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畢業論文

經典碩士生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經典碩士生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經典碩士生畢業論文 篇一

摘要:結合商洛學院化學工程與現代材料學院建設實踐,提出教學滲透科研,創新依靠能力,實踐關注結果,選題結合專業,研究注重過程的教學改革模式,旨在提高化學專業碩士生畢業論文(設計)質量。

Abstract:BasedontheconstructionpracticesofCollegeofChemicalEngineeringandModernMaterials,ShangluoUniversity,thispaperproposedanewteachingreformmodelthroughpenetrationofteachingintoscientificresearch,innovationthroughability,practicefocusingonresults,topiccombiningwithprofession,researchfocusingonprocess,inordertoimprovethequalityofundergraduatethesis(design)ofchemistryspecialty.

關鍵詞:科研;選題;教學改革;畢業論文(設計)

Keywords:scientificresearch;topicselection;teachingreform;graduationthesis(design)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7)02-0203-02

引言

2014年教育部引導全國600多所地方碩士院校嚮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促進高校緊貼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而不再是閉門造車,培養大量缺乏市場競爭力的“待業者”[1,2]。碩士生畢業論文(設計)是學生應用能力的綜合體現,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學生應用能力的強弱。本文結合商洛學院化學工程與現代材料學院建設實踐,僅就提高化學類專業學生畢業論文(設計)質量談幾點看法。

教學滲透科研

高校教師在搞好教學的同時,還要從事相應的服務地方的科學研究工作。有的教師已形成了科研團隊,有的教師在自己的科研路上持續探索。教學與科研不應是兩條平行線。在教學的同時,將自己的科研工作滲透到課堂中,讓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同時,瞭解一些與實踐應用相關的研究內容,會使枯燥的課堂活躍化,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興趣。課堂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最直接渠道,教師通過學生的反應,發掘志趣相投的學生,在平時多交流多培養,爲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埋下伏筆或打下基礎。學生通過教師的科研,瞭解學科發展方向,對自己的未來會有一個直觀的理解,而不是盲目學習,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幹什麼。將科研滲透貫穿於課堂,對學生和教師而言,是雙贏的。

創新依靠能力

商洛學院大學生創新項目大致可歸納爲兩種類型。一種是學生自己寫好項目,立項後,自己摸索如何研究。有的項目和自己的專業不相干,指導教師不能發揮指導作用,有的教師由於工作繁忙對學生指導不到位,導致學生的創新項目不能很好地完成。第二種是教師主動找學生。該校教師年度考覈中指導學生創新立項加分不少,這就導致部分教師寫好創新課題的項目找學生,立項後學生因爲對項目不瞭解無從下手,有的學生甚至立項後就忘了這件事,快到結題時,教師自己發一篇文章,掛上項目編號學生姓名,項目也就順利結題了,學生和教師都得了榮譽,看似雙贏,表面之下,學生獲得了什麼,能力沒有提高,項目走了過場,也就失去了創新的本意。創新要結合自身的能力,在創新中,教師是答疑解惑指點迷津的;在創新中,學生是設計路線開展研究的。創新的過程不僅鍛鍊了學生科學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培養了學生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的能力,使學生能更好地高質量地完成畢業論文(設計)。對於教師而言,通過指導創新性項目,可以發掘學生的潛質,找到“志同道合”的隊友,一起進行科學研究,更好地向畢業論文(設計)過渡。

實踐關注結果

大學生在校期間,會有很多的實踐機會,包括認知實習、課程實習、專業實習、創新實踐等,化學專業的學生還包括各類實驗課的實踐環節。實踐環節不能流於形式,應注重結果。這裏的結果不是最後的分數,而是學生真正瞭解了什麼、學會了什麼、思考了什麼,簡言之就是學生獲得的信息量。實驗課是鍛鍊學生動手能力的環節,也是對課堂理論知識的延伸,不能僅靠一份實驗報告評判學生實驗能力的強弱,而應將評判標準延伸至實驗課程的各個環節,建立一整套的評判標準,有利於學生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在各個實習環節中,學生要抓住實習機會,發現問題並展開討論,從專業和興趣出發,嘗試解決問題的辦法,將這個過程轉化爲創新過程,申報創新項目,主動完成創新學分,而這些環節中,教師應該因勢利導,而不是喧賓奪主。通過實驗環節能力的培養,學生逐漸具備了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的能力。

