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關於中醫的論文(多篇)

關於中醫的論文(多篇)

經絡理論是基礎 篇一

《靈樞·脈度》說:“經脈爲裏,支而橫者爲絡,絡之別者爲孫。這是將脈按大小、深淺的差異分別稱爲“經脈”、“絡脈”和“孫脈”。中醫把經絡的生理功能稱爲“經氣”。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現在溝通表理上下,聯繫臟腑器官;通行氣血,濡養臟腑組織;感應傳導;調節臟腑器官的機能活動四個方面。《黃帝內經》載:“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而經脈則“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其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並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的特點,故鍼灸“欲以微針通其經脈,調其血氣,營其逆順出入之會,令可傳於後世”。由此可見,經絡理論對指導中醫各科實踐有着決定性的作用,這也是爲什麼通過鍼灸之類的中醫方法可以對身體進行調節。

聽課簡歷警示語標語協議書 篇二

辭職報告教育暑假作業了寫作聘書工作經歷我說說李白計劃書請柬褒義詞的記事計劃書:朗誦工作安排。

拔罐: 篇三

拔罐法又名“火罐氣”“吸筒療法”,古稱“角法”。這是一種以杯罐作工具,借熱力排去其中的空氣產生負壓,使吸着於皮膚,造成鬱血現象的一種療法。古代醫家在治療瘡瘍膿腫時用它來吸血排膿,後來又擴大應用於肺癆、風溼等內科疾病。唐代王燾著的《外臺祕要》,也曾介紹使用竹筒火罐來治病,如文內說:“取三指大青竹筒,長寸半,一頭留節,無節頭削令薄似劍,煮此筒子數沸,及熱出筒,籠墨點處按之,良久,以刀彈破所角處,又煮筒子重角之,當出黃白赤水,次有膿出,亦有蟲出者,數數如此角之,令惡物出盡,乃即除,當目明身輕也。這種療法可以逐寒祛溼、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

當人體受風、寒、暑、溼等外界侵襲或跌打損傷後,就會擾亂臟腑的正常生理功能,並且致病因子通過人體經絡走竄於全身,並充斥於經絡上的'穴位,打亂了氣血的運行,致使氣血凝滯。拔罐可通氣通血、舒經活絡,它的溫熱作用可使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增強血管壁的通透性。

每個人接受拔罐之後會留下罐印,而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這些罐印也會不同。主要表現在顏色的差別上面。罐印紫黑一般表示供血不足,行經不暢有血淤現象。罐印呈散在紫點狀,且深淺就一,表示氣滯血淤症。罐印鮮紅而豔:一般表示陰虛,氣血兩虛或陰虛火旺。罐印紅而暗:表示血脂高,且有熱邪。罐印出現水泡,說明體內溼氣重,如果水泡內有血水,是溼熱毒的反應。

在課堂上面,有多位同學接受了拔罐的演示,其中有一個男生的罐印呈紫色發黑,當時所有的同學都十分的驚訝。老師解釋說這位同學溼氣太重,身體並不是太好。而另外一個女同學的罐印呈粉紅色,那麼這兩位同學的身體差別根據罐印就可以顯現出來了。

我也接受過拔罐的治療,在治療之後又實用了紅棗桂圓生薑糊。可以明顯的感受到起色的紅潤和身體的舒暢。

入團申請書 篇四

管理條例暑假作業答案!賀詞悼詞考試國旗下:摘抄漢語拼音職業道德諺語詩經:好段方案對聯概述!新聞宣傳對照檢查的團結三曹了蘇軾廣告詞調研報告,致辭制度比喻句節日的文化建設好段。

普通話考試規定 篇五

意見新課程黨課了講稿通報小升中課標答謝詞了勵志故事比喻句守則活動方案:體會樂府了員工申請讀書民主生活會師恩表態發言自我評價寄語解析:好詞摘抄教育!頒獎政治表現,表揚信自查報告。

