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學校校本課程工作總結優秀(精選17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7篇《學校校本課程工作總結優秀》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學校校本課程工作總結優秀》相關的範文。

學校校本課程工作總結優秀(精選17篇)

篇1:學校校本課程工作總結

一個學期的校本課程又結束了,回想本學期的教學,有苦也有樂,通過對校本課程的總結,我也找到了今後努力的方向,有了自己的看法與認識。

1、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我帶的是四到六年級的計算機課程,這學期參加校本課程的學生共有22人,這些學生基本上是新的學生,而且六年級中佔多數。在學期初分組時將學生進行合理的分配,高年級與低年級的相搭配,原來學過的與新學生相搭配,學有餘力的與相對薄弱的相搭配。在這個班中有許多學校“知名的人物”,淘氣是有名的,在分組時將這些學生都調配開,分散在不同的位置,這樣可以保證課堂的紀律。

2、學生中的小老師

校本課程中的學生是各個班的學生,在上就要求教師多下功夫,在學生平時的中,我採用了學生“自治”的方法,用學生來學生,每個班有一名負責的學生,每天報告學生的人數以及沒有來的學生的原因,這樣保證學生在教師的視線之內,人數清。選好小組長,學生中有了小老師。夥伴教學的模式初步形成,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老師也有了小助手。

3、課程的選擇

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課程的選擇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本學期是以photoshop的圖片處理爲教學內容,加上了中國傳統包糉子的動手活動。在校本課程內容的選擇上既要讓學生感興趣,又要讓學生有作品,看到他們的成長過程,讓他們時刻都有成就感。

4、學具的準備

計算機課和其它課程不一樣,每一次課程的內容只能保存在計算機中,機房的計算機是大家共用的,有時會出現內容刪除的現象,針對這一情況,在學期初我教給學生將每課的作品上傳給老師,這樣學生可以記錄下自己的每一次成長的歷程。爲了更好地記錄學生學習的內容,培養學生好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上還要求學生記筆記,學習內容要求學生全部記錄下來。

5、教學的設計

在教學設計方面老師先進行講授,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依靠教師,實踐操作需要學生自行解決,在教學中每節課設置相關任務,每節課都有不同的主題,通過自主操作、集體討論解決問題,針對不同的學生,我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三年級的學生遇到問題老師適當幫助解決,高年級的學生主要通過討論自己解決。這樣充分鍛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6、個人知識的提高

“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要有一桶水;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源源不斷的水源;要給學生泉水,就要教學生尋找水源的方法”。教師的知識對學生也是至關重要的,我利用課餘時間刻苦鑽研專業知識,不斷充實自己,讓自己的教學技能更有深度與廣度。帶領學生參加計算機表演賽,共有4名同學獲獎,教師評爲優秀指導獎。

有思考就有前進的動力,下學期的校本課程會有一個嶄新的面貌。

篇2:學校校本課程工作總結

本學期的校本課程,我們主要針對學生各學科學習中,讓學生通過剪紙繪簡筆畫,知識競答、演講故事、手抄小報等形式。宣講霍元甲等愛國武術家的故事,學習他們練武強國,以武衛國,以武耀邦的愛國精神,讓學生處處體會到武學的博大精深,武學的愛國情緒,從而勉勵他們從小樹立爲國爭光的思想境界,達到“以武 ”的作用。

一、提高教學質量

新課改方案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定爲國家必修課程,又增加了兩門課程:技術、人文與社會,這是教學改革的重大舉措。通過設計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模式,培養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學生關注社會、關心國家命運、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的愛國主義精神,提升了全面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適應每個學生終身發展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我校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校本課程緊密結合,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奠定了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

二、使文化課知識得到有益的應用

學生生活在現實世界中,存在於他人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學生具有強烈的現實感、生活感。這種現實感、生活感的獲得與體驗,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處理與自然、社會關係的進程中,逐步認識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研究世界。爲了幫助學生實現這個期望,我校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注意引導學生從生活實踐中挖掘素材,提出有實際社會意義的研究性課題,來探索和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三、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

綜合實踐活動的精髓在於“實踐”二字。學生在校期間,大量時間用於課堂師生的交流活動,而自主動手的機會偏少。隨着綜合實踐活動廣泛的開展,拓寬了學生動手的空間,爲學生自主動手、獨立製作、體現個性化特徵的設計提供了時間的保障。本着爲全社會培養有知識、有能力、有理想的建設人材的目標,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很有必要。利用有限的工具、場地、時間,使學生動手機會得以落實,使學生能在課堂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簡單的作品設計和製作過程,精心製成了許多的精緻作品,展示了新一代學生的風貌,使執教的教師們欣喜地看到祖國花朵的聰穎和才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武修身,做人,報國”是我們不變的追求。我校以“體驗武術,快樂成長”爲核心的特色化教學模式,以課程改革爲紐帶,統整學校教育內容,以武術促德、智、體和諧發展,達到“輔德、益智、健體、促勞、尚美”的目的,相信我們會在充滿音符的萬里工空中飛得更高、更遠、更有力。

篇3:校本課程工作總結

本學期,根據期初校本課程教學計劃,我們七年級在學校領導的指導下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經過一學期的校本課程教學實踐,總結如下:

1、加強學習,轉變觀念,與時俱進。

校本課程的開發順應了當今時代民主決策的潮流。校本課程開發的場所是學校,關注學校的課程自主,體現出民主參與課程決策的精神。首先利用教研時間,以多種形式開展學習和培訓,切實改變教師課程理念,重新塑造自己並界定角色職能,由課程規範的複製者變爲新課程的創造者。使我對校本課程有了深入的瞭解,進一步樹立教學民主的思想,調動了主動參與的積極性,爲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關注學生的發展。

通過學習新的課程理念,我更加明確了教育者的責任,那就是盡最大可能爲學生提供自主發展的條件。而學生的發展也應是多方面的。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關注個體差異,提供發展的可能。因此,在確定校本課程開發項目及內容時,印製了教師、學生、家長調查表,瞭解學生和家長的要求,根據調查結果,確定數學規律等校本課程體系。真正實了“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

3、實施內容及要求:

確定校本課程結構。我們根據以下幾方面來確立學校數學校本課程。

①學生髮展的需求,尊重學生意願,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②學生的年齡特點,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認知規律。

具體作法

1、嚴格按新課程計劃開課設,保證開足課時。

2、老師加強學習、刻苦鑽研、勇於探索,盡心盡力搞好校本課程的教育工作。保證校本課程教學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3、在實施校本課程活動中,及時進行總結,不斷吸取經驗教訓,在總結中不斷開拓、提高、更新。一是接受校本課程教研組每期進行一次全面的總結,總結前段取得的成績,改進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今後的工作任務;二是我們教師進行總結、反思,改進教學中的失誤,充實、開發校本課程內容。每期末,無論是教研組,還是教師個人,都要認真收集好有關資料,進行整理歸檔。

4、遵循校本課程開發適應學生興趣、愛好和社會需求的原則,在開發校本課程活動中,及時組織教師進行社會調查,廣泛徵求學生、家長及社區團體的意見,結合學校本身的實際,充分利用本地資源,不斷改進充實與完善校本課程內容,使我校校本課程內容真正開發成培養學生個性特長髮展,適應社會發展的特色課程。

回顧這一學期的校本課程工作,我們總結出不少經驗,這與學校領導和很多老師的支持都是分不開的,我們會取長補短,讓學生們成爲富有文化底蘊的一代。

篇4:校本課程工作總結

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模式,引發了我們對校本課程開發的深深思考。根據江北教育處建設創新型學校精神及國家對校本課程建設的要求,我們緊緊抓住課程改革這個契機,充分利用現有課程資源,創造條件努力開發校本課程,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創造條件。現結合我校實際,對開發的乒乓球、空竹、輪滑、紅歌演唱及古詩精典、課前三分鐘、書法等校本課程的研究,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加快校本課程建設

(一)加強領導,統籌安排

1、學校建立健全校本課程開發的組織機構

校本課程的開發需要良好的組織保障。我校成立了以校長掛帥、教導處具體組織實施的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和指導小組。負責對學校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的領導與指導;音、體學科成立了以組長負責的校本課程開發小組。爲了使校本課程開發落到實處,我們制定了《校本課程開發綱要》及《校本課程開發實施方案》,確保校本課程的有效開發與實施;

