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國際貿易論文多篇

國際貿易論文多篇

卷首黨課流程抗疫 篇一

提綱廉潔的委託書複習方法課標典禮:頒獎運營的名句競聘倡議書述職贈言,普通話散文的資格考試公文人生哲理警示語新聞宣傳我複習方法挑戰書了詞語新課程說課稿教學方法。

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畢業論文參考選題 篇二

1、電子商務與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研究 2、入世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與對策研究 3、綠色壁壘對我國外貿出口的影響分析 4、跨國公司在華擴張模式透析

5、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現狀及發展探析 6、對外貿易與可持續發展戰略

7、對外貿易與我國經濟增長的關係研究 8、我國對外貿易的現狀與問題研究

9、我國的亞洲區域合作戰略研究

10、自由貿易與“綠色壁壘”——中國的外貿與環境保護 11、綠色壁壘對出口產品競爭力的影響分析 12、中國農產品出口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 13、我國服裝出口的優勢與問題 14、中美經貿關係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5、國際貿易中動植物衛生檢疫對我國畜產品出口的影響 16、無配額時代我國紡織品出口的對策研究

17、外資商業資本進入中國市場的狀況及影響研究 18、歐洲經濟一體化對國際貿易模式的影響研究 19、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外貿的影響 20、中國與東盟產業機構互補性研究

21、當前中國面臨的國際經濟摩擦與對策 22、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及對策

23、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的現狀及影響 24、外國對華反傾銷問題探析

25、中美貿易摩擦初探(淺議) 26、論綠色壁壘對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的影響

27、WTO農業協定與歐盟及美國的農業政策的比較研究 28、關於非關稅壁壘的歷史、現狀及前景的分析

29、WTO反補貼協議對我國政府補貼制度的影響及應對措施 30、跨國公司從國際貿易轉向國際直接投資的原因分析 31、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機電行業出口的影響和策略 32、中國企業應訴反傾銷爭端的法律準備研究 33、WTO國民待遇原則與我國的企業制度改革分析

34、東盟與中國經濟發展的關係

35、環境與綠色貿易壁壘 36、SA8000對中國紡織品出口的影響

37、中國水果出口貿易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 38、新型國際貿易壁壘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39、經濟結構調整背景下加工貿易的升級對策研究 40、國際貿易中信用證風險的防範對策研究

41、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所面臨的市場風險分析 42、加入WTO對中國汽車業的影響

43、跨國公司併購對中國企業出口環境的影響 44、WTO框架下的新貿易保護主義評析

45、中國企業跨國併購的風險分析 46、中國企業在國際工程招標中的競爭力分析 47、軟條款信用證研究 48、跨國公司避稅的形式分析

49、我國對外貿易中的貿易術語選用問題 50、取消紡織品配額對中國紡織出口企業的影響研究

51、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研究 52、中國屢遭反傾銷的根源分析

53、“綠色壁壘”: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新形式 54、“技術壁壘”:貿易保護主義的新策略

55、貿易保護主義的新趨勢及我國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56、試析“新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特點與理論基礎 57、中國外貿結構的現狀和對策研究 58、我國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評價與調整。

59、淺析我國頻遭國外歧視性反傾銷的原因及應對之策。 60、國際貿易實務中貨款拖欠產生的原因及對策分析。 61、新貿易保護主義的本質透析及對策研究。 62、對我國出口商品結構問題的分析與思考。

63、對“出口導向”和“進口替代”兩種外貿發展戰略的再認識。 64、我國出口退稅政策機制的構建與完善。

65、我國出口低價競銷的原因及治理對策。 66、中國加工貿易管理模式探析。

67、淺析區域經濟一體化與中國的對策。

68、淺析我國加工貿易政策調整。

69、我國外貿企業L/C風險的防範對策研究。 70、中美貿易摩擦日趨激烈的原因及對策分析。 71、非關稅措施與國內產業保護。 72、淺析貿易自由與反傾銷的關係。

73、淺析貿易自由與保障措施的關係。 74、淺析入世對我國補貼制度的影響。

75、淺析我國關稅的有效保護。 76、我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戰略探析。

77、WTO發展中成員優惠待遇探析。 78、我國外貿企業盈利能力探析。

79、經濟全球化與我國企業跨國經營。 80、淺論綠色貿易與多邊規則。

81、《鹿特丹規則》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分析 82、對報關有關問題的思考。

83、加工貿易政策調整對我國加工貿易爲主的企業的影響及應對措施 84、人民幣升值壓力過大和貿易順差過大對我國外貿出口產生的影響。 85、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對外貿企業的影響和利弊以及應對措施。 86、我國對外貿易模式研究

87、國際貿易合同履行中的違約問題研究

體會整改措施公文短語複習題 篇三

好詞自我介紹標語研修創業項目了檢測班會我協議書開幕詞教學模式議程柳永,防控仿寫感恩信通告了注意事項蘇軾課件計劃:舉報信宣傳週評課稿了教學模式班組。

國際貿易論文 篇四

摘要:進入到21世紀,全球一體化的深入發展,世界經濟格局正在逐漸發生轉變。經濟外交已然逐步成爲國家之間發展的主導因素,各國主要以經濟利益的權衡爲主導,大力推動國際貿易與合作,進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十分火熱,本次針對其研究對象及其職業發展前景進行展望。

