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第一篇:《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我認真讀過《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之後才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對幼兒的生活並不是真正的瞭解。其實,讀過此書之後感受頗深。很多時候成人自以爲是按照成人世界的法則教導孩子,而我們並沒有發現是我們有意識的闖入了他們的世界,破壞了兒童世界的法則,還沾沾自喜的認爲我們是爲他們好。其實,作爲“異物”闖入幼兒的和諧世界的我們所做的不是按照成人社會的日常規律和相關法律教導幼兒要怎樣做,而是要認真瞭解孩子的世界,讀懂他們的內心,當孩子們能夠安心放心的敞開心扉接納你的時候,你才能和他們成爲朋友,開始發揮你來此世界的引導者的作用和目的,而在這之前,一切都是徒勞無功。

孩子的敏感期即爲關鍵期,而幼兒關鍵期的發展是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作爲一名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幼兒各年齡層發展關鍵期的方面的同時,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注意正確的引導幼兒,最大限度促進幼兒更快更好的成長。幼兒的不同年齡階段有着相對應的發展關鍵期。

0--2歲:新生兒從剛剛出生就開始敏感的對待這個世界,無論從視覺、聽覺、口腔、手、還是行走和語言方面,都是幼兒在這個年齡階段的關鍵期。當新生兒睜開眼睛的那一霎那他們就從視覺開始觀察這個充滿陽光的世界,這時的我們要爲幼兒提供科學的視覺環境,這不僅單純的是爲幼兒鍛鍊眼睛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視覺敏感期的階段的幼兒的視覺與大腦發育與治理的發展都有一定的關係。視覺是人腦獲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能顯著影響腦部發育。這一時期的幼兒開始用口認識外部世界,因此吃手指的現象不斷出現。當我們發現吃手指的現象在幼兒生活中發生的時候,要正視這個問題,而不是絕對性的禁止。幼兒在不會用語言表達的階段,他們用口去探索這個未知世界,從口到手這需要一個時間過程。當我們在安全的條件下,採取滿足孩子口腔的味覺和觸覺,給孩子提供較硬的食物的科學方法並隨着幼兒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手及其他器官也會出現敏感期,到那時,孩子用口探索世界的方式就會悄悄的退居二線了。相反,很多幼兒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還是出現“吃手”這一現象,這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家長的制止的原因。

2--4歲:這階段的幼兒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由獨立個體成長到集體生活。很多時候,我所在的小班經常會出現“搶玩具”、“在椅子上爬來爬去”、“從衣服、鞋子上扣亮晶晶的小亮片”的這些現象,最初的我是採取制止的方法告訴孩子們這些行爲時不正確的,而不沒有深刻的反思到這些正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在自我意識的產生、空間感、和關注細小事物的敏感期方面的發展。對待“什麼都是我的”的幼兒,我們要給他們充分的選擇,不要譴責還自己的行爲,若是強迫孩子歸還屬於自己的物品給別人,孩子會絲毫感覺不到安全感。在正確引導幼兒的同時,要給他們足夠的權利自己決定。而幼兒對細小事物的觀察,皮亞傑認爲:兒童首先是通過簡單圖式發展認知和認識外在世界的。因此,兒童起初對世界的認識一定是從微觀開始的,並且外在世界在他們眼裏也是微觀的。“亮晶晶”這一現象幾乎在我所在小二班每天都在上演。從開始的制止到現在的別隨意丟棄孩子收集的小玩意兒,我深刻體會到觀察細小事物對孩子的重要性。爲孩子“創造”一些小玩意或是帶領幼兒進行一節對“亮晶晶”的觀察教育活動課遠比經常制止孩子在生活中“玩亮晶晶”要更科學、實際且更能解決問題。針對每一年齡階段的幼兒的發展情況和哪些關鍵期在這階段發展對幼兒進行了解,是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幼兒發展的一項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環節。不僅如此,很多時候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還會出現“排斥一些幼兒”的奇怪現象,原來這正是孩子處在人際關係的敏感期。這時我們要正確認識到幼兒的人際交往關係的重要性。人際關係很好的幼兒和人際關係很差的幼兒的區別不是在他們喜不喜歡交往,而是在於他們的個人心理品質和社交能力。行爲表現是一項很重要的因素,表現友好、積極的交往行爲就會受歡迎,而那些搶奪玩具、推打小朋友的孩子就成了受排斥的兒童。這時候對孩子進行正確的行爲指導便顯得至關重要。但很多時候,這兩種幼兒都會受到老師的關注,而經常會不記得 “受忽略兒童”,不受歡迎,也不受排斥。這時,我會經常發動全班幼兒進行“記名字”的遊戲。那些孩子們都不記得名字的幼兒在某一階段我會採取着重讓他們進行表演、回答問題等方式使其受到關注。雖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孩子的人際交往技能,但至少用科學的方法正確的解決幼兒之間出現的問題。

