是要靠教育。因而以全納理念發展農村老年教育,爲農村老年人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機會,是農村老年人自身發展的現實需要,是農村社會協調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社會關注弱勢羣體、共享發展成果、堅持以人爲本的具體體現。

黨在新的歷史時期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命題,對農村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和要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項系統的社會工程,老年教育在這項工程中大有作爲。老有所教,提升農村老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質,並通過老年人的影響和帶動,促進人際和諧,管理民主,互幫互助;老有所學,提高農村老年人的科學文化素質,使農村老年人崇尚科學,抵制迷信,擯棄陋習,促進科學種田,科學保健,科學生活;老有所樂,提高農村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豐富農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從而帶動整個鄉村村風文明,文化活躍;老有所爲,促進農村老年人發揮經驗、威望等優勢,在發展經濟、調節糾紛、民主議事、關心教育下一代等方面餘熱生輝,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綜合起來看,以全納理念發展農村老年教育,能不斷提高農村老年人個體和羣體的綜合素質,推進社會文明和諧,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因而以全納理念發展農村老年教育,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需要。

三、以全納理念發展農村老年教育存在三大障礙

一是認識滯後。從農村老年人自身看,還沒有從傳統文化影響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中完全解放出來,對新生事物看不慣,想不通,接受慢。他們中有些人思想保守,墨守成規,對老年教育不認識,不接觸,甚至抱有牴觸情緒;有些人思想麻木,對什麼事情也不關心,對老年教育同樣也不關心;有些人自卑心理嚴重,把老年教育看得高不可及,認爲老年教育是城市人的專利,人爲把自己邊緣化;有些人心態微妙,內心向往老年教育,但由於身處封閉的大環境中,害怕遭受非議,對參與老年教育抱有顧慮。目前持這幾種態度的農村老年人佔大多數。從農村老年人子女來看,多數子女對孝敬父母的認識僅停留在物質贍養的層面,對父母的精神生活並不關注,因而對老年教育也不關注,很多子女並不知道老年教育是怎麼回事,個別子女甚至反對父母上老年學校。從基層領導角度來看,當前鄉鎮幹部大多片面強調經濟工作,統籌發展的意識不強,對老年教育比較忽視;村幹部對老年教育的認識還處於剛啓蒙或半啓蒙的狀態,在認識上不可避免地存在侷限性和片面性。

二是經濟瓶頸。目前鄉鎮一級多是“吃飯財政”,有的地方連“吃飯”也難以自保,繼取消“三提五統”之後又取消農業稅,對於僅靠農業爲經濟來源的鄉鎮來說更加捉襟見肘,根本拿不出足夠的費用發展老年教育。村級集體經濟比較薄弱,很多村莊寅吃卯糧,既有內債(欠村民錢)又有外債(欠銀信部門錢),取消農業稅後,村級集體經濟基本成了無源之水,沒有能力支付一筆老年教育的費用。

三是師資短缺。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教學效果如何,教師起着關鍵作用。但當前農村的各類專業人才缺乏,能擔任並願意擔任老年學校教師的人才更是鳳毛麟角,尤其是村級老年學校,在當前尚不普及的情況下,聘請教師已成難題,將來隨着農村老年教育的進一步普及和發展,師資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

四、以全納理念發展農村老年教育的主要對策

全納理念運用於老年教育領域,着力於推動老年教育的平衡發展和普及延伸,在維護社會公平的同時,實現更大的社會效益。全納是一個目標,實現這一目標是個持續的過程,是克服困難不斷前進的過程,需要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採取不同的具體措施。當前以全納理念發展農村老年教育的主要對策是:

(一)解放思想,提高認識,形成發展共識。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發展和普及農村老年教育,要把解放思想作爲第一個切入點。首先各級黨政領導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真正從思想深處理解和認識發展農村老年教育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把發展農村老年教育作爲造福農村老年人的一項民心工程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倡導社會各界關心重視農村老年教育。同時要通過不同的方式加強輿論宣傳,一是會議宣傳,會議能達到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的目的,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尤其對基層幹部提高思想認識能起到有力推動作用。要爭取黨政領導召開專題會議或在有關會議上強調和部署農村老年教育工作,推動基層政府重視老年教育工作,呼籲社會各界關注農村老年教育。二是媒體宣傳,當前農村的主要宣傳媒體是報紙和電視,其中電視是最爲普及的媒體,新聞工作者和老年教育工作者要利用這些媒體撰寫專題報道,開闢宣傳專欄,以農村羣衆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老年教育,增強農村羣衆對老年教育的感性認識,深化理性認識。三是老年教育網絡自上而下的宣傳,老年教育自身擁有一支很強的宣傳力量,有老年教育工作者隊伍,有廣大的老年學員及其骨幹分子。基層老年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到農村老年人當中做面對面的宣傳,通過談心、開座談會等形式引導農村老年人認識老年教育,接受老年教育;充分發揮老年學員中骨幹力量的宣傳作用,通過他們現身說法,增強老年教育宣傳的現實性和直觀性。

(二)政府推動,社會聯動,形成發展合力。老年教育屬政府行爲,城市老年教育的發展雖有城市老年人自發的原動力,但主要還是由政府推動的;農村老年教育在自發原動力不足的前提下,政府的推動作用更爲重要。針對當前農村老年教育的現狀,需要政府做的推動工作:一是財政支持。城市老年大學的辦學大多納入了財政預算,各級財政也應將農村老年教育納入財政預算,在各級財政轉移支付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專項用於發展農村老年教育,若財政支持措施得到落實,將激發農村老年教育的無限活力;二是政策激勵。政府要通過制定政策,鼓勵各種積極因素凝聚農村老年教育領域,爲農村老年教育的發展創造良好的軟環境。除政府推動作用外,農村老年教育還需要多種社會力量支持。農村老年教育具有社會福利的性質,可以探討設立“農村老年教育發展基金會”,吸引各種福利機構、慈善機構介入其中,爲農村老年教育注入必要的社會資金;老年教育是一項功在當今,利在千秋的涉老事業,具有潛在的市場價值和較高的美譽度,企業單位介入其中,既可開發“銀髮”市場,又可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增加其品牌效應,因而農村老年教育探討與企業聯姻的路子具有可行性;老年教育與普通教育相近、相通,農村老年教育直接爭取普通教育的大力支持是現實可行的道路。

(三)因地制宜,資源共享,建立靈活機制。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農村存在着地域文化差異、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辦學條件差異、老年人的需求差異等,發展農村老年教育,必須強調因地制宜,本着實用主義的原則建立靈活的辦學機制,不能也不可能強求統一模式。就辦學形式而言,農村老年教育不一定拘泥於課堂教學,田間地頭、街頭巷尾都可作爲教學的大課堂,生動的社會實踐和生產實踐更能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同時根據農村地域跨度大、老年人居住分散的特點,可以探索建立“遠程老年學校”,即通過廣播、電視、計算機網絡等傳輸媒體進行遠程教學,這既能擴大老年教育在農村的覆蓋面,又緩解了農村老年教育師資短缺的矛盾,遠程教育在其他教學領域已得到廣泛用應,隨着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建立“遠程老年學校”具有很強的可行性。靈活的辦學機制還包括資源整合,在農村,資源短缺和資源閒置的現象同時並存,農村老年教育所需的校舍和教學設備,大多可以通過資源整合得到解決。各鄉鎮一般都有機關會議室,建有黨校、人口學校等,村級也設有黨員活動室和人口學校,這些場所桌椅條凳齊全,並配備了必要的教學設備,但並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隨着出生率降低、教學佈局調整和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中國小和幼兒園有很多閒置的教室。若能把這些資源合理整合,實現與老年教育的綜合利用,將減少很多基礎投資。當前不少省份已建立起農村幹部遠程教育培訓網絡,在試點省份遠程教育網絡已延伸到村莊,爲村莊配備了電視、電腦等遠程教學設施,這些網絡資源目前在農村的利用率並不高,農村老年教育可探討共享這筆資源。

(四)示範指導,輻射帶動,強化網絡建設。目前老年教育網絡基本形成雛形,通過加強網絡建設,促進網絡內部的經驗、信息、意識、資源的交流,對農村老年教育會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縣市級老年大學在整個老年教育網絡中處於承上啓下的位置,對農村老年教育起着直接示範指導和輻射帶動作用,因而縣市級老年大學在促進農村老年教育發展方面要積極有爲。一要加強業務指導,拿出工作力量深入基層督促指導辦學,採取觀摩教學、送教下鄉、提供教學材料等具體形式,推動農村老年教育的開展。二要加強業務培訓,採取定期舉辦培訓班、講座或以會代訓等形式對農村老年教育工作者和農村老年學校的教師進行培訓,提高農村老年教育工作人員隊伍和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三要促進信息交流,採取工作彙報會、經驗交流會等形式組織農村老年學校相互交流辦學信息和辦學經驗,達到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採取辦學簡報等形式,推廣成功經驗,介紹辦學動態,傳達上級精神,爲農村老年學校提供信息支持。四要建立考評激勵機制,制定考評標準,對農村老年學校進行定期考評,表彰先進,鞭策後進,通過考評激發農村老年學校的爭先創優意識,形成你追我趕的發展局面。

