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學校信息化教學和網絡教研方面做法彙報

網絡教研爲遠端校插上騰飛翅膀

學校信息化教學和網絡教研方面做法彙報

 

午汲鎮南馬莊村位於武安市城南十公里處,學校座落在南馬莊村北。始建於1996年,是一所不完全國小。學校佔地4500平方米,建築面積690平方米,覆蓋人口1460人。學校現有七個教學班,其中國小一至四年級共四個教學班,學生61人;三個幼兒班,適齡兒童44人;共有教師8名,其中本科學歷3名,大專學歷5名,學歷達標率100%。下面就學校在信息化教學和網絡教研方面幾點做法向大家彙報一下:

一、遠端校網絡教研產生的背景

前幾年,南馬莊學校是全鎮硬件配備最爲薄弱的學校之一學校沒有電腦、沒有多媒體教學設備、沒有網絡、也沒有懂信息化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長期處於“一根粉筆一張嘴,一根教棍一本書”的原始教學環境,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教師教的沒勁,學生學的沒趣,一節課下來有時會一無所獲,大大制約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再提教研活動,長期以來,我校一直延續教師包班教學制,在學校內,教研活動形同虛設,即使組織起來搞教研,他們各教各的年級,沒有“同類項”,坐在起搞教研實際上就是拉拉家常,聊聊天,沒有任何實質意義。學區教研效果也不理想,間週一次的區域教研活動,教師須騎車到幾公里之外的中心校去,交通安全是第一大隱患,況且鎮區本來名師就少,組織的教研活教師從中獲益甚少,遠不能真真正正地提升教師教學素質和教學效果。

學校教師全部爲包班制,教師到三四年級時面臨七八科的教學任務,教師精力和能力都有限,僅在熟悉教材方面,也會顧此失彼,部分教材不精通,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還有在藝術學科,有的教師在音樂課上就是放放錄音機,聽聽歌,美術課上就是“照葫蘆畫瓢”,組幅畫照着畫就行,沒有一點專業知識,直接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實施網絡化教學和教研勢在必行。
    近年來,隨着武安市教育均衡發展的不斷深入,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不斷加大硬件設施投入,學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電教設備信息化在教育教學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國小四個教學班全部配備了65英寸大屏幕互動電視,三個幼兒班安裝了50英寸液晶電視,接通了100兆廣電光纖,與市區光明國小、富強國小等十多所市內名校、幼兒園建立信息化教學共同體,校園實現了無線網絡全覆蓋。全部教師配齊筆記本電腦,實現無紙化辦公;每個班都能通過網絡直播平臺隨時輕鬆、便捷地收看市內名校的課堂直播,並與市內名師開展網上互動教研,真正實現優質資源共享。以上辦學條件的全面改善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和辦學聲譽的提高注入了強大動力。

硬件設施已經達到全鎮一流,可是學校教師的“軟實力”遠遠滿後,學校教師平均年齡近45歲,教師相對老齡化是信息化應用和普及的主要瓶頸,過硬的硬件設施配備後,提升教師實踐操作能力迫在眉睫。自2016年以來,鎮中心校多次安排溫高超、樑曉陽等專業人員到教育局儀器站參加操作能力培訓,培訓後,他們親自深入我校對教師進行手把手二次培訓,對教師在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現場解答,解決教師的各種困惑。其次,學校組織教師到市區學校進行學習取經,深入課堂面對面學習操作方法,結合自身在課堂中存在的不足和市區學校教師進行交流學習,直到學會、學透爲止。再次,學校教師和儀器站技術人員建立學習交流羣,適時在羣中向專業人員進行請教學習。爲把操作技術學會、學精,學校教師克服重重困難,犧牲很多假期,儘自己最大努力在最短時間學到了相關的專業知識,各項操控水平已完全能夠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

二、遠端校網絡教研的優點

(一)、網絡爲遠端校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

過去教師要想學習教育理論、瞭解教育信息,只能靠學校或個人訂的有限幾本教育教學雜誌,以及圖書室中已陳舊的理論書籍,學習渠道極爲狹窄。網絡的明顯優勢在於其擁有無限的信息資源,而且不受時空限制,搜索查詢資料十分方便。在信息社會時代,網絡已經是教師知識來源的主要窗口,網絡資源是教師最大的參考書,網絡電子文本資源具有數據量極大、數據內容異彩紛呈等優勢。在網絡上有許多優秀的教學案例、教學素材、教學課件、網絡課程、電子書籍、教育專題網站等。而且網絡資源更新快,可以保持數據的完善與新鮮。這些不是書本這種古老的傳媒載體所能比擬的。

