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大學生暑期實踐論文【多篇】

大學生暑期實踐論文【多篇】

學生暑期實踐論文 篇一

大家下午好!今年,黨中央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目標,全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全面展開,“新北京新奧運”戰略深入推進,我校也將在2009年12月份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在深入分析2009年時代背景基礎上,我校開展了主題爲“青春奉獻奧運,共建和諧家園”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下面,我就將今年社會實踐工作的開展情況給大家作以彙報。

一、統一部署、突出重點,動員全校師生積極參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從今年4月份開始,我校就圍繞社會實踐主題開展了大量的調研和討論工作。在經過一個多月的組團籌備後,我們按照社會實踐項目化運作機制,分校院兩級對所有申報的實踐項目進行評估答辯。最終,共確立社會實踐項目145個,其中校級重點項目15個,校級項目12個,院級項目118個,直接參與組團實踐的師生1365人,加上參加暑期返鄉調研的同學,參與今年社會實踐的總人數已經突破8000人。

實踐隊員在學校統一組織下分別奔赴京郊、河北、河南、內蒙、黑龍江、遼寧、甘肅、青海、陝西、貴州、四川、雲南等全國20多個省區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服務活動,受到當地羣衆和實踐單位的一致好評。

實踐歸來,我校各實踐團隊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緊密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及時總結實踐成果,共提交社會實踐論文(調查報告)1000多篇。我校赴平谷社會實踐團第三次來到掛甲峪村,經過一週的生態資源普查,完成了《平谷掛甲峪植物誌》和掛甲峪生態多樣性總體評價等實踐成果;我校博士團在仔細考察實地情況後,爲內蒙古自治區做了《鄂爾多斯市新區建設規劃》和《大興安嶺地區旅遊發展戰略分析》;我校校環保志願者聯合首都數十所高校志願者利用假期對環北京奧運水系進行了水樣調查,完成了《北京奧運水環境及河流水質考察報告》;我校法學、心理專業學生深入貴州山區,爲當地農民和少年兒童提供法律援助以及心理健康諮詢服務;我校學生支教團再次來到“赤城農民工子弟學校”,和那裏的孩子共同學習、生活……可以說,我校大學生用行動爲地方發展交上了一份高質量的答卷。

二、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

今年,我校組建了“我爲迎評促建做貢獻”主題實踐團,志願服務2009北京奧運主題實踐團,服務京郊經濟社會發展主題實踐團,支援西部、振興東北博士服務團,“保持黨員先進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宣講團,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紅色主題實踐團,大學生就業見習實踐團。這些實踐團隊緊密結合實踐單位實際情況,不斷豐富實踐內容、活躍實踐形式、強化實踐效果,充分展示了北林學子優秀的實踐能力和良好的精神風貌。

1、服務學校中心工作,開展“我爲迎評促建做貢獻”主題實踐活動

今年12月份教育部專家組將進駐我校,對我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進行評估。迎評促建工作是我校的頭等大事,今年的暑期社會實踐着重結合評建工作需要,組建成立了校院兩級“我爲迎評促建做貢獻”實踐服務團,這些實踐團圍繞學校教學評估中心工作,輔助評建部門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依託各級學生組織組建北京林業大學學生校風督導團,加強校風學風監測,及時處理違規違紀行爲,有效維護我校校風、學風建設成果。同時,實踐服務團以大學生特有的青春朝氣,大力繁榮校園文化,濃厚學術氛圍,倡導良好校風、學風和學生幹部作風,開展豐富多彩的“青春北林、活力北林、文明北林、學習北林”主題教育,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爲我校迎評促建工作和學校長遠發展貢獻廣大學子的青春智慧。

2、服務2009年北京奧運會的籌辦工作,開展“大學生青春奧運貢獻行動”

我校每年都要在暑期開展多種形式的“迎奧運”志願服務活動,爲北京奧運會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今年,我校重點依託首都大學生環保志願者協會、首都青少年生態文化研究中心和北京青春奧運志願者文明禮儀學校綠色環保教育中心的組織優勢,組建成立“大學生青春奧運貢獻行動”實踐團,組織志願者全方位參與首都文明建設、生態環境建設、綠色奧運創建和奧運志願者培訓工作,並以奧運建設爲契機,健全我校志願者招募、培訓運作機制,推動《北京青春奧運志願者綠色環保培訓規劃》有步驟、按階段順利實施,爲首都2009年綠色奧運創建和精神文明建設作貢獻。

3、服務京郊經濟社會建設,開展大學生科技文化進京郊活動

我校多年來一直高度重視在北京周邊郊縣開展社會實踐工作,早在1998年就在平谷建立了社會實踐基地,至今已走過8年社會實踐歷程。今年4月又和平谷區人民政府簽訂了區校共建協議。爲了更好的服務首都基層,幫助郊區農民擺脫困境、走上致富之路,我校今年特別成立“大學生科技文化進京郊”實踐團,組織學生前往平谷等遠郊區縣,針對地方經濟建設、生態環境保護、農家樂旅遊產業發展、當地人民羣衆“兩個文明建設”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服務活動,爲建設和諧社會首善之區做出了積極貢獻。今年,我校重點組織兩支高水平的實踐團奔赴平谷開展科技文化志願服務活動,這兩支實踐團分別就掛甲峪村生態多樣性調查、掛甲峪村旅遊路線及道路優化和平谷芳香植物發展規劃與策劃等課題進行了研究和實踐。赴掛甲峪生態多樣性調查實踐團用一週的時間對掛甲峪的各個山頭生物多樣性進行了摸底調查,調查樣地11塊,共發現該地區植物物種300多種,動物100多種,收集了大量的動植物標本和圖片資料,編寫了《掛甲峪植物誌》、《掛甲峪生物物種名錄》,同時,結合掛甲峪豐富的生態資環和當地發展旅遊需要做了題爲《掛甲峪生態環境總體評價》、《掛甲峪旅遊線路與道路優化方案》和《旅遊開發對掛甲峪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及風險規避》的論文,對本地區生態環境承載力進行了研究分析,爲今後深入發展生態旅遊、開展多種經營項目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赴平谷芳香植物品種種植與市場策劃實踐團深入田間地頭測量調查,獲得了第一手的實地調查資料,完成了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論文 篇二

社會實踐作爲獨立學院大學生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的途徑,是提高大學生思想品德與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文章從獨立學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意義出發,分析了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育人功能發揮的現狀及影響因素,並提出了提升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育人功能的對策。

關鍵詞:

獨立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

一、獨立學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意義

獨立學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是指大學生在課堂之外,根據學校培養人才的目標,有針對性地、有目的性地引導大學生們走進社會,深入瞭解社會中的人情世故,接受來自社會的教育,爲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的實踐性活動,這一系列實踐活動的目的在於讓獨立學院的大學生們提前認識社會,將自己在校所掌握的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之中,積極地參與社會建設,在社會中提高自己的精神覺悟,繼而達到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的目的。獨立學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育人功能是指大學生在參與暑期社會實踐過程中,社會實踐需要具備教育意義,主要教育意義有以下幾點:第一,讓大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完成知識創新的目標;第二,讓大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並逐漸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質,達到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目的;第三,讓大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學會如何承擔社會責任,如何積極地走向社會、幫助社會。對於獨立學院大學生來說,暑期社會實踐是一種提高自身實踐能力的教育活動,雖然是學校有目的性地組織學生參與,但整個過程是爲了培養大學生的觀察能力、獨立能力、分析能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團隊意識的活動過程,因此爲了進一步促使大學生儘早地瞭解社會,還需要對獨立學院大學生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進行詳細的分析[1]。

二、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育人功能發揮現狀

(一)思想修養

獨立學院大學生參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能夠使大學生的思想修養得到提高,在經過一個暑期社會實踐後的大學生,很大一部分學生認爲自己參與的社會實踐活動能夠提升自己的思想修養,但是在實際過程中,很多學生沒有機會參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因爲大學社會實踐活動過多,而參與學生人數卻不廣泛,且學校經費有限,只能允許一些精幹的學生幹部參與社會實踐,自然而然無法提高所有學生的思想修養。

(二)團隊合作

獨立學院大學生參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之後,80%的大學生都認爲能夠提高自己的團隊合作意識,尤其是在組織形式類型的社會實踐活動之中,因爲這部分社會實踐活動大多是在較爲艱苦的地區開展,大學生們的日常社會實踐工作也就會略顯困難。但從實際過程來看,由於社會和學校的支持力度不夠,學生去往的社會實踐單位不是依靠教師的社會關係,就是憑藉學校與社會的合作,真正去往基層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學生相對較少,這就使得學生無法提高自身的團隊合作精神。

(三)社會適應

爲了進一步提高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學校需要儘早地引導大學生們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使他們及早地來到社會去感受社會最真實的一面,這樣對於大學生今後的學習和發展有着極大的幫助。從獨立學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實際情況來看,由於社會實踐的特殊性,社會實踐活動的規範程度還不到位,雖然學校已經將社會實踐作爲學生課外拓展的第一項目,但是社會實踐活動中仍然有一些環節是與教學內容脫節的,這就意味着學生無法及時適應社會。