五、以全納理念發展農村老年教育應把握的基本原則

全納理念是個抽象的概念,有着豐富的內涵,在運用全納理念發展農村老年教育的實踐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原則:

(一)人本原則。全納理念主張以人爲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因而農村老年學校不能爲辦學而辦學,而要建設以人文爲內涵的學校文化,堅持人文化辦學,人性化管理,多層面、多渠道體現人文關懷。

(二)平等原則。全納理念主張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權,這種“平等”是原則上的平等,由於地區發展的差異、個體自身的差異等原因,不可能達到絕對的平等。但辦學實踐中要深入貫徹“平等”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做到排除歧視因素,創造平等的受教育機會,以平等的觀念關注每一名老年學員,促進所有學員共同發展。

(三)民主原則。全納理念強調發揚民主,促進教育對象的積極參與。農村老年學校在辦學中要樹立學員的主人翁意識,充分調動學員參與辦學的積極性,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學校管理、開展活動等方面都要充分尊重學員的意見,暢通民主渠道,推動民主辦學。

(四)和諧原則。全納理念主張通過平等、民主達到和諧、自由。農村老年學校應圍繞和諧的目標,健全制度,完善機制,規範管理,促進學校協調、均衡、有序的發展,建設和諧的學校集體。

全納理念堅持全面、持續的發展,是一種科學的發展觀。用全納理念指導開展農村老年教育工作,便於統一思想,明確方向,激活發展動力,推動農村老年教育更快、更好地健康發展。

【第2篇】透明化理念下之執行聽證制度的架構與規範運行初探調研報告

司法活動的公開透明是保證司法公正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傳統思想和舊有機制的束縛下,由於執行程序在設計方面尚不科學、規範和完善,使得人民法院的民商事執行工作與公開、透明的要求差距較大,這主要表現在對執行主體的追加和變更、案外人異議的審查、案件中止和終結等重大事項處理中的“暗箱操作”問題還相對比較嚴重。這一問題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社會公信力。本文旨在通過借鑑行政機關的聽證程序,以透明化這一現代司法理念爲支撐,在民商事執行工作中架構執行聽證制度,並對執行聽證制度的功能、執行聽證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執行聽證制度的基本內涵及其規範運行進行初探,從而爲有效解決執行重大事項處理中的“暗箱操作”問題做出嘗試,以期對司法公正這一現代法治核心價值目標的實現有所裨益。

執行聽證制度之基本概念探討

一、聽證制度概述

按照法學界的通說,聽證(hearing)的概念最早淵源於英國普通法中的自然公正原則。這一古老的原則包括兩方面的基本內容,一是任何有利害關係的當事人的辯護都應當被公平的聽取;二是任何人不能成爲與自己有關的案件的裁決者。根據這一原則,法官在裁決過程中必須給當事人以充分的陳述、申辯權,必須在公平、公正地聽取雙方當事人意見的基礎上做出裁決。逐漸地聽取有利害關係當事人意見的做法也就演化出了西方的聽證制度。之後,隨着美國憲法修正案中“未經正當法律程序不得剝奪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財產”規定的出臺,作爲“正當法律程序”核心內容的聽證制度在西方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立法,司法和行政等領域中。

在我國的法律制度中,聽證最早見於1996年頒佈實施的《行政處罰法》第42條:“行政機關做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執照,數額較大的罰款等決定之前,應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的規定中。其後,1998年實施的《價格法》、頒佈的《立法法》等法律均對聽證進行了相應的規定。近些年來,隨着我國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聽證制度也由行政領域逐步擴展到了立法、司法等領域內。

從聽證制度的淵源和沿革可以看出,聽證的核心內容在於“聽取當事人的意見”。由此,我們可以對聽證的概念進行如下表述:聽證是一定的國家機關在做出某些裁決前,給予當事人一定的機會,就特定事項聽取當事人陳述、申辯意見的程序。聽證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聽證僅指行政聽證,廣義的聽證不僅包括行政聽證,還包括立法聽證和司法聽證。本文所探討的對象即是隸屬於司法聽證中的執行聽證。

對於執行聽證的概念,法學界的表述並不相同。但歸納起來看,主要是指人民法院在案件執行過程中,在對執行主體的追加和變更、案外人異議的審查、案件中止和終結等重大事項做出裁決前,由執行法官召集各方當事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就爭議的相關事項公開進行陳述、舉證、質證和申辯等的一種司法活動。其目的就是要通過充分聽取意見做出正確、公正的執行裁決。目前,雖然我國現有的執行法律規範中對執行聽證沒有明確的規定,但隨着我國加入wto、司法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執行改革的全面推進,社會和民衆對於執行工作公開、透明的呼聲日益高漲。在這種大背景下,筆者認爲,設立執行聽證制度並將之積極應用到強制執行程序中,必將會對人民法院的執行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執行聽證制度之原則探討

執行聽證制度的原則是指由執行聽證制度的價值取向和目標模式決定的,反映執行聽證本質的,對執行聽證程序具有指導意義的原理和評價標準。執行聽證制度的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幾項:

一、公開透明原則。

我國的馬懷德先生認爲,公開是“聽證程序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也是防止用專橫的方法行使權力的有力保障”[1]英國的一位法學家也曾說過:“一切裁判活動必須以三個原則爲指導,即公開、公正和無偏私。在這三個原則中,公開原則列爲第一位。”[2]因此,執行聽證應當遵循公開透明的基本原則。根據這一原則,除涉及國家祕密、商業祕密或個人隱私外,執行聽證必須以公開的方式進行,應當在舉行聽證之前發出公告,並允許社會公衆旁聽和記者採訪報道,案卷材料、裁決的結果和理由也應當公開。

二、權力分離原則。

權力分離原則來源於英國古老的自然公正法則,主要指在聽證過程中主持聽證的組織及人員,不能從事與裁決和聽證行爲不相容的活動,以保證裁決的公平。根據這一原則,主持聽證和做出裁決的人,不能同時既是案件的執行者又是案件的裁決者,聽證應當由非案件執行者的其他執行法官來主持。我國《行政處罰法》第42條第1款第4項即做出過類似的規定:“聽證由行政機關指定的非本案調查人主持。”

三、權利平等原則

權利平等原則是指參加執行聽證的當事人在聽證程序中享有平等的訴訟權利。根據這一原則,在聽證過程中,雙方當事人均平等地享有申請回避、提出主張、舉證和質證、申辯等訴訟權利。主持聽證的法官應當對當事人不偏不倚,一視同仁,保障當事人平等地行使各項權利。

四、尊重當事人處分原則。

民事強制執行,從性質上講仍然屬於私法的範疇。因此,還是應當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切實保障當事人的處分權。根據這一原則,聽證審查的範圍應限於當事人申請的範圍;申請人有權在聽證中變更請求或撤回申請;聽證程序的啓動主要應以當事人的申請爲前提。

執行聽證制度架構之探討

筆者認爲執行聽證制度應當包涵以下幾項內容:

一、執行聽證程序的適用範圍

對於執行聽證程序的適用範圍,學界同仁觀點不同。例如,周明俊先生就認爲“聽證制度應適用於一切在執行程序中法院需做出裁決的案件。”[3]筆者並不贊同這一觀點。誠然,執行聽證與傳統的執行模式相比有着諸多的優點,但執行聽證並非應適用於一切在執行程序中需要做出裁決的案件中。對一些事實清楚,法律關係明確,當事人爭議不大的案件大可不必採用執行聽證的程序。如果不加區別地一律適用,必然會徒增執行負擔,影響執行效率的提高。俗話說的好:“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應當在案情較爲複雜、需要對關係到當事人的重大實體或程序權利做出裁決時適用執行聽證。根據這一要求,筆者認爲,適用執行聽證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案外人異議的審查。對案外人異議的審查在執行實踐中較爲常見,主要表現爲案外人對執行標的物主張權利。因案外人主張的權利是物權,其主張的成立與否,不僅關係到權利人的權利能否實現,還涉及案外人的實體權利,如果處理不當極易產生嚴重後果。因此,有必要規定此種情況應當進行聽證。

(二)是中止、終結執行案件。執行案件的中止、終結,直接關係到權利人的切身利益。如果不符合中止、終結條件的案件被違法中止、終結,必將引起權利人的極大不滿,進而可能引發上訪等其他問題。因此,有必要規定此種情況應當進行聽證。

(三)是變更、追加第三人爲被執行主體。我國《民訴法》第213條、最高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76條、81條均對在執行過程中變更、追加第三人爲被執行人的情況進行了規定,但卻沒有爲當事人不服變更、追加裁定提供必要的救濟方式,這顯然是剝奪了第三人的申辯權利。在此情況下,就更有必要通過聽證程序來給第三人充分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從而保證裁決的公正和權威。

(四)是對被執行人採取司法拘留等重大強制措施。法院在強制執行過程中,對於一些重大的、涉及被執行人人身權利裁決的做出,應當十分慎重,如果被執行人對這些重大執行措施提出異議,要求舉行聽證的,應當及時舉行聽證。

