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論文文獻綜述(新版多篇)

論文文獻綜述(新版多篇)

文獻綜述論文 篇一

摘要:

爲了弄清我國國小遊戲教學與研究現狀,利用中國知網和Google收集資料,進行分析。結果表明,2000年到2013年,遊戲教學文章發表數量急劇上升,其中針對單獨學科的遊戲教學數量較多。本文就收集到的有代表性文章進行綜述與分析。

關鍵詞:

遊戲教學,文獻綜述,模型建構

1、引言

“好玩是兒童的天性”。但是迫於應試壓力,加上家長不願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理,兒童的天性被壓制,這並不利於兒童的成長。遊戲,可以說是兒童成長最主要的的活動。遊戲教學法就是利用遊戲的活動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學習,發展相應能力。

2009年,新課程標準的提出,標誌着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入新的階段。通過中國知網等權威網站的資料收集,發現遊戲教學一直是研究熱點,2012年研究文獻總量突破2萬,2013年有所回落。

2、國內研究綜述

目前國內,遊戲在學期階段用的較多。傳統意義上的遊戲只是課堂的輔助手段。李海洋(2009)認爲教師應根據新課標要求,掌握學生的思維特點,在英語教學中,符合遊戲教學的原則(目的性,競爭性,公平性原則),將教學方法與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結合,逐步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堅定學生學習英語的決心和信心。教師在日常英語教學中運用遊戲教學法,累計和總結遊戲教學經驗和方法,努力提高國小英語教學質量。凌美葉(2005)探索遊戲教學理論依據,遊戲教學思路,種類。遊戲教學時教學方法的一次變革,學生由客體變爲主體。荀子提倡的“知行統一”,杜威的實用主義,“從做中學”,都爲遊戲教學提供理論基礎。遊戲教學也很好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愉悅性。遊戲活動種類具有多樣性,可以依據學生不同心理特徵設置不同遊戲,比如針對好奇心設計猜謎遊戲,好勝心設計競賽遊戲等。“在玩中學”也要注意遊戲目標的是否明確,是否適合學生,遊戲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周穎怡(2013)認爲音樂這門特殊的藝術學科,決定了採用遊戲教學的必要性。音樂遊戲教學必須以學生爲中心,通過趣味性遊戲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活動性的遊戲引導學生參與,競爭性遊戲對音樂有更深入的理解。新時代的教師應將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徵與遊戲特徵結合,設置多樣性遊戲,讓學生在遊戲中掌握音樂知識。肖旭(2010)根據體育教學特點,構建以創新爲核心的體育遊戲教學模型,以教師爲主導,師生互動,激勵學生學習。“快樂學習,表揚爲主”。體育遊戲課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能力和教師的教學技能,體育教學模型的構建爲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提高參考。

國內有關遊戲教學的研究,側重點各有不同,主要還是分學科論述,未見形成系統。

3、國外研究綜述

從古希臘起,西方教育,特別是幼兒教育,就把遊戲用於教學實踐中。法國教育學家盧梭及其重視遊戲對兒童身心發展,他認爲兒童最好在遊戲中學習。捷克著名教育學家誇美紐斯也認爲遊戲可以鍛鍊身體的健康,以及肢體的敏捷。20世紀初,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學家杜威,非常重視遊戲教學。他強調“從做中學”。皮亞傑把兒童遊戲分爲三個階段:0—2歲爲練習性遊戲;2—7歲爲象徵性遊戲,7—12歲爲規則性遊戲。國外教學理論特別強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提倡的自然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特別是近年興起的TPR(全身動作教學法)對我國兒童英語教學產生了重大影響。艾裏康寧的《遊戲心理學》,從遊戲是一種社會現象這一方法論立場研究遊戲,證明,遊戲不是自發的,而是在教育的影響下形成,它是兒童理解人們活動的任務和動機的一種形式。

許多國家都提倡在國小教學中引入遊戲教學,日本在教學方法上注意國小與幼兒園教育相銜接,日本幼兒園的幼兒可以自由選擇遊戲內容。由於國小與幼兒園性質不同,所以國小的遊戲教學相對受限。美國教育工作者也在國小的教學方法上大量引入遊戲成分,使美國國小課堂以“亂而無章”的感覺。如何處理好教學與遊戲的關係並形成一套適用的遊戲教學的模式對於遊戲教學能否在國小有效的體現其價值是非常重要的。

4、研究總結與展望

通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國外對遊戲教學研究較早,遊戲是兒童學習知識,接觸社會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遊戲不是讓學生放任自由,而是要以教師爲主導,與教育相結合,通過遊戲的趣味性和教育意義結合,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發揮自身的潛能,發展認知水平。國內外對遊戲在國小教育中功能和運用情況進行了一定研究,但是教學遊戲在課堂中作爲一種調節手段,大多數研究也只侷限於理論層面,對於遊戲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較少,也沒有人把遊戲作爲一種教學方法系統的研究。這爲後來研究者提供研究方向。

文獻綜述論文 篇二

[前言]