年紀再大一些的兒童,比如4--5歲的中班幼兒會出現一些關於婚姻和性別方面的問題等,5--6歲的大班孩子會在秩序方面、文字符號和數的排列組合等抽象方面產生一些問題,這就要求最爲兒童導師的我們在生活中認真觀察、正確指導幼兒走出困惑,不進如此還要重視家園教育,幼兒園是孩子的第二個家,是孩子成長的沃土。但只依靠幼兒園單方面的教育是不夠的,家長的緊密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很多時候,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錯誤,但是當他們一旦意識到就會自己反省,他們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而作爲教師的我們,要耐心的等待幼兒改正錯誤,這是每個孩子在成長中的必經過程。老師的耐心教導,家長的支持配合,家園攜手共同教育爲孩子順利通過敏感期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第二篇:《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

《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

我認真讀過《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之後才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對幼兒的生活並不是真正的瞭解。其實,讀過此書之後感受頗深。很多時候成人自以爲是按照成人世界的法則教導孩子,而我們並沒有發現是我們有意識的闖入了他們的世界,破壞了兒童世界的法則,還沾沾自喜的認爲我們是爲他們好。其實,作爲“異物”闖入幼兒的和諧世界的我們所做的不是按照成人社會的日常規律和相關法律教導幼兒要怎樣做,而是要認真瞭解孩子的世界,讀懂他們的內心,當孩子們能夠安心放心的敞開心扉接納你的時候,你才能和他們成爲朋友,開始發揮你來此世界的引導者的作用和目的,而在這之前,一切都是徒勞無功。

孩子的敏感期即爲關鍵期,而幼兒關鍵期的發展是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作爲一名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幼兒各年齡層發展關鍵期的方面的同時,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注意正確的引導幼兒,最大限度促進幼兒更快更好的成長。幼兒的不同年齡階段有着相對應的發展關鍵期。

0--2歲:新生兒從剛剛出生就開始敏感的對待這個世界,無論從視覺、聽覺、口腔、手、還是行走和語言方面,都是幼兒在這個年齡階段的關鍵期。當新生兒睜開眼睛的那一霎那他們就從視覺開始觀察這個充滿陽光的世界,這時的我們要爲幼兒提供科學的視覺環境,這不僅單純的是爲幼兒鍛鍊眼睛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視覺敏感期的階段的幼兒的視覺與大腦發育與治理的發展都有一定的關係。視覺是人腦獲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能顯著影響腦部發育。這一時期的幼兒開始用口認識外部世界,因此吃手指的現象不斷出現。當我們發現吃手指的現象在幼兒生活中發生的時候,要正視這個問題,而不是絕對性的禁止。幼兒在不會用語言表達的階段,他們用口去探索這個未知世界,從口到手這需要一個時間過程。當我們在安全的條件下,採取滿足孩子口腔的味覺和觸覺,給孩子提供較硬的食物的科學方法並隨着幼兒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手及其他器官也會出現敏感期,到那時,孩子用口探索世界的方式就會悄悄的退居二線了。相反,很多幼兒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還是出現“吃手”這一現象,這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家長的制止的原因。

