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開題報告

精品本科生開題報告(新版多篇)

精品本科生開題報告(新版多篇)

本科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一

一、主要任務與目標:

在滿足辦公空間的基本功能要求上,反映出新時代的辦公空間的特色和個性。

二、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

1、相應的平面佈置圖;

2、相應的頂面佈置圖;

3、室內空間的立面及剖面圖30張以上;

4、各類相關的節點及詳圖若干張;

5、反映設計思想的分析圖及草圖若干張;

6、各類相關的設計參考圖及意向圖若干張;

7、空間透視彩色效果圖6張以上。

8、詳細的設計說明,約400字以上;

三、研究的總體安排與進度:

1、設計準備階段(20xx年1月下旬—20xx年2月中旬)設計調研,翻閱大量的參考資料選擇自己感興趣地主題,擬定方案。

2、設計構思階段(20xx年2月中旬—20xx年3月下旬)確定設計主題、繪製草圖。從造型、材質等進行構思,提出儘可能多的方案。

3、設計完善階段(20xx年4月上旬—20xx年4月下旬)不斷完善修改設計方案,完成個階段的草圖直至草圖定稿。

4、設計表達階段(20xx年2月下旬—20xx年4月下旬)完成設計圖紙的繪製和模型的製作。

5、展示階段(20xx年4月下旬—20xx年5月下旬)展示圖板的排版工作,完成畢業設計展示工作。

6、答辯階段(20xx年6月上旬—20xx年6月中旬)完成及論文報告全部內容製作,畢業答辯。

本科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二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在國小體育教學中,以遊戲的形式,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讓孩子們在玩中學、玩中練是完成體育教學目標,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國小階段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是興奮佔優勢,抑制過程微弱,意志的自覺性、堅持性和自制能力較差;體育又多在室外進行,往往經受不住外界條件的引誘和干擾,注意力不易集中,單調的練習容易產生疲勞;傳統的隊列、廣播操、跑步等技能練習的教學模式是灌輸——接受,學生的學習方式基本是聽講、練習、鞏固、再現,學生完全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單一、枯燥、被動的學習方式,不利於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體育教學遊戲化則強調以學生爲中心,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相互合作,爲了有效地促進發展,避免壓力給學生造成的心理損害,教師採用遊戲的特點來組織教學活動,將遊戲的自主性、趣味性帶入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謀求遊戲般的樂趣,使枯燥的說教變成生動有趣的活動,讓學生獲得遊戲的心理體驗,以求一種寓教於樂的境界;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遊戲活動中,他們的合作精神、集體意識及交往能力都得到發展,還能培養學生不怕挫折、勇於競爭、勇於創新的良好品質。因此,加強國小體育課堂教學遊戲化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國內外有關同類課題的研究綜述

國外先進的教學理論是本課題研究的理論基點:羅傑斯的“現代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強調以學生爲中心,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優化》——優化方法,擇優學習;布魯納的“結構主義教育思想”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倡導“發現學習”;洛扎諾夫的“暗示教學法”,創設情境,愉快學習;杜威的“兒童中心論”主張以兒童爲中心,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目前,從不同角度對遊戲、課堂教學的研究也漸漸多了,如“快樂體育教學”“成功體育教學”“合作教學”“創新教學”等等,對國小體育課堂教學結構分析的理論性文章,也經常可以在刊物上看到,這些都值得本課題借鑑。但對於在國小體育課堂教學中謀求遊戲與教學相通的研究,即教學的遊戲化,卻沒有專門的論述和探討,所以開展這項課題研究是非常有意義的。

三、選題的意義

1、課題組成員在進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能夠不斷豐富教學理論知識及創新與運用遊戲到教學中的水平,提高學生對遊戲教學的興趣和技能水平,提高一線教師的創造遊戲的能力及課堂教學水平。

2、在實驗過程中還能發現遊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弊端,從而進行修改,不斷完善,爲進一步謀求遊戲與教學的相通打好基礎。

