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調研工業園區的調研報告多篇

調研工業園區的調研報告多篇

調研工業園區的調研報告篇1

工業園區,是指工業企業相對聚集,有較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全配套服務體系的工業製造生產區域。工業園區可以把服務、土地、勞力等優勢聚集在一起,形成規模效應,產生集聚效應和輻射效應,成爲加速工業化進程的有效途徑,並將成爲經濟發展的帶動區體制和科技創新的試驗區、城市發展的新區。總體上看,我區**工業園區建設發展勢頭喜人,已經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成爲**區經濟建設中的亮點。但與市其他工業園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主要是規模比較小,核心大企業不多,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產業集中度比較低。因此,加快工業園區建設,縮短與其他工業園區差距,已成爲當前工作中的一項緊迫的任務。如何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值得各方關注和思考。

一、充分認識加快工業園區建設的緊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

建設工業園區,引導區域工業相對集中、連片發展,是推進工業化進程,提高城鎮化水平的有效途徑,是加快發展區域經濟的有效載體。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和加快工業園區建設的緊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進一步提高對加快工業園區建設重要意義的認識。

(一)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是發展區域經濟的突破口。

工業化水平相對低,是我區區域經濟發展與先進地區最主要的差距所在,而這種差距主要體現在我們的工業園區建設規模小、實力弱、主導產業特色不鮮明,產業集中底低。浙江省區域塊狀經濟帶,被譽爲經濟界的奇蹟,其原始雛開就是一個個規模不等而產業特色鮮明、極具活力的工業園區。這些園區內的企業,不僅通過產業集聚和整合,實現了自身的流動發展,而且通過分工協作和社會化大生產的鏈條,帶動了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

(二)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是推進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結合點。

工業園區建設已成爲城市化進程的主要推進力。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有力地促進了城市和小城鎮的區域經濟建設。通過園區開發,一大批人員在小區周圍定居,有力地促進了城市和小城鎮第三產業的,促進城市和小城鎮功能的完善和人口集聚。

(三)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可以爲招商引資,提高經濟開發度提供有效的載體。

招商引資是全區經濟工作的重頭戲,是區工業結構調整、提高產業化水平的動力所在。招商引資不可能憑空而招,必須有項目載體,必須有足夠的吸引力,也就是要有足夠的相對優勢。我們的相對優勢有哪些?土地和勞動力資源豐裕和價格相對低廉是我們目前的優勢。我們現在建設工業園區就是爲把這些資源優勢轉化爲經濟優勢,創建一個有效載體,爲招商引資項目的實施提供一個較爲理想的建設平臺。

(四)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有利於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

實現可持續發展。工業園區建設,已憂爲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有效措施,通過工業園區的.建設,可爲區域經濟創造良好的發展空間,可以提高土地的集約利用率和基礎設施的共享性,可以爲實現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充分利用,可以集中治理“三廢”,強化環境保護,最終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

二、關於加快我區**工業園區的對策建設

如何加快建設好我區**工業園區,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現就這一方面談一下自己的建議:

(一) 廣泛宣傳,舉全區之力加快工業園區建設

要實現**區經濟跨越式發展,思想解放是先導,認識統一是前提,敢作敢爲是關鍵,要着眼於二十一世紀世界經濟全球化,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推進工業化、城市化發展戰略,開拓創新,建設工業園區。要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刊等多種媒體,廣泛深入宣傳,介紹**工業園區,要把支持配合建設工業園區的現實意義,歷史意義講深講透,解決幹部羣衆思想認識問題,解除舊的體制和政策束縛,消除消極因素,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變被動爲主動,使全區上下形成共識,聚成合力,全方位、多層次參與工業園區建設。

(二)加強配套建設,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從我區工業園區建設的實際來看,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進一步創新思路,拓寬渠道,建立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運行機制,在保證必要的政府投入的同時,主要通過市場化的辦法,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園區基礎建設。另一方面,要加大建設力度。科學編制好工業園區總體規劃,擴大工業開發可用面積,滿足工業項目用地需求,加強園區“七通一平”建設,完善供水不、供電、供氣、供熱、通信等基礎設施,搞好美化、綠化、淨化和亮化工程,進一步提高園區硬件設施的標準和水平。在園區建設的各個層面都要堅持以人爲本,特別注重配套生活服務、休閒娛樂設施,爲投資者創造方便、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三)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以重點企業、品牌產品帶動園區發展

工業園區的招商引資必須注重產業優勢,突出特色,要在引進大型企業和新興產業方面下功夫,爭取引入和培育具有產業龍頭領跑作用的大型企業,打造工業“航母”和經濟增長引擎,以帶動輻射一大批配套、協作、互補的中小企業,形成龍型產業羣體。要深入實施品牌推進戰略,積極鼓勵優勢企業創名牌,以企業品牌帶動園區品牌,帶動園區發展。

(四)創新管理體制,切實提高工業園區的管理水平

創新園區管理體制,努力實現工業園區建設的兩個轉變:招商主體由政府爲主轉變爲企業爲主;園區建設由政府行爲轉變爲企業行爲。運用bot方式,引進大財團、大公司來建工業園區,廣泛吸納國內外資本參與園區的開發經營,形成多元化投入機制。完善工業園區管理和運行機制,實現道路、供水、供電、環保等基礎設施的共享;建立健全質量檢測、資金融通、信息諮詢、營銷網絡、物流配送、職業培訓等爲主要內容的園區服務體系。園區管理部門必須樹立爲企業服務,精簡辦事程序,切實轉變職能,提高辦事效率,創造企業零費率營運環境,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進入成本和生產經營成本。

(五)加大人才培養、引進的力度,爲優秀人才施展才幹搭建平臺

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加大人才培養、引進的力度,建設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黨政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人才隊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創造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用人制度,大力推行競爭上崗和公開選拔,變“伯樂相馬”爲“賽場選馬”,不惟學歷,不惟資歷,不惟職稱,不惟身份,不拘一格用人才。增強激勵機制,充分調動科技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的積極性。建立健全由品德、知識、能力等要素構成,以實績爲重點的各類人才評價機制,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場體系,構築人才高地,爲優秀人才施展才幹搭建平臺。

調研工業園區的調研報告篇2

根據委領導的統一部署,由董理主任帶隊、七個相關處室負責人蔘加的《全省重點園區“十二五”發展規劃》考察組,於7月5日~11日,赴浙江省進行了專題調研。聽取了浙江省經信委的相關情況介紹,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如何加快工業園區建設,特別是企業聚集和產業集聚等方面的成功經驗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座談;考察了杭州蕭山工業園(臨江新城)、寧波化學工業區等國家和省重點園區;參觀了聯源重工水力、核能發電裝備、東風裕隆新能源、東方電氣、吉利集團研發總部、鎮海煉化、臺塑石化、寧波萬華mdi等骨幹企業和重點項目。

整個考察過程圍繞工業園區建設,涉及裝備(汽車)、石化、機械、冶金、輕紡、新能源、新材料等十多個產業門類,團組成員從不同的角度獵取了浙江工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共同感到不虛此行,受益匪淺。現將考察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浙江省工業園區基本情況

浙江省的塊狀經濟量大面廣,是形成產業集羣的重要基礎,工業園區是塊狀經濟向產業集羣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去年全省共有年銷售收入10億以上的塊狀經濟312個,實現銷售收入2.81萬億,出口交貨值6122億元,從業人員831萬人,分別佔全省工業總量的54%、62%和56%。在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的26個塊狀經濟中,生產單位超過1萬個的有義烏小商品、長興紡織、諸暨襪業和永康五金;從業人員在10萬人以上的有蕭山紡織等6個,其中義烏小商品40萬人左右。

計劃到20xx年,全省形成10個銷售收入超1000億元、20個300~1000億元、60個100~300億元的產業集羣。集羣內形成功能完善的專業化分工協作體系、產業公共平臺和支撐體系,創建一批知名度高的區域產業集羣品牌。

產業聚集區發展的主要特點:

