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7.13K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精品多篇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一

首先知道自己不是誰?和真正的自己連接。什麼纔是真正的自己。太注意別人的眼光,貼近自己的內心。

回到你的內心世界,發掘內在能量。我比較喜歡這本書,文中講述了一個女白領生活的起伏,以及遇到智慧老人,由對話來解答生活的難題。還有很多大佬爲這本書推薦。李娜:“《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雖然沒有華麗的文字,但是充滿智慧。”

吳淡如:“這是一本很有感染力的小說,也是現代人工作、婚姻和生活的一部心靈指南。”劉亦菲認爲,這本書呈現一個一直都在的深層的自己——最真實的本我,富有創造性。

楊冪:這是一本對自己有用的書,因爲它不單純講述心理療程,更告訴讀者如何尋找真正的本我。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現,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到你那個內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虛假認同!書中講到:“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的結果。”這講述瞭如何情緒控制,擺脫生活中負面情緒的支配。

喜樂和快樂

快樂: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樂也就隨之消失了。而喜悅不同,它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

快樂和喜樂。——我正在去深入思考這個話題。我有一副身體,但我並非自己的身體。我可以看見並感覺到我的身體,然而凡是可以被看見以及被感覺到的,並不是真正的觀者。我的身體也許疲憊或興奮,生病或健康,沉重或輕鬆,也可能焦慮或平靜,但這與內在的真我全然無關。

我有慾望,但我並非自己的慾望。我有情緒,但我並非自己的情緒。我能覺察出我的情緒,然而凡是可以被覺察的,並不是真正的覺者。情緒反反覆覆,卻影響不到內在的我。我有思想,但我並非自己的思想。我就是那僅存的純粹的覺知,是所有思想、情緒、感覺與知覺的見證。

怎麼心想事成?

先要解除自己的人生模式,學會自已的功課,然後全心全意地用觀想的方法去散發‘事已成’之後那種愉悅感受的振動能量,”若菱這時頑皮地一笑,“然後賴皮地在未實現之前就先去感恩,嗯,還有就是自己想要的東西必須很清楚、很具體,而且要爲它付出一定的努力,同時言行一致。”

醍醐灌頂啊,女主真的從來也沒想過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樣的伴侶、什麼樣的婚姻!我們很多人都沒有好好想想我們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麼?

讓我想到之前談過的,美好的一天的重要性了。我是否願意花點時間去思考無意義的事。

我很喜歡她的觀點:對於困境的觀點

問題和困境不是來找你麻煩,而是來幫助你,幫助你找到你自己,幫助你內在成長,變成一個更接近你自己本質的人。

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時,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壓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會從中找到成長的契機。”張德芬說,心想事成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我一直覺得,我們的人生是我們相信而來的。你相信你會變成什麼樣子你就會變成什麼樣子,真心想要一個東西的時候,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達到你想要的。”

對於如何獲得心靈內在的力量,張德芬說:“先要爲發生在你身上的每一個事情都負起全責,負起全責的意思不是說將錯歸到自己身上,而是說這件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我用什麼方法做到最好。能夠這樣,就會一步步累積內在力量,成就所要做的事情,變成一個更開心的人。”

讀完這本書,很震撼人心。就像張德芬在書的開頭寫到的一樣,不要一口氣看完,邊看邊實踐出來。實踐之後,效果甚好。我相信她說的:“已經發生的事就是神,因爲如果不是神的旨意的話,它不會發生,所以我們臣服於它。然後因爲我們相信神的恩典,所以在當下的每個選擇中,我們沒有懼怕,能做出最好的選擇,而且正因爲我們深信神的恩典深藏其中,最好的事物會因爲我們有意識的選擇而發生。”

我們可以選擇臣服過去,並滿心歡喜地期待着未來,相信一切皆有可能,採取積極的應對策略,找到自己真正是誰,和自己連接,跟隨自己的內心。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二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週末,早早的沒了覺,早起,繼續讀完新買的書。

《遇見未知的自己》昨天上午到的,今天早上看完,通讀全文,覺得文字簡單而淺顯,可能正是因爲不是大陸人,所以出現這樣的文字,縱是可以理解。但文字的好與壞,並不重要,用佳琳同學的話講,她並不是專業的作家。我也贊同。

一直渴求有一些文字,在跳進視野,融入心靈的瞬間,可以甩開那些桎梏,忘我的生活與飛翔。

但與之前的希望相比,這本書有那麼一點讓我覺得失望。可能是吹毛求疵吧。!

