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電網技術論文【通用多篇】

電網技術論文【通用多篇】

電網技術 篇一

關鍵詞:電力系統;配電網;自動化技術

改革開放後,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不斷地開發利用電力資源,使得電力資源成爲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配電網供電過程中,仍存在着一系列的問題,影響着用戶的供電質量,增大了電力企業運行的費用。因此,對配電網進行深入的研究,努力研發新技術顯得尤爲重要。

1 配電網自動化系統

配電網自動化利用先進計算機網絡設備,可實現對供配電系統的遠程操控,進行有效的監控和管理,採用分層式的結構,能夠保持信號的暢通和交換,保證供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證用戶的安全,可實現電網供電的長久發展。

配電自動化系統由配電管理系統、變電站自動化系統、饋線自動化系統和用戶自動化系統組成。利用計算機系統和自動裝置,採用相應的自動化技術,可以收集信息和數據,並對數據進行處理,實現開關和閉鎖的自動控制,達到變電站的操作、測量和控制機械化;還可對電力用戶進行管理控制,對需求方發電、用電和負荷進行管理,滿足用戶的需求,爲電力企業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監測過程中,配電自動化系統可通過計算機進行遠方和就地控制,如若發現安全隱患和故障,可以進行轉移負荷和隔離故障,通過檢測和診斷,可以提高供電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進而有效保證配電自動化系統的正常運行。

2 配電網自動化技術存在的問題

2.1 控制端主站功能不匹配

目前,配電網自動化系統設備不完善,技術不先進,缺乏設計理念,在進行設備選擇時缺乏長遠眼光,盲目求新,過於追求現代化,導致出現設備新舊交叉的問題,忽略了基礎的建設,缺少具體的系統結構,無法體現整體的效果。原因是電力系統存在不匹配不協調的控制端與主站的通信通道堵塞,把現代化配電裝置與陳舊的配電網結合,無法發揮自動化系統的作用。

2.2 存在信息孤島現象

我國配電自動化還處於初步階段,信息孤島現象普遍存在,由於配電網自動化、可靠性、故障搶修等系統功能不完善,造成了資源利用率不高,投資較大。與此同時,自動化設備數據平臺和設備分類及設備臺賬平臺不統一,缺乏明確的規範性,無明確的設計方向,阻礙了配電網自動化系統的發展。

3 改進的措施

3.1 根據我國國情和網情,對配電網自動化系統進行分析,制定詳細的技術方案,注重長遠利益,統籌安排,進行配電網自動化系統的規劃。

3.2 在配電網自動化系統中,關鍵技術的應用至關重要,應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遠方的監測和控制,加強對信息一體化的控制,降低通信誤碼率,提高網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證配電網自動化系統的正常運行。

3.3 在配電網自動化系統操作過程中,需要對所有即將上崗的人員進行崗前培訓,針對配電網自動化系統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崗前教育。根據具體的要求,編制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及安全組織措施守則,嚴格按照操作規範來操作,把“質量第一,安全第一”放在首位,做好預防措施。

3.4 在現代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配電網自動化系統應以科技技術爲支撐,深入的研究,努力研發屬於自己的軟件,進行系統化管理。目前雖然配電網自動化技術有所提高,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因此,我們應進行有效的控制,不斷完善配電網自動化系統,保證電能輸送的質量。

4 配電網自動化技術的應用

4.1 逐步完善的原則

配電網自動化系統是一項綜合性工作系統,具備較完善的多路電源的配電網點,主要以配電網規劃、設備的選擇和城市建設工程爲主,內容豐富,技術性較強。對配電網自動化的發展應實行分期、分階段進行。(1)初級階段,建立電壓的控制系統,爲變電站的出線以自動重合閘作保護。(2)增添通信和控制設備,協調配合負荷工作,實現各分支線自動配電開關的控制。(3)建設通訊系統和配電網自動化系統,對各點信息進行傳送,實現微機控制和信息的自動化處理,進而完善配電網自動化。

