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經典誦讀論文(精品多篇)

經典誦讀論文(精品多篇)

誦讀論文 篇一

誦讀,讓語文課神采飛揚

富裕縣逸夫國小

杜巍

一直以來,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斥着單調乏味,充斥着枯燥無趣,以至於學生們不喜歡語文,不願意學習語文,更有甚者已經放棄學習語文了。最主要的原因,我認爲不是在於學生,而是在於我們語文教學者。是教師用枯燥乏味禁閉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如何讓學生在這個知識寶庫的樂園裏自由自在地遨遊,我覺得最關鍵是讓語文課堂“活”起來,“活”是語文教學法的精髓,“活”是打開語文教學之門的鑰匙。那麼如何讓課堂教學的水“活”起來,我做了很多的嘗試,發現“誦讀”確實是一種好的方法,“誦讀”能夠給我們的語文課堂帶來新的春天,使我們的語文課堂神采飛揚。

“好文自應琅琅讀”,“教學千法讀爲本”。語文教學要抓語言,語言教學要抓語感,語感教學要抓朗讀。著名特級教師餘映潮說:“課堂上的朗讀,小而言之,是培養語感、積累語言的極爲重要的正確途徑;大而言之,是教學改革和教師水平的一個重要標誌,是培養文明的高素質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

一、讓學生學會誦讀,爲語文課注入生機。

當前的國中語文課堂,許多老師都爲課堂的“安靜”而鬧心,靜,靜得讓人感覺反常,學生連讀書都讀得像蚊子叫,那種一潭死水的感覺真得很無奈,其實,我覺得這主要源於我們的老師,爲了奪取高分,我們不願浪費太多的時間在誦讀上,我們寧願多讓學生多做一些閱讀理解題,多學一些八股套路,這就怨不得學生讀書有氣無力了,有些學生根本就不懂得如何去讀書,他們的水平甚至還停留在國小的時候,我們應該教會學生去誦讀,“入情”的誦讀。所謂“入情”是要求誦讀時教師結合文章內容的理解,具體說明語言的各種表現形式,如抑揚頓挫,輕重緩急,應當怎麼讀,不應當怎樣讀等等。學生既有感情的認識,又有理情的指導,才能理解地讀。我認爲應從這幾點入手:

1、停頓。誦讀中的停頓分語法和語意停頓兩種。語法停頓要學生知道各種標點符號所表示的不同時間的停頓,還要使學生掌握沒有標點符號的一句話之間按短語結構的短暫停頓。語意停頓即強調停頓,要使學生知道根據文章的內容或說話的意圖,感情作適當的強調的停頓。

2、重音。一句話的表意重點在讀時要作重音處理,以示強調。一句話中哪個詞是重音是由文章的思想內容所決定的,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內容,瞭解了語句表達的語意重點後,就能正確地確定重音之所在。

3、語調。語調是貫穿在整個詞句中聲音高低、升降、曲直的變化,是表達語句感情的一種重要朗讀技巧。讀書時,我們必須啓發學生品味出語言的內涵和情緒色彩,按照這種內涵和情緒色彩的需要來決定某種語調節奏。

4、語氣。語氣是指誦讀時的口氣,情態,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思想感情要用不同的語言來表現。

5、速度。有的文章讀得慢些,有的則要快些;有的文章快慢相同,參差變化;有的應逐漸加快或逐漸放慢,這種快慢變化必須和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吻合。因此,朗讀時合理的速度來源於對文章深入的理解與把握。

學生學會了誦讀,通過讀把無聲的書面言語的符號,轉換成有聲口頭言語,必然有思維的參與,就有助於文章的理解。實際上就是自身語感與文本言語聲音的碰撞、交流、融合,學生原有口語中有那些不合乎邏輯的、無條理的、貧乏的言語表達,有可能得到逐步的矯正,有利於培養言語表達的流利性和促進表達內容的豐富性。同時,在感受、發現、理解別人傳遞的思想、感情方面的能力也會相應地提高。