(五)是其他需要進行聽證的情況。如在執行過程中出現對多個債權人蔘與執行財產分配方案的異議、當事人請求法院不予執行仲裁裁決或公證債權文書、當對評估、鑑定結論有異議等情況時,人民法院如認爲有必要也可以組織進行聽證。

二、執行聽證的主持者

由於執行聽證所涉及的內容均與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密切相關,且按照我國現行的法律規定,對於執行裁決當事人沒有上訴權,執行裁決爲最終結果。因此對於執行裁決的做出應當格外慎重,故而有必要以合議庭作爲執行聽證的主持者,通過發揮集體智慧,最大限度地保護裁決程序和結果公正。但是按照權力分離的原則,原執行人員當然不能成爲聽證合議庭的成員,而專設獨立的執行裁決合議庭主持案件的聽證。

三、聽證當事人的範圍及其權利義務

“聽證當事人是與舉行聽證活動有利害關係的參與人”[4]主要包括申請執行人、被執行人、案外人、證人以及評估、鑑定、翻譯等有關的專業技術人員。主要享有申請回避權、申請不公開聽證權、申請聽證和放棄聽證權、陳述、申辯和質證權、和解權等權利,並承擔按時出庭參加聽證、遵守聽證紀律、舉證證明自己主張、履行聽證裁決內容等義務。

四、執行聽證的具體形式。

關於執行聽證的具體形式,學界主要有二種意見:一種認爲執行聽證並非法定的程序,具有隨意性,按照日常的表述習慣,稱爲“聽證會”即可。另一意見認爲,“執行聽證雖不同於審判程序中的開庭審理,但它畢竟是司法機關(人民法院)組織的,在法官的主持下在法庭中進行的,屬訴訟程序的一種,它不同於行政程序,故應叫‘聽證庭’。”[5]筆者贊同第二種意見,認爲“聽證庭”的形式更能反應出執行聽證作爲一種司法程序的特質,而且將執行聽證的形式表述爲“聽證庭”也能明顯與行政程序中的“聽證會”加以區分,不會造成概念上的混淆。

聽證庭的運行程序規範之探討

對於執行聽證庭運行程序的重要性,賀強興先生和俞旭明先生早有極爲精闢的論述:“聽證的程序內容是聽證制度的核心內容,該程序如何設立,將對聽證效果、聽證結論的作出、執行措施的能否實施產生決定性的影響。”[6]下面,筆者就借鑑行政聽證程序,重點突出一個“聽”字,將執行聽證庭的運行程序分爲四部分:

一、聽證的提起

筆者認爲,對於聽證的提起應當遵循當事人、案外人申請爲普遍,法院依職權提起爲例外的原則。對於案外人的異議、追加和變更第三人爲被執行人等情況應嚴格遵循“非當事人申請不予介入”的原則,如案外人、當事人在接到法院的通知或得知法院採取強制措施的情況下,未在規定的期限內提出聽證要求的,視爲當事人放棄聽證,執行法院可立即做出裁決。如其在規定期限內提出聽證請求的,經審查該申請符合規定,依法受理後應啓動聽證程序。

二、聽證庭的準備

聽證庭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項內容:(一)是按照權力分離和迴避標準確定聽證庭的主持者並同時確定聽證的時間、地點、聽證事項等。(二)是依照(一)確定的內容在聽證庭開庭五天前發出公告並通知參加聽證的當事人。

三、聽證庭的聽證程序

筆者認爲,雖然聽證的主要模式在於“聽”,但與訴訟程序有的庭審相比還是有不少類似之處,兩者可以相互借鑑。整個聽證可以按照以下程序運行:

(一)是在聽證庭開始前核對當事人的基本情況。

(二)是由合議庭宣佈聽證會開始並告知各方權利義務

(三)是聽證主持人就聽證事項進行說明。

(四)是各方在合議庭的主持下陳述已方觀點。

(五)是進行庭審調查。由各方當事人就自己的主張舉證並質證。合議庭可以按照一證一質一認證、分類認證或者綜合認證的不同方式當庭進行認證,對一些暫時無法當庭認證的證據,可以在合議庭評議時再研究決定。

(六)是進行法庭辯論。由聽證各方就爭議的事項進行辯論。

(七)是聽證各方進行最後陳述。

(八)是進行聽證小結。由聽證主持人對整個聽證情況進行小結。

(九)是合議並做出裁決。合議應以聽證筆錄爲依據,遵循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進行並最終做出裁決,形成的裁決文書應當載明當事人的基本情況、雙方當事人的陳述意見、法院認定的事實理由及適用的法律、裁決主文和對裁決不服的處理方法等。

【第3篇】工業集中區管理體制與理念創新思考調研報告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如何搞好工業園區管理體制的運作,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管理體制的創新,首先要創新管理理念。

創新管理理念

一是樹立“以人爲本”的管理理念。以人爲本管理理念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指把人視爲經濟發展中的第一要素,形成“人力資源是工業園區最重要資源”、“人力資源環境是工業園區最重要的投資環境”的理念。園區把以人爲本的理念融入到人力資源市場化配置管理中,建立精幹高質量的公務員隊伍和複合型經營管理技術隊伍,以適應園區開發建設、管理服務的需求。

另一方面指建立無微不至的客戶服務體系,充分尊重客戶的意願,爲客商提供快捷、簡便的一站式服務體系。提供有吸引力的特殊政策,確立爲我而用的招商標準;改善園區形象,提升信譽,促進園區經濟發展,形成高稅收、高就業的園區發展格局。使園區實現主動服務、一條龍服務、高層次服務。

二是“依法治園”的管理理念。探索建立依法治園的法規體系和執法機制,形成工業園區完善的法制環境。主要表現爲以下三方面:首先建立專家治園的規劃管理體制。園區規劃公佈後,授權規劃師分級管理。行政首長只處理違規申請和上訴案例,推行嚴格的監督機制。

其次,完善和明晰園區法規。根據實際需要,編制分項管理辦法,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辦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招商投資項目管理辦法、外商投資企業行政性收費管理辦法、預算外資金管理辦法等等,將園區公共管理納入法治化的軌道。

第三,執法透明化。園區制定的各種法規、程序和工作時限,執法人員要嚴格依法辦事,一視同仁,努力營造公平、公正、公開的園區投資環境,從而使執法主體與投資企業之間形成信任關係。通過依法治園,形成精簡、高效、廉潔的園區形象,增強園區的綜合競爭力。

我們的工業集中區將按照這種理念設計管理,實現管理科學化、現代化。

創新管理體制

從人文與法治的管理理念出發,確定管理目標,設計管理機構,創新管理形式。實現以下管理目標:做到高起點規劃、高效率開發、高品位建設、高效能管理;能夠使基礎設施共享,公共資源共享,使資源和空間得到有效利用;還能夠使招商引資資源(信息等)得到共享,改變重複招商現象。

一是創新職能定位。工業集中區作爲一個特殊的經濟區域,管理重點在於開發建設和經濟發展等方面。在不同的階段,工作職責也不同,組織機構也應適時進行調整,以適應建設和發展的要求。在建設初期,工業園區的管理應側重於園內規劃建設、項目立項上,具體包括園內規劃設計、工程建設報批、投資立項審批、土地徵用、政策處理以及形成主要道路、給排水、電力、通訊、污水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側重於招商引資、人才的引進與園區管理等。園區成型後,將進一步完善環境、衛生、保健、娛樂、教育等......我們的工業集中區正介於第一與第二階段之間,基礎設施、招商與管理要一齊上,職能定位要有靈活性。

要有決策、監督、協調、招商的行政職能;由於前期資金匱乏,還應具備融資的功能;要有全方位的服務職能;還應具備管理經營的職能——要根據職能設置相應的組織機構。另外,我們還具有兩個工業園區。

二是建立精簡精幹機構。工業集中區在確定的框架內負責具體的基礎設施建設、公共管理及招商引資等工作,根據工作需要和“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機構設置應該精幹,不能“大而全”。

成立一部、一公司、一中心,即總部、實業公司、服務中心。成立工業集中區行政總部,負責兩園區決策、協調、規劃、監督、優惠政策的制定等行政職能。成立實業總公司,負責融資;成立服務中心,負責全方位的服務,如進區企業立項後到投產前的一切審批手續辦理,進區企業投產前後的收費工作,以及文印、曬圖、後勤保障等工作。

將行政管理、具體服務、市場經營相剝離。對於區內的經營性事項,如基礎設施、配套工程的設計施工、管理等,則應推向市場,由開發區市政公司負責,按市場化運作模式進行管理。

三、創新運作機制

促進服務高效廉潔合理順暢的

運作機制,是履行職能到位的有效保證。涉及決策、規定、審批等事項採用行政管理程序,涉及經營活動則採取企業管理方式,協調者、管理者、承辦者、經營者、監督者各自到位,分工負責。

一要建立園區自主決策機制,實行封閉式管理,確保管理事項在園區內自行解決。

二要建立園區高效服務機制。採取各種方式開闢辦事綠色通道,實行政務公開,推行承諾制,減少審批程序,簡化辦事環節,儘可能一個樓層服務,一個圖章解決,營造良好的園區投資環境。

