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關於麥克白讀後感21篇

讀後感1.54W

關於麥克白讀後感21篇

麥克白讀後感1

《麥克白》的故事大家一定熟知,我就不詳講了。

麥克白先是一位曾經屢建奇勳的英雄,可後來卻變成了一個殘酷的暴君是因爲三個女巫和妻子的慫恿讓他產生虛榮貪心的想法,讓他殺死表兄(國王),由於蠱惑,讓他從一個善良的,想幹出一番雄偉事業的人成爲一個陰險,野心勃勃,無惡不作的壞人,他的野心驅使他做出罪惡的事,必然是罪惡,迷信和死亡,實在是悲劇啊!

這讓我聯想到方舟子被襲,襲擊者肖傳國就是一個典型的麥克白,原本有自己的事業不好好做,偏偏被報復心將自己的良心腐蝕,也是悲哀啊!

其實,做人就踏踏實實的做,不要被一些事情蠱惑或是慫恿,要有自己的想法,一旦有了自己的想法,再多的蠱惑和慫恿也不能驅使你做出可悲的事!

麥克白讀後感2

在世人的眼中,麥克白夫人就是其夫弒君奪位的罪魁禍首,是惡魔的化身,是厄運和毀滅的肇始者,是她一手將麥克白推進了罪惡的深淵,致使麥克白由無比的榮耀而走向罪惡與毀滅的命運。難道沒有麥克白夫人,麥克白就不會犯下弒君大罪嗎?麥克白對權欲的極度渴望纔是造成他悲慘結局的根本原因,而麥克白夫人是盲從了她的丈夫,才成爲殺害國王的幫兇。

在麥克白凱旋而歸的路途中,遇見了三個女巫,女巫稱他爲葛萊密斯爵士,預言他會成爲考特爵士,爾後成爲君王。果然,麥克白因其赫赫戰功而被封爲考特爵士,預言的第一步應驗,隱伏在麥克白心中的權欲急劇膨脹,他渴望擁有至尊者的權勢。在麥克白的自白(第一幕第三場)中可以一見端倪,“葛萊密斯,考特爵士;最大的尊榮還在後面”這段自白暗示着麥克白權欲的閘門已經打開,對王位存在覬覦之心了,並開始醞釀殺害國王的惡念。在馬爾康被封爲肯勃蘭親王時,麥克白認爲王子是一塊橫在自己前途的階石,必須跳過這塊階石。“星星啊,收起你們的火焰!不要讓光亮照見我的黑暗幽深的慾望。眼睛啊,別望這雙手吧;可是我仍要下手,不管幹下的事會嚇得眼睛不敢看。”(第一幕第四場)而在麥克白對夫人的信中(第一幕第五場)也這樣寫道:“她們在我勝利的那天遇到我;我根據最可靠的說法,知道她們是具有超越凡俗的知識的。當我燃燒着熱烈的慾望,想要向她們詢問的時候······而且她們還對我做這樣的預示,說是‘祝福,未來的君王!’我想我應該把這樣的消息告訴你……好讓你不致於因爲對於你所將要得到的富貴一無所知,而失去你所應該享有的歡欣,把它放在你的心頭”。麥克白堅信女巫是可信的,是具有超越凡俗的知識的。那麼他憑什麼認爲這是最可靠的說法呢?他的深信正表明女巫的預言擊中了他內心深處所埋藏的慾望。甚至在女巫離去之時,仍然不依不饒的追着,希望她們再多留一會兒,一探究竟。“當我燃燒着熱烈的慾望”麥克白如此說道。他的熱烈的慾望就是他會成爲未來的君王,心中燃燒着權勢的熊熊地烈焰。他急切的想要把這個消息告訴夫人,也正是對王位的急切渴望。麥克白認爲應該把成爲君王的富貴放在心頭。

當麥克白被授予考特爵士時,他的心已全然失去了常態,思想中浮起了殺人的妄念。“這好比是美妙的開場白,接下去就是帝王登場的正戲了”。而麥克白夫人正是看出了麥克白的野心,“你希望做一個偉大的人物,你不是沒有野心”,“你的慾望很大,但又希望只用正當的手段;一方面不願玩弄機詐,一方面卻又要做非分的攫奪”,“偉大的爵士,你想要的東西正在喊:‘你要到手,就得這樣幹!’”“你也不是不肯這樣幹,而是怕幹。”(第一幕第五場)才決定讓自己的精神力量傾注在麥克白的耳中。他弒君奪位的思想只不過是藉助麥克白夫人之口說出的,“讓命運和玄奇的力量把黃金的寶冠罩在麥克白的頭上”。即使麥克白夫人具有舌尖的勇氣,倘不是麥克白自身存在這樣的惡念,她舌尖上的勇氣對麥克白是沒有用的,不會僅憑一番話就殺害國王。可見麥克白夫人並不是麥克白殺害國王的罪魁禍首。她只是麥克白的妻子,她以麥克白爲自己生命的全部,以麥克白的所想爲自己所想,她願意幫助麥克白得到他想要得到的東西。

在麥克白夫人決意要殺死國王的這段臺詞(第一幕第五場),“解除我的女性的柔弱,用最兇惡的殘忍自頂至踵灌注在我的全身;凝結我的血液,不要讓憐憫鑽進我的心頭,不要讓天性中的惻隱搖動我的狠毒的決意!來,你們這些殺人的助手,你們無形的軀體撒滿空間,到處找尋爲非作惡的機會,進入我的婦人的胸中,把我的乳水當做膽汁吧!來,陰沉的黑夜,用最昏暗的地獄中的濃煙罩住你自己,讓我的銳利的刀瞧不見它自己切開的傷口,讓青天不能從黑暗的重衾裏探出頭來,高喊‘住手,住手!’”也被世人所詬病,認爲說這話的人必定是出自一個狠毒,殘忍,冷酷,無情的人。更何況是一位婦人,更見其冷血。這不是欲加之辭嗎?認爲麥克白夫人纔是痛下殺手的人。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當麥克白和夫人密謀殺害國王之時,麥克白夫人這樣說道,“倘不是我看他睡着的樣子活像我的父親,我早就自己動手了”此時此刻的她下不去手,她不願親手殺了國王。她內心深處還有未曾泯滅的良知。無論之前她的話語聽起來是多麼的可怕和恐怖,最後親手殺害國王的人是麥克白並不是麥克白夫人,而麥克白夫人也並不具備她所認爲的狠毒和殘忍。

且後來爲了保住王位,是麥克白殺死了麥克德夫的妻兒和班柯,而不是麥克白夫人。對這些罪行,麥克白夫人一無所知。可見,麥克白纔是這些所有罪惡的肇始者,她的行爲和意念只是跟隨着麥克白。

