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心中有愛 目中有光——打造學校文化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做學問該如此,打造學校文化亦當如此。

心中有愛  目中有光——打造學校文化

石化國小學校文化主題是“博愛成人 博學成才”。圍繞這一學校文化主題,我們提煉和確立了“有愛就有希望”“做用心的教育”“成就會學習的孩子”“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等多個學校文化的基本要素,並努力圍繞這些要素推進學校文化建設。

一、心中有愛,目中有光。

博愛,廣泛地關愛所有人。《說苑·君道篇》載師曠言云:“人君之道,清淨無爲,務在博愛,趨在任賢,廣開耳目,以察萬方,不固溺於流欲,不拘繫於左右,廓然遠見,踔然獨立,屢省考績,以臨臣下。此人君之操也。”三國魏曹植《當欲遊南山行》:“長者能博愛,天下寄其身。”宋歐陽修《乞出表》之二:“臣聞愚誠雖微而苟至,可以動天;大仁博愛而無私,未嘗違物。”《孝經·三才章》:“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孫中山《軍人精神教育》:“博愛雲者,爲公愛而非私愛,即如‘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之意。”

有人說博愛是舶來品,是西方資產階級的東西。其實在中國戰國時代墨家就有“兼愛”的論述;唐代的韓愈有“博愛之謂仁”的說法。我們使用這個概念一定要既有繼承學習又有發展創新,使其賦予時代精神。博愛是以愛人爲基礎,包括愛集體、愛祖國、愛人民、愛生命、愛人類的生存環境、愛大自然、愛人類的勞動創造、愛文明進步、愛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博愛是要人有博大的心懷,要能容得下大千世界,尤其面對成長中的兒童少年,要熱愛每一位學生。大量歷史與現實充分證明,只要有適宜的成長環境,每位兒童少年都能健康發展成爲人才。

博愛是一種寬容。作爲教師要容納和善待所有的學生,接受每一位成長和發展中的兒童少年。要善於體諒、理解有過錯或不良行爲的學生。所以出現過錯,問題原因不全在學生自身,常常是成長環境使然,可以通過環境的改變和認識的改變逐漸得到解決。要特別關注弱勢羣體子女的教育,讓貧困家庭、流動人口、不完整家庭的子女能平等地受到良好教育,有平等的競爭起跑線,這一要求應該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人們常常利用科學地評價發揮對學生的激勵作用,這就需要在關愛的前提下對評估對象有全面細緻的瞭解。能發現他們的品德、智慧上面的閃耀點,看到其積極的態度,挖掘其潛力,給予表揚和鼓勵,找準時間、場合,讓評估起到正效應,並可以長期起作用。出於對學生愛心和責任心,要少用橫比,多用縱比,激勵要常用,但同時要慎用。

博愛是實際行動,是教育者的模範行爲,通過教師的眼神、表情、語言、聲調、動作來體現,課上、課下、校內、校外概莫能外,這些發自內心的虔誠尊重和珍愛,不是表演,不是敷衍,是真情的自然流露。靠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堅守的博愛氛圍,造就有博愛精神的新一代。

因此,博愛的教師不僅有胸懷,更有情懷。我們基於“博愛”文化,在教師隊伍中開展“爲了一切學生”“爲了學生一切”“一切爲了學生”的師德活動,創設學校的辦學品牌,做最用心的教育。

博愛是一種價值觀,基礎教育階段中要着眼學生的發展,遠離“篩選”和“甄別”,人的潛能只有在和諧的環境中釋放發展,創設適合每一位兒童少年健康成長的環境,讓他們能互相交流、砥礪,能各展所長,讓學生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樹立信心和理想,這裏沒有岐視沒有壓抑感。競爭是促上進的手段,不是所謂的“生存競爭,適者生存”。

博愛是耐力和毅力,兒童少年成長是個過程,是量的積累也可能出現反覆,因此要持之以恆,堅韌不拔。所以,我們的“石化少年特質”這樣提倡:身正康健,品正行端,心懷感恩,善良樂觀,責任擔當,創新實踐,腹有詩書,志存高遠。

“愛”是一種感覺,是一種信任。“愛”產生的背後就是一種責任。這種責任驅使人們爲了“愛”而進取。因此,愛的教育使人目中有光,這束光是打開人的心靈之光,是高於精神之上的靈魂之光,它促使人思考自己的價值,探尋世界的意義,最終走向一種信仰。它之於教師是成爲一名真正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它之於學生是成爲一名造福人類的全人,這也就是我們最終的教育目標——立德樹人!