2--4歲:這階段的幼兒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由獨立個體成長到集體生活。很多時候,我所在的小班經常會出現“搶玩具”、“在椅子上爬來爬去”、“從衣服、鞋子上扣亮晶晶的小亮片”的這些現象,最初的我是採取制止的方法告訴孩子們這些行爲時不正確的,而不沒有深刻的反思到這些正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在自我意識的產生、空間感、和關注細小事物的敏感期方面的發展。對待“什麼都是我的”的幼兒,我們要給他們充分的選擇,不要譴責還自己的行爲,若是強迫孩子歸還屬於自己的物品給別人,孩子會絲毫感覺不到安全感。在正確引導幼兒的同時,要給他們足夠的權利自己決定。而幼兒對細小事物的觀察,皮亞傑認爲:兒童首先是通過簡單圖式發展認知和認識外在世界的。因此,兒童起初對世界的認識一定是從微觀開始的,並且外在世界在他們眼裏也是微觀的。“亮晶晶”這一現象幾乎在我所在小二班每天都在上演。從開始的制止到現在的別隨意丟棄孩子收集的小玩意兒,我深刻體會到觀察細小事物對孩子的重要性。爲孩子“創造”一些小玩意或是帶領幼兒進行一節對“亮晶晶”的觀察教育活動課遠比經常制止孩子在生活中“玩亮晶晶”要更科學、實際且更能解決問題。針對每一年齡階段的幼兒的發展情況和哪些關鍵期在這階段發展對幼兒進行了解,是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幼兒發展的一項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環節。不僅如此,很多時候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還會出現“排斥一些幼兒”的奇怪現象,原來這正是孩子處在人際關係的敏感期。這時我們要正確認識到幼兒的人際交往關係的重要性。人際關係很好的幼兒和人際關係很差的幼兒的區別不是在他們喜不喜歡交往,而是在於他們的個人心理品質和社交能力。行爲表現是一項很重要的因素,表現友好、積極的交往行爲就會受歡迎,而那些搶奪玩具、推打小朋友的孩子就成了受排斥的兒童。這時候對孩子進行正確的行爲指導便顯得至關重要。但很多時候,這兩種幼兒都會受到老師的關注,而經常會不記得 “受忽略兒童”,不受歡迎,也不受排斥。這時,我會經常發動全班幼兒進行“記名字”的遊戲。那些孩子們都不記得名字的幼兒在某一階段我會採取着重讓他們進行表演、回答問題等方式使其受到關注。雖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孩子的人際交往技能,但至少用科學的方法正確的解決幼兒之間出現的問題。

年紀再大一些的兒童,比如4--5歲的中班幼兒會出現一些關於婚姻和性別方面的問題等,5--6歲的大班孩子會在秩序方面、文字符號和數的排列組合等抽象方面產生一些問題,這就要求最爲兒童導師的我們在生活中認真觀察、正確指導幼兒走出困惑,不進如此還要重視家園教育,幼兒園是孩子的第二個家,是孩子成長的沃土。但只依靠幼兒園單方面的教育是不夠的,家長的緊密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很多時候,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錯誤,但是當他們一旦意識到就會自己反省,他們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而作爲教師的我們,要耐心的等待幼兒改正錯誤,這是每個孩子在成長中的必經過程。老師的耐心教導,家長的支持配合,家園攜手共同教育爲孩子順利通過敏感期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第三篇:捕捉兒童敏感期讀書筆記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

《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是資深幼兒教育專家孫瑞雪所編着,該書收錄了200多個孩子敏感期的真實案例,通俗易懂。孫瑞雪針對每個不同個案均作了點評,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象,引領讀者瞭解兒童成長的規律,從而使孩子順利通過敏感期,讓每個孩子在愛和自由中健康成長。

我讀了這本書以後,受益匪淺。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但是兒童的敏感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的小孩會有不同表現,出現的先後和表現程度也各自不同,正因爲如此,這書由案例和分析組成,沒有很強的連貫性,可以從任何一個章節進入來閱讀,所以適合任何時候、在任何地點來讀。總的來說,這本書看起來輕鬆,但要吃透其中的觀點則需要靠個人的悟性。

讀了這本書,我認識到孩子的敏感期至關重要。兒童有各種各樣的敏感期。各種敏感期結合在一起,陪她度過了6年。這6年內,各個階段有不同的敏感期。如果各種敏感期的動作沒有被外界(家長和老師)所打擾,她就會發展得很全面。否則,孩子自身有一種修補的功能,將佔用其他時間、場合彌補。如果6年內都沒有彌補,則孩子的發展不全面(可能長大後會出現其他問題——屬於潛在的)。