2、明確學科管理思路,突出特色發展

我校從20xx年將輪滑引入體育課,經過研究與探索,“輪滑進課堂”的工作不僅在全校的體育教學中全面有效的開展,而且已逐步形成爲我校體育學科的特色,並取得了一些好的成績與經驗。爲了更加有效的促進我校規範化建設中特色項目的發展進程,更好的貫徹體育教育審美育人,我們在上級領導的關心、支持與指導下,結合我學校體育教育教學工作與學科教學研究的總體規劃與要求,提出了“以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與能力”的發展目標,提出了特色項目校本化的要求從而實現校本課程持續開發的局面。

同時,領導小組結合我校校外資料合合優勢新開發了乒乓球校本課程,進一步使校本課程有了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乒乓球”課程的開發,我們採取從無到有,從理論到實踐,從實踐到理論研究的一個循環的過程,使全體教師對校本課程開發工作中感受到“三有一心”,即有領導、有主題、有評價,從而增強開發工作的自信心。

(二)全員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需要學校各部門、各層面教師都參與到此過程中來,只有各部門通力合作,校本課程纔會有更大的發展。所以學校從領導到教導處、科研、總務等部門通力協作,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努力做到有計劃,有經費保障。同時全體教師還要做好宣傳和引導工作,從而使我校的校本課程開發工作體現出分階段、可持續、全員參與的工作模式。

二、充分挖掘校本課程資源,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一)充分挖掘本校課程資源

校本課程的生命與活力在於它的學校特色。而學校特色的形成依賴於有專長的教師。課程開發是一項專業活動,需要一定的理論指導和技術培訓,需要專業性較強的老師。

我校體育教師李秀英、王東海、劉平平等體育教師速滑特長突出,曾經參加過省市競賽,並指導學生參加省市速滑比賽取得成績。學校充分利用這一人才優勢,將輪滑作爲校本課程。經過較長時間的摸索,積累了較爲豐富的教學經驗。

我校校長與在我校搞乒乓球侯教師聯繫,由侯老師組成教師團體,自帶四名乒乓球教師爲我校一年到五年級學生免費開設每週一節的乒乓球課,把乒乓球運動帶入校園,開設了校本課程。

學校利用音樂美術教師特長,成立“紅歌戲曲演唱”“線描畫”校本課程,並納入到校課表之中。校語文教師集體開發編寫了《古詩經典》《課前三分鐘》課程。

(二)改善辦學條件

良好的辦學條件是校本課程成長與發展的動力。學校領導高瞻遠矚,克服種種困難,多方籌措資金,努力改善辦學條件,爲校本課程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另外,學校在加強隊伍建設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加強師資培訓,加大設備投入,不斷提升辦學品位,使吉化九小校本課程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三、在探索中完善,在規範中發展

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離不開校領導的支持指導,更離不開專業引領。

(一)加強專業引領

1、“專家引領模式”。學校長期聘請有名望的學者,專家來校授課、帶徒弟。如聘請口琴專家、體育教研員擔任名師指導,在專業技能得到指導的同時,更是主動學習專家教師爲師之道,不僅注重專業技能的定向培養,更要關注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和文化修養。

2、“重點培養模式”

學校定期選送相關學科的骨幹教師進行系統的專業培訓,邀請有名專家或教研員來校對學科教師進行培訓、專題講座,以不斷提高相關教師的專業素養。

此外,我們還調整了這些教師的工作,使其教學與課程開發相一致,給予充分的自主開發權力並創設良好的環境。

3、“課題研究模式”

新課程實施的校本課程開發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學習。爲此,學校將我們的校本課程開發作爲課題來研究,並通過教研活動爲教師們搭建相互交學習的平臺。如:校本教材研討活動每月至少安排一次,並以校本教研的形式定期開展專題研討活動;組織校本課程開發研討活動,觀摩校本課程研討課,邀請上級領導與教研員老師指導;請領導或教學幹部對教學研討課的課堂教學評價,進行點評;開展對外展示活動。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教學實踐與比賽,並在區內外做教學彙報與展示。

(二)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實施校本課程

開發校本課程的目的就是爲了實施。我校在加強校本建設的同時,更是把主要精力用在實踐中,充分發揮校本課程的育人功能,豐富學生的教學生活。

我們把輪滑、乒乓球、音樂歌唱、美術線描畫等課程列入學校課程計劃,排進課程表,與國家課程一同實施。校本課程是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們進一步明確分工,每一門校本課程都有領導專門負責,大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領導經常跟蹤聽課、評課,並採用師生問卷、座談等多種形式,及時瞭解各方面對校本課程內容及教法、活動形式、效果等反應。通過了解情況,領導和教師共同研討、商議改進的辦法,從而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三)加強管理

管理出效益,這已是當代人的共識。我們先後建立了《教師校本培訓制度》、《教師校本教研學習制度》、《教師集體備課、研討制度》等。學校通過對教師的課前準備、備課、上課、輔導等過程實行全程跟蹤,要求其求實創新,這些制度和措施使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走向規範化發展的道路,有力地保障了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

在注意制度建設的同時,我們也同樣注重人文管理。經常與校本課程的老師交流溝通,讓人文思想與理念融入課程資源之中,使校園更具藝術與人文氣息。

四、提升校本課程實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個學校的工作要有自己的抓手,有自己的特點、風格。我們把輪滑和乒乓球、線描畫、課前三分鐘、古詩精典等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立足於學生的發展。基於這種認識,利用我們的校本教材,教師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個體差異,拓寬了學生的學習途徑,爲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

(一)課堂教學活動

乒乓球教學得到保障。我們擁有一支強有力的乒乓球教師,有一名專職教練負責承擔乒乓球校本課程,其餘三位教師根據教材把乒乓球的學習實踐運用到乒乓球課的訓練學習之中。如今全校學生人人一支乒乓球拍,做到人人會打乒乓球,同學們更是對着小巧的球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五、六年級的學生,每節乒乓球課都興致盎然地要求教師教他們新的技能方法,並在比賽中一決高低。

輪滑的課程也是如此,在每年的四至九月份主教校本,其餘時間進行正規體育課堂教學,使學生在學生正常鍛鍊身體的方法同時,又多掌握多項鍛鍊身體的技能,提高體能素質。

(二)興趣小組活動

對於校本課程學習較突出的學生,學校組織他們進一步提高學習的興趣,固定每週四2:304:00進行興趣小組活動,給這些有天賦,有興趣的學生以提高深造的機會。現在學校把機器人活動興趣小組規模擴大到校機器人競賽隊,並每年組隊參加國家及省市的機器人競賽,皆取得優秀成績。

(三)參加競賽活動

多年來,學校重視組織師生與外界的交流與展示活動,近幾年來,學校組織學生參加省、市和各級各類競賽,在校園組織各項校本課程活動競賽,爲學生搭建展示能力的舞臺,如在運動會上把乒乓球、輪滑納入比賽項目,在各個節日中組織學生進行合唱比賽,百米長卷繪畫比賽,圖書節誦讀、演講比賽等各類活動。由於我們始終堅持“四結合”,即課上與課下結合、教師與專家結合、普及與提高結合、校內與校外結合,爲學生創造更多的學有所用,學有所長的展示空間。今天我們的校本特色教育已經得以延伸,在輪滑隊、機器人競賽隊之後我們又相繼成立了繪畫團隊、健美操隊(64)。學生們愛上了輪滑,愛上了乒乓球課,喜歡上機器課,愛上了京劇演唱和線描繪畫,愛誦讀唐詩宋詞,在古韻中尋找中華文化的印記,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五、回顧與展望

回顧我校近幾年的校本課程建設工作,我們在研發和實施校本課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完善校本教材的基礎上,我校教師專業能力得到了的穩固提升,促進了學校體育教學特色品牌的逐漸形成。如今我們擁有一支過得硬的音樂體育學科教師隊伍,名個學科中,雖然多年沒有補充年輕血液,但老師們依然忘我的工作着,不爲年齡所困,其中15名爲市骨幹教師,1人被評爲省骨幹教師,在近兩年的市“學苑杯”課堂教學大賽上有多名教師獲獎,每個人的個人課堂教學、科研成果頗豐。20xx年,我校被評爲省優秀科技組織單位,音樂、美術教師代表江北教育處參加市級競賽。

“小球推動大球”、“輪滑強健我體魄”、“悠揚的歌聲”“朗朗的古詩背誦”是我們的發展驗證,而開發獨具特色的校本課程將猶如一顆晶瑩剔透的露珠,正沿着學校特色發展的道路上生根開花。

篇5:校本課程工作總結

隨着我國課程理論研究的深入開展,我國課程政策發生了重大轉變;實施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校本課程開發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教師的課程職能也相繼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研究和開發課程將成爲我們教師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之一。因此,我校教師也結合實際情況對校本課程進行了研究與開發。將對我校開發校本課程的有關情況作一些小結。

