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多篇

讀後感5.84K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多篇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1

這是一本歷史書,也可以算一本勵志書,至少對於我來說。我之前的日記裏已經多次提到這本書了,所以這裏偏重系統總結地寫一寫這本書的讀書筆記

首先是歷史,這本書講述的是明朝兩百年間的歷史,從朱元璋造反講到崇禎皇帝上吊,其中分爲很多角度,圍繞一個又一個風雲人物,從他們的角度講述了他們的故事和明朝的故事,多角度地,立體地,全面地剖析了明王朝的興衰和背後的因果關係。

然後是文學價值,司馬遷的《史記》有譽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說的就是它集史料和文學的作用於一身。這本書也是一樣,至少我認爲它是有文學價值的,它的語言是生動有趣的,是幽默通俗的,也是感人肺腑真情實意的,它可以讓你笑出聲也可以讓你默默感傷,它的故事能讓你一直讀幾個小時而不厭倦,想要繼續讀下去。自認爲這便是文學價值了。

除此之外還有正確的觀念,書中寫了無數的歷史人物,他們都是崇高可敬的,他們爲了社稷和大道可以忍辱負重數十載,可以單槍匹馬守邊疆,他們都有私慾,卻放棄了私慾,這便是高尚。

他們爲了自己的價值和意義而活,這是多正確的人生觀,他們追求的是正義和平等,爲了理想付出自己的努力甚至生命,這是多正確的價值觀,一個人若是有理想,便有明確的方向和無窮的力量。

你想要以什麼樣的方式生活,就去吧,人生是第一次,生活是第一次,什麼都是第一次,什麼便都是嶄新的,有無限的可能和奇蹟,要相信年輕的力量可以超越死亡。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2

其他缺點也是一樣。原來愛情是因爲得不到而變得更加悽美。初次相識的喜悅,讓你覺得似乎找到了知音!參加別人的婚禮,不再激動。畢業典禮時,我在手機上發現了一封簡訊,這是十天前,我掩面大哭時傳來的,只是我一直沒有去開過機。愛情雖美,卻不是生活的全部:天長地久,海枯石爛的愛情微乎其微;

這本書開頭首要報告的是自幼是農夫身世的朱元璋由於忍受不了元朝的統治,先是出家做了僧人,後被人誣陷說他要叛逆,被迫投靠了其時的叛逆步隊。逐步的,他在軍事方面的才氣徐徐顯示了出來,他先是打敗了其餘比他強的叛逆步隊,後又顛末與元的數十年的交戰。最後趕走了,元朝的天子,同一了中國。

中間又報告了朱元璋的改良和明朝的政法。箇中,朱元璋成立明朝後便操作胡淮庸這個“導火索”,清掃了丞相制度。又締造了內閣。當初朱元璋只是想把權利歸於君主,然則他錯了,後頭的朝代中,任何一個內閣都比丞相還會奪權。

在這本書裏,我看到了一個個嘴臉貌寢的小人,一個個專制奪權的閹人,一個個財迷心竅的奸臣,雖然,更看到了捨生取義的將領,尚有獨守正道的孤膽好漢。讀完了這本書,回過甚來想想,才發明本身從書中看到了許多幾何的改變,人的改變,物的改變,情形的改變......而這些改變都是因“好處”起:兄弟相互殘殺、父子反目成仇、將好好的一代王朝攪和的烏煙瘴氣,不都是因“好處”而起的嗎?

在這本書中,最讓我服氣的人就是鐵鉉。他不外是一個詩人,然則在面臨朱棣的叛逆下,唯有他沒有退縮,他前去了前列,找到了那些傷兵,逃兵,並教育着他們與朱棣睜開了抗衡,正是這麼一位普平凡通的詩人,讓朱棣吃了不少苦頭。看到這裏,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就是這麼平凡的詩人,就可以在國度危難時自告奮勇,這聲名他懷有多大的愛國情懷啊!

