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2.5W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精品多篇】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 篇一

閱讀史蒂芬。柯維《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對書中所介紹的7個習慣有了新的理解,雖然成功人士的七個習慣(即主動積極、以終爲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和不斷更新)早已不是什麼新鮮的培訓主題了,但卻是爲數不多的經典之一,當我係統地重溫這七個習慣的時候,還是能夠有一些新的領悟的。

這本書第一章就提醒我們,要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高效能的生活是有基本原則的,只有當我們學會並遵守這些原則,把這原則融入到自己的品德中去,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要由內而外地全面造就自己,首先要轉變思維,要改變現狀,首先要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先要改變我們對問題的看法,需要你自內打開,敞開你的心靈,努力探尋你的心靈,因爲生活源自於此。書中還講到品德爲成功之本,品德比能力更加重要。

有能力而品德欠缺的人可能會取得一時的成功,但無法獲得長遠的成功。人的品質比他的言行更具說服力,品質好的人即使不能說也不會道、不擅長交際,也會贏得信任。比如現在人才市場的招聘,招聘單位越來越看注應聘者的人品,因爲他們相信,能力和技巧都是可以很快培養出來的,而一個人的品格卻是需要時間和複雜的條件下養成的。再如,一個好的企業必然秉承着正確的價值觀,一個好品格的員工更加容易認同這些正確的價值觀。個人要在任何領域真正實現高效能,必須同時具備高尚品格與能力。能均衡

發展這兩個元素的人,才能成爲值得被信賴的人。

價值觀是什麼?它是我們對人、事、想法、原則的重要性及優先順序的認識,是自我選擇的信念與理想。當一個人感知或確認自己的信念是真實的、可靠的,那他就會以此來指導自己的行爲!而原則是自然法則或基本真理,它獨立存在於我們的認知以外(比如:正直、忠誠、自制、質樸、勇氣、同情心、貢獻、公正),是人類良知的一部分,每一個崇高人生都是由原則來塑造的,原則控制了一切!雖然我們能控制自己的行動,但唯有原則才能真正主宰這些行動所產生的結果。只有我們將行爲的、價值觀的結合到原則的層次,將使我們的適用性更寬廣、格局更大、內心裏更舒坦,而言行更能趨於一致。只有專注於自己能控制的東西,放手自己不能控制的東西,並且有足夠的智慧來對二者作出區分,人才會活得少一點憂慮,多一點充實,才能做到真正的高效能。

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着極大的影響,因爲他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的影響我們的品德,暴露我們的本性,左右着我們的成敗。這本書告訴我們的七個好習慣,要我們積極主動、以始爲終地開始行動,習慣是知識、技能與意願的融合,關鍵是你想要做,自己有意願。七個好習慣是實現個人與人際關係高效能的途徑,而其精髓不僅僅體現在每一個習慣,更蘊藏於各習慣之間的相互依賴關係及先後順序上。

習慣一:積極主動

人性的本質是主動而非被動的,人類不僅能針對特定環境選擇迴應方式,更能主動創造有利的環境。個人願景的原則一直以主動行動,最終達成結果的一個過程,是自己主動積極的典範,比如,時常加班加點,任勞任怨,主動積極的本質是內心擁有選擇的力量。主動積極的人是一個擁有內在安全感和自信的成熟的人。當我們遇到外界刺激的時候,積極主動是源於價值觀和原則做出的自我的選擇,採取主動,並承擔自我選擇的責任。實踐積極主動的人會從我做起,一切操之在我。積極主動的另外一個層面是要保持積極主動的心態,即專注和擴大我們的影響圈。

習慣二:以終爲始

太多的人成功之後,反而感到空虛;得到名利之後,卻發現犧牲了更可貴的事物。因此,我們務必掌握真正重要的願景,然後勇往直前的堅持到底,是生活充滿意義。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導演,撰寫着自己的人生劇本。個人、家庭、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於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及目標之上。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的創造,先是在腦海裏,其次纔是實質的創造。其實自我領導的原則就是以終爲始的,他是心智創造先於實際創造,點燃生命的熱情。

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時間管理有諸多的著作,核心內容不外乎時間管理矩陣。有效管理是掌握重點式的管理,他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我們總是被各種事物所左右,我們總是隨波逐流,哪些事情緊急而重要?哪些事情重要卻不緊急?哪些事情緊急卻不重要?哪些事情不緊急也不重要?在有限的時間裏,我們到底該怎麼做?要事第一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模型:在從容與救火之間,要做一個選擇。更多去關注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從此入手,消除干擾,啓動一個良性循環系統。

