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國中科學學科論文通用多篇

國中科學學科論文通用多篇

國中科學的小論文 篇一

我原以爲植物都是通過陽光、水分、土壤來汲取營養的,但我萬萬沒有想到植物還可以以食肉爲營養的來源。

自然界裏有許許多多的植物,其中有500多種食肉植物。爲什麼這些植物會食肉呢?這與植物的生存環境有着密切的聯繫。這種食肉植物多生長在泥塘沼澤及附近的潮溼土地或浸水的土地上,這種低鹽性的沼澤地中,富含水分的土壤大都呈強酸性,那些能夠將銨基和亞硝鹽所含的氮轉變成植物所需的硝酸鹽的土壤細菌幾乎無法生存。所以,這些植物便只有通過將自己轉變成肉食性植物的方式,捕捉昆蟲和其他小動物,消化它們體中的蛋白質來滿足自身對氮的需求。

食肉植物因爲它周圍惡劣的環境,而改變了它的生活方式,自己能夠在這樣缺少營養的情況下依然生活着,正是因爲它知道改變自己,使自己接受這樣的環境,改變吸收營養的途徑。這種精神使我敬佩不已。

這些食肉植物還十分地聰明,知道怎樣引誘食物,從而捕捉食物並吃掉食物。它一般是以自身鮮豔的色彩與蜜汁來引誘昆蟲落入陷阱,然後再運用它的捕蟲技巧。食肉植物捕蟲的技巧大致有三種:陷阱式,等待昆蟲掉進捕蟲葉袋後將其捕住;粘蟲式,用葉上分泌的黏液粘住昆蟲;圈套式,包括合攏葉片夾住蟲子和在水中將昆蟲吸入捕蟲葉袋裏兩種。

我們人類通過食肉動物的這種奇特的生存方式與特性得到了有益的啓示。既然這種食肉植物是以食蟲爲生的,那麼如果人類利用食蟲植物的這種特性來捕捉臭蟲、蒼蠅、蚊子和蟑螂等害蟲,就可以切斷傳染病的傳染途徑,減小傳染病的發病機率。

我想,人類可以試着人工飼養食肉植物,把這種植物引進世界各地,使人們擺脫因害蟲引起的傳染病。

我們應細心觀察,利用一切大自然具有的事物特性來更加豐富、改進我們的生活,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國中科學的小論文 篇二

冬天時人們爲了抵禦寒冷,會買各種各樣的取暖物品。有熱水捂、電熱毯、烤爐,還有去年剛上市的電水捂,我們家就買了一個。今天我就要向你們介紹一下電水捂的樣子、功能及原理。

電水捂各種形狀都有,圖案也各不相同。電水捂裏面裝着很多的水。但是它們上面都有一個推蓋,一把推蓋推開,就可以看到一個插座。它還專門配置了一條的線,線上有一個紅色的顯示燈。這條線和這個插座就是用來充電的。

每次充電大約需要五分鐘左右的時間。當充電開始時,紅色的顯示燈將會亮起;當充電快結束時,我們會聽到一陣水的沸騰聲,“叮”的一聲紅色的顯示等將會熄滅。這就在告訴我們電已經充足,即可放到牀上取暖。

開始我好奇不已,爲什麼它一充電就可以變熱呢?後來經過詢問爸爸媽媽和自己的實驗,才知道,它是靠電力把水燒熱,使電能轉換爲熱能,並儲存起來,然後逐漸釋放熱能,已達到取暖的效果。後來我聯想到我們日常使用的電水壺,不也是利用了這個原理而把水給燒開的嗎?

科學真的太奇妙了!世界上許許多多的事情都可以用科學的辦法來解決。是這次的事情激發了我對科學的興趣,我一定會好好學習,擴展我的思維空間,長大以後我要仔細鑽研科學,永攀科學高峯!