(二)、網絡能營造和諧、民主、互動的教研氛圍

網上教研教師間交流的方式主要以寫帖、讀帖和回帖的方式進行,交流是互動的,讀帖回帖之間就如言來語去一樣的直接。隨着交往的深入,一些不便在上面貼出來的,可以用“悄悄話”來實現交流,還可以藉助聊天的工具如微信、QQ進行更直接的交流,就如同面對面的交談一樣。但這種交流不同於現實中的交流。現實中面對面的交流不可能給你過多的時間去思考,容不得你縝密地去組織自己的語言。而網絡教研卻不同,讀帖之後,有感要發有話要說,可以斟酌好了再寫帖發言,斟酌不好可以不“說話”,只瀏覽。網絡學習和交流是非常輕鬆隨便的。更重要的是,在交流過程中,沒有校長、主任,大家都作爲朋友進行交流,因此更顯得和諧、民主。

(三)、網絡爲大家提供了廣闊的交流空間

平時我們的教研範圍僅限於同組的老師之間,範圍再擴展一些,也只能是鄉鎮同年級、同學科。網絡已經爲我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教研天地,我們可以足不出戶,便可參與全市名校的學科教研。

在全市教育平臺上,集結着來自全市名校的一線教師,也有市教育專家、名師、教學骨幹。我們可以聽他們的講課藝術,實地觀看他們如何組織課堂教學,聽他們對課堂教學中新的教學觀點和論述,同時,我們教師可現場通過平臺進行面對面對話交流,諮詢自己在教學和班級管理中的困惑。教師們在與“名師”的交流中碰撞思想,在交流中深入研討,在交流中解決實際教學中的難題,在交流中開拓視野、增長見識、豐富信息。

三、遠端校網絡教研的形式

學校信息技術多元化主要目的就是服務教育教學、服務全體師生,減輕教師、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校是農村教學點和市區學校相比有諸多不足,如教師全部爲包班專業化水平不高,學生認知能力也遠不如市區學生,爲此,學校採取“三同步、一跟進”的方式進行互動教學。

一是同步備課。各年級教師通過網絡互動平臺和市區對口學校對接,直接參加市區名校的集體備課活動,在備課中遇到問題直接參與討論交流,結合本班學生特點向優秀教教師請教解決方案,提高備課的適用性。

二是同步上課。課堂上,對於專業性強的學科採取全程同步課堂,和市區國小“同上一堂課”,共同分享市區名師的精彩講課,相關活動在班主任指導下和市區國小保持一致,大大減輕了包班教師的課業負擔。

三是同步教研。各年級教師定期參加市區對口學校的網絡教研活動,通過網絡直播平臺觀課或講課,觀課可直接學習市區名師的精彩課堂,講課可向對口教研組展示自己的課堂風采,然後再通過網絡教研互動平臺進行評課,既可在同科教師的精彩點評中從不同角度提升自已,又可把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困惑 向同科教師諮詢,尋求更佳途徑去解決,從互動教研中快速提升教師教學效率和教學水平。

四是跟進式教學。根據城鄉學生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的差異,同步課堂許多學生會跟不上節奏,所以對於語文、數學、英語學科採取網絡跟進式教學,儀器站把市區對口學校教師的教案、課件和課堂實錄視頻等教學資料全部上傳公共資源網,本校教師結合各項教學資料,進行二次備課,精選教學實錄視頻中的重難點部分進行精準地加工剪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以自己授課爲主,結合本年級實際情況進行有計劃地適時點播,合理把控,課堂教學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真正實現高效課堂。

  

網絡教研活動爲學校注入新鮮血液,增添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我們要珍惜這個大好機遇,充分利用好各種資源和平臺,讓優質資源服務每位教師、每個學生,同時我們要不斷加強學習各項操作技能,使信息技術和各學科教學高度整合,並滲透到學校的各種管理中,讓校長管理高效、讓教師教學高效、讓學生學習高效。

午汲中心學校

王永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