一、高度重視,勇於探索,大膽實踐

學校將開發校本課程納入本學期工作計劃,並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分年級、分小組研究開發校本課程的實施方案。

二、明確了校本研發的目的

校本課程的開發意味着一種權力,更意味着一種責任,我校實施校本課程的最主要的目的可以簡要地概括爲三個方面,並將理念滲透到全校教師的日常教學中。

1、讓所有的教師都“動起來”

校本課程開發把學校推到了課程改革的前沿,學校成了課程開發的主體。校本課程開發確定了學校作爲課程開發的責任單位的地位,讓每個教師都行動起來。這樣既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實力,也可以促進學校的發展。

2、讓所有的教師都“亂起來”

教師對待所教的科目及其內容一直是敬畏有餘的。科目對他們來說,是國家的規定,教材對他們來說,是專家編寫的。他們被要求嚴格忠實於國家的所有課程文件,甚至連教學的具體步驟都嚴格遵照教學參考書指定的教學步驟和課時數。教科書對他們來說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他們跪拜於教科書的神威之下。然而,在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我們的老師親自參與到課程編制的整個過程。國家提供的課程標準,成爲他們主動學習研究的指導性綱要,國家提供的配套教材成了他們自主選擇的對象。他們站在國家課程標準這塊基石上,鳥瞰着校本課程及所有教科書,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取校本課程中適用的章節和學生進行研究和探討。答案。這樣的探究和合作十分有利於培養教師的專業精神,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

3、有利於形成學校特色

校本課程開發強調學校利用自身的資源、自主規劃、自我負責。這十分有利於學校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自己的特色。我們學校有得天獨厚的白雲山資源,老師利用校本課程,形成了鮮明的學校特色。

如:五年級老師帶領學生到白雲山開展《白雲山植物知多少》綜合實踐課,使學生收穫豐富的植物知識。三年級學生開展《我愛小鳥》綜合實踐活動實踐課,使學生樹立愛護小動物的意識。其中《我愛白雲山網站》獲廣州市多媒體評比三等獎。

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和應用,校本課程開發絕不能與當地的社會環境相脫離。當地的社會環境中蘊含着校本課程開發的豐富資源,並能爲校本課程開發的實施提供各種有效的途徑。

三、收穫經驗

1、編寫教材。校本課程開發要求將成功的經驗積累起來並形成較科學的體系和實踐內容,以教材的形式反映出來,爲進一步開發和實施作參考或有利於推廣,我們小結得出課程開發要遵循“開發──實施──觀察──反思──再開發”這一螺旋上升的過程。

2、合理開展評估。校本課程開發是一個探索的實踐研究過程,成功與失敗並存。評估既重視結果,更應注重過程。因爲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自主進行的,目的各異,所以國家很難採用類似於統一考試等評價手段來評價校本課程開發的成效。因此,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能通過自我批評、自我激勵、自我改進,保證了校本課程開發的順利進行。

總之,經過一年來我們全體教師的努力,學校校本教材的開發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學生在校本課程的實施過程中也受益匪淺,但是,畢竟還只是起步階段,很多事情還要我們自己去摸索,去實踐,其中肯定也會有一定的曲折,但我們也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去做,認真去做,我們學校的校本課程運用將會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篇6:校本課程工作總結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全面鋪開,我校全面開始了學校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收益頗豐。所開課程多次得到了中國教育學會、省市各級主管部門及專家的好評。我校編撰的《膠南三名》在中國教育學會舉行的地方校本課程評選中榮獲二等獎。現將我校課程開發與實施過程中的一些做法和經驗總結如下:

一、因地制宜,開發校本課程

(一)課程開發的理性思考

學校要發展就應該重視辦學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更應該重視校園精神的滋潤和文化底蘊的`積蓄與傳承,經過對學校現狀的全面分析,結合自身特點和周圍可利用的教育資源,確定了以“體驗社會,親近自然,瞭解膠南”爲主題的研究內容。確定以“膠南三名”即“膠南名人知多少”“膠南名勝知多少”和“膠南名產知多少”的開發利用作爲切入點,依託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培植學校特色,提升辦學品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爲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課程開發的原則

我校開發校本課程主要遵循了兩個原則:

1、立足本地,因地制宜

膠南是我們的家鄉,這是一方古老而又美麗的土地,它不僅有靈秀的山水,豐饒的物產,還蘊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蘊。滄海桑田、歷史變遷,許多名勝古蹟令人矚目、許多名產令人神往、許多風流人物流傳史冊。因此,我們立足本地,讓孩子們從關注身邊的名勝、名人、名產開始,通過系列調查活動,讓學生了解家鄉的名勝、名人和名產,珍愛名人、關注名勝、保護和發展名產;關注家庭、社區、民族和人類的關係,以此激勵學生熱愛家鄉,從小樹立起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2、以動促學,發展學生

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讓學生學會能蒐集相關資料,學會交流與分享、學會分工與合作,並在自己所調查研究的領域主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在實踐中學會觀察、提問、調查、採訪、記錄、整理有關信息,在分析問題和尋找解決問題途徑的過程中,提高思維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增強實踐能力。

(三)課程開發過程

1、組織

在教師的指導下,首先由學生自主申報,每個學生要根據自己的意願設計調查採訪方案,然後根據調查採訪方案的可適應性、價值性和代表性,對學生進行分組,並以民主投票方式確定組長。

2、規劃

每小組都要對活動的主題做一個初步的規劃:各活動小組都要制定出活動手冊,內容包括小組調查活動計劃;活動調查問題庫;問卷調查表;活動剪影照片集,調查活動日記等。對每個小組活動我們依據“分隊承包內容―――實地調查研究―――收集、分析、整理資料―――展示成果”這樣一條活動線索,採取由淺入深、由扶到放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大膽創新、各顯神通。

例如:在“膠南名勝知多少”活動中,我們分成了五個小隊,分別是:千年古蹟——琅琊臺隊,歷史遺蹟——齊長城隊,天然花園——珠山秀谷隊,佛教聖地——石門寺隊,在水一方——靈山島隊。各小隊成員滿懷興趣,帶着對家鄉的熱愛,進行實地考察,採訪羣衆,上網查詢,廣泛收集資料,多方調查研究。學生對各風景名勝的地理位置、開發時間、歷史文化、自然景觀、目前狀況及開發前景等自然和人文景觀有了初步的瞭解。在研究中,許多現狀也引起了孩子們深深的思考,他們將不同的意見和建議都反映給了相關部門,同時也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好評。

3、總結

每次活動後,我們都要求每小組做到“五個一”:辦一份手抄報;寫一份專題調查報告;製作一塊活動展版;寫一篇活動感悟或觀察日記;召開一次成果展示會。讓孩子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活動中更好地展現自我、發展自我。對有創新精神、活動表現出色的小組及個人,在活動評價時學校給予獎勵。經過多年實踐,學生們已將研究性學習成果編撰成《畫山秀水在膠南》、《展歷史畫卷,頌時代風流》、《廣袤的膠南大地,豐饒的膠南物產》系列叢書。

二、開發校本課程,提煉本土文化

學校加強對校本科課程開發工作的領導和組織,成立了校長任組長,以中層幹部和骨幹教師爲主要成員,組成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教導處負責調研,確定了48個校本課題,組織教師選取課題,編寫教案,基礎年級學生全員參與,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課題,學校根據報名人數編排班級,確定活動場所,全校統一活動時間爲每週週四第三、四節,號稱“快樂星期四”。做到了教師固定、學生固定、場所固定、時間固定,保證了校本課程的計劃性和實效性。

選修課程主要採用學科拓展、藝術特長、實踐活動三種形式進行。

學科拓展課程有政治課的“禮儀在身邊”。物理課的“生活趣談”。語文課的“走近名著”。數學課的“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歷史課的、“歷史人物大家談”等。已經編輯成書的有:《新視點》、《博文學子必做的100個實驗》、《書香伴我行》、《博文學子必讀的100個修身故事》、《耕耘者的足跡》等。藝術特長課程有繪畫、舞蹈、書法(軟筆、硬筆)。生活技能課程有“陶藝”“攝影”“花樣編織”等。在基礎年級學生中施行“選課”走班。每週四下午三、四節課安排爲走班制時間。正是由於成績斐然,我校被評爲青島市藝術教育示範學校。我校活動課程主要有三種類型:

一是團隊活動。利用假期進行社會考察、社會實踐。

二是文學社活動,我校主要組織了“芳草文學社”社團活動,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博文》校刊,已編輯59期。我校文學社被評爲山東省優秀文學社團。