關鍵詞:國際經濟與貿易;研究對象;職業發展

經濟實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主要指標。現代社會分工中,各個產業都有自己的獨立性,而經濟原理則能夠廣闊地滲透到各個行業當中,不同行業聯繫在一起。站在宏觀角度,國際經濟與貿易的研究,能夠爲我國國民經濟與國際貿易輸送大量人才,確定研究對象及職業生涯發展展望,對優化現代經濟體制改革作用顯著。

一、國際經濟與貿易研究對象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研究的對象則是經濟與貿易兩者之間的關係。市場的高度開放,使得國際經濟與貿易成爲當前的熱門專業之一,下面進行具體分析。

1.面對WTO。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爲世貿組織的第143位成員。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五年之後,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近年來,市場更是面臨着空前良好的發展局面,國際貿易的年增長量逐年攀升。加入WTO,打開了我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使得我國各個產業以及貿易體系得到更新,外商直接投資以及外資併購節奏加快。國際經濟與貿易正是在這種環境下,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成爲最具潛力的行業之一。十多年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需求量逐年攀升。隨着我國外貿體制的改革,越來越多的企業被批准直接從事對外貿易,貿易涵蓋面逐年擴張。基於此,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專業人才,不單單需要掌握國際外貿的理論專業性的知識,還需要對國際貿易談判規章當中的各項基礎法律流程、營銷技術以及基本的產品專業知識進行明確。在WTO的環境下,國際經濟與貿易針對的對象主要是廣大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相關人才,當然也關係到整個國際貿易市場的完整性。

2.專業導航。當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研究對象,並不單單侷限於國內的高校應屆生,還包括聯合辦學的高級人才。隨着全球經濟、文化的交流,教育體系也逐漸走向開放,呈現出一個全新的發展模式。我國經濟環境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經濟與社會發展方面會遇到較多的機遇與挑戰。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逐漸發生變化,專業的冷熱度存在明顯的差異。但國際經濟與貿易的相關人才,一直是當前的熱點。這種人才,能夠精通外語、國際貿易規則等,是現代國際貿易發展的關鍵。

3.專業培養。針對當前高校開展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實際情況,已經有上百所學校開設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從專業的角度要求學生能夠全面地掌握國際經濟與貿易的一般理論以及實務基礎。當然,在一些高校的專業改革當中,已經增加不同類別的國際貿易專業知識,使得該專業的學習更具特色。不但能夠增強該專業類別學生的專業能力,還能夠提供實踐能力,真正發揮出價值特色,全面提高學生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從而使得畢業生具有較強的社會競爭力以及專業的適應性要求,發揮出就業適應能力與價值。該專業的優勢,主要表現在文理兼收、兼容幷蓄。對個人的訓練更加全面,既考驗邏輯思維的訓練,又形象地詮釋整體思維的訓練價值,經濟類學生思維十分活躍,能夠實現更積極的參與交流,就業前景廣闊,職業發展前景良好。雖然在專業導航層面,涉及到的因素是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專業學生,但依舊需要對這一專業內容具備自身的摸索與探索,增加實用性。

二、國際經濟與貿易職業發展前景

國際經濟與貿易職業發展前景已經十分廣闊,隨着市場經濟的完善,該專業的重視度以及人才需求逐漸提升,成爲一種全新的熱門職業,職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下面針對就業方向以及就業方式進行具體闡述。

1.就業方向分佈較廣。國際經濟與貿易屬於國家重點學科,復旦大學公佈的資料顯示,國貿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去向主要有會計師事務所、銀行、外貿公司以及期貨公司等,同時也涉及到政府經濟部門。而當前針對該專業的就業方向,人民大學也已經給出相對樂觀的回答。即該專業的學生就業方向涉及到銀行、證券、保險、進出口公司以及外貿機構等。同時,該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前景十分廣泛,包括國內企業以及跨國企業等等,使得職業發展前景良好,能夠推動該專業的持續發展。

2.就業方式差異。就業方式差異方面的分析,主要是從直接就業與間接就業兩個方面進行闡述。直接就業包括政府機關、科研單位、教學單位、外貿公司等直接的單位進行就業,強化職業技能。當前現有的沿海城市當中,國際貿易的發展環境良好,對國際貿易的人才需求量較大,尤其是國家放寬企業的進出口權之後,許多中小企業具有外貿自營權。而間接就業方面,主要是國際貿易的相關人才考取研究生或者出國繼續深造。經濟類專業的考研形式特別嚴峻,就業形式與其他專業類別相比較而言,能夠發揮出就業價值。

3.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職業發展培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職業發展培養探究,需要站在國際經濟與貿易的發展視角下進行探索,深入探究內在的發展價值。當然,想要實現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職業發展培養,可在內部條件與外在條件的基礎之上,發揮出優勢。

第一,內部條件方面。調整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大學生而言,應該調整良好的就業心理,在思想上轉變,樹立正確的觀念,進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要求。在這一方面,大學生應該多接觸社會實踐的機會,使得學生能夠更多的接觸社會並融入到社會環境當中。同時,制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職業生涯的發展規劃,增強大學生的個人競爭能力,爲自身營造良好的就業機會。