麥克白夫人並不是罪惡的罪魁禍首。在殺害國王之後,她的內心伴隨着深深的不安,甚至已經開始後悔,“費盡了一切,結果還是一無所得,我們的目的雖然達到,卻一點不感覺滿足。要是用毀滅他人的手段,使自己置身在充滿着疑慮的歡娛裏,那麼還不如那被我們所害的人,倒落得無憂無慮。”(第三幕第二場)此時的麥克白夫人已經開始受到良心上的譴責,認爲此時自身的處境還不如那被我們所害的人,還不如一個死去的人,心中充滿着深深的罪疚。反觀此時的麥克白,不僅沒有收手,還毫不猶豫的殺死了班柯以及更多無辜的人。認爲以不義開始的事情,必須用罪惡使它鞏固。

懷揣着不安麥克白夫人開始懼怕幽深的黑夜,所有黑暗的存在讓她感到恐懼。甚至於在寢殿裏要通宵點着燈火。此時的麥克白夫人已經不敢在陰沉的黑夜裏睡眠。幻覺開始出現,不停的擦拭,不安的睡眠。在夢遊中一遍遍重複當初帶她走上不歸路的信。“開了櫥門上的鎖,拿出信紙,把它折起來,在上面寫了字,讀了一遍,然後把信封好,再回到牀上”(第五幕第一場)可以想見,她的睡眠中伴隨着巨大的恐怖,是夜夜不能寐。不停的害怕,不停的後悔。每晚的自語和動作是內心深處的反映。“這兩隻小手再也不會乾淨了嗎?”“這兒還是有一股血腥氣;所有阿拉伯的香料都不能叫這隻小手變得香一點。“這是她的一個慣常動作,好像在洗手似的。我曾經看見她這樣擦了足有一刻鐘的時間。”不停的洗手,不停的自語。她的慣常,正是內心不斷的掙扎。麥克白夫人沉重的嘆息,正是她心裏蘊蓄着的無限悽苦。麥克白夫人眼中的罪惡是這兩雙永遠也洗不淨的手,在罪惡之後她的理性開始慢慢迴歸,開始意識到他和丈夫犯下的是永遠不可磨滅的罪過,她的罪惡在腦中一次又一次的放映,無時無刻不給她帶來痛苦和折磨。她的內心就像一面鏡子,不斷的照着她醜惡的心,她最終毀滅了她最有價值的東西。她懷着巨大的恐懼,籠罩在她內心的是不安是悽苦是懺悔。麥克白夫用自己無盡的臆想和偏執編造出來的毒言惡語編織了一張永遠都掙脫不了的網,夜夜糾纏反覆,淪陷其中。以至於最後心理崩潰,在發瘋而死。

麥克白夫人真的就是禍水嗎?顯而易見,是否定的。“紅顏禍水”是禍難來臨時男人掩飾自身過失、爲自己開脫罪責的口頭禪。而且在這場權勢的爭奪中麥克白夫人是無法左右結局的,所有這一切都要取決於麥克白自身的抉擇。是麥克白最終親手殺死了國王,染上了無辜者的鮮血。並且一錯再錯,誅殺了更多無辜的人,最後衆叛親離。

在這場弒君奪位的殺戮中,麥克白纔是所有罪惡的根源,即使沒有麥克白夫人的存在,他的悲劇依然會上演。究其根本,是他內心對權勢的極度渴求讓他走上這條不歸之路,對無上的榮耀,至尊的權勢,無可比擬的地位追求才是這場罪惡的罪魁禍首。麥克白夫人何嘗不是一個悲劇。麥克白夫人的所有惡念起源於丈夫,她只是盲從了丈夫的行爲,才被世人所詬病,認爲紅顏是禍水。

麥克白讀後感3

麥克白本是一名受人尊敬的蘇格蘭民族英雄,得勝歸來。和大將班柯在途中路遇三個女巫,女巫預言了麥克白將會成爲蘇格蘭的國王,隱藏的野心被挑旺起來。他在妻子的煽動下殺死了國王鄧肯。篡位之後,麥克白感到內心極度的恐懼,爲了保住王位,他殺死了班柯,並開始瘋狂的濫殺無辜,最終被麥克達夫殺死。他的妻子也因爲無法承受殺人後的恐懼自殺了。

讀《麥克白》,你會發現殺死國王鄧肯後,麥克白和妻人失去的都是睡眠,他們無法入睡。從殺人那刻起,榮譽和美德已不存在,麥克白永遠失去了“那清白的睡眠,把憂慮的亂絲編織起來的睡眠,那日常的死亡,疲勞者的沐浴,受悲痛靈的油膏,大自然最豐盛的菜餚,生命盛筵上主要的營養”。我引一段教師在講這部悲劇的一段話“擁有正常、甜蜜的睡眠,就是擁有人生(包括現世與彼岸世界)真正的意義;正常、甜蜜的睡眠,就代表了正常的,寧靜的秩序,它包含着人與神之間和諧的關係、人自身靈與肉的和諧關係、人與他人和社會之間的和諧關係,這是一種既屬世又指向超驗世界的永生的秩序。當麥克白向鄧肯舉起屠刀,從世俗層面來說,作爲臣子他打破了君臣秩序,作爲親屬他蔑視了血緣關係與起碼的人倫,作爲國家的保衛者他公然破壞國家作爲政治統一體的秩序;然而,從更本質的真理意義上說,當他以慾望爲主宰破壞了作爲一個人自身靈與肉的和諧的同時,也破壞了他與他人和社會之間的和諧關係,破壞了他與神之間的和諧關係,他破壞了他整個生命的正常健康的秩序。當這樣一種秩序被破壞以後,他所有的世俗生活中的完美資料都被扭曲,他在‘死亡的睡眠’中的完美盼望永遠落空,他內心的寧靜也永遠消失了———一句話,他殺死了自我的‘睡眠’”。

《麥克白》是莎士比亞創作的最終一部悲劇,也是最優秀的悲劇之一。從《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奧賽羅》到最終的《麥克白》,從宣揚和肯定人文主義精神到最終開始批判和反思人文主義,莎士比亞的思想有了相當大的轉變。他深刻洞見到人文主義帶來的以世俗慾望滿足爲主要資料,極端自我中心,功利主義,一切從自我出發的生活方式所導致的惡果。《麥克白》就是一個向人們展示個人慾望無限膨脹和畸形發展導致罪惡、導致毀滅的故事。引以爲鑑,必竟,誰都不想殺死自我的睡眠,誰都想有個正常,甜蜜的睡眠。

麥克白讀後感4

莎士比亞的經典杯具《麥克白》堪稱是世界文學史上的一部鉅作。它巧妙地向讀者展現了命運、志向、野心、人性及迷信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麥克白以前是一個英勇、有野心的人,在凱旋而歸後,因巫師的預言和國王過分的讚譽使他改變了,他從一個忠實的臣子變成了一個弒君的逆賊,他使用了不正當的手段使自己登上王位。他當上國王后開始了他的暴—政,他先後殺害了他的好友、臣子及他們的家人,最終使他走向滅亡。

《麥克白》是一部經典的杯具,但讀完之後並沒有一種悲傷的感覺。也許許多人都會覺得麥克白的滅亡是罪有應得,但是這種罪有應得展現出來的就是一種命運、人性以及這個國家的悲哀。

