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開題報告

論文的開題報告怎麼寫(新版多篇)

論文的開題報告怎麼寫(新版多篇)

課題名稱要準確 篇一

準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

比如我們省級課題裏有一個課題名稱叫“職業學校學生學習能力與發展能力的研究”,這裏面研究對象就是職業學校學生,研究的問題就是學習能力與發展能力。

有時候還要把研究方法寫出來,比如“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的實驗研究”,這裏面研究的對象是職業教育,研究的問題是教學方法,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實驗研究,這就說的很清楚,別人一看就知道這個課題是研究什麼。總之,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要準確地把你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

整理開題報告的格式 篇二

開題報告有特殊的格式要求。舉例說明:

論文開題報告範文 篇三

一、本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當前,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時代背景下,美國作爲世界經濟的核心,美國經濟對於世界整體經濟來說影響是重大的。而中國作爲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中國不可能在危機中獨善其身。國際金融危機對於中國資本市場,乃至實體經濟的影響是深遠的。

21世紀財務管理的環境變化及其對財務管理的要求對於財務管理的環境變化,可從宏觀和微觀環境兩個方面分析。從宏觀環境來看,主要表現在經濟全球化浪潮勢不可擋,知識經濟方興未艾,信息技術、通信技術與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等。從微觀環境分析,表現爲公司內部的機構重組,公司之間的購併與重組,虛擬公司的興起等。而每一方面都對企業財務管理觀念提出了挑戰。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浪潮、知識經濟與電子商務的衝擊,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的理論與方法已經明顯不能完全適應21世紀財務管理的環境變遷,在指導企業的財務管理實務方面捉襟見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當代財務管理的理論基礎是建立在工業經濟、以有形資產管理爲主的基礎上,而目前全球正大步跨向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無形資產比重逐步上升,有的高科技企業無形資產的價值已大大超過有形資產的價值。

2、當代財務管理的手段落後,隨着通訊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財務勢在必行。

3、當代財務管理中的風險管理範圍狹窄,僅限於財務風險,而對於風險投資的管理很少論及。

4、現行財務制度呆板,激勵與約束機制不對等、不相容。

5、現行財務評價體系主要限於可用貨幣計量的財務指標,而對企業的人力資源、知識資產等缺乏適當的指標加以考覈評價。

三、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方法

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什麼是財務風險

二、企業財務風險的表現形式

(一)資本結構不合理

(二)投資缺乏科學性

(三)資金回收策略不當

(四)收益分配政策不規範

三、中國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企業的理財活動尚未與不斷變化的外部經濟環境相適應

(二)企業內部財務關係混亂,決策缺乏科學性

(三)內部財務監控機制不健全

(四)企業理財人員素質不高,缺乏風險意識

四、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措施

(一)提高財務決策水平,建立財務預警系統

(二)加強企業財務風險控制

(三)建設財務風險制度文化,增強風險防範意識

(四)完善風險管理機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五)理順企業內部財務關係,做到責、權、利相統一

研究的方法:

1、文獻研究法:通過調查文獻獲得對本課題相關的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瞭解掌握本課題所研究的問題。

2、歸納整理法:在材料的處理上,首先確定了哪些材料對於本課題的研究有用,並將其集中整理;哪些材料是多餘的,對其進行篩選。

3、對比分析法:對於同一問題的研究,別人的觀點可能不一致,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要汲取別人的一些對自己來說有用的東西,在這過程中,要對比分析一下,哪些地方合理,哪些地方存在差異,以便自己在獲取資料時提供方便。

4、求同思維法:我們應該對別人的研究成果持一種認同的態度,站在他們研究的立場上去體味他們的成果,學習他們的一些觀察問題和思考問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增加對沈從文及其作品的理解。

5、求異思維法:認真領悟別人的觀點,但不要被別的觀點所束縛。運用發散性思維,努力在文章中或別人的評論中發現新的東西,並及時加以總結。

四、本課題主要查閱的文獻和資料

[1]顧曉安。企業財務預警系統的構建[J]。財經論叢,2000,(7)。

[2]朱望生。論企業財務風險[J]。會計學會,2002,(10)。

[3]黃錦亮,白帆。論財務風險管理的基本框架[J]。財會研究,2004,(6)。

[4]鍾言。財務風險防“四高” [N]。中國經濟時報,2005-11-29.

