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開題報告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精品多篇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精品多篇

科研開題報告 篇一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明確指出:“中國小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辦出各自的特色。”明確提出了中國小創辦特色學校的要求。

創辦特色學校是學校管理應對當前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同區域文化資源結合,是將理論化的建設賦予了活色的靈魂,使特色學校更能凸顯其獨特的風格。特色學校是區域文化資源傳承和發展的特殊載體,特色學校也可以使區域文化資源在教育領域凝聚和創新;同時在特色學校的創辦過程中又體現着區域文化資源的潛移默化,可以利用區域文化資源優勢辦出真正具有獨特風格的特色學校。因此,以區域文化資源爲突破口進行特色學校建設,立足於學校實際,加強各方面建設,是尋求突破發展的全新探索。

二、課題的研究目標及內容

本課題以進一步解放思想和更新觀念爲前提,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爲價值取向,以全面提高學校育人質量爲宗旨,在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內化幸福教育的辦學理念,踐行幸福教育的辦學行爲,打造學校的幸福教育辦學特色。

結合學校“內涵發展,特色強校”的辦學思路,堅持全面推進、重點突破、面向全體、發展個性、發揮優勢的原則,既努力辦出特色,又堅持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從教育教學本身的客觀規律出發、找準突破口、制定配套措施抓具體,逐步實現辦學特色。

三、課題的研究對象和範圍

本課題的研究屬於綜合性研究,周邊學校的教學工作爲研究對象,調查周邊學校發展出了特色或沒有特色的數量對比,再以我們學校“以幸福的教育培養幸福的人”的辦學理念爲核心,以校訓“益物、益人、益己”的三個維度爲經,以“幸福文化、幸福校園、幸福課堂、幸福教師、幸福學生、幸福體藝”六個方面爲緯,深入挖掘幸福教育的內涵,並使之內化爲師生自覺的行爲和追求,從而打造學校幸福教育辦學特色。

四、課題的意義

學校的發展也存在許多困惑。一方面,學生的學業負擔和心理負擔過重;部分老師對學生管理手段跟不上孩子的發展,造成師生關係緊張;一些學生的個性在校得不到張揚,一些學生的自尊心得不到保護。同時由於家庭、社會風氣、網絡的影響,使孩子們感受不到受教育的快樂和幸福。另一方面,對教師而言,由於激烈的升學競爭而感到壓力重重;由於長期單調的教學工作而感到職業卷怠;由於收入的清貧而感到生活的拮据。這些因素使部分老師厭倦教師這個職業,感受不到作爲教師的快樂和幸福。另外開展課題研究有利於學校教科研工作的推進。

綜上所述,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校全體教師將積極參與教科研的實踐,自覺學習理論,更新教育觀念,以科研帶教研,以教研促教改,自覺地去改進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學方法,進行反思教學,努力做一名“科研型”教師。

科研開題報告 篇二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20世紀70年代初,合作學習(cooperativelearning)在美國悄然興起,由於其各方面實效顯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並陸續在許多國家的中國小廣泛應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合作學習的研究與實驗也開始在我國蔓延,並且已形成一股燎原之勢。21世紀,隨着全球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國際競爭的日趨激烈,對人才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世界大多數國家在教育領域內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變革。我國的改革着眼於課程,教育部頒佈了各門學科的課程標準。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從過去的關注“學科本位”轉向關注“人本位”,“改變過去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爲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改革的關鍵是從“以教爲中心”轉向“以學爲中心”,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英語教學領域,合作學習更是具有相當強的倡導力量。《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爲此對合作學習作了特別強調《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其第一部分“課程改革的目標”中要求“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育部也於20xx年秋季頒佈了《英語課程標準》,以此作爲英語課程改革的指導性和綱領性文件。《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要“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使學生“認識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樂於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與健康向上的品格”。

研究價值具體表現爲:

1、合作學習使學生的主體地位更爲突出,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社會合作精神與人際交往能力,是新課程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着力點,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還可以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可見,如何改革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提高語言教學的實效性,培養具有國際交流能力的人才,是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

2、教師適應信息時代要求,身體力行地去研究探索教育思想、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等各方面的變革,以適應新時代教育的全方位革命。

3、優化教學過程,實現“低耗、高效、優質”的目標。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作爲學生的認知工具,用全新的方式獲取新知。教師成爲整個教學過程的積極參與者、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學生成爲學習過程的參與者、探索者、合作者。

4、爲教師專業成長鋪路。更新教師教育觀念,進一步提高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蒐集、處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培養一大批優秀骨幹教師。

5、提升學校辦學品位,促進可持續發展。通過課題研究,使學校現有的科研成果在一定範圍內形成示範和輻射作用,發揮學校應有的引領功能。

二、課題的界定、理論支撐及應用價值:

(一)課題界定

英語課堂合作學習法是以現代社會心理學、教育學、認知心理學等理論爲基礎,以研究與利用課堂教學中的人際關係爲基點,以目標設計爲先導,以師生、生生合作爲基本動力,以小組活動爲基本教學形式,以團體成績爲評價標準,以標準參照評價爲基本手段,以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改善班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爲根本目的。

(二)理論支撐

1、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認爲,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爲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說,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學生要成爲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就要去主動蒐集並分析有關信息和資料,對所學習的問題要提出各種假設,並努力加以驗證。

2、創造性教學理論——創造性教學理論認爲要構造學生近距離、面對面的環境,以利於全員互動,使情感、形象、人際關係等學習要素得以充分的發揮效用;要儘量減少教師的講授時間,增加學生獨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和協作學習的時間。重視發展“師——組”、“個——個”、“組——組”這樣三種交往關係,以實現交往的全面性,在交往中構造新知識,體現相互作用的學習觀;創設以“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爲重要條件的、適宜於創造力發展和表現的精神環境,爲此而積極實行啓發式教學和討論式教學,重視運用矛盾法(置疑)和探索法(授之以法),如置疑激思、引導發現、探索研討等,傳遞的不是現成的認識成果,而是獲得結論、發現真理的過程和方法,促進學生獲得自我發展和主動發展發“能量”和“能動性”。

3、自我教育理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的教育。自我教育包括學生集體的自我教育、學生相互的教育和學生個體的自我教育三個方面。衡量自我教育的維度主要是實際參與度和實際體驗。課堂教學增加自我教育的成分,提高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實際參與度和實際體驗的程度。

(三)應用價值:

1、以英語新課程的實施爲前提和指導,探索新課程背景下英語課堂合作學習的途徑和方法,尋求建立多元化、立體化的英語學習環境,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2、在研究過程中積極探索和分析存在於教師與學生中的認識偏差,探索各種不同的有效途徑對認識偏差加以糾正,提高教師的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共創良好的合作學習的環境,使師生得到共同發展。

3、爲實現英語學科教育與其他學科教育的整合提供相應的理論指導以及實踐支撐。從而擺脫英語課堂教學中死氣沉沉的現狀,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激情和潛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效率,這對從根本上實現英語教學方式的革命,有着重要的實踐意義。

三、研究內容及子課題設計:

本課題研究,立足於課堂環境下的教學活動,以變革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爲目標,探索中學英語課堂合作學習的途徑和方法,優化教學途徑,構建教學模式,主要着眼於先進教學理念的實踐,根本上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思想,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促進學生學習的健康與可持續進步,推動本校新課程改革的穩步前進,在一定範圍內形成示範與輻射作用。

預計在以下幾方面通過實踐形成本校個性化的理解與突破:

1、樹立能力培養與知識積累相協調的教學目標。

2、確立以問題爲核心,以任務爲驅動的自主學習方式。

3、形成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結構。

4、實現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的和諧統一。

探索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途徑方法,將切實可行、真正使學生受益的教育教學新方法融入課堂教學,進而形成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寬鬆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生生交往、師生交往、課堂互動、資源共享、分工合作的課堂氛圍中體驗學習的成功,改善班級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使學習過程成爲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和合作精神的過程。具體地說,研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英語課堂合作學習的途徑。

2、英語課堂合作學習的方法。

3、英語學習情境對課堂合作學習的影響。

四、研究方法和途徑

(一)方法:本課題研究注意利用現代信息科技手段,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採取以下方法研究:

1、調查研究法:調查瞭解當前學生英語學習的情況。

2、行動研究法: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案例教學實踐研究,構建和完善英語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模式。

3、文獻法:蒐集鑑別整理文獻,形成對事實的科學認識。

4、經驗總結法:針對實驗過程實際問題進行研討。分析、充分利用和開發課題資源及現代性教學手段,重新組織課程的教學形式、教學策略,不斷完善新的課程體系,撰寫總結或實驗報告。

(二)途徑:通過研究者個體行動研究以及小組協作行動研究。同時注意吸收借鑑國際、國內相關研究的最新成果,探索適合我國英語課堂合作學習的途徑和方法,構建科學的語言學習環境模式,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五、研究時間與步驟

本課題研究週期爲2年(20xx年3月至20xx年3月),共分以下三個階段完成。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1月至20xx年2月),主要完成以下幾項工作:

1、健全學校課題研究領導小組,以加強對課題研究的領導和管理。

2、做好課題研究內容的分解工作,撰寫研究方案。

3、聘請省內外有關英語教育界專家來校指導並參與子課題的擬定。

4、召開課題組成員會議,明確課題研究任務。

5、宣傳課題研究的意義,創設良好的科研環境,開始收集有關資料,建立檔案。

6、做好必要的物質準備,明確活動地點、落實研究資金等。

第二階段:研究階段(20xx年3月至20xx年2月),主要完成以下幾項工作:

1、全面推進研究,邊研究邊論證,逐步完善研究方案。

2、對全校師生進行總動員,開展討論,採用寫文章、聽講座、看錄象等形式,提高對實施課題研究的認識。

3、開展英語優秀教案評比和研討活動,聘請專家舉辦有關專題講座,總結經驗。

4、通過問卷調查法,個別談心法,瞭解學生對學習英語的一些認識和體會,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

5、進行課題階段性總結、驗收。

6、積累資料,做好學期、學年階段性總結工作,及時推廣研究成果。

第三階段:結題階段(20xx年3月)

1、搞好總結,撰寫科研總結報告。

2、迎接專家鑑定和驗收。

六、研究成果的表現形式

1、研究報告,研究論文:

1)專題論文(分年級分問題);

2)單項性論文(就某一問題);

3)研究性論文(學校根據該項實驗寫出科學評估等方面的論文)。

2、經驗總結材料:

1)階段性總結材料;

2)一輪實驗後的總結;

3)學校根據本地該項實驗的情況寫出經驗材料。

3、英語課堂教學展示。

4、研究課例和課件、優秀教案集。

七、研究原則

1、情感性原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課題實驗能否順利進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對學習的情感、興趣,因此,在課題實驗過程中必須重視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和學習情感,並將形成發展這種動機和情感作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

2、創新性原則

在吸收、融合、借鑑的基礎上,建立新的對實現教學目的的更有效的方法體系,更爲重要的是在實際教學中根據方法的本質特徵形成有特色的教學思想和教學原則,並以新的思想和原則爲準繩,以基本方法爲主體,通過對基礎方法的系統化組合,具體化分析構建適合具體課堂的教學結構模式,從而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探索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和英語學科特點的教學法新體系。

3、交際性原則

在課改、課題實驗中,學生要能用他們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所使用的語言應當是交際用語,教師要設法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創設豐富的交際活動、情景,增強語言實踐的真實感,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言實踐活動和創造性語言的嘗試,促進學生言語技能的發展,進而逐步獲得綜合運用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進行交際的能力。

4、實效性原則

在課題實驗中,課堂學習活動的設計要考慮到有利於提高學生使用語言的完整性,流暢性和正確性。活動要多種多樣,使不同類型的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都能有機會自主的選擇、決定學習的最有利時機、內容和學習方式。任務完成後應該能展示出結果。要爲學生提供思考問題和操作的模式,使任務有可 操作性。在任務進行當中,要能爲學生提供個體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能有機會處理自己在某種技能、某項知識上的不足,以便使自己完善,並得到全面發展,更重要的是要給學生提供出創造的機會。

八、課題的組織和管理

爲保證課題研究順利進行,我們將做到以下幾點:

1、邀請專家指導,提高研究質量

我們特邀請全國英語著名特級教師蔣月娥擔任課題組顧問,同時我們還擬聘請有關專家不定期地來我校作課題研究專題講座,以確保課題研究的科學性及準確性。

2、健全組織網絡,強化達標意識

本課題採取統一規劃、分工研究的方法,最後將分散研究成果統一彙總鑑定。學校課題組建立起管理與研究的立體網絡,採取逐級目標管理,層層負責,直到每一個子課題的落實到位。

顧問:蔣月娥

課題組負責人:陸鴻鈞

第一子課題負責人:唐桂祥

課題組成員:唐桂祥朱冬雲仇桂平陳世梅

第二子課題負責人:張蕾

課題組成員:張蕾周廣美顧進餘惠萍

第三子課題負責人:劉鬆勤

課題組成員:劉鬆勤張風蔡梅芳仲俊仲小燕

九、完成課題的條件和保證

(一)完成本課題的研究能力和時間保證

1、課題組陸鴻鈞同志,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江蘇省民辦教育學會理事,江蘇省民辦非企業單位先進個人,南通市先進教育工作者,至今從教36年,連續多次被評爲縣語文學科帶頭人。1996年主創了南通市第一所民辦學校---海安縣紫石中學,現學校已具規模,教育教學質量享譽省內外。先後發表省級以上教育教學專著60多篇,主持省市縣課題16個。

2、課題組蔣月娥老師,江蘇省中學英語特級教師,曾任江蘇省中國小英語教學專業委員會副祕書長,春雨教育研究所《大學聯考金四導》叢書編委。她從事英語教學工作40多年,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高的教學研究水平,多年參加江蘇省高中預考、會考命題工作和大學聯考閱卷工作,自1984年至今參加南通市會考英語命題工作,20xx年以來擔任審題工作。自1993年起,參加江蘇省國中英語實驗課本的審查和實驗工作;近幾年參加江蘇省初、高中英語口語材料的編寫和口語等級測試的命題。發表論文多篇,其中長篇論文《興趣·方法·習慣——英語教改的三大着力點》被收入《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外語分冊。20xx—20xx爲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外語教育研究實驗中心成員。現爲南通市名師培養工程導師團成員。參加過多項國家級、省級和市級課題研究,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