4.2 適用性原則

由於我國仍處於發展中國家,農村經濟相對落後,設備設施還不完善,我們應根據當前國情,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適應城鄉經濟的發展條件,來解決配電網的實際問題和供電的可靠性,符合用戶的要求,使資金有效的投入配電網自動化建設中,做到資金的最優化。

4.3 電流控制的原則

自動配電開關有合閘延時的時間,由於故障時,線路並聯組數較多,而最末級完成的時間達幾十分鐘,導致故障判斷時間明顯小於合閘時間,影響供電的連續性。再者,由於重合斷路器有合分操作和瞬時性故障時自動重合,使得配電開關頻率增大,導致設備可靠性降低,影響配電設備的使用壽命。

5 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和發展,配電網自動化在電力市場的不斷競爭中,將會進一步提升,配電網自動化技術是實現現代化電力發展的必然要求,爲實現配電網自動化系統的順利展開,我們需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根據實際情況統籌工作,考慮到城鄉電力發展的問題,不斷攻克難關,進一步設計開發出先進的且符合國情的配電網自動化系統,使配電網系統達到國際水平,只有這樣,我國電力系統才能更好地發展,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保證用戶的供電質量,減少電力企業運行的費用,使電力行業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何偉鵬,淺談配電網自動化技術的應用[J].科技天地,2011.2.

[2]夏書軍,程志武等。自動化技術在電力系統配電網中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2.

[3]陳曉峯,配電網自動化的現狀與分析[J].北方環境,2011.1.

電網技術 篇二

目前的科學設備投入力度小,大部分還是通過人工監視。這種傳統的管理模式很難保證電壓合格率,所以電網無功電壓在目前看來最典型的就是技術和設備上存在的問題,深入加大電壓管理也勢在必行。

1.1技術和設備上存在問題

技術和設備上常出現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①無功補償容量不足,例如在新上工程中不安裝電容器或容量偏小,甚至爲提高其設備檔次而犧牲電容器的做法,這類問題就會使無功補償容量不足。

②電容器配置不合理,例如只在低壓使用並聯電容器或電容器的全部投入使用都可能會導致電容器不能正常投入使用,無法發揮應有的效益。

③變壓器的額定限壓不合理,由於網路增強供電半徑的減小,就會導致配電網的電壓很難滿足要求且無法投入運行中。

1.2無功電壓管理上的問題

未從源頭上規劃好無功設備、運行管理之中的管理不到位和管理用戶難度大是電壓管理上存在的三大問題。要解決首要的源頭問題,首先要採取環網布置,開環運行,同時側重於電能質量和線損的管理。所以不能只考慮對電壓的要求,還要進行科學配置。管理用戶方面,用戶配置不夠合理,未規範管理電容器運行,未及時向供電部門提供信息導致變壓器擴容時無法同期建成無功補償設備。

2無功電壓的管理

2.1實現目標

爲保持電網內被控電站低壓側母線電壓在合理方位內,減少網損,減少變電站電容器投停和調整次數,實現自動管理,減輕人員勞動強度,迎合電力市場運營,但以深入開展爲目標,各公司會越來越注重經濟效益,而探尋到一條適合自己的管理途徑,以此提高電壓質量,保障電網安全。

2.2解決措施

2.2.1充分發揮無功優化系統的作用爲最大範圍地實現電壓合格,減小電能損耗,保證設備使用次數,使整個運行過程安全進行,要以保證設備安全爲前提,合理投入設備,使主變分接開關調節次數達到最小,提高電網調度水平,提高系統的穩定性,保證安全性,達到質量過關損耗降低的理想狀態。

2.2.2建立一個完善的網絡結構規劃、設計、建設一個完善的網絡構建,首先要支持最高級的電壓網絡;其次是要優化低一級的電壓網絡,做到分層供電,採用環形佈置的科學結構;再次是中、低壓電網的相互配合,控制好供電半徑在合理範圍內;最後要保證無功負荷與無功電源之間的平衡。