二、萬物引領,課程推進。

《說文》釋義,博學:“博”,大通也。作爲教師,應學識淵博、造詣精深;作爲學生,應打下厚實的功底,全面提升綜合素質。《禮記·中庸》論學之道首起即爲:“博學之。”

博學,我覺得是一種處事爲人的態度。首先,是一個開放的態度,熱愛這個世界以及關於他的知識,這樣的人會很開朗,不自閉,能更多地,更敏銳的把握事物好的一面。其次,是一種執着的態度,熱情的,堅持不懈的,陶醉其中的探索自己內心中困惑,以至於全人類的困惑。這樣的人處事積極,堅毅。而且,博學也是一種謙虛的態度,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好學,進步。博學還是一種美德,其好處在於使人明事理。

對於學校文化建設它涵蓋兩個層面:作爲教師,應爲學識淵博,做研究型、創新型的教育者;作爲學生,應爲廣泛學習,成爲一個全面發展的人。學校之於博學,當首推課程建設。

小蜜蜂勤勞、善良、團結、智慧、奉獻、自律等精神,正是我們學校“博愛”文化的真實體現,我們把蜜蜂作爲學校吉祥物,同時也開展“蜜蜂”文化課程的研究。蜜蜂,博採衆長,博物君子的形象給了我們學校文化課程建設靈感。我們尋蜂,習蜂,識蜂,追蜂,觀蜂,誦蜂,說蜂,演蜂,唱蜂……蜜蜂文化滲透到了各個學科之中。比如語文的繪本教學、詩詞鑑賞、片段寫作、紀錄片觀看等課型都充滿着蜜蜂元素;科學、數學課堂上的“遇見小蜜蜂”,通過調查、測量、計算,進行蜂巢猜想,走進蜜蜂的大數據時代;博物館課程讓學生了解蜜蜂的一生、中國蜂分佈、世界蜂佈局、蜜蜂生物圈;體育課中,學生們通過蜜蜂的遊戲體驗採蜜、合作釀蜜等。蜜蜂採蜜,是釀造甜蜜的事業,我們教育和培養學生,也是在進行一場甜蜜的事業。希望學生在蜜蜂文化課程中探索到的“甜蜜”,不僅融進學業,而且融進生命。當然,蜜蜂文化課程我們還做得不夠細緻,更談不上完美。今後我們將在萬物啓蒙課程模式的引領下,繼續把蜜蜂文化課程做深,做細,讓它成爲學校文化建設落地的保障。

除此之外,在區域好課程的帶領下,我們也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課程。從最初的1.0版——唯教材教,到開展了國旗下課程、公衆力演講課成、豐富多彩的選修課程,以及四季生命成長融合課程的2.0版,再發展到如今以“萬物啓蒙”爲引領的“棗香悠悠”的3.0版,我們在課程改革的道路上努力嘗試,不斷進取。我們也相信,在萬物啓蒙課程建設的開發中,勢必會促進教師廣聞博知,必定會引領學生博學成才。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因爲自身的原因可能還會有配置還不是很高的情況出現,但是我們會加強自身學習,努力提升辦學質量。

三、人性管理,制度規範。

學校文化建設離不開制度的保駕護航。我們明白,要讓制度真正深入人心,真正成爲全校師生的自覺操守,在制度之外,還得靠文化,剛柔並濟,方得始終。

剛性的制度管理與柔性的文化管理相結合,即依法治校與以德治校相結合。依法治校就是剛性的制度管理,從嚴治理,用規章制度去約束人、規範人的行爲,使學校秩序井然,學生行爲規範統一,養成良好習慣,從而達到管理的目的。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嚴師出高徒就是這個意思;柔性的文化管理,就是以德治校,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淵博的知識培養人,以高雅的氣質影響人。以人爲本,弘揚人文精神,通過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鼓舞人、激勵人、教育人的潛移默化的效應,使自覺遵守各種規章制度成爲自覺行爲和理念。其實,教師工作的原動力在於他們的主觀內驅力和精神境界。所以,以德治校的柔性管理就是通過管是爲了不管,達到由他律到自律。使人們在心情舒暢、民主自由、尊重個性的環境中創新和創造,擁有樂業的空間,這纔是學校管理的高境界。

無論是制度管理還是文化管理,都應該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量入爲出、合理運用。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歸根到底是人的問題。如何管出實效管出水平,取決於領導者的辦學水平、自身素質、校園文化的建設程度。所以,在管理的過程中應該依法治校與以德治校相結合,剛柔並存。既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又有適當的感情投資,才能管而不死,較好地調動師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完成教育目標,實現教育目的。學校必須進一步加大力度,強化校園文化建設,通過研究學校的制度文化,以制度爲底線,使剛性的規章制度與濃郁的人文氛圍有機結合,使制度閃耀着人文的光輝,實現高水平的管理和管理水平的最高境界。