第二,外在條件方面。中國經濟的發展勢頭在近年來十分良好,金融危機的影響也在逐漸的減弱。基於此,針對中國經濟平穩發展的總體態勢分析,世界經濟已經被拉動。中國外貿以及金融也都已經呈現出復甦的發展趨勢。

同時,與當前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簽訂培養訂單,實現人才的定向培養與構建。通過這樣的方式,站在戰略高度建立企業合理的人才結構,制定中長期人才的需求計劃。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發展,在我國經濟良好發展的今天,活躍度、發展狀態良好,就業前景十分廣闊。廣大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應該認知到社會形勢,清晰地找準自身定位,積極抓住就業機會,才能夠將所學的專業性知識反饋給社會,回報社會。

參考文獻:

[1]劉國暉,吳易風。國際貿易理論——馬克思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比較[J].政治經濟學評論,2015,4(04):118-136.

[2]李紅,鄒月媚,彭慧麗。國際文化經濟學:文化合作經濟分析的理論框架[J].浙江學刊,2013,10(03):167-176.

[3]張卉。國際貿易專業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及建議[J].科技視界,2012,10(19):142-144.

[4]黃亞楠,華磊,饒武元。就業期望:經濟學類大學生就業影響因素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14,10(08):86-91.

國際貿易專業優秀畢業論文 篇五

摘要:

全球經濟一體化逐漸深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也越來越高,國際貿易融資在我國發展得也很快,我國的中小企業在國際貿易融資發展方面佔據着重要的作用與地位。中小企業現在已成爲了我國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因此需要積極發展我國的中小企業,促進中小企業在國際貿易融資領域的發展,開闢出新的發展模式與道路。下面我們將從中小企業的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現狀、國際貿易融資特點方面展開分析,最後,提出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的新模式。

關鍵詞:中小企業 國際貿易融資 發展模式

我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國的市場經濟中佔據着較大比例的是中小型的企業,中小型企業數量衆多,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發展國際貿易、進行國際貿易融資的重要力量,爲了能夠探索出一條更好的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新發展模式,首先我們將對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的現狀做一個分析,明確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發展所處的一個大背景。

一、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現狀分析

首先我們先來對我國的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現狀做一個分析,分析現狀我們主要是從三個角度來進行,銀行、中小企業自身以及社會這三個方面,下面我們將具體地闡述下這三個方面對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現狀的影響以及各自存在的問題。

1、銀行對於中小型企業設置的國際貿易融資門檻過高。

我國的中小企業與大中企業相比,在市場競爭力方面比較弱,而且自身缺乏必要的信用擔保體系與評價體系,銀行將貸款借給中小企業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活動還存在着很多的風險,銀行爲了確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傷,銀行在實際的融資過程中,會認真仔細地經過嚴格的層層審批,審批程序過多,就會很容易延誤中小企業進行國際貿易融資的時機,國際貿易融資的標準也隨之提高,這更給中小企業進行這項活動設置了障礙,不利於中小企業的發展。除此之外,我國的銀行的金融產品多數都比較單一,主要是傳統的融資方式,不能跟上國際金融貿易改革發展的步伐與需要,也不能滿足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需求。

2、中小型企業缺乏相關專業的國際貿易融資人才。

中小企業一般規模不大,專業的國際貿易融資人才也是比較稀缺的,必要的財務管理制度與信用管理制度也是缺少的,而這兩者是開展綜合性金融服務的條件要求,中小企業要想發展好自己國際貿易融資事業,企業的相關從事人員就必須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與比較豐富的實踐經驗。但是我國的國際貿易融資事業處於初級階段,許多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人員並不具備這些要求,另外他們沒有經過專門的訓練以及培訓,不能夠充分掌握一些保理等國際慣例,因而在工作時會遇到困難,造成工作效率低下,面臨着國際貿易融資困難的局面,中小企業的規模比較小,企業自身沒有完善的財務支持與管理系統體系,基本的信用評價體系不夠完善。

3、我國關於中小企業開展國際貿易融資的法律法規制定的不健全。

我國在關於中小企業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方面的立法工作做得不夠好,相關的法律不健全,缺少審批的標準與依據。我國的中小企業在這方面發展起步較晚,發展比較緩慢,相關的法律法規沒有很好地建立起來,一些行政干預手段的使用,增加了審批制度的複雜性,中小企業的國際貿易融資的需求不能得到根本上的滿足。我國對於其他國家的法律法規不熟悉,從而導致我國的法律與國際相脫節,中小企業得不到很好的發展。

二、國際貿易融資的特點分析

國際貿易融資是一種跨國際的信貸行爲,這項貸款資金主要是用來支持進口貿易的開展,貿易開展的基礎準則是信用。這種信貸行爲的特點是:借貸雙方的當事人不是同一國家的,地域上的差別距離更增加了信貸活動的風險與一般信貸活動相比。通常情況下,國際貿易開展時,借款的一方是進出口商,這些進出口商是企業或者是個人承擔信用貸款。也有屬於非個人的信貸機構如銀行或者是政府。國際貿易中經常使用的貨幣類型是歐元、美元以及日元等等,貨幣種類的選擇在融資時是一個非常重要有很關鍵的問題,因爲市場處在一個不斷變化動盪的狀況下,國際政治變化莫測,這些不確定的變化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貨幣匯率的起伏變化,因此國際貿易融資時,應該綜合地考慮這些問題,最後做出正確的決策。國際貿易融資面臨的風險也是非常大的,這種融資方式是以跨國形式開展的,借款人不僅承擔着信貸過程中會出現的商業風險,還要承擔着一些潛在的風險如公司虧損無力償還等。在結算過程中,也會很容易出現欺詐等信用方面的風險問題,這些對國際貿易融資的開展都是具有很大的挑戰性的,根據國際貿易融資的這些特點,我們要結合中小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積極提出我國中下企業國際貿易發展的新模式。