起初的麥克白,他並不是一個人人唾棄、禽獸不如的逆賊,而是一個勇士,一個爲國打了勝仗的英雄。是什麼使他走向了這條不歸路?首先,是他的野心。一個勇士擁有野心沒有錯,那些歷史上的偉大君王,人人都是野心勃勃。但是,麥克白的野心並沒有使他真正得到他想要的,而是使他走向失敗的因素之一。麥克白的野心之因此燃燒,主要是正因巫師的預言。巫師預言道他將會成爲ThaneofCawdor,然後將成爲蘇格蘭的國王。正因巫師的預言應驗了,因此麥克白纔會認爲他將成爲蘇格蘭的國王。因此,他纔會殺鄧肯,以這種不正當的手段奪取王位。巫師的預言在那裏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使得麥克白內心深處最陰暗的野心燃燒了起來。也正是正因他野心的燃燒,才使得他人性泯滅。麥克白起初並不期望刺殺鄧肯,正因他知道鄧肯是一個好國王。但是,在他妻子的煽動和激將下,麥克白最終還是做出了這罪惡的舉動。因此,麥克白妻子的煽動性也是至關重要的。

既然講到了麥克白的行刺行爲,就不得不提麥克白夫人的重要性。麥克白起初還是有良知的,但是他妻子卻激將他,說:“難道你把自己沉浸在裏面的那種期望,只是醉後的妄想嗎?它此刻從一場睡夢中醒來,正因追悔自己的孟浪,而嚇得臉色這樣蒼白嗎?從這一刻起,我要把你的感情看作同樣靠不住的東西。你不敢讓你在行爲和勇氣上跟你的慾望一致嗎?你寧願像一頭畏首畏尾的貓兒,顧全你所認爲生命的裝飾品的名譽,不惜讓你在自己眼中成爲一個懦夫,讓“我不敢”永遠跟隨在“我想要”的後面嗎?”這些話對於麥克白還是有很大的作用的,正因沒有哪個男生能夠忍受被別人說成是懦夫的恥辱。

麥克白良心的泯滅是和他的妻子分不開的,因此這讓我們不得不聯想到那句話:一個成功的男生,背後總有一個能幹的女生。麥克白夫人的確是一個能幹的女生,她的能幹把她的丈夫推上了王位,也同時把她的丈夫推近了無底的深淵。

要是麥克白正因刺殺了鄧肯而感到良心不安,那麼他刺殺班柯還有麥克德夫的家人就沒有罪惡感。麥克白刺殺班柯是正因他感受到了班柯對他的威脅,使他務必殺了他。麥克白殺害麥克德夫的家人,同樣也是正因感受到威脅,但是幸運的是,麥克德夫逃走了。如果說當上國王前的麥克白還有一些良知,那麼當上國王后的麥克白就連人性都泯滅了。麥克白爲了保住他的王位而大開殺戒,使得蘇格蘭的許多貴族離開這個國家。麥克白的不安還是來源於他的迷信,他過分信賴巫師,認爲巫師說的話都是對的,這使他自己也走上絕路。

雖然《麥克白》堪稱杯具,但是整部戲劇中並沒有悲的色彩。也許許多人認爲麥克白和他的夫人最後的結局是罪有應得,但是麥克白只是那個時代的代表。莎翁是在用麥克白這個人物代表那個時代的悲哀。雖然麥克白是暴君,但是繼任的馬爾康也許會比麥克白更糟糕。莎翁向我們展現的不僅僅僅是人性的悲哀,也是那個時代的悲哀。

麥克白讀後感5

讀了《麥克白》之後,我的心情沉重下來。

《麥克白》寫的是一位叫麥克白的功名顯赫的爵士,爲了能登上王位,殺死了國王和好朋友,最後被人殺死的故事。

麥克白功名顯赫,本來獲得許多榮譽,本來能安度一聲,只因爲三個女巫的預言,便使得自己落得了悽慘的結局。真是因爲他遇見了三個女巫嗎?不,女巫的預言只是一根導火線,真正的原因是他內心的慾望。

女巫說他會成爲未來的國王,他便不擇手段地想要成爲國王。內心的慾望之火,卻被女巫一句話點燃了。於是,慾望之火愈燒愈烈,最終,玩火自焚,他被自己的慾望殺死了。

麥克白之死,告訴我們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慾望。自身的慾望能成爲自己積極向上的動力,也能成爲懸在頭頂的一把刀。有的人想要升職,想要高官厚祿,便努力奮鬥,最終達到自身的所想;有的人想要金錢,便鋌而走險,去偷、去搶,最終走上一條不歸路。慾望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通過正當的努力和奮鬥來實現,也能通過罪惡的手段予以放任。誰都會有一絲貪婪,都會有一絲邪念。對於這種不好的慾望,我們必須立刻拔除,否則,養虎爲患,終爲虎害。

我又想起了一件事例:《三國》中關羽之死的一個關鍵因素《便是少了劉備義子——劉封的支援。孟達勸劉封不去支援,因爲關羽罵過他。劉封便按兵不動,結果還不是被劉備斬了?劉封何嘗不知他不去支援的惡果?只是孟達一句話,心中的邪念便迅速成長,使他向邪惡妥協。孟達不正如女巫,劉封不正如麥克白嗎 ?

不要讓慾望佔據你的心靈!它能爲你提供動力,也能把你推入無底深淵!每個人都會有慾望,但不要讓它佔據你的心靈!不然,麥克白和劉封的舊轍,又將被人重蹈!

不要讓慾望佔據你的心靈!

麥克白讀後感6

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大戲劇家、詩人,被稱爲“時代的靈魂”。他一生共寫了三十七部詩劇,其中最爲著名的是四大悲劇——《哈姆雷特》、《麥克白》、《李爾王》、和《奧賽羅》,而《麥克白》是最短也是最悲慘的一部,講述了一位戰爭英雄在妻子的挑唆下淪爲懊悔無及的罪人的故事。

麥克白是莎士比亞筆下“最深刻和最成熟的邪惡形象”,他的性格具有雙重性和複雜性,他的靈魂原本有善與美的一面,然而在野心和慾望的不斷吞噬下,他善良的本性漸漸泯滅,取而代之的是心底不斷滋長的邪惡念頭。他一面作惡,一面恐懼、悔恨,但是野心和慾望佔了上風,最終“正不壓邪”,導致了麥克白悲劇的命運。

《麥克白》情節較爲簡單,作者卻不惜濃墨重彩,在據本中使用大量的獨白來刻畫麥克白的心理活動,從而把筆鋒從殘忍的謀殺轉到“誅心”上來,通過對麥克白日夜飽受良心的譴責,身陷痛苦而不能自拔,直至精神失常這一過程的描寫,揭露了人性的醜惡和陰暗,發人深省。莎士比亞善於運用意象烘托劇情。這出悲劇的主導意象是血和黑暗。麥克白在暗殺國王后冷酷而狂妄地說:“大洋裏所有的水,能夠洗淨我手上的血跡嗎?不,恐怕我這一手的血,倒要把一碧無垠的海水染成一片殷虹呢。”整個劇本充沛着主人公內心的恐懼和痛苦,籠罩着黑暗和邪惡。然而光明終歸要衝破黑暗,善終歸要戰勝惡。正義的力量浩浩蕩蕩,最終推翻了暴君的統治。這個故事雖然情節悲慘,但結局卻較作者其他悲劇更讓人看到正義和希望。

