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大學生心理健康自我成長報告(通用多篇)

大學生心理健康自我成長報告(通用多篇)

心理健康大學生成長心理報告 篇一

一、領導關心,組織策劃,學生會工作人員協作配合,進取互動。

校領導十分重視這次活動,按照學校的規定和要求,和學校政教處主任共同關心指導、精心策劃組織了這次活動,順利完成了前期準備工作,以櫥窗、展板等形式針對性展示高中生生活、學習等心理健康相關知識,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識信息,能有效地應對此刻,應對未來。

二、活動鑑定,成效創新

xx月14日午時,我校在籃球場舉行了現場心理諮詢、測評及心願牆活動。此係列活動由4個區組成,分別爲:心願牆區、測試區、諮詢區、以及心理趣味圖片展示區。諮詢區由專業的心理輔導教師主持,其餘三個區則由受過相關培訓的學生主持。活動現場的趣味心理圖片區吸引了衆多眼球,很多同學認真分析了圖片的涵義;更有大批同學紛紛涌到心語牆區寫下自我的完美願望,將自我的真心話傳達給自我和朋友,很好的激勵自我,表達情感;也有很多同學樂於做心理測評,更好的瞭解自我的性格和氣質類型,爲以後的職業生涯規劃做好準備。雖然測試的人較多,但同學門仍舊很耐心地等待結果的解釋。活動中同學們積極參與,也有教師加入活動互動中。

xx月21日高一和高二年級部分學生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順利開展,經過此次團體輔導活動,促進彼此的交流溝通和了解,提高學生人際交往的本事,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構成團結互助,相互關心、友愛的學校氛圍。經過自我探索,更好的認識自我、悅納自我。

xx月28日高三部分學生參加了考前緩解心理壓力的團體輔導活動,有效的緩解了他們學習壓力,放下思想包袱,簡便應對大學聯考。

xx月24日,關於“讓心靈沐浴陽光”心理健康手抄報評比活動也已開展完畢,已於月底前評比並交給學校政教處留存備案。可是不足之處就是有些班級上交材料不進取,以後工作中,我們需要注意研究好時間安排。

三、認真交流,鑑定表彰

xx月31日整個活動月開展完畢,對活動中做得比較好的進行了表揚,公示相關獲獎情景,對活動中做得還不夠好的地方進行了認真的鑑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總之,在過去的一學期中,在學校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提高。今後我們要繼續提高認識,轉變觀念,異常是廣大教師要轉變觀念,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真正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健康、溫馨的環境中學習和成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前進、積累經驗,力爭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有成效。

個人心理健康分析報告六

21世紀是充滿競爭的世紀,敢於冒險,敢於探索,善於競爭,善於合作,富於創造是21世紀對人才規格的基本要求。這些品質無一不與良好的心理素質密切相關。素質教育就是要求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的素質全面發展,學生素質發展有多方面的資料,心理素質不僅僅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其他素質的發展有着很大的制約作用。它既是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又是素質教育的歸宿。柳斌同志在《關於素質教育的再思考》一文談到素質教育的三要義中,他指出:“素質教育的第二要義,就是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再一個是心理素質,承受挫折的潛力。帶着什麼樣的心態來看社會的問題十分重要。”一個學生的心理狀態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關係、同學關係、學習問題等方面的認識和處理方式的正確與否往往會影響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是關係到學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要問題。因此,心理健康是發展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前提和基礎,反之,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會提高。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聯繫。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運用心理學知識協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認識世界,適應社會、發揮潛能。德育是教育者按照必須社會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施加影響,培養學生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活動。二者都是育人,在統一育人活動中各自都能發揮獨特的作用,相互借鑑,相互促進。心育對德育有必須影響。心育適當擴充和完善了德育的目標和資料;心育爲提高德的有效性帶給了新方法、新技術;最重要的還是,心理健康教育有利於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觀和學生觀,對整個教育都帶來了用心的影響。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能促進學生文化科學素質的提高。

在一項對475名高中畢業班學生的研究證明:學習成績並不完全取決於智力因素,高成就者(成就較智商預期爲高)、普通成就者(成績與智商預期相當)、低成就者(成就低於智商預期)差別的產生,與性格特徵有關。高成就者工作習慣較佳,對學業興趣較濃,按時完成作業,關心學習成績,做事認真負責且有計劃。低成就者難自律,難自我規範,較衝動放肆,喜好玩樂,貪圖近利,與同伴關係欠佳,較不合作,較自私,較不尊重權威與傳統,較不合羣,在校在家較不快樂,常爲己辯護,憤恨他人,對挫折和壓力不知所措,較悲觀。普通組介上下之間,尚屬正常。由此可見,培養用心的情感品質和良好的意志品質和性格特徵能促進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促進身體健康和身體素質的發展

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寓於健康的身體;身體健康和身體素質的發展也依靠於良好的心理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證明,青少年尤其重視自我觀念或自我意識,包括對自身形象方面的觀察、概念、看法,關注自己外貌美醜、體能強弱、運動機能優劣等,常將自己的形象與理想中的標準進行比較,或與同輩人進行比較。比較結果,或滿意或自卑,倘不能正確對待,也對身體的發展帶來不良影響。以上所述證明,健康的心理是身體健康的心理條件。通過心理教育,維護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質,是帶給這種心理條件的重要措施。

不僅僅如此,良好心理素質對身體素質的發展、體能的充分發揮也具有重要好處。無論是造型美、生氣美等身體美的各要素還是力量、速度、耐力、靈敏等身體素質。這些素質的發展無不需要相應的心理條件,如性格外向的人適於力量大、速度快的活動,內向性的人完成目標的動機強,適宜進行精細、準確的任務。同時,身體潛能能通過運動技能的提高得到發揮。運動技能是習得的潛力,表現於迅速、精確、流暢和嫺熟的身體運動之中。運動技能中包含任知成分,與智慧技能有聯繫。運動技能是心因性技能。它既不是不隨意的、反射性動作,也不是如同搖頭那樣簡單的肌肉反應,他受到內部心理過程的控制。因此,提高動作技能,發揮人的的身體潛能,務必依靠於良好的心理素質的發展。

最後,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質是構成審美素質的基礎和條件。

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沒有心理上的修養,審美的修養不可想象。此外,許多優良的心理素質既是內在美的表現,也是美感素質構成和發展的條件。例如一個人能正確地認識現實,客觀、全面、公允地看待問題,能正確地正視現實,熱愛學習和工作,聰明才智得到正常發揮,有自知之明,對自己能正確評價,行爲舉止得體等,都是理智美的表現。又如對人富有同情心,誠懇,正直,正義,不畏,樂羣,對學習與工作勤奮、細心認真、有首創性,不卑不亢,嚴於律己,自信、謙虛,自尊等,都是性格美的表現。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培養的這些優良的心理素質,既是精神美的成分,又是審美素質構成和發展的條件。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艱鉅而偉大的工程,是充滿活力的新課題,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成長報告 篇二