三要促成園區間建立良好的協商機制。園區雖實行封閉管理,,但其管理活動是開放的,與職能部門,與鄉鎮、村,與企業等方方面面都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工業集中區與政府部門要搞好協商,工業集中區之間要搞好相互協商,工業集中區與鄉村也要搞好協商。

這樣有利於培育園區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形成佈局合理、協作關係緊密的生產體系;促進共同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帶,推動形成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網絡;從而,推動區域可持續發展。

三、創新招商、融資平臺

一是創新招商方式。建立三個招商平臺,網上招商平臺,作爲長期對外招商窗口;商企招商平臺,由原有投資商(業主)組成,一方面提供諸多優惠,另一方面'設計'一批相關項目;全員招商平臺,由各部門、華僑、幹部職員以及親屬組成,制定穩定的獎勵政策。

二是創新融資平臺。成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作爲工業融資平臺,吸納中小企業、民間資金。

【第4篇】以科學發展理念推進城鄉文化教育協調創新調研報告

以科學發展理念推進城鄉文化教育協調創新調研報告

爲貫徹實踐科學發展,圍繞“實施統籌新戰略,激發資源新優勢,建設和諧_____”這個活動主題,我們就如何加快城鄉文化教育均衡發展這一課題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就調研成果報告如下:

一、城鄉文化教育發展現狀

(一)文化事業發展現狀

目前,我縣文化建設主要以鄉鎮、行政村爲重點,全面加強文化陣地建設,充實文化隊伍,豐富文化活動,滿足廣大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據瞭解,自20xx年以來,全縣共投入資金5000餘萬元(其中縣財政配套投入1500餘萬元),在6個鄉建成了文體站,在112個行政村建成了文化室,組建了50餘支農牧民業餘文藝演出團體。自20xx年起,我縣實施了農牧民健身工程,爲21個行政村新修了籃球場,爲22個行政村購買安裝了健身器材。20xx年,_____縣還實施了“農家書屋”、“東風工程”兩大惠民工程。自治區首批“東風工程”出版物共爲我縣贈送了黨報黨刊1342份、圖書16553冊。截止目前,縣財政已連續出資新建了11個“農家書屋”,很好地解決了農民羣衆看書難的問題。同時,爲把文化陣地拓展到鄉村、到農戶,我縣發揮文化部門指導作用,幫助12個行政村新組建了村級業餘文藝演出隊,進一步豐富了村民業餘文化生活。20xx年以來我縣已放映電影2500餘場次;開展“送圖書下鄉“工作,兩年來共發放圖書近4000冊,並建設了12個服務點,對鄉鎮圖書管理工作進行指導;開展“文化六進”,組織20多名專業文化工作者到農村輔導羣衆文化活動,送文化下鄉76場。

(二)教育事業發展現狀

目前,全縣共有中國小校25所,幼兒園22所(公辦21所),其中,中學14所,完全國小11所,教學點34個。在校生11869人,其中國小7262人, 國中2944人,高中1663人;教職工1188人,其中專任教師937人;幼兒園22所,其中公辦21所;鄉、村農牧民文化技術學校107所。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56%以上,國中適齡少年入學率達103.32%以上。歷年中大學聯考成績、內初內高錄取率均在地區前例。縣幼兒園爲民漢合園、混合編班的幼兒園,鄉村幼兒園均爲“雙語”幼兒園,學前教育覆蓋面已達70%以上,少數民族適齡學前兒童入園率達57%。自20xx年以來,我縣先後招聘了245名教師,其中人才交流70人,縣財政招聘175人;提前退休了338人。20xx年以來,我縣先後爭取建設資金達3079萬元,分別實施了“邊境縣農牧區學校改造項目”、“寄宿制學校改造項目”、“農村國中校舍改造工程”等項目工程。20xx年,我縣全年總投資達到3017萬元,新建校舍13876平方米,修繕學校圍牆5000米,並按“國標”配備了各類教學儀器設備。

二、城鄉文化教育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縣雖然在城鄉教育、文化發展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羣衆還有不滿意的地方,工作中還是存在着薄弱環節的。從總體上看,城鄉教育、文化發展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羣衆的精神文化需求還有一定差距。具體表現在:

(一)城鄉文化發展方面:

1、基層文化人才隊伍薄弱。在加依勒瑪鄉加依勒瑪村和村民座談時,我們瞭解到,當前,隨着農村經濟發展的多元化,青壯年勞動力紛紛外出打工,其中大部分人是農村文化隊伍中的積極分子,以致農村文化能人匱乏。留守在家中的婦女和老人承擔着農牧業生產的重任,參與基層文化活動的積極性較難調動。這一問題在各鄉鎮都比較普遍。

2、爲農民提供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總量偏少。在縣文體局調研時,幹部們反映,儘管縣委、政府一直致力於培植農村公共文化產品,積極組織文化下鄉活動,爲農民放電影、演節目等,但與農牧區羣衆需求相比,在內容和數量上都比較有限。由於尋多鄉村地處偏遠,加之文化部門經費不足,使得農村文化相對貧乏的問題短時間內難以有效解決。

3、城鄉文化發展水平差距較大。在庫勒拜鄉文體站調研時,有看書的村民反映,農村圖書室、閱覽室書籍存量總體較少,同時更新較慢,想看的書在文體站找不到。與縣城相對繁榮的文化市場相比,農村獨具特色的鄉土文化缺少與縣城文化必要的交流平臺,使得各自的文化優勢無法實現充分共享,形成整體合力。

4、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縱觀我縣城鄉文化發展,縣城文化基礎設施相對完善的多,而鄉、村級文體辦公設備呈現區域性對比上的不足,特別是缺乏具有專業知識的文化工作者,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現有文化資源的有效利用,基層文化單位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二)城鄉教育發展方面:

1、教育資源總量不足,城鄉發展相對不平衡。主要包括:一是農村中國小布局結構不科學不合理,50人以下的教學點37個在一定時期存在,農牧區個別學校教學靠支教老師維持正常的教學。二時按照“兩基”要求, 學校的服務地理半徑爲3公里,農區鄉中學學生在600人以上,山區牧區國中應達9個班,校均450人以上,但很難達到集中辦學。三是高中規模較小,目前民漢高中每年招生只有600人,國中畢業生有相當一部分不能升入高中學習。

2、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教師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在哈語教師整體超編的情況下,漢族教師不足。全縣教師整體分佈不均衡,農牧區教師涌向縣城的勢頭有增無減;學科專業搭配不合理,農牧區教師整體學歷不高。引進新教師存在待遇保障等問題,難以留住人才;老教師經驗豐富但年齡偏大,教師隊伍沒有活力。

3、教育管理體制落後,用人機制有待進一步激活。一是教職工管理不科學,導致部分教職工缺乏工作主動性和自覺性,責任心不強,上進心不足,存在着等退休現象。二是“以縣爲主”的管理體制落實上有偏頗,事權與人權財權分離,責任不清,主體不明,學校花錢的事躲着走,有權的事爭着要。三是學校內部管理缺乏激勵機制,教職工競爭意識相對不強淡薄。目前優秀教師的流失、優秀學生的流失已成爲影響教學質量、升學率的重要因素。

4、教育投入渠道單一,普及教育需要更多資金支持。普及教育需要的經費,主要靠政府投入爲主,投入渠道單一。由於我們是欠發達地區,每年的資金投入與教育事業發展需要之間仍然存在差距。時代的發展要求農牧區教育有突飛猛進的發展,人民羣衆也對各級學校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教育做爲一項民生事業,目前民辦教育尚未發揮出應有作用。

三、城鄉文化教育發展的對策與思路

(一)城鄉文化發展的對策與思路

1、高度重視,積極創新機制

在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_____縣已經把農村文化建設列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建立起了宣傳、文化、廣播電視、教育等多部門參與農村文化建設的協商平臺和機制,從制度上保證各個部門共建共享農村文化。但還缺乏資金保障機制,我們認爲應建立起有效的農村文化建設的長效投入機制,縣、鄉財政要統籌規劃,不斷提高用於農村文化事業發展的資金比例。設立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確保縣、鄉、村公益性文化基礎設施和重大羣衆文化活動等農村重點文化建設的資金需求。積極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採取獎勵、補助、貼息等方式,鼓勵社會各方面力量興辦農村文化事業。要實施鄉鎮文化建設目標責任制,堅持平時檢查和年終檢查相結合的原則,進行量化考評,考覈的結果與獎懲掛鉤,確保幹部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積極性。要堅持以政府爲主導,以鄉鎮爲依託,以行政村爲重點,以農戶爲對象,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逐步完善鄉文體站和村文化室的功能,保障羣衆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的權益。

2、多措並舉,鼓勵自辦文化

通過財政支持和文化指導,幫助農民把各類文化組織發展起來,爲農村文化建設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近年來,我縣已持續開展了文化“三下鄉”工作,在城鄉積極開展了“鄉村百日廣場文化”、“鄉村百日文體活動競賽”、“文化六進”、“羣衆文藝匯演”等羣衆性文體活動。20xx年以來,全縣各鄉鎮的 “腰鼓隊”、“秧歌隊”等業餘文藝演出隊,在農村開展文體活動200餘場,參與羣衆達到12萬人次。20xx年底至20xx年初舉行了兩個月的“_____縣第九屆羣衆文藝匯演”。在20xx-20xx年的自治區首屆“鄉村百日文體活動競賽”中,我縣被評爲“自治區鄉村百日文體活動競賽先進縣(市、區)。”

