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明朝那些事》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6.92K

《明朝那些事》讀後感精品多篇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一

朱元璋真是一個孝子,知道家人是被元朝的那些破政治給活活餓死的,便冒着被當作反賊砍頭的生命危險,四處尋找和他同一類的人。終於他真的登上了王位,將元朝變成了清朝。

世上誰有這樣的兒子,那這個人肯定很高興吧!而我並不是這類人。以前我生病了,媽媽總給我刮痧,但上次媽媽發燒了,我卻動都不想動,只曉得看電視。最後媽媽給了我一元錢,我纔給她刮痧。

同時,我還要學會朱元璋的堅強。他有時候自己的生命已經危在旦夕了,但依舊鼓起精神,與敵人拼殺。正因爲朱元璋堅持了下去,最終成了皇帝。而我卻是個半途而廢的人,有時做航模的時候,手小小的擦傷,就不做了。

不過我覺得朱元璋太忘恩負義了。自己成王以後,卻把以前的戰友給殺了。人家對你那麼好,你卻這樣對待人家,這根本就不符合常理嘛!如果你怕他們謀反,就給他們個罪名,讓他們滾回老家算了唄,幹嘛要他們的性命,生命是最貴的!

總之,朱元璋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我倒是喜歡好的一面。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 篇二

別的歷史書都寫得緊張兮兮的,而《明朝那些事兒》寫得輕鬆幽默,讓人覺得舒服放鬆。

一個不起眼的朱重八,雙親餓死後當了和尚,被衆人排斥。有一天和尚朱重八終於對元朝的惡行看不下去了,他起義了!

這幾年中,他率領軍隊,南征北戰,最終兵臨元朝首都,經過多年奮戰,元朝崩潰。曾經橫掃天下的蒙古騎兵,還是被起義軍趕回了老家。曾經那個被人們排斥的乞丐朱重八,改名登上至高無上的皇位,他就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上任後,國內成了太平盛世。他業精於勤,天天批改奏摺,常常工作到深夜。他沒有其他娛樂,像個工作機器。

在朱元璋的身上我看見了自己的影子。雖然我沒有文武百官的服從,沒有至高無上的皇權,沒有高大挺拔的宮殿,但我也是業精於勤。我以前不看書的時侯,精神上很貧窮,但那時我沒察覺到,還一個勁地瘋玩。日子像流水般一天天從指間溜走,無聊像一片揮之不去的濃霧籠罩着我。我偶然翻看一本本雜誌,看着看着,上面的文字像一個力大無比的漩渦,讓我身陷其中。轉眼雜誌已不能滿足我的飢渴了,我看更厚一點的書來填飽自己。我一天中有兩個小時在看書閱讀。這兩個小時是我從層層疊疊的作業和娛樂誘惑中擠出來的,所以像金子一樣寶貴。就這樣精神隨着一頁頁被翻閱的書本而富裕起來,我成了精神上的帝王,這點我和朱元璋一樣。如《論語》所曰:“言必行,行必果。”他換來的是和平,我換來的是下筆如有神。

人類創造了歷史,但人類在歷史面前如一隻小螞蟻。我願做一點不知疲憊的小螞蟻,走近和了解歷史。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三

國人多少都有點歷史癖,喜歡讀讀史書。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太多的事情值得我們回味。

對於史學書,筆者曾有幸拜讀過錢穆先生的《中國曆代政治的得失》和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可能是其由於學術性質較強,語言有點晦澀無奈難懂。而本書作者當年明月筆鋒活潑幽默,在字裏行間裏就把一個人的興衰得失用通俗易懂詼諧幽默的方式寫了出來。不由得讓人眼前一亮,一捧便不釋手。

明朝,在歷史書上只用了三頁紙帶過,對於明朝,我從書上也只曉得了朱元璋“廢丞相,文字獄”。但當我執起這本黃色封皮的描寫正史的書時,方知朱元璋的不朽歷史功績。

本書自大明武太祖皇帝朱元璋寫起,到明朝滅亡近三百年的事。第一卷從朱元璋帶領農民起義,經過艱苦戰鬥,打敗強敵陳友諒、張士誠,憑藉徐達、常遇春等人的輔佐登上王位,又殺掉胡惟庸等重權大臣,重權獨攬,最後病逝。

作者詳細地剖析了每個人的心理特徵,讓歷史又一次精彩起來。這裏面最叫人敬佩的人物就是朱元璋。朱元璋原名朱重八,生於亂世之中,揹負着父母雙亡的痛苦,赤貧起家。他沒有背景,沒有後臺,沒有依靠,靠自己的努力爭取來了一切。他經歷千辛萬苦,無數次躲過死神的追捕,從死人堆裏爬出來,掩埋戰友的屍體,然後繼續前進,繼續戰鬥。

上天註定要苦苦磨礪他的意志,就像鳳凰只有經過火的淬鍊才能涅槃。上天只有讓他失無可失,他才明白自己有多強大!