大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的頻率加快、範圍加大和程度加深。有數據表明:“在我國20世紀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學生存在心理障礙,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來已達到30%,存在心理障礙的人數還在不斷增多”。[1]使得我們不得不更加關心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任長順在《不同運動項目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影響的調查研究》中提出“大學時期是大學生良好心理習慣的形成和心理逐漸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近年來隨着現代人對健康認識的轉變,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大學時期同時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大的時期。他們既要應付生理變化帶來的心理問題,還要應付社會環境變化產生的心理矛盾,常常處於錯綜複雜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多種多樣的心理衛生問題”[2]。曾四清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心理健康的途徑》中提到“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療手段是行爲療法”[3],而劉衛平、李平等認爲體育教學恰恰在這方而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以思維活動爲主要活動方式的文化課,由於學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爲不宜表現,所以在課堂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說教爲主,學生的主體參與水平僅處於較低的被動認同活動階段,故難以實施有針對性、及時性的教育來改善增進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之下,體育實踐課由於它具有羣體性、競爭性、艱苦性、娛樂性、釋放性、外顯性等特點,故可以看成它是個社會活動的縮影,或者說是社會活動模擬遊戲化,人們沉浸在體育實踐課活動中,會感受到豐富多變的刺激,也會體驗到幾乎和社會活動完全相同的精神磨難與心理衝突。所以,它更易於有效地把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與心理健康行爲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在寓心理健康教育於課堂身體活動的過程中主動加強主體的參與性,並充分地體驗、領悟、內化,然後附諸實踐直接接受實踐的檢驗”。[4]正因爲體育教育在這方面表現出來的優勢,使得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關注體育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影響。本課題主要是從平時的課堂教學出發,研究體育運動本身會對心理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各種不同教學手段對學生的心理產生的不同影響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評價,使體育教師在課堂體育教學過程中滲透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從而促進大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減少心理問題的發生。

[主題]

大學階段是人們接受系統的學校教育的最後時期,也是人們進入社會前的最後階段。大多數學生離開了家長而獨自生活和學習,其中有來自日常生活的苦惱、有與同學交往過程中發生的關係矛盾、有學習中的困難和挫折以及即將畢業進入社會而產生的就業壓力,因此,高丹娜在《如何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提出本階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大的時期”[5];同時還要應付生理變化帶來的心理問題,從而常常處於錯綜複雜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多種多樣的心理衛生問題。

一、體育運動本身會對心理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

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療手段是行爲療法。於勇在《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表明體育運動由於本身特點決定了其在促進心理健康方面具有巨大的效應。

1、體育鍛煉能促進認知能力的提高

體育鍛煉中從事每一項運動都要求運動者對外界事物做出迅速準確的判斷與感知,從而快速協調自己的身體以保證動作的完成,從事長期的運動能促進人的知覺能力的發展,提高人的反應速度和知覺判斷能力,使人變得敏捷、靈活。

2、體育鍛煉能獲得良好的情緒體驗

體育鍛煉能帶來流暢的情緒體驗這是一種理想的內部情緒體驗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們能忘我地投入到運動中,併產生來自於活動過程本身的直接興趣和享受,這是一種在學習、下作、交際中所無法產生的情緒狀態。研究表明:用力的運動可使人減少情緒上的負擔,甚至能減輕因精神壓力的偶發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負擔。

3、體育鍛煉能強化“自我概念”,對自尊產生積極影響

“自我概念’,是個體主觀上關於自己看法和感覺的總和。自我概念是相對穩定的,在適應社會的人格的形成方面起很大的作用。衆多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可使自我概念清晰度明

顯提高,肌肉力量、情緒穩定性和外向性格呈現正相關,通過力量訓練個體的自我概念顯著增強。

4、體育鍛煉能協調人際關係

隨着社會的發展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許多人感到愈來愈缺乏適當的社會聯繫和人際交往,體育活動是一種很好的增加人與人之間接觸的形式,在活動中共同鍛鍊、相互競爭、團結合作、相互交流,可以使個體忘卻煩惱和疲勞消除孤獨感,使身心得到舒適的體驗,產生良好的情緒狀態。

5、體育活動能降低應激反應,消除疲勞

應激是指個體對應激源或刺激所做出的反應。鍛鍊會引起人腦釋放自然合成的鎮靜劑一一內啡肽,發揮作用時,內啡肽具有阻斷大腦中與應激有關的化學反應的作用。有研究表明,體育鍛煉能提高諸如最大吸氧量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這就能減少疲勞的產生。

6、體育鍛煉能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

焦慮和抑鬱是人學生遇到的幾種最爲常見的情緒困擾,1990年諾瑟等人的研究表明,一次性活動和長期的身體鍛鍊均能有效地降低抑鬱;身體鍛鍊既可降低特質性抑鬱,也可降低狀態性抑鬱,身體鍛鍊既可降低正常人的抑鬱,也可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抑鬱,有氧練習(低強度、長時間)和無氧練習(高強度、短時間)均可降低抑鬱;體育鍛煉與心理治療相結合更能有效的降低抑鬱”。[6]