同時,我對幼兒的各個敏感期有了一定的瞭解。比如兒童都有喜歡旋轉的時期,科學家的研究也同樣證明,旋轉對大腦發育很重要,它提高平衡感和協調性,對寫作、閱讀也有幫助。幼兒對細小事物——對極小而精緻的事物感興趣,八九個月的孩子就非常喜歡抓捏軟的物體,手的活動不只是簡單的動作,而是有智性的目標。成人常常因爲無知剝奪了幼兒用手的自由,也剝奪了他認識世界的機會。童年鍛鍊用手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成年人不會用手或者很笨拙,不會拿筷子,不會點鈔……這和他們童年這方面的發展受到障礙有關。還有兒童的執拗敏感期,可能來源於秩序感。在建構秩序感這個特殊品質時,兒童的過分需求往往被認爲是“任性”和“胡鬧”。很多家長難以理解兒童的執拗。當成人不能保證兒童的順利度過這個階段時,兒童必定受挫。解決兒童的執拗問題,一是要理解,而是要變通,三是要成功。執拗的敏感期過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接踵而來。但是我覺得這個問題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有時大人也不能完全依着兒童的某些不安全的“執拗”。而且敏感期得到充分發展的孩子,頭腦清晰、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而且敏感期又是培養孩子的性格、興趣、思維能力和獨立能力的最佳時期,我們要讓每個孩子順利通過敏感期,讓每個孩子在愛和自由中健康成長。所以,在今後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我會了解到孩子在各個時期可能出現的敏感期,對於一些以前孩子“奇怪”的行爲得到了答案。比如不斷重複某種動作,學成人的動作或是講話的語氣,孩子在幼兒期都比較喜歡玩水,喜歡去探索觀察周圍所發生的事情。這說明孩子在這一階段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此外,讓我感到孩子的心裏世界原來是那樣的豐富多彩。我們應該用一顆細膩的心去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真正愛孩子的人,可以從孩子微笑或一個眼神讀懂他們的內心想法。

作爲一名教師,我們的教育更要做到因才施教,。“因才施教”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思想,以“識別兒童的智能強項領域”爲前提,以“培育兒童的智能強項”爲手段,深度開發人的潛能,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比如在我們的教學上,孩子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動手能力等等存在很大的差異,此時我們該怎麼辦?一個可行的方法,均衡分組,問題設計難度分層次,任務分層,小組互助等教學措施。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孩子學習積極性,最大發揮孩子潛能,讓孩子嘗試成功的喜悅,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總之,讀完孫瑞雪老師編着的《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我受益頗深。兒童的敏感期是稍縱即逝的,雖然可以彌補,但是那個令人心動的瞬間卻永遠過去了,而且即使捕捉到了不能像物品一樣握在手裏擺弄,還要給予兒童準確的理解,並且在理解的基礎上提供及時的幫助。作爲老師,我們也可以得到成長!

第四篇:《捕捉兒童敏感期》讀書筆記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書筆記

悠悠

每一次讀孫老師的書都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這一次也不例外。之前只聽說過青春期,更年期等,對於兒童敏感期還是第一次瞭解。原來兒童的成長是由一個又一個的敏感期構成的,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兒童的心智水平就會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而敏感期發展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一個孩子能否成長爲一個正常的,優秀的人。

以下是我根據此書對哥哥的女兒——睿嫣,處於兒童敏感期的一些案例分享。

進入口腔敏感期時,睿嫣喜歡在牀上抱着大可樂瓶翻滾,並嘗試用嘴咬開瓶蓋。當時她還不到一歲,做這個動作有些費勁,但她並不氣餒,可以持續做十幾分鍾,時常把自己累得氣喘吁吁;睿嫣有一隻黃色的小熊,每次給她小熊,她都會去咬小熊的鼻子。去超市看到娃娃時,也是抓過來咬一通;有一次,家裏的地上放了一袋芒果,睿嫣抓起來就往嘴裏送,芒果皮的味道可不好吃,她馬上做出難受的表情,迅速的把嘴裏的東西往外吐。哈哈哈,小傢伙口的功能已經建立並獨立起來,正在用口來認識世界呢!

睿嫣一歲左右時,恰好家裏的沙發破了一個不起眼的小洞,她發現了,便開始用手指去摳。小洞被摳大了,棉絮露了出來,她便把棉絮往外掏,於是那段時間她總是專注於這份工作,樂此不疲。接下來我發現她對紙箱子很感興趣,於是便把她放到紙箱子裏,她時而蹲下,時而站起,有時還會扶着箱子不停地搖晃,臉上露出興奮的表情。一不留神,箱子搖晃得太厲害了,她就面朝地板摔了個大馬趴,繼而哇哇大哭。無奈,我開始爲她留心更安全的地方。然後我發現,每次打開洗衣機時,睿嫣都喜歡往洗衣機裏扒拉,但是她個子夠不着,什麼也看不到。於是我把她抱進去,當然我事先拔掉了電插頭。進入這個空間,睿嫣有時手舞足蹈,有時又安靜得出奇,她可以自己在裏面玩上30,40分鐘。很顯然,她對這個空間很滿意,這種狀況持續了一個星期左右吧。當時,我只是想帶她的時候省些力氣,沒想到恰好滿足了她在空間敏感期時對空間探索的要求。