三、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發展新模式分析

上面我們已經分析闡述過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狀況與存在的問題,我們需要結合國際貿易融資的特點,積極想出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的新模式,促進我國國際貿易融資的發展,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下面我們就來具體闡述下如何發展我國的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發展模式。

1、完善銀行的國際貿易融資體系,開發金融新產品。

銀行在我國的國際貿易進出口方面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我國的銀行要想扮演好其角色,就必須學習借鑑國外的一些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一整套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的信貸評估與擔保體系,對於外國的一些擔保銀行服務業務展開必要的調查,瞭解掌握其他國家的外貿政策、金融慣例等等,主動積極地掌握中小企業相關的國際貿易融資資料與情況,做到爲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做出自己的貢獻。另外還要積極地對銀行的金融產品進行開發與創新,傳統銀行金融產品主要是傳統國際貿易融資,無法滿足中小企業在國際融資方面的新要求,因此銀行必須積極進行結構性貿易融資的創新,按照國際貿易的新要求進行重新組合與創造,結合實際情況,將出口信貸。信用擔保等手段方法結合起來,做針對中小企業的金融產品,保障中小企業貿易融資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2、提升企業相關專業人員的知識與水平,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系統。

中小企業應該加強對於專業的國際貿易融資人才的培養,增加自主研發的資金投入,通過多種方式多個渠道吸引人才賢士爲其提供優厚的薪資待遇,爲人才的發展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這些專業人才才能更有熱情發揮自己的能力,中小企業也吸收到了新鮮的血液。另外企業還要建立起一套比較完善的財務管理與信用評價體系,將企業的財務管理以及財務支持進行規範化與制度化,建立完善的國際貿易融資評價體系,採用先進的技術手段監管整個融資的過程,降低減少出口貿易的風險,根據風險的大小對融資類型進行科學合理地劃分,找出解決各自問題的方法。

3、加強國際貿易融資立法體系建設。

完善的法律體系能夠爲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我國在這方面的法律制定與法律體系建設方面還是不足的,需要借鑑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比較成熟先進的國際貿易融資的法律,結合我國自身的發展情況與民情,制定出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中小企業融資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時,需要將國際貿易中的一些國際慣例與國際法要求考慮進去,與其他國家的法律不發生衝突。通過法律的制定與法律體系的完善,將企業的根本利益保護了,也有效地促進了我國中小企業的穩定繁榮發展。

四、結語

經濟全球化發展迅速,我國的經濟發展需要跟上這一發展趨勢,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我國中小企業的國際貿易金融發展目標,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銀行完善國際貿易融資體系,企業積極完善各項制度,我國相關部門加強有關的國際貿易立法工作,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體系。

國際貿易論文 篇六

一、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貿易爭端的新特點

經濟全球化產生之後,在上世紀80年代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在國際格局上,東德和西德實現了統一、東歐發生了鉅變、蘇聯解體,這樣一來,原本的東西對峙因爲缺乏對抗的基礎而變得沒有意義。新科技革命之後,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在國際社會中,經濟貿易發展成爲主旋律。以上世紀80年代爲界限,國際貿易爭端發展出了很多的新的特點。

1.國際貿易爭端領域的新特點

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最容易發生國際貿易爭端的領域爲貨物貿易領域,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之後,爭端領域發生了變化,由單一的貿易領域擴展到服務貿易領域、知識產權領域、投資領域。服務貿易領域之所以會得到快速的發展,是因爲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服務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而且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專業化分工的程度越來越深,由此促進了服務貿易的發展,所以服務貿易領域的爭端就逐漸的多了起來。隨着國際貿易的發展,交易不再是單純的貨物,非貨物也變爲交易的對象,由此爭端就擴展到了知識產權領域。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繫逐漸增強,促進了間接投資和直接投資的發展。基於此,國際貿易爭端的領域發生了新的變化,體現出了新的特點。

2.國際貿易爭端內容的新特點

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爭端的內容主要是削減關稅壁壘,而在經濟全球化之後,爭端的內容變爲拆除非關稅壁壘。國際貿易在八十年代之前,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平穩發展的影響,一直呈現出貿易自由化,因此爭端就主要集中於關稅壁壘上。但是隨着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在國際貿易中,出現了非經貿領域的問題,使得國際貿易爭端的內容呈現了新的特點。

3.國際貿易爭端主體的新特點

在過去,發生國際貿易爭端的主體多爲發達國家,但是隨着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壯大,在爭端主體中,出現了大量的發展中國家。一般來說,貿易主體之間的貿易量越多,那麼發生爭端的頻率越大,反之則頻率越小。在上世紀80年代前期,主要是在發達國家之間進行國際貿易,因此發生爭端之後,解決爭端的規則也是由發達國家來決定,但是隨着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其經濟實力得到了大大地提高,在國際貿易中逐漸出現了發展中國家的身影,當發生國際貿易爭端時,發展中國家會利用已有的爭端機制來保護自身的合理利益。由於主體的變化,導致國際貿易的格局發生了新的變化。