2.2.3注意電容器運行間存在的問題電容器在運行時會出現以下問題:在低壓時,調度所並未下令使用所有的容器,而且功率因數和電壓合格率的考覈均未到達各變電站的標準。又因向主系統倒送之中,出現電壓不正常、功率因數偏低等問題,未及時採取功率因數調節措施。所以一定要重視電容器的運行情況,及時採取功率因數調節的措施,加強對用戶電容器的管理力度,定時詢問電容器裝置的狀況。

2.2.4加強對電壓質量的管理加強電壓質量,首先就是要對主要送電線路的導線進行檢查和改造,擴大線徑,提高受電電壓,降低損耗。同時,調整配電線路,消除因線路過長對電壓質量帶來的不良影響。重視調壓設備的建設對無功容量的配置,對變壓器有載調壓改造工作是刻不容緩,也是從根本上改變的途徑。加強對無功電壓的運行中的管理,明確職責,各部門員工各司其職。制訂有效的考覈管理辦法,提高綜合電壓合格率,確保上傳下達指標的達標。

2.2.5加強無功優化補償對變電站進行集中補償,並利用並聯電容器,最後通過有載調壓主變進行調壓。有載調壓靈活、調壓幅度大,且在電網無功不足的情況下能改變電壓分佈,儘管其對提供無功無濟於事,但這一缺陷正好可由並聯電容器加以彌補。投入電容器的使用不僅增加了網絡的無功電力,還能提高網絡電壓。但如果進行較大幅度的調壓,就會造成一定的浪費,成果並不經濟,所以在應用並聯電容器的情況下,調壓應注意以下四點問題:

①在高峯負荷時,應首先投入電容器組的使用;在低谷負荷時,應先考慮電壓的調整。

②一般變電站應以變壓器調壓爲主要調壓方式,並聯電容器手段做好輔助調壓的工作。

③利用並聯電容器調整電壓時,應保證電壓突變幅度,還要對電容器容量較大時採取分組安裝的方式,分組投切。

④對容量較大的電容器,其自動投切方式要採用電壓控制爲主的方式,從而保證能自動、適時地控制無功潮流和電壓的變化。

3結束語

智能電網技術 篇三

【關鍵詞】智能電網 電力電子技術 應用 優化措施

電網系統朝着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是新時期電力事業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更是電力電子技術快速發展下,電網構建的重要支撐。基於電力電子技術的應用,優化並保障電網安全,促進電網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充分體現出電力電子技術巨大的應用價值。因此,隨着電力電子技術的應用及發展,其在智能電網構建中的應用日益廣泛,併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智能電網的構建需求,具體闡述了電力電子技術在智能電網構建中的具體應用。

1 電力電子技術在智能電網構建中的作用

1.1 依託電力電子技術,優化並保障電網安全

構建現代化智能電網,是新時期國家電力事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依託電力電子技術,是優化並保障電網安全的重要技術支撐。智能電網是一個複雜而系統的工程,基於系統的複雜變化、用戶環境的不同,電網運行的穩定安全,更加強調電網應具備良好的適應能力和反應能力。電力電子技術是電網智能化構建的重要技術保障,對於提升電網架構能力、優化電網自動化程度,都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技術應用及發展的過程中,電網智能化的構建能力將得到較大提升。

1.2 基於電力電子技術,優化電網資源及發展

資源問題是電力事業發展的焦點,也是環境保護的重要領域。一方面,電力事業的發展,應基於電力電子技術,不斷優化電網資源發展,對資源的調度、控制起到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建立起高效、清潔的電網系統,是新時期電力發展的重要方向。基於電力電子技術健全電網結構,進而在保障電網安全穩定、經濟效益的前提之下,大力推進電網資源建設,特別是可再生資源的發展,實現節能減排。

2 智能電網構建中電力電子技術的應用

2.1 高壓直流輸電技術

如圖1所示,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的結構圖。從圖可以知道,在發電及用電系統中,所運用的是交流電,而在輸電環節中,運用的直流輸電系統。在換流變壓器的輸送之下,將輸電線中的交流電輸送至整流設備,進而實現交流電向高壓直流電的轉變。從實際而言,遠距離的輸電狀態,在輸電技術的選擇上,更適合採用高壓直流輸電技術。