二、挖掘佳作美文,讓語文課發揮自身魅力。

語文本身充滿魅力。課本中有很多課文,無論是寫人、敘事,還是描景、狀物,無不充滿着迷人的美。我緊緊抓住課文中每一個真、善、美的要素和亮點,激發學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賞,使學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心靈得到淨化與提升。每一篇佳作美文,我都會指導學生反覆誦讀,所以我的課堂總是書聲琅琅。

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採用的讓學生讀我們自己覺得重點的段落或句子,爲什麼重要?爲什麼要讀?學生或許並不明白。這樣做,學生只是被動的跟着老師讀,不利用激發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如何把“要我讀”變成“我要讀”呢?研究發現,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個體體驗,由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的內容來讀。教師可問學生“你最喜歡哪幾句?”“你覺得哪幾句寫得最美?”“你最想讀哪幾句、哪幾段?”“你想怎麼讀?”然後給予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找出自己最想讀的部分來練習,這段時間裏,可以說是學生讀得最帶勁、最仔細、最用情的時候。這時,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內蘊的意味綿長,與作者心靈相通,感悟美、體驗美,得到愛的撫慰,情的薰陶。從而促進學生的閱讀意識,能力品質充分發展。接下來,熱炒熱賣,讓胸有成竹的學生們都來比試一番。膽大的學生肯定會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把剛纔準備的那兩下子統統展示出來。我們暫且不去看那兩下子到底是不是“絕活”,單單這個過程就已經達到了我們預期的目的了。孩子們在整個過程中自選、自練、自讀、自悟,寓教於樂,融會貫通,讀得輕鬆愉快,讀得酣暢淋漓,讀出了學生們的主體性、獨立性,同時也讓孩子們讀出了更多的創新空間。試想,這樣的課堂怎麼不會神采飛揚呢?

三、靈活多樣的方法,讓語文課充滿活力。

誦讀的形式紛繁多樣,不一而足,但各種形式的讀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範圍。我在課堂上經常採用以下形式:

美讀,即表情朗讀。這種朗讀方式往往要求教師創設情境,對於語言和意境較優美的詩歌和散文較適合。教師可播放課文朗讀錄音讓學生比照感悟。首先放錄音,要求學生對照課文,邊聽邊領會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後請學生朗讀,比照兩者的朗讀情況,可以讓學生明白該如何讀,從而領悟文章的內涵。使學生感受到朗讀的樂趣。

分角色朗讀。這種朗讀方式對於戲劇作品和小說中的對話描寫的語段較合適。它有利於學生對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如我教《皇帝的新裝》這篇童話時,請七位朗讀水平較好的學生來分別朗讀童話中的七位人物的語言,學生那聲請並茂的朗讀使全班同學進入了情境,尤其是讀到皇帝的新裝被小孩子揭露出真相後,部分學生皺了皺眉頭,顯示出對皇帝的虛僞、愚蠢、自欺欺人的醜惡行徑感到可悲。分角色朗讀也應注意形式的多樣化,可讓個別男女生分角色讀,可讓幾個小組的學生分角色讀。

配樂朗讀。歌曲有着優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配上樂曲來朗讀,可以營造情境,能使學生儘快進入角色,活躍課堂氣氛,愉悅學生的心情,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有助於理解課文內容。進行配樂朗讀時,應注意樂曲的意境、格調和旋律,它們應與課文內容相協調。歡快的樂曲應與喜劇性的內容相配,低沉的樂曲應與悲劇性的內容相配。配樂朗讀的樂聲不能太響,以免產生負面影響。

誦讀,狹義的理解即背誦。這種朗讀方式也適合於古詩文教學。當學生對文章的內容已有了較深刻的理解時,教師可要求學生背誦某些精彩的語段或全篇。這樣就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增強語感,積累名言佳句,體驗藝術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養成高雅氣質。

爲能準確指導學生誦讀、點燃學生的誦讀興趣、激發學生的誦讀感情、促進學生的誦讀訓練,教師還可以藉助於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如齊讀、單讀、一個接一個讀、對讀、分角色讀、賽讀、錄音朗讀、表演朗讀等等。教師要精心設計朗讀訓練過程,科學合理地選擇好每一環節讀的形式,讓它們各盡所能,同時也讓學生體會語文的魅力,讓他們愛上語文。