教學過程是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的,它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從中挖掘出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從而有目的來“改善和調解大學生的精神狀態,使其適應繁重的學習生活及來自各方而的壓力,樹立積極向上的思想意志品質,培養學生自強、自立、自尊、自愛的健康人格,爲成功走向社會打好基礎。其次,體育活動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進行的,總是與人羣發生着交往和聯繫,在活動中要努力控制和約束自己的內心衝突,這對培養協調人際關係,擴大社會交往,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行爲規範起着積極的影響”。[7]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不同體育活動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可以緩解心理矛盾、消除憂鬱和焦慮等各種心理問題、調節心理狀況、維持心理平衡。

二、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

1、不同的教學內容是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教育作用。“田徑培養學生的勇敢、堅毅、果斷、堅忍不拔、奮發進取、開拓進取、吃苦耐勞等良好的心理素質。”[8];“而在球類教學中,提倡集體主義精神,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奮勇拼搏,可培養關心他人、關心

集體的良好心理素質。”[9];“太極拳特別強調‘知己’功夫的練習,‘看熟’、‘懂勁’的階段也就是‘知己’的階段,通過‘知己’功夫的鍛鍊,可以明顯提高太極拳鍛鍊者對‘自我’的認識。自我概念和自尊水平的提升都極有利於練習者健全人格的培養。”[10];“游泳、滑冰、跳馬及雙槓等既具有表演風格又具有挑戰性的項目,這要求學生不斷克服怕摔跤和去怕擔風險等膽怯心理,去戰勝困難,越過障礙”[11];“體育舞蹈具有增進人際交往和友誼,滿足人民精神需求,提高反應能力、適應能力和自我表現能力,增強自信心的作用”。[12];“健美操、藝術體操課是人們交流思想、打發情感、消除隔閡、相互溝通的最好形式之一,在優美音樂的伴奏下,人們自我封閉的意識在這裏得到徹底解脫,活動中融洽、和諧、高雅的氣氛亦能增強人們溝通和交往的意識和慾望”。[13]劉衛民,李平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論綱》也認爲:“在體育教學中,可利用不同體育項目的運動特點因材施教。如對那些性格內向、不善言辭交際、不合羣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足球、籃球、排球、接力跑、拔河等集體性活動項目,並多采用激勵的方法,提供發言和練習的機會,以改變孤僻的個性,逐步適應與同伴交往,形成合羣的心理定勢;對那些處事猶豫不決、不夠果斷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乒乓球、網球、羽毛球、跨欄跑、擊劍等反應靈敏性活動項目,並在練習中提出嚴厲的硬性要求,以培養其堅強的意志,果斷和百折不撓的品質;對那些膽子較小、做事怕風險、難爲情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游泳、滑冰、滑雪、拳擊、摔跤、平衡木等冒險性活動項目,以培養他們勇敢無畏跨越障礙的精神品質;對那些易於急躁、感情易衝動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下棋、太極拳、慢跑、遠足、游泳、騎自行車、射擊等持久耐力性活動項目,以培養他們自我控制能力,改變易急躁、衝動的特點;對那些做事信心不足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跳繩、俯臥撐、廣播操、跑步等簡單性活動項目,使他們易看到自己的進步,並及時肯定他們的進步,提高其成就感,從而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對那些自負、愛標新立異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跳水、體操、馬拉松、藝術體操等難度較大的活動項目,或讓他們與比自己水平高的對手比賽等,以改變他們的驕傲之氣;對那些遇事易緊張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足球、籃球、排球等緊張激烈的比賽活動項目,從而使他們在激烈的練習和競爭中鍛鍊自己冷靜、沉着思考的心理品質”。[14]

2、有研究就專門針對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心理健康所產生不同影響。熊亞紅等在《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體育教學模式的探討》認爲:

“1)、小羣體互助學習法,它加強了對責任感、創造力、協同意識、競爭意識的培養,極大地促進了學生間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

2)、模擬訓練及意念訓練法,它可提高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強自信心,提高了心理適應及調節能力;

3)、創設情境法,它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情感,使其獲得積極的感受和認識,產生積極的內心體驗,並最終內化爲認知結構,培養出良好的思想品質;

4)、過程啓發式教學法,它從根本上解決了如何使學生學會

5)、調整法,它可平靜學生的心情,緩解緊張的情緒,是舒緩學生心理的一種極好方法。另外,經常採用的方法還有移情體驗法、角色扮演法、認知矯正法、遊戲法等”[15]。

3、研究顯示不同教學手段對學生的心理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熊亞紅等在《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體育教學模式的探討》提出:

“1)、強調改變練習的背景環境,提高學生心理的抗干擾能力和生存能力;

2)、加強角色和地位的互動性,以培養他們的組織能力、適應能力和善處人際關係的能力,以及樂於助人的良好行爲品質;

3)、利用異性效應組織練習,使學生在異性面前抑制自己的不良行爲。弘揚良好的思想品質,培養並發展他們健康向上的人格;

4)、引入體育競賽的競爭機制,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成就動機。這有利於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和競爭意識,提高自身的獨立意識和能力”。[16]