從調研反映的情況看,廣大羣衆特別是農牧區羣衆非常渴望展示本地特有的文化資源,讓更多的城裏人知道鄉村文化的魅力。今後,我們將在文化活動中實現“雙向互動”:一是下派文化力量進行試點,從節目編排到正式演出,對10-15個文化基礎較好的村進行全程指導,在農閒時節和節假日,組織羣衆自編自演富有農村特色的文藝節目,吸引越來越多的農牧民參與到文化建設中。積極展開財政支持,從演出道具到演出場地,對自辦文化願望強烈的村進行充實、配全。二是充分發揮羣衆智慧,邀請民間文化人士參加縣上節目的編排,充當“導演”,參與到節目策劃中來。通過雙向互動,進一步調動廣大農民羣衆的文藝創作和演出熱情,豐富他們的業餘文化生活,更進一步促進農牧區文明風尚的形成。

3、文化下鄉,豐富羣衆精神生活

今後我縣將進一步探索城鄉文化活動長效機制,藉助文化下鄉等載體,進一步滿足城鄉羣衆文化需求,豐富羣衆精神生活:

一是繼續組織好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開展好多種形式的羣衆文化活動,充分發揮流動電影放映車、鄉鎮電影放映小分隊的作用,開展電影放映工作,使“三下鄉”活動小型化、經常化、多樣化,努力做到靈活多樣、行之有效。二是把經常化、小型化、多樣化的文化活動與定期舉辦大、中型羣衆文化活動結合起來,充分利用農閒、節日,組織各類爲羣衆喜聞樂見的文藝演出、勞動技能比賽等活動。鼓勵農民羣衆自編自演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藝節目。倡導農民讀書用書、學文化、學技能,普及先進實用的農業科技知識和衛生保健常識。三是積極引導重要的公共文化資源爲農村服務,強力推進廣播電視進村入戶及“文化資源共享工程”的實施。各級電臺、電視臺要把面向基層、服務“三農”作爲主要任務,多播出受農民羣衆歡迎的精品欄目和節目。財政設立專項資金,重點在鄉、村文化陣地增加農民羣衆讀得懂、用得上的通俗讀物的品種和數量。四是加大對各鄉文化站、行政村文化室、“農家書屋”的宣傳和管理力度,調動農民學習新知識、新科技的熱情,並將新科技應用於生產、生活,充分發揮“東風工程”免費發放的各類期刊、農村科技圖書、音響資料的作用。新華書店也應當針對農民的實際需求,爲農村讀者購書讀書提供優惠和方便條件。

4、強化監管,促進城鄉文化健康發展

一是進一步加強文化執法人員的綜合素質,制定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工作制度,堅持日常巡查和突擊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對農村文化市場的監管。二是發揮鄉鎮文化站的監督作用,整頓和規範農村文化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經營行爲,促進農村文化市場的穩定有序發展。三是規範農村文化市場,加大農村文化市場的執法力度,深入開展“掃黃打非”工作,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嚴厲打擊違法違規活動,取締無證經營。重點加強對演出娛樂、電影放映、出版物印刷和銷售、網吧等方面的管理,堅決打擊色情、封建迷信等違法活動,確保農村文化市場健康有序的發展。

5、加強培訓,建設鄉土文化隊伍

一是認真實施文化人才教育培訓工程。採取送到文化院校進行深造、從縣藝術團、文化館派人到鄉村辦文化人才培訓班等方式,對鄉村文化幹部進行業務培訓。20xx年以來全縣舉辦鄉鎮文化中心人員、文化市場管理執法人員和經營人員、業餘文藝愛好者培訓班等共14期,培訓近400人次。計劃今後兩年舉辦相關文化培訓30期,培訓人數1000人次,有效提高業餘文化愛好者參與活動能力。二是建立村(社區)文化輔導員和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結合“送文化”下鄉,對已經統計出來的560多名社會文藝骨幹進行多渠道、深層次培訓,爲活躍鄉村文化提供人才保障。三是建立專兼職結合的農村文化隊伍,積極培養農民文化骨幹,充分發揮民間藝人、文化能人在活躍農村文化生活、傳承發展民族民間文化方面的作用,鞏固農村文化建設的羣衆基礎。對農村文化精英從事農村文化事業進行適當財政補貼,逐步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四是充分發揮藝術團、文化館專業藝術人員的優勢,加強對農村文化隊伍的指導培訓。在20xx-20xx年已下鄉指導農牧區文化活動100餘次的基礎上,今後兩年指導活動次數要達到150場以上。五是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大中專畢業生到農村紮根創業,爲農村文化建設提供豐厚的土壤條件。

(二)城鄉教育發展的對策與思路

1、鞏固基礎教育,進一步提高基礎教育質量與水平

近年來,_____縣不斷加大教育投入,把項目建設作爲改善教育教學條件的重要途徑,積極爭取資金,修繕、新建校舍,過去低矮破舊的校舍已成爲歷史。今年,我縣將進一步加大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全年總投入預計將達到5500萬元,新建校舍近2萬平方米,磚混校舍佔校舍面積的百分比由20xx年的33%上升到95%。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同時,我們按照國小生就近入學、國中生相對集中的原則,對原有中學18所(含牧寄校),國小55所、教學點62個,進行佈局調整,加大結構性合校及撤消教學點工作,先後撤銷28個教學點,對10所學校進行民漢合校。今年,我們又委託_____大學建築設計院專家對全縣中國小校佈局調整進行專題調研,制定了《_____縣中國小布局調整專項規劃》,計劃用2到3年時間將全縣辦學點由59個調整爲24個,其中高級中學1所,初級中學1所,九年一貫寄宿制學校4所,完全國小9所(含5所鄉級寄宿制國小),教學點9個。通過佈局調整,形成“縣辦中學、鄉辦國小、村辦幼兒園”的新格局。

2、創新培養機制,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結構

根據我縣教師隊伍存在整體超編、結構性缺編的現狀,我縣將通過加大招聘、放寬出口的方式,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結構。今年,我們又根據我縣教育資源佈局調整整體規劃,制定了《_____縣師資結構調整方案》,計劃用2-3所時間對全縣師資進行合理配置,並通過爭取上級教師政策、加大專任教師招聘力度、深化支教和放寬教師出口等措施,使全縣師資力量達到更優化的配置。目前,我們已上報了292名“雙語”教師招錄需求計劃,實施了50名教師的招聘工作。

20xx年,按照教師“十百千”工程,我縣先後聘任了10名“教壇明星”、30名“教壇新秀”、10名優秀教育工作者。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將對教師培養機制進行大力創新,每三年評選出十名教壇明星,百名優秀教師,千名合格教師。20xx年,我們已經提出了“1251工程”,即到20xx年培養1000名縣級骨幹教師,200名能起骨幹帶頭作用的學科帶頭人,50名地區級學科帶頭人,10名地區級以上的學科帶頭人。同時,我們還將採取內外聯合辦班、培訓作爲晉升職稱的重要依據的方式,進一步提升教師培訓的實效性。今年,我們已制定了《_____縣教師培訓規劃》,通過進一步強化縣級培訓、校本培訓基地作用,採取“請進來、送出去”相結合的方式,計劃用3年時間將全縣在職教師強化輪訓一遍。目前,_____縣已形成了由2名國家級、32名自治區級、64名地區級、98名縣級中國小骨幹教師組建的骨幹教師隊伍,並編輯了疆內第1部鄉土教材《美麗的_____》。

3、實現兩手都要硬,推進幼兒教育和職業教育跨越式發展

一是穩步推進幼兒教育。我們將始終堅持教育“從幼兒抓起、從教師抓起”的方針,將幼兒教育納入教育發展整體規劃之中,使少數民族“雙語”教育得到快速發展。20xx年我們投入40餘萬元在薩爾塔木鄉庫爾米希村、庫勒拜鄉和薩爾布拉克鄉成功開辦了3所鄉村學前“雙語”幼兒園。通過試點運行,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爲進一步推進學前“雙語”教育發展奠定了基礎。20xx年,又投入700多萬元按照“人口不集中不辦園,生源不充足不辦園,師資力量不富餘不辦園”的原則,新建了9所“雙語”學前幼兒園,改擴建11所標準化“雙語”學前幼兒園,投入70餘萬元高標準配備了“雙語”學前幼兒圖書、生活用具、教輔設備等。同時,面向全縣公開招聘幼兒教師26名。今後,我縣將繼續深化幼兒教師支教制度,努力形成“縣、鄉、村”三級幼兒園支教體系,進一步充實幼教師資隊伍。