在我們擁有信心做好的前提下,我們將尋找更便捷的路走下去,使我們的人生越來越順暢。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3

自古以來,建立一個王朝很難,毀滅一個卻相對容易得多,所謂牆倒衆人推,破鼓萬人捶,不是沒有來由的。

唐時的黃巢在考試落榜後,站在長安城門前,惆悵至於,豪氣叢生,作詩一首,大大的有名——《詠菊》:待得秋來九月八,我花開時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一個人要顯示自己的力量,從來不是靠暴力,挑戰這一準則的任必然會被歷史從強者的行列中淘汰,歷來如此。

迷信是封建時代人們的通病,想要佔有天下,必須要佔據王氣之地,南京就是這麼一個地方,紫金山縱橫南北,恰似巨龍潛伏,而石頭山則臨江陡峭,如虎盤踞,這就是南京龍蟠虎踞的來歷。

從跟隨當年那個給地主放牛的小屁孩起義的小兵,到跟隨道衍的小和尚,從見識于謙力挽狂瀾的小吏,到獨在異鄉爲身是客的朱祁鎮的侍從,從陪同王守仁前往龍鎮驛站的家僕,到連中三元張居正的書童,從湯顯祖的粉絲,到帶走袁崇煥人頭的刀斧手,最後看着崇禎上吊的小百姓......

整個過程三百多年,說長不說短不短。對於時間,我們無法給與最公正的評論。很久以前我收藏過一句話:世人都以爲時間就象一條平靜流逝的大河,永遠只向着天的方向奔流不息。但我可以告訴你,我見過時間的真面目,其實他們都錯了,時間就像是在狂風暴雨中的大海,或許,你想知道我會是誰?來吧,跟我來吧,我會告訴你一個故事,一個你從未聽說過的故事……。

這或許是時間最真實的面目。而正是這三百多年的波浪壯闊與夾雜其中的平淡不驚,給我們一段鮮活的歷史,給我們無數站在歷史舞臺上的人格形象,而這段歷史中,我只留下了2個人。

這兩個人,一個是于謙,一個是崇禎。 一個是力挽狂瀾,兩袖清風的臣子,一個是最爲勤勞卻最爲悲劇的帝王。然而歷史終將把他們帶到同一個地方,那個是個偉大的地方,那個地方,只配站立偉大的人。

翻到書的最後一頁,看到那首詩,讀到那首詩的最後一句:相信未來,熱愛生命。結束了嗎? 結束了。 真的結束了嗎?沒有,因爲我將用我自己的方式,度過我自己的人生。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4

《明朝那些事兒》是我最近一直在看的一套書,這套書共有7部。作者“當年明月”以史料爲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爲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講述了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縱觀三百年明朝那些事,其中,有兩位帝王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最欣賞的戰士——朱棣。朱棣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是他創造了明朝最輝煌的時刻。看:蒙古軍打來了,他一馬當先,帶頭衝鋒,不顧自己的安危,左劈右砍。“皇帝都那麼勇猛,我們還不趕快衝!”戰士們士氣大增,喊聲沖天,蒙古兵嚇得渾身發抖,一觸即潰,紛紛奪路而逃。明朝的名聲飛速遍佈四周鄰國,誰都不敢侵犯明朝,全部乖乖進貢,唯恐慘遭屠刀,百姓們終於安居樂業。

我最討厭的昏君——朱厚照。朱厚照是明朝第一貪玩皇帝,其實,這位仁兄智商還是挺高的,只是將能量用錯了地方。他既不是政治家,也不是軍事家,因爲他將自己的一生全部押在了“玩”上面。有一次,朱厚照偷偷離開朝廷,去邊境玩,結果被敵人發現,遭到追殺,幸虧朝廷及時發現,調動大將前去支援,他才保住了性命。可他不吸取教訓,後來又偷偷溜出朝廷去玩,由於旅途勞累,體力不支而患上重病,最終含恨而死,也沒留下一個子女。