四、本課題預期目標、研究內容

預期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出國小體育教學遊戲化的教學方法,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主動參與體育活動,使學生在遊戲中學、在遊戲中練、在遊戲中受教育、在遊戲中成長。

研究內容

(一)體育課堂教學現狀的調查

(二)體育教學遊戲化設計的研究

(1)自然情景下的自由遊戲

自由遊戲又稱自主遊戲,在教師創設的自然情景下,學生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的選擇器材,自由結伴,自主遊戲,自由遊戲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開展自由遊戲,有利於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如拔河、爬竿、踢毽子、丟手娟、老鷹捉小雞等。

(2)技能、技術類的改裝遊戲

改裝遊戲主要是將體育技能、技術以遊戲的特點進行包裝,在教學的過程中謀求遊戲般的樂趣,使枯燥的說教變成生動有趣的活動,從而使學生獲得遊戲的心理體驗。如“雙腳連續向前跳”包裝爲“青蛙過河”;隊列變化轉化爲“孫悟空變魔術”。

(3)自編自導的創新遊戲

創新遊戲即學生的自創遊戲,由學生單獨或多人合作,在掌握創編遊戲的方法與技巧後,自編遊戲,經師生討論修改,在課堂上由創編者自行導演示範,全體學生參與遊戲,並最終評比,入冊。學生通過對遊戲的創編,不斷增進了對體育遊戲課的興趣,並從中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同時也豐富了學校體育的遊戲內容。

(三)體育遊戲在不同教學過程中應用的研究

1、教學和遊戲的相互結合

教學和遊戲的結合是指在同一目標引導下教師指導的教學活動和學生自主的遊戲活動之間的相繼關係。

(1)遊戲作爲教學的先導活動

將遊戲作爲教學的先導,讓學生在遊戲中獲得相關經驗以後,並在其經驗基礎上進行理性昇華,抽象出一般的道理,從而使學習具有豁然開朗的效果。如投擲教學前先“玩紙飛機”;跳躍教學前進行“仿生”遊戲等。

(2)遊戲作爲教學的後繼活動

遊戲作爲教學的繼續,教學過程中獲得的新知識和技能在遊戲過程中進行多種嘗試和靈活運用,可以獲得充分的發展。如《認識自己的身體》室內課教學後安排“指部位”遊戲;投擲教學後進行“打靶”、“投準”遊戲等。

2、教學向遊戲的轉化

遊戲和教學的轉化是指教師在教育目標下對學生的施教過程,轉變爲教師指導下的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遊戲的樂趣,這一轉化的關鍵在於變外在要求爲內在需要,變壓力爲興趣,從而變被動爲主動。國小生最感興趣的是學習內容帶有故事情節,教師應創造一個邊說邊練,邊唱邊練情趣盎然的學習環境;其次是遊戲名稱要從趣味化、形象化、具體化方面去考慮,並能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如曲線跑轉化爲“穿過小樹林”、“雙腳連續往前跳”和“爬行”可組合成遊戲“龜兔賽跑”等等。

五、本課題的主要觀點和創新之處

體育遊戲對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學生的基本活動能力和掌握知識技能等有積極作用。它不僅能提高教學效果,還能培養學生遵守紀律、團結友愛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勇敢、頑強、機智、果斷等優良品質,還可以達到完成準備活動、調節情操、消除疲勞的目的,是促進體育教學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體育遊戲既是學生的“良師”,又是教師的“益友”,更能爲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提供馳騁的空間。但在使用遊戲教學法的過程中,也往往會存在一些誤區,“爲了遊戲而遊戲,爲了快樂而遊戲”。因此,如何提高遊戲在教學中的效果,加強國小體育課堂教學遊戲化研究,應成爲體育教師關注的問題。

六、本課題的研究方法

本課題主要研究方法有:調查法、行動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經驗總結法。

調查法:以問卷法調查體育教師的課堂教學觀念,以及課堂教學策略,瞭解體育課堂教學現狀。

行動研究法:通過查閱各種文獻資料,結合課堂教學進行實踐探索,研究師生在教學活動中應處的地位,以及教學和遊戲的相通方法。

比較研究法:通過與傳統教法的比較,分析學生的主動參與係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程度。