科學論文 篇三

引言

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城鎮一體化建設進程加快,我國建築行業得到巨大的發展。BIM技術作爲一種新型的技術得到各大建築公司廣泛的關注與應用,施工單位可以根據該技術建立數據共享平臺,實現各部門、各專業的資源信息共享。在進行建築結構設計過程中,利用該項技術建築工程師、設計人員與業主等所有參與者將共享數據信息,建立可視化的數字模型,通過對建築結構的反覆分析與模式,不斷的調整與優化建築設計來提高建築結構設計的質量。

一、BIM技術的概念

近年來建築行業得到巨大的發展與完善,加上城鎮一體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建築規模在不斷的擴大,建築形式更加的多樣化。在此背景下,獲取更多的信息資料成爲設計人員在進行建築結構設計時的關鍵。這就需要設計公司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進行信息的收集,對於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深入分析與利用,以此達到提高施工效率,縮短工期,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目的,同時也能更加有效的提高建築企業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BIM技術是一種新型的技術,藉助該項技術可以實現建築結構設計由二維向三維的轉化,建立數據共享平臺,實現各部門、各專業的資源信息共享。在進行建築結構設計過程中,利用該項技術可以實現建築工程師、設計人員與業主等所有參與者共享數據信息,建立可視化的數字模型,通過對建築結構的反覆分析與模式,不斷的調整與優化建築設計,同時幫助企業降低各個階段的成本,縮短施工時間,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BIM技g應用在建築結構設計中的難點

BIM技術是通過建立建築數字結構模型,根據結構模型的數據信息反饋到分析軟件中,該軟件可以實現數據的分析與處理。設計人員只需要根據軟件最後得出的數據對設計方案和施工方案進行調整與優化即可,這樣大大提高設計方案與施工方案的質量。BIM技術是通過建築結構分析與施工方案統一的作用下進行的。利用該項技術構建建築模型時,爲了有效提高建築結構的安全性,技術呢元必須保證模型空間數據物理模型與空間的真實性,這是保證設計方案的關鍵環節。需要注意的是建築材料自身的性能以及負載等不同物理特性也會對建築結構具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技術人員在進行數字模型構建時,不可變量的參數和參量會直接影響模型構建的質量與真實性。BIM技術理論指出,在構建數字化模型時,一定要保證工程的物理模型、建築結構數據分析與施工圖紙實現完全統一。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如果一個構建的數據出現問題,就無法保證模型與數據分析、施工圖紙的一致性。因此,在構建數據模型過程中,進行連接結構數據分析時,經常會出現系統無法實現統一,造成有效數據的丟失,進而無法對建築結構性能進行有效的分析。

三、BIM技術在建築結構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一)節約能源及利用能源

節約能源和利用能源在評價綠色建築的標準中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通過建立一個可視化的建築三維BIM模型引入分析能量消耗的軟件,或者轉換格式引入分析能量消耗的軟件,並在相關規範和標準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實際氣候氣象數據,對模擬的結果作一個科學合理的調整或優化建築維護結構和設置相應的參數。此外,通過BIM技術可以分析室外太陽輻射的分佈區和太陽輻射強度。因此,用於優化和完善太陽能設備的設計,可以最大程度上對可再生資源的科學合理利用。

(二)BIM技術在鋼結構建模中的具體應用

現階段,在我國建築施工中鋼結構是大跨度建築物的主要結構形式,因此在進行鋼結構建模是需要攻克結構連接與加強件佈置等難關。再加上設計鋼結構時所涉及到的樑柱連接、樑樑鉸接等多種連接形式,這無疑增加了鋼結構設計的難度。因此設計人員在進行鋼結構設計時一定要根據樑自身的高度,同時將各個連接件進行專項設計並將其參數化。設計人員可以利用BIM系統中參數共享的功能,嚴格控制高螺栓的數量與間距。同時利用對參數的條件實現新的連接件。在鋼結構實際施工過程中技術人員一定要參考相應的設計位置,從而確定出加強件與連接件的準確位置,這樣進一步提高施工人員的工作效率,縮短工期,同時也提高了鋼結構的設計質量。

(三)集成化設計

在設計的過程中應用到集成化設計是將工程學考慮在內的,工程學知識在建築設計中的()應用可以使整體的設計方案更加的完整,可以優化建築的性能,提供全新的綜合策略。綠色公共建築設計是一種新型的設計形式,應該多多思考複雜的分析模型,傳統的設計方法和思路會嚴重影響設計的進程,不能夠進行高效準確的設計。利用BIM技術可以提高設計的速度,對信息準確性的把握也可以加大,依靠建築師的經驗進行定性分析已經不再允許,BIM技術可以提供準確的數學邏輯幫助進行定量分析。