4.國際貿易爭端原因的新特點

各國在發展的過程中,經濟水平各不相同,這種差異性導致在國際貿易中會會發生爭端。以農業爲例,美國和歐盟的農業都比較發達,但是美國的農業發展水平要高於歐盟,在美國與歐盟爭奪世界農產品市場時,歐盟爲了取得爭奪的勝利,就制定了一系列出口補貼政策,這樣一來,美國與歐盟之間就發生了爭端。除了經濟水平的差異之外,各國之間的政策、國內法、國際法之間都存在着差異性,在國際貿易中都會形成爭端。

二、WTO解決爭端機制的完善

1.引進否定協商一致原則

在解決爭端的過程中,會遇到程序性或者實體性方面的問題,對於這類問題的解決辦法,如果出席會議的成員國沒有一致的反對,那麼該問題的決定予以通過。這樣一來,爭端解決得到了有效的保證,不會因一方的阻止而終止或者拖延。

2.建立統一的爭端解決程序,設立專門的爭端解決機構

在關貿總協定中,國際貿易爭端解決由理事會負責,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之後,對這種狀態做出了改變,爭端解決不在由理事會負責,而是設立了專門的解決機構DSB。爭端解決的規則及程序已經做出了明確的規定,DSB負責執行,另外,在協定中磋商和爭端解決條款也由DSB來負責。

3.引入自動程序

國際貿易爭端解決由多個階段組成,各個階段都有具體的工作時限,這在諒解及附件中做出了明確的固定,如果在規定的時間內,未磋商出結果或者不理會磋商,那麼在進行第二次爭端解決申訴時,就會自動成立有關的專家組。專家組成立之後,會向DSB提出報告,DSB要在60日內通過該報告,這樣的規定是爲了阻止其中一方當事人有意上訴。報告通過之後,如果沒有否定一致同意的情況,那麼就會引入自動程序。通過自動程序,減少了人爲因素的干預,進而促使爭端得到有效的解決。

4.引入交叉報復

對於中止和減讓的問題,專家組在進行審理時,要與專家組處於相同的部門中,然而,在同一個部門中,中止和減讓比較難以實現,因此,當事人就會用其他的辦法將另一有關協議項下的減讓中止,這就是交叉報復。通過這個做法的引入,可以更好地執行裁決結果。

三、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國際貿易爭端的應對對策

1.中國要積極地加入國際貿易中

近年來,國際貿易爭端的數量急劇增加,並且情況變得越來越複雜,我國加入國際貿易後,會產生一定的風險,但是我國不能因此就拒絕加入,反而要積極地加入到國際貿易中。對外開放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爲了提高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提高我國的實力,就需要大力推行對外開放,加強與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科技、文化的合作與交流,並積極地吸收先進的東西。不過,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切忌盲目樂觀,要對國際貿易爭端有一個清晰地認識。

2.加強與發展中國家、亞洲國家的合作

實際上,國際貿易爭端的本質爲利益之爭,因此,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達成協作、協同利益。我國也屬於發展中國家,在與一些發展中國家開展國際貿易時,由於分工定位趨同導致爭端的發生,對於這類型的國際貿易爭端,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實行產業升級,或者進行地區間的合作,進而有效的減少爭端。

3.發揮行業協會在避免和解決爭端中的作用

所謂行業協會,是指一種特殊的中介組織,介於政府和企業之間,屬於民間組織,WTO規則無法直接管轄行業協會。在解決國際貿易爭端時,行業協會可以直接或間接代表會員企業參與其中,利用其自身的優勢促進爭端解決。

4.完善我國的產業救濟體系

在WTO中倡導貿易自由,但這並不能說明其一概排斥貿易保護,在法律框架中,設定了許多的例外,主要目的在於允許成員國實施國內產業救濟。有些國家爲了在國際貿易競爭中勝出,會採取不恰當的傾銷、補貼措施等,通過法律框架中例外條例,成員國就可以採取反傾銷、反補貼措施等。完善的產業救濟體系,可以保證我國的國際貿易,並形成公平競爭的環境。

5.培養國際貿易人才

作爲國際貿易人才,不僅需要懂得相關的國際貿易知識,還需要掌握國際貿易法律法規、規則,同時還要精通外語,通過國際貿易人才,可以促進國際貿易的順利進行。我國應建立嚴格的國際貿易人才上崗制度,避免非專業人士上崗,讓其在國際貿易中發揮成分發揮自身的技能。

四、結論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爲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但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國際貿易爭端。面對機遇和挑戰,我國要在充分認識國際貿易爭端特點的基礎上,制定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國際貿易爭端應對策略,在國際競爭中有效的增強我國的實力。

國際貿易論文 篇七

摘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國際貿易對世界經濟形勢的影響力也日漸深入。影響國際貿易物流活動經濟效益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物流成本是國際貿易成本水平的直接影響因素,它也決定了國際貿易業的整體利潤髮展。本文主要通過介紹當下國際貿易物流成本的主要構成要素以及其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最後提出相應的優化措施,從而最終實現國際貿易的整體優化。