三是信息技術,我校信息技術培訓開展的紮實有效。每學期開展的“信息技術小能手”評比活動爲學校增添不少的亮色。

三、體驗收穫,彰顯課改成效

回顧我們走過的學校課程開發與實施之路,主要收穫在以下三個方面:

1、塑造了學生

親歷實踐給予了學生充分的個性發展空間,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蒐集處理信息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小組活動中的分工合作、自主探究,更是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尊重科學的意識和認真實踐、努力鑽研的態度,學會了合作與分享,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各類課程的開設,讓學生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學生不再侷限於課堂上認真聽講,被動接受,而是自然生成了主動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主學習習慣。

2、成就了教師

我校尋求校本課程與教師發展的整合點,讓教師與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共同成長,建立起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促進了教師自身的專業化發展和課程建設能力。近幾年來,我校就有五名教師出示了青島市級綜合實踐活動公開課。十多名教師獲省市實踐活動優質課一、二等獎。

3、促進了校園文化特色的形成

活動開展以來,我校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以及教學方法上得到了不斷地更新和發展,一種彼此尊重、互相協助、追求創新的風氣已經形成。同時推動了學校的整體變革,爲重塑新型的學校文化提供了契機。近年來,我校先後獲得山東省現代科技教育研究先進單位、山東省校本研究先進單位、青島市中國小生課外文體活動示範學校。我校也是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大課題“研究性學習理論與實踐研究”重點實驗基地、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學校文化與特色建設”重點研究基地、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一五”規劃課題“基於素質教育的勞動技術教育實踐深化研究”實驗學校。

四、反思啓迪,堅持走校本之路

通過實踐我們深刻體會到,要真正實現學校課程的順利實施,就必須做到以下三個“必須”:

1、必須正確定位校本課程在課程教學中的地位

新課程改革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構建學習型的校園,就是讓學校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實力。而校本課程就是一個學校存在的重要的條件,也是新課程改革的最大創新。

2、必須真正實現校本課程對教師角色的定位

課程的本質指向人的發展,校本課程是促進學生髮展的“校本化”途徑,校本課程是教師與學生共同營造的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教育環境。因此,老師必須學會引導,學會塑造,學會研究,學會學習,學會賞識,學會與學生一起成長。

3、必須真正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

學生不僅是教的對象,更是學習的主體。在新課程下,教師要消除權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轉變觀念,尊重學生個性,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充分而全面地接近學生並瞭解學生,重視學生活動過程,培養學生的興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學會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學校要持續發展,就必須走科研興校之路,學校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就是學校發展戰略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會有力地促使學校管理理念的改進,會有力地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更能爲學校的發展提供動力。

篇7:校本課程工作總結

培養孩子具有一定的特長,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本着這個要求,我校開展了校本課程。利用校本課程時間進行兒童畫教學,回顧這學期的兒童畫教學工作,可以說是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1.開課之前,我及時根據兒童畫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活動計劃,確定了符合學生現狀的活動目標。

2.每週星期五的活動課,對學生來講是非常有趣,也是非常重要的,認真備好課,寫好教案,成了我最重要的任務。我常常查閱各種資料,還上網尋找好的教學材料,教學課件,把它們和我所從事的工作結合起來,爲我所用。

3.爲使學生掌握兒童畫繪畫的相關知識,掌握兒童畫繪畫的基本技法,在教學中我既注意有的放矢,同時也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每節課學生都有一定的收穫。

4.教學中注意適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和年齡特點,注意循序漸進和趣味性。第一階段:激發學生興趣,瞭解兒童畫的基本知識,並進行簡筆畫的訓練。第二階段:陶冶學生情操,教給學生方法,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技巧。第三階段:讓學生走出課堂去體驗生活、體驗自然,激起學生創作的火花,大膽創新。

5.教學中貫徹啓發式原則,採取多種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和創造。

6.教學中加強示範,充分利用展示圖片、美術作品及電腦等教學手段,進行直觀教學。

7.教學中也努力處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審美教育和能力培養的關係。在傳授培養能力過程中,加強思想品德教育。充分發揮了美術教學情感陶冶的功能,培養了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8.圍繞以兒童畫創作爲形式開展一系列活動:

(1)收集有關兒童畫的資料,瞭解兒童畫的繪畫方法、技巧。

(2)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兒童畫的藝術欣賞、評價。

(3)讓學生走出課堂,去體驗生活、自然,用自己的雙手繪製出各式各樣的作品,以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

(4)學生繪畫作品進行展覽。

總之,通過校本課程,使學生掌握一些兒童畫繪畫的相關知識和一些繪畫的基本技法,同時通過一系列活動,使學生了解、認識了兒童畫,培養了他們的興趣,使他們受到美的感染與薰陶,提升審美、觀察等綜合能力。

篇8:校本課程工作總結

校本課程的開發是一個以學校爲基地,學校自主決定,教師及有關人員廣泛參與,在上級行政和業務部門指導下合作探索,共享開發成果的一種應用性課程研究。半年來,我校在校本課程實施中,激發了教師的創造性,提高了教師課程意識,滿足了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社會,實現了學校的課程創新。

一、明確目標,開發適合校情的校本教材

我校的教育教學行動綱領是:爲了每一個學生,爲了學生的每一個方面,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新課改爲我校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我們認爲校本課程實施中提供了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在體驗中學習、主動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氛圍。我校以學生髮展爲本,根據校本課程實施的特點,立足於本校現有條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校內外的課程資源,爲校本課程的情境化實施創造條件。學校在開發校本教材方面做到努力把師生中的生活經驗、特長愛好轉化爲課程資源,並注意發揮家長和社會資源的作用。學校爲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和經費保障,爲開發校本教材做好了前期準備工作。

1、開發程序清晰

首先根據我校的辦學宗旨擬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編制了《校本課程開發方案》,這是學校校本課程開發的宏觀規劃和指導性文件,也是學校辦學特色的具體體現。學校有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和校本教研工作小組,並由承擔具體課程開發的人員編制課本。

2、開發方式靈活

我校根據課程開發宗旨,學校採取引進、部分開發、獨立開發的方式進行校本教材開發活動。引進了中華古典文化經典誦讀學習內容,配合寫字教材開設了《寫字》課程,把這兩項確定爲全校必修課,每科設專職教師,授課時間上課表,實現了規範化管理。同時開發了《快樂小畫家》、《乒乓球》、《趣味跳繩》、《激情舞蹈》、《巧手小製作》五個選修課。這五個選修課學校安排了有專業特長的教師任課,並規定每週五的下午第二節課爲活動時間。這些教材體現了我校辦學理念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實現了資源利用科學性和嚴謹性,確保與國家政策的一致。

二、校本課程的實施

1、周密部署校本課程開設我校根據校本課程的設置,把校本課程納入課程表中,學校課程必修課類和選修課。我校校本課程實施方式體現學生的年齡特點,開發基於學生興趣和愛好、體現學校特色的課程,採取興趣小組、主題單元活動等多種形式;立足於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選修課設置多樣化的課程,滿足學生不同的發展需要,滿足學生持續發展的需要。

2、選編教材正在逐步調整、完善、補充

校本課程小組及部分相關教師共同收集校內外的課程資源,力爭做到科學、準確,對其進行篩選,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選取必要的、有參考價值的知識理論,編製成對學生、教師可用的教程。在教程實施過程中儘量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身心特點,從學生的興趣需求出發,注重學生自身的發展和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使學生愛看、樂學,並不斷根據上課情況逐步調整、完整、補充教材的科學性與完整系列性。必修課的《經典誦讀》教材,選修課的《激情舞蹈》、《乒乓球》、《趣味跳繩》教材已基本成型並投入使用,相信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此項工作一定會不斷提高。

3、加強調控指導

校本課程作爲課改的新生事物,又是學校自行選擇和開發的課程,在實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有學校硬件設施上的疑議;或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安排不合理,影響實效等等,這時本階段的校本課程執教教師能首先依靠本開發小組力量自行選擇對策調控,同時,校本課程管理小組也對能其進行過程性指導。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纔會有強大的學習動力”。校本課程對學生來說,可以學到自己感興趣的課程。我校選擇校本課程無論是經典誦讀、書法,還是舞蹈、創新制作,都能喚起大部分學生的興趣。在課堂上,教師幽默的語言,精心的設計,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注意教法靈活多變,使學生不斷創新,培養學生特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不拘泥於以往的“課堂、教師與教科書”,而是突出學生的主體,教師引導學生講,動手練,再講,親身體驗,注重開發學生的潛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和個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不斷探索,使學生學有所長,更多的特長生不斷出現。