選題結合專業

在畢業論文環節中,選題是第一個環節,也是畢業論文質量保證的前提[3]。實踐證明,選題不當,則會“老虎吃天,無法下爪”,輕則打擊學生的積極性,重則使學生產生放棄、敷衍了事心理[4]。畢業論文(設計)的完成過程是收穫、充滿喜悅的過程,而不是一無所獲、消極懈怠的過程。提高畢業論文(設計)質量應以選題爲突破點。選題內容應和學生的興趣相結合,和學生的實踐經歷相結合,和學生的考研方向相結合,和學生將從事的工作相結合,和指導教師的科研課題相結合。但不管哪種結合,最終都要以“服從所學專業”爲最高原則[5]。這樣,一則指導教師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二則畢業論文(設計)有教師項目經費和技術支持,有堅實的基礎;三則從事畢業論文(設計)學生有興趣、有實踐經歷、有知識積累和動力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畢業論文(設計)選題時,應將指導教師的科研課題研究方向等詳細信息告知學生,學生從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出發,選擇合適的指導教師,進行適合的科學研究工作。教師不應爲了自己的科研課題順利完成,對學生挑肥揀瘦;學生也不應不切合實際,選擇不適合自己的指導教師。

研究注重過程

畢業答辯時指導教師全程迴避,其他教師對學生在研究過程中的表現知之甚少,所以就導致有的學生因論文寫得好和答辯說得好就拿了高分。然而畢業論文(設計)成果不是寫出來或說出來的,而應是紮紮實實做出來的。因此,在科學研究中應注重學生從事研究的整個過程,而不僅是最終的答辯表現或論文(設計)。考覈中,整個研究過程應該佔有絕對的地位。在畢業論文(設計)考覈中,應建立一套科學的考覈方法,將整個科學研究過程系統化:選題-文獻查閱-綜述-初步研究-深入研究-結論,嚴格把關各個環節,只有過程紮實,結論才更讓人信服。這樣,也杜絕了學生不進行科學研究,僅憑几篇文獻就完成畢業論文(設計),也監督了教師的指導過程,不使指導教師流於形式。

實踐應用

本文中的畢業論文(設計)改革模式自2014年提出以來,經過兩年多的實踐,已經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該院2015、2016兩版化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修訂中強調創新學分,從預習-操作-思考-結論等環節對各項實踐進行考覈,學生動手能力明顯提高。近兩年學生科技創新不斷取得新進展,學生畢業論文(設計)選題80%都與商洛地方特色相關,90%來自教師科研項目。通過跟蹤整個畢業論文(設計)環節,使得畢業答辯更公正,以及對優秀的畢業論文進行獎勵,以激勵老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畢業論文(設計)質量較2014年之前明顯提高。

結語

本文提出了教學滲透科研、創新依靠能力、實踐關注結果、選題結合專業、研究注重過程的教學改革模式,通過提高碩士生畢業論文(設計)質量,從而實現應用型碩士院校碩士生應用能力的提高。在改革的同時,全面提高化學專業碩士生畢業論文(設計)質量還需要其他環節的配合。考慮到學生考研、就業與畢業論文(設計)時間衝突等客觀實際,建議在大二、大三年級就要加強科技論文寫作並參與科研實踐,使學生在畢業論文(設計)前就有了寫作技能和實踐經驗的儲備,從而在畢業論文(設計)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潛能。

經典碩士生畢業論文 篇二

開題報告的內容包括,立題依據(或研究背景)、課題研究的目的及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課題研究的方法、課題研究的內容、研究的創新點、可能遇到的問題、預期的研究結論以及時間步驟等等,當然別忘了參考文獻哦!以下是碩士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歡迎閱覽!

