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黨建論文

我國政績與政務公開的互動關係

我國政績與政務公開的互動關係

我國政績與政務公開的互動關係

加強黨建研究,有利於維護基層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城市基層社會是城市居民的生活聚集區,也是各類社會矛盾的聚集地。通過加強社區黨組織建設,發揮廣大黨員的先進性,及時瞭解和掌握城市居民的需求,拓寬居民表達利益訴求的渠道,及時化解矛盾、積極解決困難。這對於維護基層社會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重要作用。“我國政績與政務公開的互動關係”這一課題具有研究價值且需要更深入、更系統的研究。本文以學術期刊網上對於“政績和黨建”的學術論文爲主要參考,輔之以其他較有影響力的紙媒和網絡,通過詳實的資料歸納整理,對我國政績與政務公開的互動關係做了較爲深刻的研究和闡述,併力圖有所創新。

一、相關概念闡述

(一)黨建

一般說來,黨的建設是指黨所從事的自我完善與自我改進的一切活動,包括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制度建設等。如果把廣義的黨務和黨建放在一起比較,可看出兩者是相互融合的,很難明確的區分開來,又都有對方所涵蓋不了的內容。

(二)政績

依據黨內有關法規的規定,除依法依紀應當保密的事項外,積極主動地將黨內事務的內容、程序、結果等向黨內外予以公佈,以保障黨員羣衆的知情權等民主權利並維護他們的正當利益,不斷增強黨自身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不斷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先進性。

二、黨建的重要性

(一)保持黨的先進性  

執政黨的先進性關係到黨的執政地位,關係到黨和人民事業的興旺發達與國家的長治久安,所以保持黨的先進性是一項重要而長期的工作。“任何政黨的興衰存亡,歸根到底取決於它是否具有與其他政黨相比較的先進性,取決於它在推動歷史前進中的作用,取決於人民羣衆對於這種作用的認可程度。資產階級政黨是這樣,馬克思主義政黨更是這樣。”可見,先進性對政黨至關重要,是事關馬克思主義政黨生存、發展、壯大、執政的根本問題。爲切實解決新世紀新階段黨在先進性問題上遇到的各種挑戰,完成我黨肩負的三大歷史任務,借鑑世界政黨建設中的經驗教訓,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在全黨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

(二)提高社會應變能力

國際局勢風雲變幻,國際事務複雜多樣,能否積極的應對恰當的處理,關係到執政黨的外在形象,關係到執政黨對形勢的判斷和戰略的調整,關係到國家在國際舞臺中的地位作用。在信息時代三股浪潮的推動下,世界各國政府都加緊開展電子政務,與此同時各國政黨也加快了黨建的步伐,以擴大自己在網絡空間的影響力、吸引力、組織力,更好的滿足自己執政或是政黨活動事務的要求。

(三)提高利益整合能力

我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羣衆的利益,所以必須得到社會的大多數人認可支持才行。如今我國的社會發生了深刻而重大的變化,雖然主要矛盾沒有變,雖然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是利益格局複雜、階層結構分化、價值觀念多元的格局越來越明顯,如果執政黨不能有效把握各個羣體的訴求,不能有效地對訴求進行引導、協調和整合,這樣形成的政黨政策很難反映民意,更難得到民衆的認可支持,長此以往必將危及執政地位。

(四)提高政治社會化能力

政黨的政治社會化功能也是政黨的功能之一,所謂政治社會化是指“人們在特定的政治關係中,通過社會政治生活和政治實踐活動,逐步獲得政治知識和能力,形成和改變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動過程。

三、黨建與政績的關係

(一)推進政績是黨建歷史經驗教訓得出的結論

建國初的全面執政時期,針對當時黨所處的環境和黨的自身狀況,爲了在新形勢下繼續保持黨的革命本色,中央決定在全黨公開地開展整風、整黨運動。1950年中央發出在全黨全軍開展整風運動的指示,通過民主和公開方式進行的這次黨內教育活動卓有成效地推進了執政黨建設。緊接着,1951年第一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召開,要求整理黨的基層組織,值得關注的是,這次整黨運動在黨內公開黨員的歷史和政治經歷,清洗了混入黨內的各種壞分子和完全喪失黨員條件的腐化墮落分子,改造了不符合黨員條件的黨員,提高了具備黨員條件的黨員,全黨更加純潔和統一,全黨的質量和戰鬥力更加提高。