三、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測量評價

侯世勳等在《高校體育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討》中提出,“把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評價納入考試體系,能促使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品質,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心理健康的評價可分爲兩個方而:一是理論知識。應列入體育課程理論試卷中,以便考查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識的狀況;一是心理健康評價表測評。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較全面評價,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使學生及時瞭解自己的狀況以及如何完善自我。這一措施的實施,不僅能夠及時掌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動態,爲有效地培養大學生心理素質提供科學依據,同時彌補了目前考試體系中存在片而性的問題”。[17]

劉衛民、李平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論綱》認爲要“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評價指標體系應依據各級在校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髮展特點,以及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定目標而制定。因此,應區分國小生、中學生、大學生的不同情況,但平要指標體系應包括對待學習的態度,成就動機,適應能力,交際能力,行爲能力,創造能力,預見能力,情緒反應能力,健康人格等,其具體的方法是和體育實踐課中測量評價學生的心理負荷方法相同,即先運用教育觀察法對各主要指標的細化標準進行測量,然後再運用模糊數學綜合評價”。[18]

[總結]

體育運動本身會對心理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教學過程可以根據體育運動所具有的功能,挖掘各種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通過不同的內容、不同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藉助科學可行教學評價從而更加有目的的、有計劃的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從而在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同時,進而促進心理健康。“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體育與健康教育結合的必然要求,也是開發體育多元功能的需要。”[19]

參考文獻

[1]曾四清。高校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心理健康的途徑[J]。渭南師範學院學報,2003(2):88-90

[2]任長順。不同運動項目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影響的調查研究。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4,(02):36-37

[3]曾四清。高校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心理健康的途徑[J]。渭南師範學院學報,2003(2):88-90

[4]劉衛民,李平。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論綱[J],湖北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3(1):18-21

[5]高丹娜。如何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S1):168-169

[6]於勇。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J]。湖北體育科技,2005,(3):343-345

[7]李安民,等。集體項目和個人項目運動員自信心的比較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04)

[8]孫秀芝。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J]。滄州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5.(3):106-107

[9]孫秀芝。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J]。滄州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5.(3):106-107

[10]楊祥全。太極拳對普通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3,(1):63-66

[11]張小田。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J]。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2):81-83

[12]李曉新。體育舞蹈對大學生身心影響的研究[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4,(3):99-101

[13]趙小靜。健美操、藝術體操、體育舞蹈課對大學女生身心健康功效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3,(5):110-112

[14]劉衛民,李平。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論綱[J],湖北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文獻綜述的撰寫要求 篇三

文獻綜述是一種重要的學術論文,它在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課題申報與撰寫和科研寫作能力的培養等方面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而,掌握這門寫作技能對於提高科研能力大有裨益。

只有依照文獻綜述的基本特點,重新建構文獻綜述相關知識的理論體系,才能撰寫出思路清晰、內容翔實、語言簡練的文獻綜述,併爲開展科學研究提供參考。

爲此,根據文獻綜述的概念和特點,筆者提出了撰寫文獻綜述的若干要求。

但是在撰寫文獻綜述時,需要先回答以下基本問題:

第一,國內外研究者對某一主題 (或內容) 進行了哪些研究?回答“研究了什麼”的問題。

第二,對於某一主題,國內外研究者是怎樣進行研究的?這是回答“怎麼研究”的問題。

第三,對於研究結果,國內外研究者的研究之間有什麼關聯性?即是回答“相關性研究的區別和聯繫是什麼”的問題。

第四,該研究有何突出性的貢獻或效果?後世對該研究做出了何種評價?回答“研究怎麼樣”的問題。

上述的問題是構思文獻綜述中最核心的問題,如果能比較清楚地回答,那麼這篇文獻綜述的主體內容就基本形成了。

但是還要注意以下的若干原則,才能寫出高質量和高水準的文獻綜述。

(一)選文獻的“三最”原則

在撰寫文獻綜述時,收集和選用文獻是前提。

根據筆者的經驗,總結出選用文獻時的“三最”原則,即“最權威、最經典和最新的”原則。

“最權威”是指當下某個研究領域內最有影響力和最知名的國內外學者、專家和教授的著作、論文、會議論文等各類文獻資料,主要是學術論文;“最經典”是指在中外歷史文化發展過程中,那些經歷了歷史和社會的檢驗的世界名著等,主要是書籍;“最新的”是指近幾年來 (一般默認爲 5 年) 發表的各種文章,而“最新的”資訊主要體現在報紙上,因爲報紙信息更換速度和信息承載量都比較大,每日都在更新。

下面以撰寫“高等教育學”專業等方面的文獻綜述爲例,“最經典”的文獻就是由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年出版的12本漢譯世界高等教育學名著叢書,比如約翰·S·布魯貝克的《高等教育哲學》。

諸如此類的名著就是經歷過歷史和世人的考驗的學術專著,那麼他們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和知識價值就比較大。

如果你在思考和撰寫文獻綜述中,連這種非常重要的文獻你都沒有收集到,那麼,你的研究就缺乏重要的理論支撐,其研究結果就可以預想而知了。

“最權威”的論文就是 《高等教育研究》和 《教育研究》上發表的學術論文,它們代表着這個領域研究發展的現狀和最前沿的學術動態。

“最新的”的文獻就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在線、教育報、教師報等報紙上傳遞的教育類的知識或報道。