[5]朱然。現代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及防範[J]。經濟師,2005,(4)。

[6]王小惠。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及其防範[J]。經濟師,2006,(3)。

[7] ChenNianDong. Shallow discussion enterprise financial failure the establishment of early warning system [J]。 Forest accounting and accounting, 2000, (9)。

[8] LiuQiuPing. Strengthen enterprise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J]。 Building management modernization, 2003, (2)。

[9] strict really red. Our country enterprise financial risk the causes and prevention [J]。 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01, (4)。

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篇四

1、延伸歷史教師改革的視線:新課程改革不要集中在導入、學習過程等環節上,最後5—10分鐘的小結這個環節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一節課最後的5—10分鐘學生學習心理疲累的時候鼓勵、獎勵學生的個人小結和創造記憶方法,將會進一步刺激學生的主動細胞,延伸學生主體學習的積極性。

2、利於學生創造、整合學習經歷以來的記憶方法:對於每一節課堂裏需要理解記憶的內容由學生自己創造發明適合自己、利於自己的記憶方法,長期積累而成的方法將促使學生整合成個人的記憶方法大全,惠及其它學科,因此鍛鍊而成的創造能力貫穿一生。

3、見效快、收效大,利於鞏固學生對歷史學習的堅持:每一節課的有效小結、有效記憶都是在該節課的最後時間裏完成和出現的,學生的成功感瞬間得到滿足,可以推動學生加快進一步探索新的小結方法、記憶方法,從而源源不斷的保持主體性學習的動力。

4、利於歷史學科整體改革的推進:歷史課堂的每一個環節都是互相銜接的,互相影響的,充滿激情的小結是下一節課的源頭。

開題報告怎麼寫 篇五

一、畢業設計(論文)課題來源

這次畢業設計的課題是根據自己的專業所長和自己的興趣選定的,屬於設計繪圖類題目,在江祖勇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課題屬於開發設計型。

二、選題的目的及意義

印刷工藝過程是藉助印刷壓力將塗布在印版上的油墨轉移到印張上的過程。作爲傳遞油墨和塗布油墨的着墨裝置,無論對哪種印刷機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爲了獲得清晰的印品,油墨塗布要適量、均勻,沒有性能良好、工作正常、結構合理的着墨裝置,任何印刷機都不能印出令人滿意的印品。

三、本課題在國內外的研究狀況及發展趨勢

在早期的膠印機上不存在完整的供墨系統,由人工方式向版面提供和補充油墨,隨着膠印機的不斷改善,供墨系統從無到有,並發展到今天的自動化程度,成爲膠印機上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目前的目標是在一些基本技術上取得突破,具體是:

控制方式的智能化,在高速膠印機上研發遠程診斷功能。()提供遠程服務與工作流程,針對具體機器的故障點設計系統解決方案;

設備功能多元化,在大環境的變革下多元化、彈性化,且具有多種切換功能的包裝印刷設備,才能不斷滿足市場的需求;

結構設計標準化、模塊化,利用原有機型模塊化設計,可在短時間內轉換新機型;機構運動高精度化,通過應用馬達、編碼器及數字控制(NC)、動力負載控制(PLC)等高精度控制器來完成,並適當做好產品延伸,朝高科技產品的方向進行研發;

無軸傳動技術。用“電子齒輪”代替傳統的機械齒輪,去掉傳動軸,其優點在於避免由於傳動軸的扭曲以及齒輪間隙對印刷機張力及套印造成的影響,可實現更高程度的同步運轉,真正實現印刷機組模塊化;

針對特殊應用的混合技術和通過連線生產增加附加值;爲了適應上述發展,輸墨機構也必須同步發展。輸墨系統是技術上極其難於解決的複雜部分。

每一種膠印機的發展其主要內容是設計着墨系統,傳墨系統最好能滿足一下要求:在印刷紙張縱向與橫向上獲得高度均勻的油墨層快速的調節敏感性各個分色圖像油墨層之間的分裂要小,也就是對分裂影響的低敏感性對油墨和溼潤溶液的數量具有大範圍的控制變量滿足經濟效益要求等。