(一)從經濟規模看,塊狀經濟佔全省工業半壁江山

塊狀經濟的大量存在,是浙江工業的最突出特點之一,反映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基礎性作用,是產業集羣形成的重要載體和先天優勢。在312個塊狀經濟中,年銷售收入在50億元以下的有176個,佔總數的56.4%;銷售收入在50~100億元的64個,佔總數的20.5%;銷售收入超百億的有72個,佔總數的23.1%,其中銷售收入100~200億元的有46個,200~500億元的有19個,超過500億元的有7個。

(二)從區域佈局看,主要分佈在環杭州灣和溫臺沿海地區

在全省11個地級市中,塊狀經濟個數排名前5位的爲台州市(45個)、溫州市41個、寧波市39個、杭州市36個、嘉興市32個。

(三)從空間結構看,工業園區已成爲塊狀經濟的重要增長極。目前,全省117家省級以上開發區(工業園區)實現工業增加值3528.8億元,增長16.3%,佔全省工業的34.1%,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43.7%;實現進出口總額850.1億美元,增長20.5%,佔全省的40.3%;工業企業上交稅收544.8億元,增長9.8%,佔全省財政地方一般預算總收入的28.2%。

二、工作思路、做法和主要經驗

(一)工作思路

1、加強戰略籌劃。以政府爲主導 ,龍頭骨幹企業爲主體,聯合科研院校、行業協會等力量,以國際化視野,從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和資金鍊整合提升的高度,從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信息化互動的角度,把握產業融合的發展趨勢,對塊狀經濟轉型升級工作進行整體謀劃、科學規劃。

2、優化空間佈局。按照高水平開發、高強度投入、高密度產出的要求規劃建設好各類園區,使之成爲塊狀經濟轉型升級的核心區,着力形成多層次、梯度式工業發展格局。對新開發和拓展的產業園區,尤其是一些新設立的沿海產業園區,要明確產業發展定位,深化園區集羣培育和規劃佈局。

3、培育龍頭骨幹企業。積極培育塊狀經濟中關聯度大、主業突出、創新能力強、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發揮其產業輻射、技術示範和銷售網絡中的引領作用。

4、加強專業化配套協作。發展專業化配套企業,提高企業間配套協作水平,形成一批企業專業化優勢顯著、競爭能力強的“小型巨人”企業,構建完善產業集羣分工協作體系。大力發展研究開發、倉儲物流、市場營銷、後勤保障等生產性服務業。

5、強化項目帶動。在行業和塊狀經濟轉型升級規劃指導下,引進一批市場前景好、對區域發展帶動性強的產業項目,實施一批區塊內重大企業技術改造項目,打造一批生產性服務業支撐產業集羣升級和結構優化。

6、完善創新體系。加快以企業爲主體、市場爲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促進塊狀經濟內企業由委託加工向自主研發轉變。支持企業在關鍵技術、關鍵工藝上進行技術創新合作,構建企業間技術轉讓交易平臺,實現技術創新成果的擴散效應,逐步形成區域技術聯盟和創新體系。

7、構建公共服務平臺。根據不同塊狀經濟特徵,共同推進各領域、各層面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重點支持研發、檢測中心、信息中心等服務機構建設,爲塊狀經濟轉型升級提供良好的支撐條件,鼓勵爲塊狀經濟轉型升級服務的各類中介服務機構建設。重點扶持管理諮詢、技術專利服務、人才教育培訓、市場營銷、中小企業融資擔保等中介機構建設,爲塊狀經濟內部各企業解決生產、技術、管理、品牌、人才、信息等各方面問題提供支持和服務。

8、提升集羣品牌。引導和支持塊狀經濟內企業創立品牌,實現從無牌、貼牌到有牌、自主品牌的轉變;推動生產要素向品牌企業和優勢企業流動,形成集聚效應,培育區域品牌;加大宣傳推介力度,積極探索不同產業集聚區域品牌建設的路徑和方式,着力將企業品牌、產業品牌、區域品牌升級爲城市品牌。

9、推進可持續發展。通過清潔生產、資源節約、污染治理和淘汰落後等手段,推廣節能減排共性技術,推動塊狀經濟向資源節約集約和生態環保型產業集羣轉變。全面建立項目決策諮詢服務協調機制,切實把好新上項目入口關、佈局關。

浙江省的工業較多的源於民營經濟發展,市場發育比較健全,政府幹預經濟相對較少。但在引領產業集羣發展、加強工業園區建設,促其轉型升級、實現規劃戰略等方面的工作力度要比我們大得多。

(二)主要做法

1、加強省級政府的組織和協調作用。浙江組建了由省直18個部門參加的工業轉型升級領導小組(簡稱轉升辦),作爲省政府的工作協調機構,主要任務是協調各大園區發展規劃、研究部署、指導協調解決工業轉型升級工作,研究提出重大方針政策,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

2、推進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推進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是促進經濟轉型重要抓手,有利於優化區域產業結構和稅收結構,有利於推進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有利於促進傳統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羣轉型提升,有利於製造業做精做強,對工業和服務業具有雙贏的意義。省級層面組建由經貿、發改、財政、地稅、國稅等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研究和審定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的有關政策目標、工作原則、重點方向等問題,加強部門間溝通和協調,加強配合,實現良性互動,全力推進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工作。

3、推進省級工業園區組合。省級工業園區組合是指在新形勢下加快省級工業園區發展的一種新模式,在行政隸屬關係與財政稅收體制保持不變的前提下,以省級工業園區爲依託,按照現代產業集羣發展需要,以一個省級工業園區組合帶動1~4個重點鄉鎮工業功能區爲產業園,以充分發揮省級工業園區的品牌優勢和鄉鎮工業功能區爲產業園,以充分發揮省級工業園區的品牌優勢和鄉鎮工業功能區的資源優勢,擴大園區知名度和影響力,提升園區的綜合競爭力。

在實施的過程中,由各市、縣經委負責牽頭組織省級工業園區組合區的整合提升工作,省級創新型工業園區可以先走一步,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將地理相鄰、產業相近、規模較大、基礎設施較好的鄉鎮工業功能區率先進行組合;條件成熟的也可以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實行“飛地組合”。

人多地少的省情和濃厚的經商傳統,催生了家庭工業和專業市場,並逐漸形成了區域特色的塊狀經濟。隨着經濟規模的擴大,特別是新興產業的出現使市場格局發生變化,政府的規劃引導和招商引資成爲區域產業集羣形成發展的主要方式。

(三)主要經驗

1、加強產業集羣轉型升級的前瞻性研究

具體方法上要實現三個轉變:一是由研究塊狀經濟內部機理爲主,轉向外部環境對產業的影響分析爲主;二是由單純研究製造業爲主,轉向工業化、市場化、城市化互動,構築現代產業集羣各種要素研究和創造的角度分析爲主;三是由研究存量優化爲主,轉向開放增量推動分析爲主,建立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庫,實現一批重點技術改造項目,促進招商引資、項目決策和項目協調等體制機制創新。

2、空間形態形成多層次

一種是縣域型和鎮區型,這是傳統塊狀經濟主導的空間形態。第二種是跨縣域型,即塊狀經濟跨縣域並向相關產業發展。如永康的五金產業,已形成了永康爲核心,向縉雲、武義、東陽發展,在周邊數百公里的範圍形成區域塊狀經濟。第三種是市域型塊狀經濟,即在市域範圍內形成多核心分佈,如寧波服裝、杭州裝備、衢州氟硅、舟山船舶等,反映了地級市產業集羣的主要特徵。

3、產業和資本流動多向化

一類是產業和資本不斷流入,形成經濟增長極的集聚效應。如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等地,由於獨特的區位優勢,不僅集聚了高新技術產業,也有一些傳統產業。第二類是傳統主導產業基本穩定在原有塊狀經濟範圍內,而與主導產業不相關的產業基本往外流出。第三類是產業和資本均向外加速轉移。截止20xx年上半年,對外投資的高新技術項目約70億元,佔對外投資總額11%,全市年銷售規模超10億元的85家工業企業中有50.6%企業有對外投資。