恪守這“三最”原則,就爲後續研究提供了最珍貴和最有價值的文獻資料,有利於研究所用。

(二)讀文獻的忠實原則

在選擇好文獻之後,就是讀文獻。

文獻既是研究的材料,也是評論的對象。

閱讀文獻時,可以採取“史 - 著 - 論”的順序展開閱讀,才能更接近於對原文的理解,才能分清誰是作者的觀點,誰是前人的觀點,哪些是描述性的文字,哪些是議論性的文字。

特別一提的是,有研究者提倡“史論著”的閱讀法,筆者在此講三者的順序略微做了一下調整,提倡採取“史 - 著 - 論”的順序展開閱讀。

理由如下:“著”和“論”的存在顯著差異。

著作類原創性更強,知識覆蓋面更廣,邏輯關聯性更強,而論文類知識涵蓋量有限,更多作品只是對著作類的解讀或釋義,算是比較二次性的作品。

它研究的基礎已經是建立在別人的文獻基礎之上,而著作類,特別是學術專著,更多地體現出作者的原創性,它更多依賴於長期的教育生活實踐,它的研究成果對實踐的指導意義和作用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研究過程中,某些研究者爲了多快好省地發表論文,在對文獻資料收集不全的。情況下或者對文獻資料並沒有真正理解其中的涵義的情況下就開始寫作,這就違背了對研究中的客觀性和實事求是的原則。

忠實於原文原觀點。

尤其是一些外文資料。

要做到忠實原則並不容易。

某些主題或學科專業類的文獻並不是普通研究者或人士可以獲得的最原始或一手的資料。

造成這種研究的原因有:一是研究者的身份和地位;二是文獻資料的珍貴程度;三是學科專業的特性。

由於上述原因,所以來執行和落實忠實性原則時就會大打折扣。

(三)寫作時的綜述結合原則

撰寫文獻綜述時要“綜”“述”結合。

文獻綜述應有述有評,對所引述文獻應做提煉、分析,儘量避免對所引述文獻只做一般性簡介。

在廣泛收集閱讀文獻的基礎上,對已有研究成果作出合理性地評述,爲進一步研究提供方向和依據。

有些研究者不是系統化地回顧現有的研究文獻,找適合研究的問題或可預測的假設,卻宣稱某種研究缺乏文獻,從而自認他們的研究是探索性研究。

這樣有選擇性的綜述文獻就帶有明顯的主觀偏見。

“綜”即收集“百家”之言,綜合分析整理;“述”即結合作者的觀點和實踐經驗對文獻的觀點、結論進行敘述和評論。

只有把兩者合理地融合在一起,纔算是一篇合格的文獻綜述。

如你所研究的主題是關於德育方面的,通過檢索知網、萬方、維普、人大複印資料、百鏈圖書館和 Goolge 學術收索等網站,發現關於德育方面的文獻資料就收集全面了。

殊不知還有一些重要的文獻未能進入你的視野。

如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網中關於德育研究方面的學術論文。

該網站論文主要是由南京師範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主辦的 《道德教育研究》 期刊發表的論文,而這一部分論文及研究成果就不能在上述我們常說常用的網站上查閱到。

(四)寫作時的讀者意識

文獻綜述屬於學術論文中的一種,它的讀者羣體具有特殊性。

主要供高校、科研機構、期刊社、研發中心、企事業單位等科研人員或教學人員閱讀,簡言之主要供同行交流。

鑑於這種特殊的讀者羣體,撰寫文獻綜述時就需要考慮該羣體的文化需求,學會換位思考,在恪守學術規範和職業道德的前提下,用專業和平實的語言寫作,這樣才能讓讀者理解和明白作者的真實意思。

所謂讀者意識,就是寫作過程假想讀者對象,寫作過程傾訴或交流的目標人羣。

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始終存在着“隱在讀者”,這一“讀者”存在於作者創作的任何一個環節。

寫作中的讀者意識另一層含義就是學會換位思考。

如果我是讀者,通過讀某人寫的文獻綜述,我能從中收穫什麼呢?這篇文獻綜述的新穎和獨特之處在哪裏呢?有沒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呢?有時,你去讀別人寫的文獻綜述時,常常能找到似曾相識的感覺,其實,這類文章多半屬於低水平高重複的文章。

如果在讀別人的文獻綜述時,能找到眼前一亮或者拍案叫絕或讀完之後意猶未盡之感,那麼這類文獻綜述就算是比較上乘之作。

換位思考,就是在理性分析和對比分析中,站在讀者的角度體驗自己寫出的文獻綜述是怎樣的感覺,試想,它將給讀者們留下怎樣的第一印象呢?如果我們善於這樣的思考,我們就爲文獻綜述的修改找到了方向,從而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論文水平和質量。