經驗總結法:整理資料,歸納總結,得出最佳方案。

七、本課題的研究思路和實施步驟

本課題的研究週期爲三年,始迄時間爲20xx年3月—20xx年10月,總體研究的技術路線沿“理論篩選—實踐探索—反思總結”展開。

1、準備階段(20xx年2月到20xx年6月)

(1)收集資料,系統瞭解體育課教學遊戲化的具體內容;

(2)認真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和經驗,選擇可借鑑的內容和措施;

(3)調查研究,制定課題方案;

(4)招聘課題組成員,成立課題組並學習組織成員學習《國小體育課堂教學遊戲化的實踐研究》方案。

2、試驗階段(20xx年7月到20xx年6月)

(1)進行廣泛深入的調查分析體育課堂教學現狀,寫出調查報告

(2)制定實驗計劃和內容,進行課堂實踐研究,定期進行交流總結;

(3)再設計、再試驗、再研究、完善《國小體育課堂教學遊戲化的實踐研究》方案。

3、總結階段(20xx年6月到20xx年10月)

對研究所獲得的材料、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撰寫研究報告和工作報告;申請結題、展示研究成果。

八、課題研究的條件分析

校領導非常關心教師的專業發展,高度重視、熱心支持教科研工作,研究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時間等將得到保證。

九、預期成果:

1、完成體育遊戲的收集、創編材料多篇。

2、如何在體育教學中運用體育遊戲教學實施過程性材料(上課、備課☆☆)。

3、在本課題結題前完成論文的撰寫。

本科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三

1、本課題的目的及研究意義

研究目的:

張愛玲與電影有過長期親密的接觸,在小說寫作中創造性地化用了電影化技巧,使她的文字組合帶有豐富的視像性和表現力。文本以恐怖電影的表現手法爲切入口,對張愛玲中短篇小說出現的恐怖電影式鏡頭進行解析。試圖更近距離地感受張愛玲藝術感覺的細微獨特之處,並且在此基礎上揭示張愛玲小說所蘊涵的悲劇感和死亡意識。

研究意義:

本文通過對張愛玲中短篇小說出現的恐怖電影式鏡頭進行解析,試圖在體會張愛玲語言的“現代性”的基礎上,嘗試性地提出1種獨特的審美方式,從不同的視角解讀張愛玲小說的表現手法。

2、本課題的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國內研究現狀:

國內對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表現手法的研究主要從小說的電影畫面感、電影造型、電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張愛玲作品對電影藝術手法的借鑑技巧:

(1)研究張愛玲小說的電影畫面感:《猶在鏡中——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感》(何蓓)等;

(2)研究張愛玲小說的電影造型:《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造型》(何文茜)等;

(3)研究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技巧:《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技巧》(何文茜);《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傾向》(申載春);《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手法》(張江元);《張愛玲小說對電影手法的借鑑》(屈雅紅)等;

(4)研究張愛玲小說的死亡意識:李祥偉《論張愛玲小說中的死亡意識》等。

國外研究現狀:

海外研究對張愛玲的研究可以分爲兩個階段“第1階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標等人對她作品的介紹與評述”“第2階段1985年至今,輻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華文文學的影響研究分析和評價”。1995年9月後,她在美國辭世後,海外學者多運用西方現代文藝理論來剖析。

3、本課題的研究內容和方法

研究內容:

張愛玲的小說映照了1個陰陽不分、鬼氣森森的世界,恐怖鏡頭繁複繽紛,在她的作品裏以人擬鬼,她筆下的人物均飄蕩在淒冷荒涼的宿命軌道上。本文嘗試根據恐怖電影的表現手法,從場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對張愛玲小說中出現的恐怖鏡頭進行研究、闡釋。更近距離地感受張愛玲藝術感覺的細微獨特之處,並且在此基礎上揭示張愛玲小說所蘊涵的悲劇感和死亡意識。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比較研究的方法,根據恐怖電影的表現手法,在學術界既有研究資料的基礎上,從張愛玲小說、相關的研究書籍及其評論等出發,分析整理資料,從場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對張愛玲小說當中出現的恐怖鏡頭進行研究、闡釋。

