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大學生職業規劃論文精品多篇

大學生職業規劃論文精品多篇

學生職業規劃論文 篇一

摘要:大學生就業力的高低、職業生涯的發展與個體的自我規劃和管理有着密切的關係。大學生的自我規劃是指學生根據自身情況,結合所學專業與社會需求,爲自己確定職業目標、選擇職業道路而確定的學習、發展計劃,是爲實現職業生涯而確立的行動方向、行動時間、行動方案。大學生規劃的自我管理,是指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把對規劃的管理權交給自己,自己對自己負責,自覺踐行自己的規劃。

關鍵詞:大學生自我規劃自我管理職業生涯

二00七年十二月,教育部印發《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的通知,提出將職業規劃課程納入選修、必修課行列中來。政策的強制性推出將對大學生職業規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大學生就業力的高低、職業生涯的發展與個體的自我規劃與管理有着密切的關聯。如果大學生在臨近畢業時纔有就業的緊迫感,纔去準備職場的各種技能、思維、習慣,那就爲時過晚。有目標和沒有目標不一樣,目標高與目標低在大學畢業時的差別也顯而易見。要提高就業力,就應該從進校之日起對自己的大學生涯進行合理的規劃與管理,爲將來職業生涯的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開端。

一、大學生自我規劃對職業生涯發展的重要意義

1、對職業生涯發展的導向作用。大學時代正值青年的寶貴年華,短短几年,一晃而過,經不起浪費,經不起折騰。成功學家拿破崙?希爾說:“你過去或現在的情況並不重要,你將來想要獲得什麼成就才最重要。除非你對未來有理想,否則做不出什麼大事來。”幫助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更好地進行大學生涯規劃,明確學什麼,如何學,如何發展自我,如何確立合適的奮鬥目標和職業理想,並把這些問題都思考、規劃清楚,纔會少走彎路,避免折騰與浪費。大學生自我規劃的首要工作就是分析自身條件、專業特點和社會需求,確立一個合理的發展目標,包括學習、能力、特色、身心素質等,這是對學生素質的全面打造和導向。同時也引導大學生過上有目標、有計劃的大學生活,避免出現信馬由繮、漫無目標、得過且過、虛度時光的現象,從而促進學生就業力的提升,主動適應社會的需要。2008年普通高校畢業生達559萬人,比2007年增加64萬人,然而,我國今年的城鎮新增就業崗位沒有明顯增長,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同時,已經就業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前迷茫、就業後頻繁跳槽已經成爲當下一種引人注目的現象。目前受過職業規劃教育的畢業生競爭優勢明顯加強,這對於職場中的盲目跳蚤們形成了強大的壓力。某些高校在幾年前就已經認識到,已經開始引導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從2006年開始,江蘇全省高校就開始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大賽以傳播規劃理念,拓展職業空間爲宗旨;廣東省則在2004年開設第一屆職業規劃大賽;福建省今年1月也開展了第三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湖南省也在2006、2007連續兩年開展了大學生就業力挑戰賽。職業規劃,對於大學生來說並不陌生。但職業規劃是一門實際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從認識到制定長遠規劃,只有不斷經歷理論聯繫實際的過程,才能逐步建立一生的職業發展目標。

2、對職業生涯發展的激勵作用。拿破崙?希爾說:“人的一切行動都是受到激勵而產生的,通過不斷的自我激勵就會使你有一股內在的動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標前進,最終達到成功的頂峯。”大學生規劃爲學生設計了一個明確的發展目標和職業目標指向,並有分階段的教育計劃和發展計劃,這樣就可以激勵學生把學習和能力等素質的發展提升爲一種自覺自爲的修煉,變“要我學”爲“我要學”,“要我發展”爲“我要發展”,從“我想學”到知道“如何學”,從“我要發展”到知道“如何發展”。同時,基於自身特點勾畫出的美麗可及的遠景,將產生一種積極向上、不懈追求的內在動力,從而有力地促進學生自我激勵作用的形成,促進學生就業力的提升。

3、對職業生涯發展的鞭策作用。大學生自我規劃是大學生自我的“發展規劃”“心靈之約”“行動之諾”,是以人爲本管理思想的最好體現。生涯規劃的全過程都體現了尊重人、充分發揮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原則,因而生涯規劃的本身具有約束、鞭策學生依照規劃的發展內涵,不斷前進向上的積極作用,從而促進就業力的提升。即在確定總體目標、規劃發展階段、制定實施措施的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確定“跳一跳,夠得到”的目標,落實分階段“只要努力,就能做到的措施,建立自我發展個性突出,兼顧各個層面”的激勵機制,就會使學生在發展的過程中得到“成功者”的自信和體驗,進而以“成功者”的心態參與就業競爭,走向社會。

