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網絡道德論文(通用多篇)

網絡道德論文(通用多篇)

網絡道德論文範文 篇一

網絡新聞媒體從業者的職業道德失範並不是一種孤立的社會現象,而是多方面因素導致的後果。筆者把事物發展的內外因關係原理引入網絡新聞媒體從業者的傳播活動中,將道德失範現象的原因也分爲內外兩個因素:

(一)外部因素

(1)法制建設滯後,導致無法可依。目前我國還沒有一部專門針對新聞事業的法律,雖然有些網絡新聞媒體從業者憑藉“第四權力”、“言論自由”的名義濫用媒體,但懲罰卻無法可依,使得這些從業者有恃無恐,成爲職業道德失範的重要原因。

(2)媒體之間競爭激烈,導致生存環境壓力較大。如今,我國的媒體之間的競爭加劇,爲了爭奪市場、受衆,媒體之間搶首發、搶獨家的現象十分激烈,從業者在這樣生存壓力巨大的環境下,就會忘記自身的使命,從而成爲賺錢的工具。

(二)內部原因

(1)網絡新聞媒體行業自身的體制不完善:行業崗位混亂,權責不夠明晰;人事管理的不到位,門檻越來越低,導致網絡新聞媒體從業人員專業水平和職業素養參差不齊,這就爲職業道德失範埋下了隱患;考覈制度的不規範,使網絡新聞媒體從業人員喪失前進的動力。

(2)從業者自身有問題:受到經濟利益的驅使,只向“錢”看齊,謀求更多的經濟利益;從業者自身職業道德素質的下降,助推了媒體從業者職業道德的進一步失範現象。此外,新聞專業主義的缺失也導致網絡媒體從業者對新聞客觀性、公正性認識不夠深入。

二、網絡新聞媒體從業者職業道德失範的防範對策

網絡新聞媒體事業存在的職業道德失範現象已愈演愈烈,迫切需要做出努力來遏制此現象的發生,具體防範措施爲:

(一)淨化網絡新聞媒體行業環境

(1)完善網絡新聞媒體機構的體制建設。從三方面入手:一要梳理崗位、明確全責明晰,做到各司其職、各盡其事。二要強化人事管理,逐漸提高從業者進入該領域的門檻,從而使網絡新聞媒體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得到有效提升。三要建立科學的考覈制度,加強從業隊伍道德素質建設,最大限度地減少道德失範現象的發生。

(2)建立健全網絡新聞媒體法規。逐步完善的互聯網新聞法律制度,對網絡媒體新聞從業者的職業道德行爲進行約束和管理,只有這樣才能使網絡媒體和從業人員都自覺服從黨、政府路線方針政策的制約,並接受職業道德的規範。

(二)加強網絡新聞媒體從業者自身素養

(1)提升從業者自身職業道德素質。網絡新聞媒體的職業道德建設,最終還是要依靠從業者自身來完成。不僅要學習職業道德的相關理論,還應當嚴格約束自我,保證互聯網新聞傳播的真實,不能被金錢矇蔽了雙眼,做違背職業道德的事情。

(2)堅持新聞專業主義。新聞專業主義倡導的是新聞報道的公正性、客觀性和中立性,強調媒介的社會責任,推崇職業化教育。網絡媒體從業者應始終堅持新聞專業主義精神,堅持維護正義、真理,堅持擺事實、說真話的原則,正確看待手中的權力,從根本上自身的職業道德素質。

(三)新聞教學體系

網絡道德論文範文 篇二

隨着科技的進步發展,青年學生已經成爲網絡世界的主力軍。網絡世界拓寬了青年學生的知識途徑,極大擴大了青年學生的交往圈,同時爲他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廣闊舞臺。但是,網絡也是一把“雙刃劍”,不僅會使青年學生沉溺其中,從而荒廢學業,嚴重時甚至使學生誤入歧途。因此,青年學生的網絡道德缺失問題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網絡道德教育,是指在局域網或廣域網上開展一系列德育活動,它與學校德育有着緊密的聯繫,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延伸和補充,也是德育現代化的必然趨勢。因此,如何正確的利用網絡,加強青年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已經成爲青年學生能否健康成長、學業有成的一個重要問題,青年學生的網絡道德建設亟待加強。