(四)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一般是在組織形式類型的社會實踐中才會體現,社會責任對於大學生來說,既是樹立人生觀、價值觀的根本,也是今後工作的原則。暑期社會實踐之後,大多數大學生都具備了一定的社會責任,一些參與農村社會實踐活動的學生,甚至更加關心農民的生活問題,但是這些去往農村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學生,很大一部分專業是與農村不符的,其原因在於學校社會實踐基地有限,無法容納更多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因此學校還應該加強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2]。

三、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育人功能發揮的影響因素

(一)社會

從獨立學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育人功能發揮現狀可以看出,社會支持與育人功能發揮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社會支持中的活動資金、實踐時間、實踐機會、時間單位等方面的支持情況,還是會影響到暑期社會實踐的育人功能的發揮的。社會支持作爲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爲大學生提供經濟基礎、崗位實踐的幫助,但育人功能發揮如何,還是要看學校、家庭、個人的支持[3]。

(二)學校

學校支持作爲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核心部分,雖然在實際過程中還存在着指導力度不夠、操作性不強、形式過於片面等問題,但由於學校支持能夠直接影響到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育人功能的發揮,因此需要提高學校的運作能力,在組織和指導方面進行加強。

(三)家庭

從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的家人都十分贊同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這就說明家長對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態度是積極的,家庭教育能夠影響學生的一生,若家長十分支持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並對其進行社會教育和鼓勵,那麼很大程度上能夠幫助大學生超高水準地完成社會實踐[4]。

(四)個人

暑期社會實踐中大學生的個人態度能夠直接影響整個社會實踐的完成度,沒有積極的個人態度,那麼學生也不會認真地去完成社會實踐活動,在實際暑期社會實踐過程中,大學生對暑期社會實踐的認識不深、參與不積極、注重形式等問題,都是能夠直接影響暑期社會實踐育人功能發揮的重要因素。

四、提升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育人功能的對策

(一)注重教學改革

積極的優化獨立學院育人機制,加快教學改革速度,將培養應用型、實踐型人才的目標放入大學生人才培養方案之中,逐漸轉變大學生的日常課程,在課程之中增加社會實踐課程,根據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類型進行分類,讓大學生社會實踐課程具有社會性、實踐性、內容多、差異大的特點,這樣就能有助於開展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大學生儘早適應社會生活。

(二)規範過程管理

在暑期社會實踐過程中,學校需要完善社會實踐的組織制度和加強社會實踐的過程管理。通常情況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都是由團委統一組織的,這就意味着學生的社會實踐會涉及很多部門,很有可能出現分工錯誤、配合問題等現象,因此需要對社會實踐過程進行控制和管理[5]。另外,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是一項週期長、內容複雜的項目,從社會實踐活動開始到結束,要經歷至少兩個月的時間,此期間要對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培訓工作,且要經過準備社會實踐材料、申報社會實踐項目、社會實踐勘察等環節,由此可見,加強社會實踐過程管理對於大學生參與活動的質量有着很大的作用。

(三)加強社會合作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雖然是由學校組織的,但是若沒有社會的支持,這一項目也就無法開展,因此要展現社會實踐育人功能,不僅要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法律制度,更要加強社會參與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要求,尤其是高校應加強與社會的聯繫和合作,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拓展實踐基地,這樣才能爲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提供更好的基礎保障[6]。雖然現今獨立學院爲大學生建立了很多社會實踐基地,如創業基地、就業基地、社區基地、志願基地、紅色基地、科研基地等,但也無法滿足大學生對社會實踐的需求,因此還是應該多與社會合作,讓學生認識真正的社會。

(四)突出成果轉化

社會實踐結束之後,學校應該讓大學生提供自己的社會實踐成果,其中包括報告、論文、感悟、體會、照片、微博、視頻等內容,且還應該讓大學生及時將這些內容進行轉化,以個人社會實踐報告會、社會實踐經驗交流會、社會實踐成果展示,或者社會實踐話劇、情景劇等方式爲其他大學生展示出來,這樣就能充分發揮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育人功能,並且還能使大學生主動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更加利於大學生今後的學習和發展[7]。

(五)豐富校園實踐

在社會實踐過程中,開展豐富的校園實踐活動更有助於獨立學院社會實踐工作的開展。在整個過程中,學校應爲學生創建具有文明氣息的校園環境,乾淨的教室、整潔的宿舍都會提高活動的成功率。接下來,就應創造濃厚氣氛的校園文化,定期組織活動,如知識競賽、服務活動、公益活動等,這樣一來,就能讓大學生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校園實踐活動,同時也爲更多學生提供了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

(六)完善激勵機制

社會實踐中的激勵機制大致可以分爲以下兩種:第一,鼓勵機制,學校可以採用立項的方式,讓學生提出社會實踐方案,然後由學校選拔出最爲優秀的實踐方案,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就會主動去了解社會實踐活動;第二,單位激勵,大多數社會單位都不會考慮學生的利益,更多考慮的是自己單位的利益,因此學校可以與社會單位進行協商,要求社會單位針對學生制定一系列激勵機制,這樣就能使學生有更多機會去鍛鍊自己的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本文根據獨立學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育人功能的發揮現狀及對策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得知在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過程中,學校需要根據學生社會實踐類型的不同,幫助大學生進行選擇和思考,在實際過程中學校更要與社會緊密聯繫起來,這樣才能充分體現暑期社會實踐的育人功能。

作者:王義全 單位:揚州大學廣陵學院

參考文獻:

[1]餘求妹。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管理對策研究———以浙江海洋學院爲例[J].中外企業家,2012,(12).

[2]張佳。探析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的長效機制[J].教育與職業,2013,(11).

[3][6][7]常海亮。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育人功能發揮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4.

大學生暑假實踐論文 篇三

這個漫長的假期裏我參加了我村裏組織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雖然幾天的活動時間讓我覺得很累很辛苦,但我從中獲得了鍛鍊自己,並且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通過幾天的實踐活動,使我懂得了一些關於社會基層建設的心得體會

在炎炎夏日列日當下,正是因爲有這樣的環境,才激起了我要在暑假參加實踐活動的決心。我要看看我能否在惡劣的環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雙手和大腦維持自己的生活,同時,也想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讓自己更進一步瞭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鍊自己的才能,培養自己的耐性,更重要的是體驗一下自己所學的東西能否被社會所用到,自己的能力能否得到社會上的承認。想通過社會實踐,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的所在。

社會實踐活動給生活在城市裏的大學生們提供了廣泛接觸基層,瞭解基層的機會。深入基層領導談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從中學到了很多在書本中學不到的東西,汲取豐富的營養,理解了“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的真正涵義,認識到只有到實踐中去,到基層中去,把個人的命運同社會、同國家的命運聯繫起來,纔是青年成長成才的正確之路。

“艱苦知人生,實踐長才幹”。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使我逐步瞭解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並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了自己的位置,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對自身價值能夠進行客觀評價。在這無形中使我對自己有個正確的目標,增強了我努力學習的信心和毅力。作爲一名大學生,即將走上社會,更應該提早走進社會、認識社會、適應社會。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社會實踐使同學們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龍其是我們學生,只重視理論學習,而忽視實踐的環節,往往在實際工作崗位上發揮的不是很理想!

大學生暑期實踐論文 篇四

關鍵詞:研究生教育;暑期學校;土木工程專業;資源共享;學科優勢;東南大學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6)05-0029-06

暑期學校是彙集中外優質教育資源、搭建資源共享平臺、追求教育效益最大化、激發教育創新思維的國際通行教育模式。中國開設研究生暑期學校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共享高校的優質教學資源,擴展研究生學術視野,激發研究生創新思維,提升研究生創新能力[1-2]。暑期學校主要是在暑期,聘請國內外教學經驗豐富以及科研水平高的專家和學者授課,國內各高校的優秀研究生和本科生爲主要學員。從內容上來說,根據不同的學科領域,有關專家學者講授相關領域的基礎課程,以及該領域最新的科研學術成果。學員學習結束參加結業考試,通過後頒發暑期學校畢業證書。

一、國內外暑期學校實踐

(一)國外暑期學校實踐

早在1871年,美國的哈佛大學就已嘗試開辦暑期學校,目的是將該校的優質教育資源面向社會開放,搭建一個學術文化平臺供優秀學子交流共享。在英美等西方國家,很多大學都實行“兩長一短”的學年組織模式,即一個學年包括兩個學期和一個爲期5~10周暑期學校的課程。各個地域大學的暑期學校課程也不盡相同。歐洲大學的暑期課程語言類居多,主要爲訪學、留學人員設計。日本大學在暑期主要爲留學生提供語言課程[3]。美國的暑期學校主要分爲兩種類型,即知識普及型的基礎教育與技能提高型的加強教育。知識普及型的特點是具有較大的開放性和國際性,學生來源廣泛。以哈佛大學爲代表,不僅在國外開設暑期學校,還積極支持本校學生去其他國家參加暑期學校的學習。技能提高型暑期學校以加利福尼亞大學和斯坦福大學合辦的同步加速器輻射研究暑期學校爲代表,重點在於拓展學員的科研項目研究能力[1]。總體上來說,國外著名大學的暑期學校具有開放、多元、國際化程度高、不斷變革以適合不同羣體的需求等特點。

