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3.26W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多篇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 篇一

本書深入的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象,就如書中所說:“瞭解了敏感期,父母就可以瞭解兒童生長的規律,破譯兒童內心的祕密,幫助孩子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並釋放內在的新的生命。回憶女兒的成長經歷,我恍然大悟。以下我根據此書對大女兒的成長經歷回憶和老二陳譽心處於兒童敏感期的一些案例分享。

有一天和爸爸視頻,她一看見他爸就喊:你好老公,老公我愛你!”當時的我很震驚,我一直對她爸爸的稱呼都是爸爸的名字,我就對她說:“這是我老公”,她就跟我爭執是我老公。後來我到街上碰到了消防車,她說:“我爸爸也給我買了一個消防車”,我說:“那你爸爸挺好啊,那你爸爸帥不帥”她說:“我爸爸很帥,你老公很醜”。

這表明她對性別、對自我、對異性已經有初步的感覺。作爲家長和老師,對此不要大驚小怪,一定要平等的、正常的、科學地和孩子交流。婚姻的敏感期,其實是兒童最早開始涉及成人世界的道德問題。當着孩子的面,我不會吝嗇對她爸爸的愛,同時也會經常告訴她只有長大了她的老公纔會出現。婚姻的敏感期一般出現在孩子四歲以後,有些在三歲多就進入婚姻敏感期的初始階段。

初始階段的表現是對自己父母的喜歡,孩子對男人或者對女人的首次理解是對自己爸爸媽媽的理解,所以婚姻敏感期到來的時候,我們每一個父母都應該很高興,因爲我們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爲孩子建立更好的婚姻觀念,爲孩子建立更好的愛的觀念和豐富的情緒!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 篇二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該書中提到:敏感期得到充分發展的孩子,頭腦清楚、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徵和本質。0—6歲的兒童,如果敏感期沒有得到良好的發展,到了6—12歲還會有彌補的機會,但是,這有個前提,那就是6—12歲期間,兒童必須有一個充滿愛和自由的成長環境。現實是,在學習壓力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得到的心理幫助和關懷非常的少。

我曾在兩次假期(去年的暑假和今年的寒假)接觸到了關於兒童敏感期的話題,剛開始只是稍微有些瞭解,並不真正瞭解其內在的含義。但在寒假的這個假期裏,我從頭到尾的好好看了這本關於《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後,有所感悟。也引發了我對我園現行“個性化追蹤式的教育方法”的一些思考。

我園現行的“個性化追蹤式的教育方法”,無疑對孩子的個體發展得到了充分的重視和關注,使每個孩子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同時也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一致認可。老師們在整個研究的過程中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大家都在朝着學習型、研究型、反思型的道路前行。對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老師們在觀察跟蹤幼兒的發展時,一般是根據幼兒的前測和平時觀察的表象來判斷孩子的發展情況,並圍繞幼兒的弱勢項制定跟蹤的教育方案。我認爲除了以上方法外,我們還可以從幼兒年齡段所表現出的敏感期上分析幼兒身上存在的問題,真正找到幼兒的“癥結”所在,標本兼治效果可能會更好。

常常聽到老師們抱怨說某某幼兒難管難教。當遇到“問題”兒童時,我們是否真正的去尋找問題的“癥結”所在了呢?通常除了多給予關注外,我們是否對幼兒身上所表現出來的種種特徵有深入的瞭解。所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使老師們只停留在問題的表面而解決不到實際的問題。這本書中的一句話讓我感觸至深:“只有錯誤的成人,沒有錯誤的兒童。”這就要求我們應該深入瞭解孩子身上所表現出來的一切特質。除了觀察、瞭解外,我們還應該給幼兒充分的愛和自由。相信孩子能夠在我們老師的教育下,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除了愛和自由,“等待”是教育方法的又一“絕招”。敏感期的一個特點,就是它不是靠有意的促進和引導而來,它是不期而至的。而成人的忽視、強制則使兒童敏感期消解、打破和推遲。強制性的介入不但侵佔了兒童每個敏感期的獨特發展時機,還會使兒童對強制灌輸的內容產生恐懼。

所以我建議老師們要學習和了解一下每個年齡段幼兒敏感期的具體內容,並對其內容進行考覈。讓每一個教師清楚的瞭解每個年齡段幼兒所表現的敏感期的具體內容,以便更好的開展各項工作。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 篇三

感覺自己真的很幸運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讀到了孫瑞雪老師編著的《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這的確是一本很好的育兒書籍,需要廣大幼教同仁們和年輕的家長們好好讀一讀,我看了之後受到了很大的啓發,本書以樸實無華的案例,針對專業的分析,使我在理解運用的過程中,有了很好的扶手,本書以從四個孩子:暢暢、恆恆、緹緹、毛毛的日常生活,開啓了敏感期的觀察之旅,也開始了我的收穫之旅。