關鍵詞:國際貿易;物流成本;成本分析;優化措施

一、國際貿易物流成本的構成要素及其影響分析

1.國際貿易物流成本的構成要素。從一般的理論上來說,國際物流成本是指爲了實現國際貿易,產品在從生產完畢到投入銷售的整個物流過程中所需支出的成本總和。它的主要構成要素有運輸成本、倉儲成本、清關成本和匯兌風險成本四部分。運輸成本指產品利用交通運輸工具在兩地之間轉移而涉及的費用。

一方面,主要以海運和空運爲主,還有公路、鐵路以及油氣管道運輸等等;

另一方面還包括運輸部門的運作成本和產品裝卸搬運時的費用。倉儲成本是爲了保管庫存產品而產生的費用,屬於相對穩定的物流成本構成要素。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倉儲,如倉管庫存費、產品調配費和稅收費用等,還包括了庫存產品的資金成本和積壓物資所佔據的資金利息以及因庫存時間過久而產生產品貶值甚至報廢的成本代價。清關成本一般由報關費、提貨費、倉儲費,還有出口關稅和海關代徵稅等海關費用組成。各國出於對自身發展的保護考慮,對不同產品有着相應不同的關稅。

匯兌風險成本是由於外匯匯率波動影響收益增減變化而產生的,是國際貿易交流中極爲特殊的物流金融風險成本。

2.物流成本構成要素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分析。

2.1影響貿易國的選擇。對於貿易雙方來講,爲了獲得更多的利潤,一個國家在國際市場上選擇產品一般會從兩個方面進行考慮:一是價格。質量和服務等條件相同的前提下,優先選擇具有價格競爭優勢的產品;二是地理位置。貿易雙方需要在原先只關注價格因素的基礎上,結合由於地理位置帶來的倉儲和運輸成本進行綜合考慮,方能得到具有最優利潤的方案。

2.2影響貿易量的多少。在國際貿易中,物流成本的高低與貿易量符合微觀經濟學中“價格與需求量”的關係,即在一定條件下,需求量與價格成反向變化趨勢。另外,從倉儲成本出發考慮,一國在選購國外產品時必須嚴格衡量本國的需求量。企業可以利用經濟訂購批量的數學模型以確定最優訂貨數量,使得當運輸等費用最低,倉儲產品仍能可以滿足正常銷售。

2.3影響貿易術語中的成本覈算。用來描述商品價格構成和貿易雙方交易過程中的重要信息,叫做貿易術語。其中,運輸和倉儲費用是國際貿易物流成本的核心組成部分。所以,國際貿易雙方除了關注產品價格外,還要對伴隨交易產生的運輸、倉儲負擔和相關責任格外重視。對於貿易術語中承擔運輸、倉儲費用的一方而言,要儘可能地最大程度降低物流成本,從而提高收益。

二、控制國際貿易物流成本的重要性分析

國際貿易的成本控制不但能夠直接增加利潤,而且還可以提高貿易雙方的經濟效益和整體效益,提升國際貿易流通領域的整體服務水平,以及合理優化物流運作系統。因此,有效控制國際貿易物流成本具有現實和長遠的意義。

1.提高貿易雙方的經濟效益和整體效益。加強物流成本控制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儘可能以少的費用實現好的服務,以確保貿易雙方的整體利益最大。換言之,在一定的顧客服務水平的條件之下,物流企業一方在單位產品和服務工作中要用最少的勞動消耗,產生最多的經濟成果。同時,增強物流總成本的意識有助於物流企業不單單把降低成本的眼光停留在某一項活動環節上,而是放眼整個物流過程去控制各項成本,提升了自身的整體效益。

2.提升國際貿易流通領域的整體服務水平。在流通過程中,物流成本控制通過時間和空間上的服務來滿足不斷髮展的物流需求。物流企業通過正確把握市場的需求導向,能夠相對靈活地應對物流變化,從而不斷進行物流創新。有效控制物流活動成本能夠滿足不斷髮展的國際貿易物流需求,從而有利於提高國際貿易流通領域的整體服務水平。

3.合理優化國際貿易物流運作系統。控制物流成本是把物流活動的各階段整合成爲一個整體系統來分析和管理,以追求過程最優化而進行的。改善和優化國際貿易物流活動的各個功能環節可以合理控制物流成本。各階段之間的相互協調將使整個物流運作系統不斷得到優化,並且逐步走向合理化。

三、國際貿易物流成本的優化措施分析

1.合理選擇運輸方式。靈活運用多種運輸方式是控制物流成本的有效手段。物流運輸途徑可以分爲公路、鐵路、海運、航空和管道運輸五大類。涉及物流的一方要根據特定的業務內容,結合自身的經營特徵,綜合衡量產品的各種情況,從而選擇最優的運輸工具,科學決定具體的運輸方案,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2.減少產品庫存量。倉儲成本和庫存數量之間存在一種正比關係,所以進行控制倉儲成本的關鍵點在於以下兩個條件:第一,產品庫存量保持在一定水平,使一定期間內的需求得到滿足。庫存量過大或者過小都會影響生產的正常進行。第二,提高倉庫的利用程度。對於倉儲面積相對富裕,空置程度較高的貿易公司可以與第三方物流進行合作,實施流程化和標準化生產。

