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阿q正傳讀後感(精彩多篇)

讀後感1.31W

阿q正傳讀後感(精彩多篇)

《阿Q正傳》讀後感 篇一

阿Q是魯迅寫的一篇短篇小說,我第一次讀這本小說是在國小的課本上,後來又看了相關的電影,這部作品在我的腦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魯迅先生文筆犀利,將舊社會吃人的現狀展現在我們面前,阿Q只是當時千千萬萬個人中的一個。在這部作品中我們處處看到舊社會吃人的現象,阿Q生活的年代是從清末到民國初期。在當時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推翻了腐朽墮落的清王朝。然而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

阿Q沒有什麼太大的夢想,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底層民衆,他沒有文化,地位低下,而魯迅先生卻要給他這樣的人做傳。

在這篇小說的序裏面魯迅先生交代了爲什麼要給阿Q作傳,而且是正傳。一般來說傳只有是名人,諸侯等等纔會有,而魯迅先生偏要給一個可憐的窮人做傳,而且還要叫做正傳。

阿Q生下來就被拋棄,等他長大了,也只能給地主家打打零工,甚至他連個姓都沒有,於是在魯迅先生的筆下就成爲了阿Q。

阿Q本來想姓趙,因爲趙家是鄉里的大家。可能他也想和趙老太爺攀親,可是當他來到趙老太爺家裏,卻被趙老太爺喝道:“阿Q,你這個混小子也配姓趙”。並且被狠狠打了一巴掌。

讀到這裏的時候我就特別心痛,要知道只有古代的中國百姓纔沒有姓,到了二十世紀了,姓什麼都要被管。並且趙老太爺還羞辱阿Q。儘管在這裏我非常同情阿Q,但是讀下去發現阿Q缺少反抗精神。甚至時時刻刻用自己的精神勝利法。

當阿Q被打了,他安慰道:是兒子打老子。於是又開心起來了。儘管飽受欺負,仍然保持樂觀。阿Q也渴望愛情,他也想擁有自己的女人,然而卻沒有人會喜歡他。爲了生計阿Q外出謀生,做了小偷的同夥,卻沒敢偷一件東西。

直到最後阿Q被斬首,他才覺得整個人非常輕盈。

魯迅先生是二十世紀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用筆描繪了舊社會吃人的樣子,也表達了先生對底層人民的同情。

今天再讀這部作品,我再次感受了魯迅先生的偉大。作爲今天的我們一定要努力奮鬥,做一個有用的人。

《阿Q正傳》讀後感 篇二

《阿Q正傳》以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農村爲背景,記述了流浪僱農阿Q的故事。

小說重點描寫了阿Q的“精神勝利法”。遇到家鄉有錢有勢的趙太爺,他認爲“我的兒子將來比較闊的多”;被人打了,他便想象是被自己“兒子”打了,覺得世界沒了倫理;進城回來後,他一面譏笑鄉下人見識短,一面又鄙薄城裏人的習慣“可笑”……他以上的種種做法,僅爲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作者通過“精神勝利法”揭示了當時中國國民的普遍特徵,批判了這種自我麻醉、逃避現實的病態心理。

阿Q嚮往革命卻不明不白地被槍斃的結局,表達了作者對辛亥革命失敗原因的總結:不徹底,即只推翻了封建王朝而並未引發底層人民思想上的覺悟。

《阿Q正傳》用誇張、怪誕的手法反應了當時的社會現象,並通過阿Q這個典型形象進行了強烈的批判,意在“喚醒舊中國的無數麻木的中國人的靈魂”。

《阿Q正傳》讀後感 篇三

讀過的書不多,《吶喊》卻是其中最能帶給我能量的書,雖然只是一部短篇小說,但卻揭露了當時人性的醜陋,喚醒人們的良知,十分生動。

《阿Q正傳》寫的是一個叫阿Q的人,他是一個自欺欺人的人,雖然從表面上看,他十分樂觀,但他是一個沒有身份,沒有地位的人,許多人都會瞧不起他,把他看得很卑微。多年後阿Q有了自己的工作,賺了許多的錢,人們卻又對他滿着敬畏,這是種不良的社會風氣,對窮人唯打是罵。對有權有勢的富人卻阿諛秦承。魯迅小時也是在這種環境下成長,家境富裕時被人尊敬,家境貧窮時,又被人唾棄。

封建社會就是這樣。阿Q是一個沒有身份,但卻是一個野心極大的人,他希望能成爲大人物,被人們尊重、關注,所以,他也會爲此大費周折,甚至不擇手段。那些大官員也是爲了爬得更高,而亂殺無辜。這樣,就影響着社會風氣變得以大欺小,人人不平等。

《阿Q正傳》告訴我們:我們要用平等的眼光看世界,共享同一片藍天,共處同一個世界。生活中,會有許許多多的不平等,但我們不該抱怨,應該懷着愛與感激,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別人,去發現別人的優點,而不是去嘲笑、侮辱。

魯迅先生寫《吶喊》,他吶喊的不是就人們心中的善良嗎?他想要改變人們的內心,他想要拯救人民。世界對我們來說有時是不公平的,但不要灰心沮喪,我們只有試着改變自己平等地對待他人,才能讓自己的心靈純潔善良。

讓我們懷着一顆善良有愛的心,善待他人,發現他人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