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三年級數學小論文(精品多篇)

三年級數學小論文(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論文範文年級:談國小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 篇一

在批改作業時,常常聽到老師講:“唉,這麼簡單的題目又做錯了,真是太粗心了!”學生什麼原因會出現這麼多不應該的錯誤呢?通過我平日的觀察,有的同學在做題時,根本沒把題讀完,只是根據平時的做題經驗草草把題目做完了;又或者在讀題的過程中,添字、漏字,關鍵性詞沒有注意到,理解錯誤了,題也就做錯了。只要老師將題目讀一遍,有時甚至讀到一半時,他就會叫道:“哦,原來如此!”。什麼原因呢?

一、直面數學閱讀的現狀。

在實際教學中,絕大多數的老師把教材中的精髓挖掘出來,又通過自己的理解表達給學生,進而忽視對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能力和習慣的培養,似乎研讀數學教材僅僅是老師的事,而對於絕大多數的學生來講卻是被動的接受和理解,覺得自己只要聽懂課就滿足了。因此常常是老師反覆講解、學生被動接受,一本書快講完了,而學生仍沒有掌握多少,老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知識學了一大堆而能力卻提高不多,教學效率比較低下。

針對這種情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應該重視數學閱讀的教學,使學生在不斷的數學閱讀中逐步領悟數學語言,提升數學素養。數學課標指出,“數學爲其他科學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而“數學閱讀”則是讀者通過數學語言符號獲得意義的一種心理過程,因此專家指出:“數學課堂教學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所以,若要切實加強數學自主學習的思維訓練,提高解決問題的準確性,最爲重要的一個基點就是強化“數學閱讀”。數學閱讀是掌握數學語言的前提,是順利、有效地進行數學學習活動的重要基礎之一。

二、追問數學閱讀的本義。

閱讀是以理解爲核心的認知活動;《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出指出:“閱讀是一種從印的或寫的語言符號中取得意義的心理過程。”因此,老師應從心理學的角度研究閱讀活動,這可以使老師對閱讀的本質有更爲深切的瞭解。閱讀實質上是閱讀主體在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對信息進行加工、篩選,並重組腦中原有的知識信息,最後將所獲信息作用於主體已有知識結構,達到重整的過程。

教育心理學認爲,數學閱讀是閱讀主體根據已有舊知,在一定閱讀動機的驅使下,依託閱讀習慣,通過閱讀數學材料,將文字語言轉譯成數學符號語言,並建構數學意義和方法。數學閱讀能力指順利完成數學閱讀任務的複雜心理特徵的總和。包括:①對已學的數學概念、問題、符號、方法和證明在閱讀的新情景中的重現;②對新情景中的數學語句進行分解和組合;③對新學的數學概念、問題、符號、方法和證明的理解和記憶;④用原有的知識結構對新學的知識加以整合。

三、探尋數學閱讀對學生思維的影響。

現代梳理心理學代表人物皮亞傑、奧蘇貝爾等人的學習理論,可以看到關鍵的兩點:一是思維與語言系統的發育有密切關係,二是學習新知識依賴已有的智力背景。“閱讀”是一種以語言符號爲媒介,包含有豐富的、超越現實生活內容的活動,會讓閱讀者的“語言系統”發展得更好,同時可以讓他的“智力背景”更爲豐富,進而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及學習新知識的能力更強。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講:“30年的經驗使我相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他從心理學的視角分析,“缺乏閱讀能力,將會阻礙和抑制腦的極其細微的連接性纖維的可以塑性,使他們不能順利地保證神經元之間的聯繫。誰不善於閱讀,他就不善於思維。”

數學的語言包含有通常的語言文字、數學符號、圖表,因此,在數學閱讀常須對各種語言進行轉化,把不容易理解的語言形式轉化爲易於接受的語言形式,把抽象的條理不清的問題轉化爲具體的條理清楚的問題,用自己更清楚的語言來表述,即“用你自己的語言來闡述問題”;另外在數學閱讀中也常要求在思維形式上頻繁變換,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去思考。所有這些都要求閱讀者要有靈活的思維能力,而這種能力也正是數學閱讀所能培養的思維能力之一。那麼,數學閱讀對學生的思維有着怎樣的影響呢?

(一)、變換方式、激發興趣、訓練思維的敏捷性。

思維的敏捷性是指思維速度快,即能對問題迅速作出反映。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反應迅速、思維敏捷的人才,而快的反應、敏捷的思維並不是天生的,需要經過長期的訓練才能形成,可以通過不同的閱讀方式,持久地加以訓練。

比如在低年級教學例題“小雪得了12朵小紅花,小磊得了8朵,小雪比小磊多得幾朵小紅花?”老師先讓學生根據題意拿出學具擺一擺。(用小圓片表示小雪的12朵,三角形片表示小磊的8朵。)接着,老師引導學生用圓形和三角形表示花,把它們畫下來,進而順勢引導學生畫出線段圖。數學思維的形成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由具體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體,多次往復。數學課堂教學就是要讓思維活動充分建立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之上。感性材料越豐富、越全面,學生的解題思路就越準確、越清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要藉助各種手段,使學生的思維順利地由具體向抽象過渡。久而久之,學生閱讀文本信息時,就能自然地想到畫幾何圖、線段圖或列數量關係式等,思維的敏捷性得到了加強,閱讀能力也就相應地得到提高。