3、課題組唐桂祥老師,中學英語高級教師,爲南通市教學協會外語專業委員會會員。他指導的學生先後有60多名獲全國、省、市級獎,前後3次被評爲縣英語教學骨幹,20xx年被評爲南通市教壇新秀。現爲《英語週報》、《英語輔導報》、《學英語》、《中學英語之友》、《時代英語報》等特約通訊員,發表教學論文,教學心得數十篇,參與編寫教學參考資料十多本。

4、課題組顧進老師,中學高級教師,英語教研組組長,縣英語學科骨幹教師,南通市英語學會會員,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研究員。從事中學英語教學25年,曾多次向縣內外開設教學示範課,多次在縣國中英語研討會上做教學經驗交流。有多篇文章發表在各類刊物上,參與編寫了學生教輔資料十多種。組織學生參加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有近百人榮獲市級、省級或國家級獎。多次受縣人民政府嘉獎。

課題組主要參加人員均具有比較高的教育理論素養,他們長期從事基礎教育教學,爲相關學科的把關教師,既有理論,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中有的人已經多次參加過各級各類的教育教學課題研究,有着豐富的從事教育教學研究的經驗,能夠獨立承擔和勝任各種研究任務,更重要的是,課題組成員對本課題研究的意義和重要性具有高度的共識,對共同的研究項目抱有高度的熱情和信念,這使得課題研究具有動力保證。所研究的課題對於研究者自身來說也是他們在長期從事教育教學中一直想做也一直有意或無意在做的研究和探討,使課題研究的時間得到保證。

(二)資料設備和科研手段

紫石中學辦校十年重視教科研興校,有嚴密的教科研製度、健全的教科研組織,形成有效教科研管理網絡,定期進行業務學習、成果交流和考覈獎勵,大大激發教師的內在潛力。領導有着強烈的教科研意識,且有着國家、市級課題的組織管理的經驗,使我校課題的研究有了組織保證。組織教師去南京、上海、浙江等地學習,得到國家、省、市專家直接的指導,南通市教科室、海安縣教科室的領導十分重視,直接參與、指導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能確保課題研究質量。我校屬南通知名民辦學校,能夠爲課題研究提供足夠的經費、必要的設備,並能爲論文集的出版、校本課程的開發等承擔經濟責任。

我校具有較強的信息技術物質基礎,教育裝備現代化程度高。1996年辦學初,我們就有了“少搭架子,多買機子,搭好梯子”的口號和行動,表達了我們藉助信息技術走科研興校之路的基本理念。校園網絡終端遍佈所有教室、功能室、教師辦公室和可能使用的場所。爲滿足教學實際需要,配備了十餘套可供各個教室使用的多媒體設備。爲滿足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需求,我校建有專用的課件製作室、音像編輯室、電教資料室。學校還爲每個教師購置了筆記本電腦。

課題組成員依託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所積累的經驗,以及南通市第一所民辦中學所能提供的圖書館和資料室作爲支撐,並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和因特網爲研究獲取各種及時資料和信息,這些便利的條件都爲課題組成員之間最快獲取研究信息和交流提供了條件。因此,課題組具備良好的課題研究的資料準備、信息交流和一定的科研設備,可以滿足課題研究的需要。

本課題研究注意利用現代信息科技手段,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調查研究、文獻分析、比較借鑑、實驗研究、案例分析、理論構建等都將是研究的方式手段。同時我們將分析、比較、借鑑他人的經驗,同時根據自身學校的工作實踐,研究在實際教學中呈現的新問題。

十、預期研究成果

(略)

十一、經費概算

課題研究經費主要來自於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的撥款以及學校提供的科研經費。學校將優先提供足夠的課題研究經費。課題組將本着勵行節約、專款專用、合理開支的原則,用好課題研究經費。

科研開題報告 篇三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義:

耀華國小是河北省秦皇島市傳統項目學校

該校的特色項目是小籃球,從八十年代初建隊以來,小籃球已成爲該校的拳頭項目,作爲省級籃球傳統校,該校小女籃連年獲多市比賽冠軍,多次獲省比賽前六名。小籃球深受國小生的喜愛,全校學生人手一隻小籃球,中高年級班班有球隊,這給此課題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保證。

我在該校籃球課教學、籃球隊訓練工作中,參加過衆多的不同級別的籃球比賽,有過許多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無論是失敗還是成功,學生和小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優劣表現往往是籃球比賽中的一個關鍵的問題,甚至能做有一場比賽的勝負,因爲在體育競技運動的過程中,無論是體力的分配,還是技術、戰術的發揮,都是在心理活動的調節和支配下進行的。許多有潛力的小運動員,由於心理上的緊張,情緒上的變化,直接影響了技術水平發揮和運動成績的提高。我國有些專業運動員也有類似的經歷,他們在國際比賽中往往吃虧於心理素質不夠穩定,對比賽的適應性不強,從而影響了比賽成績。這個問題,專業運動隊應認真解決,對該校重視兒童訓練的學校運動隊來講,也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要培養出優秀運動員,除了在選材、嚴格體能、技戰術訓練外,一定要從小進行有目的的心理訓練,使不同個性的運動員在長期的運動訓練中,能自我進行心理機能的調節,調動各級的心理機制,克服膽怯、緊張情緒,增強自制力,最終在比賽中始終保持精力充沛、情緒穩定的良好競技狀態,發揮出最佳水平。體育新就心理訓練來講,早期訓練有着許多優越性和有利條件。從小進行運動心理品質培養,能使小運動員們從小明確運動動機,培養責任感,磨練意志,鍛鍊性格,增強自信心,發揮創造能力、提高智力,學會心理調節,穩定情緒,改善心理機能,爲將來能成爲一名優秀運動員而打下紮實的心理素質基礎。因此,從小對運動員進行長期和必要的心理訓練,直接影響着他們的運動成績提高和體育人才的培養,有着積極的深遠意義。

二、課題研究內容:

1、小運動員在比賽前有哪些心理類型。

2、分別探究這些類型心理形成的原因。

3、小運動員在這些心理作用下行爲、能力的差異。

4、運動員心理因素對比賽結果的影響。

5、根據各種心理類型,尋找行之有效地方法,使小運動員的賽前心理趨於積極、建康,爲孩子們的終身發展奠基。

三、課題研究方法及計劃:

(一)研究方法

1、文獻法。認真閱讀中國小生籃球訓練方面的專業書籍,仔細研究《教育心理學》和《運動心理學》理論,及中外有關籃球運動員心理研究、心理訓練方面的參考文獻和個例。

2、觀察法。在訓練和比賽中觀察運動員由於心理變化而顯現出來的行爲差異,並及時記錄典型個例。

3、分析法。根據少年兒童的身心特點,從理論上來分析小運動員的行爲差異的成因。

4、走訪法。通過走訪運動員的家庭、任課教師、同班同學,全面掌握運動員各方面的情況,綜合多方面的情況,便於更準確地分析運動員行爲差異的形成原因。

5、實驗法。根據各種類型心理所表現出來的具體行爲,同時考慮行爲個體的綜合情況,採取相應的訓練手段,使其在一段時間內有所改變。

6、比較法。對訓練前後運動員的變化進行對比,掌握第一手資料,並及時記錄,根據運動員的變化情況及時調整訓練方法。

7、評價法。對運動員所表現出來的訓練效果做出客觀的評價,從而得出結論。整理資料,及時歸檔。

(二)研究計劃20xx年13月份,提出研究課題,確定研究對象,參考相關文獻資料,走訪瞭解研究個體綜合情況。

20xx年411月份,在訓練比賽中,對研究對象進行分析、實驗、比較,使運動員的賽前心裏得到較合理的控制。

20xx年12月份,對研究過程加以歸納整理,對研究結果做出客觀的評價,得出結論。

四、研究假設

假設,我們爲學生創造了很好的學習環境,爲他們合作學習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學生應能積極的投入到教育教學中,在課堂上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與教師配合默契,主動學習,與他人合作共同學習,掌握學習方法,使課堂成爲學生學習的樂園,爲學生將來的終生體育意識與習慣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一年級全體學生

(二)研究變量

1、自變量: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手段,教學語言,教學方法的不斷創新,教師的合作教育觀念

主要工作:

1、教師要在每節課上給學生儘可能多地創造合作學習的空間,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體育的興趣。

2、在實施過程中,抓好學生參與表現與合作學習的典型事例,總結成功經驗。

3、教師採用及時評價,鼓勵學生大膽、合理、有效的合作練習與評價,幫助改進教學手段。

4、個案中及時記錄學生合作練習的結果,以便改進教學手段,不斷創新教學環節。

5、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機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

六、課題需要的資源:

1、新橋國小校籃球教學校本教材。

2、有關中國小生教育、心理、運動訓練心理方面的書籍。

3、古今中外關於運動員訓練比賽心理研究方面的專業理論和典型個例。

七、課題預期的成果:

通過爲期一年的研究實驗,希望該校的小籃球運動員在籃球比賽前能加強自我心理調控,能較好地將平時訓練心理較好地轉化爲比賽心理。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 篇四

一、研究意義

學校文化建設是國家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渠道,只有每一所學校的和諧才能成就整個社會的和諧。因此,《建構“陽光育人”學校文化的實踐研究》旨在以“文化引領”,增強學校凝聚力,並讓我校“陽光育人,和諧發展”辦學理念,“人文求善、科學求真、快樂學習、陽光成長”的辦學思想形成共識,從而逐漸彰顯我校“陽光個體生命特色”向“陽光集體生命特色”轉變的全體師生的價值取向及適應基礎教育階段的教育理想與追求。

學校文化建設經過反覆實踐與考量,在傳承先進文化的基礎上,不斷滋養了學校特有的文化品性,又將此文化積澱所生成的師生精神生命質量的價值歸屬感與當前的教育理念相互交融,並試圖研製一種行之有效的“治校策略”,構建一套適合九年一貫制學校“二期課改”新理念,新思想,且富有園區與我校特色的“陽光育人”的教育範式與教學體系。

學校文化構建以“陽光育人”理念爲核心旨在基於整個社會、家庭背景,乃至個體生命(人)在生活、工作等精神層面上所呈現出的對“生命價值追求”的不同認同度與使命感,責任感,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不同研究方式,找到生成此課題的原因。如:如何讓學生快樂學習、陽光成長?何謂教師的歸屬感、幸福感?教師的終極價值追求究竟是什麼?陽光教師、陽光心態的基本素養究竟是什麼?如何提升教師的精神境界,提高師生對生命質量的不斷追求與超越?

二、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標

1、理論研究和理念探究:深化拓寬“陽光育人”辦學理念的內涵和外延。

2、實證研究和實踐探索:構建實施體現辦學理念的育人機制和發展機制,實現領導、教師、學生三方之間的積極互動,共同實現和諧發展。

3、氛圍營造和文化構建:建設具有我校特色、能夠引領學校成員精神生活發展的學校文化,使學校成爲學生健康成長的樂園、教師自主發展的家園、與教育園區和諧共進的素質教育實驗園。

(二)研究內容

學校文化,不僅包括各種靜態的、具有一定邏輯結構的文化系統,更包括體現學生主動狀態的活動方式,還包括爲學生髮展服務的教師與領導的工作方式。因此,本着“陽光學校”的核心追求,我們更着眼於“人”的發展,而不僅僅着眼於“事”的成功。學校文化的建設將落實在如下三個方面。

(1)“快樂學習、陽光成長”的學生文化。通過陽光人生行動研究項目,以班級文化建設、年級組教育活動的優化、學生社團文化建設爲載體,將“陽光人生行動研究”落實到更深層次,以系列的主題活動等爲載體,以優良的教育資源幫助學生文化發展,讓學生以積極主動的狀態提升精神生命質量。學生成長爲“人格健全、學力厚實、素養全面”的“陽光少年”。他們具有充足的自信心和發展動力,並在充滿興趣的學習和交往活動中,形成主動學習的方法和能力,充滿智慧、充滿活力地實現全面和諧的發展。從而形成樂觀向上的學生文化,達到“班班有文化”。

(2)“博學篤行、幸福成長”的教師文化。以“陽光教師自主發展行動研究”爲主線,通過目標引領、價值凝聚、分層定位、分段實施、機制促進、自主發展的研究策略,在課程、教學、德育等領域實現教師專業發展,在專業發展中創造並享受教育事業的成功感和幸福感。教師發展爲“人格高尚、嚴謹篤學、追求卓越”的“陽光教師”。逐步體會到教育事業的美麗和學校文化的魅力,在積極主動的'教育工作中創造並享受着專業尊嚴和人生幸福,在創建“陽光學校”的過程中實現着自己的人生價值,其核心是職業歸屬。高尚的人生追求,共同的價值取向,得以形成良好的教學風氣,在教育活動中體現“陽光育人”的要求,培養“陽光少年”。從而形成積極進取的教師文化,達到課堂“課課有文化”,教師“人人有文化”。

(3)“合”與“和”領導文化。以協作實施項目工作運行方式來策劃和執行各級層面的教育教學活動爲主線。要求從校級領導、中層幹部到年級部、教研組的負責人,逐步轉變管理職能和領導方式,在相對羣體中起示範引領作用,從管“事”到導“人”,引領教師自主發展,同時也實現自身的自主發展。體現“陽光育人"理念的領導文化的民主性,在公平、公正、公開人文的管理氛圍中,充分調動校內成員的積極性,形成強烈的成員歸屬感和有特色的領導文化。學校以“尊重、理解、寬容、協作、共存”作爲價值基石,並不斷滲透到管理工作中;深刻理解“陽光育人、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主動研究學校發展中的問題,在學校發展的整體格局中全面策劃各領域、各層次的工作,並及時有效地完成各項任務。通過研究打造具有高效能的策劃能力和執行能力的管理團隊,逐步形成一支向心力、凝聚力強的領導隊伍。從而形成“合”(合作、合力、合一)與“和”(和平、和善、和諧)領導文化,實現“處處有文化”。