(四)運營與管理分析

BIM技術的核心是參數化的三維可視化模型,這是各個相關專業信息的結合,可以把建築物涉及到的不同專業中的各種參數加以可視化,並可以與整個建設過程中的信息保持一致,同時能實時提供相關的各種項目的資料。提供的這些數據具有極高的完整性而且可靠性,並能進行實時協作、長時間持續提供經營管理現階段綠色建築對工程信息的要求。例如項目運行一段時間後需要清洗空調通風系統,此時就要熟悉和掌握所有的空調系統規模、空調管道的位置、以及圍繞該系統的其他功能管線位置都要熟知,之後才能決定投入的相應的人力物力和必要的工具。通過BIM模型就可以實現它並且能夠高品質地滿足這些要求。

結語

綜上所述,隨着我國居民對建築行業要求越來越高,保證建築結構設計質量和施工質量成爲建築行業長久發展的關鍵。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利用BIM技術對建築結構進行優化設計,保證建築施工質量也直接關係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設計單位一定要加強對該方面工作的重視,不斷的引進先進的技術和工藝,從而提高建築結構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促進建築行業健康長久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秀霞。關於建築結構設計中BIM技術的應用探究[J].門窗,(2):134.

[2]劉麗。關於建築結構設計中BIM技術的應用研究[J].工程技術(全

文版),2017(3):28.

[3]李軾,王科亮,劉媛。探析建築結構設計中BIM技術的應用[J].江

西建材,(3):34.

國中科學的小論文 篇四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聲音的世界裏,美好的聲音給我們安慰、鼓舞和振奮!然而,粗俗的噪聲又令我們煩惱、不安和沮喪,那麼聲音是如何產生的呢?我們又是怎樣減弱它呢?請允許我做一名導遊,伴隨同學們一起去探索聲音知識的寶庫吧!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在現實生活中,噪聲隨處可以聽見:在公路上,車輛鳴叫聲,發動機的振動和排氣聲,以及車身的振動聲……施工地上,各種設備機器發出的“嘭嘭”聲……在街道上,鬧市喧譁的嘈雜聲……娛樂場所的吵鬧聲……從環境保護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屬於噪聲。噪聲污染的程度越來越深,已經完全成爲四大公害之一。那麼,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去研究,去解決……

爲了解決噪聲污染的祕密,我還是從手機方面得到了深刻的體會。那就是一次正在吃晚飯的時候,我爸爸的手機事先按了振動設置後放在茶几上,這是他的習慣的動作。忽然,聽到“嗡嗡嗡”很強的振動聲,甚至蓋過了電視機的聲音。我驚呆了,小小的一個手機可以產生如此大的嘈雜聲。於是我就去嘗試,用自家的座機和我爸爸的手機進行了一次探究實驗:撥通手機,把手機拿再手裏,感覺手很麻,但是振動聲比茶几上的聲音小很多了。我想可能是手上厚厚的肉可以防“震”呢?我又把手機放到對摺兩次後的小手帕上,發現振動的聲音也比較小。於是我又放到枕頭上,厚厚的棉被上,又發現越厚越柔軟的材料,防“震”的效果越好,可以大大的減弱噪聲。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利用不同材料的物質來減弱噪聲呢?實驗證明是切實可行的。

根據這一個特點,我有如下的暢想:

一、平時在家的拖鞋,是否都可以改用鬆軟的鞋底,穿起來又舒服,又可以減小噪聲,以免影響樓下的鄰居,特別是半夜起牀時,輕腳走減弱噪聲的效果更好,更有利和諧鄰居的關係。

二、假如家庭允許的話,我們可以在家的地板上鋪上毛毯,在上面走的話比起穿同樣的鞋在地板磚上走,聲音可小得多,靜悄悄的。自己也獲得了安靜舒適的環境。

三、家裏的窗簾我們也可以改革一下換用柔軟的絨布,隔絕外面公路上那些讓人感到煩躁的噪聲不是也很理想嗎?