(二)、大膽質疑、合理探索、訓練思維的獨創性。

思維的獨創性指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不依賴、不盲從,能有主見地分析判斷。在教學中,老師要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去疑——質疑——探索——釋疑,要努力爲學生提供獨立思考、自己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空間,進而鍛鍊思維的獨創性。

例如:我在教學“百分數的認識”之前,讓學生先閱讀課本,在閱讀中感知、體驗、思考,學生在交流收穫後提出一系列問題:

1、百分數和分數之間是一種什麼關係?

2、人們什麼原因要用百分數?

3、百分數是怎麼算出來的?

學生帶着這些問題,走近百分數,學習了百分數的讀寫,深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感受百分數應用的廣泛性和優越性。學生在親自經歷了這些問題的發現、探索,總結的過程,不僅對知識的來龍去脈感受較深,而且仍享受到了研究、探索、發現的喜悅,進而極大的提高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同時,也能激活和發展學生的思維。

(三)、縱橫比較、求同存異、訓練思維的深刻性。

思維的深刻性是指善於深入地鑽研思考問題,不滿足表面的認識,善於區分本質與非本質的特徵。在教學中,老師可以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準確把握知識的重點和關鍵。對於概念、性質不是簡單的背誦,而是逐句、逐字的推敲、剖析,直到弄懂其真正含義。讓學生養成讀書時動手、動眼、動腦時多種器官合成運作的習慣。另外,要與其它相近的概念加以比較、區分、總結、歸納,加深理解,整體把握,這樣即見“樹木”,又見“森林”的閱讀,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使學生把所學內容變爲學生自己的東西。

(四)、豐富想象、馳騁聯想、訓練思維的廣闊性。

思維的廣闊性是指善於深入地鑽研和思考問題,廣開思路,多方向、多角度、多途徑進行思考,探求解決問題多種可以能性的思維訓練。

例如研究轉化的策略後,可以讓學生閱讀課本,通過閱讀,學生髮現轉化的策略可以在不同領域得到運用,利用數形結合可以把1+1/2+1/4+1/8+1/16+1/32轉化成1-1/32計算,可以把不規則圖形轉化成規則圖形,可以解決實際問題,進而聯想到生活中很多問題也可以運用轉化的策略來解決。學生的思維的寬度、廣度得到了有效地拓展。

四、探索數學閱讀的策略。

那麼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呢?

(一)、以身作則,引起關注。

數學老師的示範閱讀的應該是學生的表率。因爲國小生具有很強的模仿力,老師的示範閱讀直接影響着學生數學語言的表述能力。這就要求老師不斷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通過老師閱讀的示範作用,對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響。而老師如今的課堂,多數老師習慣把題目一出示,然後指名讀題或者自己直接泛讀一遍,緊接着就開始讓學生“開工”。古語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身爲老師給學生的示範只停留在讀一遍題目,又怎麼能期待老師的學生認真讀題呢?老師不能因爲自己已充分理解了就認爲學生也熟悉了。如果老師在每次讀題時能讀兩遍、三遍,指導學生來閱讀,那麼學生對閱讀也會更加關注。如在《圓柱的認識》一課中,對“圓柱的兩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這句話的理解,通過閱讀先抓住“完全相同”這個關鍵詞,又通過與“面積相同”、“形狀相同”等知識的比較後就真正地理解圓柱的概念。

(二)、課內課外,雙劍合璧。

老師要努力創造機會讓學生閱讀。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課外也要讓學生盡情地讀。課內閱讀以讀圖、讀符號爲主,課外閱讀應以遊戲爲主,不帶任何任務,自由的閱讀、自在的遊戲。

1、課上讀什麼

(1)提供各種形式的閱讀材料,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教學中,凡是學生通過閱讀能夠讀得出的問題一定讓學生自己讀;在教學中,可以提供充分的觀察材料,如板書、演示、圖形、實物等,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比較、思考,在觀察感知中積極思維,並讓學生用清晰的數學語言有條理地敘述觀察過程,不僅能反映學生思維的正確性,掌握知識的程度,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閱讀表達能力,並能促進感知有效地轉變爲內部的智力活動,達到深化理解知識的目的。

(2)提供綜合信息的材料,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蘇教版四年級上冊除法的教學中,主題圖的呈現一般是圖文並茂的,有時候只是一個相關的條件,而其他的條件則在圖中,需要學生的閱讀才能獲得。學生要從主題圖中“讀”出數據信息,那麼在此過程中,學生閱讀的不僅僅是數字信息、文字信息,更重要的是以圖文形式呈現的綜合信息,是爲解決問題服務的。