書中提到的一個建議倒是可以試試,就是不管每天被緊急的事情如何纏得無法脫身,也要抽一點時間來幹自己重要的事情。重要的事,就是時刻臣服於自己的使命宣言。

習慣四:雙贏思維

人際領導的原則雙贏思維是近年來的熱門詞語。雙贏者把生活看做一個合作的舞臺,而不是一個角鬥場。這個世界並不是非強即弱,非勝即敗的。人際交往有六個模式,即利人利己,損人利己,捨己爲人,兩敗俱傷,獨善其身,好聚好散,而利人利己皆大歡喜纔是雙贏的結果,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夠的立足的空間,他人之得不視爲自己之失。李光耀說過:擁有陽光已經足夠。雙贏思維做爲一個概念人人都能理解,但養成一種習慣,卻需要正直、誠信、成熟、知足的雙贏品格和遠見灼識。尤其在我們這個時代,雙贏還需要一定的勇氣。其實我們所要做是,人人都養成雙贏思維的習慣,共建雙贏的規則和體系,讓雙贏體系存在於我們的單位,我們的團隊,我們的家庭和我們的朋友中。

習慣五:知彼解己

移情溝通的原則知彼解己有兩層意思,即善於傾聽和換位思考,正確合理表達自己的,讓別人瞭解

你的真正意思。首先,每個人在要表達自己的意見之前,先應該真心實意地去傾聽對方的表達,真心實意地瞭解對方的想法,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才能做到有效的溝通,不至於曲解對方的意思或者引發對方的防衛心理。其次,依從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的原則和順序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和觀點。聽過和知道是兩回事,知道和明白是兩回事,明白和理解是兩回事,理解和運用是兩回事。

溝通的四個基本原則:專注、完整、接納、同理心;溝通的五個基本要素:點頭、微笑、傾聽、迴應、做筆記;溝通分五心:喜悅心、包容心、同理心、讚美心、愛心;溝通分四個層次:忽視、假裝、選擇、留意;溝通又有四個誤區:價值判斷、追根究底、好爲人師、想當然。真正的傾聽是以平等和尊重爲前提的,而真正的表達則以品德與感情爲基礎。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則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高品質溝通時有一句話印象深刻: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交心才能交易。這一原則是人際交流的關鍵。

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統合綜效的基本心態是:如果一位具有相當聰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見不同,那麼對方的主張必定有我尚未體會到奧妙。每個組織都在強調;團隊精神,統合綜效其實是雙贏思維與知彼解己的行動版本,在有了雙贏思維作爲思想基礎和知彼解己作爲溝通準則後,合作以追求高效的組織行爲也就水到渠成了。個人的力量是團隊和家庭統合綜效的利基,能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合作中有一點很重要,也就是善於體察、學習和利用團隊成員的智慧,而不是覺得自己是團隊中最聰明的一員,要保持謙虛的心態,要有虛懷若谷的胸襟。

統合綜效談的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整合提練出第三種遠勝過你我個人之見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瞭解彼此,甚至是稱許彼此的歧異,欣賞對方解決問題及掌握機會的手法。實踐統合綜效的人際關係和團隊會揚棄敵對的態度不以妥協爲目標,也不僅止於合作,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視個體不同的心理、情緒、智能,以及個人眼中所見的的不同世界。這是創造式的合作,所謂聰明就是能正確感知世界,精明就是急於表現自己的聰明,善於掩飾自己的聰明叫高明,能夠左右高明的人叫英明。

現實世界裏往往是精明的人太多,高明的人太少,英名的人基本上沒有。優秀團隊的特徵之一即團隊成員的互補性,如唐僧師徒四人不失爲一個優秀的團隊,他們中每一位團隊成員都有不同的才能和個性,也常有不同的見解甚至可以說他們每個人都有缺陷,但他們的目標是堅定和一致的,而且最終他們達成了目標。

習慣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則。

人生最值的投資就是磨練自己,因爲生活服務人羣都得靠自己,這是最珍貴的工具。所以不斷更新是前六個好習慣的源泉和動力,不斷更新身體、心智、精神和社會情感,只有和諧地發展自己這四個方面的能力,才能不斷提升我們的產能,才能保證其餘六點習慣的履行和實施效率,不至呈現老化及疲態,並邁向新的成長之徑,也才能保持個人和組織的持續發展。