(1)可以在線路故障之時,能夠降低故障對電網造成的影響,“在大功率、點對點”的遠距離輸電中,確保了電網運行的安全;

(2)遠距離的大容量輸電,要求智能電網的穩定性。

2.2 智能_關技術

在保護電力系統的設備技術中,智能開關技術非常重要,是在電壓(電流)制定相位斷開電路的設備。從智能開關的結構來看,電源總開關、分開關是主體,對於斷開或閉合電路起到重要作用。如圖2所示,智能開關的技術結構圖,從中可以知道,智能開關中總電源開關,能夠對電路“過壓”狀態的保護。並且,在A、B、C分開關,能夠對漏電、過流等問題,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分開關的整體式結構,也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了用戶端的用電安全。因此,隨着電力電子技術的不斷髮展,智能開關的應用及發展得到提高,特別是高性能開關設備的發展,推進了電網智能化建設。

2.3 高壓變頻技術

基於節點的需求,在智能電網的構建中,高壓變頻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節電,廣泛應用於工業生產企業。但是,高壓變頻技術存在“高次諧波”污染。高壓變頻器在節能性能的實現,主要是基於功率單元串聯多電平技術。該結構系統,不僅具有結構緊湊、工藝密度高等特點,而且能夠實現靈活的操控,具有較好的實用性。

2.4 需求側技術

在現代電網構建中,基於用戶的電力需求,應確保電力供應的穩定性與質量。首先,電力企業應提高配電自動化技術與電力電子技術的有機結合,進而爲用戶提供優質的電力服務;其次,電力企業要基於能源節約的目標,在需求側進行技術優化,在需求側技術的應用中,實現清潔能源與新能源的併網;再次,在故障限流的保障中,應基於需求側技術的運用,爲用戶提供所需的電力要求,並智能網絡的構建下,確保電力供應的效率及質量。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智能電網的構建中,電力電子技術的應用及發展價值日益突顯,在很大程度上支撐力智能電網的發展。依託電力電子技術中的“高壓變頻技術”、“智能開關技術”和“需求側技術”,優化智能電網結構,確保智能電網的運行穩定及安全。

參考文獻

[1]馬紅歌。電力電子技術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4(02).

[2]馮建力。淺談電力電子技術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J].科技風,2015(17).

電網技術論文範文 篇四

1.1保障充換電設施及時接入

標準第4.1條規定,配電網發展應考慮充換電設施的發展與建設的需求,合理滿足電動汽車接入及充電負荷增長的要求,有利於促進電動汽車的應用與發展。目前,我國電動汽車仍處於發展初期,充換電設施所提供服務的便捷性,對拓展電動汽車市場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電網企業一方面要履行企業責任,從電網供需角度滿足用戶的充電需求,另一方面要承擔社會責任,從國家戰略角度推動電動汽車的應用。標準第4.2條規定,充換電設施接入電網所需線路走廊、地下通道、變/配電站址等供電設施用地應納入城鄉發展規劃,與配電網規劃相協調。充換電設施已經成爲保障城市交通運輸系統順暢運轉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其建設用地被納入城市總體規劃統籌進行考慮。因此,要求充換電設施佈局規劃及其接入系統的電網規劃應同步開展,協調銜接,落實並保障充換電設施接入系統工程的用地需求,從源頭上避免城市土地資源緊張導致的工程落地困難。

