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理想國》的讀後感1000字【精品多篇】

讀後感2.19W

《理想國》的讀後感1000字【精品多篇】

理想國讀後感 篇一

《理想國》是柏拉圖的傳世名作,亦被稱爲“關於正義的學說”,同時《理想國》也被後人譽爲震古爍今之書。原書共分爲十卷,以“理想”爲定義,主要涉及國家專政問題、獨裁問題、正義與非正義問題、善與惡問題、教育問題以及男女平權等諸多問題。

在這本書中,柏拉圖所關心的理念主要是正義與非正義的評價,他透過蘇格拉底與玻勒馬霍斯、格勞孔、阿德曼託斯的辯論對話的形式,把自我的治國理想滲透於其中。柏拉圖的理想國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烏托邦。在他的理想國裏,統治者務必是哲學家,他認爲現存的政治都是壞的,人類的真正出路在於哲學家掌握政權,也只有真正的哲學家才能拯救當時城邦所處的危機。這種信念構成了柏拉圖成熟的政治哲學體系的核心。在他的眼裏“哲學家”有着特殊的內涵。這種構思,不但顯示出哲學家的膽略,更顯示出思辨的智慧。在這資料龐大的十卷中,我肯定不能一一講到。所以,我只能就其中的一兩點談談自我的想法。

正如前面所說,柏拉圖所關心的理念主要是正義與非正義的評價。所以,能夠這樣說,《理想國》真正奠定了西方正義學說的基礎。書中把正義範疇作爲討論的中心,並透過歸謬的方法,先提出正義的不確切定義,然後歸納抽象來尋找正義的真正含義,這也就是所謂蘇格拉底真理“助產術”的來源。“什麼是正義?”《理想國》一開頭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第一卷裏,柏拉圖和格勞孔、西蒙尼德、玻勒馬霍斯、色拉敘馬霍斯等人先後討論了“欠債還債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等觀點。

從第二捲起,柏拉圖開始討論城邦的正義,並認爲正義是理想城邦的原則,好的城邦應當具備勇敢、智慧和節制。“每個人務必在國家裏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當其城邦的三個階層(統治者、守衛者和勞動者)各守其責、互不僭越、和諧分工、互助合作的時候,這個城邦才具備了“正義”的美德。然後,他從城邦的正義類比地推出個人的正義,認爲那是“大”與“小”或“外”與“內”的關係。個人的正義就是“正義的人不許可自我靈魂裏的各個部分互相干涉,起別的部分的作用。

《理想國》讀後感 篇二

柏拉圖(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臘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學生,亞里士多德的老師,關於正義的討論——柏拉圖《理想國》。柏拉圖的最高理想是哲學家應爲政治家,政治家應爲哲學家。哲學家不是躲在象牙塔的書呆,應該學以致用,求諸實踐。

《理想國》一書是從關於“正義”的討論開始的,而且全書也貫穿着這個討論。那什麼是正義呢?詩人西蒙尼得說“正義是欠債還債”,那麼他所說的“還債”是什麼呢?“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一恰如其分的報答”,這就是西蒙尼得所說的“還債”。但正義能單理解成欠債還債嗎?顯然不能的。如果正義如西蒙尼得所說,那麼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乍一看這似乎是對的,但是在人生病的時候是醫生把善給予朋友(病人),把惡給予敵人(病魔)。當人們不生病的時候醫生是沒用的,當船不遇到風浪的時候舵手也是沒用的。這麼說所有的事物統統都是這樣嗎?——它們有用正義就無用,它們無用正義就有用了?這也就說當保管盾和琴的時候,正義是有用的,因爲保管需要責任心,但是利用它們時,軍人和琴師的技術就更有用了。如果正義僅僅對於無用的東西是有用的話,那麼正義也沒什麼了不起的。“無用”指的是不被利用,那麼爭議也不能實現其價值。

照西蒙尼得的意思“幫助朋友、傷害敵人是正義的”,蘇格拉底對這個問題問道“那麼傷害不正義的人,幫助正義的人能不能算正義?”,對於那些不識好歹的人來說,傷害他們的朋友,幫助他們的敵人反而是正義的,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他們的若干朋友是壞的,不正義的,若干敵人是好的,正義的。那麼西蒙尼得的那套就站不住腳了。蘇格拉底又交給了我們辨別朋友和敵人的方法,這對我們很有借鑑意義:我們應該說朋友不僅看起來可靠的人,而是真正可靠的人。看起來好,並不真正好的人只能當做表面上的朋友,不算做真朋友;對於敵人,理亦如此。這是對當前那些酒肉朋友的一個莫大諷刺,他們扭曲了正義,爲酒肉朋友兩肋插刀是糊塗的行爲。一個正義的人能傷害別人嗎?顯而易見,他能傷害那壞的敵人。可怎麼判斷好壞呢?人受了傷害就變壞了(不是指品德),因爲好人是受幫助的,惡人是被人傷害的。那麼正義的人能用他的正義使人變得不正義嗎?好人能用他的美德使人變壞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傷害朋友或任何人不是正義者的朋友,正義是“助友害敵”也不能成立了,因爲傷害任何人都是不正義的。通過讀這一部分文字,我認識到交友時要慎重,自己心中樹立一把正與邪的標尺,不能被外表矇蔽了眼睛。另外做事情要趨利避害,統籌規劃,不做傷害他人的事。