二是跨越式發展職業教育。我們將以培養農村實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爲目標,積極依託我縣礦業、畜牧、農業、旅遊等蓬勃發展的大好時機,與地區技校及疆內有實力的職業技術學校聯繫,積極開展訂單培養,加強職業指導和創業教育。還要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工作責任制、定期巡視檢查制度和聯席會議制度等,把職業教育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管理目標體系。目前,_____縣成職教中心下設職業教育培訓學校1所,分設 “2+1”職業教育培訓基地14個,專兼職教師163人。先後共組織“2+1”職業教育培訓人數達1400餘人,其中成功創業的254人;送出培訓384人,其中送出定向培訓182人,成功就業210人;縣職業教育培訓學校開設2個班,招收學員67人。

4、優化教育資源佈局,實現縣辦中學、鄉辦國小和村辦幼兒園的突破性進展

一是實現中學擴建目標。_____縣高級中學,現有校園面積70多畝,校舍建築面積17000多平方米,校園綠化面積120xx平方米;現有教職工140人,教學班37個,學生1663人。到20xx年,高級中學校改建擴建工作全部完成後,校園面積將達到100餘畝,建築面積達3萬餘平方米,在校生人數達到2500人,授課班級達60個。爲我縣普及高中教育奠定基石。_____縣初級中學,校園擴建達將到118畝,新建校舍面積達2萬平方米,把鄉部各學校國中部全部合併至縣初級中學後,學校在校生人數將達到3000餘人,20xx年9月前完成加依勒瑪鄉中學、寄校,齊巴爾鄉中學,庫勒拜鄉寄校的合併,其餘各校於20xx年前逐步合併到縣一中,實現除鐵熱克提鄉寄校、薩爾布拉克鄉寄校、齊巴爾鄉寄校外所有中學全部合併至縣城就讀。

二是實現國小布局新突破。以“民漢教育共同融合發展”爲原則,繼續推進學校佈局調整工作。對全縣地理環境、校舍情況、人口與生源分佈、居民經濟狀況逐一調查落實。在此基礎上充分論證中國小布局調整的合理性,從而進行科學規劃調整。按照就近入學的原則,打破相鄰鄉(鎮)界限,將相鄰鄉(鎮)的學校合併;對於一時難以撤消的壓縮規模,將高段儘可能合併到鄉中心學校或牧寄校內,低段暫且保留;對於生源不足但一時難以撤消的學校實行隔年招生的方法,並將其降爲教學點;對現有的教學點,或撤消、或合併。在調整過程中,堅持做到3公里以內的學校與教學點儘可能進行合併,對在5公里以外的學生實行寄宿就讀。

三是強化幼兒園建設。抓住目前中國小布局調整有利時機,以建設規範化鄉村幼兒園爲中心,充分利用學校合併後的空餘校舍改建幼兒園,加快普及學前三年教育的進程。充分調動村級辦園的積極性,增加園舍建設投入。推行辦園體制改革,鼓勵民辦幼兒園發展。按照“幼兒教育活動化、幼兒活動遊戲化”原則,改革教育模式,扭轉學前教育國小化的傾向,提高辦園層次和辦園水平。有計劃選拔和培養具有相關特長人員,充實鄉村幼兒教師隊伍,促進全縣幼兒教育質量提高。我們在全縣開辦22所幼兒園的基礎上,再投入1310萬元,新辦15所幼兒園,將使全縣幼兒教育覆蓋面達到95%以上,幼兒入學率達到95%以上。通過民辦、民辦公助、聯辦等多種形式,加強幼兒園建設,加快發展學前教育。以培養少數民族幼兒運用漢語交際爲重點,充分運用遠程教育、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手段,不斷提高學前教育質量。制定明確的學前“雙語”教育規劃,進一步明確“雙語”教育的模式標準、教材使用、課程設置、進度規劃、師資力量和評估方案等,讓“雙語”教師的工作和考覈有例可循,有章可依。

【第5篇】老年教育理念情況調研報告

老年教育理念情況調研報告1

縣堅持以人爲本,適應離退休幹部學習教育的需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老年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使廣大離退休幹部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爲。

一、強化組織領導,夯實老年教育工作基礎

一是組織領導到位。適時調整充實老年大學校務委員會,由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任名譽校長,部分離退休縣級老領導任校長、副校長,組織、老幹、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財政、教育等部門的主要負責人任成員。校務委員會定期研究老年教育新情況,及時解決老年教育工作新問題,爲老年教育事業的深入開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二是經費落實到位。縣財政把老年大學3萬元辦學經費納入預算,按期撥付,臨時性大型活動所需經費隨報隨,不斷加大老年教育事業的投入,積極幫助解決辦學場所、辦學設施等問題。目前學校有一個100多平方米的固定教室,安裝有2臺3匹櫃式空調,配備了影碟機、錄像機、電視機、卡拉ok等教學設施,設有保健室、閱覽室、接待室、活動室等輔助設施。

三是師資配備到位。以學員接受不接受、滿意不滿意作爲唯一標準,採取“專兼結合、以兼爲主”的方式,不斷擴展教師的選聘渠道,加強後備師資隊伍建設。近年來,先後從縣委黨校、縣司法局、縣中醫院、縣一中、縣文體局、縣農業局、縣林業局等單位聘請26名有專業特長、熱心老年教育、懂老年教學的同志擔任老年大學教師,逐步建立起了一支教學水平高、專業結構合理、“老、中、青”相結合的老年大學教師隊伍。

二、強化工作措施,滿足老年學員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老年教育工作,在教學內容、課程設置、教學方式上做到“三個突出”,不斷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教學內容突出多樣性。一方面,堅持將政治理論作爲老年大學的必修課,通過形勢報告會、理論專題輔導等形式對學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突出老年教育的思想性、政治性。另一方面,根據老年學員的實際需求和興趣愛好,不斷拓展文化知識、保健常識、娛樂活動等教學內容,突出老年教育的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最大限度地滿足老年人學習知識、開闊眼界、豐富精神生活的需求。近年來,學校還通過在教室設立模擬法庭,用真實案例引導學員學法用法,效果甚佳。

二是課程設置突出合理性。堅持“增長知識、豐富生活、陶冶情操、促進健康、服務社會”的辦學宗旨,先後開設了時事政治、英語、老年保健、老年體育、書畫、盆景、音樂等八個專業課程。其中,保健、書畫、盆景等深受老年學員喜愛的專業,開設“提高班”課程,同時增設英語專修班、電腦專修班、文藝專修班,既滿足了老年學員學習新知識的需要,又滿足了老年學員“提升自我”的願望。

三是教學方式突出靈活性。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積極拓展“第二課堂”。先後組建了盆景、攝影、繪畫等學習興趣小組,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成果展示活動,以教學推進活動,以活動促進教學,激發老年學員的學習熱情,促進老年教育由課堂教學向課外教學、社會教學的延伸,不斷增強老年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學校每學期組織學員外出參觀學習1至2次。近年來,先後參觀了縣內重點工程白水峪電站、廟子頭電站、北河農業科技示範園、石花鎮參觀了重點企業、五山鎮參觀小康村建設、承恩寺、襄陽古隆中、棗陽白水寺、二汽襄樊基地、河南內鄉等20多處。

老年教育理念情況調研報告2

20多年來,我國的老年教育事業伴隨着改革開放,走過了艱難的創業之路,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老年教育框架。老年教育事業得到了社會承認和各級領導的重視,深受老年人歡迎,到老年大學學習成爲老年人的一種時尚,老年大學日益成爲老年人求知、求爲、求樂、求健的樂園。在新形勢下要保持老年教育事業健康、持續、快速發展,必須把握處理好以下五種關係。

一、科學性與思想性的關係

老年教育是構築學習型社會和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於其他教育,有着自身的特點和規律,老年教育既要以正確的觀點授予學員科學的知識,又要通過科學知識的傳授對學員進行思想道德情操的陶冶,使之通過學習既學到專業知識和本領,又提高自身的認識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科學性與思想性是統一的。科學性是思想性的基礎,思想性寓於科學性之中,沒有科學性就談不上思想性。只有正確揭示客觀規律,揭示事物本質聯繫的科學知識,才能給人以思想的啓迪,才能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性又是科學性的靈魂,科學性有賴於思想性的正確發揮;沒有思想性,科學性也就無從談起。只有以正確的思想觀點和方法爲指導所傳授的知識,才具有科學性,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在具體工作中應當注意抓好以下幾點:一是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學校應根據學員的身心特點及學習需求科學地選擇和使用教材,確定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教師應準確地表述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則,所引用的事實材料和所進行的各項基本訓練都應準確無誤,切實做到概念準確、事實可靠、論據嚴謹、表述精確,以確保教學內容的正確性。同時,教師還應及時向學員介紹本學科新的知識信息和最新成就,使教學與當前科學發展保持同步。二是教學方法的科學性。老年教育是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特殊的成人教育。

因此,教師應根據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選用最合適的教學方法和形式進行教學,使學員學得更活,更好,更紮實,更見實效。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科特點認真挖掘教材的思想因素,並有機地聯繫社會和學員各方面的實際,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老年學員的人生觀、世界觀已經定型,他們又有着較爲豐富的人生經驗和社會閱歷,教師應根據學科的性質和特點,確定好幫助老同志搞好思想政治建設的內容和重點。要在“滲透”上下功夫,在“滋潤”上見功力,通過學習,使學員進一步樹立正確的老年觀、人生觀,發揚優良傳統,保持人生晚節,提高生活質量,爲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三是教學活動的科學性。在教學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對學員進行有關科學精神和思想品德方面的陶冶。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通過專業教學來培養學員優良的思想情操和嚴謹的科學態度,而且要通過作業、實驗、參觀、講評及課外活動等對學員進行薰陶和教育,幫助學員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科學知識的理解,使他們在生活上得到充實,精神上得到調節,心理上得到平衡。