四、巧用綠色評點,使語文課春意盎然。

許多老師也許會發現自己平時也注重課文的誦讀,可是效果並不明顯,學生仍死氣沉沉。魯迅先生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樣才能釀出蜜來。”課堂中對於學生朗讀時的評價也是如此,要多樣,要像蜜蜂採蜜一樣“針對性要強”,才能讓學生不斷體驗到朗讀成功的快樂,才能形成“百花爭春”的局面。

教師充滿智慧的評價,能夠提高學生誦讀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朗讀水平進一步提高。但評價一定要注重內涵,一味地“你真棒!、”“太好了!,或者有時學生也可”能評上

一、兩次,也只不過是簡簡單單的“好”、“聲音響亮”、“讀得流利”等等一些流於表面的評價。只會讓被評者覺得無味。因此,朗讀指導中的評價,需要教師結合文本內容,對學生的朗讀必須作出多樣、有針對性的評價。有個學生讀“爆竹聲聲辭舊歲,歡笑陣陣迎新年。”一句時,聲音很拖拉,而讀這一句時,應該聲音高亢,讀得簡潔有力,讓人聯想到過新年時的喜慶場面。學生體會不到位,我就說:“你讀得很流利,但我怎麼感覺到鞭炮是不是沒放響,你心裏特別不高興呀?你能再讀一遍嗎?”讀了第二遍,我說:“恩,這回鞭炮響了,卻把大家都嚇哭了!”學生一聽都笑了。又讀了第三遍,我說:“讀得真好,你看這鞭炮聲帶來了好運,大家喜笑顏開,多麼振奮人心呀!”

在課堂上,我們不妨讓學生多作自我評價,自信的學生會說自己讀得不錯,那就得讓他再道道理由,這樣學生勢必進一步說出自己的感受;如果認爲自己讀得不好,就給他機會再讀,或是讓他與前面讀得好的同學作比較評價後再讀。也可以讓學生找自己的夥伴讀,或是在合作小組中讀,互相評一評、議一議朗讀。有聽衆、有評價,在這樣輕鬆、自由的能表現自我、能夠與同伴們交流的空間裏,學生的朗讀興趣會越來越濃厚。引導學生參與朗讀評價,能極大地調動起學生朗讀的積極性,讓他們動口、動腦,甚至動手去學習,能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學習交往的能力,激勵學生奮發向上,互相合作與競爭,從而促進人格的健康發展。尤其促進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個性化品質,促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會合作與交往,促進學生在新型的人際關係與學習交往中得到和諧的發展。

我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努力做着以上這些嘗試性的改革工作,效果是十分顯著的。我想,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就應該這樣,這就是開放而充滿活力的課堂,這就是神采飛揚的課堂,這就爲學生開啓了語文樂園的大門。

經典誦讀論文 篇二

誦讀文化經典 提高語文素養

貴港市達開實驗國小

王小玲

古詩文是我國文學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寶。千百年來,就已經成了我們民族精神約定俗成的教科書。誦讀經典美文,是讓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傳統、繼往開來的有力之舉。兒童時期是“古詩文經典誦讀”的黃金年代。開展古詩文經典誦讀活動也是兒童學習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爲他們未來的發展打好基礎。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形成了自己璀璨的民族文化,這些文化都是濃縮了“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多方面“知識”的結 晶,所以後世的人,就很尊敬它,把它叫做“經典”,像《三字經》、《弟子規》、《增廣賢文》、《千字文》、《論語》等就是這樣的經典。經典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所載爲常理常道,其價值歷久而彌新。任何一個文化系統皆有其永恆不朽之經典作爲源頭活水對於這樣經典的東西當然要牢牢的記住它,讓它的意義深入人心,深入骨髓,並把它的誦讀融入在教育教學上,讓學生體會到古人的思想感情寶庫。“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讀着讀着也許孩子們就會明白字句內涵所在,或者等他長大成人再回想小時讀過經典文字,無不感嘆先人們超羣的智慧,更加陶冶自己的精神層次,實質就是一種情感的、民族性格的薰陶。我小時也聽過《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只知其音,不知其字,更不知其字,長大了才知道。一時弄不懂,以後才明白,是閱讀中常有的事。在活動中我重視學生的經典誦讀情況,主要採取以下方法進行