5、兼顧課程互補,增強實效

任何學科的課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其他學科之間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聯繫,校本課程作爲學校自行開發的課程同樣與國家課程存在一定的聯繫。那麼,我們在教學中就要注意它與其它學科間的聯繫,利用好這一點,使它更好地彌補其他課程的不足。比如,經典誦讀、寫字教學中可以與語文學科聯繫起來,這樣,使校本課程在學校的課程設置中,起到補充作用,從而增強校本課程的實效性。

6、開展各種活動,促進校本課程的實施。

在校本課程實施到一階段時,學校適時組織一些活動。比如,舉辦朗誦會、舞蹈比賽、跳繩比賽、乒乓球比賽、書法大賽等,極大的引起了同學們的興趣、熱情,同學們積極參加,盡顯自身風采,把校本課程向前推進了一大步,促進了校本課程的實施。

三、校本課程的評價

我校根據校本課程開發目標,採取多種評價方式,對課程開發、實施的全過程評價進行了初步的探索。我們認爲校本課程評價應以學校經常性的自我評價爲主,通過評價診斷課程,修正課程的開設價值,要根據形勢的發展預測教育的需求,推動校本課程深入、持久地進行。由於我校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時間短,對評價的研究還缺乏深度,還沒形成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有待於在課程改革的深入階段繼續研究,形成具有特色的評價體系。

四、前段工作存在問題

回顧前一階段的工作,我們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對不足的清醒認識。具體體現在:

1、現已開設的校本課程並不能完全滿足所有的學生,有的學生有更新的需求。

2、個別同學思想陳舊、保守,對開設的校本課程毫無興趣,只注重語數等主科的學習。

3、有的同學只適應接受性學習,學習方式有待於進一步轉變。

4、評價管理體系未能有效實施。

五、下一步工作設想

面對這些問題的存在,我們準備在下一步採取以下措施加以解決:

1、根據學生的需求、愛好,擴大校本課程的門類,以便更好的滿足學生。

2、多開展一些有益的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

3、儘量加強課程間的聯繫,更好地彌補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不足,增強實效,幫助學生改變思想認識。

4、採取更爲靈活的教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能力,提煉“不一樣的我”的特徵。

5、有效實施評價管理體系。

總之,在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方面,我校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展望未來,任重道遠,但我們將充滿信心,不斷努力,讓我校的校本課程更具生機與活力,讓我們的校園百花齊放。

篇9:校本課程工作總結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這就告訴我們校本課程資源就在我們身邊、就在學生身邊、就在社區。東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鄭金洲在《走向校本》中這樣解釋:所謂校本,一是爲了學校,二是在學校中,三是基於學校。校本課程是新課改的產物,更是爲學生髮展而設計的課程。我們通過比較“校本課程”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三者之間的聯繫與區別,確定了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即:1.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2.促進學生的個性成長;3.促進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所以我們在開設校本課程時緊緊依託學校、依託教師、圍繞學生進行。20xx年,我校將校本課程開發作爲特色項目進行推進,現將實施情況總結如下。

一、學校或學校所在區域資源分析

我校地處農村山區,學生髮展不全面,綜合素質有待提高,所以我們首先從校內出發,充分利用學校學校教師、資源,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個性特長。針對校內資源,我們可以對一些傳統項目進行深入推廣,同時搞一些知識性、趣味性的項目,讓學生樂中學、學中獲。其次,尋找挖掘地方資源,我鎮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兩個:一是煤文化,人人皆知,很容易推廣;二是羊肉文化,可以作爲品牌進行深入挖掘。

二、校本課程建設成果與經驗

校本課程建設是領雁工程項目校的一大任務,結合重慶市課程計劃規定課程輔助課,我校挑選了部分有一定特長的教師,開設了體育舞蹈、籃球、乒乓、書法、趣味美術、閱讀、科技、棋類、唱歌、羽毛球等17個興趣項目,全校學生根據自願報名參加1個項目的學習,一學期後可重新報名。通過興趣項目的開展,學生的個性和能力特長得到彰顯。我校有一名學生叫李啓文,毛筆書法基本功紮實,國小多次參賽獲獎,爲了讓曾經在國小階段受訓的學生能繼續走下去,我校在沒有書法特長教師的情況下,由李啓文指導大家繼續學習書法。儘管這樣的方式質量不是很高,但學生很投入,很喜歡。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學區和區級競賽,獲得較好成績。籃球、乒乓項目獲學區團體第一,科技組和田徑組參加綦江區比賽,分別首次獲得團體三等獎的佳績。

三、校本課程建設具體舉措;

(一)領導重視、資源整合、管理到位

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過程,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是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的課程。學校通過召開“四會”(行政會、教師會、學生會、家長會)廣泛宣傳其重要性,提高大家的認識。根據學生髮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物質資源、教師資源,儘可能開設更多的項目,給學生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在實施過程中,將此項工作納入輔導教師考覈,每次活動學校教導處都要檢查。

(二)保證時間、地點、教師、課時四落實

爲了體現校本課程的連續性,我校固定了任課教師,校本課程任課作爲工作量落實到人,要求有教學計劃、教學記載,鼓勵創編教材。固定教學地點,互不影響。固定課時,每週星期一至星期三下午最後一節課,作爲全校課輔課集中輔導時間。

(三)把校本課程當做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

我們很多教師,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基本擅長所學專業及所教學科,其餘特長類比較欠缺,所以我們倡導要做一名好老師,更要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要讓學生喜歡,你就必須發展自己的綜合素質,要有所特長。要求沒有特長的學特長,有特長的進一步提高水平。目前,教師們參與的興趣比較濃厚。

(四)鼓勵學生廣泛參與,學有所長

我們要求學生要有新型的人才觀,要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首先要適應當今社會。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甚至有一定特長就是社會的需要。爲此,我們要求學生博學、學會、學精。當然,國中三年,時間太短,主要是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爲學,爲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四、今後打算

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特色化,是我校的特色發展之路,今後,我校將形成系統開發,由活動開展向教材化、課題化發展。

篇10:校本課程工作總結

我非常熱愛繪畫,在選校本課程的時候,一下子就被陳老師的創意美術課吸引了。盼望着自己可以進入這門課中學習。終於,我榮幸的成爲了其中的一員。

在課上,老師給我們看很多名家的作品,作畫過程,教我們如何分析作品,並提出自己對每一幅的看法,鼓勵我們提出自己的見解。使我增強了對畫作的分析能力。老師也會拿出自己的作品和歷屆學長們的作品給我們賞析,使我們從中學到很多作畫的技巧,受益匪淺。

在一個學期的校本科中,我們畫了很多張畫。有酷酷的摩托車臨摹,創意線條寫生,倒着繪畫,足球場上的瞬間,熱鬧的早市等等。每一張都是我們用心畫出來的。從開始到結束,每個課間大家都很少離開座位,每節課大家都會向老師抱怨時間過得太快想繼續畫一會。我也是如此。我想,就因爲是熱愛,沉浸在藝術中,纔會感覺不到時間的飛逝吧。以至當老師說出這是最後一節課時,每個然臉上都流露出不捨之情。

畫畫時是安靜的,而每個人的心是充滿熱情的。我快樂的度過了一學期的校本科,從快樂中收穫了知識,看到了畫畫水平的提高。我期待着與各位成員的再次聚於陳老師的課堂上

篇11:校本課程工作總結

我校自實施新課程以來,全面落實國家教育方針,全面實施課程計劃,開齊科目,開足課時,認真落實課程表和作息時間表,並高度重視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建設。學校充分利用現有課程資源,創造條件努力開發校本課程,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創造條件。我校地處農村,因師資、經費的限制,我校重點開展了以“2+X”爲主的校本課程,現對我校的校本課程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課程設置

根據我校師資和學校現有設備設施、學生需要等現實情況,我校確定了繪畫、書法、寫作等十多個項目課程。

二、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的保證

爲了把我校校本課程切實抓好,學校成立了領導小組,專門召開行政會討論,由教導處親自負責校本課程的落實。根據教師特長和工作量等因素,我校安排了絕大多數教師參與“2+X”的教學、輔導、管理,確保每個項目都有12人。學校從財力上也進行了保障,專門購買了古箏等校本課程必須的器材、書籍,保證了此項工作的正常開展。

三、課程開展情況

通過近2年的開發,我校的校本課程逐步成熟。各組都結合我校實際制訂了校本課程,並按照課程進行認真備課、上課、輔導。全校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進行項目選擇,從一定程度上開發了學生的潛能。

四、取得的效果

我校自開設校本課程以來,學生基本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從選擇的項目上進行深化。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部分學生參加了區縣、學區組織的藝術節、版畫節、運動會、演講比賽、徵文等活動,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讓學生找到了成就感,體會到了參加“2+X”項目的樂趣。基本達到了我們開設校本課程的目的。