2青年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缺失造成的危害

2.1青年學生道德感減弱,健康的價值觀逐漸喪失,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網絡具有即時性、匿名性、自由度高、範圍廣等特點,能夠發揮上網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很多時候學生的網上交流不受社會的社會規範和道德準則約束,造成在網上聊天時說謊話、說髒話。據中國科學院一個課題組在北京5所高校進行的《互聯網對當代青年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偶爾在網上說說粗話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佔31%,“網上聊天時撒謊是不道德的”佔69%,“網上做什麼都可以毫無顧忌”佔37%。當學生網絡道德弱化後,很容易造成越軌直至犯罪的後果。

2.2青年學生道德感減弱,網絡犯罪趨勢增加青年學生特別是高職學生,電腦知識比較豐富,某些學生爲了證明其擁有一些特殊“能力”,通過模仿黑客,利用一些黑客技術進行網絡犯罪,樹立在同伴中的“威信”。

2.3青年學生道德感減弱,沉迷於網絡遊戲當中由於網絡遊戲的市場越來越大,特別是當前手遊的快速流行,造成網絡遊戲層出不窮。網絡遊戲世界雖然是虛擬的,但是在沉迷於網絡遊戲的學生來說是另一個社會,經常有許多學生深陷遊戲中不能自拔,使得因沉溺遊戲無法完成學業。

3青年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一些對策

3.1要加強青年學生的網絡道德自律意識青年學生的網絡道德自律是青年學生在網絡中通過自我約束、自我主宰和自我控制的過程,最終目標是實現自覺遵守有關道德規範的過程。對教育工作者來書,就是要經常教育和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念,要提高青年學生自身的道德素養,經常“自省”,學會三思而後行。

3.2要加強青年學生的網絡防禦心理由於網絡中充斥着各種各樣的價值觀,青年學生在網絡中易處於缺乏甚至喪失網絡道德的狀態中,非常可能在虛擬世界中迷失方向。因此,青年學生必須加強網絡防禦心理。加強網絡防禦心理應該從三方面入手:第一,加強自我約束能力。青年學生在網絡中要加強網絡道德自律,堅決抵制各種各樣的誘惑,不斷增強心理防範和防禦意識。第二,加強自主選擇能力。青年學生在網絡中要學會正確、客觀的選擇、解讀和傳播有關網絡信息,加強網絡的法制意識、政治意識和安全意識,從而提高網絡認知,達到能夠辨別網絡中各種信息真假的能力。第三,提高自我完善要求。青年學生要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多與社會接觸等形式,走出虛擬網絡的“象牙塔”,通過在社會實踐中接受現實教育、提高思想認識,進一步加強網絡道德素養。

3.3要加強營造和諧的網絡環境建設第一,要加大經費投入,進行校園網絡建設,加大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宣傳,將青年學生從社會複雜的網絡環境中爭取過來,使校園網絡成爲青年學生的網絡精神家園。第二,要通過技術手段監控、過濾、阻止網絡上的不良信息“,過濾”網絡信息,淨化網絡環境,阻止垃圾信息和違法犯罪活動的入侵。第三,要認真研究和制定有關規章制度,對青年學生在網絡上的行爲進行全面有效的監管。

4總結

網絡道德論文範文 篇三

(一)網絡時代教師道德觀面臨的衝擊當今信息技術時代下網絡已經成爲人們生活交往的重要媒介,涉及的內容廣泛,信息量龐大,匯聚了全球不同地區,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信息,形成了比以往更全面的全球化的網絡環境。而這種網絡環境下的信息大融合,既包含了有益於人的全面發展的信息,又包含了腐朽異化的有害思想,就像一把雙刃劍,深刻的影響着人們的生活交往方式。CNNIN的第3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5.91億,較2012年底增加2656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爲44.1%,學生羣體是網民中規模最大的職業羣體,佔比爲26.8%。就學歷而言,大專文憑的人數佔9.4%,而大學本科及以上的人數佔10.9%。[1]大學生作爲現代化建設的有生力量正處在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引導支持着社會建設的方向和基礎。因此很多高校都加強了大學網絡信息平臺建設,研究如何運用此平臺在網絡環境下對大學生更好的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其實效性,網絡信息平臺已成爲新時代的教育因素與載體。因此,高校教師如何面對新的時代挑戰,運用優勢技術條件開展有效地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將是亟需研究討論的重要課題。同時,對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爲人師表”,身教是育人的第一要素。目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有待提高,例如:言傳與身教不一,將商品經濟條件下形成的一切向錢看的觀念,帶到學校和課堂,處理同事關係、師生關係、教學關係等出現了不純潔現象。二有的教師缺乏敬業精神,不去研究網絡上的新觀點,而是就書本知識而教書,學生的對於學生的思想動向不加理會,讓學生體會不到教師的知識更新,使教師威信降低,同時也對學生的思想、信念、世界觀帶來諸多負面影響,造成學生對理想和信念的質疑和動搖。