基於以上的認識,生成“陽光學校”的內涵,主要體現爲師生髮展狀態和發展機制兩個方面。首先,學生和教師形成主動追求、積極進取的發展狀態。這既包括內在的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也包括外顯的善於學習和工作的行爲表現。其次,學校形成民主關愛、相互合作的發展機制。它以讓學生自主發展的育人機制作爲核心,在教學活動、德育活動和教師專業發展活動等方面形成特色,以此實現學生和教師的和諧發展。

以上述三方面的研究作爲切入口,使學生和教師擁有陽光的心態。以自信開朗、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主動追求和實現和諧發展的學校。讓“陽光育人”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行爲落實在每一個教師和學生上。首先樹立“陽光育人”理念下的師生價值取向。不僅關注教與學價值、觀念和實踐的改變,而且重視師生情感和互動的重要性。其次注重提升師生的素養。良好的素養能凝聚成積極向上的風氣,形成一種優秀的文化組織環境,同時通過師生的習得與實踐,提升自身主體的精神境界。第三建立協作、共存的師師、師生、生生合作文化。開誠佈公的探討教與學的體會、觀點和看法,打破孤立主義的藩籬。師生個體也不斷積極學習、改革和創新。最終營造師生守望相助的精神家園。精神家園應具有五大支柱:優雅的自然環境(環保:關注、保持);專業的領導範式(領導:專業、精細);濃厚的學術風氣(治學:思考、勤奮),良好的人際關係(爲人:剋制、寬容),和諧的工作氛圍(處事:無私、公平)。

(三)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基於“學校文化建設對構建和諧社會的不同認識,學校通過問卷、訪談、統計、實驗、觀察等方式,結合學校實例,將隱性的觀點逐步顯性化,從而更好的落實“陽光育人,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

2、行動研究:以學校“陽光育人,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通過計劃、行動、考察、反思的行動步驟,以“學生文化、教師文化和領導文化”的實踐研究爲基本策略,體現其科學性、社會實踐的改進功能及批判性。

3、案例研究:將學校文化所生成的經典智慧與各種經驗範式,通過學生、教師和領導三個層面的團隊引領,以教育教學中鮮活的個案爲載體,加之文化傳承與理念創新的“陽光育人”策略,從而更好的省思以往的研究績效,也爲今後的研究提供範式,體現其應用價值。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 篇五

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一般按照“研究目的和意義”、“文獻綜述和理論空間”、“基本論點和研究方法”、“資料收集方法和工作步驟”這樣幾個方面展開,其中,“基本論點和研究方法”是重點。

一、研究目的和意義

在已經完成收集資料和初步論證思考等準備工作的基礎上,對研究目的和意義做簡練而準確的表述。

二、文獻綜述和理論空間

對研究報告進行綜合性概括描述,確定研究框架,將理論研究的主要問題作簡要表述。

三、基本論點和研究方法

此項要求是,編寫出研究報告提綱,顯示研究的整體性輪廓。提綱用三級標題形式,清楚完整地顯示研究的思路,要充分注意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係。

四、資料收集方法和工作步驟

簡明扼要表述資料收集方法、工作步驟安排及課題組人員分工情況。

以上四項內容,第四項是重點。開題報告以300—500字爲宜,格式及字號要符合學院規範要求。

科研開題報告 篇六

課題名稱:

引導學生走進名著,豐富學養,完善品格的研究。

主要內容: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1、事實依據

語文學科是一門極利於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學科。但是語文學科的現狀卻不盡如人意:由於應試教育,不少語文老師產生急功近利的思想,放棄課外閱讀,農村國中學生的閱讀大多侷限於語文課本;由於應試教育,不少家長認爲看課外書是不務正業,學生因爲看課外書經常受到父母責備。因此,新課改前農村國中的課外閱讀天地幾乎是一塊處女地,函待老師、家長與社會去共同開發建設。語文老師有責任幫助青少年拓寬語文學習的視野,讓語文學習“給孩子以夢”,讓語文學習園地成爲培養孩子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天地,成爲開拓視野、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康人格的樂園。可喜的是,新課改出臺,會考語文隨之改革,將名著閱讀與語文綜合實踐納入語文會考,這便給農村國中荒寒的課外閱讀天地帶來了春天的信息。

2、理論依據

(1)現代語文課程觀,現代語文教學論

“課外閱讀”、“語文實踐活動”是《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的“教學內容”。這一規定實現了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的統一,這是現代語文課程觀的體現。“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已是語文教育界普遍認同的現代語文教育思想。語文教育、語文學習都必須樹立大語文觀。封閉的教育、封閉的課堂培養不出開放的人才,培養不出創新能力。只有打破“三中心”(書本中心、課堂中心、教師中心)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習方式和人才培養模式,語文教育才有生氣,纔有活力。

(2)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

“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蘇霍姆林斯基

“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葉聖陶

“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國民的閱讀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二、研究內容

(一)變量研究

1、自變量界定

學生閱讀名著的時間、數量、種類的多少,學生參與名著閱讀的比例,家長對子女閱讀名著的支持程度爲其自變量。通過對自變量的研究,瞭解班級與學校的現狀,針對現狀進行多種方法、途徑的研究。

2、因變量界定

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閱讀興趣得以激發,閱讀能力穩步提高,學養日漸豐富,品格日趨完善,人生境界得到昇華,此爲因變量。通過名著閱讀實踐活動的研究,在自變量變化的基礎上,促使其因變量的形成。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1、研究對象

全校七至九年級全體學生,全校語文教師

2、研究內容

①通過調查分析,摸清當代農村國中學生課外閱讀的基本現狀,及其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的心理特徵,研究相應的閱讀心理指導對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理想與閱讀目的,培養健康的閱讀興趣與閱讀習慣,掌握閱讀方法,重視讀書筆記,提高閱讀效果。

②研究名著閱讀健康有效的激勵手段,構建適合我校實際的激勵體系,通過優秀筆記展覽,名著知識競賽,課前一分鐘演講,名著沙龍,名著閱讀演講比賽等一系列活動,展示學生名著薰陶的過程,讓學生在成就感和榮譽感的激勵下,自覺養成終生閱讀的優良習慣。

③研究切合農村國中實際的名著推薦書目,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優秀讀物;研究名著閱讀指導方法,以幫助學生切實提高名著鑑賞水準,達到“豐富學養,完善品格,昇華人生境界”的根本目的。

三、課題的界定

三、實驗目標

(一)研究假設

1、如果語文教學能真正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繫,加強學生名著閱讀實踐活動,將會推動語文教學改革,語文教學質量將會大大提高。

2、如果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能拓寬學習渠道,在老師的有效指導下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科學地、有計劃地開展課外名著閱讀,國中三年閱讀量達到800萬字以上,讀書筆記達到20萬字以上,不僅學生的語文素質將會迅速提高,而且其學養也會日漸豐富,品格也將日趨完善,甚至學生的人生境界也會得到昇華。