朱元璋的那個時代有着無數的厲害角色,陳友諒、張士誠、王保保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但朱元璋用他驚人的軍事天賦戰勝了這些敵人。可以說,在那個時代,最優秀統帥的稱號非朱元璋莫屬。他幾乎是赤手空拳,單槍匹馬,憑藉着自己的勇氣和決心建立起了大明帝國。他在位期間實行了抗擊外侵、革新政治、發展生產、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於社會前進的政策,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強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統治,鞏固了明朝政權。但是他也有許多措施功過難斷或者遭人誹議,如廷杖大臣、廢丞相、設錦衣衛、大殺功臣、擅殺文人、重開殉葬制度、八股文取士制度、實行君主集權和高壓統治等舉措,所以他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具爭議的皇帝之一。

在起義的過程中,他也有無數的可能會戰死,然而那麼多參加義軍的人,成功的僅有他一人而已。走上權力之巔,一定是有什麼東西一直在支撐着他,這個東西就是“自己內心的強大”。只有心的強大,纔是真正的強大!他身上,還有着不同於他人的特質。那是英雄的特質。他有才能,他不但作戰勇敢,處事冷靜,思慮深遠,還很講義氣,有危險的時候第一個上,這一切都讓他擁有了崇高的威信。與他的一個強大的勁敵陳友諒相比,他算得上正義很多了。這個陳友諒心狠手辣、膽大妄爲。厚黑學是他的專長,在弒君奪位後還能把自己的年號取爲“大義”。在明朝,“厚黑學”是許多忠臣、奸臣的拿手好戲。爲了生存爾虞我詐地鬥個你死我活,在這裏,沒有任何真誠、信義可言。畢竟,在朱元璋即位後,許多功臣名將不是被賜死就是族誅。想要保命便無所不用其極。在時光的長河中,沒有人能夠永恆。任何一個豐功偉績的人,在權力面前,在歷史面前,只是輕易就被翻過的幾頁,儘管這對他而言是幾十年。所謂歷史,就是過去的事,他的殘酷之處在於:無論你哀嚎、悲傷、痛苦、流淚、落寞、追悔。他都無法改變。對人是如此,大明王朝亦是如此。

黑格爾說:“人類從歷史學到的唯一的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吸取任何教訓。”明知不能成功,明知必死無疑,依然慷慨而行。一般說來這種行爲有着很多稱呼,比如愚蠢、不自量力、飛蛾撲火等,而在西方人的眼中,這更是一種不可思議的違反邏輯的行爲。

其恰如中國古老的哲學中所云:

知其不可而爲之。

我深信,這正是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魂魄。一個深刻的靈魂,即使痛苦,也是美的出處。然心如止水者,雖繁華紛擾之世間紅塵,已然空無一物。很喜歡作者對本書的結束語:“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這是很簡單的一句話,卻也是很難做到的一句話。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800字 篇四

一個雪花輕揚的夜晚,我終於讀完當年明月的整部《明朝那些事兒》,看着窗外的雪舞如絮,憧憬着明晨的朝陽東昇,我不禁陷入沉思……

這套書,以《明史》爲藍本,文風嚴謹又不乏幽默,作者不時穿插的評論尤爲一針見血、恰到好處。掩卷之餘,除了佩服作者豐富的史學知識,更是讚歎於其無與倫比的社會洞察力。他用那充滿智慧的語言,講述了自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起,直到末帝崇禎悲涼自縊於景山這長達276年的歷史皓月。

書中衆多人物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常遇春、徐達的將才獨具,用兵如神;于謙、王守仁的力挽狂瀾,高風亮節;戚繼光、俞大遒的奮力拼殺,平定倭寇;徐階、嚴嵩的勾心鬥角,爭權奪利;袁崇煥、孫承宗的老謀深算,巧用兵法。

但最讓我敬佩的,卻是楊繼盛。他上疏力劾嚴嵩“五奸十大罪”,卻遭誣陷下獄,不惑之年就屈辱故去。但是,他真的就這樣死去了嗎?沒有,他的精神活了下來,名震天下,永垂青史,因爲他的堅忍、頑強、正直。他也堅信:嚴嵩之患終有一日能予以肅清。