(二)國內暑期學校實踐

國內的教學組織模式不管是兩學期式的還是“兩長一短”三學期式的,都通過制度和計劃嚴格規定了每學期的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這種教學組織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教學資源不能得到有效和充分的利用,學生的學習和學術範圍只能限定在本校內,缺乏有效的和其他高校科研機構的溝通和交流,難以形成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的長效環境和機制等。在此形勢下,中國高等教育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研究和探索,在著名數學大師陳省身先生的倡議下,1995年,由教育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開始共同舉辦暑期學校[4]。縱觀國內研究生暑期學校的發展史,2004年,北京大學、山東大學在全國高校中率先開設暑期學校,社會反響良好。隨後南京大學、蘭州大學等高校也先後嘗試舉辦暑期學校。各高校在借鑑國外暑期學校的基礎上都進行了自身的探索和發展。總體上來說,國內暑期學校均處於初期的探索階段,一些學校並未能突出自身的特色,發揮本校的學科優勢,這需要不斷的實踐探索和理論上的總結,以此推動國內研究生暑期學校的不斷髮展[5]。

二、暑期學校開設的必要性

暑期學校是教學組織方式和人才培養模式上的一次創新。它的興起因應教學改革、建設學習型社會、提升國際競爭優勢的需要。

(一)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

在以往的教學組織方式和教學模式中,學生學習和科研方面的交流大多侷限於本校之內,因而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也都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塑造了封閉的“象牙塔式”的大學。通過舉辦研究生暑期學校,可以充分利用國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優秀的學術資源,促進各校研究生教育的交流、合作與創新,擴展研究生的學術視野,激發研究生創新思維與科研興趣,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

(二)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需要

在當代社會,知識創新和傳播速度的加快導致對人的素質要求更高。因此,終身學習、建設學習型社會成爲個人和社會發展的共同趨勢。暑期學校則爲此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在常規的春秋學期之外,研究型大學開設暑期學校,可以爲社會各類人羣提供學習、交流的機會,憑藉師資、教學方法、教學組織的優勢和實驗室、教室等場所的便利,暑期學校可以實現效益最大化,促進學習型社會的建設。

(三)增強國際化競爭優勢的需要

隨着中國國際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中國研究型大學邁向國際化的步伐也不斷加快。在人員流動、人才培養合作、課程合作、項目合作等各個方面,大學要提高自身的國際化競爭優勢,必須積極同國外大學進行學術交流,進而開展相關合作,促進國際學生和國際一流師資的加入暑期學校的開設則爲此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而且對國際會議、國際前沿課程和項目的開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2009年中國人民大學把暑期學校定位於國際國小期就獲得了成功[3]。

三、暑期學校五年實踐情況和效果

東南大學舉辦暑期學校的目的在於發揮學校的學科優勢,實現教育資源利用的最大化。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是在創立於1923年的土木工程學科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在著名專家學者茅以升、金寶楨、徐百川、樑治明、劉樹勳、丁大鈞、方福森、胡乾善、唐念慈、鮑恩湛、李蔭餘、呂志濤和蔣永生等教授的嚴謹治學、開拓創新下,土木工程系迅速發展壯大,向交通運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工程力學、工程管理等領域拓展。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全國學科評估排名中,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名列第三,土木工程儼然成爲東南大學的優勢學科。在此形勢下,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從2010年起連續承辦了五屆全國土木工程研究生暑期學校,辦學質量得到了社會的高度肯定。

(一) 2010年全國暑期學校

2010年暑期學校有全國四十餘所高校和科研單位的二百餘名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應邀提出申請,最後根據申請者所學專業、個人成績、院校、地域等因素擇優,錄取了全國3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9名正式學員、18名旁聽學員。暑期學校爲期9天,從8月2日開學至8月10日結束,經考勤、考試,合格者由中國土木工程學會與江蘇省土木工程研究生創新與學術交流中心頒發全國研究生暑期學校結業證書。

此次全國研究生暑期學校圍繞京滬高鐵開展系列學術活動和參觀活動。京滬高速鐵路是中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投資規模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的一項國家重大戰略通工程,也是中國第一條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高速鐵路,全長約1 318公里,設計時速爲350公里。暑期學校邀請了包括院士、長江學者、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及國內外專家等在內的知名學者舉行了17場高水平學術講座,展示了院士、專家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動態,期間組織學員參觀了京滬高鐵南京站等4個重大工程。研究生暑期學校的舉辦爲全國土木工程研究生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提供了聆聽國內大師級專家學者精彩演講的難得機會,拓寬了學員的學術視野,提升他們的專業知識能力。同時,通過參觀國家的重大工程,目睹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激發學員們的民族自豪感。在專業知識方面,引導研究生們將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工程實際相結合,啓迪創新思維,幫助他們樹立從工程實踐中尋找科研課題、服務於工程實踐的科研觀念,使之將來的科學研究更具活力,以培養應用創新型人才。

學員們對此次暑期學校的舉辦給與了高度評價,對以後暑期學校的開辦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一些積極的建議,如希望加大宣傳的力度,或者開設一些英語教學的課程,提高學員的英語口語和科研水平。

(二)2011年全英文暑期學校

2011年暑期學校,全國59所高校和科研單位的502名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應邀提出申請,創新中心擇優最終錄取了100餘名正式學員參加了從7月5日開始至7月12日結束爲期8天的暑期學校。

此次暑期學校爲國內土木工程領域的第一個研究生暑期學校,邀請了來自牛津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學校的12位國際知名專家。他們就土木工程領域熱點、難點問題精闢闡述自己的學術觀點和學術成果。由於英語口語和英語專業能力一直是學員的弱項,因此,此次暑期學校所有學術講座語言均爲英語。通過此次暑期學校的舉辦,學員們能更好地瞭解本學科本領域國際前沿的學術方向和研究動態,開闊學術視野,拓寬科研思路,提高學術素養和英語水平,強化研究生創新意識與創業精神,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在暑期學校結束後,學員們普遍表示獲益匪淺,不僅領略了大師們的風采,還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開闊了視野,結交了更多同專業的學員,對學術的交流與促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2012年全國暑期學校

2012年暑期學校於2012年6月16日由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網站和江蘇省土木工程研究生創新與學術交流中心創新中心網站發出邀請函,全國51所高校和科研單位的225名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應邀提出申請,最終來自全國35所著名高校的163名優秀學生參加了從7月1日至7月7日爲期7天的暑期學校的學習。

此次暑期學校以“創新”爲主題,旨在建立學術交流平臺,營造創新氛圍。包括3名院士在內的16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就土木工程領域熱點和難點問題,精闢闡述了自己的學術觀點和學術成果,內容涵蓋了抗震、減災、岩土、結構及工程材料等技術和學術領域。課程內容包括開設系列學術報告會、參觀、素質拓展訓練、小型分組論壇等。通過此次暑期學校的學習,很多學生深有感觸地表示,做學術一定要積極瞭解研究領域內最前沿的學術成果,不能閉門造車,只要不斷用最新的學術理論來充實自己的大腦,才能走在正確的學術道路上。

(四) 2013年全英文暑期學校

2013年全國研究生本科生暑期學校爲全英文暑期學校,旨在爲全國土木工程專業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建立學術交流平臺,營造創新氛圍。共有來自全國70所著名高校和科研單位的221名優秀研究生和本科生參加了的學習。此次暑期學校開設了系列學術報告會、參觀、素質拓展訓練、小型分組論壇等活動。

7月1日至7月6日,暑期學校邀請了美國、英國、日本、香港和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10位國際知名專家學者進行了專業知識的講座,並邀請了Mohammad Noori教授講授了科技論文寫作方法。另外,7月7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呂志濤教授爲學員們帶來了主題爲“未來工程技術專家應具有的素質”的精彩報告。呂院士的報告得到了暑期學校學員的一致好評,在互動提問環節,在場學員十分踊躍,和呂志濤院士進行了熱烈的交流和討論。考覈採取分組口頭彙報的形式,包含自我闡述和考官提問兩個環節。答辯現場的氣氛十分熱烈,學員彙報了自己在專業知識方面的收穫、與知名學者專家近距離接觸的心得體會,學員之間就所研究課題的現狀與困惑進行了探討。學員們還表達了對東南大學舉辦暑期學校的肯定與讚賞,並提出了寶貴意見。