(二)網絡時代對教師職業技能的影響知識和信息更細的速度加快,各種新知識和信息紛至沓來,使社會處於一個信息大爆炸的多樣化的環境中。對教師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形成了巨大的挑戰。主要表現在缺乏創新意識和缺乏終身學習的理念。知識經濟時代,教師的教材已不再是學生專業知識唯一來源,教學大綱要求掌握的知識對學生而言不都是全新的知識,因爲訊多愛鑽研的學生,早已經在網絡上獲取了一部分知識;這樣對於教師知識結構單一以及所傳授的學問的滯後性就是一大挑戰,由 於課堂無法吸引學生,一些教師又缺乏終生學習的理念,不能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重建知識體系,因而就不能有效向學生傳播最新的信息。其次表現爲教育學習的互動實效性缺乏。作爲教育的主導性要素的教師,不瞭解學生在課外時間通過網絡信息平臺的網絡、QQ、電子郵件、視頻、教學軟件等方式也能方便地與教師交流學習,探討問題,能改變了傳統課堂單純的灌輸知識,教學效率不高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有些教師認爲,聽課是學生任務,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的教材知識學生自然就該聽,由於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應該有足夠的自制力與思維能力,所以沒有必要過多地考慮教學方法問題。以至於在現實中、在網絡上經常看到老師和學生之間互相指責,老師感嘆大學生一代不如一代,批評如今的大學生不求上進、學風很差,是來混文憑的。而大學生形容有些課堂教學,老師講課枯燥乾巴、味同嚼蠟,學生聽課呆若木雞。

二、網絡時代提高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措施

(一)知識無國界,但是教師是有國界的新時代,面臨着網絡的巨大信息量衝擊,每位教師都要幫助學生對信息學會取捨,同時,自身也要自律。要懂得什麼信息是對學生身心有益的,什麼是有害的。幫助學生明辨是非,用正能量引導學生,激勵學生;同時,也要學會用反面教材啓發學生,引導學生用正確的世界觀理解問題,處理問題。

(二)教師要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網絡時代要求人們不斷創新,教師肩負着傳播文明、開發人類智慧、塑造人類靈魂的使命。只有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教師,才能對學生進行啓發式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這就要求教師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學習他人並超越他人,同時不斷超越、鍛鍊自己,使自己具有較強的心理成熟度、敏銳的思維力、廣闊的視野、善於接受新事物、新觀念、新信息,不保守、不武斷;有廣博的知識、精湛的業務,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具備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學實踐能力;有崇高的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精神和真摯的教育情感,用自己的充沛的精力和熱情,鼓勵學生求異創新,給予學生正確的教育引導。

(三)教師必須具備淵博的學識教學實施能力教學實施能力是實現教學設計方案的能力。現代教育觀念指導下的教學實施能力不同於傳統教育中單純的講授能力和答疑能力,而是強調各個學科的相互整合、從單一的知識傳遞變爲重視問題解決、強調學校教學與社會的連續性、強調對學生進行生存能力和創造性的培養。因此現代教學實施能力不僅包括講解能力和答疑能力,同時更加重視對基於問題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指導能力。其中包括:網絡時代的教學評價,不同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的評價,具有一些特點和困難。如何全面的、綜合的考慮和檢查內容設定、學生有什麼新的想法、如何得出結論、建立什麼假設等問題,因此要求教師具有綜合評價能力。教師以問題爲導向,包括整理學生的各種數據,按照整理的結果,重點評價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還應該決定評價的標準和評價的項目,結合網絡收集的數據,直接提問學生,從學生的答案和評價的數據中進行評價。使用語言能力教師不能忽略的事是對言語交流策略,尤其是網絡語言,現代化的學生,由於上網頻繁,所以網絡語言相對熟稔,而很多教師,對網絡語言卻是不以爲然,相反,言語知識貧乏,如果具有有效網絡語言的知識,也就有了交流策略,同樣能夠實現意思的溝通。因此,內容(言語知識)與使用內容的策略知識都是十分重要的。把內容和方法有機結合起來的能力就是對教師的新要求。這種能力可以把豐富的知識用學生熟悉的語言進行交流,就能很好的的解決教學問題,如果此方面的知識不足,就需要進一步學習,這也是教師重要的工作,也才能更好地教給學生內容和方法兩方面的知識。而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往往是把對內容的理解作爲重點進行教學的。