1.2保障充換電設施可靠用電

標準第4.3條規定,充換電設施接入電網應充分考慮接入點的供電能力,便於電源線路的引入,保障電網安全和電動汽車的電能供給。研究表明,電動汽車的大量應用,將帶來系統峯谷差增大、電壓驟降、諧波污染等多方面的問題,充換電設施的接入首先要從供電電源着手,從電網的基礎條件上滿足充換電設施的用電需求,並提供合格的電能質量。標準第4.4條規定,當充換電設施建設在規劃實施配電自動化的地區,接入設備應滿足配電自動化技術相關標準要求。配電自動化是通過安裝在一次設備上的自動化終端裝置實現對配電網運行的監測和控制,通過對故障判斷、隔離和修復的快速響應,提高配電網供電可靠性,改善電能質量。以二次系統的豐富和建設爲拓展手段,有計劃地對充換電設施配套的電網工程實施配電自動化建設與改造,充分保證充電用電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3滿足電動汽車雙向互動要求

標準第4.5條規定,當充換電設施具有與電網雙向交換電能的功能時,應符合Q/GDW1738《配電網規劃設計技術導則》關於電源接入的相關標準要求。隨着電池價格的降低和循環壽命的延長,動力電池可以作爲分佈式儲能單元向電網輸送電能,發揮削峯填谷的調節作用。當電動汽車反向送電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應對充換電設施接入的配電線路載流量、變壓器容量進行校覈,並對接入的母線、線路、開關等進行短路電流和熱穩定校覈。2)在滿足供電安全的條件下,接入單條線路的送電總容量不應超過線路的允許容量;接入本級配電網的送電總容量不應超過上一級變壓器的額定容量以及上一級線路的允許容量。3)具有雙向交換電能的充換電設施接入後,配電線路的短路電流不應超過該電壓等級的短路電流限定值,否則應重新選擇接入點。4)具有雙向交換電能充換電設施接入點應安裝易操作、可閉鎖、具有明顯開斷點、帶接地功能、可開斷故障電流的開斷設備。5)具有向電網輸送電能的充換電設施,其向電網注入的直流分量不應超過其交流定值的0.5%。

2技術原則

2.1電壓等級選擇

標準第5.1條規定,充換電設施所選擇的標稱電壓應符合國家標準GB/T156《標準電壓》的要求。供電電壓等級應根據充換電設施的負荷,經過技術經濟比較後確定。當供電半徑超過本級電壓規定時,應採用高一級電壓供電。標準特別強調了要根據充換電設施的負荷選定供電電壓等級,負荷範圍按照導線的安全載流能力,並考慮一定裕度予以確定。如單相220V的240mm2的銅纜,最大供電負荷不超過11kW,因此單臺充電機按10kW控制;三相380V供電負荷,參照《國家電網公司業擴供電方案編制導則》的要求,按接入單臺充電機不超過100kW考慮,允許多臺充電機同時接入。對於站內佈置的直流充電機,380V線路也允許120kW的充電設備接入。供電半徑的校覈,除了要考慮線路載流能力外,還要結合線路功率損耗、電壓損失等情況綜合確定,並按照國標GB/T12325《電能質量供電電壓允許偏差》的要求進行控制。1)10kV及以下三相供電電壓允許偏差爲標稱電壓的±7%。2)220V單相供電電壓允許偏差爲標稱電壓的–7%與10%。

2.2用戶等級選擇

2.3接入點選擇

標準第5.3.1條規定,220V充電設備,宜接入低壓配電箱;380V充電設備,宜接入低壓線路或配電變壓器的低壓母線。標準第5.3.2條規定,接入10kV的充換電設施,容量小於3000kVA宜接入公用電網10kV線路或接入環網櫃、電纜分支箱等,容量大於3000kVA的充換電設施宜專線接入。標準採用“宜”的口吻給出充換電設施的建議接入點,不強制執行,220/380V針對充電機,10kV針對充電站。國家標準規定的交流充電機額定電壓爲220V,額定電流16/32A,額定充電功率3.5/7kW;直流充電機額定電壓380V,額定電流一般不超過250A,額定充電功率有40kW、80kW、120kW等幾種。標準明確規定:專線接入的充換電設施,其容量應超過3000kVA。專線接入的優勢在於便於容量的管理與控制,有利於提高電網運行的安全,但佔用電網10kV間隔資源,因此標準對專線的使用沒有做強制規定。但對於快速充電站,考慮到充電時間短,充電功率的衝擊特性強等特點,標準的編制說明彆強調容量大於3000kVA的快速充電設施,要採用專線接入。