重新認識我

摘要 :本文爲本人個人成長分析報告。該報告主要寫我個人從小到大,對我有較深影響的主要成長經歷,經歷了這些對自己的影響,感悟以及人生觀的形成。從我的成長經歷的幾個階段來看我的個性品質、價值觀的形成以及看待我的優缺點和它的改進方法,還有目前我看待現在自身的人人際關係,人際溝通,學習生活以及我的看法與態度,審視自己有哪些不足並加以改正。

時光就像頑皮的孩子,在我們不經意間悄悄地從我們的指尖溜走。這是踏入我人生的第19個年頭了,現在的我是樂觀的生活着,回想我以前生活的點點滴滴,還是頗有一些感觸。或許每個人人生的道路經歷的不一樣,但是我想每個人的人生路總都會充滿着喜悅,挫折,歡樂,困難 ,感動……他們就像跳動的音符編制着我美麗的夢想和絢麗的生活,這世界是美好的,道路是光明的,感謝我的父母和所有關心愛護我的人,在我迄今爲止的人生路途中是他們給了我最大的力量和支持。

幼年,童年時期的經歷和生活在我記憶是斷斷續續的,而且幾乎很多都記不得了,但是有那麼幾件事是記得非常清晰的,從未忘過。在我的記憶中,我的童年非常的短暫,不過是快樂的。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爸爸媽媽都是以打工爲生。記憶中爸爸媽媽的工作非常辛苦,晚上上班,白天休息,每天都很疲勞。雖然我家日子並不富裕,可是爸爸媽媽卻努力地讓我過好,什麼好吃的,好看的穿的第一個想到的總是我。還記第一次進幼兒園的時候,那時我也算讓老師頭疼的孩子之一了,第一天媽媽把我帶到幼兒園那去,剛開始還很新奇的,可是當媽媽要走的時候,我就開始不樂意了,在地上撒潑打滾,哭着不讓媽媽走,還記得我是當中鬧得最厲害的那個孩子,可以說那天其他孩子都很乖就我一個人這樣鬧着,我腦袋中知道自己做法不對,可是控制不住自己,用盡一切方式把媽媽挽留住,讓她帶我走,但最後的結局是我仍留在了幼兒園,媽媽離開了,從那一刻開始我就漸漸明白原來我不是都可以像幼兒園以前那樣隨心所欲,這世界還是有它的規則存在的,換一個新的環境也是常有的事,而要學會的是適應,也讓我明白的是依賴不會讓我成長的,學會自己獨立才能好好生活。

童年的時候,爸爸把我當寶,他在家時會帶我到處玩,抱着我在村子裏轉,記憶最深的一次是,我想吃冰淇淋和麪包,可是又怕我吃多對身體不好,但是最後還是給我買了,捏捏我的小臉並囑咐我少吃,爸爸也在旁邊看着以防我吃多,然後還悄悄和我約定這件事不要告訴媽媽。由於爸爸媽媽都要上夜班,上幼兒園基本都是奶奶接送,運氣好的話還可以在早上上學的時候遇到下班回家的爸爸媽媽,他們每次回來都會從城裏帶點我沒吃過的新鮮玩意。因爲他們上班很忙,平時不能完全照顧到我,還記得有一次晚上我發燒了,還好親戚及時把我送到診所看病,那時媽媽聽到這件事我看到了眼中的淚花的,還有她的自責以及心疼。當時我其實對於媽媽沒有在我身邊照顧我一點也傷心,因爲爸爸媽媽要上班掙錢,很忙,沒有時間。現在想想也是,畢竟熊和魚掌不能兼得,他們辛苦掙錢,讓我過上好的生活,就本來就很辛苦了,很理解他們,知道他們很愛我,我也非常愛他們。

國中階段是我的一個轉折點,七年級的第一個學期我還是一如往常地生活着,成績平平,生活平平淡淡,也不乏有父母以及家人的關心,七年級我是住校,但是每週五放假都要回去,爸爸上夜班,但他會在白天抽出時間即使不睡覺也要來學校接我回家。這樣一日既往的生活直到七年級下學期的時候瞬間被打破,那天也是週五,本來這天是爸爸來學校接我的日子,可是我等到的是叔叔來提前接我回的家,得到的消息是我連想都沒有想過的,爸爸去世了。因爲想努力賺錢,讓我們過上好的生活,沒日沒夜的工作,晚上上班,白天休息不了,身體一直處於疲勞狀態,是心肌梗塞奪取了爸爸的生命。那時我是感覺我的整個世界都崩潰了,曾經那個會帶我到處玩的父親不在了;曾經那個會悄悄給我買冰淇淋的父親離開了;曾經那個會把我當寶的父親不會再有了。媽媽和爸爸的感情是很好的,父親的去世,媽媽當時也是不能接受的,我是第一次見媽媽哭得那麼傷心欲絕。但是生活是要繼續的,在我心中我的媽媽是個十分堅強的好母親,爸爸去世後,媽媽就擔起了家庭的重擔,媽媽的辛苦我看在眼裏,心疼她。爲了讓媽媽少操點心,減輕媽媽的負擔,從那時起我開始學會了真正的懂事,學習上我也有了很大的動力,原來的我在班上成績平平,到最後的努力,在會考的時候我是班上的第一名,以較好的成績考入了比較好的高中。除了感謝母親,我心裏還想感謝的是我身邊的朋友同學,那時的我本來就是很文靜的一個人,加上父親的去世更加令我封閉了自己,是我身邊的朋友和同學們陪我聊天,給我最真誠的的關心和照顧,陪我度過了那最難熬的時光,因爲有了他們的陪伴,我的性格不再孤僻,漸漸開始活潑,樂觀去面對生活。我學會了堅強,學會了樂觀,學會了懂事,我知道生活是要繼續的,認真地過好每一天,生活會給你希望的。

高中,我來到了一個新的環境學習,陌生的環境讓我慢慢去適應它,因爲家庭經濟緣故的關係,高中的時候媽媽給我找了個繼父。可是事情總是沒有想象的那麼美好,叔叔對我還好,可還是有些疏離,他是個心高的人,不樂意給人打工,去打工,幹什麼都會幹厭,後來才知道他喜歡賭博,一賭博家裏就開始爭吵,相對於我以前一直處於爸爸在的溫馨和睦的家庭環境,相比是天差地別,我一時之間接受不了這樣的吵鬧的家庭環境。週末回家晚上寫作業很怕聽到他們吵架,有時候我就 坐在樓梯口,咬着嘴脣流眼淚一動不動,我也不知道怕什麼。那時正值高三,我開始怕回到那個家,大部分時間我都在學校生活,平時和媽媽聯繫也是通過電話聯繫去了解家裏的情況,有時會聽媽媽說最近她和叔叔又吵架了,家裏經濟又怎樣了„„在學校上課時時都擔心媽媽和家裏的情況,在高三臨近大學聯考的時候自己壓力很大,感覺每天都是崩着一根弦,也許是過於緊張,壓力大,也許是家庭原因,大學聯考的結果並不是很理想,沒有考上自己很滿意的大學,只是超了一本線不多分而已。大學聯考對我還是有些打擊的,但是沒有選擇復讀,既來之則安之,我選擇的是去面對。