莎士比亞運用高超的描寫手法,生動地展現了一個原本尚存善念的人墮落爲殺人惡魔的過程。麥克白自己造成了自己的悲劇。每一幕獨白即是他內心的鬥爭,是善與惡的鬥爭,是良心與野心的鬥爭,是理智與慾望的鬥爭。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誘惑的世界,面對誘惑,我們良心的天平也會左右搖擺,內心相矛盾的兩個“自我”也會鬥爭,我們應該堅持善良的本性,做一個從善的人。

麥克白讀後感7

麥克白曾經是一個英勇的人,在戰勝吼凱旋而歸的途中,因巫師的預言使他改變了,他從一個忠實的臣子變成了一個弒君的逆賊,他不擇手段讓自己登上王位。當他當上國王后開始了的暴政,爲不留後患先後殺害了他的好友、臣子及他們的家人,恐懼和猜疑使麥克白心裏越來越有鬼,也越來越冷酷。麥克白夫人神經失常而自殺,對他也是一大刺激。在衆叛親離的情況下,麥克白面對鄧肯之子和他請來的英格蘭援軍的圍攻,落得嫋首的下場,最終使他走向滅亡。

名利對人類的腐蝕,常常讓自己迷失,忘記本來的 目標與位置。

曾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請求部落首領給予他一塊土地,首領告訴他在太陽落山之前走會原地,在着期間經過的地方全都屬於他了。結果因爲那個人的貪心而累死在路上。那個人不會回來了,名利爲他選擇了一條不歸路。

在大千世界裏我們難免遭到名利的洗禮,名利是否會爲你選擇一條不歸路取決與心態。

衆觀中國歷史,視名利如鴻毛的偉人不計其數。

性本愛丘山的陶淵明,在那個年代也曾涉足仕途,但卻不爲五斗米而折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名利如糞土,在田園過着令人魂牽夢繞的生活,不做名利的木偶任由它擺佈。

還有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曾獲得中國國家科學獎的等獎500萬獎金,他這些名利併爲阻斷他的前進之路,他的新成果不斷涌現。

可見名利不是人生的全部,面對名利不要崇拜,擺脫名利的枷鎖,照樣能瀟灑快樂的生活。

非淡薄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大千的世界,看淡一些名利,生活會輕鬆快樂的。

麥克白讀後感8

這部書是四大悲劇裏最短的,同樣,也是最沒有知名度的。

麥克白斯和他的一個朋友從國外凱旋歸來,途中遇上了一位女巫,女巫預言,麥克白可以當上國王,那位朋友的後代可以當上國王。回到國內,麥克白在家中設宴宴請國王。受自己妻子的慫恿,麥克白軾君自立,驗證了預言。同時他又擔心自己的那位朋友,於是找個藉口也把他給殺了。後麥克白德暴行激起各路人馬的反抗。麥克白不得不去鎮壓義軍,途中又遇到了女巫,女巫說,除非某某森林(森林怎麼可能會自己移動?)移動,麥克白的政權纔會滅亡。又說,沒有女人所生的人(難道世上還有男人所生的人?)能殺死麥克白。

爲了掩人耳目,義軍把某某森林的樹枝砍下來拿在手上作僞裝,遠遠看上去就像某某森林移動了一樣。被義軍逼得節節敗退,最後陷入絕境的麥克白遇到了墨脫客,墨脫客說自己要殺了麥克白,麥克白說,沒有女人所生的人能殺死我。墨脫客說,那就是天意了,你的死期到了,我並不是正常分娩生的,而是剖腹產生的。結果麥克白就被自己的貪念和慾望弄得身敗名裂,並且死不瞑目。其實本來麥克白還是一個好人,不過麥克白夫人確實心如蛇蠍,看來不少的人都是被枕邊風吹壞的。最後那個被麥克白殺了的朋友的後代當了國王。預言一一實現,帶來的卻是災禍。

麥克白讀後感9

《麥克白》雖然還沒讀完,但是已經感受到整本書中透露出來的對權力的慾望和人性的殘忍了,尤其是麥克白夫人。

麥克白作爲保家衛國的大將軍屢次立功,所以被國王封爲公爵。一出場就有三個女巫好像是旁白一樣說了麥克白的未來,會成爲考特公爵,會成爲國王,而麥克白的隨從班柯雖然不像麥克白那麼幸運但是比麥克白更有福氣,他雖然不是國王但是他的子孫會君臨一國。不知道是不是女巫的話影響了麥克白,所以讓麥克白想讓自己的權力更上一等,當時讀在這裏的時候我還想他會怎麼樣成爲國王,以一種怎樣的方式,萬萬沒想到第二場就已經動了念頭要直接殺掉國王。

再說麥克白自己雖然有對權力的慾望但是並不想真的殺國王,或者說他是猶豫不決的人,或者說他還有一絲的善良不想弒君。在背後推動他的是他的夫人,其實麥克白夫人好像也一直在給自己打氣。麥克白夫人說:來,注視着人類惡念的魔鬼們!接觸我的女性的柔弱,用最兇惡的殘忍自頂至踵貫注在我的全身;凝結我的血液,不要讓憐憫鑽進我的心頭,不要讓天性中的惻隱搖動我的狠毒的決意!來,你們這些殺人的助手,你們無形的軀體散漫在空間,到處找尋爲非作惡的機會,進入我婦人的胸中,把我的乳汁當做膽汁吧!來,陰沉的黑夜,用最昏暗的地獄中的濃煙罩住你自己,讓我的銳利的刀瞧不見它自己的切開的傷口,讓青天不能從黑暗的重裘裏探出頭來,高喊“住手,住手!”

等國王一來他們家夫妻兩人就開始琢磨要動手殺掉國王,在麥克白的猶豫和糾結中,麥克白夫人一直是背後的推手推動着麥克白去做弒君之人,他告訴麥克白要做一個敢作敢當的男子漢,現在有了機會就不要失去。然後兩人就在酒中下了藥,在睡夢中殺死了國王,還把這一切推到國王的兩個侍衛身上。

麥克白讀後感10

相對於《奧賽羅》和《李爾王》,《麥克白》給我的感想不是那麼深刻——可能是因爲沒有觸及我的痛點?嗯,應該是這樣,因爲我這個人,平庸又沒有野心,所以對於野心造成的悲劇,感想就不是那麼深刻吧。

其實我並不討厭野心,野心換個字眼其實就是夢想,兩者在我看來是一樣的。

所以野心在我看來並不是壞事,一個人有了野心就是有了夢想,有了這樣的東西,纔會有努力的動力、指引前進的方向,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覺得野心絲毫沒有壞處。