相信大家看了以上這些都明白了一個道理:責任越重的人就越要以身作則,並且竭盡全力做到完美,把能量用到該用的地方。只要我們把這個道理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就一定能成爲一個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5

去年冬天,我在家裏發現了一本叫《明朝那些事兒》的書,便興致勃勃地讀起來。沒想到,這本書的作者僅以文字的魅力就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一直讀到媽媽叫我吃飯還捨不得放下。

這是一套有六冊之多的書,它向我們詳細的講述了從元末到清初之間的事,也就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的事,作者對明朝十七帝和其它一些小人物的命運作了展示。作者以製表工人的耐心、導彈科學家的嚴謹、詩人的情懷和演員的幽默講述了300多年波瀾壯闊的歷史。作者筆下的歷史不但嚴謹真實,而且又不乏幽默,可以作爲茶餘飯後學習歷史的最佳讀物。

本套書第一冊《明朝那些事兒?朱元璋卷》讚揚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及當時文官武將的超強軍事才華,他們一次又一次機智勇敢地殺敵和他們超強的忍耐與明智的判斷力也讓我敬佩萬分。每當講到一位將領在痛苦的抉擇中沉思時,我便加上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和見解,給這位將領出主意,可見我是早已身臨其境。

這本書教會我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觀判斷,真理有時候只站在少數人那邊,不要因爲看了別人的主意後改變自己的觀點,我很想和《明朝那些事》的作者聊一聊,因爲他寫的這部書我真的很喜歡。我還想響應讀者們在網上的號召,把這本書頂入中國小課堂。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6

要說卷壹的主角,那就是朱元璋了:他生於窮苦家庭,父母兄弟都先後因旱災而引發的饑荒餓死,可那些原本可以保住他們性命的救濟糧卻被貪腐官員所佔,米商也變成了奸商,這使朱元璋恨透了貪腐官員和商人,也是他後來頒佈一些聳人聽聞規定的原因。總結朱元璋的一生來說,他是一個大公無私、善用人才、爲了後代不惜屠殺功臣的人;從剛開始的皇覺寺中孤燈一盞,濠州城中奮發圖強,鄱陽湖上火光沖天!茫茫大漠劍舞黃沙!開創帝國,光耀後代!在朱元璋的身上,我感受到了那沖天的豪氣,也看到了一個朝着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毫無疑問,他的大公無私以及那驚人的判斷力值得我們學習,同時,他也告訴我們,人堅強的意志和決心可以戰勝一切困難!

再來說說朱允文,他是一個皇孫,後來當了皇帝,可他一生都生活在別人的陰影中,直到他死去。給朱允文一個評價吧:他是一個可憐的人,一個善良的有些傻的人,一個不會知人善用的人,一個判斷力極低的人。人是要溫柔善良些,這沒錯,但,不要忘了,有些東西過了頭,就會壞大事,就像朱允文,放虎歸山,終毀大事。

最後來說說明朝的永樂大帝——朱棣。他出生在戰火中,從小就與戰爭爲伍,並近乎狂熱的愛上了這種殘酷的美感,,最終還用戰爭坐上了皇位。我們可以說他殘暴不仁、冷酷至極,但我們也不得不說他確實是一位明君,一位英明非常的君主。結合他登上皇位後的種種,你會發現,他擁有長遠的遇見,會從各方面考慮問題,即使漏了哪一點,他的黑衣宰相也會及時的給予他提示,使他最終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我們也給朱棣一個公平公正的評價吧:他是一個無賴,是一個雙面人(對於敵人,他殘暴,對於百姓,他愛民如子),但他的好學、不恥下問(雖然只存於戰爭方面)、做事不拖泥帶水,還有他頑強的品格,這幾個方面,值得我們學習。

元末明初,一個戰火不斷的年代,不過由朱元璋等人的事例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童年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未來,古人所說的“三歲看長,七歲看老”是有道理的。你看那些偉人,哪個不是在童年就立下了自己遠大的志向,長大後一步步實現的?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7