4、本課題的實行方案、進度及預期效果

方案、進度:

20xx年11月——20xx年2月初:收集資料。重讀作品,確定論文題目,查閱相關資料。

20xx年2月——20xx年3月中旬:在老師的指導下,擬定寫作提綱和開題報告。

20xx年3月——20xx年4月:論文修改。聽取老師意見,撰寫論文初稿,並交指導老師評審。

20xx年4月——:定稿。

預期效果:

本文結合恐怖電影的表現手法,通過分析、比較、歸納等方法對張愛玲小說中出現的恐怖鏡頭進行闡釋,嘗試更近距離地感受張愛玲藝術感覺的細微獨特之處,並且在此基礎上揭示張愛玲小說所蘊涵的悲劇感和死亡意識。

本科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四

一、國小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雖然在國小數學教學的研究中取得了不錯的進展,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1、學生的學習負擔過重

在國小數學教學的課堂上,教師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越來越普遍,這種教學方式會使課堂枯燥無味。而且,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也越來越多,超過了國小生可以承受的極限。在這種情況下,國小生身心疲憊,對數學的興趣降低,導致學習效率下降,十分不利於之後的學習。與此同時,激烈的競爭也帶給國小生無盡的壓力,家長、學校對學生抱有較高的期望,但國小生無法消化這些壓力,從而導致國小生抵制數學、恐懼數學的情緒產生,這對於教師與學生雙方都十分不利。

2、盲目追求形式多樣性

雖然國小數學的教學離不開一定的形式和手段,但是如果教師僅僅盲目追求形式的多樣性,就會分散國小生的注意力,降低教學效率。舉個例子來說,在教導學生學習假設的做題方法時,有些教師總是一猜就中,將數學方法魔術化,卻忽略了知識的本質,大大減少了學生思維建立的過程。教師應該合理利用教學手段,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比如,在學習長方體、正方體等幾何圖形時,教師可以藉助幾何體模型,將書本上平面的圖片立體化,幫助學生理解消化新知識。

二、解決對策

在瞭解了國小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後,教育者應當找到合適的解決對策。

1、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國小數學教學效率的高低。首先,教師應該具備良好的心態,對於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應該耐心指導。其次,教師應該具有較高的思想素質。由於國小生還處在模仿階段,無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教師對於他們的影響是十分大的。所以,教師一定要具有較高的思想素質,爲學生樹立榜樣。

2、改革教育方法

首先,教師應該將理論聯繫實際,而不是傳統的照本宣科。其次,教師的作用應該是引導。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問題。比如,對於同一道應用題,教師可以給出兩種解法,引導學生去思考這兩種解法的不同之處和相同之處。最後,教師應該多多關注學生的反饋。教師應該對於這些反饋改變自己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例如,在學習乘法時,有些學生無法掌握兩位數的乘法,這時教師就需要停下來,教會學生乘法的本質,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教學進度。

總而言之,教育工作者應該意識到現階段國小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並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完善自我,爭取早日解決這些問題。

本科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五

一、研究或設計的目的和意義:

目的:初步掌握與本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再進一步加深對本課題的理解,能夠將所學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加以應用於實踐。探討信息化條件下普通高校國防教育目標含義、內容及當前所面臨的問題。

意義:研究或探討信息化條件下普通高校國防教育目標的課題,對我國的國防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研究信息化條件下高校國防教育目標的特點和內容,可以更科學地分析社會轉型、新軍事變革對普通高校國防教育目標的影響,對我國普通高校大學生教育有着重要意義,有利於促進我國國防教育的全面發展,有助於推進中國普通高校國防教育目標改革的進程。

