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孔乙己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1.5W

孔乙己讀後感【多篇】

孔乙己讀後感 篇一

《孔乙己》出自魯迅之手,描寫了當時的封建社會。而孔乙己這個人的經歷,卻恰恰說明了社會的黑暗。當看到這篇文章,不禁對當時的他感到惋惜。

孔乙己,那個蒼老卻高大的人,似是出現在我的眼前。

“孔乙己。”一個嘲笑的聲音自咸亨酒店傳出。只見一個身着襤褸的人走到裏面,要了兩碗酒和一小碟茴香豆,交了錢,便在臺上吃起來。

想必他就是孔乙己了,明明擁有高大的身材,卻一直以文人的清高自稱。明明比那些人窮,卻不屑與他們交流。真是一個懶人,不付出怎能得到回報?我笑着看着他。

“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一個人高聲喊道。孔乙己下意識地縮了縮,睜大眼睛對那個人說道:“你,你怎能污人清白……。”

我笑意更濃,真是睜眼說瞎話。

“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那個人繼續朗聲說道。孔乙己頓時漲紅了臉,結巴地爲自己辯解,衆人鬨堂大笑。待他喝完半碗酒,臉色漸漸變好了以後。又一人出來質問:“孔乙己,你當真認識字嗎?”他看着那個人,露出不屑。

我輕笑着搖了搖頭,縱然你識字,也混不上半個秀才。

笑聲漸漸小了下來,我見他想教小夥計識字,那人不理他,他便輕嘆。一羣小朋友圍住他,他便給他們發豆吃。

我原以爲他還是善良的,誰想卻是一人一顆,又護住碗,像保護珍稀糖果的小孩子一般。孩子們便笑着散去。我挑眉看着他,真是小氣,而且那句話不是那個意思。

“孔乙己竟然敢偷丁舉人的東西,打折了他的腿。”

我愣了愣,笑意漸無,抿緊嘴脣,他雖是罪有應得,可是,他真的就應該被折了腿嗎?不免於去同情他,他只不過要討生活啊。

之後,我看到孔乙己坐在墊上爬過來,要了一碗酒。便在臺下喝起來,手上指甲裏都帶着泥。完畢之後,他便是又爬回來。

我看着他落魄的姿態,心裏有什麼堵得慌,眼前有些朦朧。孔乙己,那個落魄懶惰的書生,如今已變成這副模樣。在人們的笑聲裏悄然離去,在寧靜與寒雪中告別人世。

終於,一滴晶瑩的淚花順着臉頰流下。一生貧困不幸,死前人們嘲笑,沒有一個人關心他,他則永遠只是一個人,一個貧困識字的人,……罷了……

孔乙己讀後感 篇二

是十年不換的長衫;是有生活能力卻靠偷竊爲生;是成天的好喝懶做;是隻能擁有綽號的下等人物。

這是孔乙己的人生。

掌櫃的賣酒摻水,欺騙窮苦人民;衆人的嘲笑譏諷,麻木冷漠;有權有勢之人的兇殘冷酷。

這是社會的現狀。

孔乙己是當時社會一部分人的寫照,是社會轉型中的羣體之一。他自命清高,認爲自己與他人不同,有着一腔學識,卻自甘於墮落。迂腐麻木的心卻存有一絲善良。孔乙已不過是科舉制度下一個貧困不得志的知識分子,而人性的冷漠、麻木,冷酷壓倒了他最後一棵稻草。

文章看似寫孔乙己的悲慘人生,卻揭露了人性的醜惡,社會的腐敗。一個悲涼的社會孕育了一個悲劇人物,釀出一出悲慘命運。

孔乙己讀後感 篇三

《孔乙己》是魯迅先生的一篇力作,這是一篇充滿悲涼意味的小說,這是一出充滿笑聲的悲劇。初讀起來許多學生都覺得孔乙己這個人物很可笑,其實作品的意味很冷峻,很深沉。誠然孔乙己的本身是可笑的,但他塑造的形象卻是可悲的,作者是要借用這一形象的塑造對封建科舉制度和孔乙己生活的病態社會進行嘲笑與諷刺,因而“笑”是魯迅用來塑造人物的一個手法。那麼如何深刻、透徹地理解《孔乙己》這一小說的內涵,我認爲應該抓住笑聲中的悲劇,具體表現爲笑聲中的四“悲”:

一、悲慘的結局——笑聲中淒涼地死去

孔乙己一生貧困潦倒,好喝懶做,穿在衆人面前的永遠是一件“又髒又破的長衫”,說着別人聽不懂也懶得理會的“之乎者也”,爲了生存便免不了偷竊,被丁舉人打折了腿,成爲一個徹底的“廢人”,斷絕了一切生活來路,“臉上黑而且瘦,已經不成樣子,穿一件破夾襖,盤着兩條腿,下面墊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掛住”,時近初冬,孔乙己衣不蔽體,受飢捱餓,最後一次在酒店出現,他的出現只能引起周圍毫無同情心的人們鄙薄的笑聲,他“在人們的說笑中”,窘迫地喝着酒,“坐着用這手慢慢地走去了”,至此再也沒有在人們的視線中出現。在人們眼裏,孔乙己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多餘人”,即使他有一天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人們也不會去想他是否還活着,就是掌櫃的提及,也只不過是惦念着孔乙己欠着他的那十九文錢。可悲呀,孔乙己的生命竟然不及那十九文錢。