又如:學習“兩點之間線段最短”聯繫生活中的走近路、認識比時聯繫黃金分割點;數學史上有著名的祖沖之、華羅庚……學生運用相關知識在閱讀、交流、討論中明白了“閱讀材料”裏的故事,在故事中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思維的嚴密性。

又如:學習了小數時讓學生閱讀故事《0與小數點的“戰爭”》,在與小數點的鬥智中“0”大展神威,讓孩子們在驚歎之餘瞭解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閱讀《小數點的代價》讓學生了解了前蘇聯的一次航天事故:由於地面檢查時忽略了一個小數點,聯盟1號在返回地面時失事了,從中深感“失之毫釐,謬以千里”的痛悔,理解了計算來不得半點馬虎,結下嚴謹這位良友。

2、課外讀什麼

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兒童是在周圍環境的影響下,通過主客體的交互作用,獲得心理髮展的。”適宜的物質和心理環境,能激發兒童學習的慾望,增強其主動探究的意識,並促進自身發展。因此,老師要留給學生自由閱讀數學的時間和空間,提供一些有效的數學閱讀材料,(如《數學史》、《趣味數學》、《小

學生數學報》、《快樂數學》等課外數學讀物及數學學習指導讀物),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數學閱讀中,抽象與形象自然地融合,數學與生活的自然融合,促進學科與學科之間的整合、融通。

例如,學習“年、月、日”之後,讓學生多方蒐集資料,動手製作了當年的年曆卡;學習了“千米和噸”之後,結合書後的“你知道嗎?”,讓學生上網查找我國測量工具不斷變革的材料,製作成豐富多彩的數學小報。又如:學習統計後,收集一些統計圖表和相關的文字讓學生圍繞這一主題獨立閱讀後,組織學生交流、討論閱讀後思考、發現、並發表自己的感想和獨特的見解,使學生對統計有了更深刻和全面的瞭解。

總之,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開拓學生的數學視野。拓寬閱讀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細化要求,教給方法。

1、激發興趣,以“疑”導讀。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講:“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數學閱讀的興趣。就是帶着問題讀,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數學課本上的概念、規律等語言簡練、敘述嚴謹,對學生來講比較枯燥,不易理解。老師在提出讀的要求之前,要先讓學生明白什麼原因讀,要解決什麼問題。學生只有明白了讀的原因後,纔會帶着問題去讀,有意識地在讀的過程中尋找問題的答案,而不是盲目地莫名其妙地讀書。只有老師經常這樣訓練,學生才能慢慢地形成“在讀的過程中思考”的良好習慣,而不致於常常機械地朗讀。例如:教學“釐米、分米”時,老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結束階段,編寫小華的一天,小華早上從2釐米的牀上起來,穿上15分米長的上衣,和9釐米長的褲子。又穿上20釐米長的鞋子,拿出5毫米長的牙膏,擠出1釐米長的牙膏,拿着15分米長的牙刷在刷牙。。讓學生通過閱讀發現錯誤,能及時加深對“釐米、分米”的感知。另外,在教室裏張貼著名數學家探索數學規律中所發展的有趣事蹟或趣味數學謎等,也不失爲激勵學生主動去閱讀的一種好方法。

2、手腦並用,以“動”帶讀。

數學閱讀理解有着自己的特殊性,重在理解領會,而實現領會目的的行爲之一就是“內部語言轉化”,即把閱讀的內容轉化爲易於接受的語言形式。數學中的語言常常非常簡潔,一些數學概念、數量關係通常是隱藏的、含蓄的。老師可以邊讀邊做一做、畫一畫、寫一寫。例如把一個圓分成若干相等的扇形,拼成近似的長方形,周長增加了6釐米,求長方形的面積。解決這個問題時先讓學生邊讀邊畫圖,在操作的過程中,語言文字轉化成直觀形象的示意圖,學生很快就能發現增加了兩條半徑,問題很快迎刃而解。又如教學“畫平行線”。先讓學生自學,看一遍書上畫的步驟。又讓學生按書上的步驟,邊看邊畫,對在畫時出現的問題仍可以提出來大家解決。這樣邊讀邊動手,學生學得輕鬆,方法記得牢固。

3、多樣表述,以“思”促讀。

語言的靈活性就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表述問題的能力,也是智力活動靈活程度的體現。在教學中,老師要經常有意識地訓練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同一問題,這樣便於學生掌握解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某學校一年級360名新生中,女生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4∶5,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其中,關鍵句“女生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4∶5”可以換成“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4/5”,“男生人數相當於女生人數的125%”,“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0.8倍”,“男生人數比女生多1/4”,等等。這樣讓學生學會把一種數量關係“換句話講”,能使題目的條件變得更加直接,使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關係一目瞭然。經常做這種“換句話講”的練習,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分析能力。這樣利用各種變化,使概念的本質特徵更爲突出。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方面突出事物的本質特性,做到“形變質不變”,使學生的思維一次又一次地在變化中被激活,同時數學概念也一次比一次清晰。