二、研究或設計的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

現狀:信息化條件下普通高校國防教育目標的現狀是國防教育畸形發展,目前我國的國防教育觀念還比較落後,國防教育理論也太過時,國防教育發展方向扭曲,已經不適應打贏信息化戰爭的需求,隨着新軍事變革帶來了戰爭信息化、對大學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國又正處於高速的社會轉型期,帶來了青年的獻身國防意識薄弱、價值取向曲扭問題日益嚴重,我國現在的普通高校的學生大多數都沒有經歷過艱苦生活的歷練,加上市場經濟對國防教育意識和國家意識的衝擊;目前,我國普通高校很少有通過學習專業技術,主動參與爲打信息化戰爭而做好準備,都認爲打仗時軍人的職責,國家安全和民族觀念淡化普通高校多大學生愛國思想的價值觀培養、政治工作及心理健康培育方面做的還不是很完善,對普通高校國防教育的理論著相當稀少,對大學生的國防系統性研究理論和實踐性理論寥寥無幾。

發展趨勢:隨着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許多新近科技用於軍事,尤其是信息化條件下普通高校國防教育將成爲國防教育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普通高校國防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將是時代所需。尤其實在未來信息化戰爭中,在世界新的世界格局中,我國面對來自美國、日本等國家主權挑戰,我國國防教育應積極培養優秀人才,努力培養既懂科學技術又懂利用信息技術作戰指揮的複合型人才。我國的普通高校的國防教育要與戰爭的信息化的需求,要與戰爭的現代化相適應,在這種形勢下,作爲新一代普通高校的大學的國防教育核心價值的培育以及提高信息化條件下普通高校的國防教育的培養和信息科技研究將會越來越重視,這就對普通高校人才素質培養,軍事理論的創新和後勤保障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主要研究或設計內容,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和思路:

課題研究內容:信息化條件普通高校的國防教育目標就是要振興國防,要是全民樹立牢固的國防思想,人人關心我國的國防事業,做好打贏高技術條件下的信息化戰爭的準備,要認真分析軍事環境、文化環境、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對普通高校目前國防教育目標的影響。現代化的戰爭是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轉型,世界範圍內的新軍事變革推動武器裝備日新月異地更新換代,強烈地衝擊着傳統的作戰思想,急劇地改變作戰樣式,級大地推動軍事各領域的創新和發展,信息化條件下的戰爭是一場軍事高科技的戰爭,我國普通高校的國防教育形式一定是以信息技術爲基礎構成信息網絡化控制權的能力。普通高校應對大學生進行危機管理形成適應信息化環境下培養能夠打贏信息化戰爭的高端技術人才,併成立大學公共關係的危機管理機構,嚴格把握好我國國防教育的過程,使每個大學生不斷自我強化國防觀念。研究信息化條件下普通高校國防教育目標的含義和內容,分析信息化條件下我國普通高校國防教育目標所面臨的問題和原因,並淺談對普通高校學生進行國防教育的有效措施。

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信息化戰爭對普通高校國防教育目標帶來的影響,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對我國普通高校國防教育事業的任務要求提出怎樣的挑戰,以及怎樣解決我國高校普通高校國防教育所面臨的問題。

本文思路:瞭解信息化的含義或概念,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角度去剖析國防教育目標含義、內容及國防教育的過程。最後普通高校國防教育目標角度,淺析當前我國普通高校對國防教育所面臨的問題的主要原因,並淺談我國普通高校要實現真正的國防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

四、完成畢業論文(設計)所必須具備的工作條件及解決的辦法:

1、電腦一臺,自行準備;

2、圖書資料、網上查找、學校圖書館查閱、導師提供、

五、工作的主要階段、進度與時間安排:

第一階段:論文題目論證與審覈,20xx年11月5日~30日(20xx~20xx第一學期第10~13周)

第二階段:發佈選題通知,20xx年12月3日~21日(20xx~20xx第一學期第14~16周)

第三階段:做好開題準備20xx年12月24日~20xx年1月18日(20xx~20xx第一學期第17~20周)

第四階段:查閱文獻資料,完成開題報告,20xx年1月21日~3月3日(寒假期間)

