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大學心理健康論文3000字【通用多篇】

大學心理健康論文3000字【通用多篇】

大學心理健康論文3300字 篇一

《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

摘要:當代的健康不僅僅指身體上的健康,心理健康也是相當重要的。心理健康的程度直接關係着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對比研究的方法對重慶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瞭解到重慶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許多大學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引起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多樣化,而其緩解自身心理壓力方面做得不夠及時。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一、前言

心理健康研究在經濟發達國家從本世紀中期以來得到蓬勃的發展,而今已經進入健康發展的新階段。我國大陸的心理健康教育明顯滯後於歐美髮達國家和我國港、澳、臺地區。現代社會的快節奏、高強度、急變化給人們造成極大壓力,出現心理適應不良的人羣增多,有些甚至因心理障礙而嚴重影響身心健康。有研究表明,大學生逐漸成爲心理危機高發人羣。[1]聯合國衛生組織(WHO)對健康所下的定義是:“健康不僅僅是沒有虛弱和疾病,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方面的完滿狀況。”由此看來,健康不在是狹義的不患任何疾病,身體健壯,還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人際關係。心理和生理是構成自然人健康的兩個重要方面,它們相互依附、彼此制約,有機統一、缺一不可。因此,心理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行爲三個方面,同時也折射出心理健康和健康之間的差異。[2]

因此,心理健康的人一定是積極的面對生活,正確的認識自我,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夠很好融入社會的。這也應該是當代大學生應該有的心理素質。

二、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的調查

當代大學生主要是九零後,心理健康現狀不容樂觀,這一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經調查表明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不容樂觀。爲了保證研究的真實性,我們對重慶部分高校的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99份,收回有效問卷199份,有效問卷199份,有效率達100%。參加問卷調查的學生中有女生104人,所佔比例爲52.26%,有男生95人,所佔比例爲47.74%。所有的調研結果都是建立在對原始有效問卷的整理、分析基礎上的。

(一)當代大學生非常缺乏安全感。第一,心理壓力巨大。調查結果顯示學習壓力,就業壓力,人際交往壓力,家庭經濟壓力是目前大學生的主要煩惱。調查數據表明對未來感到迷茫的同學佔到了相當大的比例,達到了41.21%,就業壓力大達到了19.6%,學習壓力大和個人情感問題所佔的比例分別爲14.7%和13.57%。第二,當代大學生心理狀態不佳。主要表現爲情緒起伏不定,對事物缺乏興趣,時常表現出心理脆弱。從調查結果看,心理狀態處於週期性的情緒起伏,且不知道原因的大學生所佔比例爲50.25%,情緒低落、懈怠、冷漠,對事物缺乏興趣的大學生佔到總人數的22.11%。心理脆弱時,24.62%的大學生會表現出膽怯和害怕,13.57%的大學生表示出別人做錯事,自己會感到不安。

(二)當代大學生的環境適應能力不強,交際能力欠缺。在適應大學生活方面,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由於各種因素不適應大學生活。調查數據顯示,對大學課程和老師授課方式的不習慣的大學生所佔比例爲。22.61%,還有少量同學表示想家,同學交往困難。在人際交往方面表現的不夠熱情。在社交聯誼時見到陌生人時能夠主動打招呼的大學生僅有39.7%,53.77%的大學生不會主動說話。

(三)。當代大學生在處理煩惱,排解不良情緒方面上存在很大問題。心情鬱悶時,31.16%的大學生會選擇悶在心裏的方式處理這種情緒,這種處理方式高居所有處理方式的第二位。遇到煩惱時69.85%的大學生會找最要好的同學傾述,自己忍受自己,從不傾訴的大學生仍有20.6%,高居調查人數的第二位。這種處理煩惱的方式給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埋下了不良的隱患。

三、對當代大學生心理現狀的分析

(一)當代大學生安全感缺失的原因

第一,當代大學生面臨着各種壓力。未來前途的不確定性困擾着相當一部分當代大學生,所佔比例接近半數。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並沒有一個清晰系統的規劃,是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業壓力大也是困擾着當代大學生很重要的煩惱,大約佔到參與調查總人數的五分之一。同時,也可以看出學習壓力大、個人感情問題、家庭經濟壓力大、人際關係緊張等因素也在不同程度的影響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要想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正確的疏導,必須從壓力的根源入手。