4、集羣發展模式綜合化

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羣轉型升級已不再侷限於工業內部,越來越多地體現爲一個綜合和開放的創新體系。政府、企業、協會、市場和相關產業等都是推動傳統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羣轉型升級的主體,既分工協作,又相互滲透;產業集羣發展已從硬要素組合轉向軟要素支撐爲主,社會資本和人才資源在推動轉型升級中的作用更加明顯;產業發展越來越趨向傳統產業高新化、高新技術融合化、新興產業集羣化,產業融合成爲一種常態。

三、對我省工業園區“十二五”規劃的建議

我省在工業園區建設方面取得的成績是較大的,特別是近兩年來,在政策的牽動下,重點產業基地的建設速度明顯加快。但與發達省份相比,差距依然很大。除了園區區位商係數低、關聯度差、創新能力低、缺乏龍頭企業、產業聚而不集等普遍存在的問題之外,發展規劃雷同、缺乏比較優勢、公共平臺建設嚴重滯後、專業招商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等也是我省目前部分園區,特別是縣域產業集聚區存在的突出問題。

在市場發育尚未健全、經濟處於轉型的背景下,如何根據本地的比較優勢選擇合適產業,引進或培育出具有較強衍生能力的關鍵企業,逐步吸引越來越多的相關企業集聚並形成產業集羣,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

浙江的發展經驗範圍廣泛,內容豐富。但如何取其精華,用於我省工業園區發展的指導和借鑑,是我們考察組的主要任務之一。下面就結合我省重點工業園區的發展現狀,提出在制定產業集羣“十二五”規劃方面的幾點建議。

(一)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協調實施重點園區發展規劃。以扶持發展千億產業集羣爲重點,以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和重點項目爲支撐,以產業園區爲載體,依託中心城鎮和重點區域,鼓勵企業聚集、產業集聚,努力實現區域佈局優化和產業升級。

(二)大力招商,積極引進大型龍頭企業。加強與世界500強、國內100強、行業50強的企業合作,並以此逐步引進整個產業鏈;創新招商方式,推廣特色園區的成功招商經驗,加快產業鏈的培育和完善。通過集羣式招商,承接產業的整體轉移。

(三)抓龍頭企業,提高集羣核心競爭力。積極培育關聯度大、帶動性強的大企業集團,發揮其產品輻射、技術示範、信息擴散和銷售網絡的產業龍頭作用。鼓勵龍頭企業採用多種方式,對其上下游相關企業進行重組、改造,不斷將一些零部件的生產環節和特定的生產工藝分離出去,形成一批專業化配套企業,提高產品本地化配套率。

(四)全力以赴開拓市場。通過推介會、產品說明會、博覽會、集羣配套產品交易會等多種形式發展專業市場,鼓勵本地企業、用戶優先採購本地產品;圍繞骨幹企業搶佔國際國內市場提供更多的服務,制定並實施鼓勵政策。

(五)以特色產業基地爲切入點,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我省現有16個列爲重點發展的特色產業基地,其主導產業大都屬於新興產業。以國家推進裝備製造、化工、汽車、有色、鋼鐵、電子信息、紡織、輕工等重點行業振興爲契機,安排專項資金,不斷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改造提升產業發展水平,使其真正成爲特色明顯、優勢突出、錯位發展、競爭力強的品牌產業集羣。

(六)積極鼓勵和支持產業集羣企業設立國家級和省級研發中心。大力推進科研院所和園區的合作,將科研機構和大學科研力量引進園區;每年重點支持100個市場前景廣闊的自主創新項目的研發與產業化,以此提升企業研發能力,促進園區內產業集羣發展,推進以企業爲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科研創新體系建設。

(七)積極幫助解決企業發展中的資金問題。鼓勵企業在國內外金融市場直接融資以及組建有限責任公司乃至利用參股等形式大力吸引社會資金;要促進各銀行、擔保公司等金融機構和企業之間緊密合作,建立“銀、企、保”合作機制,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要積極推進產業集羣重點企業的培育、輔導、推薦等上市工作,支持對產業集羣發展有促進作用的上市公司加快發展,增強企業再融資能力。

(八)建立多層次的公共服務平臺。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自主經營、有償服務”的原則,促進以企業爲主體、以市場爲導向的“官助民辦”的服務體系建設,着力構建面向產業集羣內部廣大企業的技術研發應用、信息服務、人員培訓、質量技術標準和檢驗檢測、產品交易與物流配送等公共平臺建設。

(九)繼續加強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的創建工作。通過規範各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標準、加強政策支持、建立重點工業產業集羣統計監測體系和召開現場經驗交流會等多種形式提高創建工作的引導作用,推動我省千億產業集羣的培育和發展工作。

調研工業園區的調研報告篇3

**工業園區是全縣工業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是接受發達地區經濟輻射、實現產業轉移的主平臺。近年來,園區發展迅速,在全縣工業經濟發展中的主體作用更加突出。然而,受諸多因素影響,園區基礎設施和生活配套功能還相對滯後,已對園區持續發展造成了嚴重製約。

一、**工業園建設成就與發展前景

1、編制了一個前瞻性發展規劃。爲策應省市沿江開放開發戰略,發揮沿江岸線優勢,從20xx年開始,縣委、縣政府就着手謀劃**工業園建設,縣十四次黨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對接主城區、融入大**、決戰新工業、做美沙河城”的全縣發展思路,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推進**沿江開放開發的重大決策之後,**工業園成爲我省沿江開發戰略中的重點開發四大板塊之一,我縣重新編制了**工業園控制性詳規,規劃範圍爲北至長江,南至九碼快線,西臨**,東與城西港區相連,規劃總用地40平方公里,近期3——5年內,集中建設核心區約22.5平方公里,生活配套區2平方公里。將圍繞裝備製造、輕化製造、高新科技、新型材料、綠色食品和機械電子六大產業進行佈局規劃。

2、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幅增加。近幾年來,**工業園累計投入基礎設施資金近10億元,完成了“萬畝土地平整”、**聯圩除險加固兩大擴園項目,新建了日供水3000噸自來水廠、日處理污水6000噸的污水處理廠、11萬伏變電站、環境監測站、消防二中隊等配套設施,新闢了長坪公路和港湖大道兩條入園主幹道,新建園區道路15000米,整治河道4300米,綠化3.3萬平方米、安裝路燈1130盞、鋪設管網5411米。

3、園區重大產業項目建設高潮迭起。到今年年底,園區共引進項目44個,其中投產項目19個,在建項目15個,簽約項目10個。投產規模較大的項目有東正木業、匯泉酒精、邦利益康、雄基鋼構、中盛鋼構、新茂化工、乾元紡織等;在建項目主要有投資浙商皮革、賽湖機車、寶利源糧油、富美家裝飾材料、奧普新實業;簽約較大的項目登喜鳥紡織服裝、億安**水上游樂、金峯興鉛銀加工、高新科技產業園。20xx年,**工業園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4億元,園區主營業務收入預計達到25億元。逐漸成爲我縣工業經濟的主要增長極……

4、園區發展前景預測。根據規劃22.5平方公里核心區測算,按照現有的發展速度,3年後園區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將超過400億元,用電量將達到6.8億度,用水量4萬噸/日,貨物吞吐量約600萬噸,產業工人約需3萬人,園區總人口將達到6萬人。

二、**工業園基礎及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

隨着入園企業的增多,產業人口的集聚,園區基礎及配套服務功能滯後的矛盾逐漸凸現,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園區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主要表現在:

1、園區基礎設施有待進一步完善。經過幾年的建設,**工業園已初具規模,具備一定的承載能力,但按照新的規劃要求,園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如鐵路專用線、長江碼頭倉儲物流基本處在規劃、謀劃之中,企業貨物吞吐主要依靠公路運輸;供電能力只有一座110千伏變電站;園區天然氣管網尚未建成;自來水供應成爲園區發展的制約瓶頸;污水處理廠未能正常運轉,且規模小不能滿足園區跨越式發展的需要,同時,污水管網建設也嚴重滯後。

