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淺談縣域高中發展總結

蠡縣中學作爲縣一中,每當有大型聯考都要和保定市的兄弟學校比較。近幾年來,安國中學、曲陽永寧中學不管是強基人數還是平均分總是遙遙領先。我們臨縣的博野中學也迅速崛起,這讓我們感覺壓力很大,一直在想辦法如何趕超。

淺談縣域高中發展總結

蠡縣的教育問題究竟出現在了哪裏?我們能從教育振興大會得到啓發。對於教育振興大會一詞我們並不陌生,自2021年4月至今,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在保定市22個縣(市、區)開始了“振興縣域教育保定基地綜合實驗”,通過學校對接、線上培訓等多種方式對我們進行了指導

蠡縣中學是縣域教育的一個縮影,縣域教育一詞聽起來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來說,從小在縣城裏寒窗苦讀而後考上一流的大學,能夠光宗耀祖是父母的期盼與在底層掙扎的希望之光。但隨着教育的不斷髮展,精英式教育對傳統應試教育存在着巨大沖擊,就像是8020法則一般,又或者是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這個內卷氣息濃厚的時代,究竟教育的平衡點如何把控呢?一面是經濟欠發達區域人才的流失,另一面是經濟發達區域精英教育的瘋狂。這不僅僅是一個拼爹的時代,隨着經濟不斷髮展,教育無形之中日新月異。如何順應時代發展培養所需人才也是一個長期的探索!

教育界已有了關於“縣中塌陷”的討論。隨着政府和社會對縣域教育的關注與支持,縣域高中硬件設施明顯得到了改善。今年在縣政府和各位領導的支持下蠡縣中學教室安裝了智慧黑板,學生宿舍安裝了空調。但很多鄉村學校,面臨着學生流失、教師流失的“空心化”處境。“縣中塌陷”的背後,折射出的是縣域教育的整體凋敝。這種狀況實在令人憂慮。縣域高中佔據全國普通高中數量的“半壁江山”,縣域高中發展不好,縣域基礎教育也很難發展好。如果縣域高中教育質量上不去,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就是一句空話。

1.隨着“縣中困境”等對縣域整體教育警示信號的出現,縣域普通高中教育成爲越來越多人關注的對象。面對曾經的“被掐尖”,教育資源的跨地區流動,一些縣中“塌陷”根源在哪兒,振興縣中當務之急是什麼,從“縣中困境”到“振興縣中”,縣域普通高中教育的困局如何破解?

首先我們要從自身找原因。(1)關於教師成員的組成,不少教師由於種種原因留在縣城,但當職業情懷在不斷磨礪中漸漸喪失,這會使教育變成一種機械化的模式,教師的職業倦怠會不斷涌現。從而無法更進一步引導學生去探索未知,喪失對知識的興趣。反觀經濟發達區域,教師待遇明顯提升,生活質量的提高,更有助於教師投入到教育精細化當中,長此以往,兩極分化愈加嚴重。(2)縣域高中教師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部分教師教育理念落後、專業知識老化、教學方法陳舊、缺乏創新意識;加上地域條件和學習進修機會等因素影響,縣域高中很難吸引更多高素質人才。單純依靠縣中自身的力量提升現有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還存在一定困難,需要引入外部的優質人才資源,縣域高中教育這潭池水才能活起來。(3)“比下,沒有鄉村補貼,不如鄉村教師待遇高;比上,縣域財政收入少,縣中教師不如地市級以上教師工資高,待遇遠遠低於市直學校。也直接影響了老師們的積極性。

其次爲什麼很多家長願意花重金去衡水系學校,也不讓孩子就近上學?說明我們縣城的中學階段教育仍存在明顯短板,一些地方面臨優秀教師和優質生源流失、教育質量下滑等問題,出現了“縣中困境”。這兩者看似矛盾的現象,實則內裏高度關聯。

正如縣、鄉、村本是一體一樣,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在縣域層面是有機銜接、相互促進的關係。義務教育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縣域,很少出現“縣中困境”現象。反過來說,高中教育薄弱的縣域,義務教育儘管可能投入大、硬件好,但教育教學質量一定難言可觀。事實上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之間常常能相互印證,反向亦然。所以說,國小教育支撐着國中教育,國中教育支撐着高中教育,縣域教育的環環相扣,弱了任何一環,都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

2.“雙減”政策實施一年多以來,學生負擔沉重問題得到有效改善。從現實來看,“雙減”治理過往主要集中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但“雙減”工作絕不只是治癒大城市教育病的專有藥方,縣域“雙減”工作也亟需得到更多重視。

爲什麼要重視縣域教育“雙減”?

第一、縣域是“雙減”工作是未來攻堅克難的主戰場。縣域覆蓋了中國義務教育階段最大多數的教育人口和最期待以教育促進社會階層流動的家庭。理想的教育模型使縣域家長因不斷增長的教育期望和攀升的教育支付能力與現實教育服務提供之間的不滿意匹配而焦慮困竭。

“以前家裏沒條件,自己吃了不少缺乏教育的虧,現在無論如何也不能再讓孩子吃自己這虧”“砸鍋賣鐵,也要提供最好的教育,不能讓孩子再像自己這般賺這吃苦的血汗錢”,諸如此類以真實體驗爲基礎的“換活法”式代際教育期待往往成爲縣域社會中教育焦慮源源不斷生髮的機制誘因。尤其是隨着我國全面步入小康社會,縣域家庭教育期待不斷攀升的同時又逐漸具備了提升人均教育支配的能力,縣域人民日益增長的教育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縣域教育發展之間的矛盾便顯得更爲突出。

第二、縣域“雙減”是優化縣域教育生態的固本之策。縣域具有地域和人口覆蓋廣泛、學校類型多元、治理生態複雜的特徵。但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更多體現爲資源配置硬件層面上的均衡,內涵層面高質量均衡發展的道路依舊漫長,在涉及教育教學質量這一教育過程和結果層面最核心的指標上,依然存在縣域內城鄉和校際明顯的分層差異。

縣域教育擇校和分層競爭格局依然清晰而明顯,縣域教育生態存在分層明顯的學校焦慮鏈,展開以“分數”爲核心的單向度高競爭教學和套路式應試訓練。要真正理解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這需要全社會教育工作者摒棄教育的短期性、功利性和浮躁性行爲,堅決反對將鮮活的教育化爲殺雞取卵式的解題套路和投機取巧式的應試策略。鼓勵教育工作者通過真正純粹和本質的言傳身教,喚醒學生對於德性的自覺、對於學習的熱愛、對於知識的好奇、對於真理的虔誠、對於生命的關懷,還原教育的本來意義,迴歸教育的初心價值。縣域“雙減”政策便是推進縣域教育高質量建設的關鍵一招。

3.“振興縣中”的出路在哪?

“縣中問題,表面看是縣中優質生源、優秀教師不斷向大中城市流動帶來的教育質量下滑,其實是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距不斷擴大、生產力佈局大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公共教育政策‘市場化偏好’造成的。”解決“縣中問題”需要明確將“強化政府責任”作爲基本工作原則之一。地方政府要加強統籌,形成合力是振興縣中的關鍵。

學生跨區域流動在一定意義上是趨利性行爲,在大學聯考升學競爭中,優勢高中和部分“超級中學”掏空了資源弱勢地區的優質學生和教師,最終讓一些縣域的教育陷入困境。

標籤:淺談 縣域 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