只是,過猶不及,適度的野心讓人發奮,而過多的野心恐怕就會招致毀滅,而太沒有野心的人則不會有什麼成就——又應了中庸的道理,人生在世,所追尋的永遠都是中庸,而這偏偏又是最難的。

《麥克白》這個故事,我覺得是想告訴我們膨脹的野心會帶來怎麼樣可怕的後果吧,麥克白本身就已經夠尊貴、擁有的夠多了,可偏偏他的不知足、對國王之位的覬覦讓他做出了許多違背良心道德事情,而最終也爲此付出了代價。

所以我在想,野心本身無罪,但是爲了達成野心所選擇的手段、做出的事情,卻是有善惡對錯之分的。

用合理的手段做正確的事,通過正確的方式達成野心,那就並沒有任何罪惡;而一旦走了彎路,用了錯誤的方法、罪惡的手段去達成野心,那就是錯了。

做人要有野心,也要有道德的約束,在道德的約束下用合法合理合情的手段去達成自己的野心,那邊皆大歡喜,大概如是而已。

而麥克白和他的夫人,應該是一類人,麥克白夫人的野心比麥克白更厲害、罪惡感更少,但他們其實是相似的,而最後這種相似導致了悲劇——我在想,是否在這對夫妻的'身上,莎翁也在探求一種和諧,怎樣的夫妻能夠更長久更幸福,到底是性格相似的還是性格互補的?

從故事的發展可以看出來,在故事最初,麥克白對夫人的感情很深,什麼事情都可以跟夫人商量,大概也正是因爲他們天性中的相似,他們的感情更好、相處更合得來,但是也因爲這種相似,他們太清楚對方的弱點和缺陷,所以到最後感情磨滅的也特別快。

而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李爾王》中的法蘭西國王和科迪莉亞(善的相似,結果陰陽兩隔)、裏甘和康沃爾公爵(惡的相似,最後雙雙殞命)身上。

而若說互補的好,似乎也不盡然。

性格互補,就是性格天差地別,有時候甚至相處不到一起去,連感情都很難培養,比如《李爾王》裏面戈納瑞和奧爾巴尼公爵,就是完全相反的兩個人,一直都是同牀異夢,最後也是悲劇收場。

所以,到底怎樣的兩個人,才能得到幸福?我覺得我大概得去再研究下喜劇再來得出結論了,悲劇故事裏,所有的都是悲劇。

不過套用小魚一句話,比起《李爾王》和《奧賽羅》,《麥克白》的結局我覺得不算悲,到有幾分正劇的感覺,就是那種正義終將戰勝邪惡的勝利感,看到結局的時候並沒有那麼悲涼。

麥克白讀後感11

今天,我讀了莎士比亞寫的《麥克白》,這本書的主人公是麥克白,講了麥克白殺了一些敵人,正在人們慶祝勝利時,敵人又開展了一次鬥爭,最後取得了勝利,後來麥克白又遇見了三個巫女,三個女巫對麥克白說出了三句話,其中一句話就是麥克白能當上國王。麥克白和妻子聯合起來去把國王殺了。雖然麥克白當上了國王,但是女巫說過班柯的子孫可以當上國王,麥克白想成心害死班柯,最後,麥克白把班柯殺了,人們知道了這個消息後,人人開始紛紛逃離自己的國家。

麥克白是個心底仇恨的人,最後被殺死砍了頭。所以,我們不要像麥克白一樣,而做一個心地善良的人。

麥克白讀後感12

大二的假期把莎士比亞的悲劇喜劇都看了一遍,但現在大體的情節都忘光光了,真的慚愧啊,於是我拿起kindle下載了莎士比亞經典作品,現在再認真看看,看完寫讀後感,不然五年後我又忘記自己讀過什麼了。好在,莎翁的作品在kindle上是免費的。我還花了4.99塊錢買了他的十四行詩,朱生豪先生把他們翻譯得很美,我曾經抄錄過一些,現在都不知道扔去哪裏啦。

麥克白打了勝仗立了功,在歸途中遇到三個女巫,這三個女巫語言他會當上國王,但是他只能當一代,而同行班柯的世代子孫都是國王。麥克白回來與夫人講了這件事情,於是趁國王在麥克白家做客的時候,殺死了鄧肯國王,從而取而代之。一步錯,步步錯,接下來,他畏懼女巫的預言,殺了班柯,殺了麥克特夫的妻兒。最後,麥克白夫人精神失常自殺了,麥克白毫無悲傷之情,最後自己也被麥克特夫殺了。

麥克白剛愎自用,有野心無計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麥克白夫人。她是幫兇,她是弒君的間接兇手,是麥克白動手的最後一根稻草。這是一個有野心的女人,他的丈夫無法提供她渴望的東西,於是會做丈夫的軍師,指揮丈夫的行動。錢老的《圍城》中有一段很經典的話,方鴻漸說他不會娶蘇小姐,一旦娶了她,他就成了達成蘇小姐願望的人,在這樣的女人身邊,根本停不下來。

那麼麥克白夫人和下木夫人有什麼不一樣呢?他們的丈夫類型不一樣,下木先生是城府很深的人,有勇有謀,並且下木夫婦內心強大,殺人坑人毫無懼色,這樣的人能獲得所謂的成功,並且非常可怕。

我們都是平凡的女子,好好工作,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就好。

麥克白讀後感13

這本書是由莎士比亞所著,是他所寫的四大悲劇之一。

其實,本書的結尾是講人們推翻暴君的統治,重獲自由,可是它之所以能稱爲悲劇是因爲麥克白自身的悲劇。

原來麥克白是一位英勇善戰的將軍,在打完勝仗回國領獎時,在路上碰見了三個女巫。每個女巫都做了自己的預言,第一個女巫說:“你能當國王。”第二個女巫說:“你旁邊的那個侍從的後代能當上國王。”最後一個女巫說:“不是由母親生出來的人能打敗你。”麥克白聽後覺得很吃驚,於是回家把路上發生的事告訴了妻子。他的妻子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聽了麥克白說的話以後,慫恿他去刺殺國王。於是在妻子的引導、權力的引誘下,他殺了國王,並且逃脫了。

麥克白當上了國王,第一個預言實現了。接着,他又想起了第二個預言,於是他把那個隨從殺了,可是卻不小心讓他的兒子跑了。在接下來的幾年裏,麥克白有時彷彿看見了國王和隨從復活了,在跟人說話,經常神經質地自問自答,受着兩新的折磨。

過了幾年後,麥克白的隨從的兒子長大了,而且在另外一個國家當國王,他想起了麥克白的殺父之仇,於是出兵打仗。此時麥克白的國家已被麥克白管理得一團糟,自然不是別人的對手,就在麥克白奄奄一息的時候,這是隻有第三個預言支撐着他。隨從的兒子創了進來,麥克白告訴他不可能殺了他,因爲第三個預言,隨從的兒子告訴他,他是剖腹產生的,麥克白的精神支柱倒了,隨從的兒子當了國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爲一時利益衝昏頭腦,做出傻事,到時候再挽回也來不及了,也別和壞人在一起,就是麥克白的妻子逼他走向了絕路。雖然結局是好的,可是麥克白的悲劇給我們都提個醒,不要用不正當的方法獲得某樣東西,要不然會受到良心的譴責。