綜上,撰寫文獻綜述較爲妥帖的處理方式就是保持“中庸”——&md☆☆ash;不偏不倚。

因爲沒有人可以完全肯定地說自己的研究是十分完美的,也沒有人可以評價他人的研究一點價值都沒有。

當然,這種“中庸”之道也要注意適度,如果掌握了翔實可靠的文獻資料,並且對研究問題做出了理性分析,那麼就要勇於打破“中庸”式的平衡。

摘要怎麼寫

摘要是論文的獨立單元,要求行文簡短扼要,內容準確、精煉,通常二三百字左右,英文摘要以不超過1000個字符(250個實詞)爲宜。

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並且擁有與全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閱讀摘要不閱讀全文,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不容贅言,故需逐字推敲。

內容必須完整、具體、使人一目瞭然。

英文摘要雖以中文摘要爲基礎,但要考慮到不能閱讀中文的讀者需求,實質性的內容不能遺漏。

文獻綜述學習心得體會 篇四

我認爲文獻綜述的門檻不高,因爲撰寫文章之前,必須大量閱讀。簡單的文獻綜述法只描述各家思想盡量少加入自己的觀點,我想這對於作者自身的學術水平的要求不會很高,但這也不是說可以讓對綜述領域毫無瞭解的人隨意閱讀幾篇一級文獻,簡單羅列文獻中的觀點;也不是說像介紹“研究進展”一樣,只陳述科學的進程即可。綜述的一個特點在於綜,這就要求我們在閱讀了解的基礎上歸納整理、綜合分析,寫出更有邏輯層次的文章;另一特點述,要求對綜合整理後的文獻進行比較專門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統的論述。我想要寫好綜述,其實是件很難的事情,在國外,宏觀的或者是比較系統的文獻綜述通常都是由一個領域裏的泰斗來做的,但在沒有人生來就可以成爲泰斗大家,在之前也需要不懈努力地朝那個方向奮鬥。

依我看來,學習嘗試寫綜述不失爲了解某一個領域的一條道路。在寫綜述文章之前,需要儘量全面瞭解某領域中某分支學科或重要專題的發展歷史、研究現狀、最新進展及各家觀點。當然在瞭解這些的同時,也熟悉了蒐集專業文獻的方法和資料積累的方法。這可以說是我們圖書情報專業學生的看家本領。但是就我自己而言,在看家本領方面還存在很大的欠缺,本科時學的很雜很淺,希望能在慢慢學習中逐漸得到提升。在綜述的寫作過程中,需要對一級文獻中的各家觀點進行分析、歸納、綜合,這也提升了我們在這些方面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我們獨立思考能力和科研能力。

目前,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綜述文獻的數量越來越多,如果有志於發表綜述文獻,就應該修煉好內功。當然在寫綜述文獻時,應當注意選題,選題應該要做到三個字——“新、精、少”。“新”即選題反應新思路、新技術;“精”即關注國際國內的前沿研究,權威刊物的優秀論文;“少”就是有關領域綜述文章不多。至於修煉好內功,我也在探索碰壁,希望早日找到出路!

下面是約翰 W.克雷斯威爾(John W. Creswell)曾提出過文獻綜述必須具備的因素的模型。希望能在大家撰寫綜述時給以幫助。

克雷斯威爾認爲,文獻綜述應由五部分組成:即序言、主題1(關於自變量的)、主題2(關於因變量的)、主題3(關於自變量和因變量兩方面闡述的研究)、總結。

1、序言告訴讀者文獻綜述所涉及的幾個部分,這一段是關於章節構成的陳述。在我看也就相當於文獻綜述的總述。

2、綜述主題1提出關於“自變量或多個自變量”的學術文獻。在幾個自變量中,只考慮幾個小部分或只關注幾個重要的單一變量。記住僅論述關於自變量的文獻。這種模式可以使關於自便量的文獻和因變量的文獻分開分別綜述,讀者讀起來清晰分明。

3、綜述主題2融合了與“因變量或多個因變量”的學術文獻,雖然有多種因變量,但是隻寫每一個變量的小部分或僅關注單一的、重要的因變量。

4、綜述主題3包含了自變量與因變量的關係的學術文獻。這是我們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這部分應該相當短小,並且包括了與計劃研究的主題最爲接近的研究。或許沒有關於研究主題的文獻,那就要儘可能找到與主題相近的部分,或者綜述在更廣泛的層面上提及的與主題相關的研究。

5、在綜述的最後提出一個總結,強調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綜述中重要的主題,指出爲什麼我們要對這個主題做更多的研究。其實這裏不僅是要對文獻綜述進行總結,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從事的這個研究的基石(前人的肩膀),也就是你的研究的出發點。

像我這樣幾年沒學數學的人已經早已忘記自變量、因變量,而且我也有些被它們繞迷惑了,下面是我在理解上能稍微輕鬆的的綜述的部分:

1、前言部分,主要是說明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及定義以及綜述的範圍,扼要說明有關主題的現狀或爭論焦點,使讀者對全文要敘述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輪廓。

2、主題部分,是綜述的主體,其寫法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順序綜述,也可按不同的問題進行綜述,還可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不管用那一種格式綜述,都要將所蒐集到的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評述,主題部分應特別注意代表性強、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的文獻引用和評述。