二、大學生自我規劃的基本原則

1、個性化原則。量體裁衣,這是大家都懂得的道理,既然人們做一件裙子、衣服都要用皮尺在身上量來量去,那在規劃大學生涯及個人的發展前程時,更要“量體裁衣”,堅持個性化的原則。在大學生的培養目標上國家有共同的規格與要求,但在如何去實現培養目標的規劃中,一定要從自身實際出發,即要貼近個人的志向、目標、興趣和愛好,千萬不能人云亦云,放棄自己的個性。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人的個性也一樣,依樣畫瓢就會失去自己的特色。

2、合理性原則。合理性原則是指在規劃大學生涯的目標時,要合理適度,過高或過低都會降低規劃的效能。目標規劃過低,輕易就能達到,就難以挖掘潛力,激起奮鬥的動力,失去目標的激勵作用。若目標規劃過高,幾經努力仍難以達到,就會失去信心,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進而對實現其他相關目標產生消極影響。因此,規劃高校學生的目標時一定要適合自身的基本素質,以“跳”起來能達到爲宜,通過一個個具體而又具可行性的目標的實現,確立自信,最終在整體上實現大學生髮展目標。

3、發展性原則。發展性原則是指大學生的規劃一定要有前瞻性、發展性,實現現實的自我與發展的自我(或稱“未來的自我”)相結合,實現今天的發展與明天的發展相結合,爲個人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大學生規劃中,僅僅只從自身實際出發,完成大學階段基本的學習任務或發展任務是不夠的,還必須拓寬視野,放眼未來,着力於社會對高素質、高層次人才的需要和適應多種崗位羣工作需要的多種能力、多種素質的發展,以時代和社會的基本要求爲前提,既要立足校園,又要超越校園,實現大學生規劃與未來職業生涯規劃相銜接。

4、實踐性原則。實踐性原則是指大學生規劃不能僅僅是規劃,停留在口頭上或紙面上,而是要用於指導實踐,努力實踐,成爲大學生活實踐的藍本。列寧曾經說過,一個行動比一打綱領還重要。大學生規劃實際上就是大學生生活行動的綱領,如果束之高閣,不付諸實際的行動,將毫無作用。因此,大學生不僅要很好地規劃好大學生活,還要努力實踐該規劃,做到真正的知行統一,規劃與行動相一致。

三、大學生自我規劃的必要準備

職業規劃應該從剛進大學時就開始。對自己的專業未來的發展應有所瞭解,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和能力,以後這個專業的就業方向和發展前途。自己是否喜歡未來這個職業。要根據這些情況好好地規劃自己的未來職業,安排好自己的大學生活。自我分析、自我定位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首要環節,它決定着個人職業生涯的方向,也決定着職業生涯規劃的成敗。在起步的時候很重要,所以就要考慮清楚,做好準備。

1、認識自我。認識自我是大學生自我規劃的基本前提,相當於職業規劃中要弄清的“我是誰”“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認識自我是爲了揚長補短,增強規劃的匹配性和可行性。那麼,從哪些方面去認識自我呢?(1)瞭解自己的個人風格。個人風格也就是個性特徵,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如有的辦事縝密,思前顧後,進行周密的思考,以防失誤;有的行事草率,潦潦處之;有的雷厲風行,說到做到;有的拖拖沓沓,得過且過。那麼,我的個人風格是什麼呢?(2)我的經歷能證明什麼?每個人都有一定的人生經歷,能從自己的人生經歷中悟出一點什麼嗎?哪些對規劃是有用的?哪些是無用的?能證明嗎?(3)我具備了哪些知識與技能?其中哪些知識與技能是可以相互轉換的?大學生除了書本知識外,還沒有什麼“立”得起的謀生技能,特別是在一個全新的學習領域,對所有大學生都是一個空白的領域,得從零開始。原有的知識與技能在新的學習領域能夠相互轉換嗎?必須清楚地明白這一點。(4)我的興趣與喜歡的職業是什麼?選擇了這個專業,但畢業後萬一聘不到合適的職位怎麼辦?還能幹什麼?還有哪些興趣與愛好可以拓展我的素質,適應多種崗位的需要?(5)我的價值觀是什麼?價值觀是一個生存方式問題,指的是人應當如何活着纔有意義、有價值。價值觀影響人生觀,可以決定一個人事業的成敗。(6)有無正確的自我評價?有些人很在乎別人怎樣看自己,因爲他對自我評價很低,沒有正確的自我評價,很容易跟着感覺走,迷失自我,喪失信心。