四、本課題主要研究內容

1、畢業設計內容

根據印刷工藝原理及印刷機操作程序的要求,膠印機必須把油墨均勻地適量地傳給印版表面,並根據需要進行離墨和着墨。爲此本設計要求採用合適的機構來完成離墨動作,選擇適當的着墨時間參數。

設計內容

(1)分析膠印機的着墨工作過程,選擇合適的時間參數;

(2)選擇合適的驅動機構;

(3)根據結構選擇合理的結構參數;

(4)設計着墨詳細結構;

2、主要參數

最高印刷速度:10000/小時;

最大紙張尺寸(mm):750*520;

最小紙張尺寸(mm):285*200。

五、完成論文的條件和擬採用的研究手段(途徑)

1、通過搜索相關的中外文資料,瞭解着墨機構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撰寫綜述;閱讀並翻譯外文資料,並藉助查閱相關的專業文獻完成開題報告。

2、通過在自主學習並在指導老師的指點和引導下,形成自己的設計思想,確定設計方案,完成設計計算,繪製三維機構,並完成着墨機構的電子圖稿。

六、本課題進度安排、各階段預期達到的目標:

第1—5周:調研、收集資料,擇寫綜述,閱讀、翻譯外文資料,對着墨機構動作分析,確定着墨、離墨時間,對結構類型進行分析,選擇合適機構,並確定合適的參數時間,設計計算,完成開題報告。

第6—7周:設計結構,校覈。

第8—12周:繪製三維機構。

第13周:在計算機上對所有設計機構進行修改和調整。

第14周:根據三維圖繪製工程圖。

第15周:編寫設計說明書。

第16周:編寫設計說明書,編寫PowerPoint電子課件。

第17周:編寫PowerPoint電子課件,總結、答辯。

七、指導教師意見

對本課題的深度、廣度及工作量的意見和對設計(論文)結果的預測:

指導教師:xxx

八、所在專業審查意見

負責人:xxx

開題報告樣本 篇六

一、畢業設計(論文)課題來源

這次畢業設計的課題是根據自己的專業所長和自己的興趣選定的,屬於設計繪圖類題目,在江祖勇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課題屬於開發設計型。

二、選題的目的及意義

印刷工藝過程是藉助印刷壓力將塗布在印版上的油墨轉移到印張上的過程。作爲傳遞油墨和塗布油墨的着墨裝置,無論對哪種印刷機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爲了獲得清晰的印品,油墨塗布要適量、均勻,沒有性能良好、工作正常、結構合理的着墨裝置,任何印刷機都不能印出令人滿意的印品。

三、本課題在國內外的研究狀況及發展趨勢

在早期的膠印機上不存在完整的供墨系統,由人工方式向版面提供和補充油墨,隨着膠印機的不斷改善,供墨系統從無到有,並發展到今天的自動化程度,成爲膠印機上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目前的目標是在一些基本技術上取得突破,具體是:

控制方式的智能化,在高速膠印機上研發遠程診斷功能。()提供遠程服務與工作流程,針對具體機器的故障點設計系統解決方案;

設備功能多元化,在大環境的變革下多元化、彈性化,且具有多種切換功能的包裝印刷設備,才能不斷滿足市場的需求;

結構設計標準化、模塊化,利用原有機型模塊化設計,可在短時間內轉換新機型;機構運動高精度化,通過應用馬達、編碼器及數字控制(NC)、動力負載控制(PLC)等高精度控制器來完成,並適當做好產品延伸,朝高科技產品的方向進行研發;

無軸傳動技術。用“電子齒輪”代替傳統的機械齒輪,去掉傳動軸,其優點在於避免由於傳動軸的扭曲以及齒輪間隙對印刷機張力及套印造成的影響,可實現更高程度的同步運轉,真正實現印刷機組模塊化;

針對特殊應用的混合技術和通過連線生產增加附加值;爲了適應上述發展,輸墨機構也必須同步發展。輸墨系統是技術上極其難於解決的複雜部分。

每一種膠印機的發展其主要內容是設計着墨系統,傳墨系統最好能滿足一下要求:在印刷紙張縱向與橫向上獲得高度均勻的油墨層快速的調節敏感性各個分色圖像油墨層之間的分裂要小,也就是對分裂影響的低敏感性對油墨和溼潤溶液的數量具有大範圍的控制變量滿足經濟效益要求等。