(五) 2014年全國暑期學校

2014年的暑期學校有來自全國70餘所高校的300多位博士生、碩士生和大三本科生以及20多位工程師,參加了從7月1日至7月7日爲期8天的暑期學校的學習。

此次暑期學校邀請了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做特邀報告,闡述最新科研進展、創新體會等;分設了結構與防災、橋樑、工程管理三個專題,邀請了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中國香港和中國大陸等國家和地區的29位國際知名專家,就土木工程領域熱點、難點問題,介紹自己的學術觀點和學術成果,這是研究生教育多元化的一次實踐。暑期學校的每位學員有機會聆聽十餘位院士、國際知名專家學者的精彩演講,並參加工程項目參觀、素質拓展訓練等活動。另外,這次暑期學校的橋樑專題首次嘗試採用全英文在線網絡課程,學員通過網絡聆聽美國專家的報告,並通過網絡進行互動。

四、特色與成果

一是,2010年暑期學校安排了4天參觀國家重大工程。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激發了研究生們的民族自豪感。在專業知識方面,研究生將自己的書本知識與工程實際相結合,啓迪創新思維,樹立從工程實踐中尋找科研課題、服務於工程實踐的科研觀念,使其將來的科學研究更具活力,有效促進了應用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二是,2011年暑期學校是國內土木工程領域舉辦的第一個全英文研究生暑期學校,邀請國際一流學者進行全英文的講座。研究生們不僅瞭解了國際最新的研究動態,以及國外高校學習及生活、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等,而且學習了國際學術交流技巧、學術論文寫作技巧。在最後的考覈階段,許多研究生均能用英語流利地進行彙報。

三是,2012年暑期學校將學員範圍從研究生拓展到了985高校的優秀本科生。這屆暑期學校在前兩屆的基礎上,增加了學術與專業素養小型論壇,使研究生和優秀本科生與院士、知名學者等零距離地接觸,學生們耳濡目染他們的精神與風範,在學習、科研、做人、做事等多方面都大受教誨和啓發。

四是,2014暑期學校設置結構防災、橋樑和工程管理三個專題。其中橋樑專題講座首次採用網絡課程方式,實現與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土木工程專家的學術交流,免費爲國內學員提供了一個開拓視野、與世界級專家零距離接觸的交流平臺,加強了中美學術交流,對於國際土木工程學術界也有重大影響。而網絡交互平臺的創新應用,也爲國際學術交流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工程師學員、研究生學員與專家的討論交流,對土木工程實際及理論研究的結合也有着很好的促進作用,也爲土木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新的啓發。

五是,東南大學暑期學校的影響力逐年擴大。從報名人數來看,從最初的40餘所高校和科研單位的200餘名研究生上升到70所高校和科研單位的500餘名學生;從參加人數來看,從最初的100餘名研究生上升到300餘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從學員來自的單位看,幾乎包含了國內的所有著名高校和科研單位,如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天津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以及中國科學院等;從學員的範圍來看,從研究生擴展到本科生,從學生擴展到工程師;從授課方式來看,從講座延伸到小型論壇,再擴展到網絡授課等多種方式。

五、結語

總的來說,東南大學研究生暑期學校辦學取得了初步的成果。通過暑期學校的開設,爲廣大學生提供了一個難得的補充知識、與大師們近距離學術交流的機會,初步實現了發揮學科優勢、開放性、國際化和服務社會的要求。當然,暑期學校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於能夠邀請到國內外土木工程領域的優秀專家和學者。事實證明,聘請高水平的教師來暑期學校講課和作前沿學術報告,是暑期學校能夠達到較高學術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

暑期學校的舉辦也取得了一些積極的成效。首先,通過暑期學校擴大了東南大學和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國際影響力,展現了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雄厚實力,和其他學校和科研機構的學員分享了學院近年來的科研成果,有利於提升東南大學的國際化水平。同時邀請國外的專家來學校講學,也讓他們更加了解國內的教學和科研水平,爲今後進行學術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另外,開辦暑期學校對學生和教師來說都有很大的益處,對學生而言,爲他們創造了新的學習機會和學習體驗,有助於學生擴大國際視野、學習學科前沿知識;對教師來說,他們可以接觸到一些新的教學理念,瞭解一些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爲日後的教學提供借鑑。通過開辦暑期學校讓來自不同學校的學員彼此認識,促進交流,在開辦土木工程專業的高校間也建立了更多的學術溝通和交流的空間。然而暑期學校的開辦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對此本文也提出了相關建議,作爲今後暑期學校朝着更好方向發展的參考。

(一)擴大宣傳力度

首先從學校的角度來說,希望建立網站,並進行一定的宣傳,或者在學校的官網上設立專門的鏈接入口,讓學生及時瞭解學校研究生暑期學校的實時信息,讓更多的學生了解暑期學校,並加入暑期學校課程的學習。另外,更重要的一個宣傳方式是,希望中國研究生教育創新網站在公佈當年各期研究生暑期學校名稱的基礎上,爲各個學校建立相關鏈接,並及時更新暑期學校的進展狀況。此外,希望可以專門創建一個已舉辦的研究生暑期學校情況介紹的網址,對於舉辦得較好的暑期學校可以列出專欄,也可以專門建立一個爲各單位交流承辦研究生暑期學校經驗的論壇或者其他的平臺,使得學生通過該網站,不僅可以瞭解最近暑期學校開辦的動向,也可以爲其他高校提供暑期學校辦學的指導資源[6]。

(二)暑期學校辦學內容及運營

學校承辦的暑期學校的辦學內容主要以邀請國內外本領域的學術大師進行國際前沿的學術方向和研究動態的講解,以拓寬學員的視野,爲學員們的學科研究明確方向。然而我校土木工程學院的一些有特色的學科和課程並沒有得到有效的展現。因此,希望在今後的辦學中可以開設部分專業課程,學員可選擇性地聆聽,並希望能和國內其他高校建立起統一的課程互認和學分轉換機制,讓學員在我校暑期學校所學的課程學分可以代替其學校的課程,這樣可以實現教育資源利用的最大化,讓學員能夠在全國範圍內接受各個高校的優秀課程學習,也能夠大大激發學員的學習熱情。另外,就是暑期學校的經費問題。我校承辦的暑期學校爲正式學員免費安排食宿,報銷路費(硬座客票),併爲所有學員提供免費資料。旁聽學員僅參加學術講座活動,並自行解決交通費和住宿費。這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如何既促進學校辦學目標的實現,又能適應市場、受益於市場。只有這些問題得到較好的解決,才能確保暑期學校的開辦朝着更好的方向發展。

(三)暑期學校的規模

從2010年至2014年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已承辦的暑期學校來看,暑期學校的報名人數逐漸增多,經過適當的甄選後,參加暑期學校培訓的學員數量也在逐年增長,由原先的79名正式學員、18名旁聽學員發展到最近的300餘名學員,這一方面體現了我院承辦的暑期學校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支持,另外一方面也帶來了一些問題。例如一些分組的討論課,只有進行充分的交流,學員們才能

真正有所收穫。然而在學員人數較多的情況下,授課教師不能和學員進行有效的互動和溝通,不能充分達到預期的效果。此外一些校外實踐課程也因爲學生人數衆多而難以管理和組織。因此,建議今後應該根據情況確定合理的學員數量,以期達到高水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謝丹, 馬永紅, 郭廣生。 我國研究生暑期學校舉辦特徵與實施效果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2013(8):45-50.

[2]謝丹,馬永紅,郭廣生。 我國研究生暑期學校類型、特色模式與共性研究[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4 (1):17-21.

[3]胡莉芳, 郝英。 研究型大學暑期學校:開放、國際、市場[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11(4): 22-26.

[4]吳啓迪。 辦好研究生暑期學校營造良好的研究生教育創新氛圍[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2006(11):1-6.