也罷,總歸也是收穫大於遺憾,那麼來看看這本書留給我的感悟吧。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一本都是心靈脩行課,是一本心靈小說,作者張德芬是臺灣人。在新浪開了博客,關注者頗多。他在書中提了許多觀點,但是有幾點我覺得很有感悟,這與佳林看完後的感受相同。可能是緣於我們都是同一性格所致。

比如說,我一直認爲自己的任何思想是都是正確的,從來不審視自己思想的正確性。書上告訴我們,任何思想要持有一種懷疑的態度,要學會自我審視,自我反省。再比如說,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要學會臣服,不能過度的糾結,因爲已經發生了,改變不了。要豁達和開朗一些。再比如,我們的生活只所以那麼累那麼痛苦,也是因爲自己造成的。沒有任何的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因爲痛苦是來自你對事情的解釋。痛苦是你自己創造出來的。

書上還說,要學會寬容和諒解,即便一些事情發生了,你若死死糾纏,只會導致事情的惡化,並不能將其扭轉至好的方面。多一些寬容,多一些理性,也多一些大度,因爲事情已經發生,你若是較真,最終傷害的只能是本身,或者書中所謂的真我。你的心臟、你的脾胃、你的健康等等……

這些文字,多少有些觸及到我,這是通往我想要溫婉的生活的路子。我用這些字眼來形容:發生—放下—歸結—遺忘。

寫下這篇文字的衝動,其實是因爲看完這本書後,書中智者的一封信,整本書,除了上述觀點,這封信,是全書的高潮或者說精華部分。那麼我摘錄下來,跟大家共享。

親愛的孩子:

該是你展翅高飛的時候了。我看到您的茁壯成長,心中有無比的喜悅。記得,要把你的祝福跟所有人分享,因爲分享就跟感恩一樣,分享出去的愈多,你回收的就愈多。又該我雲遊四方的時候了,臨行前我送你一句話,記住——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所有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反射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哪個地方的舊傷又被碰觸了,看看自己還有哪些陰影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多一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力量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書籍讀後感—名著讀後感—小說讀後感—教師讀後感等—中小學生讀後感

記得,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至少有的禮物包裝的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憤怒或者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着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的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蘊含着的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爲你量身打造的禮物。

祝福你,孩子。

這個清晨,光着腳丫子在地上敲字,有加溼器飄出的溼潤的空氣,有玻璃窗投射進的明亮的陽光,有釋然或者愉悅的心境。

好吧,我也要在未來的日子,時刻照顧我的本身,親吻我的真我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三

讀完全書才發現原來浮躁的不止我一個。誠然,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煩惱,工作的、生活的、家庭的,不勝枚舉,這些其實都是我們在過分地放大,而忽略了別人的付出,真有點庸人自擾之。我們所揹負的一切都是我們自己帶來的,總是認爲自己的苦惱是旁人或其他什麼事而帶來的,其實不然,真正讓自己苦惱的是我們自身,過於看重那些會讓自己苦惱的事,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身爲班主任總希望自己的班級在每一週能獲得勞動紅旗,期末能被評爲文明班級。現在想想只要平時我們的工作做好了,班級有一股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有沒有獲得流動紅旗又有什麼所謂呢?所有的榮譽都是過眼浮雲,積極工作,享受工作的樂趣比什麼都重要。

文中老人最後留給若菱的信也讓我的內心泛起陣陣漣漪。是的,當你把你的祝福跟所有的人分享,分享就跟感恩一樣,分享出去的愈多,你回收的就愈多。每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懟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能帶着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就會享受到它內在蘊含着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爲自己量身打造的禮物。

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你的態度決定你是快樂的還是痛苦的,拯救我們的老人是我們自己。

感謝這次閱讀,讓我浮躁的心慢慢沉澱下來;感謝這次閱讀,讓我重獲閱讀的快樂。

曾幾何時,我一度因爲不如意的生活而陷入痛苦,也經常會自暴自棄,抱怨生活對我的不公,抱怨家人對我的不理解。我也曾經仰望天空,對着白雲大叫,企圖想要減少我對生活的憂傷。

近期收到培訓任務,要寫一篇《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一開始閱讀此書我如獲珍寶,一度被書中的故事所吸引。書裏的神祕老人問女主角“我是誰”“我不是誰”“我爲什麼常常不快樂”,因爲女主角很多東西好像自己,竟然拿起就不要放下了。這些問題其實就是人生最困惑的一些話題,無論你貧窮或富足,健康或衰弱。人的存在,實際上是一種表演。我很喜歡的《聖經》裏的話:我們成了一臺戲,演給天使和世人看。那麼我們的身份認同越多,我們對於自己的認識也就越來越模糊,甚至我們自己都搞不清楚到底我是哪個人。我們尋常所說的實現自我、超越自我的事業、人生追求,爲什麼常常會被演變爲勾心鬥角、疲憊不堪而無法停止的鬧劇呢?如果說成功到了最後,只是自我的良心不安和弱肉強食的競技人生,那麼人就真的只是高級動物了。《遇見未知的自己》中會告訴我們,人們到底爭奪的是什麼。爭奪的原因不是爲了純粹的物質,而是因爲喪失了平安的根源,就是自我。我們在成功中,在競爭中,爭取得到對自己的肯定。因爲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

讀完此書,我的心情豁然開朗,使我從那執著,那憂傷,那自怨自艾中掙脫出來,使我懂得如何直面我的人生,努力活出精彩自在的自我。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四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一部探討都市人應該怎樣更好生活的書,向人們講解和詮釋一個又一個耐人尋味而又貼近生活的道理,讀完後感覺經歷了一場不錯的心靈之旅。

當我翻看這篇小說時,我被一個又一個問題所迷惑,我是誰?我要什麼?我快樂嗎?我應該怎樣調試自己的心情?