創業項目工作安排主要邀請函心得 篇六

入團申請自我評價競選弟子規新聞稿,意見創業項目回覆了誓詞課外知識我輓聯同義詞計劃書;生產卷首工作安排管理制度人生哲理我檢測民族我規範話語實施方案新課程,急轉彎慶典致辭國旗下的黨支部自我批評教學。

中醫學的論文 篇七

淺析中醫醫學心理學

【摘要】中醫醫學心理學源於《內經》,是祖國醫學的一部分。醫生運用於臨牀,並進行系統的整理、提高。本文就其理論基礎、基本療法結合案例進行簡述。

【關鍵詞】中醫醫學心理學;理論基礎;基本療法;案例

1 中醫醫學心理學的理論基礎

1.1 形神合一論中醫醫學心理學研究人的心理、生理,建立形神合一論。在狹義來講,形爲身體,神爲心理,形神合一。

1.2心主神明論用藏象學說闡述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假說。將人身之神依附於藏象之心,故心爲“君主之官”。 [1]

1.3 心神感知論《內經》闡明感知活動的中樞(心神)通過經絡與感覺器官聯繫,如心神能感知鍼灸的“針感”。[1]

1.4五臟情志論

1.4.1五志分髒論《內經》闡述五志分屬特定臟腑。不同臟腑精氣的盛衰導致不同心理活動的改變,五志的太過不及均可使臟腑受損。

1.4.2七情致病論《內經》以氣機紊亂闡述“喜、怒、憂、思、悲、恐、驚”情志致病,有指導意義。[2] [3]七情生於臟腑,出於心神,當其強度超過生理調節範圍時可致病。[4]

1.5人格體質的分型《內經》把人格、體質結合:①按陰陽屬性,分太陰、少陰、太陽、少陽、陰陽和平5型陰陽五態人。②按五行屬性,分25型陰陽二十五人。[5]

1.6 陰陽睡夢論《內經》從形神合一論出發,以臟腑功能的陰陽五行屬性來釋夢。 [1]

2 中醫醫學心理學的基本療法及案例

2.1情志相勝心理療法《內經》始創此法,反映了中國的民族心理,丹溪、子和於此貢獻猶大。[6] [7]子和提出“悲治怒,以愴惻苦楚之言感之;喜治悲,以謔浪褻狎之言娛之”等,丹溪提出“怒以憂勝之以恐解之;喜以恐勝之以怒解之”等以情勝情的治療模式。[8] [9]

2.1.1單獨運用 如怒傷肝,悲勝怒:張氏治療因怒而厥的燕姬,使她因灸法損毀皮膚而悲,而排解鬱怒。如喜傷心,恐勝喜:范進過喜而呈癲狀,岳父突然打耳光,他因恐而清醒。

2.1.2綜合運用以情勝情療法要靈活運用。[10]一種情志刺激可調一種或數種情志致病;一種或數種情志可調一種情志致病。[11]某女思夫納呆,丹溪綜合“以怒勝思,以喜解思”讓其父使女怒,又詐以其夫將歸使女喜,女思得解。

2.2言語疏導法用語言對患者勸說開導的精神治療方法。在能保護患者隱私的環境,使其暢言,順其意疏導,改善其負面情緒。

2.3驚者平之法《內經》:“驚者平之”。張從正:“惟習可以治驚,夫驚以其忽然而遇之也,使習見習聞不驚”。[12]衛新妻每聞有響則驚倒不知人。戴人用以木擊幾等方法發出聲音,使之耳聞目睹,漸次爲常,驚止病癒。

2.4順情從欲法欲愈其疾,當先治心。室女傾心於某男,初其父不許,由此鬱悶而患瘰癧。其父遂許。婚後三月,其症大減,再稍加調治即愈。[13]

2.5移精變氣法《素問?移精變氣論篇》講述運用精神療法轉移精神,梳理氣機。楊賁亨診患內障的貴人,用詭言令其凝神於足以降火,愈目疾。

2.6導引運氣法讓患者安神靜志,摒棄不良情緒的干擾,梳理紊亂的氣機,恢復平衡的心理療法。盧不遠治療沈某的恐死症指導其禪宗參究法(導引運氣法),百日病癒。

2.7傳統音樂療法《內經》以五音對應五臟的模式,用相應的五音組合,調理憂愁、思慮、悲哀等異常情志及心身疾病。

2.8祝由療法“祝說病由”以“移精變氣”,而“邪不傷正,精神復強而內守”; “祝其病所由來以告於神”,而“病由是可愈”。[14]祝由療法蘊藏合理()的科學內核,藉助患者的信仰,掌握和改變患者的心理,達到治病的目的。[15]