1、情境吟誦。古詩詞韻律、意境感很強,每一首詩都是一幅畫,都是一首用心吟唱的歌。因此,在古詩詞誦讀中,我們不再單純地向學生呈現文字,而是製作生動形象的課件,把文字放在畫面中,同時配以與詩境、詩情相通的背景音樂。這時的古詩詞,不只是文字,而是從視覺、聽覺上同時作用於學生大腦的一個立體化的事物。這樣一來,詩情、詩境在畫面和音樂的作用下形象化、具體化了,學生反覆誦讀就會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輕鬆地讀出詩的味道、詩的情感和詩的美感。這樣的誦讀,如同欣賞一幅畫、聆聽一首歌,快樂而令人陶醉。可見,在誦讀中用藝術手段創設意境,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對照思讀。把內容和題材相近的兩首或幾首詩詞放在一起對比誦讀,可以提高誦讀的效率,提高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力和鑑賞力。如學習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和白樸的《天淨沙。秋》時,教師可先出示這兩首詞讓學生誦讀,然後比較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接着,適時引入詩人的簡介及詩的背景資料。最後,讓學生反覆誦讀,讀出詩情。

3、故事引讀。喜歡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一般來說,每一首古詩文都會有一個不平凡的背景和事件,將凝練、優美的詩句轉換成動人的故事,可以讓學生在故事的帶動下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體驗詩人的思想情懷,提高古詩文閱讀的效率。

4、遊戲誦讀。喜歡做遊戲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把古詩文誦讀有機地寓於遊戲之中,就能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如在跳皮筋、踢毽子、拍手歌、跳格子中邊玩邊跳,既能消除學習的疲勞,又能激發學生誦讀詩文的興趣。如我校開發的“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一月梅花香又香。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你拍三,我拍三,三月桃花連十里。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春風有意豔桃花,桃花無意惹詩情;你拍六,我拍六,六月荷花滿池塘。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你拍九,我拍九,九月菊花初開放。秋菊能傲霜,風霜重重惡。本性能耐寒,風霜其奈何!”

5、從個人誦讀到組建誦讀,從簡單背誦到藝術薰陶、耳濡目染,快樂閱讀的趣味性得到了很好體現。我更改了以往一味地讓學生背來背去的做法,而是在朗讀背誦過程中,引導學生對詩詞進行體驗,激發對詩詞的感悟。課堂上有時創設美妙的情境,學生便不知不覺地體驗到白居易的“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等等美妙意境。有時用飽滿的激情體驗“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等詩詞中閃爍的愛國主義思想,有時也引導學生用惟妙惟肖的體態,盡情地大膽地來表演“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有時創設和諧寬鬆的環境,讓學生大膽想象詩的意境,“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中梅花的多與少,“蓮動下魚舟”中“下”的不同意思,“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天上是否真的有人的思索,就這樣,課堂上時常出現觀點的交鋒,智慧的碰撞。在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中,特別是在作文教學中,鼓勵孩子們把自己理解的詩句靈活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一篇作文因爲有了一句或幾句古詩而更加精彩。

書聲琅琅,開卷有益,文以載道,繼往開來。我們堅信孩子們的成長,將受益於千古美文的文學滋養——“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理念;“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心胸;“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母子情;“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這一切,都將成爲孩子人生信念的重要精神資源,成爲點燃創造性的生命燈火。

經典誦讀教學論文 篇三

經典誦讀教學論文

孩子喜歡這樣學經典

廣西融安縣長安鎮第三國小韋薇

我所任職的學校是一所農村國小,各種教學配備異常簡陋,條件差,老師外出學習的機會也特別少。爲了提高誦讀經典詩文教學質量,在這種環境下,只有自己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總結經驗。可喜的是,我在這幾年的探索中,真的找到了一些讓孩子們喜愛的誦讀經典的方法。