4、咬文嚼字,以“辨”明讀。

在解決問題的教學中,關鍵字詞的講解必須準確、透徹,要注重對“各”、“分別”、“佔”、“相當於”等詞義的處理。在低年級教學解決問題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去咬文嚼字,像“一共”、“剩下”、“飛走了”、“又來了”等詞,讓孩子們圈起來,並讓他們想象題中相應的情景,描述情景後,又列式計算。如:“小紅家一個人每月大約產生37千克垃圾,三口人每月大約產生多少千克垃圾?一個人每天大約產生多少垃圾?三個人每年大約產生多少垃圾?”題中的“每月”、“每天”、“每年”要讓學生認真分析、比較,要求學生嚼透關鍵詞後去找對應量,又進行合理地解答。又如,在平行線的概念教學中(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老師可以先讓學生用“圈一圈,點一點”等方式圈出關鍵詞。通過對“同一、不相交、兩條”的關鍵詞的點畫和聯想,讓學生理解平行線是反映直線之間的位置關係的,不能孤立地講某一條直線就是平行線;在指出“在同一平面內”這個前提時,可以藉助實物讓學生觀察不在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也不相交;“不相交”的正確含義則可以通過對關鍵詞句的推敲、變更和刪減,使學生產生更直觀、深刻的印象。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推敲語言文字的關鍵詞句,明確關鍵詞句之間的依存和制約關係,讓孩子學會咬文嚼字,斟酌語言文字的含義。

(四)、表揚鼓勵,及時評價。

老師仍要重視對學生閱讀成效作出激勵性評價和肯定性評價,更要注重其參與過程及在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老師可以結合每週的評價表,對孩子這一階段“閱讀”的表現,及時作出評價,對於表現好的孩子,應及時鼓勵,對暫時比較落後的孩子,老師應及時捕捉他們的進步,促使他們很快地進步。

葉聖陶老人講得好:“教是爲了不教”。很好地詮釋了:要想使數學素質教育目標得到落實,使學生最終能獨立自主地學習,就必須重視數學閱讀教學。學生認真閱讀數學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老師經常提醒、督促和長期的指導。只有在學生的主觀意識中播下數學閱讀的種子,才能使數學閱讀成爲學生的自覺行爲。並在此基礎上培養他們敏銳的觀察力,在閱讀中提高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數學分析、推理能力,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真正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都獲得不同的發展。

三年級數學小論文 篇二

暑假裏爸爸媽媽帶我去了蘭州,到了蘭州當然要吃蘭州拉麪啦!於是,我們點了三碗牛肉拉麪,吃了起來。

我是個好奇心十足的孩子,無論什麼問題都會打破沙鍋問到底,這次也不例外。我想看看蘭州拉麪是怎麼做出來的,就向“取餐處”走去。

我看見師傅把一團揉好的面拉長,“咣”的一聲摔在案板上,重複多次。我好奇地問:“師傅,這是在幹嘛呀?爲什麼要這樣呀?”“這主要是提高面的韌性。”

然後,師傅把長長的面反覆地摺疊、拉長、摺疊、拉長,一個麪糰變魔術似地變成了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拉麪了。

我反覆琢磨,發現祕密就在於“乘2”。麪糰先拽成一根面,經對摺後就變成了兩根面,再拉長後對摺就成了4根面,於是有了1×2、2×2、4×2、8×2、16×2、32×2、64×2、128×2、256×2、512×2、1025×2……

原來數學無處不在,只是要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三年級數學小論文 篇三

數學中的規律時時刻刻都在我們生活中,只要用心去體會,就能感受到數學的樂趣。

外婆家的`院子裏有一棵很大的橘子樹,今年長了很多的桔子,媽媽問我一共有多少個桔子,我數了好多遍,得數都不一樣。我圍着桔子樹轉了幾圈。忽然,我想到了!樹上有三個分枝,我把它們分別編號1號、2號、3號。我點了1號枝上的桔子有10個,2號14個,3號18個,10+14+18=42個,我終於數清啦!

一年級的時候我學會了加法,二年級一開學,老師就教會了我乘法。其實,乘法比加法還簡單呢!媽媽帶我到超市去買QQ糖,一袋2雙,我拿35袋,媽媽問我幾元錢?我說:“2×5=10(元)。”媽媽又接着問我:“那6袋、7袋呢?”我說:“二六十二、二七十四。我早會啦!”媽媽說:“看來乘法,真有用!”我聽了心裏美滋滋的。

我發現我現在越來越喜歡數學了,如果你仔細觀察,你就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離不開數學。我學會了看鐘,我們就會合理安排時間;學會了人民幣,我們就會買東西;學會了乘法,我們就可以很快地算出結果。我今後還會知道更多的數學知識,我還要更加努力。

國小數學論文範文年級:如何提高數學課堂的互動性 篇四

傳統的教學過於注重教師的教,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依賴性的一面上。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注重學生的學,重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與個性的發展。倡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體驗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