3、總結部分,與研究性論文的小結有些類似,將全文主題進行扼要總結,對所綜述的主題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4、參考文獻雖然放在文末,但卻是文獻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爲它不僅表示對被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獻的依據,而且爲讀者深入探討有關問題提供了文獻查找線索。因此,應認真對待。參考文獻的編排應條目清楚,查找方便,內容準確無誤。關於參考文獻的使用方法,錄著項目及格式與研究論文相同,不再重複。

主要內容 篇五

1、論文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2、研究資料與方法

3、主要研究結論

注意事項

1、應排除本學科領域已成爲常識的內容。

切忌把應在引言中出現的內容寫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對論文內容作詮釋和評論(尤其是自我評價)。

2、不得簡單重複標題中已有的信息。

比如一篇文章的題目是《幾種中國蘭種子試管培養根狀莖發生的研究》,摘要的開頭就不要再寫:“爲了……,對幾種中國蘭種子試管培養根狀莖的發生進行了研究”。

3、結構嚴謹,表達簡明,語義確切。

摘要先寫什麼,後寫什麼,要按邏輯順序來安排。

句子之間要上下連貫,互相呼應。

摘要慎用長句,句型應力求簡單。

每句話要表意明白,無空泛、籠統、含混之詞,但摘要畢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電報式的寫法亦不足取。

另外,摘要不分段。

4、用第三人稱。

建議採用“對……進行了研究”、“報告了……現狀”、“進行了……調查”等記述方法,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爲主語。

5、要使用規範化的名詞術語,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

新術語或尚無合適漢文術語的,可用原文或譯出後加括號註明原文。

6、除了實在無法變通以外,一般不用數學公式和化學結構式。

不出現插圖、表格。

7、不用引文。

除非該文獻證實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8、縮略語、略稱、代號,除了相鄰專業的讀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現時必須加以說明。

科技論文寫作時應注意的其他事項,如採用法定計量單位、正確使用語言文字和標點符號等,也同樣適用於摘要的編寫。

典型案例

“《網絡輔導中教師發帖的內容分析》的摘要

網絡輔導是網絡教學的重要環節,直接影響遠程學習的發生及其質量。

論文選取一所典型的中國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高校的22門網絡教育課程BBS輔導教師在一學期內的發帖作爲研究樣本,對網絡輔導中教師發帖的次數、內容、時間、類別、響應速度等進行了量化統計、分析,從而勾勒出當前中國大陸網絡學歷教育輔導的一般現狀,發現存在問題,並提出具有針對性的發展對策建議。

論文研究結果對國內外開展網絡教育的各院校(或機構)均具有比較、借鑑和指導價值。

[1] 武麗志。網絡輔導中教師發帖的內容分析[J]。國際持續教育及終身學習期刊(香港),2011(5): 85-96.

文獻綜述學習心得體會 篇六

任何一門學科,就向一棵大樹,有繁茂的樹葉、錯綜的樹枝、粗壯的樹幹和深埋在土裏的樹根。

當我們看到關於這個學科的一本書、或者一篇論文時,我們也就看到了這棵大樹上的一片片樹葉,開始第一次接觸到了這棵大樹,對這棵樹有了第一次的感性認識。這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儘可能多的閱讀一些文獻,儘可能多的瞭解這棵大樹的最基本的信息,並對每一份自己閱讀的文獻做好詳細的筆記和詳實的讀後感,爲自己能夠更進一步瞭解這門學科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在觸碰到了很多很多的樹葉之後,我們對這棵大樹逐漸有了一個全方位的感性認識,這時候,我們要開始整理我們所掌握的這些樹葉。通過自己的不斷的學習,將這些樹葉整理到他們所屬的枝幹上面。這些枝幹或代表關於這個學科不同學派的觀點,或代表這門學科的不同分支,雖然我們不一定能對每個枝幹都有很深入的瞭解,但是至少現在我們能明白哪些樹葉是屬於哪根枝幹的。枝幹之間或許會有相互交錯的部分,這時候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學習和閱讀,找出他們的共同點和不同之處,加深自己對這棵大樹的瞭解。

在對樹葉進行了梳理之後,我們還要對這些枝幹進行梳理,通過對不同學派、或者不同學科分支的分析整理,然後找到他們共屬於同一棵大樹、但又屬於不同枝幹的原因,分析出各學派或各分支的不同之處以及相似之處,這時候我們對這棵大樹的瞭解已經又深入了一步,幾乎已經能夠全面的掌握這棵大樹的絕大部分信息了。當我們的學習到了這一步的時候,我相信,已經能夠寫出一篇非常像樣的文獻綜述了。