一、簡述

設計計劃學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邊緣學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證設計的優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導設計的展開。在設計需要科學計劃這一概念已成爲現代設計界共識的情況下,我國業界內部對設計計劃學的認識與研究,還沒有跟上設計發展需要的步伐。針對我國設計教育現狀,本書將就該學科的教學方面,提出一套科學的行之有效的設計計劃方法。以期爲設計類學生深入理解設計,更好地掌握設計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導。

二、學術價值分析

1、選題依據

計劃在今天已逐漸成爲一門顯學,大至國家事務,小至個人日常生活,社會各個領域都離不開計劃,各類大大小小的成功項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導入,實施了相應的計劃活動。計劃學的興起是知識經濟時代資源整合化的大勢所趨。而反映到藝術設計學的領域,我們可以發現,計劃同樣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如何設計,如何保證優良的設計,這都需要科學的調查研究,需要精準的分析定位,需要詳實的設計依據,需要合理的組織安排,這些與我們通常理解的形式,風格的賦予層面的“設計”相異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設計計劃的內容。而如何正確進行設計計劃,存在着一個方法論的問題。在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成爲當前學術主流的大環境下,設計計劃應該可以打通各設計專業間的藩籬,爲取得成功的設計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設計先進國家,對設計計劃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設計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較成熟的結果,出現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術預測法,科學類比法,系統分析設計法,創造性設計法,邏輯設計法,信號分析法,相似設計法,模擬設計法,有限元法,優化設計法,可靠性設計法,動態分析設計法,模糊設計法等。這些方法側重於不同的專業設計方向,而設計計劃面臨不同設計專業,更需要的是一種整合的靈活的解決問題的計劃方法。這就需要我們針對計劃自身的學科特點,從現有的成型的方法羣中進行提煉,總結出一套適應現在情況的設計計劃方法來。

2、創新性及難度

本文將參考管理決策方法與相關設計方法研究的成果,試圖尋找一套對於我國設計師來說,明確可行的跨專業設計計劃的方法體系。

本文致力於從簡明實效的角度,爲設計計劃人員提供易於操控,而且便於和各個專業設計師進行溝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該方法不僅對專業設計團隊的計劃環節有用,對個體設計人員的的設計工作也應具有指導作用。這就需要針對我國設計現狀,從國內外各學科領域名目衆多的相關方法中進行精心挑選,合理安排,科學綜合的處理,創造出一套高效的計劃方法來。雖然國外的相關成果業已成熟,但如何在衆多不同側重角度的方法中總結出理想的計劃方法,需要我們對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認識和理解,同時明瞭我們設計各專業的工作規律,以期做到跨專業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難度。首先在對計劃的理論性分析與研究中,需要樹立對計劃的正確理解與認識,進而廓清設計計劃的概念。接着將在設計計劃方法論層面的研究上,對設計計劃及其方法論進一步闡述。鑑於國內現在並沒有對設計計劃有深入的的系統的研究,該書內容基本上屬此方面問題的首次討論,面臨着缺乏大量相關經驗及理論借鑑的景況,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積累的實踐性資料和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總結與深化。

本文最大的難度在於資料的蒐集上,國內相關資料匱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氣候,而由於我院互聯網情報系統的不完善和出於對技術保密的考慮,也很難從互聯網上得到理想的資料。作者只能從書店,圖書館和其他專業的老師和同學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當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從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資料。方法的研究是一個涉及面很廣的課題,也需要從很多領域進行比較分,探索總結。而從一個學科到另一個學科的跳躍性研究,需要迅速轉換思維及反覆調整視點,這也對作者的思維技能,思考方式,學術視野及知識積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質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3、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於國際設計交流間的侷限和我國設計界的特殊情況,尤其是國內設計教育上的某種封閉性和滯後性,我國業界對設計計劃方法的認知尚不夠深入,還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學和實踐中簡明且易於操作的設計計劃方法。經初步調查,當前學界內僅有的幾本相關著作,也僅限於對西方某些設計方法與程序的簡單的介紹,沒有很專業地從計劃的層面進行系統闡述,而市場上連篇累牘的相關書籍主要是從市場營銷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對設計類諸專業的設計計劃,並不具備現實指導作用。所以亟待有這麼一套專業性較強的設計計劃方法及其論著出現。在某種程度上,本書的出現將對設計計劃這一門新興學科,起到填補教學用書空白的作用。而從技術的角度而言,本書的完成也有相當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幾年來的設計策劃課程的教學中,已爲之積累了大量新鮮的實踐性,經驗性資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構,亦爲這個跨專業的研究項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資源上的準備。