實施民主化管理。每一項規章制度的制訂修改,校長要積極召開教職工代表大會,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使學校制度建設有備而爲,形成好的羣衆基礎;充分發揮教職工代表大會民主管理職能,及時吸納教職工的合理化建議,保證制度的科學性、規範性和可操作性。近年來,學校的績效考覈和職稱評定可謂是讓校長撓頭的事,在“僧多粥少”的現實面前,最有效的方式是通過規章制度進行管理。充分發揮教職工的民主參與作用,讓他們參與意見討論、制度制訂,然後對照各項考覈細則進行自我打分排名,學校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測定。通過完善的制度減少人爲的因素,學校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效能。

圍繞“德”文化,學校注重教師精神文化建設。首先我們倡導教師樹立敬業、民主平等的新風,融入師德感情。學校無小事,事事育人;教師無小節,處處楷模。教師要培養六種精神:不計個人得失的奉獻精神,不甘落後的拼搏精神,關愛學生的園丁精神,認真執教的敬業精神,“道在我心,一以貫之”的“匠人精神”,甘於寂寞的堅守精神,這些精神在日常教學中得以弘揚。其次,積極推進“骨幹教師示範課”“組內研討課”“優秀課展評活動”來提升教師執教水平。爲不同年齡層次的教師專業發展實行“私人定製”:推進“青藍工程”(青年)“破繭工程”(中年)“夕陽工程”(老教師)幫助教師樹立發展方向,開展三筆字、師德演講等活動提高教師業務水平。組織教師共讀一本書,共賞經典影片或者教育故事,分享感受。校工會組織教師進行教職工運動會、元旦晚會、籃球比賽等活動,讓教師在活動中增強團隊精神,培養集體意識。開展爲每一位教職工過一個暖心的生日活動,校長親自給每一位老師寫生日祝福卡,送上一束鮮花,一個蛋糕。

同時,我們在學校的管理工作中,尊重教師、信任教師、關心教師,爲教師辦實事,從精神上激發教師的真情實感。儘可能改善教師辦公環境,調動教師工作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學校建立了和諧的人際關係,增強學校工作的凝聚力,學校成爲真的正教工之家。學校的“暖心工程”讓每一位教職工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創設了和諧的人文化管理。

學生管理制度化、精細化、科學化、人格化,多元化。作爲學校另一個主體的學生的管理更是重中之重。除了相關的《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課堂常規》等制度管理,我們更是從學生實際出發,制定了《石化國小文明公約》,同時開展一系列的評比活動,激勵學生向善向美向上。爲了更全面的提升學生的發展,我們開展“石化之星”的評比,從學習到生活,從習慣到做人,從課堂到課外,評價的角度多樣,更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評選“新時代好少年”活動,鼓勵學生力爭上游,最終實現立德樹人。同時,我們修改了學生單一的評價方式,實行多角度、多層次評價,從更全面,更個性的角度來反映學生的成長,鼓勵學生的成長。在這方面我們最突出的做法就是家校合作,讓家長走進課堂,參與到學生的成長中來的多元評價形式。家庭是學校教育的內在力量。每位家長都是獨一無二的教育資源,孩子的生存背景、生活樣式、生活故事是最鮮活的具有生命力的課程。學校要讓家長走進學校,走進課堂,參與交流。我們要讓每位家長都成爲教育的同盟者,他們應該是教育的知情者、建議者、協同者、參與者、監督者、共同成長者。

四、打造環境,薰陶感染。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用環境,用學生自我創造的周圍情景進行教育,這是教育過程中最微妙的領域之一”。我們立足學校實際,努力打造文化校園。

1、讓每一堵牆都說話:學校牆面的佈置

2、讓每本書都有讀者:讀書吧

3、讓校園每個角落都芬芳:椅子(孩子們讀書,聊天),樹葉文化(設計中)每到秋天,校園中的白楊樹葉落滿操場,孩子們在落葉中嬉戲、玩耍。因此,我們想把樹葉作爲一種資源加以利用,打造具有學校特色的葉子文化。

4、讓每個班級都溫馨:教室文化牆的建設

“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成長的靈魂,是照亮學校發展的那束光。它體現着學校領導先進的辦學思想和理念,它表達着師生家長共同的願望和憧憬,它描繪着學校自主發展的美好藍圖。在學校文化的建設過程中,既要注重具有直觀性特點的環境文化建設,使教育教學環境起到以聲悅耳,以形悅目,以情悅心的作用。又要注重學校文化制度建設,使制度文化具有護航學校深層文化和活動文化建設的作用,以推動學校文化建設的健康發展。最重要的是注重學校精神文化的形成,良好的學校精神文化可以有效地調節和激發全校師生的羣體意識和集體精神,較好地保持學校的長期穩定和良性發展,是一個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標籤:有光 目中 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