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關於改革開放理論的毛概論文3000字

關於改革開放理論的毛概論文3000字

改革開放的毛概論文3200字

《論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實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怎樣理解改革開放也是一場革命,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如何理解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基本國策?弄清這些問題,對全面認識改革開放,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1978年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啓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從此黨領導全國各民族人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開始了新的偉大革命。

改革開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是要在引導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改革開放是一場新的偉大革命,但它不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意義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們已經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而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我們黨領導的改革開放之所以實現了目的和效果的高度統一,就在於我們既堅定不移的進行改革開放,有堅定不移的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堅決排除各種錯誤思潮、錯誤傾向的干擾,始終沿着正確方向前進。

30多年的偉大曆程和輝煌成就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新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毛概論文改革開放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

當今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這是對世界經濟發展歷史的深刻總結,是生產社會化和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這是對中國經濟發展歷史的深刻總結。中國在西方國家產業革命後變得落後了,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閉關自守。歷史的經驗教訓一再告訴我們,關起門來搞建設、把自己孤立於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發達起來,必須對外開放。實行對外開放也是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吸取人類文明成果,建設優於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的需要。實行對外開放要處理好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關係我們始終要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爲立足點,把增強我國革命和建設的基本經驗和重要原則。

公元1978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在這關鍵的一年裏,中國共產黨召開了生死攸關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奠定了隨後三十年間中國國力的持續快速發展,使中國真正的擺脫了貧窮落後的帽子,開始大步流星的走上了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

從1978到2008,三十年間我們的祖國和人民經歷着一場翻天覆地的鉅變,身處其中的每個人都在日新月異的改革變化中不斷髮展,不斷驚奇。對於“改革開放”三十年這個話題,我相信我的父輩們會有更加細膩、更加生動的體會和感觸;對於我——一名90後的大學生來說,“改革開放三十年”留給我們的印象和震撼又是什麼?作爲一名大學生,對於國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所知難免片面、膚淺,而對於“改革開放”我們又缺乏宏觀的理解和直觀的接觸,三十年間的歷史,對於我們只是浮光掠影的畫面,只是教科書中嚴謹而沉默的敘述。這三十年,究竟是怎樣的三十年呢?

改革開放的三十年,首先是思想解放的三十年。正是得益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方針領導,三十年來國人才從““””期間的保守、落後、偏執的心態變得開明、積極、寬容,爲“大國”意識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一切的改革,首先必須自思想始。正緣於此,從1978年伊始,我黨堅持“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方針,不斷的引進、學習、消化世界範圍內一切有益的、積極的意識形態,堅持與時代同步、與世界接軌,因地制宜取長補短,用這些先進理念指引我們的改革,才徹底搞活了計劃體制下日益困窘的局面,這纔有了三十年間的快速發展。

三十年來,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成功、獲勝、騰飛的法寶,是我們社會和諧、民衆安寧的根本保證。30年的風雨兼程,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滄桑鉅變,鑄就了華夏兒女近百

年的富強夢想!改革開放的三十年,就是中華民族永不屈服、永往高攀的歷史縮影。

細細的翻閱這段時光,常常忍不住嘆息:這是什麼樣的國家、什麼樣的民族啊!三十年的時間創造了多少奇蹟,留給世人幾多感慨、幾多震撼?我們默默奉獻着的先輩們,究竟是怎樣的一代人?感慨於我們這一輩人的無知與狂妄,深深嘆息,然後又是莫名的期待:對於我們而言,“改革開放三十年”是一個和父輩共同的話題,一個打破代溝天塹的良好契機。無論怎樣,圍繞着這個令我們驕傲的話題,我們應該有共同的自豪和心聲吧?

就這次的汶川大地震而談:汶川強地震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堅強領導下,一場抗罕見震救災鬥爭正在有序、有力、有效地展開。透視這場抗震救災鬥爭取得的明顯階段性成效,我們深切感受到,科學發展觀的有力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制的突出優勢,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的物質保證,民族凝聚力不斷提升的強大力量,這一切都爲奪取抗震救災的全面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通過抗震救災鬥爭的檢驗,改革開放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得到了進一步印證。

以人爲本的執政理念。以人爲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而對人生命的尊重則是以人爲本理念的最根本最基礎的內涵。地震發生後,黨中央迅即指示“儘快搶救傷員,確保災區人民生命安全”,胡錦濤先後3次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部署抗震救災工作,並於5月16日親臨災區,慰問幹部羣衆,看望一線官兵、公安民警和醫護人員;溫家寶第一時間奔赴災區,迅速果斷高效地指揮抗震救災,樹立了敬民親民愛民的良好形象,彰顯了以人爲本、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執政理念,爲奪取抗震救災勝利提供了根本保障。

務實高效的政治優勢。我國是自然災害多發的國家,之所以能夠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奪取一次又一次勝利,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擁有其他國家難以比擬的政治優勢。比如,強大的動員能力,快速的反應能力,高度統一的組織能力,科學有序的協調能力。地震爆發後,黨和國家領導人及時到位、有力指揮,各級抗震救災組織迅速成立展開工作,應急預案立即啓動實施,人民軍隊快速全面介入,各級各部門通力協作,社會各界大力支援。

日漸雄厚的物質基礎。持續快速健康的經濟發展,是我國改革開放30年取得的最顯著成就。這給我們今天抗震救災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地震發生以來,政府和社會各界對抗震救災的支持力度持續加大,各界捐款捐物的熱情不斷高漲。想想:如果沒有改革開放30年來綜合國力的增強,沒有物質產品的日益豐富,面對這場國難,我們很難想像會是什麼局面。

不斷提升的國民素質。突如其來的地震災害,檢驗着政府的危機處理機制和應對能力,也考驗着國民素質。地震雖然震垮了房屋、橋樑和道路,但同時也凝聚了民衆的愛心、良知和社會責任感。在抗震救災中,我們收穫了太多感動。全國人民與災區羣衆的心連心,以各種方式爲受災羣衆獻策出力、祝福祈禱,都凸現了人性的迴歸、社會責任感的增強、民族凝聚力的提高。

百折不撓的民族意志力。面對每一次災難,我們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憑着鋼鐵般的堅強意志和攻無不克的英雄氣概,都能一次次戰勝災害,重建美好家園。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和全國各地救援隊克服災區路不通、電不通、水不通、通訊中斷等種種困難,不分白天黑夜與風雨搏鬥,與死神抗爭,與時間賽跑,爲生命接力,靠手挖肩扛,硬是從一堆堆泥瓦砂石中,從一堆堆廢墟中救出了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在共同抗擊自然災害中凝聚起來的這種鋼鐵般的意志,是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它根植於13億中國人民的心中,涵蘊着戰無不勝的強大力量,預示着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前途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