二、主導作用與主體作用的關係

既然是學校教育,就有一個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員的主體作用的問題,在老年教育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是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者,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學員是學習知識與技能的主體,是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承擔者、體現者。教學過程實際上是教師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調動學員的主動性、積極性,使之能動地獲取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員的主體作用是緊密聯繫的,正確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是充分調動學員自覺性和積極性的前提,而充分發揮學員的主體作用又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主要目的。深刻認識這兩者的辯證關係,充分調動“教”與“學”雙方的潛能,才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一是教師應認真完成設計、主持、調整整個教學過程的任務。教師應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學員特點,對教學過程做出周密的計劃和安排,根據教學計劃向學員傳授知識和技能,科學安排教學進程,組織學員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同時根據教材和學員的具體情況,及時準確地修訂教學計劃,增刪教學內容,以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二是引導學員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明確的學習目的,正確的學習態度,旺盛的求知慾,這是激發學員奮發學習的重要內驅力,也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重要前提。教師應注意加強學習目的教育,啓發學員明確老年教育的重要意義,提高大家學習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同時,教學中還應使學員明確所學學科和每一課題具體的目的要求,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

三是教師要積極改進教學方法,講求教學藝術,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從一定意義上講,老年教育是一種志趣教育,是一種較輕鬆的、帶有消遣性的、較少心理壓力的教育。教師要善於以新穎的教學內容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和教育學員,使之產生強烈的學習要求。特別要注意多采用“啓發式”,廢止“注入式”,多讓學員動手、動口、動腦,儘量做到動靜結合,體腦同步,寓教於樂,使學員在輕鬆活潑的氣氛中進行學習。要積極改進教學方法,靈活自如地運用諸如講授法、練習法、現場教學法、相互觀摩法等,以提高課堂教學的魅力,激發學員的學習慾望和興趣。要注意組織學員能者爲師,互教互學,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四是着力培養學員對學習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師應充分發揮班委會的作用,及時收集學員對於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幫助自己進一步搞好教學工作,教師不僅要向學員傳授知識和技能,而且要教給大家獲取這些知識和技能的方法,以提高大家獨立學習和自我鑽研的能力。

三、統一要求與因求施教的關係

從1983年我國第一所老年大學誕生以來,老年教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學校教學也隨着老年教育的發展日趨規範,在教學過程中,統一要求和因求施教尤爲重要,統一要求是指學校依據老年教育的特點和規律,對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材等做出統一的規劃與要求,使學員在學習期限內能掌握所規定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達到統一的學習目標。因求施教是指教學應從實際出發,兼顧學員個體的差異,按照他們的不同特點和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使學習者學有所得,學有所成。學員從年齡、生理機能及思維、記憶等心理特徵看,有不少相同或相近之處,這是統一安排教學工作的基礎;但他們在生活經歷、知識水平和興趣愛好等方面又存在不少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能採用一個模式,搞“一刀切”,而必須在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採取因求施教的方法,以充分發揮每個學員的聰明才智和特長。統一要求與因求施教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是教學目的與教學手段的關係,前者是目的,後者是手段。教學中,應努力做到:一是教學應當有統一的標準和要求。教師應在全面瞭解教材及學員情況的基礎上,確定所教課程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對學員提出統一的學習要求。

老年人蔘加學習主要是爲了增長知識,豐富精神生活,使自己的晚年更健康,更愉快,更瀟灑,更有價值。教師在確定教學內容及教學目的時,要充分考慮老同志在增知、健身、怡情等方面的共同需求,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統一計劃,努力做到教學目的統一、教學內容統一、教學進度統一、考覈標準統一。二是教師應全面掌握學員的共性和個性。課前,教師要深入調查研究,瞭解全班學員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以及班級的學習風氣等;同時,還要了解每個學員的特點及學習需求。在此基礎上處理好一般與個別、集體與個人的關係。在教學中,教師應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等程度的學員身上,使講授的內容爲絕大多數學員所需要和接受。在教學的某些環節和某些內容上又應兼顧個別,使有某些特點的學員和學習有困難的`學員都能得到提高和發展。三是教學要恰當地掌握廣度、深度和進度。教師必須從大多數學員的實際水平出發,恰當地估計他們的接受能力和水平。各科教學要堅持面向大多數學員,認真處理好教學內容的深淺和難易、教學速度的快慢等問題。四是教師要根據學員的特點提出相應的要求。對那些文化程度較高、原有基礎較好、接受能力較強的學員,可以給他們佈置難度較大、數量較多的作業,讓他們多學一點,學好一點;對那些文化程度較低、基礎較差、學習又不甚得法的學員,則應多給一些鼓勵,多進行一些個別輔導,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掌握學習方法。對有某些特長的學員可組織學科興趣小組,因時、因地制宜地開展各項活動,或專題探討,或相互觀摩,或組織各類競賽,使大家的才能得到有效的培養與提高。

四、循序漸進與講求速成的關係

老同志從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他們抱着不同的想法來到老年大學學習,這就存在着循序漸進和講求速成的問題。循序漸進是指各科教學必須按該學科知識與技能的邏輯系統和人們的認識規律,堅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地安排教學進程,使學員能系統掌握所學的內容;講求速成是根據老年學員學習自覺性強、知識經驗豐富、理解接受能力較強等優點,適當加快教學速度,以求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與技能,實現學習上的速成。在教學中,學員們一般希望教學時間“短頻快”,教學內容“少而精”,教學效果能近水解近渴,能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儘快運用到生活和各項服務中去。因此,教師首先應按教學大綱和教科書的體系組織教學內容,以確保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其次,應不斷學習和吸取本課程的最新知識信息和研究成果,使自己的教學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其三應注意相關學科之間的聯繫與滲透,抓好知識間的橫向聯繫,以幫助學員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在此基礎上,編寫出切實可行的教案或講授綱要,切實做到心中有數,安排有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教材前後的連貫性,新舊知識的銜接性。要儘量使新知識與學員已有的知識聯繫起來,在此基礎上逐步加寬加深,使新知識成爲舊知識的合乎邏輯的發展,又是進一步學習更高層次新知識的基礎。教師宜將教學內容安排成一個“序”,作到“長計劃,短安排,大目標,小步子”,使學員的學習循序漸進,拾級而上。各項基本訓練要注意系統性,使其與所學教材的順序保持一致。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材和學員的實際,科學安排各項基本訓練,努力做到與教材的講授保持同步,使學員紮實地掌握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教師應在深入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區分主次,分清難易,確定詳略,對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精講,做到主次分明,重點突出,以點帶面,以簡馭繁,準確體現本專業精華和科學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加快教學速度,實現教學的速成。根據學員理解和自學能力較強的特點,合理組織教學內容,適當增加課堂教學的容量。對於教材中較爲淺顯的內容,可組織學員在課內或課外進行自學。教師應有計劃、有目的地加強自學輔導,結合教學內容傳授必要的自學方法,培養學員良好的自學習慣。學員的自學能力增強了,自學習慣養成了,就能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在較短的時間取得較大的收穫。教師應注意加強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學,幫助學員實現知識的“遷移”,通過教學使學員掌握本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內在聯繫,讓他們掌握好打開知識之門的鑰匙。

五、“學”與“爲”相結合的關係

老年教育的辦學宗旨是“增長知識、豐富生活、陶冶情操、促進健康、服務社會”,這就體現了學和爲的關係,學爲結合是老年教育辦學宗旨的體現,也是老年教育的主要目的所在。老同志從自己工作了幾十年的崗位退下來後,由於社會角色和生活規律的變化,產生了明顯的不適應感。他們迫切希望自己能老有所學、老有所爲,能爲他人、爲社會再服務、再做貢獻。在老年教育中應重視“學”、“爲”結合,使學員通過學習掌握他們希望學到的知識和本領,從而實現其餘熱生輝的願望。學爲結合中“學”與“爲”的關係是辯證的,“學”爲“爲”創造條件,“爲”是“學”的目的;既可以“學”促“爲”,也可以“爲”促“學”。首先,引導學員在“學”字上狠下功夫。“學”是學爲結合的前提,沒有“學”,沒有掌握真正有用的知識和本領,“爲”就是一句空話。在“學”字上狠下功夫,關鍵在於幫助學員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全面增加“爲”的思想動力、體力和智能,爲他們實現老有所爲奠定基礎。其次,深入探索學爲結合的方式。

在老年教育中,學爲結合的方式主要有二:一是“學”中有“爲”,以“學”促“爲”。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教學要理論聯繫實際,要學以致用。這種方式要求教師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傳授知識,並引導學員運用知識於實踐;同時,又應引導學員在學習中加強練習、實習等實踐性環節,使之能更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和技能。