麥克白讀後感14

我們都知道《麥克白》這個故事,一個關於權力、慾望與命運的故事,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但當我真正讀到這部劇本之後,才明白那是怎樣一個深淵。

莎士比亞的《麥克白》創作於1606年。15世紀初的英國仍處於斯圖亞特王朝統治下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當時的統治者爲了穩固自己的權力,提倡君權神授。當宗教與皇權被聯繫到一起時,虔誠的教徒便會無條件地信任並服從他的君主。既然君主是天神派來治理人間,他的意志可以全權代表自己所信仰的上帝,那麼君主的決策又怎麼可能發生任何微小的偏差呢?這是上位者利用宗教“淨化人心”的效果,穩固皇權的重要手段。那麼既然君主的皇權是命中註定的,他能夠登上皇位,受人敬仰,是上天安排好的,非自己能力所左右,同樣作爲人類的平民百姓,他們的命運也一定是註定的,即使人們認爲自己是憑智慧與理智做出決定的,其實周圍的環境與所供的選擇,影響判斷的因素都是安排好的,導致的結果也不可能改變。

這樣命定說的思想在《麥克白》這部戲劇中體現的淋漓盡致。三個麥克白路遇的女巫就是未來的揭示者,她們所預言的會一一被實現。她們預言麥克白會榮登皇位,麥克白便弒君奪位;她們預言麥克白的皇位不會被顛覆,除非勃南的樹林向鄧西嫩進軍,果真推翻了他的統治;任何女人生的都無法傷到麥克白,他最後死在了一位剖腹產而生的將軍手中。令人感到恐懼的發展,所能體現的不是巧合,而是命運。

而三女巫從另一種意義上也是命運的引導者。在遇到得勝歸來的麥克白後,她們先稱麥克白爲葛萊密斯爵士,這是他已有的頭銜;其次稱他爲考特爵士,此乃他擊潰敵軍和叛徒後將要獲得的賞賜;最後才稱他爲王。當一個人突然被預言爲國王時,震驚的同時,更多的是不可置信,但如果在此之前先以已有的和即將要得到的榮譽作爲鋪墊,這般,即使再忠誠的臣子內心也會生出疑慮,而嫌隙是背叛的第一步。歷史上多如牛毛的離間計的例子是最好的例證。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有慾望,正直的人將其壓制,關閉在人性深處,可即使藏匿的再深夜是存在的,它就像盤踞在人性深處的一條蛇,一旦誘餌足夠吸引,它就吐着信子滑了出來,將理智絞得窒息,主宰整個軀體,麥克白曾經也是忠誠的將軍,爲國作戰,奮勇殺敵,但得知自己將繼承皇位後,他的野心就星火燎原了。可對於弒君篡位一事麥克白還是怯懦的,也由此有了麥克白夫人的慫恿與謀劃。我認爲麥克白夫人是麥克白慾望的具象化,她不斷地在催促,迫使麥克白犯下大逆不道的錯誤,一步錯步步錯,麥克白在她的引誘下走上了殺戮和毀滅的深淵。

預言也在麥克白的心中埋下隱患,最終導致了麥克白的失敗與死亡。三女巫預言到麥克白將登上皇位,但他的子孫卻不會繼承,反而班柯——另一位爵士會是世代帝王的父親。一旦篡位成功,曾經的利益共同體就成了心腹大患,時刻害怕得之不易的皇位被他人運用相同的手段奪回,爲斬草除根,穩固權力,他開始了不停的殺戮,權力與鮮血一旦堆積成山,越多便慣性越大,不容易剎車,終會因過重,速度過大而撞的粉身碎骨。所以從麥克白手沾鮮血起,他就註定會因激起民憤而遭反抗與推翻。

由此可見,麥克白的命運是早被預言註定的。但是女巫的預言預測到了麥克白的未來,還是因爲遇見女巫得知命運纔會因此作出相應的舉動呢?或許遇見女巫就是麥克白命運的一部分。莎士比亞的這部名著也向我們反映了當時代對於命中註定思想的信仰。

麥克白讀後感15

麥克白是一位蘇格蘭將軍,在得勝歸來的途中,他與班柯將軍遇見了三個奇怪的女巫。第一個女巫向麥克白致敬,稱他作“葛萊密斯爵士”。第二個稱麥克白爲“考特爵士”。第三個對麥克白說“萬歲,未來的王。”然後,她們轉過身對班柯宣佈說:“你雖做不成國王,可是他的子子孫孫要成爲蘇格蘭的國王。”說完這話,她們不顧麥克白一連聲的追問,化作一溜煙消失了。這時,兩位將軍才意識到她們是女巫。麥克白雖然是英雄,但他的心中有慾望,這種慾望被女巫的預言一觸即發。但他的本性十分膽小懦弱,所以還不成氣候。可他的妻子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女人,她想與自己的丈夫日日夜夜永遠掌握君臨萬民的無上權威。於是,她慫恿丈夫利用國王鄧肯到麥克白家裏拜訪的這個機會把國王殺掉。

麥克白成爲國王后,變得十分殘暴。而原國王鄧肯之子獲得英格蘭國王的幫助,最終打敗麥克白,麥克白夫婦最終也命喪黃泉。

讀完了《麥克白》,心中的各種感觸都涌上了我的心頭。本來,麥克白是一個爲國打了勝仗的英雄。然而巫師的預言、夫人的慫恿、自己的野心,使他不擇手段當上了蘇格蘭的國王,開始了他的暴政生涯。

人的貪慾,總會讓人走上不歸的道路。

麥克白讀後感16

讀完莎士比亞的《麥克白》,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麥克白片面聽信女巫的所謂預言,利益薰心,殘忍地將國王殺死,到頭來他自己也走上了斷頭臺。

起初的麥克白,他並不是一個人人唾棄、禽獸不如的逆賊,而是一個勇士,一個爲國打了勝仗的英雄。是什麼使他走向了這條不歸路?莎士比亞在劇中說麥克白遇見三個女巫,女巫預言他會當上國王。麥克白開始還有些猶豫,但他看到比他強大的人都意外的死去,加上他的利慾薰心,盲目地聽從妻子讒言,謀殺了國王,如願以償地當上了國王,成爲暴君。麥克白到後來成爲了波濤洶涌的海上的一葉孤舟,若不能隨波逐流,就只能被無情地掀翻。當他獲得權力之後,胡作非爲,失去民心,百姓把他看成“夏桀、商紂、楊廣”之類的昏君。

麥克白喪心病狂的舉動如其說是不得已,倒不如說是多年利慾薰心而所爲。不可否認巫婆這個外因,才促使了內因——麥克白夫人對她丈夫的慫恿。如果麥克白的妻子並沒有出現在主人公麥克白的生活中,如果麥克白並沒有聽取妻子的謬論,我們的主人公可能在凱旋歸來的時刻被晉封爲考特爵士,然後順理成章地繼承帝業,最後安然地度晚年。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利益薰心是一把害人、害己的雙刃劍。要避免犯這樣的錯誤,必須學會加強自身修養。

麥克白讀後感17

《麥克白》的故事大家一定都熟知,我就不詳講了。

麥克白先是一位曾經屢建奇勳的英雄,可後來卻變成了一個殘酷的暴君是因爲三個女巫和妻子的慫恿讓他產生虛榮貪心的想法,讓他殺死表兄(國王),由於蠱惑,讓他從一個善良的,想幹出一番雄偉事業的人成爲一個陰險,野心勃勃,無惡不作的壞人,他的野心驅使他做出罪惡的事,必然是罪惡,迷信和死亡,實在是悲劇啊!