2、知道自己想幹什麼。這是要了解自我的職業取向,自己將來想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崗位,這個工作崗位是否與自己的性格、興趣、氣質相符合,是否是自己願意做的。實際上就是你的目標是什麼,這相當於旅行要到達的目的地,或成才上要達到的基本目標。如果一個人外出旅行自己都不知道要到哪裏去,通常他哪裏也去不了。如果一個人上了大學,在成才目標上沒有一個“靶位”式的定位,那他通常也成不了才。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則什麼也幹不了。

3、知道自己能幹什麼。這是要了解自己目前已有的知識和能力水平,找出“想幹什麼”和“能幹什麼”之間的“差”,這就是高校學生規劃中應當努力的方向、奮鬥的目標、要解決的問題。雖然不同的職業對大學生的知識、能力結構有不同的要求,但認清自己現有的知識和能力與未來職業要求的差距,就能找準方向,對症下藥,提高效率。

4、知道怎樣去幹。這實際上是要明確我該怎麼幹,也就是要確立“幹”的目標,選擇正確的“幹”的途徑和方法,以及如何通過這些途徑和方法去達到目標,何時達到目標,這就是大學生規劃的基本內涵與要求。

四、高校學生自我規劃需要處理好的幾類關係

1、“爲人”與“爲學”的關係。先爲人,再爲學。“爲學一陣子,爲人一輩子”,這是高校學生規劃中應當體現的基本觀念。也就是說,在高校學生規劃中,要把學會做人放在第一位,學會做事放在第二位。上大學絕不是隻爲讀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做人,學會爲人,在校園生活中使自己受歡迎,在人際交往中獲得成熟,包括學會人際交往、學會關心他人、學會平衡交往、學會自我保護、學會識別“以自我爲中心”的行爲、學會表達自己的不滿、學會爭辯、學會寬容、學會交往的禮儀、學會與異性交往等,這樣,爲人與爲學纔會相得益彰,相互促進,德才兼備。

2、知識與能力的關係。知識與能力密不可分,但是又有區別。有些知識就是能力,有些能力就是知識,但在詞源學或詞義內涵上,兩者還是有區別的,不能混爲一談。知識通常是指認識和經驗,而能力通常表現爲勝任某項工作的主觀條件,最主要的是指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規劃時,不能只規劃知識的學習和學習成績的目標,更重要的是能力的發展。因爲,大學階段已不能停留在照背照搬書本上的知識,還要具有懷疑和批判的精神,要善於從沒有問題的地方發現問題,用自己獨到的視角來分析問題,用前人沒有用過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如此,知識與能力纔能有機結合,纔可以促進人的智能的高度發展,不僅學問好,而且能力強。

3、理論與實踐的關係。規劃不是坐而論道,紙上談兵,而是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勇於實踐。許多大學生由於對社會和專業領域的實際情況不瞭解,缺乏實際的工作經驗,因而在求職擇業時往往被富有工作經驗的人打敗。這要求大學生們在學習期間,要勇於走出校園,敢於去實踐中調查研究,主動去用人單位兼職學習,在實踐中長見識、長才幹。

4、今天和明天的關係。大學生規劃是人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一部分,今天的規劃是明天規劃的起始,明天規劃是今天規劃的延續。因此,大學生的規劃絕不是孤立的“今天”的規劃,而是爲明天服務的。這要求大學生在作規劃時,放眼明天,放飛想象,根據自己的長期目標因人而異,但一般要經歷四個時期:適應期、確定期、衝刺期、畢業期。一年級要儘快瞭解本專業,特別是自己未來所想從事的或自己所學專業對口的職業,提高人際溝通能力。二年級爲確定期,應考慮清楚未來是否深造或就業,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質爲主,踊躍參加學生會或社團等組織,可以開始嘗試兼職、社會實踐活動,並開始有選擇地輔修其他專業的知識充實自己。三年級爲衝刺期,臨近畢業,目標應鎖定在擇業或考研上。參加和專業有關的暑期工作,和同學交流求職工作心得體會,學習寫簡歷、求職信,瞭解蒐集工作信息的渠道,並積極嘗試。希望出國留學的學生,可注意留學考試資訊等。四年級爲畢業期,大部分學生的目標應該鎖定在擇業上。這時,可先對前三年的準備做一個總結,儘可能地在準備比較充分的情況下施展演練。