《理想國》讀後感 篇三

《理想國》是柏拉圖的傳世名作,亦被稱爲“關於正義的學說”,同時《理想國》也被後人譽爲震古爍今之書。原書共分爲十卷,以“理想”爲定義,主要涉及國家專政問題、獨裁問題、正義與非正義問題、善與惡問題、教育問題以及男女平權等諸多問題。在這本書中,柏拉圖所關心的理念主要是正義與非正義的評價,他通過蘇格拉底與玻勒馬霍斯、格勞孔、阿德曼託斯的辯論對話的形式,把自己的治國理想滲透於其中。柏拉圖的理想國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烏托邦。在他的理想國裏,統治者必須是哲學家,他認爲現存的政治都是壞的,人類的真正出路在於哲學家掌握政權,也只有真正的哲學家才能拯救當時城邦所處的危機。這種信念構成了柏拉圖成熟的政治哲學體系的核心。在他的眼裏“哲學家”有着特殊的內涵。這種構思,不但顯示出哲學家的膽略,更顯示出思辨的智慧。在這內容龐大的十卷中,我肯定不能一一講到。所以,我只能就其中的一兩點談談自己的想法。

正如前面所說,柏拉圖所關心的理念主要是正義與非正義的評價。所以,可以這樣說,《理想國》真正奠定了西方正義學說的基礎。書中把正義範疇作爲討論的中心,並通過歸謬的方法,先提出正義的不確切定義,然後歸納抽象來尋找正義的真正含義,這也就是所謂蘇格拉底真理“助產術”的來源。“什麼是正義?”《理想國》一開頭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第一卷裏,柏拉圖和格勞孔、西蒙尼德、玻勒馬霍斯、色拉敘馬霍斯等人先後討論了“欠債還債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等觀點。

從第二捲起,柏拉圖開始討論城邦的正義,並認爲正義是理想城邦的原則,好的城邦應當具備勇敢、智慧和節制。“每個人必須在國家裏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當其城邦的三個階層(統治者、守衛者和勞動者)各守其責、互不僭越、和諧分工、互助合作的時候,這個城邦才具備了“正義”的美德。然後,他從城邦的正義類比地推出個人的正義,認爲那是“大”與“小”或“外”與“內”的關係。個人的正義就是“正義的人不許可自己靈魂裏的各個部分互相干涉,起別的部分的作用。他應當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達到自己主宰自己,自己內秩序井然,對自己友善。”同時,“在掙錢、照料身體方面”或“在某種政治事務或私人事務方面”,保持符合協調的和諧狀態的行爲,就是正義的好的行爲。正義的人是快樂的,不正義的人是痛苦的。

當柏拉圖的理想國——正義的城邦建立完畢,他終於可以提出自己思想的核心了:“哲學家應該爲政治家,政治家應該爲哲學家。哲學家不應該是躲在象牙塔裏死讀書而百無一用的書呆子,應該學以致用,去努力實踐,去奪取政權;政治家應該對哲學充滿嚮往,並不斷地追求自己在哲學上的進步,並利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衆。”

雖然已經過去了兩千多年,但是柏拉圖和他的《理想國》仍然散發着光芒,爲現代政治指點迷津。世界政治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變遷,雖然並沒有形成理想國的最終模樣,但其中所論述的許多方面已成爲現實。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裏,理想國將不再是理想,而是真正的能夠讓全世界人民生活其中的沒好國度。

《理想國》讀後感 篇四

在理想國裏一直有個叫色拉敘的人是對不正義推崇的。可能我爲了簡述結論,所以寫的只有那麼簡要。關於色這個的想法,當時的說法是此人很像尼采。說色這個人有最早的尼采的思想,其實還挺有意思的。

色拉敘提出的是不正義的人總是會獲得較多的利益。蘇格拉底反駁,有了著名的牧羊人例子,牧羊人如果只想着吃羊肉而不好好牧羊,那麼其實不會是真正的獲得利益,同理統治者亦是。然後色拉敘提出,比如在簽訂合同的時候,遵守約定的正義之人所得到的利益並不如不遵守約定的利益正義者。

這段其實也是我很喜歡的,正義的人獲得利益總是從不正義之人尋求,而不正義之人是去找任何人尋求利益。可以說,正義之人需勝過異類,而不正義之人需要勝過世界。因此,不正義之人需要的聰明和好,卻比正義之人仍然要多很多。可是聰明又好得人,並不是總是渴求着超越他人,而是希望差不多即可,比如醫生並不會要求自己在廚藝超過廚師,如果能和醫生。而只有蠢人,纔會想超越聰明人和蠢人,因爲不自知。那麼這樣的結論就是,正義反而是有益的。