是的,正義與公道,或許會遲到,卻絕不會曠課。

由這裏,我浮想起二戰中的許多:“九一八事變”、“南京大屠殺”、“血洗平頂山”……日寇鐵蹄犯下的一樁樁、一件件,駭人聽聞,慘絕人寰。這種赤裸裸的侵略戰爭,給我國及其他受侵略的國家和人民帶來深重災難。在我中華民族團結抗敵,浴血奮戰下,在一切愛好和平,胸懷正義的友國幫助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終於低下那可惡之頭顱,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我們深信,抗日戰爭的勝利,是歷史之必然,因爲正義終將引領歷史。無論多麼風雲變幻,惡狼當道,承載歷史這艘巨輪必會在正義的舵手操縱下航行,引領着人類駛向輝煌燦爛的明天。

回望古今,歷史向我們宣告:正義必將戰勝邪惡。

“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對於我們新時代的中學生來說,讀史使人明智。我們是祖國的明天,也是世界的未來。我們更要學習歷史、總結歷史、借鑑歷史、感悟歷史。

我國古人都深知“明鏡高懸”,我們新時代中學生更要明志用功,在將來的人生道路上,不斷修正航向,使正義引領時代,努力奮鬥,爲全國,乃至全人類的福祉做出自己的貢獻。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五

在這個寒假裏我讀了兩本書,《明朝那些事兒》(壹)是其中的一本,也是我在這兩本書裏最喜歡的一本書!

《明朝那些事兒》(壹)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爲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爲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着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明朝那些事》(壹)從朱元璋的出身開始寫起,到永樂大帝奪位的靖難之役結束爲止,敘述了明朝最堅苦卓絕的開國過程。能成大事者,必有卓越之才。朱元璋的不凡在於他的果敢和謀斷,更在於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對社會局勢的清醒認識。朱元璋有個座右銘:“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靠着這樣的邏輯,天下一點一點地被他收入囊中。他是成功的,他的邏輯也被很多人信奉着。朱元璋pk陳友諒,誰堪問鼎天下?戰太平、太湖大決戰。臥榻之側埋惡虎,剷除張士誠。徐達、常遇春等不世名將乘勝逐北破北元。更有明朝最大的謎團——永樂奪位、建文失蹤的靖難之役。高潮迭起,欲罷不能。

也許,我們憑藉自己的一己之力永遠無法改變歷史的進程,但是我們可以改變我們自己。在這部書的末尾,我讀到了這麼一句話:什麼是成功?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我們有什麼樣的理想,我們就會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力。也許有的人說,是現實太殘酷,使我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原本的理想,但是我想說,正因爲現實太殘酷,所以我們更不應該放棄自己的理想!正是因爲有它,才使得我們在這徹骨的現實中保有一份溫暖,保有一份信念,保有一份不放棄的精神,在支撐着我們一路走下去。

做每一件事,我們都必須要學會冷靜、堅持與果斷。它們會讓你準確地判斷局勢;會讓你在失敗後能重新勇敢地站起來,而不至於崩潰;會讓你從困境中發現機會。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六

志向,遙不可及的夢想,吸引了很多人,畢其一生地爲它奮鬥。慾望,唾手可得的誘惑,是達到志向途中最難的關卡。

有一羣人,可以忍耐,可以等候,可以犧牲一切,只爲了那個遙不可及的志向。有一羣人,可以阿諛奉承,可以濫殺無辜,可以泯滅人性,只爲了得到權力和財寶。所有人都有志向,所有人都有慾望,拋棄慾望爲志向而奮鬥,必將名垂青史;拋棄志向而屈服於慾望,必將遺臭萬年。這兩種人的傑出代表分別是:張居正和魏忠賢。

張居正,歷經徐階、高拱時期的政治**,當上首輔,推出“一條鞭”法,使官吏無法魚肉百姓;考覈成法,使官吏無法偷懶;丈量土地,使官吏無法逃避賦稅。如此打壓官吏,常常引起公憤,每天都壓力山大,他爲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爲,他在歷經腥風血雨、宦海沉浮之後,他保存着他的志向。他要維護公理、正義和百姓生存的權利。

魏忠賢,出生於貧窮家庭,江湖混混一枚,在還賭錢時毅然決然地賣掉了親女兒還滿分作文網錢。自宮做太監後,經過“奮鬥”獨攬大權,建立閹黨,朝廷上下均有眼線,搜刮百姓,販賣官職,濫殺東林黨人,無原則地隨意做事,眼裏只有權力和財富,折磨得老百姓敢怒不敢言。