孔乙己只能在人們的笑聲中淒涼地、孤獨地死去,這真是他的悲劇。

二、悲哀的性格——笑聲中的不覺醒

孔乙己是一個受封建文化的毒害深至骨髓,被科舉制度摧殘得不輕的人。也正是這些因素,使孔乙己形成了迂腐不堪、好喝懶做、自命清高、自欺欺人的性格。他想成爲科舉制度的受益者,但始終不能如願;又不肯面對現實,不屑用自己的勞力養活自己,認爲這是低賤的。這種現實生活與思想意識的不相協調,就註定了他是一個悲劇人物。孔乙己的本身是可笑的,但他塑造的形象是可悲的。

中國幾千來封建文化的積澱鑄就了孔乙己的性格特徵,熱衷科舉,讀死書,死讀書,不會營生,輕視勞動,不屑於與人民爲伍,一心向上爬,爬不上去,只能跌入社會的最低層,而他卻自視清高,以讀書人自居,即使一副窮酸相,落魄相,也從未使他想過以勞動自食其力,不是有閒階級而又與勞動人民隔離,鑄成了他的特殊身份。

孔乙己讀後感 篇四

在魯鎮的咸亨酒店裏,孔乙己是唯一穿着長衫卻站着喝酒的人,他與周圍的短衣幫格格不入。他在旁人的冷眼與嘲笑中,卻堅決不脫下那件髒亂又破爛不堪的長衫,他認爲自己還穿着長衫就能高人一等,他還苦苦維持着最後一點自尊,他不願意承認自己卑微的地位。明明已經窮困潦倒難以解決溫飽卻還擺着讀書人的架子,不肯吃苦養活自己。孔乙己是一個受到科舉制度毒害的可憐人,如果他脫下長衫,做起短衣幫,憑着寫得一手好字的一技之長,也許就不會這樣悲慘地死去了。

孔乙己讀後感 篇五

不知道爲什麼,拿起這篇文章,就有點放不下的感覺。或許它是一篇小說,裏頭有吸引人的故事情節以及豐滿的人物,再或許它是一篇出自魯迅筆下的名篇。看完一遍,只是感嘆孔乙己悲劇的人生。再細讀一遍,發現這個人折射出了一個大的社會。折射出這個社會的冷漠,這個社會的殘酷。

或許在更多人眼裏,孔乙己是那個社會的“多餘人”,也是那個社會的被毒害者。在別人的貶斥下,我欣賞起他的執着,雖然,我們會怒其不爭,可是,換個角度去看他,他一個人的反抗也是無濟於事的。他熱衷於功名利祿,其實,這個那個社會司空見慣的行爲,我們不應該去指責或者去批評,要怪我們只能責怪那個社會,詛咒那該死的科舉制度。其實,像孔乙己這樣的人,不只是存在於封建社會,當今社會,有何嘗少呢?在這個競爭社會激烈的時代,在這個所謂“人才濟濟”的21世紀,很多“孔乙己”奔波於公務員的考試當中呀。一個職位居然有那麼人來競爭,他們爲的什麼?我想不言而喻吧。

以前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那如今呢?

孔乙己讀後感 篇六

從文章一開始介紹魯鎮酒點的格局,以及短衣幫、長衫客,可見當地的貧富懸殊,等級觀念強,這一下把整個大的社會環境寫了出來。這更加導致了孔乙己的悲慘命運。

孔乙己本人是一個連秀才都沒考上的讀書人,因而在社會上的地位無足輕重,“孔乙己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

孔乙己本人的性格十分耐人尋味,他深受科舉制度的毒害,所以迂腐,他自身好喝懶做,不會營生,當然,他也有善良的一面。

從他教“我”“回”字的四種寫法,經常說一些之乎者也,可見他受科舉毒害之深,然而,他也有一股讀書人的傲氣,從他看不起短衣幫,只偷書卻不欠帳可以看出。

他好喝懶做,迫於生計,所以去偷書。這是他的一個巨大的問題,這直接導致了他的悲慘命運。

在他送小孩子茴香豆的過程中,他用手“罩”住碟子,雖然十分迂腐,但也可見其善良。

孔乙己在故事中有兩大階段,分別是被打前和被打後。被打前他至少還與別人狡辯,而被打斷腿後也不辯解,可見他的心理狀態已經失去了唯一的一點讀書人的尊嚴,他的身體就更不用說了。正是這個變化,更看出世態炎涼,例如,看客們看到了落魄的孔乙己仍然和以前一樣,孔乙己死後,掌櫃只是惦記着他欠下的錢。

魯迅寫這篇文章,也就是爲了揭露這些醜惡的社會,抨擊科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