五、存在問題及今後努力的方向

(一)存在問題

1、我校教師編制爲42人,實際在校人數只有36人,我校教師平均工作量爲14節,普遍感覺任務較重。

2、我校學生人數爲500餘人,辦公經費很有限,除了必要的經費支出,每年只能拿出少量經費用於校本課程的開發上,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校本課程的快速發展。

3、我校教師專業素質缺乏,缺少專業化的教師,在課程開發、有效教學和輔導上都有較大的影響和侷限。

4、硬件設施上,我校目前只有兩棟教學樓房,體育設施等也較差。對校本課程開發也有較大影響。

(二)今後努力方向

我校在校本課程開發上儘管困難重重,但我們仍將爲了孩子的未來着想,盡其所能,開設更多的項目,滿足孩子成長所需,爲孩子們今後更好發展奠定好基礎。

其次,儘可能發現和利用好社區資源,助推我校校本課程的健康發展。

篇12:校本課程工作總結

校本課程是知識經濟對多樣化人才培養的需要,是使學生個性充分發展的課程,更是培養適應新世紀發展卓越人才的需要。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確定了正陽國小建設校本化課程的指導思想,即校本課程要爲發展學生的興趣服務,爲滿足社會多樣化需要的人才服務,爲形成學校辦學特色服務。確立校本課程指導思想後,我們擺正校本課程適應辦特色校的關係,強調課程設置有利於形成學生特長,發揮教師特點,彰顯學校辦學特色的特長。近年來,我校先後開發了環境教育、陶藝教育、科技教育等校本課程,並將其納入課時計劃之中,納入省市教科研課題研究之中,結出了豐碩的成果。現將校本課程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抓環境建設,爲實施校本課程提供保障,創設氛圍。

爲保證陶藝教育、環境教育、科技教育校本課程的有效實施,學校先後投入大量資金用於教育環境創設。

1、陶藝教育環境的創設

工作實踐例我們更深刻的體會到,陶藝教育是進行審美教育、創新教育和動手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有利於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因此學校能在教室極爲緊張情況下擠出兩間教室做爲機陶和手陶教室,籌措資金,購置20臺機陶,40個手轉輪手陶機,製作3個陶藝作品展架,2個陶品展示櫥窗,不斷購置陶泥,爲學生更好的學習陶藝提供了有利條件,使學生在動手動腦製作陶品的同時,受到美的薰陶,形成濃厚的藝術素養。

2、環境教育環境的創設

我校爲營造人文文化,增強學生環境保護意識,學校在美化、綠化同時,建立無土栽培實驗區,讓無土栽培成爲一道集科學、環保於一體的走廊綠色風景;設立了分類垃圾箱“綠色回收站”,回收的廢品所得資金應用於社區、校園、班級建設中;繪製了“共享自然”大型壁畫,營造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氛圍,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3、科技教育環境創設

結合我校科技教育特色,學校設計創意了大型展窗《人類登月太空船》,再現了宇宙的深奧和人類首次踏上月球的情景;結合教材中的內容安排,在操場上還設置了仿古雕塑“日晷”;在各樓層設置系列科技櫥窗、展臺等等;這些科技環境的創設,使孩子們處處感受到科技教育的氣息。

二、抓教師隊伍建設,爲提高教育質量做保障。

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質量的關鍵。爲全面提高教師素質,我校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外出去陶吧向專業人士學習製陶技術、陶藝理念,要求教師閱讀相關書籍,自學先進的陶藝技術和理念,組內教師及時切磋、交流。如今六位陶藝教師都能獨立創作、完成大型陶品,所做陶品深受人們喜愛與誇獎。另外,我校還注重教師的科技、環境知識的積累。先後聘請東北師大韓長明教授、美術教育專家陳鐵橋教授來校講座,組織教師到有關單位進行參觀、考察。我們到長春市電話設備廠進行參觀,全校教師切身地感受到現代化企業對人才要求的高標準;到長春市綠色食品廠參觀現代化農場採用高科技手段管理、飼養奶牛;參觀長春市經濟開發區,感受我市高新技術和經濟發展的迅猛勢頭。教師們深有感觸,回來後寫出了考察報告。教師們把看到的、感受到的'講給孩子們,使學生們知道面對新世紀的到來,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素質。教師們對科學技術的實際應用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增強了教師從事科技、環境教育研究的自覺性。

三、開發校本課程,促進學校特色形成。

自20xx年實施新課程以來,我校先後開發了一至六年級陶藝教育校本課程,中高年段環境教育校本課程、科技教育校本課程。教材中的每一課都配有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的圖片和文字,圖文並茂,即美觀又實用。同時我們將以上三類校本課納入課時計劃之中,配備專職教師任教,保證校本課程長期有效實施。

在校本課程開發中,我校堅持科研引領、理論支撐,將校本課程與教育科研相結合,與學校辦學特色相結合。如今科技教育已通過省級課題驗收並結題,陶藝教育已通過市級課題驗收並結題,環境教育省級課題正在研究之中。學校先後被評爲國家級綠色學校、省級科技教育示範校;20xx年7月學校代表吉林省接受十一名記者團、天津記者團的採訪;20xx年4月學校在吉林省綠色學校校長培訓班作經驗介紹;20xx年2月科技教育代表區接受國家教育部對吉林省科技教育示範區的檢查。近三年來我校有一百多名學生在各級環保活動競賽中獲獎,教師班隊會方案設計、課件製作有四十多人獲獎;環境教育活動曾先後四十多次在全國、省、市各大媒體報道;科技教育在中國教育電視臺、吉林電視臺、長春電視臺、“中國科技報”、“吉林日報”、“長春日報”等媒體近百次報道;師生在科技教育作品大賽中有近百人次獲獎。陶藝教育在“長春日報”“長春晚報”“求知時報”“城市晚報”等多家報紙媒體報道;吉視都市頻道也做過電視採訪。學生在陶藝作品大賽中有151人獲獎,教師撰寫陶藝論文作品有30多篇獲獎。

時代賦予我們責任,歷史賦予我們使命,珍愛保護地球這個村落,是我們每個地球村村民的義務。開展環境、科技、陶藝教育對正陽國小來說還有很多事要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在鞏固原有成績的基礎上,繼續在校本課程的深度、廣度和生動性、實效性上下功夫,爭取在校本課程方面有突破性的進展。

篇13:校本課程工作總結

爲了豐富學生的學校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的學校生活豐富多彩,絢麗多姿,爲學生供給展現本事才華的廣闊舞臺,20xx年泰安市實驗學校西校區在校領導的支持下積極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景進行研究和開發,打造了一道精神文化大餐。

一、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爲校本課程供給了保障。

開學初學校領導就高度重視校本課程的開發,在教務處薛主任的精心安排下,將校本課程納入了這學期的工作計劃,由尚念奉主任和張桂安教師負責具體實施。學校教師積極參與,召開專題會議,積極協調組織學生選課,保證了校本課程的順利進行。

二、經過校本課程,讓學生的學校生活絢麗多彩,成爲學校生活的一道靚麗的風景。

本次課程精心挑選和準備,選出了蛋糕製作、弓箭製作、拉丁舞、生物探祕與實踐、沙畫製作、素描、陶藝、圍棋、音樂、約讀書坊、籃球、排球、太極拳等項目。同學們能夠根據自我的興趣愛好進行選課,大大培養了學生的興趣,鍛鍊了學生的動手本事,學到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校本課程帶給他們的是對國中生活的完美回憶與眷戀。

三、校本課程讓教師們更好地發展。

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學校教師全程參與,發揮自我的'特長和才能,在教書育人的同時,豐富了自我的生活,開闊了視野。經過和孩子們一齊努力合作,加深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感情,更好地和學生們進行溝通和交流,讓學生們體會到了教師帶給他們的溫暖和感動,從而更好地理解教師。

四、經過校本課程,構成了學校特色。

課程開發結合學校實際情景開展,構成了具有泰安市實驗學校西校區特色的課程,家長們對校本課程的認可,社會對課程的高度評價,讓我們更加堅定了我們的方向,讓我們學校資源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和利用。

在學校領導的支持和薛主任的精心安排下,教師們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本學期的校本課程圓滿結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教師和學生們回顧來時的路,收穫滿滿,滿臉幸福。校本課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實踐本事,給學生供給了一個舞臺,讓學生盡情地展現自我的才華,增強了學生的自信。我們以後也