相比之下,張居正明顯高出一籌。魏忠賢之流招致千古罵名,而張居正卻爲人敬仰,常常被人效仿,甚至發出“世間再無張居正”的感慨。

只有在社會中真正磨練過,纔會知道,志向是美好的,慾望是現實的;志向是閃耀在遠處的,慾望是苟且在身邊的。慾望得到了滿足,人們往往就會安於現狀,不敢放手一搏去堅持自己的志向。要達到志向,往往需要拋棄一切,人們則可能衆叛親離,可能自身不保,可能失敗,但志向高遠的人卻能做到始終不放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要相信,付出都是值得的。

最後,引用一下臧克家的名句:有些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些人死了,他還活着。

所以我覺得,志向和慾望,得志爲上。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七

轉眼之間,明朝已經走到了衰落、滅亡的階段了,崇禎皇帝已經即位,他是一個非常開明的皇帝,他極力想扭轉局面,但是,僅憑他一人之力,並沒有扭轉局面。下面就由我來介紹一下明朝的滅亡吧!

很多人都不瞭解明朝的歷史,認爲明朝是被清朝所打敗的,其實卻不是。由於陝北連續四年的'荒災,那裏的農民都活不下去了,便一個個的走向造反之路。在這種緊急的情況下,崇禎皇帝飛速地拉攏人才,去抗擊李自成等衆頭領的叛變。但是,剛剛平息了內部的鬥爭,外面的皇太極又開始不斷地騷擾明朝,使得崇禎兵力不足,一會兒這跑跑,一會兒那裏跑跑,讓他不能再忍受了。最後又由於各路的將領都戰敗而歸,有的叛變到了清朝那裏。

而此時,在朝廷的內部,魏忠賢濫殺無辜,還自稱九千九百歲太爺,很多賢臣都被他殺掉,在京城裏,真是比皇帝還要厲害,簡直是無惡不作啊!

面對窩裏鬥和外面的侵略,京城終於被闖王李自成給攻破了,崇禎皇帝投江自盡了。如果用一個詞語來評價他的話,那就是“倒黴”這兩個字。他一上任,就遇見了魏忠賢這個九千歲,後來,陝北竟然連續四年都有荒災,又遇上了叛變,還有皇太極在北部的騷擾。崇禎雖然極力想挽回大局,但是他太倒黴了,導致明朝的滅亡。

其實,我是挺喜歡崇禎的。很多人都說,明朝亡於嘉靖,也有人說,明朝亡於萬曆,但卻很少有人說明朝是亡於崇禎的。崇禎一生都爲着明朝的大局着想,非常的勤奮,從來沒有爲自己的事情着想。

這就是崇禎,一個開明的皇帝,卻因爲倒黴而被人忘忘,我認爲,他可同秦皇漢武相媲美,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八

一直聽老師說《明朝那些事兒》是一本好書,而且知道這本書原先是一本網絡小說,由於網友們的稱讚,作者當年明月就把博客的文章交給了印刷廠,進行印刷。此書一口氣出版了7本,本本精彩無比,所以更多的人看了後還是好評如潮。

幾個月前,父親問我要什麼書,於是我便叫老爸去給我買《明朝那些事兒》當看了幾頁之後便愛不釋手,真想一口氣把它讀完。此書寫的是歷史上中國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明朝的興衰史。

《明朝那些事兒》首本用白話描寫明朝正史,輕鬆幽默地敘述了明朝的建國、治國和亡國的歷史過程,這本書的故事曲折不斷,語言風趣,情節生動,是一部衆通俗易懂的明史。它描述了自明太祖朱元璋出生起,到明朝滅亡這300年之間的事。這本書讓我記憶猶新的事是明高祖遷都至北京,當時的遷都招到了朝中大臣的一致反對,“不行,不行”這個字天天在明高祖朱棣耳邊回,可是當明高祖提出一點建議時他們一致沉默了,這條建議是:北上防寇。

明高祖還問朝中大臣,你們都在這裏安居樂業,無憂無慮,你們可曾想過邊塞人民的疾苦?最終大臣嚮明高祖妥協。明朝那些事讓我知道了官場的勾心鬥角,領略了武將的意氣勃發,無數風雲人物背後的故事!