四、我也有一個成熟的想法:想建議生產鞋的廠家,最好是多生產那種鞋底彈性強一點,儘量不要生產那些底下釘有鐵片的和鞋底很硬的鞋,這樣可以從我們自身的腳步聲音來減弱噪聲。

其實,利用鬆軟的或彈性好的材料來防震減弱聲的方法有很多:難怪我見到一些機器下面墊有橡膠輪胎或泡沫以及木架之類,難怪走在走在軟軟的沙灘上、落葉上、草地上都靜悄悄的,難怪還有那些公共場所如酒店、娛樂場所的地板上都鋪有地毯、OK廳的牆上都裝有厚厚的棉布、大型的影劇院的牆都做成蜂窩狀,到現在我才明白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學了聲現象以後,我懂得了減弱噪聲還有許多切實可行的方法,如植樹造林、做隔音牆、安裝雙層玻璃、安裝消聲器等。噪聲污染是全世界公認的四大污染之一,我們每個人要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儘量不要製造噪聲,有了外來的無賴的噪聲,我們也要採取積極的措施去處理,多學物理知識,讓知識爲人類服務,讓噪聲向我們說再見。

科學小論文國中生 篇五

媽媽曾給我出過這樣一個謎語:“南陽諸葛亮,穩坐中軍帳。排下八卦陣,單捉飛來將。”這則迷語告訴我們:蜘蛛專吃活的東西。“難道它不吃死的東西嗎?”我想。這引起了我的興趣,於是我做了個實驗。

我從牆角處捉來一隻小蜘蛛,把它放進一個盒子裏。心急的我沒等蜘蛛織網,就撿來一隻死去的小蟲、一隻死蒼蠅,放在蜘蛛的前面,蜘蛛卻置之不理。我隨即用手碰撞盒子,蜘蛛就向其他方向爬走了。

爲了徹底弄懂蜘蛛吃不吃死的東西。第二天,我又來到盒子前觀察,看到死昆蟲、死蒼蠅還在原來的地方,可盒子角處卻多了一個網,蜘蛛在網上安靜地趴着。這時,我想:昨天死蒼蠅、死昆蟲沒被吃掉是不是因爲沒有網呢?於是,我又將死蒼蠅拿起來輕輕地放在網上,可蜘蛛還是一動不動。緊接着,我又用筆尖輕輕地觸動了網的邊緣。蜘蛛這纔有了反應,開始向顫動的方向爬去,我把筆收回,網停止了顫動,信號就斷了。它又停了下來。不一會兒,蜘蛛又向網中心爬去。我又用筆尖觸動網上死蒼蠅的身體,網開始顫動,蜘蛛就開始向這邊爬來,我又把筆尖收回,蜘蛛又停了,與上次一模一樣。過了一會兒,蜘蛛又向網中心爬去。噢!我終於明白了:原來蜘蛛是靠網的顫動來產生感覺的,靠織網而捕食的。於是,我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爲了證實蜘蛛是否是靠網的顫動產生感覺,我又做了實驗。將筆尖放在網上死蒼蠅的身上,長時間的顫動,網的震動越來越大,蜘蛛產生的感覺好像也越來越強烈。蜘蛛匆匆忙忙地趕過來,等蜘蛛碰到蒼蠅時,我將筆尖收回,只見蜘蛛尾部很快噴出黏黏乎乎的蜘蛛絲將蒼蠅捆住,接着我又看着蜘蛛的背一動一動的,好像在吸食蒼蠅。不一會兒,網上就剩下一個完整的空殼了。這個實驗證明了蜘蛛吃動的昆蟲。

我又到圖書館、書店與互聯網上查閱了大量有關蜘蛛的資料。其中《普通動物學》一書中說道:“蜘蛛爲食肉性動物,其食物大多數爲昆蟲或其他節肢動物。但口無上顎,不直接吞食固體食物,而是慢慢地吸食。當昆蟲等動物觸網時,會用力在網上掙扎,使網絲顫動而使蜘蛛很快發覺,蜘蛛便順着縱向絲向獵物爬去,用蛛絲包裹獵物,固定於網上。先用螯肢內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獲獵物體內,將其殺死,再由中腸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捕獲物的組織中,很快將其分解爲液汁,然後吸進消化道內,最後吃剩下的體殼被完整的棄留在蜘蛛網上。這些資料都充分證明:飛來的昆蟲使蜘蛛網顫動,網顫動會使產生感覺,蜘蛛產生感覺就會將獵物捕獲。因此,這證實了蜘蛛只吃活物,而不吃死的昆蟲。