網絡道德論文範文 篇四

1.教育背景複雜。經歷多年高強度學習、習慣於師長高密度監管的青年學生進入大學後,如果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較強的自律精神,是很容易產生懈怠和迷惘的。網絡的“寬鬆環境”成爲大學生“自由馳騁”的最佳舞臺,一旦分不清現實和虛擬的界限,大學生很容易導致自我意識的膨脹和自由邊界的越位。同時,後現代主義思潮在網絡社會的泛濫導致相對主義、懷疑主義和虛無主義的盛行,中國主流意識形態受西方價值觀念衝擊之大超乎想象,這些都爲大學生價值取向的“非主流”提供了滋生繁衍的土壤。在此背景下,如果不能及時地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往往很難處理好道德與認知之間的衝突、道德情感的隔閡及道德意志的脆弱等問題,從而導致網絡道德失範現象層出不窮,如價值取向的“非主流”、審美情趣的“惡俗化”、語言表達的“無厘頭”、信息採集的“無版權”及網絡交往的“不誠信”等,這些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高校文化及社會公德建設的負面影響是無法估量的。

2.教育理念陳舊。面對網絡道德教育的困境,不少高校的教育管理者仍維持着傳統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只注重強調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學習,對學生的思想引導放任自流。在高校,與學生接觸最多的是各類專業教師,他們經常是上課纔來,下課即走,認爲只要認真上課、傳授知識就是履行了教師的職責,對學生出現的不道德行爲視而不見,沒能真正發揮出教師教書育人的作用。另一方面,不少兩課教師和思想政治輔導員未能深入研究新時期大學生的個性特點,對學生教育引導時採用的還是傳統的課堂教學、講座報告等“灌輸式”教育手段,學生對此容易產生反感和牴觸。由於缺乏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嫺熟的網絡技術,教育管理者在網絡時代往往表現出“失語”與“缺位”,這導致教育者的地位逐漸邊緣化,話語權受到衝擊,引導性日漸喪失,影響大學生正確的人生理想、社會責任、道德標準和價值判斷的形成。

3.教育資源分散。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系統包括校內系統和校外系統,校內系統主要包括高校及相關部門、專業教師、兩課教師、輔導員和大學生等;校外系統主要包括政府部門、各級教育管理機構、行業企業及家庭等。各參與主體主導的子系統都有着清晰的邊界,處於相對孤立閉塞的狀態,彼此之間難以做到資源共享。特別是校內與校外系統,信息溝通和資源交流很少,基本處於停滯狀態。以校內系統來說,專業教師、兩課教師都是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主力軍,但往往專業教師僅負責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兩課教師只負責理論知識灌輸,而輔導員忙於日常事務管理,三者間缺乏相互的開放、有效的溝通和密切的合作支持。各自爲陣、單兵作戰式的教育模式嚴重影響了教育資源共享的可能性,降低了教育成效。

4.教育平臺缺乏。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缺乏有效的機制平臺,從而導致教育效果不理想。首先,缺乏科學的教學和評價平臺。部分高校目前還沒有開設專門的媒體素養課程,只是在信息技術、兩課等相關課程中增設內容。教學模式大多還是以教師、課堂和教材爲中心的封閉式爲主,老師教得枯燥,學生聽得乏味。教學考覈多數採用筆試或論文的方式,缺乏針對性和實踐性。而班主任和輔導員的工作量和工作成效都是軟性指標,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無法在短時間內對其進行測評。其次,缺乏有效的網絡互動平臺。部分高校沒有將網絡作爲教育引導的有效載體,缺乏正面掌控網絡的能力,對大學生的網絡心理與行爲缺乏瞭解和積極的引導,無法在關鍵時候發揮其對網絡輿論導向和羣體意識的影響。第三,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平臺。網絡作爲一種新的技術,安全防護和監督管理技術還不成熟,不能自動對網絡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進行屏蔽和處理,技術保障能力有待提高。