歷史原來很精彩,一點也不枯燥。這是我讀《明朝那些事兒》後最大的感慨。

真的很喜歡這本書,不僅僅知道到很多關於歷史的故事,瞭解了很多以前我佩服的歷史名人,更讓我驚喜的是那些文筆犀利而又妙趣橫生的語段,令我百看不厭。這本書講的是從朱元璋出生起到明朝滅亡的三百年間的事,雖然屬於歷史軍事,但是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反而很是生動,讓我經常想笑起來,這不得不非常佩服當年明月(石悅)的文筆,雖然不是作家,但是我想好多作家都不會寫出如此妙趣橫生的文章來。

信手拈來,就可見一斑,“根據《水滸傳》的記載,在古代,要想一舉成名,有條最快的捷徑--上山打老虎。成功人士如武松、李逵等都是光榮的好榜樣,而朱厚照先生雖然已很有名,倒也想過一把打老虎的癮。”,這句話,雖然是在用開玩笑的口吻,但也確實含着深深的諷刺意味,對於一個皇帝,只想着各式花樣的玩,而不關心黎明百姓,確實是當時的不幸,也難怪他的當政不是天下之福。

這本書中,作者也對那些王公大臣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描述,作者愛恨分明,有褒又貶,對於“于謙”,作者是深深的折服,爲他冤屈而死,感到痛苦和惋惜,而後當來李賢爲他伸張正義,不禁痛快淋漓,歷史是不會虧待那些大忠大義之人的。而對於像汪直、魏忠賢之類的'宦官敗類,作者又難以抑制對其的厭惡,而作者對於宦官又從不全盤否定,而是有他自己的看法。對於那些敗類的惡,不僅是作者個人的情感,不難想象,當時的百姓對其的懼怕與痛恨之深。當我讀到本書關於王守仁的道出,讓我瞭解了一個完整的王明陽,是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哲學家,那麼全面而細緻,以前真的是“孤陋寡聞”也不止,真的令我很驚喜。其中,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着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讓我不禁對歷史的框架有個深刻一點的瞭解和人文的感嘆。讀這本書不僅讓人學會過很多東西,重要的是讓人有興趣的讀完它,沒有任何枯燥之味。正如作者的序言中所說“歷史是如此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爲什麼到了史學家手裏就變得枯燥無味了呢?歷史學家就不能把生動活潑的歷史呈現給大衆嗎?是受制於能力、才力,還是受制於觀念?”而向一般的歷史學家總是把歷史描繪的如此枯燥乏味,他們的描述方式也難以被消化,令人難以讀下去,除非是專業者爲了學習必須研究,漸而漸之,歷史離老百姓平常人越來越遠。

近些年來,我們普通的老百姓漸漸看到了歷史明晰的曙光,易中天教授的讀三國,令廣大普通曆史愛好者甚至學者深深癡迷,而近來,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又令人們紛紛深陷歷史的喜愛之中,這的確是令人欣喜的。如今,在“歷史離我們太遠。歷史書籍太多”面前下,我們可以有一些好的選擇了,不會再有面對史書的迷茫和無趣之感了。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種既還原歷史而又生動耐人品味的歷史軍事書籍會越來越多,“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不僅如此,歷史會讓我們的腳步向前,社會也會沿着歷史的齒輪前進!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8