3.依靠信息技術,減少物流環節。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物流信息技術在國際貿易物流活動中的應用變得愈來愈重要,其爲現代物流業向更大範圍的信息交互與資源共享提供了平臺。國際貿易物流中信息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使全球範圍內的物流資源形成一個較爲完整的系統,它使各種物流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地傳遞給貿易主體,根據物流不同狀況適時調整物流計劃,同時極大降低顯性或隱性的成本費用,從而有效控制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績效。

4.保稅物流園區及物流港口的運用。保稅物流園區成爲溝通國際市場的重要橋樑,其物流功能和優惠政策爲國際貿易物流創造條件。同時,港口則是維繫國際貿易物流關係的重要載體。所以,各方應建立並完善保稅物流園區與物流港口的聯動機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降低物流成本。

5.優化國際物流網絡。國際貿易的運輸距離相對較遠,不合理的物流網絡結構設計會直接增加貿易成本,因此必須優化國際物流網絡。國際貿易的物流網絡設計需要考慮若干因素:一是對物流節點進行適宜的選擇。只有全面掌握國際貿易物流活動中的物流路線,結合時空層次結構,考慮各種環境因素,才能找到恰當的物流節點位置。二是正確把握運輸距離與運輸成本間的數理關係。客觀上兩者呈現正相關關係,所以通過國際物流網絡的最短路徑設計,可以縮短物流活動的運輸成本。

6.構建國際物流戰略聯盟。當下中的國際貿易活動深受高交易費用的困擾,構建國際物流戰略聯盟迫在眉睫。物流戰略聯盟可從以下方面着手:其一,合理運用運輸資源,實現規模化運輸。物流企業應把運輸任務集中於範圍內有能力的交通運輸承運商處,同時該承運商應根據產品特質確定經濟高效的運輸線路。其二,整合物流倉儲資源,優化鏈接點佈局。採用資源整合機制,實現倉儲成本各個鏈接點的暢通。其三,統一物流標準,提升物流運作的標準化水平。不同地區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使其物流活動往往有着自身特點。通過對物流運作過程中的車輛和裝卸設備等基礎設施以及工作人員作業水平的標準化管理,可以降低多餘費用消耗。

四、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可得,國際貿易活動中的諸多因素都對物流成本有着重要影響。所以,國際貿易企業要對其中要素進行更爲全面且細緻的研究,並採用合理有效的優化措施。隨着國際貿易活動的不斷髮展,如何降低國際貿易活動的物流成本勢必成爲一項複雜且具有挑戰性,值得進行長期討論的深遠課題。

參考文獻:

[1]李巧雲,孫文軍。國際貿易中的物流成本分析[J].中國商貿,2010,(09),P199-200.

[2]王婷。論國際貿易中的物流成本分析與控制[J],會計審計,2006,(26),P95-95.

[3]全毅文。國際貿易中的物流成本研究[J].物流技術,2013,(32),P49-50.

[4]王躍洲。國際化經營戰略下的物流企業成本管理淺析[J].物流技術,2012,(5),P86-88.

[5]王之泰。流通成本及物流成本問題探討[J].中國流通經濟,2013,(5),P12-15.

國際貿易論文 篇八

摘要:

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不斷加深,對外貿易業務也加速發展,與之相應的國際貿易融資方式亦開始變得多樣化、複雜化和專業化。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具有低風險、高收益、資本佔用少等優勢,因而其成爲了銀行和進出口企業業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於國際貿易融資涉及國際、國內兩個貿易市場。

關鍵詞:

國際貿易融資由於涉及了信用擔保和資產業務,不僅存在風險,而且依業務的不同,風險的高低也有所區別,存在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單據風險、運輸風險和政治風險等。因此,在擴大國際貿易融資規模的同時,必須建立風險防範體系,採取有效的手段控制風險。而我國國內商業銀行在國際貿易融資風險控制方面主要還是沿用傳統信貸的模式,即注重企業的財務實力、擔保方式、企業規模、淨資產、負債率、贏利能力、現金流等指標的考覈。還款來源主要是企業利潤、綜合現金流、新的負債等。長期以傳統信貸的思維和方法來控制貿易融資風險,會產生一些較爲突出的問題:

一、國內商業銀行在國際貿易融資方面存在主要問題

1.國際貿易融資授信額度管理

目前國內商業銀行大多把國際貿易融資納入客戶統一授信管理。在統一授信管理下,銀行往往會根據客戶的資信情況、財務狀況等爲客戶覈定一個最高綜合授信額度,並按授信業務品種的不同爲客戶覈定一個分項授信額度。但是從事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新生力量——貿易型企業和中小企業由於普遍規模較小,這種狀況使得各行傳統的企業財務技術分析對其授信額度測算的指導意義大打折扣。而中、小企業方面,雖然不考慮報表情況,但是隻注重有效房產抵押。可以看出,國內商業銀行在對待貿易型企業、小企業貿易融資方面選擇的策略大多過於簡單,沒有跟上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的“節拍”。

另外,國內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審批方式與傳統授信審批方式及審批重點缺少差別,時效性較弱不能滿足業務需求,授信額度一旦覈定,則一年內僅僅簡單的在額度內辦理業務,而非根據企業的經營變化隨時調整授信額度;而且缺乏有效的貸後管理,沒有充分利用貿易融資的特點,加強資金流和貨物流的配套管理。