第五階段:完成《選題審覈表》、《任務書》的審覈與簽署,並審覈開題報告,20xx年3月4日~10日(20xx~20xx第二學期第1周)

第六階段:開展論文撰寫或設計,填寫的畢業論文設計周進展記錄,學院開展中期檢查:20xx年3月11日~5月5日(20xx—20xx學年第二學期第2~9周)

第七階段:完成論文(設計)定稿,打印、裝訂,送指導教師評閱20xx年5月6日~12日(20xx~20xx第二學期第10周)

第八階段:論文(設計)交叉評審與成績評定,20xx年5月13日~19日(20xx~20xx第二學期第11周)

第九節段:論文(設計)答辯,20xx年5月20日~5月31日(20xx~20xx第二學期第12~14周)

第十節段:總結工作,公佈成績,20xx年6月3日~6月16日(20xx~20xx第二學期第15、16周)

本科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六

一、高效課堂背景下農村幼兒園家園共育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活動形式單一、認識存在偏差

家園共育每學年都會列入我們幼兒園的工作計劃,由於經常重複做,漸漸地演變成了例行公事似的工作。園長講話,提幾點要求,幼兒園教師組織家長學習知識,甚至,把家長叫在一起,交流討論等形式,由於對家庭和幼兒園功能認識不足,使各項活動的開展形式單一。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雙方對家園共育的認識存在不同之處。幼兒園一直處於主導地位,大多數家長認爲,我的孩子繳了錢上幼兒園,幼兒園就應該爲他們提供一切便利,開展一切教育教學,而家長只管提出要求,但很少付出什麼,被動地參與幼兒園的各項活動。

(二)家長和教師忽視溝通交流

很多家長將孩子送進幼兒園是怕孩子礙事、吵鬧,圖自己省事省心,並不關心孩子在幼兒園中受教育的一些表現;有些家長認爲,我們交了學費,孩子就該歸教師管理,教育教學應該是老師的事情,家長只是照顧好孩子的衣食住行、爲孩子創造優越的生活條件就可以了;有些家長甚至連最基本的按時接送孩子都做不到。家長的認識中認爲自己就是賺錢,能爲孩子生活提供保障就行了。很多家長認爲,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只要孩子學到科學知識就行了,至於和教師溝通交流,對他們來說似乎根本就不需要。導致這種認識,不僅與農村家長的受教育程度較低、教育孩子的觀念落後等有關,也與農村幼兒園對家長的工作忽視有很大關係。

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的越來越快,很多家長的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於是“顧不上”“沒有時間”等成爲不能參加幼兒園活動最合理的理由。即使參與了,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對活動的目的視而不見或純粹不知道。由於家長對教師工作不夠理解、教師對家長工作不到位的情況,使得幼兒園開展的家長工作都流於表面化、形式化,增加了家長和教師的負擔,並沒有達到家園共育的效果。有的老師認爲教育是幼兒園可以單獨勝任的,沒有必要太費周折、自找麻煩地同家長商議;有的教師在做家長工作時,爲了省事和減少麻煩,在投入力度上大打折扣;有的教師認爲孩子在園是教師的責任,在家裏是父母的責任,只要關心幼兒在園的表現,不出差錯、不被家長批評就行了;還有的教師甚至認爲農村家長的文化程度低,素質不高,教育觀念落後,沒必要與他們交流、溝通等。因此造成了教師與家長之間缺乏溝通,家長和教師雙方存在觀念和方式的差異,導致家園共育中出現家長和教師的不配合現象,以至在家園共育上存在諸多問題。