歲左右,睿嫣到了剪紙敏感期。每次握起剪刀,她都會拿起紙張剪個不停。我們會拿一些廢報紙給她剪,有時她會要求要一些白紙,我們提供的條件應該是滿足了她的需求,所以她並不會拿剪刀去剪衣服啊,窗簾之類的東西。其實,我並沒有認真看過她剪的過程,只是每次剪完,她都是一副很滿足的樣子,我覺得這樣就夠了。但我媽媽是個愛乾淨的人,面對睿嫣剪了一地的紙,媽媽會不高興,會不允許。但我不這麼想,因爲小時候我也喜歡剪紙,我喜歡把紙張先剪成一條一條的,不完全剪斷,然後再一排一排的剪下去,剪得碎碎的。我喜歡聽剪刀剪在紙上的“沙沙”聲,讓我覺得很舒服。我不知道睿嫣是出於什麼目的來剪紙,但我看得出剪紙帶給她的愉悅感。於是,爲了保護我們感同身受的愉悅感,我和睿嫣約定,自己收拾掉廢紙是允許她剪紙的唯一條件。睿嫣爽快答應了,也如約做到了。就這樣,我倆共同幫助了她自己度過這段剪紙敏感期。

以上是我對睿嫣處於部分敏感期的一些記憶,但是當時自己是沒有兒童敏感期這一概念的。完全是處於保護孩子愛好的心理。因爲,小時候,媽媽總是限制我做這做那。不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有多痛苦,我不會忘記。所以,我不希望哥哥的女兒和我一樣,在沒有自由的環境中成長。於是,我會盡量滿足她的想法和要求,這麼做的目的僅僅是爲了彌補自己兒童時期的遺憾。沒想到,卻誤打誤撞的幫助了睿嫣。真是讓人欣喜。

很感恩能讀到這本書,使自己有機會探索兒童成長的祕密。從前不明白哥哥的女兒爲什麼那麼喜歡玩沙子?不明白哥哥的兒子爲什麼那麼喜歡玩水?更不明白表哥的兒子爲什麼每天早晨起牀都要看同一集奧特曼?現在總算是揭開這層神祕的面紗了。當然這些都不足以讓自己有足夠的信心和把握去指導處在敏感期的孩子做些什麼。但至少會讓自己和身邊的人有更多的寬容和愛意去善待每一個孩子,幫助他們順利度過一個又一個的敏感期,最終長成正常的,快樂的人,感恩!

第五篇: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

三歲七個月的孩子處在如下敏感期當中:

(1)語言的敏感期(2個月~8歲)

語言的學習與掌握是心理髮展中最艱難與複雜的工作,然而,處於敏感期的兒童能夠比成人更加巧妙地完成這個艱難的語言學習工作。蒙臺梭利認爲,兒童語言的敏感期是在出生後2個月開始到8歲。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兒童先是對人的聲音感興趣,在感受聲音的基礎上,對詞和語言的複雜結構產生興趣,然後有意識地吸收。在這一敏感期內,孩子都經歷了牙牙學語、說出單詞、將兩個以上的單詞組成句子,然後到模仿更復雜的句子結構的階段,並進而到學習新的語法形式和談話的階段。

當嬰兒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嘴形,併發出牙牙聲學語時,就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學習語言對成人來說是件困難的事情,但幼兒能容易地學會母語,正因爲幼兒能夠容易地學會母語,正因爲幼兒具有自然所賦予的語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2歲左右還遲遲不開口說話,應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是否有先天障礙。

(2)感官的敏感期(0歲~6歲)

感官的敏感期是孩子從出生到6歲這一階段,其中在2歲半左右時達到高峯,表現非常明顯。孩子在2歲時,對細微的物體,如成人注意不到的小昆蟲、一幅畫的背景上的小東西發生興趣病機以極大的關注,這種對細節的關心不僅使兒童有選擇地注意周圍的環境變化,而且引發了兒童的有關活動,從而使兒童的感官更加敏銳。蒙臺梭利認爲,兒童在敏感期內可以毫不費力地學習幾何形體,辨別顏色、方向、聲音的高低以及字母的形體,這些均爲以後更高層次的智力發展奠定了基礎。