二是爲“爲”而“學”,以“爲”促“學”。學員在“爲”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許多難以解決的新問題,使“爲”與“學”之間出現新的矛盾,這樣就促使學員更認真地去“學”,從而使“學”與“爲”在更高的層次上去實現新的統一,進行新的結合。

其三,廣闢學爲結合的渠道。這裏的“爲”,應包括服務自我、服務家庭和服務社會這三個方面。在這三個服務中,主旋律應當是服務社會,並應用它來統帥和引導服務自我和服務家庭。教學時應引導學員明確學爲結合的方向,引導大家把學習需求立足於或趨向於爲社會服務上,進而使自己的晚年生活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老年教育是一項夕陽事業,朝陽工程,隨着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爲老年教育帶來發展機遇,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只要我們抓住機遇,勇於面對挑戰,積極探索,開拓前進,堅持求實創新,跟上時代步伐,老年教育事業就充滿希望,定會開創出新局面,達到一個新水平。

【第6篇】縣教育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創新教育理念 促進經濟發展

縣教育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創新教育發展理念 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根據市委、市政府關於教育發展調研的統一部署, 最近我們組織縣教育、人事、財政、編辦等部門的有關人員,對全縣教育發展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從本次調研的情況來看,近幾年來我縣教育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如何切實解決這些問題,進一步加快教育發展,站在基層的角度,我們談點粗淺的認識與看法。

一、發 展 現 狀 _____縣是一個版圖大縣和人口大縣,也是一個教育大縣。全縣總人口97.3萬人,轄40個鄉鎮、854個村(居委會),總面積4441平方公里。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基本摸清了全縣教育發展的有關情況:

(一)教育機構情況。全縣現有公辦學校188所,其中完全高中3所、普通高中3所、初級中學47所、中心國小37所、完全國小98所,教學點93個、學前教育幼兒園(班)383所、職業中專1所。

民辦學校65所,其中民辦職中3所、民辦國小1所、民辦幼兒園59所、國有民辦學校2所。

【第7篇】醫院五大發展理念調研報告

醫院五大發展理念調研報告

醫院文化是醫院核心競爭力和軟實力,是醫院可持續發展的源動力,爲進一步深入瞭解醫院文化建設現狀和職工對醫院文化的認同,通過走訪、問卷調查及相關會議等形式對醫院文化建設進行了調研。在收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經梳理、分析,形成本報告。

一、調研目的

通過對醫院文化調研,認真總結我院文化建設的成功經驗,瞭解員工對醫院基本情況的認知、對醫院文化現狀的理解和對加強醫院文化建設的建議,更好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並提煉和培育醫院核心價值觀等,全力打造醫院特色文化品牌,推進醫院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調研內容、方式

調研內容圍繞醫院文化,認真分析職工隊伍、文化建設現狀,通過院訓、願景、宗旨、發展戰略、醫院精神、核心價值觀、醫院理念及院歌、院徽、院旗等研討,提煉、昇華和培育醫院核心價值觀等。

調研方式採取個別訪談、集體座談、問卷調查、實地觀察、查閱資料等方式進行。黨委和支部班子成員深入科室,個別訪談管理幹部、職工代表和離退休人員86人,召開座談會5次,深入瞭解當前存在的問題,認真收集醫院文化建設的總結材料、經驗材料、文化手冊、圖片等資料。項目組發放調研問卷1000份,回收636份,回收率63.6%。

三、醫院文化建設現狀

邢臺市人民醫院是一所歷史悠久的老院,從1945建院,至今已有68年的歷史,形成了許多優秀的文化傳統。醫院堅持人民醫院爲人的宗旨,銳意改革,開拓創新,在基本建設、設備更新、學科建設、人才培養與引進、醫院管理與服務、醫療質量與安全、技術水平和績效上,都有了跨越式發展。目前已經發展成爲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等於一體的國家三級甲等醫院,是邢臺市診療項目最齊全、設備最先進、開放牀位最多的醫院。醫院先後榮獲全國愛嬰醫院、省基層先進黨組織、省級誠信醫院、省級醫德醫風示範醫院、省級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存在的問題:

醫院文化建設系統性不夠。全員參與文化建設熱情還不夠高,有的職工認爲與己無關,對調研活動參與度不高,調研問卷回收率僅63.6%。缺乏危機意識,部分職工進取意識不強。我院在邢臺市及周邊地區處於“老大”地位,這是醫院發展的獨特優勢。但是,也正是這種“老大”地位,使得醫院部分幹部職工產生“皇帝女兒不愁嫁”思想,危機意識、進取意識、競爭意識不強。訪談中不少人反映,現在不愁沒有病人,好象都是人家來求我們,所以,“大家自豪又自滿”,覺得這樣子就行了,沒有危機,不需要競爭,也不願意冒風險再搞什麼創新。造成學習意識相對薄弱,學習氛圍不太濃厚,有的員工沉迷歌廳、舞廳,留連牌桌、酒桌。有的醫務人員小有名氣後,樂於應酬,疏於學習,論文沒有了,科研成果層次不高。個別員工存在較爲濃厚的金錢意識,過多考慮個人利益,對醫院聲譽考慮不多,認爲醫院榮譽不如個人收入更實惠。

四、對策與措施

(一)領導重視,構建良好的醫院文化建設長效機制。醫院文化的形成和建設歸根結底離不開有戰略眼光、真抓實幹、團結協作的醫院領導集體。要統一領導班子的思想,重視羣衆文化建設,在醫院文化的設計、建設、管理、維護中,進一步達成共識,使得醫院文化得到執行、規範、推廣和發展。要建立目標明確、責權分離、關係協調、渠道暢通的醫院文化建設運行機制,不斷進行優良傳統和優秀文化元素的灌輸,在文化的“內化於心,外化於形”上下功夫。提煉並形成醫院的理念、目標和發展願景,通過不斷的培訓灌輸,讓這些理念、目標和願景爲醫院絕大多數職工所認同。

(二)強化執行力。按照現代醫院管理的要求,制定和完善醫院各項規章制度,並通過院長查房、全面督查、專項檢查、委員會活動、綜合目標考覈等多種形式增強制度執行力,將制度執行滲透於言行中、植根於頭腦中、體現於服務中,使之成爲全員自覺遵守和奉行的基本信念和行爲準則,克服工作中的慣性思維和隨意性。嚴格獎懲,堅決懲處違反制度、損害病人利益的行爲。

(三)轉變觀念,構建和諧醫患關係。構建和諧醫患關係首先要轉變思維方式,努力使患者滿意。轉變思維方式,就是轉變過去只把醫患關係看作內部問題,而實質是一個社會問題的侷限思維方式,轉變到從宏觀大環境下看問題的戰略思維方式。要以人爲本,建立良好溝通,充分考慮患者的心理預期、疾病狀況、經濟能力和各項醫保政策,用智慧去建立一個平衡點,用“同理心”原理,做到“常常去安慰,總是去幫助”,讓不同類型人羣的患者都滿意,提高社會認同。

(四)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競爭力。醫療競爭的核心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是醫院科學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人才結構不盡合理,高級職稱人員偏少,業務骨幹缺乏等問題困擾我院的發展,接下來我們將從以下方面着力解決,一是要用好現有人才,通過規範化的培訓、代教、進修等方式,爲他們提供更多地學習鍛鍊機會,使他們儘早成才,成爲醫院的業務接續力量。二是要引進急需人才、學科帶頭人,在人才建設上敢投成本,對專業急缺人才、學科帶頭人實施優惠政策,幫助他們解決後顧之憂。三是造就一批有潛力的後續儲備人才和有影響力的技術專家,並從加大醫教研投入、薪酬激勵、聲譽激勵、外聯外宣等方面入手,激發員工創新工作熱情,多出有質量的醫療成果,提升影響力。

(五)抓內涵建設,提升醫院形象。

1、持續改進醫療質量。醫療質量是衡量一所醫院素質、生產力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標誌。尤其在當前社會正處於發展轉型期和矛盾凸顯期,沒有質量就沒有安全,沒有質量就沒有穩定,沒有質量就談不上樹立良好的醫院形象。提高質量就是提高滿意度,就是實現醫院社會效益的第一步,也是打造醫院品牌文化的關鍵。

2、加強學科建設。特別是重點學科的培育和建設,強化院有品牌、科有特色、人有專長格局,打造醫院的重點和特色專科,並加以大力宣傳,提高社會知曉度和信任度。

3、緊密結合第三輪醫院等級評審、民主考評、“三好一滿意”、“三比一爭”和“修醫德、強醫能、築醫魂”活動,着力改善就醫環境,優化服務流程,完善預約診療及便民服務措施,方便病人看病就醫。

4、積極開展公益活動。一是做好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和處置工作。二是利用病友會、義診諮詢、媒體專欄等形式開展羣衆性健康教育;組織醫療專家深入社區、農村、敬老院進行義診和慰問活動。三是深入開展單病種限價、“助困病房”、“先診療,後結算”;推行住院費用擔保及預付制、藥品耗材集中招標採購、特殊人羣診療費用減免等措施。四是紮實開展“衛生下鄉”、“對口支援”等工作;努力完成醫療保健任務,爲邢臺市各項重要活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