5.教育環境不理想。以往,由於國家對網絡道德的建設重視不夠,措施不力,致使網絡道德建設的環境存在着諸多問題。比如,在網站的建立、管理、運行,網絡內容的審覈,網絡從業人員的道德規範等方面缺乏嚴格的管理制度和約束機制,這些對整個社會道德建設都起到負面的影響。同時,我國網絡立法方面還存在許多空白,現有的法律條文有不少漏洞。比如如何在保障網絡自由的前提下保護好個人隱私;如何對傳播網絡暴力、網絡色情等行爲進行法律制裁等,都還缺乏科學的、切實可行的法律制度,導致網絡行爲無法可依。這些都容易造成大學生的網絡道德規範和行爲出現偏差,使失範現象得不到應有的約束。

二、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協同創新的路徑分析

1.形成協同創新觀念。

一是開放協同觀念。即改變系統之間相互封閉、各自爲陣的傳統做法,在目標一致的基礎上,推進各參與主體之間人員、物資及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在創新發展的方向、原則、方法和環節等方面保持開放協同的態度。將各參與主體的優勢進行科學分析、明確其差異性需求,並在此基礎上加強溝通、上下聯動、形成合力,做到全方位育人和全過程育人,才能推動網絡道德教育的協同發展。

二是創新發展觀念。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要發展,創新是關鍵,主要在於管理部門運行機制、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以及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教育方式的優化。以轉變師生關係、改變溝通意識爲例。傳統的師生關係主要表現爲“主體-客體”的單向教育活動,側重於主體對客體的改造,抑制了受教育者的能動性和創新性。創新視角下的師生關係應是雙向的對話與溝通,教育雙方處於平等地位,能充分發揮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同時,教育雙方的溝通方式也要由“灌輸”向“對話”轉變,加強師生間的互動。

2.建成協同創新隊伍。

一要建成網絡道德和素質教育教師隊伍。這支隊伍主要由高校兩課教師、信息中心教師及輔導員組成。組成人員一方面要具有正確的道德觀念和淵博的理論知識,以便能向學生傳授積極向上的道德理想,令人信服地向學生釋疑解難;另一方面要具備較好的媒介素養和網絡技術,善於採用學生喜歡接受的方式開展互動交流,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幫助他們修正完善網絡道德的意識、情感和行爲。

二要建成網絡技術管理隊伍。這支隊伍主要由高校網管中心教師、計算機專業教師、政府網管部門技術人員及各網站管理人員組成。組成人員應掌握最先進的網絡技術,能熟練地建設各類主流網站,並及時開展信息的、傳播和監管,干預非法信息的網絡傳播和網絡黑客攻擊,排除各類網絡故障,實施有效的網絡管理,確保網絡安全。

三要網絡意見領袖隊伍。這支隊伍主要由高校教師、學生代表、各類網絡論壇管理員組成。這支隊伍的成員應具備正面掌控網絡的能力,能發揮言論的積極導向作用。他們平時要及時瞭解信息流通的主要趨勢和特點,關注與學生溝通交流的共同話題,並通過提高自身素質和人格魅力,吸引學生的關注和信任,從而將正確的思想理念和價值觀念通過網絡平臺傳遞給學生。

3.完善協同創新機制。

一是組織管理機制。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得到全社會的重視和關注,並在此基礎上構建起科學有效、資源共享的管理機制。從校外系統來說,必須把網絡道德建設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從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總體範疇來頂層設計和長遠規劃,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自上而下地合力推動。政府部門要通過進一步完善網絡社會法制建設、規範網絡輿情管理、更新網絡管理技術來營造理想的網絡道德建設環境,爲網絡道德教育保駕護航。從校內系統來說,應該通過建立健全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來釐清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組織管理機制,落實校內參與主體的工作內容和管理職責,形成教育資源共享、良性競爭、優勢互補的組織管理體系。