2.4供電電源

標準第5.4.1條規定,充換電設施供電電源點應具備足夠的供電能力,提供合格的電能質量,並標準第5.4.2條規定,供電電源點應根據城市地形、地貌和道路規劃選擇,路徑應短捷順直,避免近電遠供、交叉迂迴。這兩項條款,分別從電源點的質量性能和空間佈局的角度,規定了電源點確定的一般原則。一方面,電源點要能夠滿足充換電設施的用電需求,按照充換電設施的遠景設計容量,選擇上級電源,同時能夠提供合格的電壓、頻率等電能質量;另一方面,要求結合地理環境,就近選擇,減少與道路或其他線路的交叉,爲充換電設施供電線路的安全運行、良好維護奠定基礎。

2.5無功補償及設備選型

標準第5.5.1—5.5.4條規定了充電設施無功補償的要求,充換電設施的本質爲用電客戶,其無功補償遵循用戶無功補償的規定配置即可。即按照“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投運、同步達標”的原則規劃和建設,接入10kV電網的充電設施功率因數應不低於0.95,非車載充電機功率因數應不低於0.9,不能滿足要求的應安裝就地無功補償裝置。標準第5.6.1條規定,充換電設施接入的供電線路、變/配電設備選擇應滿足Q/GDW1738《配電網規劃設計技術導則》的有關要求。即供電線路應有較強的適應性,導線截面宜綜合充換電設施遠期規劃容量、線路全壽命週期一次選定。220/380V線路原則上不宜超過400m,10kV供電半徑原則上不宜超過5km,超出範圍的應覈定末端電壓質量。標準第5.6.5條特別強調,負荷大於100kW的充換電設施,宜採用專用配電變壓器供電。本條款主要針對分散式充電樁,採用專用配電變壓器,將充電負荷與其他用電負荷分離,有利於無功補償配置及諧波治理。

2.6電能質量

標準第6.1.1—6.1.2條規定,充換電設施接入公共連接點諧波電壓的限值(相電壓)要求應符合GB/T14549《電能質量公用電網諧波》規定,注入公共連接點的諧波電流允許值應符合GB/T14549規定。標準第6.3條規定,充換電設施接入公共電網,公共連接點的三相不平衡度應滿足國標GB/T15543《電能質量三相電壓不平衡》規定的限制,由各充換電設施引起的公共連接點三相電壓不平衡度不應超過1.3%,短時不超過2.6%。充電機是一類典型的電子型AC/DC電能轉換設備,其內部的電力電子元件在工作中會產生大量的諧波,因此要求嚴格控制充換電設施產生的諧波電壓和諧波電流,滿足國家標準的有關規定。此外,對於低壓220V接入的充電設備,要特別注意保證三相平衡。

3典型應用

某城市的充換電站工程建設規模如表4所示。充電部分站區內設置乘用車快充車位2個(配置2臺40kW直流充電機)和慢充車位4個(配置4臺7kW交流充電機),遠景預留大巴車車位2個(配置2臺100kW直流充電機)。換電部分內置乘用車換電工位1個,配置2個電池轉運倉、2個移動充電倉(含40臺3.5kW分箱充電機)、40箱標準電池箱以及一臺手動電池運轉小車,本期設計換電能力40車次/日。按照《規範》要求,3.5kW和7kW交流充電機選用低壓220V供電,40kW和100kW直流充電機選用低壓380V供電。該充換電站建設於次要交通幹線,按照普通用戶設計,採用單回10kV線路供電,供電電源取110kV變電站A的10kV出線。站內供電系統的主變容量一期爲400kVA,二期爲800kVA,故不選用專線接入。0.4kV一期按單母線建設,二期按單母線分段接線建設。由於城市主要採用10kV電纜供電,充換電站由環網櫃(電纜分支箱)接入系統,因此,一期建設採用集中補償的方式,在低壓母線安裝一臺100kVA(380V,150A)的有源濾波器對無功功率和諧波進行綜合補償。二期需對每條低壓母線分別進行補償。