新課程強調,數學課應是活動課,且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啓發、相互補充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和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由傳統的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與“學生學”變爲“師生互教互學”。真正實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性。提高課堂的互動性,有利於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參與性,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更能培養學生的合作與交流能力,以及團隊精神和創新精神。要提高數學課堂的互動性可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關係,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你不可能指望一個厭惡你的人或害怕你,對你唯唯喏喏有恐懼感的人來與你友好合作,愉快地交流。”國中生的逆反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等異常心理常常使得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存在着較大的心理距離,態度分歧,興趣背離。教師也就很難真正根據學生的需求來進行教學,學生也很難給予教師以積極配合,有計劃、有目的、利於學生髮展的課堂教學交互自然也就無法實現。要實現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需要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需要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感情融洽,關係協調,衝突較少,心理距離小。

合作學習的過程也是人際交往互動、情感交流、思維碰撞、信息溝通、資源共享的過程。而交往是這個過程的支持系統。學生自主活動與人際合作需要相互支持,平時良好的師生關係,同學間相互團結、友好關係,有利於教師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這樣才能使其樂於發表自己的意見,進行大膽地猜想、探索,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要提高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人際交往關係,需要教師公平、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才能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嫉妒心理。在學生有困難時,教師要主動地傾力相助,細心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異常言行,及時與學生談心。消除學生對老師的敵意與戒備心理,化解同學間的小矛盾。要理解學生,寬容學生。只有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崇高的人格魅力、班集體的溫暖,才能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

培養良好人際交往關係的方法:

1、心懷與人爲善,友好相處的願望。要讓老師、同學都感受到你的善和誠意。

2、消除偏見和成見。對老師、同學有偏見和成見時,要時常自己擺脫其影響,並且逐漸會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對方,多想想對方好的方面。多開展師生交流會、集體活動,也能很好地拉近師生距離,消除誤會。

3、認真傾聽。即或有不同的意見,或使你感到惱火,也要剋制忍耐聽到底,然後再發表自己的看法,反駁須有分寸,有禮貌。

4、如果發生爭吵,先冷靜幾分鐘,然後經過友好地辯論,迅速了結,不存積怨。課堂上學生不服時,最好讓其課後到辦公室再勾通。

5、保持善意的幽默氣氛,面帶微笑。切忌當衆挖苦、貶低或嘲笑對方。

二、創設好的數學問題、數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着觀察、實驗、猜想、類比、推斷等探索性和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爲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受教(本站★)師“先入爲主”的觀念制約。

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更有意義。因爲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等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誌着科學的真正進步。”爲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要指導學生善問。爲此,應在課堂上給學生適當地點撥、示範,指導學生提問的方向和思考問題的途徑。教給學生正確的質疑方法。在教學設計上,應多給學生一此探索、猜測的空間,逐步養成學生的問題意識。由於創新源於問題,問題生於情境,要使學生能提出好的問題,就必須爲學生創設一個好的問題情境來啓發學生思考。

所謂數學情境,就是從事數學活動的環境,產生數學行爲的條件。從它提供的信息,通過聯想、想象和反思,發現數量關係與空間形式的內在聯繫,進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同時伴隨着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其表現爲對新知識的渴求,對客觀世界的探索慾望,對數學的熱愛等。

數學情境的創設,其素材可以源於生活,源於數學本身,還可以源於其它相關學科。在此過程中,通過給學生呈現刺激性的數學材料信息,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啓迪思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發現欲,產生認知衝突,誘發質疑猜想,使學生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離開了數學情境的創設,數學問題的產生就失去了肥沃的土壤。因此,創設數學情境的目的就是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合作學習的慾望,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自主創新思維。

數學情境的創設不要脫離課堂教學目標,要圍繞既定的數學知識點,恰當處理“複雜的情境”。

數學情境的創設要具有科學性、探究性、趣味性和發展性。

數學情境的創設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及數學思維發展的實際。

數學情境的創設應與學生的數學認知發展水平相適應,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數學情境的'創設要儘量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三、多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

數學課應是活動課,通過多開展數學活動,豐富教學形式的多樣性,調動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學習積極性,使每一個學生樹立參與意識、合作意識。數學課應儘量爲學生創設交流與合作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能交流地學習數學和學習數學地交流。其中後者是極其重要的,因爲學生在這一系列過程中,要內化數學語言,並學習用其反映自己的思考,將語言與思考邏輯地連接於數學世界,從而促進思維的發展。因此,數學課應儘量創設獨立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促進學生積極地學習。