2、園區生活服務設施有待加快推進。由於前期入園項目投產不多,員工吃、住、行、遊、購、娛的需求矛盾尚未凸現,但按照園區項目推進速度,未來生活服務需求將明顯加大,目前園區生活服務設施推進速度較慢,沒有賓館、酒店,企業老總只得白天在園區上班,晚上到**居住,對企業洽談業務、生意交往造成不便;沒有商業服務網點、企業職工要買上一點生活日用品都非常困難;沒有文化娛樂場所,職工文化生活單調,難以留住生產工人;企業職工公寓做得不多,企業職工住宿難。

3、園區社會公用事業配套不夠健全。消防設施雖已建成,卻沒有正式啓用;公安、醫療、教育、銀行、保險、郵政、電信等機構未進園區;園區內及外接交通不便,從沙河和**沒有到園區的公交車,企業職工出行困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招工難”和“留人難”;園區環境保潔措施未落到實處,造成道路保潔和園林綠化管護困難。

4、園區行政管理功能不夠健全。**工業園區已成爲我縣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但**工業園管理局人員配置過少,主要精力放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容易造成重建設,輕管理,服務質量跟不上;事關園區企業發展的工商、稅務、安監、環保、質監等行業管理部門都未入園,沒有一樣手續能在園區辦結。

三、**工業園區基礎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的建議

上述問題的發生,主要是由於前期園區規劃面積小,規劃層次低,沒有充分預計到項目建設和園區快速發展造成的,這些都是發展中的問題,及時解決,園區建設就一定會邁上一個新臺階。

1、堅持規劃的嚴肅性。園區控制新詳劃和配套服務區詳規已經制定,一是要爲園區長遠可持續發展留足空間,一次性規劃,分步建設,細分園區功能區塊。要統籌產業佈局和園區基礎設施,社會公用事業,商業服務設施佈局。二是要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和嚴肅性。規劃一經批准,要嚴格遵循規劃要求建設,不能隨意改變規劃,降低建設標準,堅決避免目光短淺,不顧建設時序,“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行爲。

2、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要強化園區發展基礎先行的意識,抓緊建設一批當前企業生產所急需的基礎配套設施。與此同時,要借鑑沿江其他工業園在發展初期的經濟以及所走彎路的教訓,凡關係到企業生產保障性的交通、供水、排水、供電系統一定要掌握在政府手中。一是**工業園要把安全保障放在第一位置。確保圩堤防洪達到50年一遇標準,排澇達到20年一遇標準,**化工企業多,確保消防設施配套,嚴防次生災害發生,提高**工業園及園區企業應對突發事件處理能力;統籌考慮建設新的污水處理廠,實行雨污分流;二是加快建設園區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碼頭和鐵路專用線一定要利用這次江西省沿江開放開發規劃修編機遇,列入江西省沿江開放開發規劃,啓動碼頭建設。由政府主導解決園區供水瓶頸;建議供電部門超前規劃一座220千伏的變電站,提高園區供電能力。

3、完善生活配套服務設施。在加快生產性配套設施建設的同時,逐步完善生活性配套設施。一是綜合配套服務區,要高標準建設,充分體現以人爲本的宗旨,既要有政務中心、商業中心、賓館酒店等標緻性建築,又要整合園區各企業需求,建設直接爲企業職工服務的公租房、職工公寓以及新建學校、醫院、幼兒園和文化娛樂休閒場所等。二是設立園區內公交,將園區公交與沙河、**公交線路對接。三是做好保潔工作,設立園區環衛所,投入必要的人力和財力,實行道路、公共場所的衛生保潔,爲園區營造一個乾淨、優美的發展環境。園區生活配套服務建設是一項系統、複雜工程,工程項目多、種類多,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分輕重緩急,逐步建設和完善。

4、積極探索多元化投入機制。園區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投資巨大,僅靠政府投資是不現實的,要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用足用活政策,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建設。一是政府重點主要是積極爭取項目,實行國家、省、市扶持與縣級財政投入相結合,搞好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如防洪體系建設、園區外接道路建設、園區內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園區內的賓館酒店、商業服務中心、文化娛樂設施等,可由政府提供土地,鼓勵園區內企業入股自建自營。三是通過土地運作和園區企業聯建等形式建設商品房、公租房和廉租房,滿足園區企業職工住房需求。()政府可以出臺優惠政策鼓勵銀行、保險、郵政、電信等部門提前進入園區。

5、健全園區服務管理配套體系。進一步明確**工業園管理局對園區內行政、經濟和社會事務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的職能,把**工業園打造成一級準政府。要做好與有關部門的業務銜接,協調發改委、國土資源、建設規劃、工商、稅務、環保、質檢、人事勞動、安監、消防、郵政、金融、交通、通訊等行業主管部門,積極參與配合園區企業的管理和服務。各有關職能和服務部門應儘快延伸到園區。進一步提高辦事效率,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實行一門受理、抄告相關、同步審批、限時完成的審批程序,使園區企業得到高效、便捷、優質的服務。

6、加強**工業園閒置用地管理。**工業園在前期招商項目中,有些企業未能按合同正常投產或投產後又停產的現象,導致工業用地閒置,造成土地資源浪費。一方面是投入了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另一方面不能產生經濟效益,因此,必須依據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規,制定相關政策,收回閒置用地,破解用地瓶頸。

調研工業園區的調研報告篇4

一、工業園區發展環境現狀

(1)園區發展水平不斷提高。鷹潭經濟技術開發區、貴溪工業園、餘江縣工業園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已經發展成爲省級重點工業園區,尤其是鷹潭經濟技術開發區,現已更名爲鷹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並正式申報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成功爭創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中國銅業基地、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基地、國家銅冶煉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銅及銅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鷹潭現代中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黃金品牌。

(2)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建設資金累計投入超過20億元,道路和建成區約50公里“七個接頭和一個調平裝置。基礎設施基本建成,水電供應能滿足企業需求,銀行、電信、商住小區、學校、衛生院、各種商業網點等配套設施日益完善,工業園區由框架式建設向功能性建設轉變。

(3)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產業進入園區。引進了興業、洪磊、紅旗、廣保、萬寶智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的銅加工企業,美亞、桂光科技、陽光照明、大道幹坤、龍虎山生態體育健康園等節能環保企業等;碧海藍天”旅遊商貿企業,以及眼鏡、微元器件等傳統產業,爲主導產業集聚奠定了堅實基礎。

(4)進一步優化政府環境。市印發《關於進一步落實省委、省政府: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通知》中,從營造良好的政府服務環境、市場和商業環境、創新創業成長環境、法制和社會環境等方面作出了部署安排。行政審批“兩個重點,兩個到位”改革全面完成,實行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和限期完成制。我市被評爲xx年浙商(省外)最佳投資城市,被評爲xx年浙商重點推薦投資城市。

二、工業園區發展環境的主要問題和不足

(1)園區發展的硬環境仍難以適應超越發展的創新要求。

產業佈局不科學。公園裏有許多分散的小區域。鷹潭經濟技術開發區有白鷺影業、龍崗影業,餘江縣有燈步影業、中通影業、錦江影業、洪湖影業、黃西影業,貴溪有漯河影業、銅業回收基地。工業類過於注重工業企業的引進,而忽略了其配套服務設施和第三產業。產業佈局沒有形成符合實際的詳細規劃,企業入園用地存在隨意性。

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園區建設初期,建設資金由各級政府先行投入,然後通過銀行貸款等多種融資渠道籌集。導致園區建設水平從一開始就普遍偏低,推廣速度緩慢。目前徵地補償、七連一平、綠化等所需資金缺口較大。

(2)園區承接產業集聚優勢不強。

入園企業規模小,帶動效果差。目前,全市工業園區有600多家企業,但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入園企業中,世界500強企業或與世界500強企業合作的企業2家,國內500強企業2家,行業龍頭企業12家。企業的產品無法帶動規模效應和稅收能力。