一。遊戲中學

每個孩子都喜歡做遊戲,針對他們的這一年齡特徵,我在教學《弟子規》時,把裏面的內容編成童謠放到集體花樣跳繩遊戲中,八句一節,爲一個花樣跳法。比如第一節“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泛愛衆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爲雙腳跳,這是最簡單的跳法。讓孩子邊跳邊讀,之後,我就跟他們講解這幾句話大概的意思,讓他們理解大概意思,更加激發他們背誦的興趣,於是,邊跳邊誦中,一下就背出來了。接着我就把第二節“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編成單腳跳法。以此類推,《弟子規》的內容,一段不長的時間學生就學會了。

同樣的,我把《三字經》編到“拍手”遊戲中在課堂上運用。我們都知道,低年級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持久。針對這一特徵,我在課間插入“三字經拍手”遊戲,既解除了孩子學習的疲勞,讓他們得到適當的休息,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課堂紀律也在無形中得到有效組織,真可謂一舉多得。

二。唱着學

記得我教《鵝》這首詩,當學到“曲項向天歌”時,有個小孩天真地問:“老師,鵝怎麼唱歌呢?是不是也像我們一樣唱?”

我一愣,隨時靈光一閃說:“是呀,你能不能模仿它唱一唱這首詩?”

他樂了,說:“能!”然後就唱了起來。這一下,課堂突然變得異常活躍起來。人人爭着用自己的方式唱,就在這麼一說一唱中,孩子把古詩學會了。

三。演着學

《新白娘子》和《西遊記》這兩部電視一播出,就吸引了無數的孩子,有的孩子更達到了百挑不厭的程度。孩子們不僅喜歡看,還喜歡模仿電視裏的人物進行表演。我有個女兒就是這樣,和隔壁的小孩邊看邊拿起媽媽的絲巾等東西,打扮成白娘子和小青,學着她們又說又跳,乍一看還真有點像那麼回事。男孩子則學着電視《西遊記》裏的孫悟空打打鬧鬧。受這啓發,我在教學經典教材時,看到有情節的詩文,我讓孩子自己去領會其中的內容,在理解內容後,根據自己的聯想設計情節進行表演比賽,看哪組演得最好。例如教學《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時我就用這個辦法:先問同學:“怎樣纔算學會這首詩?”根據學生回答,我在黑板上板書

1、正確流利讀詩;

2、理解詩意;

3、品意境;

4、背誦默寫。在教學到第三步的品的時候,我加了一個問題:你們打算怎麼品?有的學生說美美地讀。我讓學生美美地朗誦後說:“讀得真美啊!如果能把當時的情景再現給大家看就更妙了,想不想試試?”這話立刻讓學生學習情緒高漲,我便讓他們分組排練一會,然後進行課本劇表演比賽,評出最佳表演者。這種教學方式作爲指導課在學校得到廣泛推廣。

四。比賽着學

比賽,能喚起人的激情,當人的激情被激發出來後,就會用所有的精力去做好想做的事。在經典誦讀教學中,很多時候我就利用比賽這種方法讓學生去主動地學習,儘可能地掌握更多的知識。當我們的樣本課程《經典誦讀教材》印刷出來後,我在班上舉行了“看誰背得多”比賽活動:背得一首古詩或一句名言警句就得一顆星;《朱子家訓》《百家姓》《弟子規》等內容則分四句爲一節,背得一節得一顆星,一個星期累計一次,上二十顆星的都有有獎品,星越多獎品越多,比比看看哪位同學星最多?這個活動一開展,那本《誦讀經典教材》就沒離開過學生的手,早上一來學校就讀就背,有的學生下課也不出去玩,還在教室背,放學了,在路上也聽到學生在背。半個學期下來,有的學生已把書裏的內容背完了!