(二)研究目標

①探索農村國中學生課外名著閱讀的實施途徑及策略。

②構建科學、規範、有效的農村國中課外名著閱讀模式。

③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學生和教師特點的課外名著閱讀實踐活動指導體系。

④通過三年的名著閱讀豐富師生的學養,完善師生的品格,昇華師生的人生境界。

⑤幫助師生養成終生閱讀的習慣,推動我校書香校園建設,促進我校辦學特色的形成。

⑥爲農村國中名著閱讀活動提供有價值的個案研究範例。

四、實驗途徑及措施

首先開好動員大會,明確名著閱讀的意義,名著閱讀的內容、方法和要求。每學期各班應舉行兩次以上讀書報告會,每學期各班要在兩次教學常規前進行讀書筆記評比,對能持之以恆堅持天天閱讀,有自己的思考與感悟,日均閱讀量達到一萬字以上,筆記優秀的同學要大力張揚,並儘可能給予獎勵。每學年教導處要組織一次“名著知識競賽”或名著閱讀演講比賽,對獲獎者要隆重頒獎,並把競賽成績納入文明班考覈與語文教師業績考覈。教導處還應力爭每學年召開一次全校性的“名著閱讀交流大會”。語文科組要定期召開會議,讓語文教師交流活動開展的成功經驗,把活動開展的情況作爲常規教學檢查的主要內容之一與重要的“評優”標準。語文教師要把“名著閱讀指導”列爲“教學反思”的主要內容,自己要帶頭閱讀,及時給學生以科學有效的閱讀指導。xx年春季學期開始,七八年級每週要開設兩節閱讀課,九年級要開設一節閱讀課從課程上向名著閱讀傾斜。要逐步完善圖書館的管理,建設好班組圖書角,定期安排圖書展銷活動,確保學生有好書可讀。

協調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力量形成理想的名著閱讀實踐活動的大環境。要通過家長委員會向學生提供閱讀活動的物質基礎;要教給家長指導孩子閱讀實踐活動的方法,鼓勵家長參與“與子女共讀一本好書”活動,充分利用社會的各種力量積極開展名著閱讀實踐活動。

擬在綜合樓大廳開闢大型名著閱讀宣傳欄,在校刊《小天鵝》上開設“名著論壇”欄目,爲名著閱讀成果交流創設種種平臺,推動實驗活動的開展。

五、方法指導與考評措施

(一)怎樣讀書

讀書的目的決定讀書方法我們開展名著閱讀的目的主要有:增養語感,豐富想象,積累語彙,提高素養;增廣見聞,豐富知識,陶冶情操,充實人生。有鑑於此,我們讀書應精讀與略讀相結合,博覽與感悟相結合。

有時應“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好讀書,不求甚解”,博覽羣書,增廣見聞,像孫仲謀,像陶淵明;有時應反覆品讀,細心推敲,圈點批註,去粗取精,古爲今用,洋爲中用,像毛澤東。

最要緊的是:融會貫通,活學活用。

要重視做讀書筆記,做到不動筆頭不讀書。

讀書筆記的一般原則與方法:

分析事件,品評人物;記錄精華,重在感悟;及時翻閱,活學活用。

爲了便於檢查評比,也爲了永久保存,建議採用下列方式:

1、筆與顏色:用鋼筆撰寫,以黑色、深藍、藍黑爲主,輔以藍色或紅色。

2、每本筆記的前兩頁作目錄,記錄所讀書目、時間與字數。

3、筆記爲日記,要逐日撰寫。

第一行:日期、星期、天氣;

第二行:書名、章節或頁碼,當天閱讀字數;

第三行起次:A、內容概括,B、錦言妙語,C、閱讀感悟。

4、每次評比前自我統計:

A、閱讀內容(列出書目與字數);

B、閱讀起止時間、總閱讀量與日均閱讀量;

C、兩名覈對者覈對後簽名。

(二)“名著知識競賽”方案

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朱永新

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是每一位教育管理者、班級主任、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神聖職責。因此名著閱讀的開展與成效應作爲衡量教育管理者、班級主任、以及語文教師工作業績的標準之一,納入教育管理考評、文明班評比及語文教師業務考覈。

具體實施方案

“名著知識競賽”每年舉行一次,時間是每年五月中下旬。由教導處組織語文科組有關成員,完成初賽與複試的命題與閱卷工作。

全校同學都必須參加“名著閱讀知識競賽”的初賽,少一人將在文明班評比中扣除一分。初賽在各班課室舉行,複賽集中在綜合樓六樓教師會議室和兩間電教室舉行。初賽試卷由該班語文科任批閱,將複賽名單報教導處。複賽試卷由教導處組織人員集中閱卷。

複賽名額分配:實驗班每班8人,常態班每班4人。

獲獎人數視各級參賽人數按比例確定,一等獎1%,二等獎2%,三等獎3%

競賽成績納入文明班考評,一等獎加3分,二等獎加2分,三等獎加1分。

獎品:一等獎獎名著一部,價值20元以上,二等獎獎時尚作品一部,價值10元以上,三等獎獎精裝筆記本一本,價值5元以上。

“名著閱讀演講比賽”活動參照此方案實施。

開展競賽活動的目的:激勵全體師生紮紮實實地開展名著閱讀活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這種良好的讀書習慣一旦養成,園洲中學的教學質量與辦學水平必將發生質變。

六、實驗研究過程設計

第一階段(20xx.9--20xx.2)準備階段。

制定研究方案,培訓研究人員,召開動員大會,明確名著閱讀的意義、內容和方法要求,激發閱讀興趣,整理申報資料,完成課題申報。

第二階段(20xx.3--20xx.3)實驗階段。

深入實踐研究,開展各項名著閱讀活動,收集優秀讀書心得,完成階段研究報告。

第三階段(20xx.4--20xx.9)總結驗收階段。

總結實驗成果,編輯《名著閱讀作品選集》,完成綜合評估,撰寫結題報告。

七、研究方法與保障措施

(一)具體研究方法:

①文獻研究法:組織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研讀《語文課程標準》,積極蒐集與本課題研究相關的資料信息,使課題實驗建立在紮實的理論支撐的基礎上。

②跟蹤調查法:密切關注學生開展名著閱讀活動情況,定期分析其學養與品格方面的變化。

③行動研究法:積極開展名著閱讀實驗研究,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個性化名著閱讀有效途徑,搭建各種閱讀平臺,不斷交流閱讀體會,及時展示名著閱讀成果。

④個案分析法:收集典型個案,開展研討展示活動,推動名著閱讀活動的開展。

⑤歸納統計法:運用歸納統計方法進行成果分析形成資料。

(二)實驗保障措施

①資料保障:學校圖書館與班級圖書角有足夠的書籍滿足師生各方面的閱讀要求;

②課程傾斜:每週七八年級開設兩堂、九年級開設一堂名著閱讀課。

③環境保障:建設好閱覽室、讀書園地、名著沙龍,讓校園瀰漫書香。

④政策保障:將名著閱讀納入教育教學管理業績考評、文明班評比與語文教師業績考覈。

八、預期成果

(一)理論成果

1、形成師生名著閱讀作品集,閱讀篇目推薦與活動方案集。

2、構建農村國中名著閱讀實踐活動基本模式。

3、撰寫並努力發表有一定理論深度的科研論文與研究報告。

(二)技術成果

1、探索出激發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2、構建農村國中名著閱讀實踐活動的內容體系。