同時調查結果表明,不同年級的主要壓力是不完全一致的。由圖2我們可以看出大一新生的心理壓力主要來源於學習壓力和對未來的迷茫;到了大二對未來的迷茫成爲了突出的心理問題;就業壓力逐漸成爲了困擾大三學生的主要問題,而對未來的迷茫依舊困擾着大三學生,只是所佔比例有大幅度下降,下降比例大約爲20%;對於大四畢業生來說,壓力是來自各個方面的。就業壓力依然巨大,對未來的迷茫依舊存在。家庭經濟壓力、情感問題的困擾迅速上升,情感問題可以說是陡增,所佔比例由7.14%迅速增加到33.33%。

對於大一的新生來講,要完成一個從高中依賴父母到大學獨自去面對各種問題的過度,並且要儘快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因此,主要表現在對未來的迷茫和學習壓力上。二、三年級的同學由於職業規劃不夠清晰,對未來依舊迷茫。二年級的同學就業壓力不大,對未來的迷茫程度比較突出。三年級的即將進入實習階段,就業壓力迅速提高。

進入大四階段,要面臨來自各方的壓力。要真正進入“斷乳期”,經濟壓力迅速提高。此外感情問題、擇業、考研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都在困擾即將走向社會的畢業生們。

第二,不良情緒得不到有效控制,心理脆弱。很大一部分同學情緒週期性的起伏,莫名的煩躁、焦慮,經常性發生膽怯和害怕。缺乏自我調控、自我管理的能力,又不能主動尋求心理諮詢的幫助,心中的壓力不能得到緩解與釋放,就會轉化爲各種心理問題。[4] (二)。不能夠與周圍的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

第一,不能夠迅速地融入到大學生活中來。第二,交際方面表現冷漠,溝通能力差。獨生子女爲當代大學生主體,獨生子女大學生羣體除具有當代大學生的共同心理特點外,還表現出一些與衆不同的心理特徵。主要表現爲“獨”“特”“嬌”“傲”等。[5]獨生子女大學生沒有兄弟姐妹,家庭中缺乏同伴的競爭、衝突和夥伴關係,導致人際協調性相對較差。[6]

(三)內心封閉,不願傾訴

排解不良情緒方面上不當,常常把問題悶在心裏,不願向他人述說。首先,處於這樣一個科技高速發展的網絡時代,當代大學生的生活與網絡密切相關。手機、電腦已經成爲其生活必不可少的信息工具。很多大學生寧願在網絡中和陌生人聊天也不願和同學交流,和家長溝通。用網絡將自己與外界隔離,導致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差,造成人際交往障礙。其次,家庭環境的和諧和穩定程度也在影響着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近年來離婚率急劇攀升,家庭不穩定,單親家庭越來越多。來自這些家庭的當代大學生缺乏安全感,有強烈的自卑感。此外,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部分同學忌醫,極力掩飾,不願訴說煩惱,久而久之極易產生心理危機。

四、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應引起各界的足夠重視

梁啓超先生有云“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這一名言,說明年輕人的素質直接關係到國運的興衰。因此當代大學生羣體的健康問題尤其是心理問題應引起足夠重視。並及時採取恰當的方法進行疏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是與整個社會的努力密不可分的。要持續不斷的加強社會、學校、家庭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爲他們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大學)

參考文獻:

[1]朱櫻瓊。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的分析與教育[D]。江西師範大學,2006

[2][3]陳國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第8-10頁

[4]藺桂瑞,趙凱,樑凌寒。從心理調查看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J],本刊關注·德語,2009,07-08

[5]白劍波。影響獨生子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成因及對策[J],中醫教育ECM,2003(3):2

[6]王月雲,陸芳等。獨生與非獨生子女大學生人格特徵比較研究[J],醫學與社會,2007:9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二

摘要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今天社會,知己知彼仍然至關重要,尤其作爲一個獨立的當代大學生,更應該剖析自我,認清自己的長短、優劣,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把握自己的長處並使其得到充分發揮,才能脫穎而出,走好成才之路。通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我們瞭解到如何正確認識自我,並分析自己的性格,由此我們才能解決好各種問題與矛盾。當代大學生面臨着巨大的社會壓力,所以如何調節好自己的精神、心理壓力,解決好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問題、人際關係問題及戀愛中的矛盾問題就顯得尤爲重要。所以,我本着“剖析自我,走好人生之路”的主題,來進行自我梳理,作此論文。

關鍵詞:

剖析自我 心理健康教育 成功成才

正文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據瞭解,關於心理健康的定義,國內外不少專家都有過專門的研究和論述。英格里氏認爲:“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的心理情況,當事者在那種情況下,能做良好的適應,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發揮其身心的潛能;這乃是一種持續的心理情況,不僅僅是免於心理疾病而已。”波孟認爲:“心理健康是合乎某一水準的社會行爲:一方面能爲社會所接受,另一方面能爲本身帶來快樂。”我國傅連璋強調健康的含義應包括以下因素:

1、身體各部分發育正常,功能健康,沒有疾病。

2、體質堅強,對疾病有高度的抵抗力,並能刻苦耐勞,擔負各種艱鉅繁重的任務,經受各種自然環境的考驗。

3、精力充沛,能經常保持有較高的效率。

4、意志堅定,情緒正常,精神愉快。

而大學生不管是在身體上還是在心理上都有着巨大的變化。尤其是心理上的跨越,學習方向專業化、學習內容多元化、學習的自主性等學習上有了改變,而且在人際環境、角色心理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程度的變化。那麼,究竟要怎麼調試自己的心裏,從而使自己能夠較好的認識自己適應大學生活呢?這首先要剖析自我,給自己定位。

二、自我剖析

(一) 性格分析

總體來說,我是一個性格比較外向的人。平時熱衷於參加各種活動,喜歡結識各種朋友,所以給人的感覺一般是大大咧咧、沒心沒肺的樣子。可是,每個人都有着不爲人所知的一面。也許是因爲表現出來的堅強給我披上了勇敢的外衣,但實際上越是這種看似堅強的人越脆弱,因爲堅強的外衣下掩蓋的是不爲人知的不堪一擊。所以有時候會懷疑自己的 這種僞裝的堅強是否有意義,可總是在下定決心改變自己時發現自己根本做不到,因爲自我不能接受自己是個弱者的事實。

也許是自我心理因素所致,有時候會覺得因爲我的這種外在的堅強會讓大家認爲我什麼都可以做,任何刺激、打擊都能扛得住,認爲我是一個不需要顧及、不需要保護的人。從小到大,在學校跟在家裏的我扮演着迥然不同的角色。在家裏我是個處處被保護的小孩子,不管是來自於爸媽還是姐姐,我一直都是什麼都不會做的人,所以他們認爲我很弱;可是在學校,我卻一直扮演着強者的角色,不管是作爲一個班幹部還是一個普通的學生,同學們總是會認爲我是一個足夠堅強到扛得住一切的人,我的一切付出輕易不會有什麼回報。可是時間長了,我的身心俱疲,我不再再想要讓自己成爲強者,很少人能明白我是多麼的需要被理解、被保護,我想要大聲的向全世界吶喊出我心裏的委屈,可事實確實總是把這些委屈偷偷藏在心裏,表現出來的依然是沒心沒肺的堅強與樂觀,也許這纔是真我吧。

我不是一個弱者,但我也清楚的認識到自己不是一個強者。在所有人看到的樂觀、堅強背後也盈滿了心酸、委屈與淚水,只不過這些都是屬於沒有星星的夜晚。一個粗糙的人不懂得如何將心事付瑤琴,所以只能讓委屈隨着淚水在黑暗中傾泄,第二天大家看到的依然是最燦爛的我。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壓抑的不正確的做法,可我深深的明白一點:不要因爲自己不爽就連帶別人遭殃,我們改變不了環境到是可以改變心情,改變不了事實但卻可以尋找另一種心態對待。總之,不要轉嫁自己的情緒,這一點我確信是正確的。

(二) 學習特點

學生的學習是狹隘的學習。馮忠良教授在《學習心理學》一書裏對學生學習的特點進行了高度的概括,認爲學生的學習與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學習區別有三:

1、掌握前人的經驗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

2、從總體上來看,學生的學習是以間接經驗的形成爲主,以直接經驗的形成爲輔;

3、由於學生正處於生理和心理不斷髮展的時期,學生必須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

之所以提到這種特點與區別,我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我自己的學習特點進而與權威的研究做比較以求異同。

我是一個學習比較自主的人,我認爲一切你想要得到的知識和能力都應該是一個主動接受的過程而不是被動的,主動接受與學習的效率遠遠高於被動接受。因此,我習慣在自己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自己應該得到的知識的學習,不管是做作業抑或是自我補充都是如此。從小到大,我的學習從來沒有來自於父母的壓力,也許是家庭環境的關係,我一直都認爲自己肩負着一種職責,那就是好好學習,考上大學。所以我的學習都會是自己主動接受室的過程。