生產鏈一般較短,聚集程度較低。上下游產業關聯度低,一般不存在專業化分工、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競爭合作的自發網絡關係。企業間集羣的特點和區域產業的整體功能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有很多低端行業,外部影響有限。入園企業多爲勞動密集型、技術水平低的傳統加工企業。項目整體檔次不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普遍較低。

(3)園區企業生產經營環境仍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

土地供應緊張。土地審批指標少,土地平整週期長,土地供應難以滿足入駐企業需求。

融資難。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從xx年的14.5%上升到目前的21%,中小企業向銀行融資難度越來越大;金融機構貸款項目審批權限已收,貸款門檻提高,貸款與貸款時間差延長;獲准開展擔保業務的八家擔保公司中,只有兩家正常開展擔保業務。

生產成本高。銀行利率不斷上調。目前,中小企業貸款利率已達到6.5%,外加浮動的30%;40%,企業財務成本增加;最低工資水平提高,物價上漲,成本增加;可再生資源產業稅收政策的調整對一些企業影響很大。

科技支撐薄弱。科技興園步伐不快,企業的創新人才和技術人才不多。招聘人才營造創新創業成長環境的氛圍不強;科技經費不足,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的資金有限;企業創新動力和創新能力不足,全市沒有科技成果孵化和轉化基地,大多數企業沒有r&d機構,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核心競爭力不強。

招難留難。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技術工人匱乏;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在招聘員工時對年齡和性別要求較高;企業工作條件差,業餘時間單調乏味,員工流動率常年居高不下。

政府服務薄弱。有企業反映政府服務弱化,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的情況時有發生。

三、優化工業園區發展環境的對策

(1)啓動城市園區一體化進程,從高起點調整工業園區發展佈局。

儘快制定城市與園林的一體化規劃。本着跨越式發展的理念,按照城市園區一體化的要求,新工業城市的總體規劃、產業佈局規劃和城市建設規劃應從高起點着手,從形式發展轉向功能發展,從單純注重經濟指標轉向全面提升競爭力,提升綜合環境優勢,實現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的有機融合。

加快工業園區整合升級。按照地理鄰近和產業關聯的原則,逐步整合工業園區,最終形成一批具有規模、特色和效益的工業園區。通過建設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可以提升鷹潭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綜合承載能力,實現從工業園區向工業新城的轉型。大力支持貴溪工業園打造省級生態工業園,支持鬱江縣工業園打造獨特產業集羣。

(2)加快工業園平臺建設,爲促進工業新城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多渠道籌集工業園區建設資金。各級政府每年都要爲園區貸款貼息安排一定的資金。各工業園區應建立土地收儲中心對園區內的土地進行收儲,提取20%的土地出讓金用於園區滾動開發建設。積極吸收民間資本,實行風險投資、銀行資本和社會資本聯動,逐步實現依靠政府投資向自我滾動發展的良性循環。

整體推進園區生活服務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各個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教育、文化、體育、衛生、醫療、金融、餐飲、娛樂、治安等配套設施,讓員工真正做到在園區工作、在社區生活、在社區生活。

加快建立企業生產經營服務平臺。加快園區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加大出口加工區、國家高新區、臺灣創業園、銅期貨交割倉庫等開放平臺申報力度,全力推進園區新建和擴建供電設施建設。

(3)堅持吸納大人才、吸引強集羣的發展戰略,大力優化產業集聚升級的發展環境。

實施“發揮優勢,吸引優勢”,提高產業集聚質量,爲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引進新一批重大工業項目,引導企業“專業的、精緻的、特殊的、新的”發展方式,兩端產業鏈延伸,提升配套產業水平。大力推廣“綠色世界銅都”建設,加快銅深加工產業基地、水產產業基地、節能照明基地、led原料基地、生物醫藥基地建設,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做大做強眼鏡等傳統產業。

加快發展以物流業爲紐帶的生產性服務業,爲產業集聚發展創造優越的服務環境。加快實施現代物流園區、海關大樓、商檢大樓、保稅物流園區,儘快打通寧波至貴溪“陸港”海鐵聯運,逐步形成“大流通,大通關,大港口”格局。

充分發揮政策引導和科技推廣作用,爲企業自主創新和轉型升級提供科技環境。加快建設市級產學研聯動平臺、科技成果孵化器等創新服務平臺,出臺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轉型升級的優惠政策,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企業創新資源的市場配置能力。支持一批優質企業申請高新技術企業,爭創一批國家和省級名牌。

(4)大力提高政府服務水平,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進一步建設“便捷、高效、聯動、誠信”服務環境和“寬鬆靈活”政策環境。延續每年一次主題教育的良好做法,凝聚優化發展環境的共識。大力提高當局的政策執行能力和責任,妥善處理髮展與環境保護的三大矛盾,提高入園門檻,以親商保商,落實既定的客商對比政策和優惠政策。積極鞏固行政審批“兩個重點,兩個到位”成績,加快電子政務建設,力爭在xx實現網上行政許可辦理率100%。完善和落實創造良好發展環境的長效機制,繼續實施企業安靜生產日和重大項目領導掛點幫扶制度。

進一步營造企業尊重、關愛、關愛外籍人員的濃厚氛圍。嚴格執行市政府關於招商引資企業落實外籍高管和農民工優惠政策的意見,確保外籍高管和農民工在戶籍、居住、子女入學和服務、教育培訓、社會保障、計劃生育等方面享受優惠待遇。,使我市成爲適合外籍工人生活和工作的投資熱點。

進一步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困難。

一是優化融資環境。加強政府、銀行和企業的合作,推動商業銀行給予企業優惠融資政策;支持鷹潭農村商業銀行儘快完成組建,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服務領域;做市縣兩級政府投資的擔保公司,鼓勵已有進入省金融辦的擔保公司擴大註冊資本規模;學習寧波的“政府推動、銀保合作、保險機構共保”模式,開展貸款保證保險和貸款信用保險;鼓勵和支持企業通過改制上市、發行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等直接渠道解決融資問題。

二是提高就業服務水平。宣傳動員全市勞動力在家就業,擴大市外招聘窗口,派出小團隊協助企業到外地招聘。通過改善工作環境、提高工資和保護合法權益,引導企業創造良好的用人和留人環境。

三是緩解建設用地供應困難。積極爭取一些重大高科技項目落地“擠進”國家和省統籌範圍;提高新工業項目的土地使用門檻;加大項目評估認定力度,確保符合行業導向的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用地落實;加大閒置土地處置力度,依法收回閒置土地。

進一步加大整治破壞發展環境行爲的力度。

一是加強監督,組織行政效能建設監督員和政風評議監督員對破壞發展環境的行爲實施全天候、多方位的監督。

二是完善投訴機制,加大對低效、不作爲、失職等投訴舉報的監管力度。

三是嚴格實施行政問責,嚴格查處行政不作爲、亂作爲、慢作爲等低效、吃卡、拿卡行爲。四是加大查處力度,嚴肅查處在手續、執法檢查、中介服務等方面損害發展環境的案件。,嚴厲打擊強行買賣、強行招標、敲詐投資者等行爲。

調研工業園區的調研報告篇5

一、李莊鄉鋁工業園區基本情況:

商丘神火鋁廠投資10億元,於20**年成立,目前年生產能36萬噸,年銷售收入54億元;商丘陽光鋁材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底,總投資16.7億元,設計年生產能力15萬噸,其中鋁坯料10萬噸,裝飾用帶材1萬噸,ps版基材3萬噸,空調泊1萬噸,項目完全投產後,可實現年銷售收入39億元。目前,一期5萬噸鑄軋生產線已建成並投產,一期5萬噸冷軋生產線已基本建成,馬上即可試車生產;商丘東南鋁業有限公司成立於**年,總投資4000萬元,2009年正式投產運營,目前日生產各種型號鋁棒材300噸,可實現年銷售收15億元;河南鑫源鋁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目前,日生產鋁棒材150噸,可見現年銷售收入7億元。