《明朝那些事兒》就是一顆爍大的金子,至少我是這麼認爲的。起初看標題,以爲是寫的是一些風流往事的雜書,也就沒太在意,可網絡上頻繁的爆光和羣衆的評論依然那麼火熱。於是也就看了起來,好東西一下就被吸引了,本人也略喜歡閱讀歷史,看過《世界通史》、《資治通鑑》、《中國皇帝傳》等能記得起名的書籍。明朝那些事兒作者那種寫作風格很幽默詼諧,把史書通俗化、現代化,加入個人心裏思考,把無趣的歷史寫得更生動。整書看完之後,心裏很是感慨,想寫點什麼,卻不知從何說起,以前我比較喜歡唐朝和清朝前期兩個朝代,但看完明朝之後,心情爲之澎湃,對裏面的一些歷史人物特別的崇拜 。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 。 心學派的倡導者,知行合一的實踐者,我的偶像,四句教心學的精髓“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爲善去惡是格物。” 讓我頂禮膜拜的至理名言。以 57歲的年齡結束了自己的一生,感嘆命運短暫,生命不可以重來,當時生活條件比較差,醫療水平也相對落後,如果讓我們的偶像多活20年,我估計他的影響力定可以與老子、孔子相媲美。

“ 以銅爲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爲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 ”這句話我記得應該是出自唐朝太宗對魏徵逝去時說的一句名言。歷史、萬物都存在自然規律,誰也逃脫不了自然規律的法則和輪替。這也是我讀完明朝這段歷史的一個感悟。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9

今天,媽媽帶了一套書回家,我一看是一套歷史書,還是厚厚的七本,它們的書名叫《明朝那些事兒》。我心想:又是一些枯燥的歷史書,還這麼多,又這麼厚,什麼時候纔看的完啊?媽媽還強力推薦:“看過這套書的人都說寫的很好看,你一定要慢慢看、細細讀!”我只好應着媽媽的要求,心不甘情不願的捧起了書。

翻開《明朝那些事兒》的第一頁,我就隨着作者來到了1344年。朱元璋從一個吃不飽飯的和尚,通過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了元朝的統治,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朝代——明朝。明朝從創建到滅亡經過了三百年。這本書對明朝17帝,和其他王功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了全景展示。尤其對戰爭、政治、當時的經濟政治制度等用美國戲劇演員的幽默進行了細細的描述。

在書中描繪了一系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英雄人物。如“不世出之英雄”李如鬆,臨危受命敢當大任的名將李舜臣,是死不退、以身殉國的老將鄧子龍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被人家稱爲“海青天”的海瑞,百姓們爲了能見“海青天”一面,可以千里迢迢從外地趕來,磨破了十幾雙鞋,徒步趕到京城。海瑞兩袖清風,廉潔公正,想到的事就義無返顧的去做。最後他因爲直言犯上,被罷官。抄家時家裏只有幾件補滿補丁的破衣服。在百姓的心中:海瑞就是一位能爲百姓着想,不屈服於的好官。

這套書作者寫得也非常有特色,不像以前看過的歷史書,都枯燥、看不懂的。它簡單、易懂、語言幽默,情節生動。作者還時不時的調侃幾句。原來歷史書也可以這麼好玩、好看,真可謂是輕輕鬆鬆讀歷史,舒舒服服品古人!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10

最近,我迷上了一套書,叫《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當年明月(筆名)。

書中,作者以幽默風趣的寫作方式詳細地描述了明朝開國到滅亡的全過程。雖然我還沒看完,但我已經有了許多想法。首先,我對建文帝——朱紋允最有意見,因爲他在殘酷的戰場上還有婦人之仁,不知道,在戰場上,槍桿子纔是硬道理。屢次在手操勝券的情況下放走自己的敵人——朱棣,最後被他篡奪了皇位。這向我們證明:在你死我活的競爭上,有婦人之仁永不會成功。

我還比較佩服朱祁鎮,他打了敗仗後成了俘虜,但是依然堅強地活着,在經歷了多次考驗之後,他與他的親信同心協力,最後逃回自己的國家並當上了皇帝。這告訴我們無論在怎樣的困境下,只要堅持到底,奇蹟,隨時可能發生。

看了這本書,我覺得當皇帝是一件苦差事,雖然他有錢有權,但上要管大臣,下要管人民,裏要管政治,外要防敵人,忙得不得了,是一件有能力的人才能勝任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