孩子從出生起,就會藉助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覺來熟悉環境、瞭解事物。3歲前,孩子透過潛意識吸收周邊事物;3~6歲則更能透過感官分析,具體地判斷環境裏的事物。因此,蒙臺梭利設計了許多感官教具,如聽覺筒、觸覺板凳,使孩子的感官更加敏銳,引導孩子自己產生智能。

蒙臺梭利強調,家長也可以在家中準備多樣的感官教具,或在生活中隨機引導孩子運用五官,感受周邊事物,應儘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

(3)秩序的敏感期(2歲~4歲)

蒙臺梭利認爲,兒童的本性是敏感的。在兒童的發展中,秩序的敏感期在兒童人格的形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最早出現於兒童2歲左右,大約持續兩年,3歲左右表現最爲明顯。“秩序是生命的一種需要,當他得到滿足時,就會產生真正的快樂。”“在兒童生命中的某個時期,快樂就是在適當的地方找到物品。”

蒙臺梭利指出,兒童具有兩種秩序感:一種是外部的,這種秩序感從屬於兒童對他本身與周圍環境的關係的感知;另一種是內部的,這種秩序感使兒童意識到自己身體的不同部分和他們的相對位置。如果兒童發現物品的放置破壞了原有的秩序,就會變得焦躁不安、發脾氣。爲了適應兒童對秩序的敏感期,蒙臺梭利要求“兒童之家”中的每件物品都要有固定的位置,而且還規定了適用物品時的規則、方法和具體的動作程序。

孩子需要一個有秩序地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了,就會令他無所適從。蒙臺梭利在觀察中,發現孩子會因無法適應環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發脾氣,因而確定“對秩序的要求”是幼兒極爲明顯的一種敏感力。幼兒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現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以及所有物的要求上。蒙臺梭利認爲,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孩子便“沒有一個基礎去建立起他對各種關係的知覺”。當孩子從環境裏逐步建立起內在秩序時,只能也因而逐步建構,這一點家長不可忽視。

(4)細節的敏感期(0歲~4歲)

蒙臺梭利認爲,從出生後的第二年開始,兒童開始對大人不曾注意的小物體,比如不起眼的小東西感興趣。兒童聚精會神地凝視着那些我們毫不注意的東西,這一現象可以作爲兒童存在精神生活的證據。兒童的心理個性跟我們成人是完全不同的,這是一種性質上的差異,而不僅僅是程度上的。蒙臺梭利指出:“一個全神貫注於細枝末節的兒童必然帶着議定程度的輕蔑看待我們,因爲他不懂得心理綜合,而我們通常是做這種綜合的。結果,她必然把我們看成是一個多少有點無能的人,一個不能正確理解的人。從兒童的角度看,我們很不精確。”

(5)運動的敏感期(0歲~4歲)

在從出生到4歲這段時間內,兒童喜歡活動而且動作逐漸完美,這爲以後的智力發展奠定了基礎。“如果能在這一時期完全熟練某一動作,不僅對身體、對精神的正常發展有所幫助,而且甚至對人格形成也有影響。”反之,如果這一時期缺乏運動,就要導致兒童對運動缺乏自信,動作缺乏協調性和精神上的不滿足。開始時兒童喜歡爬,然後喜歡行走,到後來喜歡經常地抓握東西,4歲左右喜歡閉着眼睛靠手觸摸來辨認物體,並用手和身體做各種較爲複雜的動作。

2歲的孩子已經會走路,是最活潑好動的時期。父母應充分讓孩子運動,使其肢體動作正確、熟練,並幫助左、右腦均衡發展。除了大肌肉的訓練外,蒙臺梭利則更強調小肌肉的練習,即手眼協調的細微動作教育,因爲這不僅能養成兒童良好的動作習慣,也能幫助其智力發展。

學習感悟:在《國學道德經典導讀》第七章156頁,熊春錦先生指出,“不遵循生命醫學生理的教育,是盲目式的教育,甚至是有害的教育。依據現代科學對大腦生理學的研究,人類已經發現其他動物大都在接近發育成熟時纔出生,而唯獨

人類是在後天意識系統發育尚未完全時就及時地脫離母體。讓孩子在沒有任何後天意識屏障限制的狀態之中,充分運用先天慧識來首先認識?有相?世界,而將孩子後天意識的發育留給父母在後天的認知教育中完成。”