大學生暑期實踐論文 篇五

大家下午好!今年,黨中央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目標,全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全面展開,“新*新*”戰略深入推進,我校也將在20*年12月份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在深入分析20*年時代背景基礎上,我校開展了主題爲“青春奉獻*,共建和諧家園”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下面,我就將今年社會實踐工作的開展情況給大家作以彙報。

一、統一部署、突出重點,動員全校師生積極參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從今年4月份開始,我校就圍繞社會實踐主題開展了大量的調研和討論工作。在經過一個多月的組團籌備後,我們按照社會實踐項目化運作機制,分校院兩級對所有申報的實踐項目進行評估答辯。最終,共確立社會實踐項目145個,其中校級重點項目15個,校級項目12個,院級項目118個,直接參與組團實踐的師生1365人,加上參加暑期返鄉調研的同學,參與今年社會實踐的總人數已經突破8000人。

實踐隊員在學校統一組織下分別奔赴*等全國20多個省區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服務活動,受到當地羣衆和實踐單位的一致好評。

實踐歸來,我校各實踐團隊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緊密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及時總結實踐成果,共提交社會實踐論文(調查報告)1000多篇。我校赴*社會實踐團第三次來到*村,經過一週的生態資源普查,完成了《*植物誌》和*生態多樣性總體評價等實踐成果;我校博士團在仔細考察實地情況後,爲內蒙古自治區做了《*市新區建設規劃》和《*地區旅遊發展戰略分析》;我校校環保志願者聯合首都數十所高校志願者利用假期對環*水系進行了水樣調查,完成了《*水環境及河流水質考察報告》;我校法學、心理專業學生深入貴州山區,爲當地農民和少年兒童提供法律援助以及心理健康諮詢服務;我校學生支教團再次來到“赤城農民工子弟學校”,和那裏的孩子共同學習、生活……可以說,我校大學生用行動爲地方發展交上了一份高質量的答卷。

二、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

今年,我校組建了“我爲迎評促建做貢獻”主題實踐團,志願服務20*主題實踐團,服務京郊經濟社會發展主題實踐團,支援西部、振興東北博士服務團,“保持黨員先進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宣講團,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紅色主題實踐團,大學生就業見習實踐團。這些實踐團隊緊密結合實踐單位實際情況,不斷豐富實踐內容、活躍實踐形式、強化實踐效果,充分展示了北林學子優秀的實踐能力和良好的精神風貌。

1、服務學校中心工作,開展“我爲迎評促建做貢獻”主題實踐活動

今年12月份教育部專家組將進駐我校,對我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進行評估。迎評促建工作是我校的頭等大事,今年的暑期社會實踐着重結合評建工作需要,組建成立了校院兩級“我爲迎評促建做貢獻”實踐服務團,這些實踐團圍繞學校教學評估中心工作,輔助評建部門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依託各級學生組織組建*林業大學學生校風督導團,加強校風學風監測,及時處理違規違紀行爲,有效維護我校校風、學風建設成果。同時,實踐服務團以大學生特有的青春朝氣,大力繁榮校園文化,濃厚學術氛圍,倡導良好校風、學風和學生幹部作風,開展豐富多彩的“青春北林、活力北林、文明北林、學習北林”主題教育,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爲我校迎評促建工作和學校長遠發展貢獻廣大學子的青春智慧。

2、服務20*年*的籌辦工作,開展“大學生青春*貢獻行動”

我校每年都要在暑期開展多種形式的“迎*”志願服務活動,爲*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今年,我校重點依託首都大學生環保志願者協會、首都青少年生態文化研究中心和*青春*志願者文明禮儀學校綠色環保教育中心的組織優勢,組建成立“大學生青春*貢獻行動”實踐團,組織志願者全方位參與首都文明建設、生態環境建設、綠色*創建和*志願者培訓工作,並以*建設爲契機,健全我校志願者招募、培訓運作機制,推動《*青春*志願者綠色環保培訓規劃》有步驟、按階段順利實施,爲首都20*年綠色*創建和精神文明建設作貢獻。

3、服務京郊經濟社會建設,開展大學生科技文化進京郊活動

我校多年來一直高度重視在*周邊郊縣開展社會實踐工作,早在*年就在*建立了社會實踐基地,至今已走過8年社會實踐歷程。今年4月又和*區人民政府簽訂了區校共建協議。爲了更好的服務首都基層,幫助郊區農民擺脫困境、走上致富之路,我校今年特別成立“大學生科技文化進京郊”實踐團,組織學生前往*等遠郊區縣,針對地方經濟建設、生態環境保護、農家樂旅遊產業發展、當地人民羣衆“兩個文明建設”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服務活動,爲建設和諧社會首善之區做出了積極貢獻。今年,我校重點組織兩支高水平的實踐團奔赴*開展科技文化志願服務活動,這兩支實踐團分別就*村生態多樣性調查、*村旅遊路線及道路優化和*芳香植物發展規劃與策劃等課題進行了研究和實踐。赴*生態多樣性調查實踐團用一週的時間對*的各個山頭生物多樣性進行了摸底調查,調查樣地11塊,共發現該地區植物物種300多種,動物100多種,收集了大量的動植物標本和圖片資料,編寫了《*植物誌》、《*生物物種名錄》,同時,結合*豐富的生態資環和當地發展旅遊需要做了題爲《*生態環境總體評價》、《*旅遊線路與道路優化方案》和《旅遊開發對*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及風險規避》的論文,對本地區生態環境承載力進行了研究分析,爲今後深入發展生態旅遊、開展多種經營項目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赴*芳香植物品種種植與市場策劃實踐團深入田間地頭測量調查,獲得了第一手的實地調查資料,完成了香料植物套種技術分析、市場管理策劃、環境分析、品種定位、目標定位、效益分析、公司經營理念的前期調研工作,完成了課題爲《遠景植物發展有限公司選種育種和栽培方案》的實踐論文,對於在*開發種植芳香植物,發展芳香原料加工產業提供了有效的理論參考。我校在*區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8年來,實踐活動得到了*區政府的大力支持,社會實踐成果顯著,切實爲*區社會經濟發展和我校人才培養做出了很大貢獻。

4、關注社會焦點問題,幫扶弱勢羣體,廣泛開展社會調研

爲了幫助大學生了解社會、認識國情,鍛鍊毅力、培養品格,增強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我校圍繞黨政中心工作,結合學生特長和專業優勢,組建社會調查實踐團,廣泛組織大學生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焦點和難點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參加社會調查有利於青年學生認清社會發展規律、勞動生產規律,有利於青年學生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嚴謹務實的治學態度,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今年暑期,我校社會調查實踐團針對農業稅減免、耕地沙漠化、*交通環境、高校周邊食品安全等熱點問題展開調研,撰寫了大量有參考價值的調查報告。另外,我校今年全面實施農業部、衛生部、教育部等9部委聯合發起的“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選派了31名優秀大學生奔赴新疆、、青海、貴州等19個省區開展農民健康狀況調研和農民健康教育工作,對於改變陳規陋習和不良生活習慣,增強農民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促進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產生積極影響。

5、服務大學生就業,開展就業見習實踐活動

近年來,隨着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改革,原先的精英教育模式已經向大衆教育轉化,這種轉化造成大學生在求職就業過程中產生很多不適應,影響他們的正常就業。爲進一步轉變我校學生就業觀念,鼓勵他們在校期間利用暑期社會實踐等機會進行“預就業”,我校組建了大學生就業見習實踐團,讓學生在具體的工作崗位上鍛鍊實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促進成長成才。

三、高度重視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不斷探索與創新實踐育人的長效工作機制,全力打造北林特色的“紅綠相映”社會實踐工作品牌

1、廣泛參與,規範管理,形成機制。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我校實踐育人的工作品牌。經過一代代北林人的努力,我校逐步探索出了一條具有北林特色的“紅綠相映”的實踐育人之路,形成了“三五五”社會實踐工作機制。“三”是指社會實踐運作模式上採取“三化”即項目化、社會化、陣地化;第一個“五”是指社會實踐管理體制上體現“五結合”即和專業學習、服務社會、勤工助學、擇業就業、創新創業相結合;第二個“五”是指社會實踐在內容設計要體現五個方面的結合,即結合我校生態環境學科優勢,結合首都經濟、社會、環境發展、結合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的推進,結合生態經濟發展的需要,結合生態文化繁榮的目標。

2、創新載體,深化品牌,夯實成果。

我校開展社會實踐工作20多年來,實踐工作機制不斷完善,實踐育人效果大幅度提高;同時,社會各界給予我校社會實踐工作很高的評價,地方政府和實踐基地紛紛發來感謝信和表揚信。社會實踐工作成果具體體現在:

社會實踐是我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平臺,今年,我校充分發揮實踐育人平臺的作用,不斷完善實踐育人體系,逐步建立起實踐育人長效工作機制,實踐育人功能也得到了很大拓展。另外,結合我校獨具特色的“紅綠相映”辦學理念實施實踐育人,在實踐中全面突出我校生態環境學科優勢與人才優勢,並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於社會實踐活動的始終,在實踐中開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努力爲黨和國家培養政治堅定、業務過硬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最後,我代表學校團委對積極組織參與今年暑期社會實踐工作的各學院黨團組織、社會實踐指導教師以及全體實踐成員表示由衷的謝意,對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我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區領導表示衷心的感謝!

大學生暑期實踐論文 篇六

學生心聲

爲評獎淪爲“網抄公”

現在,社會實踐成了許多高校的必備“科目”。除了定期組織學生參與“三下鄉”等社會實踐,部分高校還通過綜合加分和評獎獎金等制度,鼓勵更多的學生在寒暑假自主參與實踐。這些制度確實鼓勵了更多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但據記者採訪瞭解,當中也有不少學生爲了加分評獎,以造假應付。

一位食品專業的學生告訴記者,爲了學年綜合測評可以加分和爭取獎金,佔一定分數比例的“科技入戶工程”必須要做,但自己缺乏農業方面的專業知識,只能形式上做一下,蓋個章,而所寫的調研報告就只能靠在網上搜資料,東拼西湊。

而華師的譚同學則透露,學校假期的社會實踐主要以社會調查的方式進行。但她們從調查問卷到調查報告幾乎全都是在網上下載的,東拼西湊就成了,而調查問卷也只是在網上隨便發幾份。這種情況,在廣州其他高校也同樣存在。

無關係無社會實踐?