大學第一學期是我的一個低谷,或許是我還沒從大學聯考的打擊中完全走出來完,大一上的時候我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學習沒做好,交友做的不好,家庭不順,感覺做什麼事都是亂糟糟的,一切都做不好的感覺。這段時間做的不好,自然得到的結果是不好的,在學習上我就掛了一科,對於這樣的結果心裏是很難受的,在大一下學期開始,我就下定決心自己好好好規劃下我的大學生活,不能這樣渾渾噩噩地過下去,不要退縮,我自己要努力調節自己的心態和生活方式。學習上認認真真地聽講,生活中積極去參加有意義的一些活動,多交朋友,不斤斤計較,對於別人的批評也能欣然接受,我相信真誠去對待別人,總會收穫真誠的友誼。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段話:實現一個人的價值需要不斷鞭策自己,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和修養,從而成爲一名優秀的人,這就需要加強許多方面,第一,堅持讀書,讀好書,多讀書,與偉大的靈魂對話,從而使個人修養得到提高,確定自己終身學習的目標。第二,學會取捨,寬容待人。第三,完善人格,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我覺得說得還是挺好的,自己會努力想那個方向走。 現在相對於大一的狀態,我已經步入正軌了,在以後的日子,我會積極地去學習,開闊自己的眼界,同時用相對客觀的去評價自己和他人,用自己的眼睛去悉心地觀察世界上的人和事。積極進取,按照計劃定期行動,一點一點去實現。成功,來源於前進道路上的每一小步,不要幻想憑藉好運一步登天,所以要把精力放在短期目標上,相信最後一定能實現那個偉大的目標。堅持不懈,每天都爲實現目標而努力,不管取得的成就多麼微小,也許就是成長吧!今天,當自己明白了一些人生道理,回過頭來重新審視自己的成長經歷,發現過去所遭受的哪些挫折、痛苦並非完全沒有價值,相反卻隱含深遠意義。現在的我,對周圍的人和事,有了更多的包容,更多的理解,而不再執迷於個人的得失,所以有人說“挫折、痛苦的背後纔是成長的空間。”

說起我的性格,我的感情比較敏感細膩,也因此對於其他同學較情緒化一些,有可能是一句小小的話就會讓我有觸動,但是一般我又不會表現出來,只是會在心裏面小小琢磨下。初次見面的人都會認爲我是個文靜靦腆的女生,不愛說話,然而事實卻不是如此,我只是明白一句話:言多必失。當然這也不是刻意這樣的。也許是經歷了一些事自己的性格就成這樣的。但是如果長時間交往,熟悉了之後,大家都認爲我是一個熱情,開朗,樂觀愛笑,有點幽默感的女孩子。對待身邊的朋友,我一直都是用真心去對待的我認爲值得一交的朋友,經歷了一些事,以及爸爸的去世,我知道珍惜這個詞有多麼重要,我珍惜我身邊過往的每一個人,珍惜在一起的時間,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緣分和情感,也感恩出現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個人。

成長的一路上,我一直在爲自己加油鼓氣,我自己比我想象中更加堅強,在一些還未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挫折苦難,一想到要是發生在自己身上,就一定會說,要是這種事發生在我身上我肯定會受不了的,而當真的悲劇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發現其實並不是天塌下來了,咬咬牙我還是過去。看一眼來路,看清了成長中深淺的腳印,成長需要我們自己去體會,自己去感受,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會不斷地摔跟頭,但需要我們不斷爬起來,每一次爬起來,就證明又長大了一些。悲歡離合、生老病死,成功與失敗,時刻魚人相伴。這個世界上,沒有哪一個人總是一帆風順的,也沒有哪一個人從不經歷痛苦與悲傷,挫折與打擊從來不會與人預約,它會降臨,讓人措手不及,甚至會徘徊很久,與人形影不離,所以我沒有必要不切實際的幻想它與我無緣,正視它,它就會迎刃而解,而我又成長一些。 去學會微笑,學會成長,學會珍惜纔是我要做的。

無論什麼時候,我一直會堅持着換位思考和自我反省,提升自己的品行。通過這次的報告我再次重新又認識了自己,有時候我們是真的需要自己好好靜下來,去再次認識自己,因爲不斷重新地認識自己會認識到自己的哪些不足,哪些優勢,對自己纔會有一個全面的認知,以後就會努力修正自己的品德與言行,讓自己懂得成長的滋味與真我的快樂。

心理健康大學生成長心理報告 篇三

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對其未來職業發展具有關鍵性影響,在職業生涯規劃階段,健康的心理能夠使其以積極正向的心態面對職業發展進程中的各種困難與挫折,實現職業發展。當前,高校大學生所面臨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不斷增加的就業壓力,使高校大學生暴露出越來越多的職業生涯規劃中的心理問題。本次研究中,通過對山西傳媒學院500名大學生進行研究,通過實踐調查分析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常見的心理問題,並立足現實,從社會、學校、大學生個人三個方面,剖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並多角度提出解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常見的心理問題的對策。

一、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常見心理健康問題調查

本次調查中,圍繞“職業生涯規劃”設置了相關問題,針對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調查。當前,高校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暴露出的心理健康問題具有普遍性和多樣性。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就業選擇不明確,存在從衆心理

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並沒有進行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並不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未來職業發展方向,而是將多數人的就業選擇作爲參考,忽視綜合考慮自身的個性特點。在職業類型選擇上,有超過80%的被調查學生選擇了高薪白領的工作,其選擇的原因主要是對大學生就業的固有印象,認爲大學生畢業後就應該坐辦公室。盲目跟風而不是從自身實際出發,導致其未來職業發展可能出現方向性錯誤。在職業區域選擇上,有將近85%的被調查學生首選求職地點都集中在國內一線大城市,他們主觀上認爲大城市的發展空間大、就業機會比較多,相比較來說更具有就業優勢,因此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大城市。但是,他們中的大多數只看到了在大都市就業的優勢,對其生存的艱辛卻沒有深刻地認知,從而導致在實際就業中,難以承受大城市的生存壓力,對其職業生涯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二)就業目標期望過高,存在功利心理

高校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中,需要通過對職業類型、地區、職位、待遇等各個方面不斷地對比分析,最終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設置合理的職業發展目標,逐步實現職業生涯發展。這些選擇應當是基於學生個人個性特點、興趣專長等個體因素確定的,然而,目前很多大學生存在功利心理,設置過高的就業目標期望,出現眼高手低的情況,導致出現就業困難。在就業崗位選擇的影響因素中,有38%的學生選擇了薪資待遇好,24%的學生選擇了社會地位高,26%的學生選擇了在大城市,僅有12%的學生選擇了職業發展前景好。大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時,首要考慮的因素是薪資待遇,同時希望能夠在大城市,並且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很少一部分學生會將職業發展前景作爲首先考慮的因素。這表明了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一定的功利心理,不能從自身實際出發,而是在名利方面設置了過高的期望目標。