五、大學生的自我管理

1、管理好自己。管理好自己,才能管理好規劃。如何管理好自己?管理大師杜拉克說,人要問自己五個問題:(1)我的長處是什麼?應該向周圍的人尋求反饋並加以分析,發現自己真正的長處,然後努力完善自己的長處。再找到那些妨礙自己長處發揮的地方然後改掉它。(2)我做事的方式是什麼?比如是擅長團隊合作,還是習慣單打獨鬥等。不在於如何回答,而在於回答問題後所採取的行動。(3)我的價值觀是什麼?人和企業都有自己的經營價值觀,如果兩者相互衝突,就難以發揮績效,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4)我該去哪裏工作?或者,至少知道不該去哪裏工作,知道自己將來以怎樣的方式去從事一項新工作。(5)我該貢獻什麼?這要考慮三個因素:一是形勢的要求;二是基於自己的長處、做事方式和價值觀,怎樣能做出最大貢獻;三是什麼樣的結果影響深遠。認識自己後,付諸相應的行動,纔是管理自己。

2、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充足的心理準備是指對規劃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困難、挫折做好心理上的準備,或有預案。當一個人從一個無計劃的、無序的狀態中朝一種規範的、有序的狀態轉變的過程中,是不可能迅速進入狀態的,其中必定有反覆,甚至會遇到規劃的目標難以達到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就要進行反思,分析原因,甚至對規劃做出一些小調整,以小步子逐漸向前推進,積小步而成大步,有時急於求成反而適得其反。

3、建立一套自我激勵機制。高校學生規劃的實現,雖然條件、環境很重要,但最主要的還是靠內因,靠自我激勵。自我激勵是指個體不依賴外力而自覺自爲地向着確立的目標邁進,推動自己前進而體現出來的動力與意志的心理特徵。當個體有了一個明確的、自己願意爲之付出努力的目標後,他就會全力以赴,集中精力地投入,即使碰到一些困難和挫折,也會努力克服,不達目的,決不罷休。自我激勵機制的建立,需要確立遠大的目標,找到自己學習的榜樣,同時也需要頑強的意志與毅力,始終使自己保持進取發展的態勢。

4、經常自我反思。反思可以看到自己的奮鬥歷程,從中看到自己的進步與不足,從而促進自己不斷地從幼稚走向成熟。從某種角度上講,高校學生規劃是大學生爲自己的成長和發展訂立的“契約”,是自己對自己美好未來的承諾,而加強對生涯規劃的自我管理,則是每個大學生實現自己承諾的保證。如果不信守諾言,那一輩子都不會有出息,都不會成功,只能生活在社會的底層,生活在他人的冷眼裏。因此,規劃好大學生活,並做好生涯規劃的自我管理,就能爲職業生涯打開一扇成功之門。

有人曾經用魯迅著名的書名來形容大學生涯:大一的吶喊。大二彷徨,大三傷逝,大四朝花拾夕。那些經歷過大學生活的人,特別對大學生活沒有規劃的人,對此都深有感觸。其實,大學生活要規劃,職業生涯也同樣需要規劃。再回首往事如夢,要想在就業形勢嚴俊的今天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實現自己的理想的職業目標,職業規劃就應該從大一開始。總之,大學生自我規劃實際上是大學生自身的學習、發展計劃,是爲實現職業生涯而確立的行動方向、行動時間、行動方案,它對於提高就業力,實現職業生涯發展與成功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高校教材編委會。大學生就業指導[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6.

[2]郭平。大學生就業創業導航[M]。香港:中國教育文化出版社,2005.

[3]尹忠澤。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7.

[4]劉恩良。塑造自我[M]。香港:中國教育文化出版社,2004.