雖然不正義的城邦會一開始靠不正義來征服,但是最後卻需要的是正義來維穩。同理盜賊團雖然會不正義的方式搶奪,但是他們在分配財務的時候卻是最正義的,否則也無法維穩。因此不正義,與個人會使人結下仇怨,與團體,會彼此爲敵。

蘇格拉底是真心誠意的認爲正義是比不正義本身要好的,然而一個格勞的人想反駁蘇格拉底,色拉敘已經失敗。他問蘇格拉底是否承認,有一種善,只是要它本身,而不是要它的後果。比如快樂本身,我們要的就是快樂的歡愉。而第二種善,是爲了本身和後果,比如明白事理。但是仍然存在第三種善,那就是賺錢之類。雖然賺錢中會獲得痛苦,比如有勞作的痛苦等等,可是我們並不是爲了賺錢本身,而是爲了報酬帶來的利益。

於是格認爲,正義是沒有人想要的,他們想要的是追求正義中獲得的名和利,可是並不是想要獲得正義本身,是儘量迴避的。格對合同契約其實有其他的看法,他認爲自古以來人們會遇到不正義之事後想要規避,遇到正義的甜頭後想要繼續,因此人們纔想要簽訂合約,才需要守法。正義並不是最好,當然不是最壞,正義是折中的。因爲它本身不爲善,而只是防止做惡,但其實這個條約本身是對不作惡的人的束縛,因爲真正會作惡的人不會和任何人簽訂條約。做正義的事情的人只是因爲被限制所以不去做罷了。如果沒有條約,任何人都會做不正義之事,爲了從正義之人拿取更多利益。

之後格一直不斷重複不正義的必要,最後蘇格拉底覺得沒有必要爭執個人的`正義,轉而爭執城邦的正義,想以大見小。我每次讀的時候都覺得很有意思,就是從正義可以瞭解到最初的三權分治思想。

理想國讀後感 篇五

今人都懂得民主自由,曉得爲自己的權利站出來抗議,甚至革命。今人也懂得蘇格拉底的智能,併爲之敬佩不已。公元前三三九年,雅典民主派當權,追求智能的蘇格拉底被控傳播異端邪說和荼毒青年,被判死刑。

蘇格拉底做過什麼?不少路人會發現這個人經常呆呆地站地廣場上思想一整天,不時還會跟路人搭訕,用那種經典的蘇格拉底式的辯論,一步步將人的思想從心底拉出來。他用極爲謙虛的語氣向途人詢問,並指出他們思想中矛盾的地方,藉以進入深刻的探討,同時考察人們和他自己的想法。

他曾經就誰是最有智能一事詢問阿波羅神殿的通靈者,結果是:蘇格拉底是最有智能的。得知這個神喻之後,他丈二金剛摸不着頭腦,心想,不可能的啊,我一直覺得自己最無知,爲何睿智的阿波羅神說我最有智能?於是他開始四處尋找那些被稱爲有智能的人。然而,他與好幾個自認爲有智能的人交談之後,感到深深地失望,認爲他們聞名不如見面,所謂智能的言語都是錯漏百出,矛盾橫生。最後,蘇格拉底就明白到一點,原來他比他們更有智能的一點在於:他知道他自己是無知的,相反地,那些自以爲有智能卻閉口不說自己的無知。

牛虻,蘇格拉底經常這樣自稱自己,意下即是將雅典比喻成牛,而牛虻則叮牛來促使他前進。由此可見,蘇格拉底並無作惡的意圖。他抱着使雅典進步的動機,加上一顆自認無知的心,隨處與人交談,揭發人們的無知,進而逼使人們反思──這難道是一件錯事?

問題來了。蘇格拉底做這樣的事就被控以思想荼毒,被判以死刑,是否應該?

依據柏拉圖的《申辯篇》和各處考證,可以得知蘇格拉底申辯時,柏拉圖身處現場。目睹民主(大衆)殺害哲人,作爲貴族後裔的柏拉圖心中是怎樣的一種心情?民主制度是否正義的呢?新政權是否將以正義取代不正義?「我極端注意他的先是怎麼說的,後來是怎樣做的」。

在當時,哲學之類的高等教育只面向貴族和少數自由人,所謂民主的投票在柏拉圖看來無疑是叫

一大幫盲人來投票決定走哪一條路。對於人民的愚蠢,柏拉圖倒也沒有感到十分憤怒,因爲在他看來,農民工人商人是物質財富的生產者和推銷者,他們只要安守本份就行,智能本不是屬於他們的,而民主制卻讓多數無知的人決定城邦和公民的命運,這使他不得不對民主制度產生反感。當然,這也許是出於他貴族的優越感,也因爲這種優越感,使他《理想國》一書中,表達了對哲人-王這種獨裁製度的好感和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