4、預期成果

本書預期字數爲12萬字,分爲理論與方法兩大版,僅闡述設計計劃的相關內容,更重要是推出設計計劃的概念與方法。所涉及範圍主要包括管理學,決策學,認識論,方法論,創造學,心理學,行爲組織學,人類學,社會學,設計學,史學等諸多學科領域,最終將完成一本集科學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動案例及實際操作指導於一身的,具有教學指導作用的專業書籍。現在本書工作已大致完成資料收集階段任務,在下階段三個月的時間內,我將就所收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經典碩士生畢業論文 篇三

【摘要】會計行業在我國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培育會計文化,樹立會計精神成爲會計行業發展的核心內容。本文闡述了培育會計文化的重要性和具體內涵,分析提出加強培育會計文化的手段,對深化會計制度改革,提高會計隊伍整體素質,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會計文化重要性手段

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會計行業的發展和會計文化的建設。尤其是黨的十八大提出了會計強國的目標,從而使會計行業在我國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目前我國會計行業從業人員已超過1200萬人,其中註冊會計師也達到了20萬人,廣大會計從業者常年從事幕後工作,在相對封閉的工作環境中,默默無聞、嚴謹細緻地工作,是會計這個行業最真實的寫照。因此加強會計文化建設不僅有助於弘揚會計文化,增強廣大會計從業者的行業歸屬感,也會使廣大會計人員提高工作效率,以更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財會工作中去。

一、加強培育會計文化的重要性

會計文化是人類社會文化體系的一個分支,是會計職業羣體在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尤其是會計實踐活動中逐漸創造和形成的能夠得到會計職業羣體認同的價值觀、行爲特徵、生活方式,甚至風俗習慣的總和。王軍副部長曾在2012年召開的全國會計管理工作會議上提出“必須以培育中國會計文化、樹立中國會計精神爲支撐,提振中國會計行業的‘精氣神’。要努力將會計文化建設成爲社會尊重的先進文化。”因此加快建設和大力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會計文化,有利於發揮會計文化的導向、教育和凝聚作用,促進會計誠信建設,提高會計隊伍素質,提升會計行業的地位和作用,促進會計工作更好地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推動實現會計強國目標。

二、加強培育會計文化的手段

(1)加強會計文化建設,不忘夯實基礎工作。會計基礎工作是會計工作的基本環節,是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是建立規範的會計工作秩序,提高會計工作水平的基石。如果沒有健全的會計基礎工作,收集、處理、利用和提供會計信息就會失去其可靠性,會計工作水平也就無法提高。因此加強會計文化建設,更要夯實會計基礎工作。要結合本職工作,從實處細處着手,發揚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堅持學以致用,用十八大務實精神指導工作實踐,更好地服務祖國、服務社會、服務人民。

(2)加強會計文化建設,改進工作作風,提高服務質量。要始終貫徹十八大精神,在實際工作中,應主動思考,不斷創新工作方法,不斷攻克技術難題。應勤奮工作,熱情服務,不斷爲人民羣衆提供優質的服務,不斷完善本職工作,努力爲推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應時刻保持努力學習的勁頭,在工作中學習,在書本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將學習作爲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和認知範圍,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文化素質和應對各種複雜情況的能力。嚴於律己,清廉自守。要求我們堅持慎獨慎微,面對各種誘惑保持清醒頭腦,珍重自己的人格,珍愛自己的聲譽,珍惜自己的形象,不斷增強辨別是非和抗拒誘惑的能力,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本色。

(3)加強會計文化建設,打造誠信的會計職業理念。廣大從業人員要時刻牢記朱鎔基同志提出的“誠信爲本,操守爲重,堅持準則”的要求和期望,講誠信、守信用、重品行、樹正氣。採用各種有效的形式和方法,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會計文化和會計核心價值觀,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努力打造中國會計人誠實守信、客觀公正、勤勉嚴謹、與時俱進、勇於創新、求真務實的新形象。