二是績效評價機制。從校外系統來說,政府部門可從網絡法制建設、網絡安全保障、網絡輿情引導、網絡道德教育等方面對相關單位和企業提出具體的建設要求和考覈機制;從校內系統來說,高校應該堅持以人爲本、實事求是、靈活機動的原則,改變以往單一的考試評價和教師的主觀性評價,創新探索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評價標準、評價方法和評價途徑。要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教學實踐形成多元化的評價制度,將學生在網絡道德情感、意志、心理及行爲等方面的表現和變化納入評價體系,真正激發學生的自我發展意識和動力。

4.構建協同創新平臺。

一是協同教育平臺。高校是開展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主陣地。首先,應該通過開設課程、講座、主題宣傳及心理輔導等方式開展網絡素養和法律法規教育,幫助大學生熟悉網絡道德規範和相關法律制度,強化他們自律慎獨的意識,引導他們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使用網絡工具和網絡信息。其次,通過校園網站、論壇、飛信和QQ等途徑搭建多元的信息傳播平臺,主動佔領網上道德教育陣地。特別要發揮微博、微信等自媒體技術資源豐富、傳輸便捷、無時空限制的優勢,針對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以正面、理性、輕鬆、活潑的方式教育引導,增進學生的認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潛移默化地發揮教育的影響力。第三,要把網絡道德教育與校園文化、社會實踐及志願者行動等緊密結合以來,幫助學生理論聯繫實際,虛擬結合現實,踐行真正的知行統一。

二是信息監管平臺。通過加強網絡信息監管平臺建設,形成法律規範和道德自律相結合的管理監督體系,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避免有違道德規範信息的蔓延。首先,信息管理部門和相關企業要積極研發有益於網絡道德建設的技術平臺和技術保障,利用先進技術手段對網絡信息設置“過濾器”,對不良信息能進行屏蔽處理、追蹤根源、打擊消滅。其次,要強化網絡信息立法,加快制訂完善網絡版權法、電子盜竊、數據濫用等行爲的懲處規定、軟件使用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和處罰機制,以適應日益發展的網絡技術和紛繁複雜的網絡行爲,通過法律的威懾力促進網絡道德的發展。第三,加強網絡輿情監管,強化正面引導。要善於在熱門的網絡論壇和信息空間中培養主流的“意見領袖”和網絡管理員,便於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掌握正確的輿論導向。

網絡道德論文範文 篇五

1.1威脅信息安全伴隨着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以及信用制度的建立並逐步的完善,網絡購物成爲人們日常購物的一種重要手段,網絡購物在豐富了人類的購物渠道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諸如網絡欺詐以及虛假廣告等,這給消費者的網絡消費帶來了較大的影響,進而引發了人們有關於網絡誠信的質疑。一部分人非法的利用網絡設立徵婚陷阱,來盡情網絡欺騙,欺騙人的感情甚至是錢財,造成了非常不好的社會影響。還有一部分青春期的青少年,由於對網絡世界的癡迷,在網絡上進行“戀愛”甚至進行“網婚”,這種行爲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而且影響正常的學業,更有一部分青少年因爲網絡問題走向犯罪影響一生。

1.2造成網絡信息侵權網絡信息侵權行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網絡人身攻擊由於網絡的特殊性以及網絡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夠完善,網民可以採用虛假的信息,在網絡上進行社交活動,這無形中給網絡道德意識的淡薄的人以可乘之機,有些人通過網絡散播一些虛假的消息,更有一些網民把一些別人的隱私公佈於衆,使本來的私人問題成爲大衆信息。(2)網絡知識產權侵犯由於網絡本身的便利性,現在的出版物以及各種信息都會在互聯網上進行和傳播,再加上國人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意識淡薄,而且又缺乏必要的法律保護,這就導致人們對於網絡上的資源不分來源、不分是誰的隨意取用。這種行爲表面是爲很多人節省了成本,但是他對於知識的產權人,進行相關的研究與創作卻極爲不利,自己的心血的不到應有的回報反而被他人隨便利用,勢必會影響其創作的積極性。(3)計算機病毒的破壞一部分計算機網絡從業者,通過編制和傳播計算機網絡病毒來進行信息的非法傳播和偷盜,極大地影響了網絡的安全。