(三)就業機會獲得能力差,存在依賴心理

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最終是要付諸行動,根據確定的職業方向,完成職業選擇,實施具體工作。在這一過程中,無論是職業生涯的規劃、職業方向的確定、職業崗位的選擇,其主體都是學生自己,都應當由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確定。但是,目前很多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並不瞭解當下的就業市場,而是將希望寄託在學校或者父母身上。在“對當前就業市場的瞭解程度”問題中,有33%的學生不瞭解,41%的學生只瞭解一點點,21%的學生比較瞭解,僅有5%的學生非常瞭解。在就業渠道選擇中,15%的學生傾向於學校推薦,38%的學生傾向於校園招聘會,22%的學生傾向於依賴父母、親人的關係,25%的學生傾向於社會招聘網進行自主應聘。這表明,大多數學生都將就業的希望寄託於學校或者父母,傾向於自己從就業市場中篩選、並自主應聘獲取工作機會的學生佔比較低。一方面,大學生會過分依賴於自己的高等學歷、熱門專業等求職優勢條件,並不能清晰地認識到就業市場嚴峻局面和競爭壓力,導致其就業機會的獲得能力較差,在求職過程中不能充分展示出自身的競爭優勢;或者求職方向錯誤,自身競爭優勢無法發揮,阻礙其成功就業。另一方面,當前還有部分大學生尚未完成心理上的“斷乳”,對父母的依賴心理較重,在就業求職中,過分依賴於父母,甚至將職業生涯規劃完全交由父母決定,即使是未來職業發展不暢,也不用承擔自主選擇的責任與後果。這種嚴重依賴心理不僅會影響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對其未來職業發展也會產生嚴重不良影響。

(四)就業自信心低,存在自卑心理

大學生準確的自我評價是其合理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確保職業選擇正確,實現職業發展的重要前提。但是,很多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由於對自我評價過於保守,認爲自己工作經驗較少、社會閱歷不足,沒有競爭力,從而不敢去爭取一些優質就業崗位,導致錯失就業機會。在“你是否會去應聘與自身專業不相符/專業能力要求較高/薪資水平起步較低/離家較遠的心儀崗位”等相關問題中,有57%的學生都選擇了否定的答案。這表明,大學生在求職選擇過程中,會盡可能地避免導致求職失敗的因素出現,他們並未真正從自我需求、自身優勢出發,去評估崗位是否具有較高的應聘價值,大膽努力去追求自己的心儀崗位。而是猶豫不決、彷徨不定,選擇退卻、觀望,最終錯失得到心儀的工作的機會。

(五)就業壓力承受能力差,存在矛盾心理

大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通常是以自己夢想中的優質工作爲目標藍本,在初入社會時,面對衆多的選擇和各種誘惑,也充滿着激情與憧憬。但是,現實的殘酷會給他們當頭一棒,使其面對職業發展更加迷茫和困惑。在“工作壓力大、挑戰性強/生活成本升高、生活質量下降的情況下,你是否會選擇去大城市工作”問題中,有超過50%的學生選擇了不會。這與上文調查中有85%的學生都將一線大城市作爲首選城市相矛盾。這表明了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矛盾心理。他們既渴望到大城市追求收入高、待遇好的工作,但是對於大城市工作的巨大壓力與挑戰,以及在大城市可能帶來生活上的困苦有所畏懼。這些都導致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產生了矛盾糾結的心理,夢想與現實的差距擺在學生面前,使大學生就業時感到困惑與迷茫。

二、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因素

當前,我國社會所表現出的對職業教育的忽視,是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一方面,社會發展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度不足,直接導致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個人發展忽視職業教育,而將重點放在理論知識和專業能力的發展中,認爲學好理論、掌握好技術,自然而然就能夠獲得好的工作,實現職業發展。因此,在學校長期以來的教育教學中,職業教育從來並非重點,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知嚴重不足,導致其不能以正確的心態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及時糾正自己的不健康心理。另一方面,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忽視,也使得高校大學生在學習中不會自覺去了解職業信息,難免在最終面臨職業選擇時無所適從,出現依賴性、從衆性心理,使得潛在就業危機無限擴大,影響其職業發展。

(二)學校因素

一直以來,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都放在學生專業教育方面,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開展的支持力度相對較爲薄弱。隨着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國家出臺一系列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政策,高校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重視度纔開始逐漸提升。目前,大多數高校都設置了專門的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中心,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爲臨近畢業的大學生提供就業創業指導講座等。山西傳媒學院同樣設置了就業創業指導中心開展相關工作。但是,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學校就業創業指導中心相對來說更關注學生的就業率,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科學性、適應性的關注度不足;更關注大學生就業準備狀態,而對其就業能力與心理素質的變化關注度不足。這使得學校就業創業指導工作的系統性和實效性受到一定的影響,也不能有效解決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由於盲目、困惑、迷茫所帶來的一系列心理問題。

(三)自身因素

大學生自身因素是在其職業生涯規劃中產生心理問題的關鍵因素。大學生在擇業就業過程中,缺乏對自我準確地認知與評估,從而出現自我認知失調,使其職業生涯規劃與現實存在較大的差距。一是,大學生自我認知水平高於實際能力水平,導致其就業心理定位過高,對工作的待遇、社會地位等要求較高,產生功利心理,但受限於實際能力,難以找到心儀的工作;二是,大學生自我認知水平低於實際能力水平,導致其就業心理定位過低,在求職過程中束手束腳,沒有勇氣去拼闖、挑戰,從而產生矛盾、自卑、盲目、依賴的心理;三是,大學生自我認識比較模糊,不清楚自己的實際能力,也不知道想要什麼樣的工作,在就業生涯規劃中,選擇隨大流,職業生涯規劃不確定,職業發展方向不明確,最終難以實現良好的職業發展。

三、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常見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營造良好就業氛圍,立足市場更新學生職業教育

營造良好的大學生職業教育社會氛圍,提倡職業教育,對於加強各方職業教育重視度,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科學性發揮重要作用。目前,大學生面臨更加嚴峻的就業形勢,立足就業市場形勢,不斷更新學生職業教育,引導學生將職業生涯規劃與當前就業市場實際有效聯繫,加強大學生對職業市場的瞭解程度,從而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綜合多方面考慮確定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對可能出現的困難與問題進行充分的預期,從而避免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產生心理問題,提高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把握能力,駕輕就熟,還會激發學生職業發展的積極正向心理。此外,營造社會良好的職業文化氛圍,加快轉變當前社會以利益爲導向的就業觀念,加大對多元化就業理念的宣傳力度,使學校、學生、家長都能轉變固有的就業思維,避免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

(二)完善學校教育模式,加強職業生涯規劃

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高校完善職業教育模式,加強職業生涯規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一方面需要完善職業生涯規劃課堂體系建設,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現階段,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關注度不足,教育內容側重於對就業方法的指導,並沒有有效融合心理健康知識,對學生的心理輔導相對不足。因此,完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就需要在職業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應當聘請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根據學生個體差異與就業興趣、能力等,把握大學生職業發展的心理規律,並以此爲立足點,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進行科學的引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制定合理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另一方面,高校應當豐富職業教育形式,構建職業生涯規劃平臺。高校藉助網絡媒體,構建職業生涯規劃發展平臺,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向其推送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知識,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認知,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科學方法。同時,職業生涯規劃平臺還可以作爲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既可以針對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鍼對性的教育引導,也可以爲學生提供職業發展的心理諮詢服務,爲學生及時解惑,消除學生面對職業生涯規劃時的矛盾、迷茫等不良心理,指導其進行正確的自我認知,合理制定職業生涯規劃。