雖然學生的學習很狹隘,但也不僅僅侷限於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必然的包括適應社會能力及學習生活的能力。亦如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我認爲不管是哪方面的學習,都不能脫離主動接受這一中心要點,只有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你纔會有想要學習的慾望,纔會想要主動學習與接受,因此不管是任何方面的學習,都一定要跟着自己的感覺走,興趣第一。

(三)人際交往能力分析

大學生由於自身成長中的固有特點及涉世不深,也必然的對於人際交往有一定的障礙,比如認知錯覺、性格障礙、能力缺陷等。大學的同學在生活習慣、性格、過去經驗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在校園內交往的主體同爲面臨艱鉅適應任務而又缺乏經驗的個體,雙方的人際適應困難較爲突出。

性格決定我的人際交往態度,我認爲與人交往貴在一個主動。主動的與人溝通、交流纔會讓你更快的打入人羣,拓寬你的人際關係面甚至人際關係網,只有這樣你纔會擁有寶貴的人力資源與人際關係。當然,圈子大了,那麼衝突也越容易發生,在我看來解決人際衝突的關鍵是要相信一切衝突都是可以通過理性的建設性協商獲得解決的,這也少不了一個主動:主動的弄清楚衝突的原因、主動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地面對錯誤從而主動的提出可能解決衝突的方法。

(四)戀愛心理分析

戀愛是一種高級的情感交流,是男女雙方相互傾心、相互愛慕,以愛情爲中心培養愛情的社會心理行爲。斯滕伯格認爲不論人類的愛情有多麼的紛繁複雜,它都是由三個相同的成分構成的:動機、情緒與認知。進而又將動機、情緒與認知三者各自在兩性間發生的愛情關係,分別稱之爲熱情、親密與承諾。我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一直相信會有最完美的愛情,即完全擁有親密、激情和承諾。作爲互相吸引的兩性,生活中不可能缺少親密與激情,但是我認爲完美的愛情承諾確是最重要的,這種承諾並不是山盟海誓,而是一種基本的對人格、人性以及生活方面的擔保,這是我們獲得安全感所必需的成分。

三、塑造健全人格,走好成功之路

人格,是指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在不同環境中一貫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影響人的外顯和內隱行爲模式的心理特徵的總和,它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等。人格的基本特徵就是整體性、穩定性、獨特性和社會性。在人格結構中,氣質是人格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發現人的氣質類型包括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鬱質。我是一個多血質爲主體的人,平衡靈活善於交際,行爲外向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興趣多變。要塑造健全的人格,就要努力使自己內部心裏和諧發展,能正確處理人際關係,發展友誼;有效的把智慧和能力運用到獲得成功的工作和事業上。從而使自己能更全面、主動的融入社會、適應生活。

【參考文獻】:

[1]。《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 熊建。 王巧雲 上海交通大學,2006.

[2]。《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教程》 齊力主。五洲傳播出版社,2007.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三

建構主義教育思想強調教育主體的參與創造,力主開展活動性的教育模式,爲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參照體系和思考框架,尤其是爲解決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運行存在的問題提供了新的啓示。鑑於此,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務必積極吸收建構主義教育理論精華,重構教育理念與價值取向,整合教育的內容和課程體系,創新教育的模式與方式,創設良好的互動環境和氛圍,構建重視教師與學生素質能力的評價體系。

一、建構主義教育思想及其對當下教育的要求

(一)建構主義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是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建構主義教育理論主張和提倡一種建構式的知識理念,認爲知識是人類主動建構而形成的,不是客觀產生的。

二是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建構主義教育理論主張和提倡一種重視建構的學習理念,重視學習者本身已經擁有的經驗和知識,也重視學習者現有的知識體系,主張以學習者爲中心,尊重學生的思想和話語權,力主開展對話式的學習模式與方式,重視各種學習環境的創設。

三是建構主義的教學觀。建構主義教育理論主張和提倡一種建構式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習對於知識與意義的積極主動建構,主張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各種實踐教育活動的開展,主張學習者之間、學習者與教育者之間的多向互動交流的教學模式與方式。

(二)建構主義教育的思想對當下教育的要求

一是要求教師具備建構主義的理論和思想能力。這對於當下我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們具有很大指導意義,那就是不斷用新的哲學理論來發展建構自己的心理教育理論體系。

二是要求創設師生互動的環境與氛圍。這對於當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具有很大的啓發意義,那就是要要創設學生喜歡的環境和場域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是要求教學務必要以學生爲心,關注關心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效果和學習基礎、學習方法與手段。這對於當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具有很大的啓發意義,那就是要求整個教育工作務必要堅持和貫徹以學生爲中心的科學理念,讓之成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持久信念。