另有已簽約落地園區的商丘廣源運輸有限公司即將開工建設,投資5.6億元的商丘廣宇石墨有限公司正在做落地前的各項準工作,投資10億元的電解鋁陰極項目正在洽淡之中。

隨着市、區兩級政府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特別是制定了專門的鋁工業園區發展規劃,力爭把鋁加工業作爲我市的支柱產業等相關政策出臺後,園區的發展後勁更加有力,園區的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各種配套設施更加齊備,園區功能更加完善。

二、當前我國鋁加工業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特別是近幾年以來,隨着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及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快速發展,對作爲現代經濟和高新技術發展支柱性原材料的鋁材更加需求旺盛,同時國外特別是發達國家對鋁行業的進一步限制,使我國的鋁加工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的快速壯大起來,特別是在廣東佛山,短短一年多時間,競猛增了400多家鋁加工企業,**年來,全世界鋁材加工總。()量爲3000萬噸,而我國鋁產量爲1300多萬噸,佔全球總產量的40%還多,但我國的鋁加工企業多屬於高能耗,低附加值的加工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不強,很多高精鋁產品仍需進口。同時鋁加工企業存在重複建設,盲目建設情況,出現了局部的產能過剩,真正的高精度鋁板帶,高強度汽車鋁輪,精密鋁鑄件,泡沫鋁、高壓電子鋁箔,優質彩色塗層板、鋁塑複合板管、特種鋁型材、微細球型鋁粉等產品嚴重供不應求,市場缺口仍然很大。

三、鋁工業發展趨勢:

以美、日、德發達國家爲代表,鋁加工業在20世紀已完成了優勝劣汰,兼併重組的整合過程,併成立了跨國集團,進行全球性的選擇、生產和經營。其中美鋁公司在全世界設有分支、囊括了高精鋁加工的全部行業,年加工能力爲200萬噸,在鋁加工技術上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通過對全球鋁行業縱向、橫向比較,多行業、多角度的分析論證,總體上講在今後一段時間內,電解鋁需求不會增長太多,鋁加工企業數量也不會有太大變化。但隨着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對高技術高附加值的鋁產品需求將猛增。因此未來的鋁加工企業在加工工藝上,應向着更加精細化方向發展,在鋁加工裝備上,應向着更加智能化方向發展,在企業建設上,向着更加大而強和專而精方向上發展。

四、金融危機對鋁行業的影響:

08年底,09年初,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加上原材料價格上漲,出口下滑,電解鋁下游行業發展後勁乏力等影響,我國鋁加工企業受到了嚴重衝擊,單就我鄉鋁工業園區內幾家企業來說就損失慘重:神火鋁廠的銷售嚴重下滑,庫存壓力陡增,最後不得不停止過半生產線,直到我省加大戰略儲備和國家率先實現企穩回升,才使神火鋁廠逐步渡過難關;商丘陽光鋁材有限公司生的鋁板也出現了滯銷現象,面對正在建設的冷軋項目,公司高層個別人士基至出現了猶豫思想;商丘東南鋁業的客戶需求減少80%,使其無法正常生產;河南鑫海鋁業公司乾脆停產來應對危機。08年底至09年上半年上述四家企業共減少銷售收入近60億元,它們經歷了一次非常嚴重的經濟寒冬。隨着09年下半年我國經濟率先實現企穩回升,同時全球需求開始增長,09年第四季度及今年第一季度,它們的銷售收入分別比09年第三季度增長了10%和17%,目前已基本恢復到危機前的生產銷售水平。

五、當前梁園區鋁加工企業存在的問題:

1、鋁工業園區還沒有形成規模,產品還比較單一。

2、鋁工業園區的道路、電力、排水等各種配套設施還需更加完善。

3、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企業少,個別企業存在高能耗與污染。

4、園區內中小企業多,成規模的大企業少,真正深加工、精加工的企業更少。

5、園區內企業存在各自爲戰,互不溝通,沒有形成合力,對外缺乏競爭力。

六、對策和建議:

1、制定更加優惠的招商引資政策,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力爭使更多鋁加工企業,特別是大企業入駐園區,擴大園區規模,健全產品類型。

2、進一步增強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努力改進企業的生產工藝,向着高、精、尖方向發展。

3、全力以赴搞好園區建設,同時加強對園區服務人員的素質培訓,力爭爲落地企業提供更加全方位的優質服務。

4、積極引導、幫助企業努力做大做強,不斷擴大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優勢。

5、協調企業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嚴禁過度重複建設及惡性競爭。

6、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培育骨幹企業,要努力引進一些鋁加工業的戰略投資者,形成以大帶小,以點帶面的良好格局。

7、提升供識,搶站發展制高點,一定要抓住歷史戰略機遇,克服消極等待、無所作爲的思想,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走出一條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互動,對外開放和深化改革互促,產業開發與行業發展互助的發展路子。要通過大力發展鋁加工業來不斷調整我區產業結構,不斷壯大鋁加工業園的規模,不斷增強其在我區經濟中的支柱性作用。

調研工業園區的調研報告篇6

爲認真貫徹落實好一季度經濟運行分析會精神,有效應對當前經濟形勢,研究探討推動我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思路措施,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問題,5月3日至5月15日,市工信委王鬆平主任率領工信委分管經濟運行、節能降耗、工業投資、園區建設、中小企業發展等委領導及有關科室負責人共21人到全市9個縣(市)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就投產企業達產增效、竣工企業投產達產情況;工業園區重大項目推進情況;受環評限批影響項目環評限批解除後項目備案及推進情況;招商引資在談項目落地情況;50戶重點企業生產經營情況以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問題及需要市工信委幫助解決的問題進行調研。調研組採取現場調研、召開座談會聽取彙報等形式開展調研工作。從總體情況看,我市12個工業園區建設日益提高,工業發展空間不斷拓展,園區管理體制基本健全,發展後勁和活力進一步顯現,園區經濟在工業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和支柱作用更爲突出,已成爲工業經濟主要增長極。

一、園區發展基本情況

(一)管理體制

爲搶抓橋頭堡建設機遇,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推動全市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去年8月25日,市委市政府研究出臺了《中國共產黨曲靖市委曲靖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工業園區發展的決定》(曲發?20xx)21號)(以下簡稱《決定》),要求每個縣(市)區成立工業園區管委會,作爲同級政府的議事協調機構,全權管理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九個縣市區的工業園區管委會專兼職副主任選配到位履職,管委會內設一室三局人員除馬龍還沒有選派到位外,陸良、師宗、羅平、富源、麒麟、沾益、會澤7個縣市區的一室三局機構設置及人員選配到位履職,宣威工業園區同宣威開發區合署辦公,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內設機構沒有重新設置。管委會機構設置,人員選派和基本到位。

(二)固定資產投資完成情況

一季度全市12個工業園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1.69億元,同比下降4.13%,其中工業投資24.04億元,同比下降3.03%,基礎設施投資2.48億元,同比增長25.51%。標準廠房建設完成投資1.8億元,同比增長30.43%。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同比增加,但總體講,園區固定資產投資欠季度目標數較大,工業投資只完成了季度目標數的50.24%,欠23.81億元。完成較好的是宣威、富源、會澤、麻黃,分別完成目標進度數的101%、99.76%、95.53%和85.83%,完成不足30%的是越州、馬龍、羅平、師宗、南海子,分別爲23.53%、20%、16.47%、7.06%和3.3%;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只完成了目標數的35.94%,欠4.42億元。完成較好的宣威,完成目標進度數的105%。越州、煤化工、陸良沒有基礎設施投入。

(三)經濟運行

目前,全市擁有國家級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工業園區6個,市級重點工業園區6個,規劃面積374.7平方公里,總體上形成了由國家級開發區、省級園區和市級園區組成的多層次園區體系,培植和構建了以新材料、化工、冶金、機械裝備、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爲主體的六大支柱產業體系。期間,工業園區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71.37億元,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36.94億元。20xx年,全市工業園區已開發面積達59.44平方公里,實現工業總產值693.26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45.4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73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的43.8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7.4億元,其中:工業投資163.01億元,基礎設施投資14.93億元;上交稅金21.35億元;園區內企業總數達到414戶,從業人員8.49萬人。今年一季度全市工業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77.97億元,同比增長20.51%,完成季度目標數215億元的82.78%,欠37.0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9.78億元,同比增長12.07%,完成季度目標數的69億元的57.65%,欠29.22億元;上繳稅金3.8億元,同比下降44、63%,完成季度目標數的49.71%,欠3.845億元。全市12個工業園區沒有一個園區全額完成季度目標。