(三)引導學生進行全方位自我評估,實現個性化職業生涯規劃的構建

大學生自我認知失調是其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產生心理問題的關鍵所在。因此,要引導學生進行全方位自我評估,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以此爲基礎,構建個性化職業生涯規劃,促進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實現自我價值。首先,學校應引導學生構建動態調整的自我評估體系,通過爲學生建立檔案,指導學生在不同時期根據自身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專業能力、專長優勢等情況進行記錄,形成動態化的檔案呈現,並據此進行自我綜合全面評估。其次,根據自我評估,引導學生構建個性化職業生涯規劃。學生通過全面綜合的自我評估,能夠對自身實際能力有準確地瞭解,在職業生涯規劃制訂過程中,真正能夠立足自身實際,確定自己的職業興趣、職業能力,以此實現職業個性化發展。在當前嚴峻就業形勢下,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暴露出的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值得我們重視。針對這種情況,應深入分析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產生的心理問題及其原因,採取有效措施改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引導,指導其正確認識自我,合理規劃與自身特點、興趣、能力相匹配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促進其職業發展目標與自我價值的實現。

大學生心理健康自我成長報告 篇四

[摘要]近年來,受社會、家庭、學校及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影響,大學生的戀愛觀較以前有了很大變化,出現了戀愛態度輕率,戀愛觀念開放化、戀愛行爲公開化等特點,體現出重功利價值、重物質享受、重生理需求的本質。爲此,應從加強性道德性識教育,自主性教育,健全學校管理機制等方面,引導大學生樹立健康的戀愛觀。

正處在青春時期的大學生對戀愛充滿了浪漫的幻想與憧憬,他們認爲,戀愛是大學的“必修課”而不是“選修課”,不經歷戀愛的大學生活是不完美、不全面的。隨着社會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變化,當代大學生的戀愛問題已滲透到他們的學習、生活、人生態度、理想等各個方面,與此同時戀愛觀也發生了質的飛躍。

一、當代大學生戀愛觀的新特點

1.戀愛態度輕率化。當代大學生只注重戀愛的過程,而不注重戀愛的結果。多數學把戀愛描述爲“體驗幸福”和“充實大學生活”。有些學生以選擇理想對象爲由,見異思遷,頻繁更換對象;少數學生出現“三角戀”和“多角戀”,以至在同學之間造成感情糾紛,甚至發生衝突,釀成悲劇。他們在戀愛過程中,只一味追求愛情的浪漫,而忽視愛情的義務和道德,認爲戀愛與婚姻無關。未婚先孕就是當代大學生戀愛輕率化的最好見證。

2.戀愛觀念開放化。當代大學生受西方思潮和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傳統道德意識逐漸淡化,對婚前同居、婚前性行爲持開放、理解和寬容的態度。據1998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所做的一項專項調查結果顯示:在國中以下文化程度的青少年中,對婚前性行爲持寬容態度的比例爲54.08%,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人中,這一比例爲75.3%…由此可見,隨着社會環境的變化,當代大學生的性觀念也日益開放。大學生多角戀愛、在外同居的現象時有出現。

3.戀愛行爲公開化。儘管社會各界對於在校大學生談戀愛的態度持“不贊成、不反對”,但這並不意味着在校大學生的各種行爲不受任何紀律的約束。然而在高校大學生中都存在這樣的想法:不談戀愛的人被視爲弱者,不談戀愛被視爲不正常行爲。他們把談戀愛作爲一種榮耀,每天出入成雙成對,攜手漫步於校園,上課、吃飯、自習形影不離,行爲上一點也不遮掩,甚至臵校紀校規於不顧。據相關調查資料顯示,願意對周圍的人公開戀情的大學生比例爲87.6%,願意在校園裏各種環境下有親呢行爲的:教室23.7%、圖書館37.5%、食堂68.6%、校園綠地86.2%。

二、當代大學生的新型戀愛觀

綜合各因素分析,當代大學生的新型戀愛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注重功利價值。他們在擇偶標準上,趨於功利化,更注重對方的實際價值。近年來,隨着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度增大及求職中的“不正之風”對大學生戀愛觀產生了一定影響,交往對象的家庭背景和經濟狀況往往成爲他們關注的重點。具體表現爲,有些學生把自己今後的前途寄託在戀人及戀人家長身上而急於談戀愛。

2.注重物質享受。部分大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就業壓力大或者愛慕虛榮、沉迷於高消費等原因而選擇戀愛。他們企圖通過戀愛來解決經濟上的困難或者在經濟上賺取利益,有的甚至不惜名譽,採取欺騙的方式同時進行幾段“戀情”。

爲追求享樂和地位而戀愛,是一種畸形的戀愛觀。

3.注重生理需求。大學生的年齡界限已跨過青春期並進入成年期,這一時期的少男少女由於生理髮育的成熟,有了追求異性的慾望,對性的體驗十分敏感,產生了性親近的要求。據相關調查顯示,有83%的大學生有和異性交往的強烈願望,渴望擁有愛情。在異性吸引、彼此產生好感的基礎上,性衝動是促使青年投入戀愛活動的重要誘因。在這一原因的驅使下,青年開始脫離羣體化的兩性活動而單獨約會。現今高校普遍存在的同居現象就是最好的例證。

三、新型戀愛觀產生的原因

大學生戀愛觀受個人生理、心理成長和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等各方面的影響而發生着變化,但他們在諸多方面相對不夠成熟,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具體從四方面闡述:

1.受社會的影響。近年來,隨着互聯網的廣泛應用,現代信息傳播技術的發達,網絡、影視已經走人人們的生活,也帶大學生進入戀愛的世界。由於社會上一些文藝作品中對愛情的過分渲染,更有大量關於兩性及戀愛問題的討論,使大學生難辨是非。同時受西方的“性自由”、“性解放”思潮的影響,很多大學生的戀愛觀發生了極大的改變,他們相信網上愛情更勝於現實愛情。年輕人特有的好奇心及網絡色情的影響,驅使他們渴望揭開兩性之間神祕的面紗。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學生戀愛起了一定誘發作用,使一些大學生對愛和性的觀念發生扭曲,缺失了應有的責任與道德。此外,面對就業壓力的增大,就業前景的不樂觀,競爭的激烈化,爲逃避現實及外界的壓力,他們亦然選擇了戀愛。

2.受家庭的影響。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有着深遠的影響。家庭對大學生戀愛的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現在的大學生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出生於衣食無憂的生活環境,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家庭的過分寵愛,使他們產生了極其強烈的依賴心理。進入大學後面對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他們望而卻步,爲逃避現實從依賴父母轉向對新的關愛的渴求,過起了所謂的“二人世界”。第二,有些家長對子女的婚戀觀念缺乏正確的指導,大多數家長不瞭解子女青春期的心理問題,致使他們的好奇心不斷累積。到了大學,遠離了家庭束縛,最終觸發了體驗戀愛的動機,進而誘發了大學生戀愛問題的產生。