(4)加強會計文化建設,提高會計信息化水平。隨着改革開放和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化,信息科技的飛速進步,使會計工作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會計信息技術也發生了深刻變革。國際先進的會計科技對傳統的會計理論、會計方法、會計制度和會計行爲等方面產生了巨大的衝擊,會計文化必須要主動適應會計內外部環境變動,需要積極吸納國際先進的會計文化,實現不斷髮展和完善。全面推進會計信息化建設,促進會計信息生成與披露的標準化、規範化,使我國的會計信息化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5)加強會計文化建設,加大會計文化的宣傳推廣。健立健全會計服務機構,推廣會計文化活動。現在全國各地不斷涌現出‘會計文化節’等會計文化宣傳推廣活動。這些活動不僅爲我們的財務會計人員在工作和生活中打造一個互動、交流、學習、輕鬆、快樂的平臺,也讓每一位會計朋友感受到快樂的工作,快樂的生活。幫助會計人員放鬆心情,從強度高、壓力大的工作狀態中解脫出來,同時也在不同層面體驗了會計文化的內涵與外延。爲會計從業者營造一個良好會計職業環境,通過信息化管理工具,使會計從業者智慧地工作、快樂地生活。

加強國際合作。加強中國會計文化的宣傳、推廣,特別是要不斷向世界各國和國際會計組織宣傳和推廣中國的會計文化,中國會計文化也要主動適應會計內外部環境變動,積極吸納國際先進的會計文化,實現不斷髮展和完善。

(6)加強會計文化建設,大力推進會計人才培養工程。會計人才是推動會計改革與發展的中流砥柱。十八大報告把人才工作列入黨的建設的八項主要任務之一,爲我們進一步深化全國會計人才工作提出了新任務、新挑戰。財政部於2005年啓動了全國會計領軍人才培養工程,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高素質、複合型、國際化高端會計人才,積極發揮引領、輻射作用,全面提升我國會計人才隊伍素質。目前,全國會計人才隊伍規模已達1400萬人,業已成爲人數最多、輻射最廣、專業化較強、素質較高的專業技術人才團隊。上下貫通、層級遞進的會計人才培養體系的建立有利於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利於科學發展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更加有利於我國財政會計事業改革與發展。

培育會計文化,提升會計精神是會計行業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更好地爲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徐敏。會計文化的層次結構及其影響因素[J]。經濟師,2006.

[2]祁美雲。淺論會計文化[J]。鎮江高專學報,1997.

[3]王傳傑。會計文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2.

經典碩士生畢業論文 篇四

【摘要】機械工程材料是機械類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對這門課的特點和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根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培養目標和要求,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實訓環節進行了探索和改進,取得了一定成績。

【關鍵詞】機械工程材料教學改進實踐教學

《機械工程材料》是機械工程類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是爲後續學習機械設計基礎、機械製造技術、機械加工工藝等課程做鋪墊,是進行各種機械產品的設計和加工製造,必要考慮的部分。可見,這門課十分重要。根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要求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方式體現培養學生“能力”,即不僅培養學生能熟練掌握理論知識能力,還要培養學生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如何利用現有資源開展這門課理論和實踐教學,以達到“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基本要求,是值得探索的問題。

1、機械工程材料特點和教學現狀

這門課安排在第三學期上,是學生開始接觸到專業課階段。它涉及到機械、設計、材料和加工四方面。主要包括材料種類和性能,材料的微觀結構、凝固與變形,鐵碳合金相圖及應用,熱處理,金屬材料和非金屬材料特性及選材。其知識面廣,內容多,專業術語多,概念抽象,理論性強,但邏輯聯繫不強。學生們感覺內容頭緒太多、記憶多。由於專業學時調整,課時現削減爲32學時,其中理論教學僅爲24學時,需要在短時間內掌握大量信息,學生接受難度大。加之,由於此門可前期沒有認知實習,而金工實習通常又在此課之後,學生沒有實踐經驗,缺乏感性認識,很難把它與實際工程聯繫起來。實驗教學多爲普通驗證性實驗,設備老舊數量少,5—6人用一臺,教學效果不好。因此,學生感覺學習空洞、乏味,興趣低,考試就死記硬背。沒有達到牢固掌握理論知識目的,也沒有達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工程問題能力。

2、機械工程材料的改革措施與實踐

2.1優化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效果

機械工程材料,本科生培養目標是保證掌握材料科學基礎理論,運用它進行工程選材和幫助設計工藝流程等。因而教學內容設計,應與機械工程類緊密相連。對金屬學部分,基礎爲材料的性能和結構,重點爲材料成形的組織變化和性能,如鐵碳合金相圖。對熱處理部分,重點爲熱處理的原理和工藝過程,改善材料的性能。對金屬材料部分,重點爲常用的機械材料的牌號、性能、熱處理方式,及選材。而對於非金屬材料部分,可不作爲重點,但要了解,可精選些前言的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講解,如高分子複合材料、陶瓷材料等,開闊學生的眼界。壓縮材料組成和微觀結構,如晶體內部結構等內容。