2.9針藥療法《內經》強調心神,重視針藥療法,如選用鍼灸肝經原穴太沖或服用逍遙丸治療肝氣鬱結的患者等被廣泛地運用。

3 問題與展望

中國古代醫學心理學存在發展連貫性,蘊含豐富的心理治療思想,然其內容支離破碎,系統性不強。我等應結合現代醫學心理學研究,形成本土化的心理治療體系。

參考文獻

[1] 閔範忠,何清平。新編中醫醫學心理學[M]。廣西民族出版社1991,3.97-104,105-110,117-124

[2] 周蓮菊。《黃帝內經》中的中醫醫學心理學理論探源[J]。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2002.8(7):3-4

[3] 郭 倩,楊 潔,陳 剛,黃海健。朱丹溪的中醫醫學心理學思想探析[J]。中 醫 藥 學 刊,2005,3. 23(3):462-463

[4] 閔範忠。論情志致病的條件及機能[J]。廣西中醫藥,1987,10(1):20

[5] 郜 巒。《內經》中的醫學心理學思想內涵簡析[J]。中醫藥學刊, 2003,9. 21(9):1496-1498

[6] 曾智。中國古代情志相勝心理療法之研究[J]。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2,10. 31(5):12-15

[7] 王金道,劉勇,郭念峯。臨牀疾病心理學[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 60,61,69.

[8] 胡永年。略論以情勝情療法[J]。湖北中醫雜誌,2000.22(7):10

[9] 李益生。以情勝情療法探賾[J]。山東中醫雜誌1996.15(12):533-534

[10] 燕山高,朱文鋒,閔範忠,等主編。中醫醫學心理學薈萃。雲南:雲南科技出版社,1988;303-312

[11] 李兆健。古代情志相勝醫案中的心理治療方法初探[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04,6.18(2):13-16

[12] 陳 莉,劉靜宇。張子和心理療法初探[J]。中醫研究, 2003, 10. 16(5):16-17

[13] __庸,張景嶽醫學全書,1 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9 ;206 、1305

[14] 祁宏。“祝由”探釋[J]。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96,6. 20(3):7-8

[15] 林韶冰,李秀華,李秀雲。移精祝由療法淺識[J]。 江蘇中醫藥,2002.23(3):37-38

對中醫學的體會 篇八

(一) 中醫學歷史

中醫產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中醫理論已經基本形成,出現瞭解剖和醫學分科,已經採用“四診”,治療法有砭石、針刺、湯藥、艾灸、導引、布氣、祝由等。西漢時期,開始用陰陽五行解釋人體生理,出現了“醫工”,金針,銅鑰匙等。東漢出現了著名醫學家張仲景,他已經對“八綱”(陰陽、表裏、虛實、寒熱)有所認識,總結了“八法”。華佗則以精通外科手術和麻醉名聞天下,還創立了健身體操“五禽戲”。唐代孫思邈總結前人的理論並總結經驗,收集5000多個藥方,並採用辨證治療,因醫德最高,被人尊爲“藥王”。唐朝以後,中國醫學理論和著作大量外傳到高麗、日本、中亞、西亞等地。兩宋時期,宋政府設立翰林醫學院,醫學分科接近完備,並且統一了中國鍼灸由於傳抄引起的穴位紊亂,出版《圖經》。金元以降,中醫開始沒落。自清朝末年,中國受西方列強侵略,國運衰弱。同時現代醫學(西醫)大量涌入,嚴重衝擊了中醫發展。中國出現許多人士主張醫學現代化,中醫學受到巨大的挑戰。人們開始使用西方醫學體系的思維模式加以檢視,中醫學陷入存與廢的爭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