啊,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篇九

讀後覺着此書爲:詼諧幽默而又閎約深美,在輕鬆愜意中挖掘往事,追尋歷史。

十分喜歡讀史書,對幾百年前發生的事兒十分感興趣,而相對於明朝,也是知之甚少,僅僅知道歷史課本上與史書上一些概括性的知識,讀來不免稍顯生硬,十分冰冷,多一些細枝末節的一些瑣碎,基本上是完全沒見過的。

故此,愈讀愈喜,所感深切,雖然篇幅很長,但並未感覺到枯燥乏味,於我來講,着重於看得是一些名人,類似張首輔或戚繼光的故事,但是,慢慢地,我看見了更多以天下爲己任,用生命詮釋忠勇,爲自己之所愛所責犧牲的人們,類:張居正,于謙,王守仁楊漣,六君子,袁崇煥,戚繼光,楊繼盛,孫承宗。.。.。.等等。

倏然明悟,爲何要讀史,讀史可見先輩之優品,潛心修習,虛謙求學。且以史爲鑑,而正衣冠,可作一上問青天,下問后土,一生無所愧者,可作忠勇良厚,溫潤似玉者,可作博學好思,機敏多才者,才爲讀史之本。

或許古代對於現代來說,十分落後,十分貧窮,諸多問題,繁雜紛亂,金戈鐵馬,戰火紛飛。但,仍知留知者,可堪流芳百世。

我尊敬,我十分尊敬,那些夙興夜寐,不辭辛勞的作者們,用你們的辛苦換來予我們精髓之識,辛苦了。

《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十

《明朝那些事》講述的是從朱元璋白手起家,開創大明到崇禎帝朱由檢自縊煤山壽星亭大明亡國之間280多年的事情。

當年明月用他特有的筆調,帶我們走進了一個我們未曾見過的時代,一幅畫卷緩緩鋪開。在這裏,我們將看到足智多謀、勤勤懇懇的明太祖,從一個不起眼的平民、和尚,到萬人敬仰的皇帝;也可以看到陰險狡詐的嚴嵩、魏忠賢;可以看到以身殉國的李如鬆,竭盡心力爲國爲民的張居正,他們不再是史書上那冰冷的,或陌生或熟悉的名字,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

書中,鄱陽湖一戰中那個一騎絕塵的身影讓我難忘,戚家軍以一當十的鴛鴦陣尤在眼前。戰場上的廝殺,朝廷裏權臣間的鬥爭,展現着那個時代特有的魅力。

最讓我印象深刻,也最敬佩的一個人,叫張居正。他出身微寒,卻志在天下,隱忍多年,終成大業,權傾朝野,但他並未因此放棄自己爲國爲民的初心,而是坐在首輔的位置上勤懇工作,實施改革,直至生命最後一刻。他也有陰暗的那一面,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爲一個正直的、優秀的人,他所做出的傑出貢獻也無人能抹殺。

當年明月在寫他時,沒有避諱那些他在官場中的陰謀詭計,沒有避諱他貪污和生活作風的問題,這反倒使人物更真實了。曾見過皇宮中紙醉金迷的生活,也見過路有凍死骨的慘象,在他成爲帝國第一人,甚至可以無視皇帝時,他沒有放棄最初的理想。他的改革危及到了許多重臣、官員們的利益,他知道,他們會與他爲敵,但他還是堅持改革。因爲他心中有一杆秤,指向了貧苦百姓,他覺得他們過得太苦了,他們已經在垂死掙扎,他太想給他們活路。因爲人,無論貴賤,都有生存的權利。

公理自在人心。他是平凡人,也有污點,有慾望;他是英雄,可以不顧一切,不妥協的爲了國家,爲了那些和他不相干的平民百姓而戰鬥時。他值得我們尊重,他的業績,是不朽的;他的人,也是不朽的。

用書中的一句話來評價他:千迴百轉,千錘百煉,矢志不改,如此而已。

翻開書的第一頁,有一句話: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

我很不解,歷史課上老師曾問到我們爲什麼要學歷史,她說,以史爲鑑。

歷史不過是薄薄的幾頁紙,一個王朝的興衰,朝代的更迭,都是那麼自然,讓人悲嘆,卻似乎覺得這是應該的,天下大事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如果真能以史爲鑑,那些熟悉的橋段爲何會一次又一次上演?

人性總是存在弱點,但歷史卻並非沒有用處,我們的確可以痛斥帝王的昏庸,學習賢人的處事。讀完書後,我又有了更多的感悟,我們應該做的是透過歷史去看那個時代,看它的強大興盛,也看它的衰弱沒落。這些,是激勵我們向前的力量。我們回望歷史,也展望未來,我們帶着先人的智慧向更高處攀登。

因爲你還活着。活着,就要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