3.受學校的影響。目前高校對學生的戀愛問題所持的態度是不提倡也不反對,沒有相關、具體的政策和制度給予指導。同時,在課程設臵上關於戀愛、性教育等方面的知識比較缺乏,各類輔導講座欠缺,沒有真正形成一種合理而有效的方式,對大學生的戀愛觀加以科學引導和教育。

4.受個人自身的影響。當代大學生年齡一般在18-25歲之間,按照青年心理學的劃分,屬於青年的中期,其生殖系統趨於成熟,性激素的分泌影響生理平衡,因而對性的體驗十分敏感。但由於在校大學生剛從父母的翅膀下掙脫出來,沒有經過社會生活、職業生活的鍛鍊,缺乏社會生活經驗,對任何問題的處理缺乏思考和理智,理性判斷力較差。再加上其心理髮展的不成熟性和不穩定性,容易把問題簡單化、理想化,對問題的考慮欠周全,使其戀愛過程容易出現偏差,從而引起戀愛道德上的種種缺失。

四、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戀愛觀

1.加強大學生的性知識教育,提高戀愛的道德觀。充分利用現代網絡資源和網絡技術,通過課程教學、專題講座、訂閱報刊、定期輔導等形式,積極開展大學生心理諮詢活動和性健康諮詢服務,爲建立良好的性意識和性道德觀念打下牢固的基礎;幫助大學生端正戀愛婚姻的態度,調節學生因戀愛受挫而引起的心理衝突和心理失衡,培養健全的人格,以引導他們在戀愛問題上做出理智的選擇,形成健康、正確的戀愛心理,使學生理解並懂得“兩性區別,男女平等;異性交往,互尊互敬;自重自愛,自立自強”這些基本的性道德規範,自覺抵制不良性刺激的影響,防止不良性行爲的發生;同時引導大學生用成熟的人格、成功的事業去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讓愛情真正成爲人類文明行爲的高尚部分。

2.加強大學生的自主性教育,樹立正確的戀愛觀。針對當前大學生的新型戀愛觀,學校要不斷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綜合素質的培養,科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戀愛觀、就業觀、成才觀;要讓學生認清現實,讓學生知道戀愛問題和學生的理想、事業之間的緊密聯繫。在學校教育中,應該把充分發揮大學生的自主性,作爲工作的第一要務,促使大學生把學業放在首位,擺正戀愛與學業的關係,不能把寶貴的時間都用於談情說愛而放鬆了學習。要讓大學生認清學業的重要性,讓大學生明白學業是大學生價值的主要支柱;要讓大學生懂得戀愛是一種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是一份責任和奉獻,它是建立在牢固地學業、事業基礎上的。

3.健全學校的管理機制,加強對大學生戀愛的管理。加強對大學生戀愛的管理,一方面要加強教學管理,促使學生將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另一方面要加學生宿舍、公寓和校園環境的管理,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杜絕大學生在外住宿現象的發生;最後要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規範大學生的戀愛行爲。學校對大學生談戀愛問題要實行引導、教育、管理三位一體模式,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對於那些沉迷於戀愛而荒廢學業的同學要加強教育和引導,使其迷途知返;對於那些在戀愛中違反校紀校規,違背社會公德的同學,要及時批評教育,必要時應給予相應的紀律處分。總之,四年的大學生活是短暫而寶貴的,當代大學生不要把黃金時間消磨在花前月下,而應立志奮發成才。大學階段是人的一生智慧與才華發展最快的黃金季節,大學生只有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形成健康的戀愛心理,把愛情融進成才目標中,才能使愛情成爲我們奮發向上的力量,成爲我們學有所成、有所作爲的動力。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成長報告 篇五

自我成長報告

提綱:一個人的一生有幾個重要的階段或許決定着人生的方向,亦或是能從根本上完全地顛覆命運。人的一生就像是一張混亂的拼圖,倘若你能走好每一步那麼結局將會是完好無損的。可是如果走錯了一步那麼結果將會是離譜的偏離原本的方向。同樣心理健康也亦如此,而且心理健康在人生中有着無可替代的地位。

關鍵詞:無知、懵懂、憧憬、叛逆、獨立、自主、感恩、堅強。

人的成長囊括了許多的酸甜苦辣。幼兒時期,沒有絲毫的思想對任何事都充滿無知和好奇。稍微長大一點,稍許有了一點思想,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幻想和期待。到了青春期,心裏有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少了幾分乖巧多了幾分叛逆。再長大一點,叛逆的心裏會逐漸的減弱更多的會是渴望獨立和自主。到逐漸瞭解社會之後,心中不自覺的會充滿感恩同時也會多幾分堅強。只有真正體驗過了之後才能瞭解人生的真正意義,真切體味淚洗過的內心才能體味到的所蘊含的痛苦徹悟後純淨的善和美。

我的人生已匆匆過了數十載,回首過去才驀然發現自己的成長經歷是那樣的別有一番風味。

自我分析

幼兒時期

小時候和其他的孩子一樣,總喜歡搞一些小破壞,以至於在家裏總是唯我獨尊。漸漸地養成了一些不好的小毛病——自傲、以自我爲中心。結果可想而知——變得孤獨沒有朋友。在那個時期的我心理極度的不健康有些焦慮同時又有些偏激。但是媽媽告訴我只要我變得友好真誠其他小朋友就會很樂意和我交朋友的。漸漸地我意識到了要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朋友纔會得到真正的友誼。在那時我的心理逐漸從無知想懵懂過渡。同時我又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無限的憧憬。

青春期

我還能清楚的記得在這個時期我的內心充滿了掙扎與無奈。青春期就是叛逆期的代名詞。在這個叛逆的年齡無疑會做一些在大人眼中極其無聊又浪費時間的事因此我們與大人之間的爭吵業務以會變得頻繁。現在想想當時的行爲自己都覺得不可理喻。可當時就被那該死的叛逆心理給完全控制了。

成人期

當我逐漸步入社會後才發現當初父母對我的庇護是多麼的珍貴可惜當時的自己卻那麼不改的給捨棄了。漸漸地我懂得了珍惜與感恩,心中也多了一份對父母的關懷。此時我的心裏不再有絲毫對父母的嘮叨的厭惡相反我卻對此充滿喜悅。

自身的品質與能力

對待朋友真誠,做事認真有毅力,但缺少幾分衝勁,不太有創新能力。

人生觀

我一直在追求人格的昇華,注重自己的道德操養。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並且也一直希望自己能成爲那樣的人。所以一直以來我都儘量在堅持着“五日三省吾身”的原則。在課餘時間,我也會讓自己充充電,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當然我也有我自己的理想並且爲了理想的實現而不斷奮鬥着。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就的爲世界負起一定的責任,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就能正確的對待自己的責任,在負起責任的同時實現自己的價值。而且我還緊跟着黨的步伐,努力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努力爲社會爲集體奉獻自己的力量。在待人處事方面,我也儘量做到嚴於己寬於人。同時謹遵自尊者人必尊之,自賤者人必賤之的原則。做到尊老愛幼,“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懂得傾聽他人,懂得成功的背後往往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不要像“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美麗,卻忘記了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水,灑遍了犧牲的血雨。要學會與人分享,我們有兩個蘋果交換一下,還是兩個蘋果,但倘若我們有兩種想法交換一下,就可能有無數種想法產生。懂得“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就是你,我就是我的”道理。不要客觀的評價一個人,更不要極端的評價一個人,每個人都有缺點,但也都有閃光之處,人無完人,要學會包容,學會發現別人的閃光點。要學會獨立,在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是平等的,我們沒有權利要求別人必須對你好,別人也沒有義務必須對你好,所以作爲個體的人,我們有必要自食其力,獨立其主!要學會感恩,當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要伸出自己的雙手去竭盡全力幫助,做到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用美好的心靈看世界,總是用樂觀的精神面對一生,多一份自信,少一分失望;用美好的心靈看世界,總是用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多一份感激,少一分抱怨;用美好的心靈看世界,總是用頑強的意志面對困難和挫折,多一份勇氣,少一分怯懦;用美好的心靈看世界,總是尋找到別人最好的東西,多一分肯定,少一分挑剔。