“學校集體安排的社會實踐要學生會、團委有關係的才能去,不是我們這種‘平民百姓’有資格享受的。”一位大學生向記者報怨。“要跟老師打好關係,要不然根本不知道有什麼社會實踐活動,往往是路過教師辦公室,看到有實習活動的照片才發現。”

大學城某高校的一位男同學向記者抱怨,有些學生做的實踐論文只是隨便抄的。“學校社會實踐都是走馬觀花的,和去旅遊沒有什麼區別,還不如花錢去培訓班,至少還能學到一些技術,對以後工作有幫助。”

農村學生說

蓋章證明,自村人好辦事

寒假前,部分高校向學生派發介紹信和表格供實踐單位蓋章證明。但記者發現,有一些學生並沒有參加實踐,但表格上依然蓋有實踐單位的印章。

記者調查發現,很多來自農村的大學生的社會實踐都是在自己村裏“完成”的,然後就蓋上村委會的章。有一位來自農村的大學生透露,“誰真的會去做呢,到時去村委叫人蓋個章就可以啦,反正都是自己村的,自己又是大學生,他們應該會行個方便的。”

城市學生說

缺乏專業知識,難覓實踐單位

記者調查發現,參與社會實踐的主力軍幾乎都是大一大二的學生,在廣州,有部分農業高校在寒暑假時會佈置學生去做“科技入戶工程”,但對於低年級還沒學到專業知識的學生,甚至是非農業專業的學生來說,就顯得困難了。

“很多同學不是農村的,不是很好開展。”本地一位大學生表示。有一些高校要求學生以向家鄉推廣學校的研究成果,或者以做一些調查的方式進行“科技入戶工程”。但對於生活在城市的學生來說,尋找一個實踐單位實在不是易事,而且很多人也不願意特地跑去農村做一個調研。所以,一部分人選擇放棄,就算做了,寫論文還得依靠網絡。

高校教師說法

獎勵實踐有利有弊

某高校一名輔導員透露,開學以來的確聽說學生中存在實踐論文造假現象,但由於這種行爲比較隱蔽,具體有多少,無法統計。“社會實踐是爲了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部分學生社會實踐沒有達到目的,也可以理解,但弄虛作假根本沒有意義。”一名高校輔導員表示。更多老師表示,寒暑假的社會實踐都是自願參加的,部分高校推行的獎勵制度當然是有利有弊,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參與的積極主動性,但另一方面的確是存在一定的盲點,就像是爲了加分不去“實踐”,只編纂實踐報告、找個章來蓋。而工作存在的侷限性,學校也無法一一覈實。

大學生暑期實踐論文 篇七

大家下午好!今年,黨中央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目標,全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全面展開,“新北京新奧運”戰略深入推進,我校也將在2005年12月份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在深入分析2005年時代背景基礎上,我校開展了主題爲“青春奉獻奧運,共建和諧家園”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下面,我就將今年社會實踐工作的開展情況給大家作以彙報。

一、統一部署、突出重點,動員全校師生積極參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從今年4月份開始,我校就圍繞社會實踐主題開展了大量的調研和討論工作。在經過一個多月的組團籌備後,我們按照社會實踐項目化運作機制,分校院兩級對所有申報的實踐項目進行評估答辯。最終,共確立社會實踐項目145個,其中校級重點項目15個,校級項目12個,院級項目118個,直接參與組團實踐的師生1365人,加上參加暑期返鄉調研的同學,參與今年社會實踐的總人數已經突破8000人。

實踐隊員在學校統一組織下分別奔赴京郊、河北、河南、內蒙、黑龍江、遼寧、甘肅、青海、陝西、貴州、四川、雲南等全國20多個省區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服務活動,受到當地羣衆和實踐單位的一致好評。

實踐歸來,我校各實踐團隊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緊密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及時總結實踐成果,共提交社會實踐論文(調查報告)1000多篇。我校赴平谷社會實踐團第三次來到掛甲峪村,經過一週的生態資源普查,完成了《平谷掛甲峪植物誌》和掛甲峪生態多樣性總體評價等實踐成果;我校博士團在仔細考察實地情況後,爲內蒙古自治區做了《鄂爾多斯市新區建設規劃》和《大興安嶺地區旅遊發展戰略分析》;我校校環保志願者聯合首都數十所高校志願者利用假期對環北京奧運水系進行了水樣調查,完成了《北京奧運水環境及河流水質考察報告》;我校法學、心理專業學生深入貴州山區,爲當地農民和少年兒童提供法律援助以及心理健康諮詢服務;我校學生支教團再次來到“赤城農民工子弟學校”,和那裏的孩子共同學習、生活……可以說,我校大學生用行動爲地方發展交上了一份高質量的答卷。

二、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

今年,我校組建了“我爲迎評促建做貢獻”主題實踐團,志願服務2008北京奧運主題實踐團,服務京郊經濟社會發展主題實踐團,支援西部、振興東北博士服務團,“保持黨員先進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宣講團,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紅色主題實踐團,大學生就業見習實踐團。這些實踐團隊緊密結合實踐單位實際情況,不斷豐富實踐內容、活躍實踐形式、強化實踐效果,充分展示了北林學子優秀的實踐能力和良好的精神風貌。

1、服務學校中心工作,開展“我爲迎評促建做貢獻”主題實踐活動

今年12月份教育部專家組將進駐我校,對我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進行評估。迎評促建工作是我校的頭等大事,今年的暑期社會實踐着重結合評建工作需要,組建成立了校院兩級“我爲迎評促建做貢獻”實踐服務團,這些實踐團圍繞學校教學評估中心工作,輔助評建部門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依託各級學生組織組建北京林業大學學生校風督導團,加強校風學風監測,及時處理違規違紀行爲,有效維護我校校風、學風建設成果。同時,實踐服務團以大學生特有的青春朝氣,大力繁榮校園文化,濃厚學術氛圍,倡導良好校風、學風和學生幹部作風,開展豐富多彩的“青春北林、活力北林、文明北林、學習北林”主題教育,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爲我校迎評促建工作和學校長遠發展貢獻廣大學子的青春智慧。

2、服務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籌辦工作,開展“大學生青春奧運貢獻行動”

我校每年都要在暑期開展多種形式的“迎奧運”志願服務活動,爲北京奧運會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今年,我校重點依託首都大學生環保志願者協會、首都青少年生態文化研究中心和北京青春奧運志願者文明禮儀學校綠色環保教育中心的組織優勢,組建成立“大學生青春奧運貢獻行動”實踐團,組織志願者全方位參與首都文明建設、生態環境建設、綠色奧運創建和奧運志願者培訓工作,並以奧運建設爲契機,健全我校志願者招募、培訓運作機制,推動《北京青春奧運志願者綠色環保培訓規劃》有步驟、按階段順利實施,爲首都2008年綠色奧運創建和精神文明建設作貢獻。

3、服務京郊經濟社會建設,開展大學生科技文化進京郊活動

我校多年來一直高度重視在北京周邊郊縣開展社會實踐工作,早在1998年就在平谷建立了社會實踐基地,至今已走過8年社會實踐歷程。今年4月又和平谷區人民政府簽訂了區校共建協議。爲了更好的服務首都基層,幫助郊區農民擺脫困境、走上致富之路,我校今年特別成立“大學生科技文化進京郊”實踐團,組織學生前往平谷等遠郊區縣,針對地方經濟建設、生態環境保護、農家樂旅遊產業發展、當地人民羣衆“兩個文明建設”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服務活動,爲建設和諧社會首善之區做出了積極貢獻。今年,我校重點組織兩支高水平的實踐團奔赴平谷開展科技文化志願服務活動,這兩支實踐團分別就掛甲峪村生態多樣性調查、掛甲峪村旅遊路線及道路優化和平谷芳香植物發展規劃與策劃等課題進行了研究和實踐。赴掛甲峪生態多樣性調查實踐團用一週的時間對掛甲峪的各個山頭生物多樣性進行了摸底調查,調查樣地11塊,共發現該地區植物物種300多種,動物100多種,收集了大量的動植物標本和圖片資料,編寫了《掛甲峪植物誌》、《掛甲峪生物物種名錄》,同時,結合掛甲峪豐富的生態資環和當地發展旅遊需要做了題爲《掛甲峪生態環境總體評價》、《掛甲峪旅遊線路與道路優化方案》和《旅遊開發對掛甲峪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及風險規避》的論文,對本地區生態環境承載力進行了研究分析,爲今後深入發展生態旅遊、開展多種經營項目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赴平谷芳香植物品種種植與市場策劃實踐團深入田間地頭測量調查,獲得了第一手的實地調查資料,完成了香料植物套種技術分析、市場管理策劃、環境分析、品種定位、目標定位、效益分析、公司經營理念的前期調研工作,完成了課題爲《遠景植物發展有限公司選種育種和栽培方案》的實踐論文,對於在平谷開發種植芳香植物,發展芳香原料加工產業提供了有效的理論參考。我校在平谷區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8年來,實踐活動得到了平谷區政府的大力支持,社會實踐成果顯著,切實爲平谷區社會經濟發展和我校人才培養做出了很大貢獻。