1957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到“文化大革命”期間,我們黨在艱辛探索中,由於種種複雜的原因,黨的執政方式和領導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爲防止執政後日益增長的官僚主義和脫離羣衆的現象,毛澤東選擇了“開門”整風、發動羣衆運動的“大民主”方式。從一定意義上說,這種“大民主”的方式使黨務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公開了,但其帶來的災難性後果卻觸目驚心。該如何看待這場“大民主社會實驗工程”?一方面,黨和毛澤東發動人民羣衆,發揮人民羣衆的監督作用的用意是無可非議的。  

從對黨成立初期到文革時期歷史脈絡的梳理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們黨有着優良的民主、公開的傳統,即使面臨殘酷的鬥爭環境,依然盡力咯守着公開的原則,這種難能可貴的品質爲今天推進政績提供了厚重的歷史底蘊。

(二)推進政績是黨建應對歷史變化的必然要求

我們黨是一個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同樣要求實行政績。建國後,由於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我們採取的是計劃經濟體制。計劃經濟是一種高度集中的命令經濟,它以否定生產者和生產單位的自主性爲前提,在政治上與之相適應的就形成了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它“在事實上剝奪了廣大民衆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廣泛的自主參與權利,也就阻隔了廣大人民羣衆在自主參與市場活動中培育民主政治意識的途徑和渠道”。這種高度集權的體制以及由此造成的民衆自主意識的醫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政績推進的力度和實效。而從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黨領導國家建設的經濟體制發生了深刻變革。經濟體制的變革不是簡單地以市場代替計劃,而是用自主經濟代替命令經濟,用自主精神代替盲從意識,用平等、開放、公開代替服從、封閉。當然實行市場經濟也要堅持黨的領導,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特點。但是必須看到,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有着根本不同。由於市場經濟的客觀發展規律和市場經濟的法制性、開放性、平等性、公開性的特點所決定,我們黨再也不能沿用過去那種領導計劃經濟的方式及辦法來領導市場經濟,而必須認識和尊重市場經濟規律,按照市場的規律辦事,不斷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建基於市場經濟基礎上的政治體制和黨組織自身必然會顯示出鮮明的民主化、公開性。因爲市場經濟的“開放性則要求作爲執政黨的活動也必須和市場一樣是開放的,可以爲我國乃至世界各國人民所知曉的;公開性更是直接明瞭地要求黨和國家事務活動的公開透明”。

四、黨建與政績過程中存在問題

(一)人們的知情權訴求口益強烈,對公開的要求標準越來越高

隨着社會開放程度的提高和人民羣衆利益主體意識的覺醒,黨員羣衆對政績越來越關注,對政績工作標準的要求不斷提高,實現和維護知情權的訴求口趨高漲。但是目前存在的一些與此不相適應的問題。如有的對事關黨員羣衆切身利益的事項沒有及時公開甚至就不公開,有的只是部分、局部公開而非整體、全程公開,有的則報喜不報憂,對成績大肆渲染而對問題避而不談等,這些現實問題與廣大黨員羣衆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如何既實現好維護好廣大黨員羣衆知情權等民主權利,又把握好保守黨和國家的祕密,即正確處理政績和必要保密的關係,需要在以後的實踐中不斷探索和逐步完善。

(二)觀念上的種種誤區阻礙政績的推進

毛澤東曾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推進政績亦是如此,廣大幹部在推進政績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如何看待政績、對政績重要性的認識程度以及觀念上的差異,毋容置疑會影響到政績的推進程度和實際效果。例如有的領導敷衍了事、坐等觀望,認爲黨章中雖然明確規定黨的各級組織要實行政績,但還是寄希望於政績的具體規定出來之後再予以推進;有些領導幹部仍然固守革命時代和計劃經濟時期的傳統做法,不敢公開,認爲政績會引起混亂、會影響到黨委和領導的權威、會降低執政效率、會增加黨和政府保密工作的成本,更有甚者是以此爲藉口來保護一己的既得利益。這些看輕、看淡、看淺政績的錯誤觀念,難免會爲進一步推進政績製造“人爲”障礙,造成政績工作流於形式,進而削弱了廣大黨員羣衆對政績的關注熱情。