(四)招商引資

20xx年1-3月,全市共有國內合作實施項188項,項目總投資1894億元,合作方總投資1883億元;籌建項目21個,在建項目139個,完成項目27個,簽約項目1個;其中工業項目128個,優勢產業127個。我市各工業園區一季度工業園區累計新簽約項目20個,在談項目40個。

(五)規劃修編

按照《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耕地保護促進城鎮化科學發展的意見》(雲政發[20xx]185號,以下簡稱《意見》)精神,曲靖市在省要求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和城鎮近期建設規劃進行調整的基礎上,按照靠城不進城、發展有空間、相互有依託的要求,對工業園區總體規劃進行修編工作,規劃修編各項工有序進行。我市麒麟、宣威、富源被列爲國家級利用低丘緩坡荒灘試點,陸良、師宗、羅平、馬龍、會澤、沾益被列爲利用低丘緩坡荒灘省級試點縣,20xx年2月9日,市政府授權市國土資源局組織市國土、規劃、工信、林業四部門對我市九個縣市區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鎮近期建設規劃、林業保護利用規劃和工業園區規劃四個規劃銜接成果進行了市級聯合審查,並已以通過。到目前爲止,羅平縣、會澤縣修編後的規劃已經通過縣、市兩級組織的評審,待修改完善後報省工信委評審備案,馬龍園區修編後的規劃以及輕工基地規劃已經完成並通過了縣級評審,待市級評審後報省評審備案,其他園區規劃修編工作正在文本編制過程中。

二、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體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去年市委市政府出臺了《決定》,園區管委會作爲同級政府的議事協調機構,雖人員除馬龍外,基本配齊,也已授權,但實際工作中難於充分行使職權。

(二)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基本還停留在爲了項目而建設,沒有真正做到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先行,園區開發力度能力較弱,只有陸良、羅平、馬龍、會澤開展了土地預收儲工作。現已開發建設區電力配套沒有協調一致,所到縣市區多反映現有企業用電的問題。

(三)招商引資項目落地較少。我市工業園區現有具備招商的儲備項目95個,再談項目只有40個,不足儲備項目的一半,簽約項目只佔儲備項目的五分之一,而開工建設大項目沒有。

(四)經濟運行情況和投資情況堪憂。曲靖的加工製造業,除菸草外,主要是以重化工和冶金兩大支柱產業爲主,受世界金融危機、希臘債務危機和我國調控房地產也的影響,我市的煤炭、焦化、鋼鐵等產業的產能、產量、價格大幅下降,嚴重影響了我市工業園區經濟運行和投資。從調研的情況和一季度的報表情況分析看,同比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同比是兩位數的增加,但固定資產投資降低3.03個百分點;上繳稅金大幅降低,減低38.74個百分點;企業利潤除西城、師宗、會澤、羅平沒有出現虧損外,其它園區出現虧損。

(五)產品結構單一。我市12個園區的規劃佈局非常雷同,基本上都是圍繞化工、冶金兩大產業進行發展,沒有真正形成依靠資源,錯位發展的格局。輕重工業發展不平衡,絕大多數園區還停留在原料的初級加工上,產品附加值不高,沒有形成園區產業鏈的延伸和循環經濟發展格局。

三、當前的困難

(一)建設資金短缺。特別是園區內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缺口較大,各級政府投資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與園區發展那的實際需求差距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滯後。

(二)企業融資貸款困難。受宏觀政策和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影響,貨幣政策任然偏緊,中小企業資金緊張,大部分中下企業融資尤爲困難,資金鍊繃緊甚至有可能出現斷裂的風險。

(三)項目支撐不夠。由於目前招商引資政策不夠完善,加之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項目簽約率不高,項目落地不多,項目推進不快。總體上看,園區大項目不多,主導產業不突出,特色產業未形成,園區經濟總量小、層次低、競爭力弱。

(四)用地成本增加。去年9月,省委、省政府實施工業上山,城鎮上山的政策,按照新的土地政策,需要徵收壩區耕地質量補償費,據不完全統計,我市需增加的用地成本麒麟麻黃達37萬元/畝,南海子達28萬元/畝,其它地區達18.7萬元/畝,用地供給成本大大增加,項目推進、落地更加困難,有一部分再談項目推進較爲緩慢或停止。

四、建議和意見

(一)強化考覈。根據《決定》提出的要求,我市工業園區實施三年倍增,五年翻兩番行動計劃,要對各工業園區實施考覈,建議儘快促成市政府出臺園區考試實施辦法,逐一落實《決定》的有關政策,激發園區活力,掀起園區發展新景象,以工業園區的三年倍增,五年翻兩番推動我市工業的跨越發展。

(二)落實有關文件精神。建議市委市政府督促各部門和縣(市)區儘快出臺加快園區發展的實施意見,落實省委省政府今年3月17日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加快工業跨越發展決定》和市委市政府去年8月25日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加快工業園區發展的決定》的相關對園區建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特別是園區新增稅收部分留給園區作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從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高園區的承載力。

(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引資是園區發展的生命線,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築巢引鳳的基礎上,必須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建議市委、市政府促使各縣(市)區出臺招商引資相關激勵機制,確保招商引資取得突破。

(四)召開園區用電工作協調會。隨着入園企業的增多,當前已經出現的電力配套設施的滯後等問題,建議由我委主持,邀請市供電局;縣(市)區分管領導、園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工信局分管領導;縣供電公司是就園區規劃修編後和近幾年發展的情況,電力配套設施中存在的問題和當前急需解決的等問題召開專題座談會進行協調。

調研工業園區的調研報告篇7

一、我市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情況

近三年來,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宣城經濟融入蘇浙滬經濟圈戰略決策以來,招商引資成爲各級政府工作的最強音,加快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被擺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位置,各地都加大了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建設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現在:

1、體制創新快,規範高效經濟運行和管理體制開始凸現

我市開發區和工業園區雖然普遍起步較晚,但通過參照周邊發達地區開發區管理體制,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積極進行行政管理、投融資、土地使用制度等方面的率先改革。

從行政管理體制上,各管委會均實行“小政府,大服務”,“一幢樓辦公,一條龍服務”的新型運行機制,改變了計劃體制下的政府機構垂直對口、機構人員臃腫的局面;在投資管理方面,以優質服務,創造了較好的投資環境;在土地使用上,實行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轉讓制度。因爲發揮了體制創新功能,成爲名副其實的“試驗區”。

2、滾動發展好,推進開發區和工業園區規模擴大功能完善

我市開發區、工業園區自設立伊始,就從市政建設、項目引進、資金運籌等方面提出構想和目標。立足實際可能的條件,紮紮實實,小塊起步,以項目帶開發,基本做了開發一片,建設一片,收效一片,滾動發展,有效地保證了建區初期的有限財力的集中使用,爲後期的滾動發展打下較好的基礎。

3、開發熱度高,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經濟拉動作用漸成現實

各地在發展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進程中,絞盡腦汁,多管齊下,積極承接產業梯度轉移,實現與蘇浙滬等發達地區的資金、技術等優勢的對接和互補,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對全市的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較爲明顯。

4、區域分佈廣,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各具特色

目前,開發區和各類工業園區由市及縣、區輻射到部分中心集鎮,種類較多,從綜合開發區到民營工業區,從專業園區到企業科技園區,各具特色,已成爲全市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快速發展的“領頭羊”。

二、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儘管近幾年我市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多數開發區和工業園區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規模小,產業結構層次低。

由於我市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區時間短,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招商引資規模小,項目檔次低,缺少投資規模大、技術含量高、產業鏈條長、牽動性強的“錨項目”。