在小組數學活動中,學生獲得的不只是知識的技能,更重要的是獲得合作的快樂、學習的方法等。課堂互動的成敗,關鍵要看教師是否敢放手,是否會引導。首先教師要敢於放手。剛開始開展數學活動時,學生會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探索,不知如何表達、交流,課堂秩序有時較混亂。但教師要把“眼光放長遠些”。要敢於放學生,信任學生,讓學生自由探索、自由討論、猜想。同時,要把活動的目的與要求明確地告訴學生,使學生朝着預定的目標發展,使課堂互動性更有效。要防止“放羊式”讓學生漫無目的地活動。誠然,有時學生的探索與討論很費時費力,甚至做無用功。這時教師要有耐心,並進行適當的點撥與指導。啓而不發時千萬不能着急,亂了陣腳,更不能罵學生笨。注意點撥要適當,不能代替學生思考,要信任學生,鼓勵學生,學生纔會更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我在數學課上常採用“組內合作交流”和“組與組之間竟爭交流”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數學地表達,學會質疑,質疑教材,質疑同學,互問互答,鼓勵學生超越老師。儘量多創設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參與合作交流,調動大家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己在數學活動中,經歷觀察、實驗、猜想、類比、推斷、歸納總結等活動。讓學生不僅在用自已的腦子思考,更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聽,用自己的嘴說,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自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教師不能越俎代皰。如在學《數據的收集與描述》時,我把全班分成四個小組,讓每個小組分別去調查本班或其他班同學的身高、體重、年齡、視力情況、某科考試成績,自已近三年來學習成績的變化等等。然後讓各小組繪成某種統計圖。因爲學生在學自己身邊的事,在做自己的事,所以很感興趣,做得也很快,學得也很輕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參與性越強,互動性越高,學生學習效率也越高,教師上課也越輕鬆。所以在數學課堂中,儘量讓學生多用手操作,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想,強調“活動”,強調“操作”,強調“實踐”,強調“考察”,強調“調查”,強調“探究”,強調“經歷”。

四、完善評價和激勵機制,使學生樂學、勤學。

我在數學課堂上經常採用“隨機抽點”、“舉手發言”和“小組推薦”相結合的方式,實行給每個人加分,每個組加分的方法,一天一小結,一週一總結。每週評3名學習積極份子,1-3名進步星,一個優秀組。及時表揚表現突出的學生,同時也要鼓勵大部分學生。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習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在數學課堂中,巧妙地運用激勵性語言,撩撥學生上進心和創新的慾望。儘量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對書本的質疑,敢於指出老師的錯誤。要相信任何一個學生都可變得更好,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激勵每一位學生,使其進步。切記“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要激勵學生,還要讓學生消除自卑心理,幫助其樹立理想,增強信心;要指導學生正確對待失敗,消除挫折感;讓學生學會“避已之短,揚已之長”。塑造好學生健康的人格,纔有助於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更好地互動。

數學小論文國小生範文三年級(推薦 篇五

一、基本情況

本班學生共31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22人 ,他們通過兩年多的學習,更加明確學習目的,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努力學習,積極向上,熱愛勞動,拾金不昧。就上期期末檢測,班平數學成績優秀,如唐戩、何小雨、劉佳等,十名同學語數各科96分以上,但也有少數同學年齡偏小,反映較慢,根本不懂得什麼是學習和怎麼去學課堂紀律較差,想說就說,甚至個別同學上課玩玩具,常常拖欠各科作業,如張豔瓊等連乘法口訣都不熟,相當大部份同學父母外出打工,爺爺奶奶根本無法正確管教,從而給學校的教育工作帶來極大困難。因此在本期的教育工作中,老師應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思想,結合當前的教改動態,擇其良好的教學方法,耐心指教學生,力爭爲祖國、爲人民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建設者。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七個單元,在編排上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向學生提供了有價值的數學學習內容。

2、倡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

3、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已有經驗來構建新的知識。

4、創設有利於學生的學習環境。

5、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

6、提示學習活動的線索和學習方式。

7、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8、設計富有特色的實踐活動。

9、有計劃地介紹數學活動。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其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相應的計算。

2、初步認識小數,會正確讀寫一位小數和兩位小數,能正確地進行一位小數的加減法計算。

3、正確理解面積和麪積單位的意義,會進行面積單位的簡單換算。

4、經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會運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5、經歷收集和整理數據的過程,學習整理數據的方法,進一步學習填寫統計表和製作單式條形統計圖。

(二)數學思考:

1、經歷初步認識小數,進行簡單的小數加減法和整數乘除法計算的過程,發展數感。

2、在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在數據整理和求平均數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統計觀念。

4、在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時,進一步學習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發展思維能力。

(三)解決問題:

1、在各類口算、筆算、估算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能力。

2、能運用本冊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能對自己的學習及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簡單評價。

(四)情感與態度:

1、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本冊數學知識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2、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學習成功的喜悅。

3、經歷探索數學問題,發現並總結一些簡單數學規律的過程,在學習中培養探索精神和自信心。

4、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中,培養合作精神。

5、在學習中培養計算仔細,書寫工整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措施:

1、在教學中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況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注意應用情景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與環境保護的有機滲透,從而使學生的情感、態度、智力、品質價值觀等方面發揮積極影響。

3、重視情境創設,激發認知需求。

4、教學內容設計以活動爲主線,倡導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

5、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做到明顯、具體、生動有趣,使學生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熱愛。

6、經常瞭解學生和分析學生的生活、學習、思想、現實情況,注意理論聯繫實際,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育。