4結論

電網技術論文範文 篇五

加快電網加設新技術推廣的重要性現階段,在電力系統的輸送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我們需要加大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力度,同杆雙回緊湊型輸電線路、變同杆雙回緊縮型輸電線路等新技術在大規模且跨越程度較大的電力工程、高海拔電力輸送工程、高壓輸電線路工程建設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電力工程從電網規劃到運行管理全程的優化設計,不僅保護了生態環境,還降低了施工成本投入,增加了供電企業的整體效益。

2加快電網建設新技術推廣的實踐技術應用的研究

2.1全面實施重大示範工程在220kV系統國產化可控制串補等新型技術等已經完成的示範工程的前提條件下,全面落實和周密部署其在500kV系統的示範工程,在此過程中以實現國產化和產業化、有效減少電網設備造價和電力工程造價爲目標。

2.2充分推廣應用適用技術在電網建設過程中,大面積應用常規串補、可控制串補等新型技術,擴大電力系統的輸送容量,提高安全穩定水平;在變電站工程中,全面實施變電站標準化設計,依據電力工程的具體情況,科學推廣大容量變壓器等新型設備;在電力系統日常生產運行中,大力推廣直升機巡線技術、雷電定位聯網等新型技術,進而提高電網的生產管理水平。

2.3穩步推進電網第二次大擾動試驗進一步研究電力系統計算分析中的負荷模型,增強電網的輸電能力,同時在科學的理論分析的基礎上,逐步有序深入研究其他電網的負荷模型,通過模型研究切實增強電網的輸電能力,提升電網安全運行性能,增加經濟效益。

2.4注重對科技項目的後評估爲電網建設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依據,應對先進的適用技術進行後評估工作。現階段,主要安排對同杆雙回緊湊型輸電、同塔多回、直升機巡線、大截面積導線、常規串補、可控制串補、靜止無功補償等新科技項目的後評估。

3加快電網建設新技術推廣的實踐技術應用的具體措施

3.1充分推廣使用先進適應技術和設備以促進電網與自然的和諧關係爲中心,在增加運行導線弧垂變化量、加強導線耐溫水平、降低運行導線弧垂變化量、縮減塔基面積等方面,充分推廣使用先進適應技術和設備。在電網建設的具體過程中,可結合電力工程的具體情況,適當選擇使用一部分已經投入運行且有一定運行經驗的設備和技術,例如L型絕緣塔型。選擇材料時應儘量滿足環保要求,保持其與自然的協調一致。對於山區基礎可以採用全方位高低腿設計,對於林區,爲降低對地貌現狀的破壞程度,可以採用高跨設計。

3.2科學規劃電網電網規劃指導着電網建設與總體發展方向,它具有系統性強、整體性高的特點,我們應全面、深入做好電網規劃這項工作,在滿足安全供電的基礎上,着重做好電網設施的優化佈局工作。及時與城市規劃部門溝通交流,將電網規劃列入城市綜合規劃中,並將其有機融合在一起,同步進行城市規劃建設和電網建設工作,保證景觀協調,做好環境保護工作,提高土地綜合利用率。

3.3着重謀劃特高壓落地特高壓電網建設在全面實施我國整體能源戰略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它是一項增加社會綜合效益的系統工程。特高壓落地電網的建設,有助於縮減線路走廊回數,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降低製備破壞和水土流失程度,有助於降低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縮減負荷密集區的污染源。特高壓落地電網在促進生態發展、營造電網與自然和諧共存中發揮着深遠的影響。

智能電網技術 篇六

在圖1中,如果一次傳感器不需要一次變換器,而是依靠光纖傳輸系統即可將光測量信息輸出,即依據光學原理傳感,那麼,此類電子互感器劃分和歸屬於無源型電子互感器。相反,如果一次變換器是在整個信息傳輸過程中需要一次電源供電,並且是由電子部件構成的,那麼此類電子互感器則劃分和歸屬於有源型電子互感器。[2]