書中一直在強調尋找真實的自我,對於“你是誰”這個問題,說實在我也很少去認識真我是怎樣的,每當去想這個問題的時候內心是茫然的,就像書中說的,外在環境影響着我們的內心世界,真正認識自我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這個過程是漫長的。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讓我們容易失落真實的自我,所以導致我們的不快樂,就像小說中的主人公若菱所言“活得好累!”。

那位老者給出一個教導:“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現,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了那麼內在的自我,不管它帶給你的是快樂還是痛苦,大多是因爲你們的思想導致的,很多事情並不是自然發生,是自己選擇的,選擇他們這樣或那樣的發生,就像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不同人身上,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人與人之間總是不同,有人活得很精彩,有人活得庸庸碌碌,更有人垂頭喪氣,自暴自棄,那是爲什麼呢?由於沒能看清自己,痛苦是來自你對事情的解釋,痛苦是你創造出來的,就如我們爲了餵養自己身體所需的“胜肽”,而製造一些事端產生所需要的情緒來維生,但是我們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沒有去直面它,而是順從滿足它,我們能做的就是接納它,就像所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都是經過仔細包裝的禮物,只要我們願意面對它有點醜惡的包裝,帶着耐心和勇氣一點一點打開的話,我們就會驚喜地看到裏面珍藏的禮物,要知道一切問題都是出在自己的身上,只要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心態,所有的外力都會隨之改變。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盲點無法透析,有太多的情緒無法調節,工作生活情感各方面的壓力和困惑,悲歡離合和喜怒哀樂。人生在世,難免都要經歷這些,雖然有很多自己無法改變,但是最終決定人生的還是取決於自己的心境,我們更應該學會勇於面對,不放棄。

心境決定人生,就像書中那位老者臨別時所說的:“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無論在人生的高峯還是低谷,只要保持一份惜福感恩的心態,用心對待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真心面對生命中經歷的人和事,真正的喜悅就會由心而生。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五

其實讀這本書已經三天了,現在已經是第二遍了。之所以現在纔想起來要寫點東西是因爲剛開始被一種興奮,激動的情緒所縈繞,感覺每一處,每一章,每一個過程都與目前我的心境如此的吻合,就好像一個雜亂的毛線球終於有人要來重新整理了。你說他是雪中送炭也好,久旱逢甘露也罷,總歸是爲我這將要窮途末路的人點燃了明燈。

而當下這種興奮的情緒有些些的平復,再加上考慮到目前的我所處的狀況,覺得應該寫點東西給自己,以激勵,以共勉,學以致用。

當下的我常常被負面的情緒所困擾,每當看到可疑的事情發生,心中總會產生懷疑,被欺騙,憤怒,傷心,被侮辱的情緒。書中說這是我的一種固有模式造成的,是我體內的那個痛苦之身需要這種負面情緒的胜肽了。所以久而久之,就產生了這種惡性循環。自己不斷地做一些愚蠢的事情,試圖從這些事情中找到可以懷疑的,被欺騙的事情,然後產生憤怒,傷心,不平等等負面的情緒。

那麼按照書中所說有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去消除胜肽的這種毒癮:首先是靜坐,唸經,靈脩;或者瑜伽,工作坊;這兩種似乎對我來說也不是那麼合適,我也沒有宗教信仰,更沒有時間和金錢去練什麼瑜伽,更別提什麼工作坊了。所以我也採取最貧民,也最實在的一種方式,寫下一句話:我看我在尋求XXXXXX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納這種感受,並且放下對它的需要。這是說給自己的潛意識聽的,從而讓自己看到它,接納它,放下對它的需要。

對於我來說這句話就應該是:我看見我在尋求懷疑,被欺騙,被侮辱,被忽視的痛苦感受,我全心的接納這種感受,並且放下對他的需要。

另外一種消除胜肽這種毒癮的方法就是寬恕。這對於我來說不陌生。因爲在事情發生後我就是這麼做的,懷着感恩的心去寬恕一個人。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有相應的功課要做,而曾經背叛你的那個人就是幫助你完成功課的。看看目前你的周圍,你的一切肯定有很多東西是因爲她(他)而來的。所以懷着這樣感激的心去原諒別人,從而使你的心胸更加開闊,讓你的潛意識變成表意識。

書中還提到如何應對小孩子的情緒,其實成人也面臨這樣的問題,當你遇到某些事情,產生負面的情緒的時候,同樣要接納它,理解它,放下對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