7、教師應以身作則,堅持做好"六認真"工作,充分運用好實物、圖片、直觀教具,堅持啓發式,反對注入式,靈活運用優良的教學方法,大面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特別是對哪些不明確學習目的,應多花精力和時間,耐心指教,使他們不斷轉化。

8、努力做好與家長聯繫工作,藉助各方面的力量,瞭解和解決本班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

9、定期或不定期對學生進行考查,教導學生髮揚成績,克服缺點,爭當優秀學生。

10、認真鑽研教材,大綱和課標,結合教學實際備好教案。

11、練習過程不能單調,注意練習的形式多樣話,要進行大量的變式練習。

12、對接受能力好的學生鼓勵他們多動腦筋完成思考題或一題多解。

13、對接受能力稍差的學生要進行耐心的輔導,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中的困難,還可以進行一幫一的活動,對學生的雙基進行落實。

五、課時安排:

一、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16課時

二、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15課時

三、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15課時

四、統計……………………………………6課時

五、小數的初步認識………………………6課時

六、軸對稱…………………………………5課時

七、總複習…………………………………5課時

合計……………………………………68課時

數學小論文國小生範文三年級(推薦 篇六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於疑”,有疑問才能思考和探究。課堂上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師只有精心設計貼近學生生活、有意義和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心裏產生一種懸念,進而達到以疑激學的目的。很多學生在幼兒園和國小低年級的剪紙課上,就已經會用對摺的方法剪出左右兩邊形狀、大小完全一樣的圖形。因此,現實中一些對稱的圖形學生在課前早已接觸過,然而何謂“對稱”,這一概念對於學生來說卻是新鮮的。由此可見,如何讓學生科學地認識並建立“對稱”的概念是我這節課要達成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我設計“出示一個圖形的一半讓學生猜整個圖形,在猜圖遊戲中最後出現半個花瓶,激發學生想辦法剪出一個完整的花瓶”的這樣一個活動,有效地幫助學生構建科學的“對稱”概念,抓住對稱的本質特徵,讓學生對“對稱”的概念有更清晰的認識,也爲其在生活中如何判斷對稱現象提供方法。

1.首先在動手剪對稱圖形的活動中加深體驗。

“剪一剪”的活動,讓學生先自己探索剪對稱圖形的方法,並嘗試着剪一剪,當學生有不同的剪法時,可引導學生比一比:誰的剪法好?說說怎樣剪,剪出來的圖形才能對稱?這樣,讓學生在具體實踐活動中很自然地引出“對稱軸”的概念。這一活動的開展,以激起學生動手操作的興趣和慾望爲前提,將觀察、思考、操作有機的結合,充分感知對稱圖形及“對稱軸”的概念。

2.觀察對稱現象,感知對稱圖形。

觀察圖片討論:“這些圖形有什麼共同特點?”接着當學生交流了“這些圖形兩邊都一樣”時,教師追問:“你怎樣證明它們兩邊都一樣呢?”這時引導學生把圖形對摺後,發現圖形的左右兩邊重合在了一起,只能看到圖形的一半。這一活動的開展,是把學生觀察到的形狀讓學生用對摺的方法親手驗證。這一觀察——討論——動手驗證的過程。讓學生充分感受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3.在充分的練習中鞏固。

給出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的名稱以後,我沒有更多的去強調定義。而是出示在學習和生活中常見的漢字、數字、字母、平面圖形等讓學生去判斷是否是對稱圖形,畫出對稱軸等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進一步去構建對稱軸和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讓學生對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有一個更準確、更深刻的瞭解。

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教學中,要讓學生帶着數學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數學,去體驗數學的價值。對稱的物體給人一種勻稱、均衡的感覺,一種美感。本節課我抓住對稱圖形的特點師生一起欣賞生活中一幅副精美的對稱圖片,給學生帶來美的感受。

《軸對稱圖形》數學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是畫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在新課導入時,我出示飛機圖、獎盃圖、蝴蝶圖,問學生這些圖有什麼共同特徵?設計此環節,可以引起學生對有關知識的回憶,並就對稱軸的畫法我爲學生作了示範,說明對稱軸一般應畫成虛線,提出本節課重點研究對稱軸,使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

新授課時,我讓學生折長方形紙的對稱軸,一開始,學生只折了一條對稱軸,我問了學生還可以怎麼折?學生又折出了一種,我分別展示了兩種折法。有一個學生說還有:沿對角線折,我讓他折出來給大家看後,排除了沿對角線折的方法,學生明白了長方形只有兩條對稱軸。然後研究怎樣畫長方形的對稱軸,讓學生自主發現、找出規律:量出長度,並取中點再畫。教學“試一試”時,因爲有了探究長方形對稱軸的基礎,所以放手讓學生嘗試摺紙、作圖。

大部分學生找出了四條對稱軸,還有小部分學生只找出了兩條。在評講時,通過操作,提高了後進生的認識。後面的練習是重點讓學生畫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的所有對稱軸。

但是學生找不全,甚至把第2題的第四幅圖也認爲是對稱圖形。我用事先準備好的圖形讓學生折一折,進一步體會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條數不只一條。並概括出是正幾邊形就有幾條對稱軸。並強調學生要規範地去畫。效果還可以。