作爲幼兒教師不但可以在幼兒敏感期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引導而且還可以在做家長工作上有很大的幫助。對於家長提出的疑問也能做出正確的分析,讓孩子在充滿愛、充滿快樂自由的環境中成長。在樹立孩子們規則意識上,存進孩子們自主的發展中,也有了依據,不過自己的經驗和學識還有點欠缺,還需進一步的閱讀分析。

在幫助孩子們樹立規則意識的過程中,經常會聽到同事們抱怨說某某兒童難管難教。當遇到“問題”兒童時,我們是否真正的去尋找問題的“癥結”所在了呢?通常除了多給予關注外,我們是否對兒童身上所表現出來的種種特徵有深入的瞭解。所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使老師們只停留在問題的表面而解決不到實際的問題。這本書中的一句話讓我感觸至深:“只有錯誤的成人,沒有錯誤的兒童。”這就要求我們應該深入瞭解孩子身上所表現出來的一切特質。除了觀察、瞭解外,我們還應該給兒童充分的愛和自由。相信孩子能夠在我們老師的教育下,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除了愛和自由,“等待”是教育方法的又一“絕招”。敏感期的一個特點,就是它不是靠有意的促進和引導而來,它是不期而至的。而成人的忽視、強制則使孩子敏感期消解、打破和推遲。強制性的介入不但侵佔了孩子們每個敏感期的獨特發展時機,還會使孩子們對強制灌輸的內容產生恐懼。

所以在幫助孩子們樹立規則意識,促進其自主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不已更改更多的關注結果,更多的應該去看孩子的具體行爲和具體表現,因爲每個孩子的接受能力不一樣,敏感期不同,他們呈現的表達的方式方法也是不一樣的,我們老師應該自信觀察、分析,在適當的時候,給孩子搭建科學的平臺,創設狂送自由的環境,是孩子們在愛和自由中,自然而然的習得經驗。

愛和自由是我們老師所需要的、 也是我們還沒跨進這個工作崗位時常掛在嘴邊的,可是等到了真正的情況下,有時候自己也會控制不住,不能對孩子們太好,他們會騎在你頭上,要兇到讓他們怕你,纔是好老師!才認爲是真理。殊不知,在這種高壓的狀態下,孩子們的思維力、想象力被我們扼殺在平常的一言一詞中。

總之,這本書讓身爲教師的我去感受到了幼兒的世界,幫助了我瞭解幼兒,我們老師所要做的就是在這些經驗下去靈活運用到實際的情況中,讓每個幼兒都能在愛和自由健康成長,這也是我收穫最多的一個觀念。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 篇四

讀完《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後,感覺孩子簡直就是一門藝術品,如果我們沒有好好地去挖掘他們的另一面,就無法瞭解孩子的內心。如打人、扔東西、執拗、咬東西……這一個個在成人看來無法容忍的行爲其實是孩子的一個個敏感期,如果成人不瞭解這些敏感期,那麼所實施的教育也只會南轅北轍,與初衷相違背,孫瑞雪的這本書可謂給嬰幼兒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指明瞭一條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向,讓成人更加了解孩子,讓孩子在愛與自由中健康成長。雖然通過工作實踐我也瞭解了不少敏感期,但這本書給了我更多的案例和啓示。

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會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六歲前兒童會出現的各種敏感期,在敏感期階段,兒童接受某種刺激的能力是異乎尋常的。兒童對某種事物的特殊感受性一直持續到這種感受需求完全得到滿足爲止。作爲教師和父母,我們需要敏銳的把握住這些敏感期,適時地從各方面促進兒童的成長。相反,如果忽視了幼兒的敏感期,一味的按照我們自己的規劃去安排孩子學習我們希望他掌握的知識,只會讓教育南轅北轍。假如這種情況始終得不到改善,將爲孩子成年後會有各種心理問題和行爲障礙埋下隱患,

對於幼兒的一些不正確行爲,我們不要一味的去指責孩子,而要深入去了解這種行爲出現的原因,做好引導教育,幫助幼兒一起去改正,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教育的目的。因爲幼兒像一張白紙一樣,我們在上面畫什麼東西,他呈現出來的就會是什麼。如寶寶從三四個月開始,就有着極強的用嘴巴來探索事物的慾望,如果沒有得到滿足,會延遲到兩三歲,便會出現咬人、咬手指、成人後罵人等問題。

《捕捉兒童的敏感期》可以說爲我們教育幼兒提供了一條好的路徑,建議父母、老師們都能細細品讀這本難得的好書,這將是孩子們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