(三)缺乏剛性的制度和機制,深層次推進難度加大

儘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了《關於黨的基層組織實行政績的意見》,這一文件將促進黨的基層組織推進政績的規範化、制度化。但是一些基層黨組織在制定政績的實施意見時,大多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上,往往是原則性的多於操作性的,理論性的多於實踐性的,在實踐中可操作性不強。在地方層面上,由於沒有專門的關於政績的條例和配套實施細則,致使有的地方認爲政績只是中央對基層的要求而不是針對地方的,不是硬性任務而是可有可無、可幹可不幹的事情,導致政績的隨意性比較大。政績要達到實際效果,必須有科學的評價標準和完善的反饋及處理機制。但是目前有的地方、單位“還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夠從內容、程序、辦法和效果等方面對政績工作作出科學評價的機構和機制”,有的地方、單位政績的內容是由黨組織單方決定的,對於監督什麼,如何監督,都還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予以有力的支持。

五、完善黨建與政績的措施建議

(一)要建立有利於政績與政務公開良性互動的考覈獎懲機制

要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必須建立內容詳細,符合實際的考覈機制。各級黨政部門要把兩個公開互動的工作考覈納入全年目標考覈,量化標準,完善機制,嚴格追究,尤其是將政績與政務公開互動的檢查結果作爲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和行政工作實績的一項重要指標,把黨員羣衆是否滿意作爲檢驗二者互動質效的根本標準。要專門制定政績與政務公開互動的檢查考覈辦法,增加抽樣檢查等方式,把政績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考覈體系之中,將政務公開作爲年終考覈的重要內容,每季度進行一次督促檢查,將結果記入檔案,每半年進行一次檢查評比,每年進行一次考覈獎懲。通過政策槓桿的調節,把政績與政務公開一併作爲各級黨政部門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讓考覈成爲激勵先進、鞭策後進的有效途徑。

(二)政績要依託政務公開的平臺

政務公開通過近年來的探索和實踐,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善的模式。在推行政績的實踐中,借鑑和利用政務公開的成功做法與經驗,有利於節約運作成本,促進政績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例如,在形式上,利用政務公開相對完善的網絡平臺。藉助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時效性強、影響力大等特點,爲政績提供充足的基礎設施保障。在內容上,把政績和政務公開協調並進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進行整體謀劃,統一組織領導,有利於黨員羣衆更形象地理解和接受公開內容,使二者良性互動、相得益彰。

(三)在地(市)、縣(區)一級通過推行政績有效整合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各自內部和相互之間的資源來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爲我們黨的執政服務,對改善黨的領導體制和改善四大班子之間的運行機制是有積極成效的。從長期執政的角度看,對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對完善我國的政黨制度都是有深遠影響的。

(四)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

隨着我國鐵路運輸業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換,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各種管理手段和方制度所代替。因此,鐵路運輸業應儘快依照公司法、企業法,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真正實現產權清晰、管理科學,達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等目標。現代企業制度是依靠法律、法規和規章進行科學的管理,也就是“依法治企”。實行規範化、程序化管理,不走形式檢查強調過程控制,注重程序的公正、公開、公平原則。各鐵路局在完成主輔業分離的前提下,應組建股份有限公司,各股份有限公司都是法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待條件成熟,選擇業內盈利能力強、管理效率高的資產,進行上市融資,解決鐵路運輸業建設資金短缺的問題。同時,爲了跟上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鐵路運輸業應儘快建立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鐵路規章和標準,不斷創新和完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繼續強化安全逐級負責制,明確界定各部門管理職責。積極推進鐵路行業技術引進開發,注重和其他運輸行業的協調配合,創建交通運輸大領域的“共贏”格局並對現有的鐵路系統內幹部和職工進行全新的思想動員和教育培訓,使之能儘快的適應全新的現代企業制度模式,從而保證鐵路運輸業健康快速的發展。

(五)完善激勵機制,引導職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勞動態度

企業的發展始於人而終於人,人才的培養成功,企業才能發展,人才的培養失敗,企業必將滅亡。鐵路運輸業近年來在改革內部管理體制的大背景下,已認識到完善激勵機制的重要性。首先,鐵路運輸業應當設立專門的激勵機制部門。激勵機制部門的工作者至少應在原有知識、能力的基礎上,重點掌握關於人的心理、行爲及其本性的一些知識。其次,激勵機制部門應制訂人力資源規劃、開發政策、改進激勵制度併爲職工設計一整套科學的職業生涯方案,側重點放在人的開發和培訓。

激勵機制部門要以人爲核心,注重對人的心理、意識的開發,根本出發點着眼於人,而不能着眼於事。要改變傳統人事管理制度,拓寬渠道選人,大膽突破舊框框,衝破舊的用人觀念,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破除一切不利於人才開發和成長的障礙,並通過發揮人才對知識技能的應用和創新能力,爲提升企業管理文化提供持續的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