四、本課題主要研究內容

1、畢業設計內容

根據印刷工藝原理及印刷機操作程序的要求,膠印機必須把油墨均勻地適量地傳給印版表面,並根據需要進行離墨和着墨。爲此本設計要求採用合適的機構來完成離墨動作,選擇適當的着墨時間參數。

設計內容

(1)分析膠印機的着墨工作過程,選擇合適的時間參數;

(2)選擇合適的驅動機構;

(3)根據結構選擇合理的結構參數;

(4)設計着墨詳細結構;

2、主要參數

最高印刷速度:10000/小時;

最大紙張尺寸(mm):750*520;

最小紙張尺寸(mm):285*200。

五、完成論文的條件和擬採用的研究手段(途徑)

1、通過搜索相關的中外文資料,瞭解着墨機構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撰寫綜述;閱讀並翻譯外文資料,並藉助查閱相關的專業文獻完成開題報告。

2、通過在自主學習並在指導老師的指點和引導下,形成自己的設計思想,確定設計方案,完成設計計算,繪製三維機構,並完成着墨機構的電子圖稿。

六、本課題進度安排、各階段預期達到的目標:

第1—5周:調研、收集資料,擇寫綜述,閱讀、翻譯外文資料,對着墨機構動作分析,確定着墨、離墨時間,對結構類型進行分析,選擇合適機構,並確定合適的參數時間,設計計算,完成開題報告。

第6—7周:設計結構,校覈。

第8—12周:繪製三維機構。

第13周:在計算機上對所有設計機構進行修改和調整。

第14周:根據三維圖繪製工程圖。

第15周:編寫設計說明書。

第16周:編寫設計說明書,編寫PowerPoint電子課件。

第17周:編寫PowerPoint電子課件,總結、答辯。

開題報告怎麼寫 篇七

一、論文選題的目的、意義和文章的創新點

1、選題目的

本文選題目的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系統瞭解產業地理集中的相關理論和高技術產業的相關知識;第二,將產業地理集中的相關理論運用於高技術產業;第三,對中國高技術產業的發展提出對策和區域政策。

2、選題意義

國內外學術界對產業地理集中度的研究比較充分,對地理集中度的測度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指標體系,但是,學者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傳統的製造業上,很少有學者將產業地理集中的相關理論應用到高技術產業的發展上。隨着知識經濟的興起,全球化、信息化、工業化的不斷滲透,高技術產業已經成爲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源泉,對高技術產業佈局特徵及規律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將成爲國內外學術界研究的重點。本文的寫作希望能通過對中國高技術產業及其子產業的地理集中進行實證研究,以全國及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高技術產業及其子產業數據爲樣本,對該時間跨度內我國高技術產業及其子產業的區位基尼係數和CR指數進行測算,藉此分析我國十餘年來高技術產業地理集中度的時空變化趨勢,並提出我國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對策和區域政策。

3、本文的創新點

將地理集中度應用與高技術產業領域,此類研究在國內還極爲少見;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創新性的利用協方差來計算區域基尼係數;此外,本文還採用了空間變化趨勢和時間變化趨勢相結合的分析方法。

二、國內外關於該論題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1、國內外關於該論題的研究現狀

在國外,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產業地理集中研的究成果豐碩。Krugman(1991)採用區位基尼係數測量了美國106個三位數的地理集中度,發現低技術產業在空間上更爲集中。Ellison和Glaeser(1997)設計了測度產業地理集中的的指標EG指數,並計算了1987年美國兩位數、三位數和四位數產業在州、縣等空間單元的EG指數,來測度這些產業的地理集中程度,發現幾乎所有產業都有一定程度的地理集中,對給定的空間尺度,產業分類越細,產業在空間上越集聚;對同一類產業而言,空間尺度越大,集聚態勢越顯著。Amiti(1998)計算了EU十國的三位數水平的27個產業的基尼係數以及五國65個行業的基尼係數,檢驗了1968—1990期間歐洲的工業地理集中的變化 情況,並得出在歐洲產業中間投入強度與其地理集中程度成正相關的結論。Maurel和Sedillot(1999)設計了新的指標(MS指數)來研究產業的地理集中,並測算了法國四位數製造業的地理集中程度,發現273個產業中,有211個產業的MS指數大於0,分佈比較集中。