3、形成農村國中名著閱讀實踐活動的評價體系與指導體系。

九、課題組織機構及職責

課題負責人:教導處顏進棠主任

職責:撰寫課題實驗方案,定期組織實驗教師進行理論學習,開展名著閱讀和閱讀交流活動,爲實驗教師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持,收集課題研究的相關資料,做好階段性小結和終結性總結,撰寫結題報告。

小組負責人:xx級鍾小澤、xx級陳劍新、xx級程興龍

職責:協助主持人搞好本級組名著閱讀活動的日常管理,定期彙報本級組名著閱讀活動的開展情況,對活動開展提出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做好本級組階段性小結。

課題組成員:顏聚棠、樂曉勤、曾國華、陳劍新、黃惠卿、鍾小澤、陳茹潔、楊旭冠、樑樹基、羅澤高、張友興、李金梅、劉功賦、程興龍、黃豔玲、魏媛媛、陳會秋。

職責:積極參加名著閱讀活動,以自身學養與境界不斷提升的事實來感召學生;積極組織本班學生開展名著閱讀活動,每學期對學生的讀書筆記至少評比檢查兩次,獎掖先進;對學生的名著閱讀活動及時加以指導;創設種種成果交流的平臺,充分調動學生名著閱讀的積極性;致力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每個學期收集10-20篇優秀的讀書筆記;每個學年撰寫出一篇有質量的名著閱讀科研論文或研究報告。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 篇七

開題報告主要內容(研究與實施方案的陳述,重點從課題的研究背景、目的意義、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實施過程設計和主要措施、課題研究分工和預期研究目標及課題研究保障條件等進行深入細緻的介紹)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1、事實依據

語文學科是一門極利於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學科。但是語文學科的現狀卻不盡如人意:由於應試教育,不少語文老師產生急功近利的思想,放棄課外閱讀,農村國中學生的閱讀大多侷限於語文課本;由於應試教育,不少家長認爲看課外書是不務正業,學生因爲看課外書經常受到父母責備。因此,新課改前農村國中的課外閱讀天地幾乎是一塊處女地,函待老師、家長與社會去共同開發建設。語文老師有責任幫助青少年拓寬語文學習的視野,讓語文學習“給孩子以夢”,讓語文學習園地成爲培養孩子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天地,成爲開拓視野、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康人格的樂園。可喜的是,新課改出臺,會考語文隨之改革,將名著閱讀與語文綜合實踐納入語文會考,這便給農村國中荒寒的課外閱讀天地帶來了春天的信息。

2、理論依據

(1)現代語文課程觀,現代語文教學論

“課外閱讀” 、“語文實踐活動”是《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的“教學內容”。這一規定實現了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的統一,這是現代語文課程觀的體現。“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已是語文教育界普遍認同的現代語文教育思想。語文教育、語文學習都必須樹立大語文觀。封閉的教育、封閉的課堂培養不出開放的人才,培養不出創新能力。只有打破“三中心”(書本中心、課堂中心、教師中心)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習方式和人才培養模式,語文教育才有生氣,纔有活力。

(2)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

“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蘇霍姆林斯基

“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葉聖陶

“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國民的閱讀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朱永新

說得多好啊!閱讀,是繼承人類一切優秀文化的主要途徑;是豐富個人情感的重要途徑;更是脫離低級趣味、完善品格、昇華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徑;是每個人終生必修的功課!

二、研究內容

(一)變量研究

1、自變量界定

學生閱讀名著的時間、數量、種類的多少,學生參與名著閱讀的比例,家長對子女閱讀名著的支持程度爲其自變量。通過對自變量的研究,瞭解班級與學校的現狀,針對現狀進行多種方法、途徑的研究。

2、因變量界定

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閱讀興趣得以激發,閱讀能力穩步提高,學養日漸豐富,品格日趨完善,人生境界得到昇華,此爲因變量。通過名著閱讀實踐活動的研究,在自變量變化的基礎上,促使其因變量的形成。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1、研究對象

全校七至九年級全體學生,全校語文教師

2、研究內容

①通過調查分析,摸清當代農村國中學生課外閱讀的基本現狀,及其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的心理特徵,研究相應的閱讀心理指導對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理想與閱讀目的,培養健康的閱讀興趣與閱讀習慣,掌握閱讀方法,重視讀書筆記,提高閱讀效果。

②研究名著閱讀健康有效的激勵手段,構建適合我校實際的激勵體系,通過優秀筆記展覽,名著知識競賽,課前一分鐘演講,名著沙龍,名著閱讀演講比賽等一系列活動,展示學生名著薰陶的過程,讓學生在成就感和榮譽感的激勵下,自覺養成終生閱讀的優良習慣。

③研究切合農村國中實際的名著推薦書目,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優秀讀物;研究名著閱讀指導方法,以幫助學生切實提高名著鑑賞水準,達到“豐富學養,完善品格,昇華人生境界”的根本目的。

三、實驗目標

(一)研究假設

1、如果語文教學能真正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繫,加強學生名著閱讀實踐活動,將會推動語文教學改革,語文教學質量將會大大提高。

2、如果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能拓寬學習渠道,在老師的有效指導下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科學地、有計劃地開展課外名著閱讀,國中三年閱讀量達到800萬字以上,讀書筆記達到20萬字以上,不僅學生的語文素質將會迅速提高,而且其學養也會日漸豐富,品格也將日趨完善,甚至學生的人生境界也會得到昇華。

(二)研究目標

①探索農村國中學生課外名著閱讀的實施途徑及策略。

②構建科學、規範、有效的農村國中課外名著閱讀模式。

③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學生和教師特點的課外名著閱讀實踐活動指導體系。

④通過三年的名著閱讀豐富師生的學養,完善師生的品格,昇華師生的人生境界。

⑤幫助師生養成終生閱讀的習慣,推動我校書香校園建設,促進我校辦學特色的形成。

⑥爲農村國中名著閱讀活動提供有價值的個案研究範例。

四、實驗途徑及措施

首先開好動員大會,明確名著閱讀的意義,名著閱讀的內容、方法和要求。每學期各班應舉行兩次以上讀書報告會,每學期各班要在兩次教學常規前進行讀書筆記評比,對能持之以恆堅持天天閱讀,有自己的思考與感悟,日均閱讀量達到一萬字以上,筆記優秀的同學要大力張揚,並儘可能給予獎勵。每學年教導處要組織一次“名著知識競賽”或名著閱讀演講比賽,對獲獎者要隆重頒獎,並把競賽成績納入文明班考覈與語文教師業績考覈。教導處還應力爭每學年召開一次全校性的“名著閱讀交流大會”。語文科組要定期召開會議,讓語文教師交流活動開展的成功經驗,把活動開展的情況作爲常規教學檢查的主要內容之一與重要的“評優”標準。語文教師要把“名著閱讀指導”列爲“教學反思”的主要內容,自己要帶頭閱讀,及時給學生以科學有效的閱讀指導。08年春季學期開始,七八年級每週要開設兩節閱讀課,九年級要開設一節閱讀課從課程上向名著閱讀傾斜。要逐步完善圖書館的管理,建設好班組圖書角,定期安排圖書展銷活動,確保學生有好書可讀。