需要改進的人生的幾大方面

1對凡事都需要有更多的主動性,要有更多的激情。會失去社會對他的認可,再次會失去周圍人們對他的尊重與信任,最後會失去他本來可以擁有的成功人生。 世界上極需這種人才,他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克服種種阻力完成任務。能做到這一點,就不會爲自己的工作操心。因爲世每個人不僅要學習書本上的知識,聆聽他人的教導,更需要一種敬業精神,能夠擔起上級的託付,立即行動,全心全意地去完成任務——“把信送給加西亞”!責任不是別人的要求,而是你爲自己賦予的使命。一個缺乏責任感的人,首先界上到處是散漫粗心的人,那些全力以赴的人到處都缺。

2膽子要變得更大,不要害怕丟人,成功往往在豁出去之後才能得到。任何人的成功都是要歷經千辛萬苦才換來的不可能是輕而易舉的。就連在許多人眼裏的那些金光閃閃的明星也不會例外。由一曲《忐忑》爆紅的龔琳娜背後也同樣有着普通人的心酸。上世紀70年代中,龔琳娜出生於貴州省貴陽市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醫生,母親在一家單位上班,家裏還有一個弟弟。她的家庭也就頂多算一個溫飽家庭。她的成名道路上也無疑佈滿了荊棘。面對他人的冷嘲熱諷他非但沒有反放棄相反她依然信心滿滿。

3不要按部就班,要積極開發思維,要跳出邊邊框框,創新纔是硬道理。沒有創新就缺乏競爭力,沒有創新也就沒有價值的提升。第一,創新意味着改變,所謂推陳出新、氣象萬新、煥然一新,無不是訴說着一個“變”字;第二,創新意味着付出,因爲慣性作用,沒有外力是不可能有改變的,這個外力就是創新者的付出;第三,創新意味着風險,從來都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而創新的付出卻可能收穫一份失敗的回報。創新確實不容易,所以總是在創新前面加上“積極”、“勇於”、“大膽”之類的形容詞。

自我奮鬥目標

人是宇宙的一部分,雖然微不足道,像毛髮一樣,但也是一個構成部分,失去部分就沒有了整體。一個人的錯可以讓所有人受到傷害,如果地球有了損失,影響的就是宇宙,造成負面傷害。一個人的對也可以產生影響,對宇宙的一切產生正面的影響。因此人要有明確的目標,要有奮鬥的方向,纔會不枉人生一世。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渴望有一個幸福的生活,但我並不渴望自己有多麼的成功有多麼的有地位,我只希望我能夠用我自己的能力讓父母過上幸福的生活能讓他們安享晚年,同時也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夠多點快樂少點煩惱,多點充實少點虛度。

自我總結

人生一晃已過了幾十年,驀然回首心中感慨頗多。在過去的十幾年裏我一直生活在愛的海洋裏,我的周圍似乎都有鮮花環繞。父母無私的愛包容着我,親人無盡的關懷呵護着我,朋友的問候包圍着我……但在我逐漸步入社會後才發現一切並非那麼美好,相反似乎都變得繁瑣起來了。我生活中的一切都要靠我自己,我需要一肩扛起所有的責任。雖然艱辛但我知道這是我的人生必須要經歷的階段。因此我並沒有選擇逃避相反我選擇了面對,我深知只有經歷過磨難才能越挫越勇,就像蠶需要靠自己的力量破繭才能夠飛的又高又穩,倘若它是靠他人的幫助那麼它的翅膀則沒有那麼的強硬結果自然不能飛得很高。所以我願意接受風雨的洗禮從而成長爲一個真正地強者。人生也不必過於追求物質享受,那畢竟只是身外之物。就像人家說的:“別人從你身上偷不走的10件東西

財產,權力,這些身外之物可能隨時會被偷走,但是有些是別人永遠偷不走的:你的獨特性,你的熱情,你的直覺,這些都是你獨一無二的特質,別人無從偷取,也無從模仿。

有的東西是可以被偷走的--你的財產、你的青春、你的健康、你的文字、你的權力--而有的東西是誰也偷不走的„„”。所以我寧願做一個精神上的“奴隸”也不願做一個物質上的“傀儡”。

人生其實很短暫,別讓自己的心太累。生活中有太多的無奈,有太多的不如意,每當有不順心的事時我們就會抱怨自己,是多麼的不幸自己是多麼的可憐,有時間在一邊抱怨不如踏下心來好好想想自己都幹了些什麼呢。 儘量然自己的一生過的快樂一點,少去追求一些可望不可即的事。

心理健康大學生成長心理報告 篇六

一、前言

隨着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激烈,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複雜嬗變。作爲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問題,人際關係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以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身心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爲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

二、心理健康的定義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爲、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三、報告摘要

此報告主要針對新時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主要圍繞學習、情感、就業、人際交往四方面展開。

四、調查方式

此次調查,我們選擇在本系的管理工程系和機電工程系進行調查,男女生比例爲1:1。採取抽樣調查的方法,調查方式爲問卷調查。在此次調查中,我們小組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走訪式調查,在調查訪問中,我們對調查人員進行了具體分工,在分工中,由男生負責50份問卷,女生負責50份問卷,回收率爲98,問卷回收後,將問卷整編編號,1-49份是女生問卷,50-98爲男生問卷。由組長召開小組分析會議,並將會議討論結果進行整理和歸納。

五、調查結果

1、學習方面

大學生在經歷了高中的煉獄後,如釋重負,沒有了以往堆積如山的作業,獲得了自由身。而問題是,在高中時期,生活學習的唯一使命是大學聯考,而本身對自己人生的方向缺少把握的同學在沒有了大學聯考這一目標後,忽然不知該何去何從。又由於在大學聯考結束後到大學開始的長達三個月的假期裏,昔日緊張忙碌的心逐漸鬆散。在泡沫偶像劇、網絡遊戲中逐漸消磨了曾經飽滿的心。到了大學,由於教學方式的改變,新生們不僅無心學,“60分萬歲”的消極思想,更更不知如何學。又加上高中老師灌輸的“大學不用學習”引得新生們不以學業爲重。我們發現男女生的不同,女生在大學中會覺得學習壓力大,而男生沒有感到學習壓力大,其中有7.5的男生覺得無壓力。對在本校就讀,有56.5的同學表示對自己喜歡,有37.1的同學不喜歡,有1.7的同學認爲無關緊要。在對大學生當前的壓力來源調查中顯示,有49.6的同學將學習壓力放在首位。由以上數據不難看出,當今大學生在入學時,還是有部分同學能較快適應新生活,並確立明確的目標。其中也不乏存在較大一部分未能很好地適應新環境,在一段相對較長的時間裏才找到什麼是自己要的。在對自身的專業選擇上,很多同學都表示滿意當前專業,並都能認真鑽研自己的專業知識,認真對待。而對自身專業不滿的同學亦坦言在瞭解了自身的專業特點後,也能發現箇中樂趣,現在能認真學習。對於已轉專業的同學,情況不容樂觀。這些同學坦言轉專業後並沒有增加學習積極性。由此,問題的關鍵在於同學是否有想法要把自己的學習搞好,而不在於專業是否喜歡。因此興趣是可以培養的。對於學習壓力重,也從另一方面表明現在同學們已經把學習當回事,認真對待之。