五。用着學

我們常說的一句話是“學以致用”,當學生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時,說明我們的教育成功了。所以,我在教學或平常生活中,總會下意識地向學生滲透詩文教育,讓孩子有意無意地時時感受古詩文帶給他們的樂趣。如上課時有學生上課開小差了,我就說“學之道,貴以專”;開主題隊會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主題“反思”。在解釋了這個詞的意思後問:“誰能用孔子的一句話來說它?”馬上有個同學說:“吾日三省吾身。”班上隨即響起熱烈的掌聲。春天到了,我即興誦讀“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把孩子們帶到美妙的意境中,然後過度到讓他們去生活中尋找春天,並用自己知道的詩文詠出來。

六。寫着學

我們只知道羨慕駱賓王年少才高,七歲就能寫詩,認爲古人很了不起。其實現在的孩子也特別聰明,只要我們幫他們創設一定的條件和氛圍,他們也能在詩的海洋中找到美麗的貝殼。我在教學中就設計了仿寫的環節,讓孩子們也體會作詩的樂趣:在學習《贈汪倫》這首詩時,我提了這麼個問題:李白和汪倫感情這麼濃厚,此去之後還會回來看汪傖嗎?學生大聲說:“會!”

師:“那麼,他還會寫詩給汪倫嗎?”

生:“當然會!”

師:“假設你就是李白,你排位就是汪倫,你們見面了,請你設想見面的情景作一首詩給你的朋友吧!”

學生於是躍躍欲試,一會兒真有作品出來了,雖然很多是不好的,但也有可圈可點的“難捨汪倫情意深,乘舟又返水桃花中。敲鑼打鼓迎接我,美酒歡歌慶重逢。”雖然稚嫩,但就此我大加讚賞,以鼓勵孩子寫詩的興趣。果然,現在不管教沒教到詩文內容,都會時不時有學生拿自己的即興詩作給我批閱,像劉瑩、黃小慧、李淋淋等同學,早被同學在班上稱爲小詩人了。

三。和家長一起學

小時候,總看到老學究的叔叔不管何時總在誦讀詩詞或朱子家訓等,受到一定的詩文薰陶,所以從那時起就喜歡上了經典。等到自己從事教育事業後,教室的左上角每個星期都會有一首詩或名人名言讓學生背。特別是學校開展誦讀經典詩文活動後,編寫了樣本課程,我想:不如讓家長也參與到經典誦讀中來,說不定也有如叔叔一樣喜歡經典詩文的人呢。於是對孩子們說:“現在我們來個試驗,大家拿着學校的書回去給家長看,和家長一起學,要是能背下來,到家長會時我們來個和家長同臺朗誦好不好?”學生熱烈響應。到第二天我調查情況,發現雖然在我們這種小地方,但也有不少家長懂得很多經典詩文,而且對書裏的《弟子規》、《三字經》、《增廣賢文》及名言警句等都特別讚賞,說這本書出得太好了,現在的孩子就是應該接受道德、禮儀等方面的教育。於是家長們紛紛行動起來,和孩子一起學,很多內容我還沒教到孩子就已經會背了。絕大部分學生的積極參與,班上就形成了一種濃濃的背誦氛圍,無形中感染了有些懶惰心理的同學,見到大家都津津有味地誦讀,那一兩個不喜歡讀書的人也拿起書讀起來了,像王曉溶同學就是這樣,平時課本都不肯拿出來,我利用同學人人爭相背書的場面教育他說:“你看,同學們的表情,是快樂還是難過?”

他說:“很高興的樣子。”

我說:“對呀,學習其實是很快樂的一件事,當你背得一首古詩你,你就會有一種成功的喜悅,不信的話,我們試試?”他說:“好。”

我找了一首比較簡單的給他背,這孩子其實特聰明,一下就背得了,我立刻給他畫上了一顆美麗的星星。他高興得笑起來,我馬上說:“看,你笑得多開心啊!是不是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他說是。我接着說:“你是個特別棒的孩子,背得比他們還快,繼續努力,相信你一定比他們好,加油!”他得到激勵,慢慢地變得熱愛讀書了,現在一見到我就把書放到我面前說:“老師,幫我聽這課,我背得了。”

其實,教學誦讀經典詩文和教學其它課文一樣,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不管教什麼,只要我們想能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多想想讓他們愉快地接受知識的教學方法,那麼,我們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當我們能做到使學生對學習產生熱愛的情感後,可以說我們的教育已經獲得成功了,我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