[5]杜林致。職業生涯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

[6] 孫天祥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讀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大學生職業規劃論文 篇二

【摘要】職業規劃主要是就業的準備期,主要目的在於爲未來的就業目標選擇和事業發展定位做安排。新的歷史時期,隨着高校學科建設的盲目性以及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學生缺乏必要的培訓機會和掌握系統的求職技巧,企業用工制度過於實際和呆板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現今大學生要更好地面對社會,做好職業規劃至關重要。職業規劃的有無及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大學期間的學習生活質量,更影響到求職就業甚至未來職業生涯的成敗。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規劃;就業

人力資源的競爭已經成爲各個國家和各個領域最直接、最嚴酷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要素。職業生涯規劃開始成爲當代知識青年就業爭奪戰中的一把重要利器。對於每一個人而言,職業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進行有效的規劃,勢必會造成時間和精力的浪費。作爲當代的大學生,若是一臉茫然兩手空空的踏入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怎能使自己佔有一席之地?有目標纔有動力和方向。所謂“知已知彼,百戰不殆”,在認清自己的現狀的基礎上,認真規劃一下自己的職業生涯。一個有效的職業生涯設計必須是在充分且正確認識自身條件與相關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的。要審視自己、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做好自我評估。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職業素質是指大學生在就業時應具備的與職業有關的性格、知識、能力、品質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它包括職業目標、職業理想、職業意識、職業品質、職業道德、職業價值取向等。當代大學生的職業素質由內隱的和外顯的要素組成,表象的外顯的是專業知識、技能,潛在看不見的職業動機、個性、價值觀、態度、自我形象、社會角色等要素。大學生的職業素質高低將直接關係到他們職業選擇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如何科學的提高大學生的職業素質,是當下各高等院校不斷探索的新課題。傳統的經營模式下,製造大國的根基在短時期內將不會改變。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就業再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勞動力供大於求,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主要表現在:

1、勞動力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

一方面,從新增就業來看,我國城鎮近幾年每年需要就業的人數仍將保持在2400萬人以上,而新增崗位和補充自然減員大約只有1200萬人左右,供大於求的缺口約在1200萬人左右,高校畢業生逐年增加,2009年達610萬人,2010年達630餘萬人,2011年達640萬人,預計2012年將超過650萬人,就業矛盾十分突出。

2、二元經濟結構下農村和城市兩個“市場”的非對稱性

與一般發展中國家不同,我國的城鄉二元結構並非主要取決於經濟發展因素,而是明顯受到體制和人爲因素制約,在二元經濟社會結構條件下,由於農業人口向非農領域轉移的速度緩慢,使得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任務十分繁重。我國尚有一億農村富餘勞動力需要逐步向非農領域轉移,按照“十二五”規劃目標要求,“十二五”期間計劃實現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4500萬人,每年需要轉移就業900萬人。

3、勞動力供給過剩與供給不足並存

從總量看目前仍存在勞動力供給過剩狀況,而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勞動力供給不足現象。隨着科技的進步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優化,一部分在職勞動力由於技能或經驗知識即人才資本存量不能適應新的產業及其帶來的新就業崗位,造成結構性失業,成爲新的失業羣體;()同時由於人力資本質量水平低下,造成就業風險率增大,工作穩定性減弱。

4、勞動力市場失靈

由於勞動力市場並不健全,形成勞動力市場信息不完全,勞動力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以及地理障礙的特點。一方面,增加了就業者職業搜尋成本;另一方面,在勞動力市場未充分發育的前提下,勞動力市場機制不能充分發揮優化配置勞動力的職能,造成勞動力市場“失靈”。

二、大學生在職業規劃上的問題

職業能力是知識青年爲適應未來職業發展需要所必須具有的一項基本能力。而職業規劃,是大學生追求理想人生的核心素質,也是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的根本要素之一。大學生作爲國家培養的高層次專業型“準人才”,其職業規劃能力以及潛能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展前途,與培養質量的好壞息息相關,也對高校辦學以及國家未來經濟社會、科技發展有着深遠影響。受到國家政策影響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嚴峻挑戰,當代大學生在職業規劃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

1、大部分同學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這會影響大學生的未來發展。

在我們的調查對象中,52.5%的同學仍在考慮具體的職業規劃,30%的同學已經有了具體的職業規劃,17.5%的同學完全沒有具體的職業規劃。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仍在迷茫中,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沒有方向的努力是白費功夫,而且沒有目標也會導致在學習、生活中缺乏方向而得過且過,會對未來發展造成滯後影響。

2、大學生選擇就業地區侷限,增大就業壓力。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48.6%的同學傾向於到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就業,35.9%傾向於回到家鄉,剩下的少數同學傾向於北上廣、中部和西部大中城市、支援中西部落後地區。大部分同學的就業地域選擇都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和自己的家鄉,這種選擇比較現實也比較符合中國人的戀鄉情結。但去西部的人太少,不利於西部的發展,同時擇業集中也會使大學生面臨更大的就業壓力。