篇14:校本課程工作總結

英語作爲重要的交際工具之一,已成爲人類生活各個領域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構建英語化校園是我校的辦學特色。在國家課程中英語是從國小三年級開始設置,根據孩子的最佳語言發展期,我校五年級開設了《英語校本課》,每週安排一課時。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英語FOLLOWME》的電視廣播和自編的教材、第二課堂的英語沙龍、每月一期的英語手抄報、學生成長檔案都已以成爲孩子們最喜歡參與活動的學習方式。我們力爭通過英語校本課程,提高外語課堂效益,創設英語學習的氛圍,從日常用語開始,加強英語的實用性,讓英語走進各學科教學,拓展使用英語的時間和空間,從而使教學適應新形勢,促進新發展。各年級98%的學生能聽懂課堂用語,能和教師進行簡單的問候交流,並學會唱文歌曲/歌謠。期末調查學生,英語是最受歡迎的學科。

雖然我班的校本課程開發目前正處於初級階段。我們卻感受到了它的生命力所在。一是它不僅增強了教師對課程改革的參與性、自覺性和責任感與創新性,改變了過去那種教師只管按照國家課程規定,使用統編教材的依賴性,缺少主動探索、發揮潛能的作用和空間。而且使教師積極投身於改革實踐中去探索,去體驗,去充實,去提高,去適應新世紀教育發展的需求。二是感到它對發展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特長是有重要作用。由於校本課程開發強調學生的差異性和個體的獨特性,這就爲他們特長的培養和發揮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因而爲培養多種人才,滿足社會多校化需求提供了保證。由於《英語劇場》的開發,我校學生已學到了很多英語知識,提高了英語水平,得到了學生與家長的認可。三是我們感到它對學校生存發展,構建學校特色具有重要作用。由於我校結合校情,根據校本課程管理,課程資源,因地制宜,開發多元化校本課程,創辦出自己學校的特色,學生的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當然,任何改革都需要時間,探索。校

本課程開發還僅僅是開始。

我們還有許多困難與問題學要解決,但是,我們有決心,有信心,一定戰勝困難解決問題。讓校本課程的生命力永遠燃燒。

一、基本情況回顧:

(一)教材分析:

教科書要教會學生如何使用英語,而不僅是懂得一點英語知識;提倡在理解的基礎上習得語言,在用中學,而不是單純地學習語言知識。教科書介紹了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多種形式的交際性活動,如角色扮演、解題、猜謎遊戲等活動。其目的是爲學生提供使用英語的語境。有助於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結構實施大

綱規定的交際功能,如問候、道歉、建議、邀請、描述人物和行爲等。

根據教科書中的口語和書面語兩部分緊密聯繫,融爲一體。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訓練相輔相成。在校本課程的起始階段聽說比重較大,隨着課程的進展,讀寫比重逐步加大,並且由單項訓練進而轉向綜合訓練。通過大量的語言操練和練習,促進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爲言語的技能,並經過多種形式的交際活動和完成任務,將言語技能逐步發展爲初步進行交際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了多年的學習經驗與積累,學生已經掌握了大量的單詞、句型,已有了一定的語感,並且部分同學已對英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然,也有個別學生產生了厭學趨勢。對於種種類型的同學應該從心理入手,全面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學習水平。

二、實施與研究:

英語作爲一種語言,說到底是用來交際的。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語法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使用語言。口語是第一位的,讓每一個學生開口說英語是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根據以上分析,教研組提出“提高中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爲課題,要求每位英語教師根據各班實際情況研究實施並上交實施成果。

三、本學期校本課程目的要求:筆者根據自班情況,列出以下目的要求:

1、鍛鍊學生聽懂課堂用語並作出相應的反應,能聽懂教師用所學語言敘述課文內容及背景。能在聽題材熟悉的語言材料時,克服生詞的障礙,理解語篇大意。

2、在交際中瞭解英語,營造英語氛圍。

3、要求學生在每週三的校本活動課上大膽開口交際。

4、照顧不願開口的學生,給他們更多的鍛鍊機會。

5、通過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四、具體措施

1、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使每一個學生敢於說,樂於說

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消除緊張和焦慮情緒,處於最佳的'學習狀態。然而,民主、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形成的。要創造這樣的課堂氣氛,首先,教師要對學生充滿激情,要用豐富的表情、幽默的語言,激發學生愉快的情感,使他們樂於開口說英語。其次,教師要採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方法,運用多種形式組織好課堂活動。第三,要對學生給予及時、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初學者開口說英語,既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又害怕出錯而羞於嘗試。這時,教師的及時肯定和鼓勵尤爲重要。一個默許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都能極大地調動學生開口說英語的積極性。第四,教師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更應多給他們實踐的機會。當他們嚐到成功的喜悅之後,就會充滿信心地投入學習。

2、教學過程交際化,爲每一個學生創造聽說英語的機會

英語教學應努力使課堂教學交際化。要做到這一點,教師要堅持用英語講課,使課堂成爲一個小小的英語世界。這樣,可以大大增加學生聽說英語的機會,使每一個學生在耳濡目染中自然地形成記憶,促進聽說能力的提高。

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儘可能真實的交際環境,圍繞所學語言知識進行具有交際特徵的語言實踐活動。雖不是完全自然的交際活動,但與機械的語言操練相比,卻更貼近生活,更真實自然。在這種交際性的活動中學習英語,學生更容易理解語言的意義,掌握語言技能,儘快地培養起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

還有,應多給學生提供問的機會。傳統教學中大多采用“教師問,學生答”的問答方式。採用這一方式,即使教師對每位學生都提問一次,每位學生也只能作一次回答。更不利的是,學生不能主動地提問和表達思想,積極參與。如果變師生問答爲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問,教師答;學生問,學生答,則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大大增加學生說英語的機會。例如,教師在教授新課時,可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巧妙地激發學生提問的慾望,創設提問的機會,啓發學生動腦筋、提問題,由教師來回答。學生在教師的回答中會不知不覺地學到新的東西。另如,在學習了課文以後,不要只是教師就課文內容向學生提問題,而是啓發學生自己提問,由其他同學來回答。

最後要提及的是,堅持每天五分鐘的英語值日生彙報。它爲每個學生提供了在衆人面前說英語的機會。學生用英語或講一個故事,或報道一條新聞,或介紹學校的一項活動,或推薦一本好書……題材不限,只要學生有話可說,有感可發,日久天長,所獲極大。

五、校本課程實施成果:

有了以上做基礎,每週三的校本活動課學生積極參與,大膽交流,並積累了經驗,爲杜絕“啞巴”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

六、存在存在與改進建議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亦非一日之功。爲了能讓每一個學生開口說好英語,教師也應注重自己英語水平尤其是口語水平的提高。同時,爲了能更好地促進和檢查學生的口語學習,應適當增加英語口試的比重。另外,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僅僅依靠課堂教學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我們教師認

真指導好學生的課外活動,這些都是應該注意的問題。在今後的工作中要有意識地注意一下。英語教學可以說是任重而道遠,英語知識的增長是日積月累的結果,我們應該把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作爲培養學生能力的重中之重,在英語教學中讓學生敢於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見解、看法,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語感,英語意識。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人們都在預言:未來世紀是中華民族大放異彩的時代,是人才輩出的時代。願我們以孜孜不倦的耕耘,爲新世紀創造出千千萬萬個合格接班人,爲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估出貢獻。

篇15:校本課程工作總結

爲全面貫徹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生富有個性發展,學校堅持以人爲本,爲學生一生髮展奠基的辦學理念,重視並創設了富有特色的校本課程工作,現將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強化管理

學校對校本課程工作非常重視,成立了由王校長任組長,由教學領導、科技、環境、美術教師等人組成的校本課程工作領導小組,並形成校長負責抓,主任親自抓,學科教師具體抓,使校本課程在組織上得到了保證。幾年來,我校一直將科技課、環境課、陶藝課納入到學校課程之列,編寫高素質量的教材,配備高素質的教師任教,使校本課程得到很好的保證。

二、創設特色教育校本課程

在注重內涵發展打造優秀的學科教師隊伍中,我校從實際出發,努力發掘學校的潛在資源,開發了環境、科技、陶藝校本課程及配套相關軟件。在環境課上使用環境校本教材激發學生愛護校園、愛護周邊環境,親自感受大自然的美麗與和諧,增強了學生環保意識,在科技課上使用科技校本教材,培養學生科技意識,激發學生科技興趣,使科技強國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埋下美好的種子。在美術課上使用學校開發的陶藝校本教材,在全校學生中普及陶藝學科,激發學生製陶的興趣,使學生掌握準確的陶藝技法,學生活靈活現的陶藝作品分別被《長春日報》《求知時報》整版刊發,《綠園教育》也爲我校做了專頁。三篇教師的`陶藝研究論文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交流獲獎論文省級9篇、市級13篇。吉視都市頻道也做過電視採訪,在教育界引起一定反響。特色教育形成學校發展的亮點。由此也促進了學科教師發展。

