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阿q正傳》讀後感400字多篇

讀後感1.97W

《阿q正傳》讀後感400字多篇

《阿q正傳》讀後感1

我讀起魯迅的文章來,還有些困難,理解並不十分透徹。可讀了《阿Q正傳》,我頗有感觸。

阿Q的一生是悲慘的。他永遠是被人欺負的對象,可是讓人忍俊不禁的是他總是“勝利”。阿Q是給別人做短工的,地位不高,而且總是惹到那些閒人,自然就少不了一頓打。那些人揪住他的衣領,在牆上磕上幾個響頭,不到十秒,阿Q自己反倒這樣想:“現在的世道,還有兒子打老子的……”然後便樂呵呵地走了。這就是阿Q所謂的“精神勝利法”。他窮得娶不上老婆,卻自吹“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這無疑是狂妄自大、自欺欺人。阿Q的得意之態、愚蠢愚昧在“精神勝利法”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然而阿Q更可笑,也更可悲的是他竟然和王胡比醜,比不過了還生氣,這充分說明了阿Q的生活無聊到了極點。從被人欺負後的反抗到怒目而視到自輕自賤,阿Q已經麻木了,這無不使人感到可悲與可憐。

在那個病態的中國,魯迅正是爲了通過描寫阿Q,喚醒民衆們,使那些像阿Q那樣受壓迫的勞動人民改變命運,也正是爲了拯救那時病態的中國。

《阿q正傳》讀後感2

《阿Q正傳》是辛亥革命時期農村生活的一面鏡子,是舊中國勞動人民的奴隸生活的深刻寫照,也是中國近代民族被壓迫歷史的縮影。

阿Q,上無片瓦下無寸土,孤苦伶仃的寄住在土穀祠裏,只靠給人家打短工來維持生計。在他身上最顯著的特點是精神勝利法”在那個時代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不僅是阿Q這樣的下層農民所特有的,也反映出某些國民性。

當時的統治者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依然自稱天朝,沉醉在東方的精神文明的安慰中,鼓吹中國文明爲全球所仰望,這不也和阿Q的精神勝利法如出一轍嗎?再放眼今朝社會在不斷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可是仍然有許多的阿Q不學無術且遊手好閒,整天怨天尤人,不求上進,慢慢的墮落成爲社會負擔,這些人既可悲又可憐。

在塑造阿Q這個典型的形象時,魯迅先生非常講情節的詳略,還特別工於諷刺手法和幽默語言。他的意圖可以這麼說:着眼於啓蒙,寫出舊中國的人生,主要是廣大受剝削壓迫的勞動人民的苦難悲憤而又愚昧落後的人生,希望改良這悲慘的人生,喚醒那沉睡的民衆。

《阿q正傳》讀後感3

魯迅的《阿Q 正傳》我已經讀過許多次了,至今依然還沒能完全弄懂其中的深意。

看了魯迅寫的《阿Q正傳》,發現這正是傳統社會產生墜落的中國人的典型,就如魯迅所說,阿Q的影響早已存在他的心中好多年了,只是正好有了個社會把它發表出來而已,而魯迅爲何寫這篇文章,我想是爲了想要宣封人性弱點的看法吧!所以魯迅用帶點諷刺意味的手法來寫出中國人病理的社會和人性的善良與罪惡。在這篇文章裏面,我感受最深的應該就是阿Q那被踐踏的人格以及覺得自己永遠最贏的“精神勝利法”了,這實在是一個要不得的想法,這個想法是阿Q在遭受到種種挫折後所發明出來的東西,說好聽一點是精神勝利法,其實根本就是鴕鳥的心理,遇到困難只往地下鑽,不會真正的去解覺問題,只能夠轉身就跑。

雖然這都是我個人的觀點,但是這是我看完這本書領會最深的一些問題,雖然魯迅筆下的中國人被諷刺的一文不值,但是魯迅想要告訴大家的應該是不要在故步自封,不要只活在自己的世界理,也不要對人太過自私,不然永遠都不會進步。

但是,我只想說:“魯迅精神萬歲!”

《阿q正傳》讀後感4

《阿Q正傳》讀完了,《阿Q正傳》的形象便印在我的心中。《阿Q正傳》是一個被那個時代所拋棄的人,他一無所有,只靠打工度日。儘管他“真能做”,但社會的沉重壓迫和剝削,使他時時處於生命危機,受盡欺凌。他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自欺欺人,渾渾噩噩,苟且偷生。被別人打時,他自我安慰說:“是兒子打老子。”他的“精神勝利法”可謂天下第一,阿Q是悲哀的。他並不懶惰,他是靠自我的勞動獲得食物的;阿Q也有夢想,他想有一個家,享有名聲、有地位——但他在別人的心中永遠是卑賤、微不足道的。此刻,我們已經遠離阿Q那個時代了,但他那種“精神勝利法”似乎依然可行。

一個膽小的人受到別人的欺辱,嘴上雖然不敢說,但心中必須是憤憤不平,在背後說那人的壞話,將那人罵得體無完膚了。阿Q的“造反有理”似乎也流傳至今。一個孩子看到父親吸菸,而自我卻受到了父親的管制不準吸菸,便覺得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

可笑卻又頑固的阿Q精神依然存在,存在於所有人心中……

《阿q正傳》讀後感5

今天再看魯迅全集的時候,看到了阿Q正傳這篇文章雖然很短,但告訴了我們深刻的道理。我很感興趣。

這篇文章講了是一個叫阿Q的整個生活。他是一個落魄的農民,沒有家麼有地,是一個天天被人你欺負,卻又不敢還手的人。他很自卑,但自尊心又很強,很自大的人。每當有人欺負他,便用自我安慰法來緩出憤憤不平的心。阿Q的地位低下,是他很歡迎革命,但他又不瞭解革命。使他付出了代價——

阿Q的嫉妒心很強,比如小D他認爲搶了他的飯碗。其實他也想有一份工作,但是——唉。他在餓急的情況下才去偷果子,可見他還是有道德的人。

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是一個早起墮落的中國人的縮影,是一個自卑自傲的人,是一個被別人欺負只會用‘精神利法’的人,是在別人背後罵別人的人。

魯迅先生用諷刺的手法寫了這篇文章,諷刺了當時中國人的墮落,揭露漏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人們心中的善良與醜惡。來逃避生活中的現實,這種人是永遠都站不起來,都成功不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