數學小論文國小生範文三年級(推薦 篇七

數學考試結束了,我的成績並不理想,只有101分,沒有達到110分,這是很不應該的。我對此做出了深刻思考和反省,特作出深刻的檢討,有些沒有提到之處也請老師和同學們提出批評指正。

我認爲此次考試的失利,絕不是一次偶然的事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確實,我在平時存在諸多不足,最終暴露在這一次的考試中。我對其進行總結有如下幾點:

1、沒有端正的學習態度。態度跟思想是相輔相成的。一個正確認真的學習態度是一個學生成才的必備基礎,有了正確的思想態度才能正確的對待學習這件事,正確看待考試成績的重要性,考試是學校對於學生的檢測,也是讓自己找出不足改正不足的方法,也是學校對學生的一種負責的態度。

2、基本功的不紮實。平時的一個小小的東西都會影響到考試成績,這是不可否認的。一個公式的背記,每一次簡單的驗算,每一次刻苦的思考,都是很重要的,我就是沒有打下良好的基礎,而導致考試成績的不理想。這次考試第二大題是填空題,我錯了一個忘記寫數量單位了,計算題錯了兩個,應用題錯了1個。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錯誤,但是由於疏忽導致了失分,這是很不應該的。關鍵還是平時對自己要求不夠嚴格。有時候人會犯“惰性”,也就是偷個小懶,每個人都有這種惰性,重要的是有的人剋制的較好,有的人剋制的較差。平時對自己嚴格要求的人,做什麼事情都會對自己嚴格要求,對待學習更要嚴格要求。

3、沒有一個正確的學習目標。每一個階段都給自己制定一個小目標的人,往往平時不怎麼起眼,到了考試就會大放光彩,因爲他完成一個個小目標,從而最終完成一個大目標。然而光有目標沒有實際行動也是不行的,一步一個腳印的踏實度過每個目標,你會發現你成功了一大步。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古人的話都是有道理的。

4、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習慣成自然,一個正確的學習習慣關係着一個人的一生。有的人喜歡給英文備註,其實這也不失爲是一種好辦法,久而久之就形成習慣,一看到這個單詞就能想起自己的備註,這樣對於背記有很大的提高。還有人的驗算本比有的人的作業本都整潔,這都是好的學習習慣,就算題做錯了,回頭找找看看自己的驗算本,一目瞭然,知道哪裏錯了。弄得亂七八糟,自己永遠不知道怎麼回事。

5、缺少反省自我反省的意識。每次普通考試甚至平時的作業都是對我們這階段的考覈,考覈完畢就要發現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不足,時間一長,不足自己消失了,這就是反省的功效。

綜上所述,我的錯誤主要是這幾點,發現錯誤就要改正錯誤,能夠發現錯誤也是一種能力。所以我特提出整改措施如下:

1、加強思想覺悟的提升,努力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知道自己是祖國的未來支柱,堅定信念努力學習,爲社會和人民作出貢獻,更不能辜負學校和家長對我的殷切希望。增加自己的課外知識,充實自己,多讀一些有益的書籍,瀏覽一些有益的網站,從而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加強自己的思想覺悟。學習態度的端正與否不是一日兩日能練出來的,所以從思想上真正改進,才能使自己的態度端正。態度決定一切,要樹立不是我爲誰讀書,而是我愛讀書的信念,最終成爲造福於社會造福於人民的棟樑之才。

2、苦練基本功。中國人最講究基本功的紮實與否,就像習武之人要先紮好馬步一樣。樓房之高全靠地基的穩固,沒有良好的基本功,以後即使踏上更高的學習階段,也會苦不堪言。我將進一步嚴格要求自己,按時休息,每天保持良好的狀態參加每一堂課,積極向上的對待每次作業和考試的鑑定,剋制自己的惰性,“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固然辛苦,但是人生短短几十年,美好的時光就要在此時,要珍惜此時的學習機會,不能使自己因懶惰而遺憾終生。

3、勤學好問。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單憑自己的力量也是解決不了的。學校學生同學們在一起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都能提高很大。向比自己強的同學請教不是丟人的事,要經常問,向老師請教,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的優點都可能跟自己的優點不同,“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共同進步,共創輝煌。

4、加強自我反省。每次作業和考試結束後都總結一下自己哪方面還存在不足,要加強;看看自己哪方面有進步,要保持。別的同學提出的意見要虛心接受,老師的教導要充分消化。要認爲學習中的挫折和困難是提煉自己的好東西,不要氣餒,努力最好。

總而言之,學習成績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就的,“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改正自己的微小的毛病,從現在開始,學會從一個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開始;從現在開始,學會從每一個小題開始。此次考試的失利不會是一種磨難,而會是一種轉折點。

以上就是我的檢討書,以後一定銘記於心。請老師和同學們監督,發現問題及時提醒,發現錯誤及時制止,努力學習,積極進步。

檢討人:

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