1.3導致色情信息的非法傳播由於網絡的傳播速度驚人再加上網絡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使資源可以全球共享,一部分人便利用網絡的漏洞開始在全世界散播網絡。拒不完全統計,全世界範圍內目前有二十多萬個色情網站,而且有個月以三到五百個的速度激增。目前,我國約有6.32億的網民,並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的增長,在這些網民中有七成的青少年網民,網絡爲青少年的學習、獲取知識和娛樂和思想交流提供了重要的渠道和平臺,但是青年年的特殊性也導致他們容易受到不良網絡信息的侵害。

1.4導致一部分大學生沉迷網絡無法自拔由於大學生活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很多學生都通過網絡度過業餘時間,他們上網大部分是爲了打遊戲、聊天,甚至有一部分學生已經癡迷於網絡而無法自拔。根據網絡文明委員會的調查顯示:華東地區某大學2013年的退學和轉學的學生有313人,其中大部分學生的退學、轉學原因都是因爲網絡遊戲和聊天。無獨有偶,上海某大學的轉退學學生中也有超過30%的人是因爲癡迷於網絡。這些數據都說明了網絡對於學生的影響。

2網絡道德的建立對於網絡安全起到的作用

2.1規範信息行爲目前網絡空間的道德還處於真空狀態,今後也不可能自發的形,需要人類通過各種形式的努力來建立網絡空間道德的新秩序。在這個新秩序形成之前,每一位網民都有義務來通過自己的努力維持網絡關係的公正、平等、自由,而且要有基本的道德底線。不損害他人的利益,不侵犯他人的隱私,從而構建起網絡時代平等、自由、和諧的基本道德規範。網絡道德就是指在實施某種網絡信息行爲的時候要有明確的方向,並且積極地引導信息向好的方向發展。網絡道德規範的作用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要阻止不道德的網絡行爲的發生,然後還要鼓勵合乎道德的網絡行爲發生。合乎道德的網絡行爲越多對網絡信息安全的積極作用也就越大。

2.2制約信息行爲網絡道德歸根到底還是一種道德規範,主要是爲了使網民在做出某種網絡行爲之前,能夠首先考慮自己所作出的行爲是否合乎道德規範,並對那些不道德的行爲加以制止和約束。由於網絡具有很大的自由性,所以我們所說的制約和約束更多的還是一種自我的剋制。當然,不是說在網絡行爲就只能靠自己自我約束,其實網絡道德中也存在着所謂的“他律”只不過因爲網絡虛擬世界的特殊性,致使這種“他律”的作用並不明顯,但絕對不是沒有作用。比如在互聯網活動中,大部分的黑客在進行網絡“行黑”的時候,往往會選擇公衆的互聯網上網場所(網吧)以此來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當其黑客行爲結束時還會採取種種的善後措施來保證自己的安全。由此看來,他們對於自己所作出的行爲在內心還是具有恐懼感的,而造成他這種恐懼感的最主要力量就是我們所說的“他律”的一種。

2.3加快信息安全立法的進程道德本身之人人類的一種行爲習慣,並不具有強制性,它更多地是依靠社會輿論的力量以及人類本身的是非觀念以及教育等因素來進行維持的。在當前相關的保障網絡信息安全的法律尚未健全的情況下,網絡道德就在約束人們的網絡行爲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我們不能把全部的希望都寄託在網絡道德上,畢竟網絡道德只是一種自我的約束行爲,要想從根本上遏制破壞網絡安全的行爲,儘快的立法纔是重中之重。就目前而言,我國的網絡信息安全方面還存在着諸多的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網絡信息安全的相關法律不夠健全,在這種情況下,加強網絡道德的建設就顯得十分具有必要。首先要大力的進行網絡道德相關的宣傳教育,讓廣大網民更好的瞭解網絡安全對於網民的意義,從而配合進行網絡安全的維護,形成良好的維護網絡安全的社會風氣,爲以後的網絡安全相關立法減少阻力;然後,伴隨着網絡的不斷髮展以及網民之間交流的加深,會出現很多新的網絡道德規範,與此同時也會有一部分的網絡道德規範因爲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而被淘汰,而那些在發展的過程中始終存在的規範就直接可以拿來作爲網絡安全法的條文。因此,積極的建設良好的網絡道德規範對於網絡安全法的立法也是具有巨大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