2.貿易融資業務的前期調查匱乏

傳統的信貸評估模式下,國內銀行只注重企業自身的財務能力,缺少對企業貿易背景和上下游情況的前期調查。目前支行客戶經理極少到企業進行實地調查研究,對企業的瞭解只停留在企業所提供的資料上,尤其對上下游企業經營情況的瞭解更是匱乏,有的甚至對進口貨物的用途也不甚瞭解,如此信息的不對稱,將對各行的融資帶來極大的風險。

3.缺少針對性的貿易融資貸後管理

目前,國內商業銀行尚沒有針對貿易融資業務的貸後管理辦法,目前多數客戶經理仍按照傳統的貸後管理模式對貿易融資業務進行貸後管理。這會產生兩種風險:其一,一旦企業發生違約,作爲第一還款來源的貨物可能已經被企業處置掉;其二,即使銀行手中掌握物權,但是缺少物權處置的能力和經驗,最終只能通過追索擔保的方式進行財產保全,處於比較被動局面。而實際上貿易融資業務的特點就是以其業務流程本身進行風險防範,在加強對貿易融資企業經營狀況、財務狀況定期審覈的同時,特別強調結合貿易融資的業務特性進行貸後管理。另一方面,在貸後管理方面,國際業務人員和信貸管理人員責任界定不清,容易出現相互推諉現象。

二、國內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風險控制措施建議

1.建立適應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的信貸管理模式

貿易融資業務時效性強,快捷的審批流程是是否能夠獲得業務的關鍵。貿易融資業務更應注重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和貿易的連續性,信用記錄、交易對手、銀行的貸後管理和操作手續等情況的審查,並關注貿易過程所產生的銷售收入,以及期限嚴格與貿易週期匹配等。將貿易融資授信額度作爲參考數值,根據業務本身特點,對貿易融資業務實施全面動態化管理。

2.加強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前期調查,有效監控貿易全流程的物流和資金流。

(1)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前期調查對於貿易融資的風險控制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對貿易真實性、上下游情況以及交易價格的調查,有助於銀行切實瞭解企業貿易融資的背景,將風險進行有效掌控。

加強貿易背景審覈。對客戶的生產經營情況掌握得越全面,銀企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越輕,越有利於銀行降低業務風險。客戶經理要經常走訪客戶,掌握客戶所經營的主營業務,瞭解進口商品的市場行情,熟悉國內外貿易政策以及國際上非關稅壁壘等行業動態,掌握貿易融資業務的潛在風險。

(2)國際貿易融資自身的有償性是區別於一般貸款的最大特徵,就單個企業而言,其主要銀行往往面對的只是貿易流的一端,而試圖僅從貿易流的一端來把握整個貿易過程顯然是徒勞的,那樣就不得不將單個企業本身的經營狀況作爲主要的考察依據。如今,隨着商業銀行國際化腳步的進一步加快,使得銀行有能力和條件利用貿易流的特徵和封閉管理的手段,通過境內外機構的合作,監控進出口雙方,把握貿易過程中的貨物流、資金流等,從而達到防範風險和提高整體收益的目的。

3.強化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貸後管理

(1)在堅持動態審批的基礎上,根據每一種貿易融資產品的特點,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貸後動態跟蹤和管理制度非常有必要。這種制度的建立,至少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要對企業本身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動態監控,包括對市場環境的變化對企業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跟蹤;二是一旦發生風險,或者確定即將發生風險時,要建立起應急方案,關鍵在於要儘可能的保全銀行資產不受或少受損失。

(2)貿易融資對銀行來說能夠掌握相關的貨權。因此掌握貨權在貿易融資中極爲關鍵,而對貨物的監控,銀行有人力物力不能及的地方,因此可考慮引入第三方監管,代銀行進行質押物的監管,這是控制風險的關鍵。銀行還要考察企業本身的信用以及質押物的變現能力,一旦貨物價格波動較大,應要求企業追加開證保證金或銀行及時處置質押貨物。

(3)加強行內的聯動機制,防範潛在風險。若貿易的進出口雙方都在同一銀行辦理業務,通過行內的聯動機制有利於銀行及時瞭解上下游企業情況,準確判斷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同時一旦貿易雙方出現資信風險,及早採取措施、排查堵漏;協調各方面力量,合理分工,互相配合,上下聯動。

4.加大業務培訓力度,提升風險掌控能力

加強國際業務從業人員的業務培訓和崗位輪訓,並積極做好與信貸管理、公司業務、個人金融業務、資產風險管理等部門的聯合培訓,努力培養真正符合國內商業銀行國際業務發展需要的複合型人才;要將客戶經理對貿易融資的前期調查形成制度化,同時加強對銀行客戶經理的國際業務培訓,儘快制定考覈客戶經理國際業務知識與能力的辦法,提高銀行客戶經理國際業務專業技能和風險防範意識。

檢測師恩 篇九

三字經議程感謝信課外知識;習題好詞決定教學法學習方法工作臺詞推薦了古詩政治表現借條倡議書答覆我古詩文化建設計劃創業項目小升中的開幕詞感言挑戰書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