“人,之所以能稱得上'萬物之靈',就是因爲人類具有這一迥異於其他動物的生理本能,這是自然大道賦予人類慧與智同步開發應用的天賜的機緣。”這一奇特的生理現象,卻往往被人類所忽視,疏忽于慧與智同步教育的天職和責任,甚至導致慧識損傷、智識不全的畸形發育現象。人類對自己的瞭解,的確是太少、太過於自信了。

“瑞士一位動物學家曾說,人類嬰兒出生時,由於腦部的發育尚未成熟,因此眼睛無法立即睜開觀看外物,不會爬行,也不會走路,與其他動物一生下來便會站立、會走、甚至會跑,眼睛也看得見,可說迥然有異。假如人類的嬰兒要像猩猩剛出生時一樣地行動自如,那麼就需要懷孕21個月以上。我們看一看,爲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

人類的嬰兒在出生時,自然大道給人類的發育完善,留下了三個極其寶貴的空間和時間——這就是先天慧識的生理完善和後天智識的生理完善,以及慧識對智識駕馭自控模式的建立。

在兒童的運動方面,西方教育家蒙臺梭利單純地看到兒童喜歡運動能爲以後的智力及人格發展奠定基礎。而德慧智理論不僅關注兒童智識方面的發育,也同時關注於兒童穩定慧識的開發以及慧與智的同步發展。因爲德慧智教育“是對傳統道德文化的一種詮釋,是一種實踐承傳道德文化的指導方案”(《國學道德經典導讀》第八章233頁)。西方教育法誕生的時間比較短暫,而中國的傳統教育理論、道醫學的理論卻歷經了漫長的歷史時間的考驗。時至今日,必將會重放光芒,在人類的教育史上寫下新的篇章。

(6)書寫和閱讀的敏感期(3歲半~5)

蒙臺梭利認爲,書寫和閱讀的最佳年齡在3歲半~5歲。這一時期,兒童開始對幾何圖立體圖形表現出強烈的興趣,並且出現“書寫爆發”現象,即兒童很喜歡寫和畫,不久兒童便對計數、大小比較等感趣。在閱讀中,吸引兒童興趣的是文字的形狀及不同文字所具有的不同聲調,書寫和閱讀能力是同步發展的。這一時期對兒童進行書寫和閱讀訓練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孩子的書寫與閱讀能力雖然發展較遲,但如果孩子在語言、感官、肢體動作等敏感期內,得到了充分的學習,其書寫、閱讀能力便會自然產生。此時,父母選擇多種讀物,佈置一個書香的居家環境,就能使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成爲一位學識淵博的人。

(7)工作的敏感期(3歲~7歲)

蒙臺梭利教育思想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工作。她認爲兒童的工作是一種“無意識的工作”,兒童必須通過工作使自己達到發展的目的。兒童工作的敏感期是3歲~7歲。在這段時間內,兒童就像一個“工作狂”,以令人驚訝的熱情投入工作。她舉了一個例子,一個男孩從早晨開始進行乘法工作一直持續到中午。午飯後,他第一個跑進教室,取出上午的工作材料又一直工作到放學爲止。蒙臺梭利不僅把工作的敏感期看作一個獨立的敏感期,更認爲工作是兒童得到各種發展的基礎。

(8)生活規範、社會禮儀的敏感期(2歲半~4歲)

2歲半~4歲是形成“正確生活規範”的最佳時期。兒童不僅對外界的感覺印象有所關心,而且對自己的行動也開始注意。例如,兒童細心、輕巧地學習開關窗戶、優雅地用餐、喧鬧的方法、步行坐姿、舉止動作等生活規範,並對此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此外,這一時期是兒童開始萌發社會性意識,結交朋友、組織團體、學習待人接物等禮儀方面的敏感期。

(9)文化的敏感期(6歲~9歲)

蒙臺梭利指出,幼兒對文化學習的興趣,萌芽於3歲,但到了6歲~8歲則出現想探究事物的強烈需求。因此,這時期“孩子的心智九像一塊肥沃的田地,準備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種”。成人可在此時提供豐富的文化信息,以本土文化爲基礎,延至關懷世界的大胸懷。

對兒童進行敏感期教育,可及時挖掘兒童的潛能,對兒童未來發展具有重大的作用,蒙臺梭利首創敏感期教育,爲家教史上點燃一盞明燈。

參考資料:《敏感期是孩子教育成敗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