(二)政策多,無序競爭加劇。

全市範圍內開發區、園區數量較多,“僧多粥少”,開發區和工業園區都拿出了各種優惠政策,但無外乎提供廉價土地、延長稅收優惠期限,無序競爭不僅使國家稅費流失,還造成本地企業與外來投資者的不平等競爭。

(三)資金少,園區建設速度慢。

雖然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但前期投入普遍較少,加之開發區、工業園區起步之初,融資能力軟弱,導致開發區、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舉步維艱,園區投入不夠,基本框架未能拉開,對外招商引資形象不好,很多外地投資商實地察看後信心不足,影響了開發區和園區招商引資效果。

(四)政府好,部門權力難下放。

各地開發區、工業園區創辦伊始,當地黨委政府都對管委會“高授權”,明確管委會爲同級政府的派出機構。

但在實際工作中,管委會各部門都不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相應的證書、審批權被政府有關部門牢牢握在手中,大量的精力耗費在無謂的協調和遊說中,管委會的職能無法落實,造成了開發區、工業園區的管理不順。管委會不能行使同級政府的經濟管理職能,形成不了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影響了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發展。

三、關於加快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發展的意見

(一)進一步做好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規劃布?

1、要以推進工業化爲重點,調整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產業結構

我市經濟發展尚處於工業化中的初始階段,繼續推進工業化是我市“十五”期間首要任務,我市各類開發區和工業園區,一方面要按照調優、調高、調大、調強的要求,改造傳統產業。堅持"有所爲,有所不爲",集中力量扶持發展支柱產業、拳頭產品和優勢企業。

另一方面要通過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特別是選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裝備企業,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省級宣城、寧國經濟技術開發區,必須充分發揮對母城的帶動、輻射作用。各類工業園區要因地制宜,辦出特色,打造自己的拳頭產品,發揮自己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優勢。

2、要以推進城鎮化爲重點,加快開發區和工業園區新城區戰略的實現

各類開發區和工業園區要積極實施新城區戰略,這是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更是我市城市化發展的重要組織部分。

通過突出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產業建設,努力打造新興的工業城區,並探索工業旅遊的路子,積極構築區域經濟中的一個旅遊景觀。通過完善城鎮道路、供水、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建立服務體系,搞好社區建設,強化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城鎮功能。

通過加強生態建設、污染治理和城鎮管理,改善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城鎮環境。

3、要以推進我市經濟一體化爲重點,做大做強

我市宣城、寧國、廣德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宣州民營經濟園區。以318國道爲主線,突出建設好宣城、廣德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宣州民營經濟園區。努力把寧國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成寧國優勢項目的"孵化器"、"研發中心"。

其他縣要因地制宜,建設一至二個具有特色、高起點規劃、投資省、生態環境優、高效益的工業園區。

4、要以促進非國有制經濟發展爲重點,大力發展民營企業。非國有制經濟企業快速發展在我市寧國、廣德已顯現。怎樣把非國有經濟企業引入開發區和工業園區,讓他們加快發展。

首先要切實搞好服務,依法保護個體、私營和三資企業的合法權益,爲各類企業創造平等競爭、共同發展的環境。

其次要積極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攀大靠強,加快體制和技術創新步伐,不斷做大做強,促進開發區和工業園區擴大規模。

(二)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1、樹立招商引資是開發區、工業園區工作"生命線"的理念。

全市各級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管理委員會要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切實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爲開發區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要加強與蘇浙滬等地的溝通與聯繫,抓住發達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資本輸出的機遇,主動出擊迎接輻射和轉移。

同時,要立足本地資源和開發區已具備的產業基礎優勢,鼓勵區內大企業與國際大公司、大集團聯姻嫁接,以個引企,以大引大,同時鼓勵大企業引進配套企業落戶開發區和工業園區。

2、按照產業化要求,創新招商引資的工作機制。

招商引資工作已成爲當今發展區域經濟的"靈丹妙藥",各地招商工作奇招迭出,創造了許多經驗。就我市目前招商引資工作的現狀而言,欲在全省乃至全國的招商引資工作分得一杯羹,必須實行體制創新,通過體制創新帶動招商引資。

當前要在開發區和工業園區推行招商引資工作“公司化體制、職業化隊伍、專業化招商、市場化運作",即招商體制由政府推動轉入公司化運作;招商隊伍通過職業培訓,樹立職業精神,形成職業化的隊伍;招商活動漸成體系,招商措施形成專業知識;通過市場化運作,爲招商人員提供佣金和經費,在需求和市場中起到橋樑和紐帶作用。

(三)進一步探索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思路

1、開發區和工業園區要拓展思路,探索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融資思路。

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必須理清思路,盤活存量,搞活“預期”,首先取得各級金融部門的支持,使其明確對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投入政策和投入規模,取得金融信度,爲貸款建設打下基礎。其次是爭取各級財政收入按一定比例投入開發區和園區建設。第三是盤活土地存量,採取bot等利用外資形式,籌資建設。第四是爭取國債指標搞建設。

2、各級政府探索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新模式。

當前,我市工業園區的開發仍是由政府主導,政府專門設立管理委員會等機構,參與了從規劃、徵用土地、基礎設施建設到廠房設施建設等過程。政府在扮演開發商角色的同時,由於地方財力所限,也承擔了過多投資風險,給開發區和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可考慮逐步引入公司制開發模式,從開發到管理都運用市場手段,減少行政行爲,逐步將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由政府行爲轉化爲企業行爲,由開發企業將土地生產力、設施使用率以及地產的租賃和銷售作爲業務,以投資土地開發和設施建設並通過其產品和服務的銷售末獲得收入,使政府降低投資風險,轉移投資成本,並由此獲得稅收收入。

(四)進一步加大體制創新力度

1、進一步明確開發區管理權限。

從職能配備角度看,不能賦予開發區應有的行政權力,在招商的過程中,仍出現多個環節,要花費很多精力去協調,造成不應有的負面影響。《安徽省省級開發區條例》明確規定開發區管委會“代表所在地人民政府對開發區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但在實際工作中難以得到落實。

爲在開發區內建立高效、統一的管理機制,建議省政府在出臺有關政策時,需要進一步明確各市縣政府在哪些方面給開發區管委會授權行使市縣級管理權限,以便開發區管委會對區內行政、經濟和社會事務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

2、建立行政管理範圍與規劃管理範圍統一的運行機制。

爲克服開發區行政管理範圍與規劃管理範圍不相統一的矛盾,做到管事與管人相統一,使開發區管委會更好地做好開發區的社區管理以及計生、創建、防洪等工作,必須要將開發區座落的辦事處、鄉鎮劃歸開發區管理,實行行政管理範圍與規劃管理範圍相統一,這樣才能使開發區真正實現開放式運行與封閉式管理。

3、建立統一、協調的監管機制。

市有關職能部門要從全局出發,增強服務意識,積極支持、幫助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職能部門工作,開發區管委會要正確處理“責、權、利”的關係,加強隊伍建設,提高管理水平,開發區管委會職能部門積極主動接受市有關職能部門的爲務監督和指導,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不斷提高綜合業務素質,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職能。

4、建立健全監督約束機制。

開發區管委會需發放的各類證書,由市有關職能部門向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職能部門及時提供足夠文本,由省直有關部門發放的各項證書,市有關職能部門應積極幫助開發區管委會申報取得。開發區紀工委、監察室負責開發區內的紀律檢查、行政監察工作(含對垂直機構的派出機構),對發現的各類違紀違規行爲,按照有關規範行政行爲改善投資環境的處分規定,追究部門領導、直接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

總之,在開發區管理體制上,一方面要理順開發區管理,機構與政府各部門之間的關係,另一方面要不斷優化開發區內部運行機制,強化新機制。堅持“小政府、強中介、小機構、高效率、大服務”的精簡高效的管理運作體系,走宏觀導向和微觀服務相結合,“一站式”服務與全過程服務相結合,努力實現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轉變的改革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