2電子互感器在智能電網中的使用情況分析研究

電子互感器生產使用技術的日臻成熟和完善,使得電子式互感技術在不同類型的電壓等級變電站中得到極大的認可和廣泛的投入運行。電子互感器在幾年之前已經投入運用到110kV以下的變電站中;在220kV以上的變電站中,已經逐步實現了由常規互感器和電子互感器比列掛網運行轉移過渡到電子互感器單獨運行的使用模式。例如已經投入運行的江蘇西涇220kV智能變電站、吉林長南500kV智能變電站、陝西延安750kV智能變電站等試運行變電站中都採用了各種類型相結合的電子互感器。目前,我國已經投入運行使用的電子互感器與GIS設備結合安裝使用的類型有如下幾種。(1)將有源型電子電流互感器與隔離開關組合安裝應用。具體實施步驟是將電子式電流互感器安裝在隔離開關的底座上,這樣就由隔離開關來承受電子互感器的重量。此種組合安裝使用方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壓縮減小配電裝置的間隔縱向尺寸,因而能夠減少變電站的面積。(2)將有源型電子電流互感器安裝在GIS組合器的SF6氣室內;有源型電子互感器採用懸掛安裝的方式,並將電子互感器與高壓電極相鏈接使用。(3)有源型電子式電流互感器、電子電壓互感器組合設備佈置安裝於GIS高壓氣室內部。(4)全纖電子電流互感器與GIS組合安裝,將電子互感器套於GIS外部,安裝簡單,不改變GIS結構;或者將電子互感器安裝於GIS高壓氣室外部連接處密封。當前我國已投入運行的電子互感器主要應用於電壓等級在110kv以上的。截止到2011年,我國國家電網統計共投入運行電子互感器2040臺左右,在所有的已經投入運行的互感器比例中佔0.48%。其中,電子式電壓互感器有400臺左右,電子式電流互感器有1360臺左右。[3]當前的電子式電流互感器主要以有源型爲主,佔據整個電子式電流互感器的80%,只有不足20%的是無源型,而電子式電壓互感器則基本上都以有源型爲主。

3電子互感器在智能電網運用中出現的問題

國家電網對於電壓等級在110kv以上的電子互感器運行情況調查與研究顯示,各類電子互感器在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電子式電壓互感器。據統我國智能電網的統計資料顯示,電子式電壓互感器共發生故障52臺次,其中,電壓等級爲66kV的電子互感器發生故障爲1臺次,110kV電壓等級17臺次,220kV電壓等級2臺次,800kV等級32臺次(均爲直流系統),電壓等級越高,電子互感器的故障發生率也越高。(2)電子式電流互感器。據統計資料顯示,國家電網公司系統內電子式電流互感器共發生故障141臺次,其中,電壓等級爲66kV的電子式電流互感器發生故障2臺次,110kV電壓等級67臺次,220kV電壓等級11臺次,500kV等級61臺次(均爲直流系統)。[4]

4電子互感器在智能電網應用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分析

電子互感器在智能電網應用方面技術尚不成熟,當前,電子式電壓互感器與電流互感器相比,在技術應用方面,存在着技術成熟度較低的問題;小電流測量時的信噪比較低的問題;存在着Verdet常數的補償問題;全纖電流互感器存在着光纖器件的非理想偏振特性問題;電容分壓型的電子式電壓互感器容易受到外界空間雜散電容對於電壓分壓比的干擾等問題。電子互感器的入網管理不到位,針對電子式的互感器存在着實驗方法和實驗項目不完善的問題,所設立的檢驗項目針對性不高;電子互感器由於投入運行時間短、設備少,因而目前還沒有出臺相關的技術使用規範用於指導電子互感器設備的技術評價、電子互感器設備的狀態特徵信息的獲得、電子互感器設備的檢修和保養維護工作,所以管理運行較爲困難。

5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