協調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力量形成理想的名著閱讀實踐活動的大環境。要通過家長委員會向學生提供閱讀活動的物質基礎;要教給家長指導孩子閱讀實踐活動的方法,鼓勵家長參與“與子女共讀一本好書”活動,充分利用社會的各種力量積極開展名著閱讀實踐活動。

擬在綜合樓大廳開闢大型名著閱讀宣傳欄,在校刊《小天鵝》上開設“名著論壇”欄目,爲名著閱讀成果交流創設種種平臺,推動實驗活動的開展。

五、方法指導與考評措施

(一)怎樣讀書

讀書的目的決定讀書方法我們開展名著閱讀的目的主要有:增養語感,豐富想象,積累語彙,提高素養;增廣見聞,豐富知識,陶冶情操,充實人生。有鑑於此,我們讀書應精讀與略讀相結合,博覽與感悟相結合。

有時應“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好讀書,不求甚解”,博覽羣書,增廣見聞,像孫仲謀,像陶淵明;有時應反覆品讀,細心推敲,圈點批註,去粗取精,古爲今用,洋爲中用,像毛澤東。

最要緊的是:融會貫通,活學活用。

要重視做讀書筆記,做到不動筆頭不讀書。

讀書筆記的一般原則與方法:

分析事件,品評人物;記錄精華,重在感悟;及時翻閱,活學活用。

爲了便於檢查評比,也爲了永久保存,建議採用下列方式:

1、筆與顏色:用鋼筆撰寫,以黑色、深藍、藍黑爲主,輔以藍色或紅色。

2、每本筆記的前兩頁作目錄,記錄所讀書目、時間與字數。

3、筆記爲日記,要逐日撰寫。

第一行:日期、星期、天氣;

第二行:書名、章節或頁碼,當天閱讀字數;

第三行起次:A、內容概括,B、錦言妙語,C、閱讀感悟。

4、每次評比前自我統計:

A、閱讀內容(列出書目與字數);

B、閱讀起止時間、總閱讀量與日均閱讀量;

C、兩名覈對者覈對後簽名。

(二)“名著知識競賽”方案

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朱永新

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是每一位教育管理者、班級主任、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神聖職責。因此名著閱讀的開展與成效應作爲衡量教育管理者、班級主任、以及語文教師工作業績的標準之一,納入教育管理考評、文明班評比及語文教師業務考覈。

具體實施方案:

“名著知識競賽”每年舉行一次,時間是每年五月中下旬。由教導處組織語文科組有關成員,完成初賽與複試的命題與閱卷工作。

全校同學都必須參加“名著閱讀知識競賽”的初賽,少一人將在文明班評比中扣除一分。初賽在各班課室舉行,複賽集中在綜合樓六樓教師會議室和兩間電教室舉行。初賽試卷由該班語文科任批閱,將複賽名單報教導處。複賽試卷由教導處組織人員集中閱卷。

複賽名額分配:實驗班每班8人,常態班每班4人。

獲獎人數視各級參賽人數按比例確定,一等獎1%,二等獎2%,三等獎3%

競賽成績納入文明班考評,一等獎加3分,二等獎加2分,三等獎加1分。

獎品:一等獎獎名著一部,價值20元以上,二等獎獎時尚作品一部,價值10元以上,三等獎獎精裝筆記本一本,價值5元以上。

“名著閱讀演講比賽”活動參照此方案實施。

開展競賽活動的目的:激勵全體師生紮紮實實地開展名著閱讀活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這種良好的讀書習慣一旦養成,園洲中學的教學質量與辦學水平必將發生質變。

六、實驗研究過程設計

第一階段(20xx、9--20xx、2)準備階段。

制定研究方案,培訓研究人員,召開動員大會,明確名著閱讀的意義、內容和方法要求,激發閱讀興趣,整理申報資料,完成課題申報。

第二階段(20xx、3--20xx、3)實驗階段。

深入實踐研究,開展各項名著閱讀活動,收集優秀讀書心得,完成階段研究報告。

第三階段(20xx、4--20xx、9)總結驗收階段。

總結實驗成果,編輯《名著閱讀作品選集》,完成綜合評估,撰寫結題報告。

七、研究方法與保障措施

(一)具體研究方法:

①文獻研究法:組織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研讀《語文課程標準》,積極蒐集與本課題研究相關的資料信息,使課題實驗建立在紮實的理論支撐的基礎上。

②跟蹤調查法:密切關注學生開展名著閱讀活動情況,定期分析其學養與品格方面的變化。

③行動研究法:積極開展名著閱讀實驗研究,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個性化名著閱讀有效途徑,搭建各種閱讀平臺,不斷交流閱讀體會,及時展示名著閱讀成果。

④個案分析法:收集典型個案,開展研討展示活動,推動名著閱讀活動的開展。

⑤歸納統計法:運用歸納統計方法進行成果分析形成資料。

(二)實驗保障措施

①資料保障:學校圖書館與班級圖書角有足夠的書籍滿足師生各方面的閱讀要求;

②課程傾斜:每週七八年級開設兩堂、九年級開設一堂名著閱讀課。

③環境保障:建設好閱覽室、讀書園地、名著沙龍,讓校園瀰漫書香。

④政策保障:將名著閱讀納入教育教學管理業績考評、文明班評比與語文教師業績考覈。

八、預期成果

(一)理論成果

1、形成師生名著閱讀作品集,閱讀篇目推薦與活動方案集。

2、構建農村國中名著閱讀實踐活動基本模式。

3、撰寫並努力發表有一定理論深度的科研論文與研究報告。

(二)技術成果

1、探索出激發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2、構建農村國中名著閱讀實踐活動的內容體系。

3、形成農村國中名著閱讀實踐活動的評價體系與指導體系。

九、課題組織機構及職責

課題負責人:教導處顏進棠主任

職責:撰寫課題實驗方案,定期組織實驗教師進行理論學習,開展名著閱讀和閱讀交流活動,爲實驗教師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持,收集課題研究的相關資料,做好階段性小結和終結性總結,撰寫結題報告。

小組負責人:07級鍾小澤、08級陳劍新、09級程興龍

職責:協助主持人搞好本級組名著閱讀活動的日常管理,定期彙報本級組名著閱讀活動的開展情況,對活動開展提出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做好本級組階段性小結。

課題組成員:顏聚棠、樂曉勤、曾國華、陳劍新、黃惠卿、鍾小澤、陳茹潔、楊旭冠、樑樹基、羅澤高、張友興、李金梅、劉功賦、程興龍、黃豔玲、魏媛媛、陳會秋。

職責:積極參加名著閱讀活動,以自身學養與境界不斷提升的事實來感召學生;積極組織本班學生開展名著閱讀活動,每學期對學生的讀書筆記至少評比檢查兩次,獎掖先進;對學生的名著閱讀活動及時加以指導;創設種種成果交流的平臺,充分調動學生名著閱讀的積極性;致力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每個學期收集10-20篇優秀的讀書筆記;每個學年撰寫出一篇有質量的名著閱讀科研論文或研究報告。附件下載:

課題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於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計劃或方案)如同建築師的藍圖,有了好的開題報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計劃、有系統、有組織地開展研究工作,以保證課題研究任務的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