4、關注社會焦點問題,幫扶弱勢羣體,廣泛開展社會調研

爲了幫助大學生了解社會、認識國情,鍛鍊毅力、培養品格,增強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我校圍繞黨政中心工作,結合學生特長和專業優勢,組建社會調查實踐團,廣泛組織大學生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焦點和難點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參加社會調查有利於青年學生認清社會發展規律、勞動生產規律,有利於青年學生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嚴謹務實的治學態度,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今年暑期,我校社會調查實踐團針對農業稅減免、耕地沙漠化、奧運交通環境、高校周邊食品安全等熱點問題展開調研,撰寫了大量有參考價值的調查報告。另外,我校今年全面實施農業部、衛生部、教育部等9部委聯合發起的“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選派了31名優秀大學生奔赴新疆、、青海、貴州等19個省區開展農民健康狀況調研和農民健康教育工作,對於改變陳規陋習和不良生活習慣,增強農民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促進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產生積極影響。

5、服務大學生就業,開展就業見習實踐活動

近年來,隨着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改革,原先的精英教育模式已經向大衆教育轉化,這種轉化造成大學生在求職就業過程中產生很多不適應,影響他們的正常就業。爲進一步轉變我校學生就業觀念,鼓勵他們在校期間利用暑期社會實踐等機會進行“預就業”,我校組建了大學生就業見習實踐團,讓學生在具體的工作崗位上鍛鍊實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促進成長成才。

三、高度重視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不斷探索與創新實踐育人的長效工作機制,全力打造北林特色的“紅綠相映”社會實踐工作品牌

1、廣泛參與,規範管理,形成機制。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我校實踐育人的工作品牌。經過一代代北林人的努力,我校逐步探索出了一條具有北林特色的“紅綠相映”的實踐育人之路,形成了“三五五”社會實踐工作機制。“三”是指社會實踐運作模式上採取“三化”即項目化、社會化、陣地化;第一個“五”是指社會實踐管理體制上體現“五結合”即和專業學習、服務社會、勤工助學、擇業就業、創新創業相結合;第二個“五”是指社會實踐在內容設計要體現五個方面的結合,即結合我校生態環境學科優勢,結合首都經濟、社會、環境發展、結合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的推進,結合生態經濟發展的需要,結合生態文化繁榮的目標。

2、創新載體,深化品牌,夯實成果。

我校開展社會實踐工作20多年來,實踐工作機制不斷完善,實踐育人效果大幅度提高;同時,社會各界給予我校社會實踐工作很高的評價,地方政府和實踐基地紛紛發來感謝信和表揚信。社會實踐工作成果具體體現在:

社會實踐是我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平臺,今年,我校充分發揮實踐育人平臺的作用,不斷完善實踐育人體系,逐步建立起實踐育人長效工作機制,實踐育人功能也得到了很大拓展。另外,結合我校獨具特色的“紅綠相映”辦學理念實施實踐育人,在實踐中全面突出我校生態環境學科優勢與人才優勢,並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於社會實踐活動的始終,在實踐中開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努力爲黨和國家培養政治堅定、業務過硬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最後,我代表學校團委對積極組織參與今年暑期社會實踐工作的各學院黨團組織、社會實踐指導教師以及全體實踐成員表示由衷的謝意,對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我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平谷區領導表示衷心的感謝!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論文 篇八

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指出,必須大力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改革,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使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

思想政治理論課首先要貫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就必須加強實踐教學。學生需要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堅定對理論的信念;需要參加社會實踐,瞭解社會,縮短與社會生活的距離激發起關心社會、參與社會生活的積極性;需要通過社會實踐找到正確的答案,深入思考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問題,磨鍊自己的品格和意志。思政課應該將課堂的理論教學與課外的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既有系統的理論知識又有一定的實踐經歷,爲順利實現個體的社會化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目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現狀

目前,大多數院校的實踐教學有兩個途徑。一是組織學生去紀念館、博物館、展覽館、烈士陵園等有教育意義的場所參觀學習。這種途徑的優點是參與學生衆多,主題教育鮮明,不足之處是由於理論課時比較緊,一個學期只能有1~2次,從教育內容上看有一定的侷限性。二是利用暑期開展“三下鄉”活動,到企業、社區進行社會調研等活動。這種活動的優勢是親身參與,感受深。存在的問題有:一是參與的學生人數很少,對學生的影響力小;二是時間短,一般一週左右,稍長也就十天;三是花費多,路費、食宿費對學校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四是效果不盡如人意,因爲高職院校的文化、科技、衛生服務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要做到滿足社會需求,達到好的效果有一定難度。

三、本校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如何從具體校情出發,找到適合自己的實踐教學方式,我校思政部全體教師進行了深入研討。大家一致認爲,在課堂教學時數有限的情況下,利用暑期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是很好的嘗試。

我校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工作包括三個環節。

1.暑期前動員部署。2011年6月暑期前,思政部印發《關於鼓勵大學生參加暑期社會實踐的通知》,指出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提出各項要求,特別提出安全問題,告誡學生不要聽信別人的花言巧語,不要誤入傳銷團伙。印發江西護理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登記表,人手一份,鼓勵學生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接受挑戰。

2.開學後收集登記表和社會實踐報告。思政部教師對社會實踐報告逐一審閱並進行評比。評比的標準是過程、體會與收穫。其中重要的是真情實感的體會和豐富的精神收穫,以及甄別真僞,謹防抄襲,評定獎勵等級。

3.召開經驗交流與總結表彰會。召開有學院領導、全體思政教師、學生代表參加的總結表彰會。在會上由思政部教師全面介紹情況,進行總結;然後讓獲獎學生代表交流經驗與體會,並給獲獎者頒發榮譽證書及獎品,最後是學院領導講話,進一步強調參加社會實踐的重要意義,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勇敢地投身社會實踐,在社會的大課堂學習鍛鍊成長。

鼓勵大學生暑期在自己家鄉就近參加社會實踐,有幾大優勢:第一,時間長,至少可以有一個月的時間;第二,在自己家鄉,在父母身邊工作,安全係數高,老師和學校可以比較放心;第三,學生的利益可以得到保障,因爲是鄉里鄉親不太會受到侵犯。第四,培養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對高職學生而言,走出校門後如何生存是擺在眼前的、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利用暑期參加社會實踐,讓他們對社會生活有了最直接、最感性的體驗,豐富了閱歷,積累了從業的經驗。

從學生的實踐報告中可以看到:有一部分學生在家鄉的醫療衛生機構參加社會實踐,對自己的專業認識有進一步提高,對專業技術有進一步的瞭解,對職業道德有更多更深的體會,更增強了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理想和信心;有一部分學生在工廠、餐館打工,雖然與所學專業關係不大,但是這樣的打工經歷,讓他們對社會有了真切的瞭解,勞動的艱辛使他們深深體會到父母的不易,對父母的敬意也油然而生。通過實踐,他們接觸到了不同品性、不同性格的人,體會了與人交流、與人相處的滋味,更加完善了自己,爲今後走上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大學生暑期實踐論文 篇九

大一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時間如同白駒過隙,一轉眼,我即將告別大一的生活,奔向大二,現如今,想要立足於社會,僅僅靠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把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經濟系根據團中央及院團委的相關精神,爲了進一步充實學生的暑期生活,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同時也爲了學生在今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能夠更好地發展,特意安排了社會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們走入社會、走入公司實踐。我積極響應經濟系的號召,也想讓自己的暑假更有意義。因此,我爲自己找了一份暑期工作。從這份工作中,我學到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

我是在本地的一家小公司找的工作。公司先把我派到當地的一家超市,讓我做超市促銷員。剛開始覺得這個工作挺難的,總覺得不知如何把東西賣出去。在一位員工阿姨的幫助、指導下,我逐漸地學會了如何把東西賣出去,也就不覺得那麼難了。要想把東西賣出去,主要是需要我能夠準確地抓住顧客的購買心理,熱情一點,嘴甜一點,耐心一點。在超市裏,我應該主動與顧客接近,拉進與顧客的距離,然後耐心地推銷產品。幾天後,我很快就習慣了這個工作,也認識了超市的其他員工。慢慢的我喜歡上了這份工作,儘管這份工作有點累,但是在我看來,累而充實的工作是值得的。