2、情感方面

到了大學生這個年齡層,其情感正處於成熟和不成熟的過度階段,而愛情至於現今大學生究竟爲何物,且看調查數據。在如何看待大學生戀愛動機時,有30是爲了滿足心理需要,30是爲了調節緊張的學習壓力,30是爲了打發無聊的時光,僅僅只有10的學生是情到深處才談戀愛的。男生女生不相上下。當問到曾爲戀愛與其他關係產生不快情緒嗎?20的男生會,而女生爲40。可見兩極分化很嚴重。

3、人際交往

統計表明,大學生人際關係困擾總檢出率爲53.57,其中輕度人際關係困擾者佔38.51,嚴重困擾者佔15.06,只有明顯障礙者佔1.43。在同別人鬧彆扭時能主動道歉的佔90以上。在同陌生人交往時能找到主動找到話題的同學佔34.6,能找到話題但要一段時間的同學佔17.9。爲了和大家和睦相處不會固持己見,偶爾放棄自己的觀點以迎合大家的同學佔71.3。女生之間鬧彆扭率達到70,男生僅僅爲20。當和朋友之間的友誼出現裂縫時,小部分女生會選擇立即斷交,而小部分男生會選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當遇到困難時,女生有45.7會向知心朋友求救,而男生只有4會向知心朋友求救,這也可以看出女生更需要知心朋友。

4、就業方面在大學中,就業壓力比較大。90的人都認爲就業競爭太激烈,僅10的人認爲無所謂。

六、調查中反映的大學生容易出現的不良心理

1、緊張與焦慮

①生活環境的改變引起的挫折心理

②學習適應不良產生的心理困擾

③人際交往不適引發的心理失衡

④人生規劃的不確定性產生的焦慮心理

2、浮躁與急功近利

3、失落與沮喪

4、自卑與退縮

5、空虛與倦怠

七、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客觀方面與中學比,大學時期的學習、生活、人際關係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1、學習的任務、內容、方法發生了變化。中學學的是基礎知識,目的是爲今後繼續深造或就業做準備;大學學的是專業知識,目的是把學生塑造成建設祖國的高級專門人才。

2、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部分新生在中學有寄讀經歷,但也有新生仍然是上學到學校,放學同家人居住在一起。進入大學後,班集體成爲主要生活環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區,日常生活全要自理,這對那些平時習慣於依靠父母、家庭的人來說,確實是個難題。這種變化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

3、人際關係較中學時代要複雜。大部分新生在中學時期居住的比較集中,從國小到中學,都有一些從小在一塊兒的夥伴;班主任一任數年,天天相見。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語言、習俗,構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跨進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不同地區,素昧平生,語言、習俗各不相同;同學間由原來的熱熱鬧鬧、親密無間變得陌生,有想法也難以啓齒。這對年齡僅有十八十九歲的新生來說,是極不習慣的,因此,每逢節假日就會想家、想同學,會產生孤獨感。

4、對待社會工作的態度發生了變化。中學的工作和活動多是在老師指導下開展,由少數同學承擔的。大學強凋學生的自我管理,班裏事情多,社團活動多,學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學習外,還要擔負一定的社會工作,關心班集體建設。新生往往不大適應這種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動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謀其政,感到壓力大。

5、未來的不確定性。大部分的學生都認爲應該對未來進行及早的規劃,以提高自身的競爭力,適應社會。可是自己是規劃在哪裏呢?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沒有目標,找不到方向,缺乏動力,自己的長處短處何在?要怎樣發展?該走那條路等問題是他們甚爲苦惱。主觀方面對物質生活的依賴性與精神生活的獨立意識發生着矛盾;日益增強的自主自立意識與客觀條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間發生着矛盾。

1、盲目自滿與自我陶醉。因爲考取了大學,老師表揚,同學羨慕,親友誇獎,父母慶賀,部分學生在這種自我陶醉中漸漸鬆懈了鬥志,終日悠哉遊哉,認爲自己是中學的尖子,大學裏成績也不會差,從而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滿。

2、失望與失寵感。有的學生入學前把大學生活過於理想化、神祕化,入學後感到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因而產生失望感,有的學生曾是中學的尖子,是家庭與學校的重點保護對象,進入大學一下子不受重視了,就會產生失寵感。

3、鬆氣情緒與歇腳心理。有的同學認爲考上大學就是端上了鐵飯碗,長期拼搏的目標已經達到,心理上得到了滿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進入大學後奮鬥目標不明,適應能力不強,競爭的氣勢也有所減弱,便產生了“鬆口氣,歇歇腳”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進的勇氣了。

4、畏首畏尾。因爲環境變化而瞻前顧後,畏縮不前,社會活動不參加,運動場不光顧。整日除了上課之外,無所事事,生活單一,精神倦怠。在生活和學習上都是應付了事,做事懶散,湊合着打發時光。

5、有些大學生不知如何處理與異性的關係,對男女交往過分敏感,從而使正常的異性交往不能自然進行;有的大學生則過快地將同學關係發展成戀愛關係,過早地沉溺於“兩人世界”。也有的大學生陷入單相思而不能自拔,由此產生情感衝突。

6、部分學生把兼職賺錢看得過重,常常爲了兼職賺錢而遠離自己的專業學習,無法靜下心來鑽研學問,耽誤了過多的學習時間。

八、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措施人的心理素質不是天賦的,而是取決於後天的教育與訓練,教育對心理素質的提高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1、充分發揮學校心理諮詢作用。

2、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與預防。

3、把心理素質教育滲通在各科教學之中。

4、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爲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6、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

7、加強自我心理調節

九、結束語:

二十一世紀的晨鐘已經敲響,在這新舊世紀交替之際,培養跨世紀人才是時代賦予高等學校的歷史重任。我們應該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們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學識才能素質,而較爲忽視的是思想道德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即使在比較注重思想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對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心理衛生死角”引起足夠的重視,其結果是導致學生中出現了大量的心理問題,嚴重擾亂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影響了人才的整體素質,阻礙了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給國家帶來無可挽回的損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態,不僅關係到廣大學生健康生理、心理的發展,良好思想道德的養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關係到人才素質的整體提高、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直至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盪、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衝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複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爲嚴峻的考驗。爲此,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