當然,對於一篇完整的論文而言,一篇非常像樣的文獻綜述是必不可少的,但僅有文獻綜述也是不夠的,這時候,我們就要開始尋覓這棵大樹的根了。當我們看到一棵大樹能有如此粗壯的樹幹時,我們不禁會問自己,能夠長出如此粗壯的枝幹,他的養分從何而來,他的根在哪裏?這時候,我們需要通過我們所瞭解的這棵大樹的全部信息,包括我們閱讀過的所有文獻、我們做的所有筆記和讀書心得、我們整理出來的條理脈絡,找到屬於我們自己的這門學科的本質——這棵大樹的根,所有的枝繁葉茂到了這裏,也許只是一兩句話,亦或許是幾段話。也許我們不能瞭解每一片樹葉如何長出、如何形成,但是隻要我們找到了它的根,我們至少能知道每一片樹葉中的養分、成分與我們在根中找到的元素、本質是相同的。

當我們結束綜述,提筆論文正文時,我們從根開始向上生長,或生長出一片新葉,或另發出一條新枝,我們的論文也會和春天的新葉、新枝一樣,散發出無限的新意。

文獻綜述學習心得體會 篇七

通過本學期對科技文獻寫作這門課程的學習,我認爲要做好文獻綜述寫作,首先要搞清以下幾點:

第一:什麼是文獻綜述;

綜述就是作者在博覽羣書的基礎上,綜合地介紹和評述某學科領域國內外研究成果和發展趨勢,並表明作者自己的觀點,對今後的發展進行預測,對有關問題提出中肯意見或建議的論文。所謂的文獻綜述即是文獻綜合評述的簡稱,即在對某一方面的專題、資料全面蒐集、閱讀大量與你所研究的課題有關的研究文獻的基礎上,經過歸納整理、分析鑑別,對你所研究的問題(比如說學科或者是專題)在一定時期內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的問題以及新的發展趨勢等進行系統、全面的敘述和評論。它是一種學術論文,也是科學文獻的一種。文獻綜述是反映當前某一領域中某分支學科或重要專題的最新進展、學術見解和建議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關問題的新動態、新趨勢、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術等等。總之,文獻綜述就是對文獻的綜合與評述,是作者對某一方面問題的歷史背景、前人工作、爭論焦點、研究現狀和發展前景等內容進行評論的科學性論文。

第二:爲什麼要寫文獻綜述;

因爲文獻綜述在科技論文和畢業論文、碩士、博士論文的協作中也佔據着重要地位,它是論文中的一個重要章節。寫文獻綜述對我們有什麼好處:(1)有利於更新專業知識、擴大了知識面。文獻綜述能夠反映當前某一領域或某一專題的演變規律、最新進展、學術見解和發展趨勢,它的主題新穎、資料全面、內容豐富、信息濃縮。(2)有利於選擇科研方向。綜述通過對新成果、新方法、新技術、新觀點的綜合分析和評述, 查找文獻資料、寫文獻綜述是科研選題及進行科研的第一步,能夠幫助科技人員發現和選取新的科研課題,避免重複。(3)有利於查閱相關資料。由於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每時每刻都有大量的文獻產生,要全部閱讀這些文獻,時間和經歷都是不夠的,通過閱讀綜述,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瞭解有關領域的發展情況、發展趨勢,節省大量的時間。總之這三個就有利於提高你的獨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第四:文獻綜述怎樣寫以及要注意哪些事項:

我們要寫文獻綜述那麼我們首先要準備材料和選題準備材料和選題材料的準備收集的材料(主要是相關課題的最近3~5年的原始文獻和自己崗位工作上的研究成果)往往是寫好綜述的關鍵。材料收集越多越好越新越好,最好是有專業學者最近所寫的綜述性文獻。

注意事項:

1、蒐集文獻應儘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獻資料是寫好綜述的前提,否則,隨便蒐集一點資料就動手撰寫是不可能寫出好多綜述的,甚至寫出的文章根本不成爲綜述。

2、注意引用文獻的代表性、可讀性和科學性。在蒐集到的文獻中可能出現觀點雷同,有的文獻在可讀性及科學性方面存在着差異,因此在引用文獻時應注意選用代表性、可讀性和科學性較好的文獻。

3、引用文獻要忠實文獻內容。由於文獻綜述有作者自己的評論分析,因此在撰寫時應分清作者的觀點和文獻的內容,不能篡改文獻的內容。

4、參考文獻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論文可以將參考文獻省略,但文獻綜述絕對不能省略,而且應是文中引用過的,能反映主題全貌的並且是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文獻資料。總之,一篇好的文獻綜述,應有較完整的文獻資料,有評論分析,並能準確地反映主題內容。第五:文獻綜述的格式和寫法;文獻綜述一般都包括題名、著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幾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體和總結組成。

一般認爲,綜述是專業人員寫給同專業和相關專業人員看的,要求系統、深入;“綜”是要求對文獻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整理,使材料更精練明確、更有邏輯層次;“述”就是要求對綜合整理後的文獻進行比較專門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統的論述。總之,文獻綜述是作者對某一方面問題的歷史背景、前人工作、爭論焦點、研究現狀和發展前景等內容進行評論的科學性論文。

關於教育研究方法教程的學習,尤其是對文獻綜述的瞭解和深入咀嚼,讓我懂得文獻綜述對於學習者研究文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獻綜述是學習者研究文獻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工具。非常有幸洪老師帶我們入門,讓我們在未來研究道路上更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