國中科學的小論文 篇六

不知大家是否嘗試過捏雞蛋,可能有的人會覺得這沒有意義,因爲誰都知道雞蛋薄薄的殼,一碰就碎,有多少人知道這其中鮮爲人知的奧祕。

那時我在家上網查資料,看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上面說:“一個大力士能徒手打碎一塊磚,可是有個人叫他把雞蛋捏破,大力士拿起雞蛋使勁捏了半天,卻怎麼也捏不破。”我看了半信半疑,決定找個機會試驗一下。

這天,媽媽答應中午給我做我最愛吃又最有營養的番茄炒蛋,想到那甜甜的番茄,滑滑的`雞蛋,我便口水直流。到了中午,我主動請纓要去幫媽媽,媽媽答應了,讓我去打兩個雞蛋。我先從冰箱裏拿了兩個雞蛋,然後拿了一個大碗,看着雞蛋,我心想:試驗的好機會來了。第一個雞蛋,我按平常的方法打到碗裏去,一敲就破的雞蛋讓我對那個故事產生了更多懷疑。第二個雞蛋,爲了防止捏碎雞蛋時蛋黃灑一地,我刻意把雞蛋對準碗中心。這時,我的心“砰砰”直跳,手心都冒出了汗。雞蛋破碎那一幕彷彿出現在我的眼前,我雙眼一閉,然後等待雞蛋破裂的聲音響起。但令我吃驚的是,當我睜開眼睛,雞蛋竟然沒破。第一回合的“失利”沒有讓我氣餒,我準備進行第二回合。第二回合,我吸取了“教訓”,我這次用兩隻手把雞蛋緊緊握在手裏,然後咬緊牙關,瞪大眼睛,使出全身力量去捏雞蛋。儘管我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可在我認爲這回雞蛋“必死無疑”的時候,它卻安然無恙地在我手中。這讓我又懊惱又驚奇,我只好去問在旁邊的媽媽。

媽媽聽了我的一番話後,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孩子,這其實蘊含着一個科學原理。雞蛋殼雖然很薄,但它是一個橢圓形,當你去捏它時,它就會把你使出的力量全部均勻的分佈在雞蛋各個地方,所以它能承受很大的力量,一些建築物就是運用這個原理建成的。”聽了媽媽的話,我恍然大悟。

其實這個世界真的非常奇妙,我相信只要大家愛發現,愛觀察,愛勞動,就能與科學邂逅。當今社會可以說已經離不開科學了,相信我們明亮的眼睛能發現許多奇妙的事物。

國中科學的小論文 篇七

前段時間,在我家陽臺澆花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我發現它們總是向着有光的地方生長。我很好奇,於是就查了書,原來這種現象叫做植物的向光性。我爲了更好的瞭解向光性,做了一個實驗,叫做“會走迷宮的豆苗”。

實驗材料如下:豆苗一盆,紙箱。步驟如下:一 在紙箱左面(或右面)開一個圓洞;二 把豆苗放在紙箱裏面,蓋好。過幾天之後,就會發現豆苗的頭深處洞頭了。這個實驗是我在一本書上發現的,我對這個實驗很感興趣,於是就按照書上的方法做了這個實驗。我拿了一盆豆苗,和一個大小合適的紙箱,在紙箱的左面開了一個洞,然後把豆苗放進箱子裏蓋好。沒想到,才過了兩三天,豆苗就從洞裏探出頭來了!我真是好高興啊,因爲實驗順利成功了,耶!

通過實驗,我知道了,原來植物大多數都是向着有光的地方生長,這種特殊現象叫做——植物的向光性。通過實驗,讓我明白植物如果一旦失去陽光,就會四,所以家裏的植物要多曬太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