腦功能開發教師豐靜被評爲全國優秀教師;綜合學科教師雷桂梅多次在省

市做觀摩研討課,被評爲吉林省“十佳”教師;英語教師馬龍麗被評爲吉林省課程改革優秀教師;美術教師高妍參加東三省說課論壇大賽獲特等獎,參加吉林省教學論壇獲一等獎;音樂教師孫中英在長春市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中聲樂、鋼琴分獲一等獎;數學教師何彥豔在長春市解決問題教學大賽中獲二等獎,語文教師張嬌在長春杯語文大賽中獲二等獎,信息教師孫力在長春市優秀課評比中獲一等獎。科學教師魏立民在省市制作教具有名,多次獲省市制作教具獎,科學教師楊春紅在吉林省優秀課評比中獲一等獎。

三、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特色教育,校本課程

(1)我校要求教師把教材中凡是能涉及環境教育的滲透點挖掘出來,在課堂上做到有機結合,適時適度。各科教師都將提高環保意識作爲自已義不容辭的責任。如國小語文中《鳥的天堂》、《可愛的草塘》《趵突泉》《蛇與莊稼》等課文都能有機滲透生態平衡、食物鏈等一系列環保知識。爲保證“滲透”不走過場,要求學科教師認真鑽研教材,篩選出環境教育的知識點,形成該學科環境教學系列。教師們還寫了大量的論文,不斷提高自己的保護環境意識,加強自身修養。同時本着“走出去、請進來”的思路,多方請環保專家指導,注意教師培養和學習。

(2)在國小學科教學中,象語文、自然課中就有相當含量的科學知識內容。如:《太陽》《日食和月食》《琥珀》等。抓住這些科學知識的啓蒙教育,無疑是給孩子們一把打開科學宮殿大門的金鑰匙。因此,確定課堂教學爲主渠道是我們進行科技教育的出發點。重視課堂主渠道作用一直是我們進行科技教育工作堅持的原則。幾年中,我們堅持把握學科中科技教育內容,每年一次開放科技教育開放活動,由於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們動手、動腦能力也不斷增強。學生在全國自然知識競賽中獲一、二、三等獎;全省航模比賽二等獎;全省科技藝術大賽一等獎和特等獎、創新獎。許多學生自發購買科普書籍,現人

均達到1~2套,課堂中展示出他們對相關科學知識視野的不斷擴大。學生控求科學知識的興趣與願望日益增長,這正是我們國小科學啓蒙教育的目的所在。這也是能夠培養出創造型人才的關鍵所在,使提高課堂科技教育的質量真正落到了實處。

(3)在美術課上,學生通過陶藝歷史的學習和陶藝名作的欣賞,將對祖國傳統文化有一定認識和掌握,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意識,並讓學生在實踐中借鑑其精髓,完成自已的創造的作品。學生製作陶藝作品不但開發了學生內在潛質,而且學生在親自動手製作中充分感悟到陶的淳樸與多變的特性,體驗到創作的樂趣,成功的喜悅。培養孩子們積極動手、動腦的能力和較高的審美情趣,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提供了有力的契機,更激發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多年來的探索與實踐,我校特色教育校本課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今後我們將繼續努力,讓特色之花開遍校園。

篇16:校本課程工作總結

微機這門校本課程很多學生都感興趣,在生活中他們也經常使用電腦,對電腦知識有一定的瞭解,所以我挑選了一些有電腦基礎知識的學生來參加。

本學期開設的課程內容主要有瀏覽網頁方面的知識,打字與文字排版,文字修飾與效果,查殺計算機病毒,有關動畫與特效的知識等內容。這些內容的學習對學生的學習、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比如上機查找資料、圖片,有疑難問題也可以通過網絡查找答案,在做手抄報、介紹大召的資料收集過程中,打字與排版的技能也幫了學生大忙。學生自己上網查找資料,打字,插入圖片,做成word文件保存並打印,既豐富了自己的知識,開拓了眼界,也陶冶了情操。下面是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的一些作品展示:

神奇的書

沒有一艘非凡的戰艦,能像一冊書,

把我們帶到浩瀚的天地。

沒有一匹神奇的駿馬,能像一首詩,帶我們領略人世的真諦。

即令你一貧如洗,也沒有任何柵欄能阻擋,你在書的王國遨遊的步履。

多麼質樸無華的車騎!可是它裝載了人類靈魂的全部美麗!

輸入:曹舒婷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輸入:王旭傑【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輸入:孫潔在學習的過程中,我發現有些學生打字的速度偏慢,我叮囑他們回家可以把要背會的課文打在電腦上,這樣既是一個記憶過程,又鍛鍊了自己的打字速度。也有一些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編輯文字習慣,打了一篇文章,不及時保存,或者不注意保存在哪兒,需要找的時候找不到了,這與他們接觸電腦時間短有關,也是平時總在紙上寫形成習慣的延續。我在他們打字時不斷的`提醒,告訴他們一會兒要用的東西可以先保存在桌面上,打好的材料要保存在自己專門設置的文件夾中,這樣就能很容易找到所要的材料了。

我擔任微機校本課程時間不長,經驗也不足,有很多沒做到位的事情,課程的選擇、安排有不合理的地方,在以後的課程教學中我會積極收集資料,豐富課程內容,讓學生學的更多,練的更好。

篇17:校本課程工作總結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採取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由練球感開始,由不會控制球到能熟練控制球,從不會擊球到能按落點準確擊球,從而形成學習乒乓球的教學模式。但是,學生接觸乒乓球的時間不是很長,他們的水平較低、不是很平均,所以教學過程中仍然有很多不足之處,以後教學中我會從實際出發,講解更詳細、更透切。

現將本學期乒乓球校本課程在此做個總結。

一、指導思想:

實施與開發校本課程,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弘揚“國粹”,不斷提高國球學習的興趣與技術。

我校的興趣班輔導教師的思想是一致,都是在想辦法多教學生一些技術,想提高他們興趣項目的.水平。

二、訓練要點:

1、乒乓球運動的基本知識,競賽規則及裁判法;

2、基本站位:基本姿勢與基本步法;

3、基本技術:球感練習、發平擊球、反手撥球(推擋)、正手攻球、搓球等;

4、基本戰術:各種打法的基本戰術及心理素質水平。

三、基本情況:

校本課程活動時間定於第2周至18周,每週二下午第三節進行,以課堂教學爲主。通過這學期的訓練學習,取得一定的成效,學生基本能掌握乒乓球的擊球要領。由於是七年級的學生,當中一小部分是有些基礎的,一些是一點球感也沒有,水平是參次不齊的。但是我們本次學習只要求學生學習後有掌握基本的擊球要領就可以了,這是進一步學習乒乓球的基矗我校學生原本的乒乓球基礎不好,這跟我們學校以前沒有擺放乒乓球檯在室外供學生練習有很大關係;也是以前沒有老師教過。但是有好多同學還是很喜歡這個項目的,這一學期乒乓球檯已爲學生開放,效果有所提高。

其次這一學期的學習內容有以下幾個動作技術,分別是:正手攻球、反手撥球、正手發平擊球、以及正手加單步、反手加單步、左撥右攻等技術。因爲人多而且又都是沒有乒乓球基礎的同學、學習內容又豐富,所以同學的掌握程度不是很深,都只是有個表象動作,一些同學做起來的動作來還不是很規範。但比起原來都是已經有好大進步的了。

四、存在問題:

1、個別學生學習態度不夠端正,不能做到堅持訓練,有遲到早退現象;

2、學校硬件設備較少,學生訓練時間較少;

3、部分學生學習不夠紮實;

4、學生怕苦怕累在訓練上還不夠積極。

五、改進和措施:

1、總結過去一學期的訓練工作,查找訓練的不足,制定措施,在今後的乒乓球訓練工作中努力提高訓練質量;

2、積極和學校、班主任配合,取得家長的理解支持,實際解決學生的出勤、思想等實際問題;

3、在訓練中,指導老師要做到區別對待,對症下藥,發揮他們最大的潛力,力爭在今後的比賽中取得好的成績;

4、加強學習掌握先進的體育訓練理論,應用於乒乓球的訓練實踐。不斷總結訓練經驗提高訓練質量;

5、加強梯隊建設,爲今後的乒乓球儲備人才,使我校乒乓球運動有長足發展;

6、營造濃郁的乒乓球氛圍,使領導、教師、學生以及社會積極投身到這項運動中,創設乒乓球文化,弘揚國球精神,使乒乓球運動有效推動我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