在國內,今年也興起了一股研究產業地理集中的熱潮。粱琦(20xx)計算了1994年、1996年和2000年中國工業的24個行業的基尼係數值,分析了這些產業地理集中的變化趨勢。楊寶強(20xx)運用區位基尼係數,分別按省級行政單元和東、中、西三大區域但願對中國1992年和2000年三次產業的地理集中情況進行實證研究,發現中國三次產業的地理集中程度仍然很低。羅勇和曹麗莉(20xx)利用EG指數和自定義的五省市集中度對中國20個製造業1993、1997、2002、20xx年的集聚程度進行了精確測定。王業強和魏後凱(2006)採用中國31個省區市1980—20xx年製造業行業數據計算了區位基尼係數、SP指數和MHHI指數,研究發現,中國製造業表現出明顯的地理集中現象,絕對地理集中和相對地理集中並存,並分析了我國製造業的時間變化趨勢和空間分佈變化趨勢。賀燦飛和謝秀珍(2006)的研究較爲完整系統,他們採用區位基尼係數測算了1980—20xx年中國各省區兩位數製造業的地理集中情況,發現大多數產業在20世紀80年代區域分散而在90年代趨於集中,大多數省份產業結構總體上趨向多元化發展。張文彬和黃佳金則利用熵指數,考察了我國製造業在1988—20xx年地理集中度的時空演變情況,研究發現絕大多數行業地理集中度上升。

2、國內外對該論題研究的發展趨勢

產業地理集中或產業集聚、專業化與集羣是幾年來國內外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問題(魏後凱)。在國外,自Krugman(1991)起,Ellison和Glaeser(1997)、Amiti(1998)、Brulhart(1998)、Haaland(1999)、Midelfart(2000)、OvermanHenry(2000)、NikolausWolf(20xx)等人在該領域做了大量。

相比而言,國內關於產業地理集中的研究比較晚,但近年來已成爲產業經濟學和區域經濟學科的熱點問題,表現爲近幾年來,研究成果越來越多,研究越來越系統。筆者根據中國知網資料統計,20xx年,該領域發表期刊論文3篇,20xx年爲4篇,20xx年爲7,2006年爲23篇,2007年爲25篇,20xx年爲33篇。

該領域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實證研究上,國內外的學者都是通過對具體行業的地理集中度進行測度,進而提出科學、合理、可行的政策建議。該領域的文章具有很強的政策導向性,這一特點在短時間內不會改變。

三、論文的主攻方向、主要內容、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

1、主攻方向

論文主要是以前人的研究爲基礎,闡述地理集中度的相關概念及其測度,並將其應用到我國的高技術產業,爲該產業的發展提出科學可行的政策建議。

2、主要內容

本文對國內外產業地理集中的研究進行了梳理,系統地整理了定量測度產業地理集中度的方法和指標體系。利用數學和統計知識,對我國高技術產業的區域基尼係數和CR指數進行定量的計算,以此分析我國高技術產業格局的時空變化趨勢;構建數學模型,研究高技術產業地理集中度與產業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在此基礎上,提出我國發展高技術產業的政策建議。

3、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區域經濟學、產業經濟學、計量經濟學、數學建模和數理統計等多學科綜合研究法,突出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基礎理論研究和具體實證分析相結合,力求研究成果具有理論創新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4、技術路線

四、畢業論文(設計)的進度安排

1、20xx年10月—20xx年11月,根據自身研究興趣以及系裏公佈的選題指南確定論文選題。

2、20xx年12月—20xx年1月,收集閱讀論文資料,撰寫開題報告、畢業論文設計書初稿。

3、20xx年2月,向論文指導老師提交開題報告、畢業論文設計書,按指導老師修改建議修訂。

4、20xx年3月,完成論文初稿寫作,提交指導教師修改。

5、20xx年5月上旬,完成論文打印、裝訂,參加論文答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