這讓我聯想到他被襲,襲擊者肖傳國就是一個典型的麥克白,原本有自己的事業不好好做,偏偏被報復心將自己的良心腐蝕,也是悲哀啊!

其實,做人就踏踏實實的做,不要被一些事情蠱惑或是慫恿,要有自己的想法,一旦有了自己的想法,再多的蠱惑和慫恿也不能驅使你做出可悲的事!

麥克白讀後感18

莎士比亞一生中創作了無數的輝煌,在16世紀並未獲得殊榮,直至19世紀英國掀起浪漫主義狂瀾時,他才被提升至天才的地步。而在莎士比亞傳奇般的一生中,有幾個作品是廣爲人知的,如:《哈姆雷特》《李爾王》《奧賽羅》和《麥克白》。

《麥克白》與《李爾王》都是典型的政治悲劇,前者是自己使得自己喪心病狂;後者是使整個王國崩潰與個人的輕浮之中。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麥克白》的。

《麥克白》中,有一句經典的臺詞:“用最美妙的外表把人們的耳目欺騙;x詐的心必須罩上虛僞的笑容。”麥克白的一番話讓我感到很詫異,前天還是征戰沙場所向披靡的爵士,現在就成了x詐的反賊,這麼大的轉變,不僅僅是因爲一個因素的。

凡事都有不可預測的一面,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出現在了面前,麥克白始終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想法,在權力的驅使下一步步地將自己推向了深淵。

在文中,有一個不可預測的外因,即爲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鬼魂和巫婆。後來叱吒風雲的麥克白正是聽取了他們的預言。且不說麥克白對預言的反應,巫婆與幽靈究竟居心何在?她們究竟是好心還是惡意?作者莎士比亞在這裏並未直接點明。我個人認爲,巫婆和幽靈可能並非懷揣着善意,因爲,一個人在不清楚前途是明是暗的時候,往往會更勇敢地走下去,無知者無畏嘛,而真正知道了自己未來的命運,反倒會適得其反,或樂極生悲或心灰意冷,至於對他人的影響,就只能從聽取者的內心的角度來決定了。這些巫婆即使能預知未來,即使能通曉命運,但也無法預知人心。

出現了巫婆這個外因,才促使了內因——麥克白夫人對她丈夫的慫恿。如果麥克白的妻子並沒有出現在主人公麥克白的生活中,如果麥克白並沒有聽取妻子的謬論,我們的主人公可能在凱旋歸來的時刻被晉封爲考特爵士,然後順理成章地繼承帝業,最後安然得度晚年。

如此說來,我們的麥克白反倒成爲了波濤洶涌的海上的一葉孤舟,若不能隨波逐流,就只能被無情地掀翻。他的人生充滿了跌宕起伏,但是命運始終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麥克白因爲沒有主見而失去了生命。

說來說去,都離不開“想法”,麥克白因爲自己的想法失去了理智,他的夫人因爲對權力的渴求操縱着麥克白的粉墨登場,歷的慈禧太后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戴了一個冠冕堂皇的面具,爲了自己的想法而犧牲他人。

麥克白讀後感19

讀完這本《麥克白》,我的腦海裏思緒萬千,不知道該用什麼心情來表白。

麥克白,一個老皇帝得的弟弟,他出兵打仗,立下了大功,取下敵人的頭示衆,因此獲得了獎賞,在回去的路上聽信了三個巫婆的話,刺殺了哥哥,自己當上了皇帝。但他有一個下屬,他當時也被其中一個巫婆說到,因爲那巫婆說他兒子能當上皇帝,便以吃飯爲幌子,殺死了他,但他兒子卻逃了。

兩個小皇子知道了真相,逃過了追殺,並出了國,尋求了幫助,而麥克白又找到了那個巫師幫他語言。後來兩個王子和麥克白的屬下的兒子打敗了麥克白,並割下他的頭示衆。像麥克白這種人,殺了那麼多的人,手上沾滿了那麼多的鮮血,卻不知悔改,哪怕千刀萬剮也死不足惜。他沒有一點人情味,連自己的哥哥都殺,簡直連禽獸都不如。在現在的這種生活裏,有些連自己的親人也不放過,真是可恥。

希望不會再有這種人危害社會了,讓大家都有一個快樂的明天。

麥克白讀後感20

麥克白的妻子很瞭解她的丈夫:它充滿了太多的人情的乳臭,使你不敢採取最近的捷徑;你希望做一個偉大的人物,你不是沒有野心,可是你卻缺少和那種野心相聯屬的奸惡;你的慾望很大,但又希望只用正當的手段;一方面不願玩弄機詐,一方面卻又要作非分的攫奪;

我們樹立下血的榜樣,教會別人殺人,結果反而自己被人所殺;

把毒藥投入酒杯裏的人,結果也會自己飲酖而死,這就是一絲不爽的報應。

你寧願像一頭畏首畏尾的貓兒,顧全你所認爲生命的裝飾品的名譽,不惜讓你在自己眼中成爲一個懦夫,讓“我不敢”永遠跟隨在“我想要”的後面嗎?(有野心但無膽識的懦夫)

奸詐的心必須罩上虛僞的笑臉。

上帝祝福您,也祝福那些把惡事化成善事、把仇敵化爲朋友的人們!