2.2採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聯繫工程實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之源,僅是枯燥的理論,學生們很難有興趣。爲了激發學習興趣,可採用多種生動的形式,如啓發式、討論式等方法,把枯燥的理論與工程實際聯繫起來,明白理論與生活密切相關,把抽象概念立體化、生動化,運用它可解決很多實際中難題。如在講解它碳素鋼時,含碳量對鋼性能的影響,可以啓發學生們思考:家中用的傳統菜刀和砍刀,爲何菜刀不能砍骨頭,砍刀不能來切菜,原因是什麼?若都用碳素鋼,具體成分有何不同?通過層層剖析,讓學生明白,含碳量大小影響材料的強度、硬度,從而影響用途。理論與實際聯繫起來,抽象概念具體化,易理解。再者,也可以設立一題目組織學生討論,通過討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自行車外殼和車軸選材,哪些材料可以滿足要求?材料加工工藝路線是什麼?學生們提出了20多種方案,令人打開眼界。然後,由老師指導,理清思路,同大家一起對方案討論,優劣對比,得出最佳方案。大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教學效果好。

2.3改進實踐環節

實訓環節是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近兩年,我係更換了一批老舊設備,增添了許多新的實驗設備和儀器,如高清晰的金相顯微鏡、維氏硬度計和金相試樣拋光機等,實驗硬件能力大大提升。可以開設一些新實驗,還可以把某些理論課放到實驗室進行。如講解鐵碳合金平衡組織,可讓每位學生自行動手實驗,觀察組織,總結材料性能,得出結論,老師僅從旁輔助。把原課堂難理解的知識放到實驗室講解,教學效果大大提高。同時,還增加了綜合實驗項目。加強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養,能學以致用。由指導老師設定題目,題目通常涉及到的零件是學生們看得見、摸得着的,如銼刀、鋸條、自行車鏈輪等。給出機械零件的工作條件和失效形式。接着,由學生自己查閱相關資料,制定工藝流程方案;指導老師審閱、修改。然後,學生獨立自個動手完成實物操作,得出硬度分析和金相圖,完成實驗報告。最後,參加口試答辯,做爲這課成績考覈的重要部分。在整個過程中,學生需要能熟練操作硬度計、金相顯微鏡、電阻爐和金相試樣拋光機等儀器設備。像金相試樣製備難度較大,可能需要失敗多次,才能做出合格的試樣。若對設備和操作掌握不牢固,就需要花更過的時間,反覆做實驗。而實驗教學一共才8學時,顯然不夠。可允許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到實驗室完成實驗。實驗室實行“開放式”管理,學生可根據自我情況安排實驗,避免因時間緊就應付了事。給失敗的同學再做機會,給有興趣的同學敢於嘗試創新的機會。實踐證明,綜合實驗項目,極大地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另外,根據我係機械工程學生培養方案,機械工程材料和“金工實習”在同一學期,可讓兩者同時進行,而不是同期的一前一後。讓學生們在金工實習中,瞭解材料和加工工藝,增加感性認識,幫助材料理論知識掌握。如在車工實習中,實習指導教師可引入使用的各類刀具的材料,高速鋼和硬質合金區別;加工工藝中,零件的調質處理方式,就是熱處理的淬火和回火。實踐表明,學生提前有了感性認識,進行理論教學效時,易於接受和掌握知識。

3、結論

通過對機械工程材料的教學不斷改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知識掌握更牢固、全面,動手能力加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得到鍛鍊,創新能力得到激發。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不斷的探索和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夯實理論知識,能“舉一反三”,提高學生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有強,羅樹麗,周嶺。機械工程材料課程教學探討[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3,2:56—58。

[2]崔國明,李興霞。機械工程材料課程的實踐教學探索[J]。中國冶金教育,2011,5:72—73,77。

[3]楊大春,汪通悅。機械創新設計綜合能力培養模式的研究[J]。裝備製造技術,2011,3: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