3、考研、考事業編佔比重大,存在盲目跟風現象。

我們調查的同學中60.6%的同學選擇考研、考公務員、選調生、事業單位招考,32.7%的同學傾向於找一份合適的工作,4.9%的同學選擇自主創業,還有1.6%的同學選擇出國深造。很多同學都未曾考慮就業問題,他們的方向是考研或考公務員,這其中不免有跟風者,還有很大一部分人是爲逃避就業壓力。選擇方向集中也會增加大學生的壓力,出現萬人擠獨木舟的現象,增加大學生考研和考公務員的難度,也不利於我國經濟多元化的發展。

4、大部分同學選擇工作主要受當前需求影響,不利於長遠發展。

調查同學中20%選擇就業主要考慮工資待遇因素,19%主要考慮工作環境,17%考慮個人興趣,17%考慮職業發展潛力,另外還有少數同學考慮是否穩定有保障、社會認可度是否較高、時間是否自由以及家庭需求。在調查同學中,57%能接受畢業後工資範圍在2000—2500之間,27%能接受的範圍在2500—3000之間,另外還有8%能接受的範圍在3000以上,8%能接受1500—2000。在選擇工作時將工作待遇、工作環境當做首要條件可以滿足當前需求,這種現實的選擇很不利於長遠發展。

5、對找工作認識不夠,影響找工作的成功率。

36%的同學認爲知識豐富最重要,28%的同學認爲豐富的閱歷最重要,接下來是好口才、高學歷和勤勞踏實。很多同學忽略了勤勞踏實的中華傳統美德,知識業務水平、閱歷、口才、學歷等因素對找工作的確很重要,但沒有腳踏實地的優良作風做保障,個人的能力很難發揮到極致,發展也會受到限制。

三、大學生職業規劃的改進與優化。

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緊緊圍繞國家教育方針,貼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敏銳洞察當代青年的價值取向和未來理想,創新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導航的新方法、新渠道。不斷完善和豐富大學生職業規劃的科學內涵,從制度保障、創新形式、增加實踐、提供培訓等各個方面開展大學生就業、創業導航計劃,將對高校畢業生工作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1、學校加大在就業方面的指導,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方向和就業觀。職業規劃應從大一入學就開始抓起,越早進行越有利於大學生自身的長遠發展,可以減輕大學生沒有目標方向的迷茫狀態,讓大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更有針對性、更有意義。

2、學校進行系列座談,使大學生意識到當今就業現狀。幫助大學生拓寬就業信息獲取渠道,對大學生的生涯規劃進行指導,在考研、考公務員、就業中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讓大學生避免跟風的思想,給自己確定合適的位置,避免大學生的就業方向、就業地區過於集中給大學生帶來更大的壓力。

3、增加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理論知識是不足以應對飛速發展的社會的,增強實踐能力才能在進入社會後能夠適應社會並施展自身才能,讓大學生們在就業前做好自身能力的充分準備,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4、給大學生提供更多就業培訓的機會,讓大學生掌握更多的求職技巧。通過講座、培訓、實習等多種方式給大學生提供就業培訓的機會,讓大學生在實訓中增加求職技巧的掌握,爲日後應聘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5、繼續實施本科生職業導師配備制度,根據各高校學科特色,積極開展職業導師制度,選派一些有經驗的教師擔任大學生的職業規劃導師,輔助大學生完成職業評估、定位和規劃,拓展就業思路和視野,爲大學生職業規劃保駕護航。另外,大學生在求職、擇業過程中產生的諸如經濟糾紛、心理落差以及情緒偏執等特殊情況,也應該在學校、導師、大學生這一體系中得到更多的關懷和解決。

總之,大學生要對職業進行物質、心理、知識、技能等各方面充分的準備,還要根據各方面的分析與權衡,結合自己的專業與專長合理客觀地對職業做出選擇。對即將踏入的職業活動要有一定的合理的心理預期,包括工作的性質、勞動強度、工作時間、工作方式、同事以及上下級關係都要快速適應,迅速成爲一個成功的職業者。

參考文獻

[1]羅瑩。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要點及實現途徑[J]。中國校外教育,2009(12)。

[2]賈強,張建英,向穎博。心理和諧是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基本要件[J]。山東省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6(2)。

[3]鄭穎。關於增強高校職業導航功能的思考與建議[J]。教育與職業,2011(1)。

[4]葉廣鋒,樑敏飛。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要點及實現途徑——論全面價值觀管理體系的構建[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9(4)。

[5]蘇俊枝。關於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問題的思考[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13)。

基金項目:本文爲山東省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SDYY11025,SDYC11016)資助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