要是用毀滅他人的手段,使自己置身在充滿着疑慮的歡娛裏,那麼還不如那被我們所害的人,倒落得無憂無慮。

麥克白讀後感21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是百年身。”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旦走錯路,鑄成大錯,誤入歧途,就後悔莫及,只能自食其果。在很多情況下,一個人的失足,並非天生是壞蛋,天性要作惡,而是他意志不夠堅強,在誘惑面前經不起考驗,終於失足墮落了淪爲有罪的人。

悲劇《麥克白》約寫於1606年,是莎士比亞戲劇中心理描寫的佳作。該劇中主要寓意了個人野心和利己主義的潛在禍患;野心和利慾的存在,足以將一個本爲良好的人腐蝕爲墮落的魔鬼。當然,在野心的膨脹和驅使中,也有外圍因素的影響與蠱惑。不過,最終的惡之暴戾會受到懲罰的。

它講述的是中世紀英國一名將軍麥克白,在一次征戰回國途中,碰到女巫。女巫預言他將成爲國王,同時也預言了另一個將軍班戈的子孫將世代爲王,而這三女巫只是因爲受到一個村婦的氣而把這些祕密對他們說了罷了,是帶有一種泄氣、泄愁的因素。可是,當麥克白的考特爵士被預言成真後,麥克白他那還只是矇昧的野心一下子被喚醒了開始膨脹,一個潛伏在內心深處的一個曖昧不明的祕密被突然挑明瞭,他被眼前浮起的可怕的幻象嚇得毛骨悚然、心驚肉跳,從此失去了心理的平衡。其實他的人性還是在的,當他要向國王行刺時,內心也在進行着一場可怕的爭鬥,他即希望永遠保住最高榮譽,又非常渴望着封建王國的最高權勢。後來,在其夫人的鼓動和教唆下,他殺死國王,取得王權。國王的兒子被迫跑到海外。爲了穩固王位傳續子孫,麥克白找來刺客殺死了大將班戈,本想了斷女巫的另一個預言,但班戈的孩子也逃到了國外。麥克白自登上王位後,暴虐無道,濫殺無辜,引發反抗和戰爭,最終可悲而死。

如果在麥克白的野心被喚醒、內心失去平衡之時,麥克白夫人能夠抓住這關鍵時刻,能夠響應他良心上痛苦的呼聲,幫助他恢復內心的平衡,喚回失去的理智,他就可以守住人生的正道,安全地度過人生中的這一場危機;那麼他們就得救了,他們仍將是受舉國上下尊敬的一對好夫妻享受着榮華美譽,可是這位夫人她沒有什麼良心上、道德上的顧忌,甚至用“懦夫”這一使男人承受不了的詞去嘲弄、刺激他,用她火辣辣的舌頭尖去煽動他,直到被煽旺的野心燃燒起來。他們雖然是同謀,可是那女人的氣質與他的丈夫完全不一樣“……解除我女性的柔弱,用最兇惡的殘忍自頂至踵貫注在我的全身;凝結我的血液,不要讓悔恨通過我的心頭,不要讓天性中的惻隱搖動我的狠毒的決意!來,你們這些殺人的助手,你們無形的軀體散滿在空間,到處找尋爲非所惡的機會,進入我的婦人的胸中,把我的乳水當作膽汁吧!來!陰沉的黑夜,用最昏暗的地獄中的濃煙罩住你自己,讓我的銳利的刀瞧不見它自己切下的傷口,讓青天不能從黑暗的重衾裏探出頭來,高喊着‘住手,住手!’”

麥克白是有野心,可那還是埋在心底的一個私密,還處於半眠狀態,就算他碰上了能知過去未來的女巫也沒有甘心墮落,也曾懷恐懼的心情竭力抵拒過那強烈的誘惑,他既不是天生的壞人,也不是註定要做民族的罪人。可是他的身邊還有這麼一個女人,女巫沒有做完的事,留給她來完成,這麼理應外和、前拉後推,他終於爲了他的政治野心而拋棄一切、犧牲一切,跳進了罪惡的深淵。

麥克白夫人本是女人,可她有一顆比女巫、比蛇蠍更毒的心,爲了自己能夠享有更高的地位、權利,爲了女巫的話,她失去了女人善良的本性,教唆、幫助自己的丈夫弒君並嫁禍給無辜的人,事後若無其事地伸出一又血手,幾乎帶着得意的口氣,開導那也是一雙血手的丈夫“只消一點兒水就可以把我們洗刷得乾乾淨淨,一點兒也不費事!”

他們不曾想過殺了這個國王,後面還會有更多想殺他們和他們想殺的人,他們爲了自己的王位,想了斷女巫的另一個預言而殺了班戈,可是他的兒子活着逃跑了,而國王的兩個兒子也同樣活着並逃到了海外。麥克白夫人承受不了人性無情的扭曲和擠壓,終於使她垮了下來,精神負擔已超過她心理承受能力,只落得成爲一個精神分裂症、一個夢遊者,在睡夢中還不斷洗手,她那雙小手就算用上所有的香料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香起來了,最終死於分裂症。而麥克白爲了鞏固地位最終成了人人唾棄的暴君,被子兩位王子和班戈的兒子回來復仇而死了。

那兩位王子剛開始的時候或許會認爲他們逃跑而讓人覺得他們懦弱、膽小怕事,可是不能說他們是聰明的、勇敢的,在明知道自己鬥不過別人的時候又何必逞一時之強而葬送自己呢?不正是因爲他們逃到海外而最終報了仇同時也奪回了自己的國家嗎?其實更多的時候一個國家、一個家庭的滅亡並不是毀於外人之人,而是毀在了內部人的爭鬥、內部人的手中。

其實他們遭受到這樣的結果也都是一個“欲”字和不滿足現狀而引起的,我們現實生活中又有幾個人能夠滿足於現狀,看到別人好的生活、好的東西不眼紅。人生是在不斷擁有慾望和努力滿足慾望的過程中行進的。嬰兒聲聲呼喚的奶水是慾望,孩子期冀已久的玩具是慾望,人們辛勤勞作的果實是慾望,強盜殺人越貨是慾望,罪犯刀下的亡魂也是慾望……慾望就是我們活着的目的。

有“欲”本是好事,我們正因爲有了“欲”纔會努力、纔會付出自己的勞動來換取這一個“欲”的滿足後那星星點點的喜悅,這喜悅便是幸福,幸福是我們生活的動力,追逐幸福便是我們活着的理由。沒有“欲”的人生,便不再是人生,只是活着,不論快樂與痛苦,它不再是一個過程,只是一種狀態,麻木而無聊。可是如果心中只有“欲”那也就真的成了我們真正的“獄”了。

而女人呢?我覺得做爲一個女人,就應該有女人的尊嚴和榜樣,不能像麥克白夫人那樣,因“欲”而毀於“獄”,只要一切可以安定,不出賣自己的良心,更是能夠做家人的一盞指明燈纔是最好的。雖說這個世界、這個社會、這個家是男人的天下,男人作主,可又什麼時候缺少過女人呢?女人往往起到比男人大十倍、百倍的作用和引力,千萬要把持住自

己,“欲”可念、可望、可想、可追,但“獄”卻不好坐。“欲”就好比是一輛是金馬車,載我們奔向遙遠的前方。但你必須永遠是馬車的主人,任何功勳都只屬於在馬車上奔馳的你,哪怕前途未卜,即使荊棘叢生,也萬萬不可放下手中緊握的繮繩。

一旦放下手中緊握的繮繩,慾望便不再是溫順的金馬,引導你奔向下一站美好的風景。你也不再是你,因爲你將不再有心。你的心被慾望強行剝離,只留下無心的你,在慾望的深淵,苦苦流浪。

在每一個時代、每一個地區都存在一個個麥克白,他們拜倒在權利、地位、慾望的蠱惑下,獻上最純潔的心靈,跌入慾望的萬惡深淵。無數的慾望得到滿足後,所帶來的快感只能使人們沉淪,使人們不惜踐踏道德的底線,並最終陷入,陷入了虛幻快感的假象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