超市打工的這幾天經歷和在學校的生活大大不同,在學校的時候,每天有作息時間表的約束,我們通常是按部就班的做事情。而在這裏,和學校比起來有更多的自主性和自由。我可以無所事事地隨意逛,也能像木頭似地呆在那兒,我還可以主動出擊,與顧客接近。這個工作很大程度地鍛鍊了我的膽量、語言交流能力和心理洞察能力,我必須很好地通過顧客的言語與表情察覺顧客的想法,然後再作出適當的迴應。我必須主動努力纔可能繼續幹下去。在學校,每一個學生都在爲取得更高的成績而努力,雖然這也存在的競爭,可校園裏總有着那份純真,那份真誠。可是在社會中,優勝劣汰,只有勝利了,纔有機會被留下。你的成功就是別人的失敗,工作直接影響了他人的經濟利益。

在社會中我接觸了各種各樣的顧客、同事、上司等等,關係複雜,這一切都需要我們有經驗去處理。儘管存在競爭,我們還得不斷學習別人優秀的地方。只有不斷地學習,我們才能進步。這次的社會實踐讓我收穫不少。在這,我總結認爲以下4點是在實踐中不可缺少的。

(1)要自信。相信自己,自信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相信自己並不比別人差,有自信我們才能篤定前行。

(2)學會微笑。微笑拉近了彼此的距離,真誠的微笑能夠贏得別人的好感,也最能感動人心。微笑是開放的花蕾,是人心中的天使,是微笑給了我們一切。

(3)要堅持,不輕言放棄。在工作、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要堅持下去,迎難而上,而不是退縮。

(4)善於與別人溝通。溝通是人與人交流的橋樑。有效的溝通可以減少事件的困難程度。

大學生暑期實踐論文 篇十

1.增加農林類大學生的專業歸屬感,實現雙贏局面。從“三農”角度考慮,目前,我國農林科技人才匱乏是急需解決的問題,農林類院校大學生在畢業後不願意回到基層工作,就是因爲他們對“三農”問題沒有深層次的瞭解。在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中,學生通過下鄉就農業對農村進行考察、就農情對農民進行訪談、就專業知識開展宣講會等一系列活動,更直觀地感受和認識農林類專業的特色及這些專業在國家高度重視“三農”問題的政策導向中的優勢。

2.激發農林類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實踐能力。很多農林類院校學生由於對所學專業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爲農林類專業沒有一個好的就業前程,所以在校期間,很多學生寧願選擇轉入金融學等當前較爲熱門的專業,或者對所學專業抱有一種輕視的態度。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使農林類學生意識到我國國情、社情、農情的發展需要他們以及幫助他們看到自我價值所在,從而使這種心理上被重視的滿足感轉化爲實際中對於專業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在暑期“三下鄉”活動中,農林類院校學生培養了遇事思考、勤於動手、善於溝通等多方面實踐能力,提高了自身綜合素質。由此可見,農林類院校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十分重要的。

二、農林類院校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現狀

(一)農林類院校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優勢

1.突顯專業學科的特點。近年來,國家對“三農”問題愈發重視,當代大學生作爲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更應該堅持貫徹落實“科技下鄉、服務三農”的口號,而農林類院校的學生更是首當其衝的。農林類院校專業主要包括農學、茶學、林學等,雖然隨着高等教育普及化,農林類院校也逐年增設了文學及理工類專業,但相較於其他院校而言,農林類專業仍是農林類院校的優勢專業。在需要學生深入農村進行服務的“三下鄉”活動中,農林類院校的學生更能夠學以致用,將所學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來,在提升專業技能的同時爲服務三農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農林類的大學生相對於其他院校而言,在學科專業等方面更有優勢。

2.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相對於金融、計算機等熱門專業而言,農林類專業學雜費用較低,並且獎助學金比例較高,因此,很大一批來自農村家庭的子女在升學時會選擇農林類院校就讀。他們大多不是獨生子女,由於生活環境的差異,相較於生活在城市家庭中的學生,他們更願意走進基層服務農村,更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並且對農村有着與生俱來的喜愛感。

3.擁有豐富的實踐基地。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長期穩定有成效的開展下去,必須通過院校的力量與當地村委進行聯繫,通過定期開展活動加強雙方的溝通,多方式地豐富實踐內容。農林院校一般都處於城市的城鄉結合部,面積較大,在校園內或校園附近有許多農村社區,且具有一定面積的農林實踐基地。這樣一來,學生省去了舟車勞頓之苦,同時也節省了活動時間。在“三下鄉”活動開展的時候,農林類院校的學生更有機會進入有合作的基地進行實踐,不僅能夠方便管理,而且可以讓更多學生參與到活動當中。

(二)農林類高校大學生參與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不足

1“.三下鄉”實踐活動流於形式:一方面,目前仍然有個別高校對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期對學生採取流放式的管理,少過問甚至不過問,活動後期又急於追求實踐成果的宣傳,實則毫無意義。另一方面,“三下鄉”活動時間較短,在交通上費時費力,又考慮到暑期的特殊天氣,學生走到實踐地點時已經筋疲力盡,對實踐的熱情度早已降低。因此在實踐過程中,學生不積極、不主動,大多流於形式,走個過場,實踐過程中大多存在懶散、消極的狀態,甚至存在很大一部分學生僅僅爲了完成任務而在實踐單位蓋章,並未達到思想教育、培養綜合素質以及促進社會化的最終目的。

2“.三下鄉”實踐活動學生參與面不廣。調查表明,參加過“三下鄉”活動的人數較少,約有2/3的在校大學生沒有參加過這項活動。由於暑期“三下鄉”需要的活動資金較大,參與人員不便於管理,組織活動存在一定困難,因此,各大高校或學院組織的“三下鄉”活動不僅隊數有限,而且每隊人數有限,導致能夠獲得機會參與的同學寥寥無幾。同時,爲了在實踐活動中能夠取得一定成果,院校往往挑選一些成績較優異或者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幹部組成核心團隊,而忽略了其餘學生參與“三下鄉”社會實踐時所需要的幫助與支持,這樣就導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參與面較低的局面。

3“.三下鄉”實踐活動針對性不強。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強調實踐與大學生自身專業知識相結合,開拓一些有利於學生學以致用的實踐基地,而不是僅僅侷限於掃盲和衛生宣傳上,要把掃文字盲和掃意識盲結合起來,把物質扶貧和精神扶貧結合起來,把送文化下鄉和送文明下鄉結合起來。而當前大學生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同時由於缺少老師的指導,實踐過於盲目,往往侷限於只是挑選了一個較爲簡單普遍的主題,進行了粗略的調查研究,而沒有根據所學專業進行鍼對性的實踐,所以得到的調查結果對“三農”問題而言用處不大。我們要正確地認識到農林類高校大學生參與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不足,這樣以後才能更好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三、改進農林類院校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的建議與思考

(一)健全保障機制,保證農林類院校學生參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效果健全農林類院校學生參與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的保障機制需要從制度、人員和資金三個方面落實。首先,農林類院校需要高度重視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的教育意義,成立專項領導班子,每年撥付固定資金以保障活動的順利開展。其次,政府應該給予學校政策和資金的支持,讓農林類院校能夠擴大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規模,以確保更多大學生能夠有機會參與到實踐中來。最後,院校也可結合本校實際情況,與當地企事業單位聯繫,通過幫助企事業做宣傳或學生進行自願無償服務等形式得到資金或物質資助,建立“共贏”的長期合作關係。

(二)加大指導力度,確保農林類院校學生參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效性由於“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地點各異、時間不一、形式多樣等原因,對於參與實踐的學生不便管理,因此,在鼓勵學生參與實踐的同時,也要做好相應的指導工作,每支“三下鄉”實踐隊伍都要安排指導老師。由於“三下鄉”社會實踐的時間一般不會很長,學生應進行每一階段的成果彙報,在活動中如果遇到了專業方面的困難,可以及時與指導老師商量解決辦法,這樣可以避免學生在實踐中由於解決問題方式不正確而做無用功。有了學校和老師的大力支持,學生參與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的效果會進一步提升。

(三)發揮新媒體作用,增加農林類院校學生參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性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流於形式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農林類院校學生自身對社會實踐的認識存在誤區,因爲還未走出校園進入社會,學生對於實踐的思考層面僅僅侷限於參與之後可以給自己帶來哪些實質性的好處,而不是自主地意識到社會實踐對於自身能力會有怎樣的提升。因此,農林類院校在平時的教學工作當中就要有着重點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同時政府可以通過多個平臺宣傳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如開展社會實踐動員大會;利用新媒體(微博、QQ、人人等)平臺展示“三下鄉”活動成果並分享學生的活動感悟,促進交流;舉行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攝影、感悟等方面的比賽。以湖南省爲例,政府利用近年來網絡宣傳發展迅猛的優勢,已連續多年通過網絡新媒體舉行暑期社會實踐成果展等活動,不僅擴大了宣傳社會實踐的力度,相應的也增加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四、總結

綜上所述,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對農林類院校學生髮展以及“三農”問題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活動能夠使學生對中國國情擁有全新的認識,改變其價值觀,培養其主動走進基層、投身服務農村的事業中來。但是要使活動意義更加彰顯,仍需要農林類院校進一步聯合多方支持,開拓創新、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