四是要求教學堅守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要求的相關原則。對於當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開展具有很大的啓發意義,那就是要求當下高校教師在開張心理健康教育時務必要遵循心理教育的建構主義原則和高等教育發展的規律。

二、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效不高的成因

一是教育理念與價值取向落後陳舊。這種主要體現在當前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科學化的教育理念堅持不夠,導致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體系和課程體系、教育模式與平臺等的科學化設計與建設不夠;協調整合的理念堅持不夠,這就導致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學科教育、與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等整;國際化與信息化教育理念不強,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對外開放不夠,吸收發達國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不夠。

二是教育內容與課程體系上滯後落伍。這主要體現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很好地根據學生的變化和訴求來調適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體系和話語表達方式、課程構建;同時與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個學科的專業教育的內容體系銜接不夠,顯得很封閉單一,這就導致了當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缺乏吸引力和親和力。

三是教育模式和方式上創新整合不夠。這主要體現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選擇的教育模式很多不符合學生的特點與需求,比如互動性教育模式沒有真正廣泛開展起來、學校與家庭協作教育模式沒有形成、網絡心理教育模式開展乏力等等,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質量。

四是教育的師資建設上質量不優良、數量不足。這主要體現在從事大學生心理教育的教師專業性和科學性不夠,尤其那些非心理專業的教師們;教師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論研究和精力投入不夠;另外真正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專職教師非常稀少。據筆者調研,一些二本院校幾萬學生,就那麼十來位心理專職教師。

五是教育地位的邊緣化與面上重視的不對稱對等。這主要體現在學校重視的落實不夠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地位處於一種邊緣化的狀態,從學校領導層、學工系統與一般教師,雖然口頭上重視,其實在行動上沒有真正得到重視。這些都彰顯了高校各個層面的工作人員對大學生心理教育工作的認識和認同不夠,導致沒有形成一種真正齊心協力的共識和行動。

六是學生本身的複雜性和社會環境問題也是當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效性難以提高的一些原因。任何一種教育的效果都受到一定環境和教育對象的影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一樣受到教育對象和教育環境的影響。當前的大學生羣體個人主義與功利主義心態、就業心理與網絡心理問題異常嚴重,加之社會轉型下的一些負面影響造成高校學生的不平衡心態複雜,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提升。

三、從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視角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路徑

建構主義理論及其教育思想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種很好的視角和思路。

一是重塑以學生爲本的教育理念,推動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學發展。堅持學生爲本的價值取向,要求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圍繞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成長情況去構建更新從教育觀念、教育內容、教育模式與方式、教育評價體系等各個層面;堅持科學化和系統化的價值取向和教育理念,要求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務必要遵循大學生心理髮展規律、成長規律和高等教育規律,力求科學化運行。同時,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爲一個系統去處理,力求其內部系統和外部系統的整體協調運行;堅持國際化和信息化的教育理念,要求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一定要始終放眼全球,努力吸收世界各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做法和經驗;同時,要求高校將信息化理念貫竄於整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化信息化運行。

二是注重教育內容設計要切合學生實際,不斷增強大學生心理教育工作的生活性和吸引力。這就要求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要注重根據新形勢下大學生的心理新特點、新要求,不斷調整和重組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體系和課程體系;同時,注重這些內容的話語系統要切合當代青年學生的用語習慣。

三是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教育技術,不斷創新,努力構建師生對話互動的教育模式與方式,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富有朝氣。這就要求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要充分採用現代網絡系統,開展網絡教育,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移動式發展;將大學生心理教育納入到整個學校專業教育體系和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視域中,推行一種宏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積極從教育內容、教育目標、教育模式與方式、教育評價體系、教師隊伍等進行科學整合創新;多方設計和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和形式,推動體驗式教育模式不斷行進;注重校園環境、網絡環境和課堂環境、家庭環境等的建設和開發利用,充分構建一種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習的互動平臺。通過這些不同的模式和形式,以此形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不斷增強其實效性。

四是抓好高校教師的心理教育能力與學生的自我心理調適能力,不斷增強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體性。這就要求高校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雙師型能力培養,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大力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的專業能力;同時,高校教師也要注重引導大學生養成一種自我調適、自我排解心理問題的良好習慣。

總之,建構主義理論爲解決當前我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提供諸多的思路和框架,從理論上豐富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體系,從實踐上對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際運行具有諸多的操作性和可行性。但是我們將用建構主義教育用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還要注意克服建構主義思想的一些負面東西,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