(三)教師和家長觀念上存在差異

由於工作或其他原因,越來越多的農村家長把孩子託付給爺爺奶奶們照料。而爺爺奶奶們對孩子的教育與現代教育觀念存在較大差異。爺爺奶奶們對孩子的身心特點、科學的教育方法等缺乏全面詳實的瞭解和認識,加上受生活環境、傳統觀念等因素的影響,家庭教育觀念比較陳舊,愛多於嚴。許多爺爺奶奶家長仍用老觀念要求孩子,無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觀念的難度。教師對爺爺奶奶缺乏尊重和信任,有的教師認爲自己纔是孩子的教育者,是教育孩子的“專家”,爺爺奶奶不如自己懂教育,讓他們參與教學工作是在添麻煩、製造混亂,甚至不自覺地以一種教育別人的口氣、居高臨下的姿態與家長交談。教師的這種態度妨礙了與家長的溝通,導致家園共育中的問題。

二、高效課堂背景下有效實現農村幼兒園家園共育的策略

加強教育觀念,豐富家教知識

(1)開發家長的教育資源。通過建立《家園聯繫冊》,我們發現在家長中也有教子有方的,即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困惑的家長也會在某一方面有成功的教育孩子的經驗。這些資源如果爲所有的家庭和幼兒園共用,就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爲此,我們結合我園的實際情況,充分挖掘家長的教育資源,不斷豐富家長們交流的方式。

(2)設置家園共育欄目。我園在每個班上都設置了“家園共育”這一專欄,並不斷更新內容,有向家長宣傳科學教育孩子的知識、有幼兒在園內的各方面表現情況,還開設了一個家長們交流討論的專欄,圍繞家長關心的問題,提供一些具體的方法和思考,對家長較爲成功的教育經驗進行交流等,這些寶貴的資源貼在家園共育欄中,當家長在接送孩子的時候都會停下來看一看,瞭解和交流。可以這樣說,“家園共育欄”是家園工作的橋樑,是家長與家長、家長與教師一起溝通、共同教育的紐帶,是豐富家園共育經驗、提高家園共育水平最有效的手段。

親身經歷感受,提高家教藝術

(1)開展家長開放日、親子游戲活動。平時有很多家長送了小孩不願離去,很想看看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到底是怎樣生活的,想知道他的孩子在幼兒園裏的表現情況?老師是怎樣教育孩子的?爲了滿足家長的願望,解除家長的困惑,我們每學期都要舉行家長開放日活動和親子游戲活動。在教育活動中,讓家長了解到幼兒園的老師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掌握一下教師的教學活動內容和形式,從而就解除了他們的疑惑,見識了一些教育方法。在親子游戲活動中,家長的參與積極性特別高,每一次活動使家長自己也回到了童年似的,在活動中表現得非常活躍,孩子和家長在遊戲中也增加了父子、母子之間的感情,同時也懂得了如何和孩子一起交流玩耍。

(2)幼兒的各種學習成果展和彙報表演。孩子在幼兒園裏都有那些收穫呢?這是家長們最想知道的。我園的老師還讓孩子回家後把在園內學到的知識如:折的小鳥、拍皮球、畫的畫、學的兒歌、故事、舞蹈等向家長展示。家長從孩子的表現中不僅看到孩子的進步,而且從中學到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如怎樣評價孩子的成果等。

(三)溝通形成制度

(1)製作家園聯繫冊。我園使用幼兒成長記錄冊有好多年了,效果很不錯,我們每個月在成長冊上把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及生活圖片、孩子的成果張貼上去,家長看後把孩子在家裏的表現情況也記錄下來,以便讓家長和老師從多方面、多角度地瞭解孩子的成長曆程,有針對性地對每個孩子進行教育和指導,讓孩子更健康地成長。

(2)成立家長委員會。我園有效地利用家長委員會這一平臺,定期召開會議,通過討論、交流家長們的意見,共同策劃一定的親子活動、主題活動、重大節日活動,動員家長們積極學習教育孩子的知識,促進幼兒園內各項工作的提高。

家園共育通常會因爲花樣繁多的活動和各種不同的形式而在不知不覺中流於形式化、表面化。因此,要使家園共育落到實處產生實效,教師在組織開展家長工作時,要儘量爲家長着想;在組織活動時,教師應考慮到家長的時間、精力、能力,不爲難家長,不提出一些過高或無理的要求,確保家園共育確實在高效課堂背景下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