人生最高明的投資策略莫過於在生理,心智,心靈及社會情感方面,從日積月累的進展中,不但拓展了自我成長空間,也協助了他人成長。工作本身並不能夠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和適應能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七個習慣並非零落、分散的心理法則,它們是符合人的成長規律。七個習慣澆灌出來的最高級、最美好、最甘甜的果實就是齊心合力,就是把自己、愛人、朋友和同事合衆爲一。當今社會,成爲高效能的個人和組織已經不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必要,這是進入賽場的入場券。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二

在春節期間能和LP8的領袖們一起讀這本書,覺得非常有意義。從三階段已經出來三年多了,仍然不能忘記三階段內的高節奏、高效的生活,此刻重新回來做三階段的教練,讓我重新又走了一次三階段,自己走三階段時覺得每天都是被教練拿着鞭子走過的每一天,覺得每一天都過得很痛苦,此刻自己在教練的位置看的更清晰了,團隊的位置,每個人的位置,每個人的盲點,每個人要突破的,我需要支持團隊的…都展現在眼前。

春節期間讀了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受到很大的啓發。這是本很值得讀的書,書中強調品行修養的同時,還介紹了爲人處事的技巧。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習慣組成的。俗語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

書中鵝生金蛋的故事讓我明白,惟有產出與產能取得平衡,才能達到真正的效能。,但這的確是效能原則的精髓所在。這讓我對自己的事業有了一個新的看法,以前總覺得在公司裏只有自己是最努力的,總是覺得員工不夠負責任,不夠努力,殊不知是自己只注重產出而不注重產能,現在明白想要一個好的產出也得尊重產能,實時的維護產能,就像書中說的"你希望員工怎麼對待顧客,就怎麼對待員工"。這讓我對20xx年員工的工資結構有了一個新的想法,尊重產出與產能的平衡原則。效能在於平衡,可以買到員工的雙手,卻買不到他的心,而心纔是忠誠於熱忱的根源;可以買到員工的身體,卻買不到他的頭腦,而頭腦纔是創造力於智慧的源泉。

曾經有位朋友跟我說過一句話"除非你願意,否則沒有一個人能傷害你",看了這本書才知道,原來自己一直是消極被動的態度來回應這個社會的,曾經還一直爲自己總是受環境影響情緒而苦惱,今天終於找到了原因。看了這本書的第一個習慣"主動積極"後,讓我明白,爲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爲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

從這本書中,我學到很多東西。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一定要有一個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做任何事情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要把要事時刻作爲第一位,避免被偏見、情緒所左右。另外要有雙贏的思想,做到誠信,成熟和自信。在工作中要注意與人的交流合作,如遇到兩人意見不同時,要多與人溝通,在分歧中尋求收穫。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三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作者將所有人都知道但卻很難做到的道理通俗易懂地表達出來,字裏行間都帶着闖勁和拼搏精神,給人以振奮和鼓勵。它讓我對每一種習慣都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積極主動”是一切成功的前提;“以始爲終”是要樹立始終如一的人生目標和行爲準則,並非一朝一夕,而是幾十年如一日;“要事第一”是學會把時間分配給重要的事,學會妥善安排,分清主次;“統合綜效”則是通過合作找出最佳方法,發揚團結協作的精神,更有效地解決問題;“知彼解己”不僅針對敵人,更要了解身邊的環境和人;謹記“雙贏思維”才能實現“你好,我好,大家好”;具有“不斷更新”的良好思考、學習、創造能力,纔是真正的可靠。

這七個習慣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相輔相成。一個人若能集這七個習慣於一身,纔可謂真正的高效能人士。共勉!爲成爲高效能人士而努力。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四

這本書是美國富蘭克林柯維公司創始人史蒂芬·柯維博士著的,據稱,“在美國,此書影響力近次於《聖經》。”

沒有閱讀的時候,以爲這無非是一本勵志類書籍,等到讀起來,卻知道它所論述的涉及每個人的事業、婚姻、家庭、生活、教育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對如何搞好合作與溝通、提高幸福指數和成功的機率而最終達到“高效能”做了具體而又深刻的論述。

事實上,正如作者所說,“人們是如此的相似,又是那樣的不同。”爲了生計或實現自己的某種理想和願望(或者是達到某種慾望),現代的人們都在忙忙碌碌中度過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可是,如果你細心觀察一下身邊的人,其實,他們的工作效能是不同的。

人人都有美好的願景--良好的人際關係、出色的工作業績、不菲的勞動收入、美滿的婚姻、和諧的家庭……然而,這些願景不會降臨到每個人的頭上。人們總是心懷憧憬而又必須面對現實。那麼,有沒有一劑良方使渴望這些美好願景的人們做得更好一點?答案就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裏。

書中推薦的七個習慣是:

1、積極主動--個人願景的原則

2、以終爲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3、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4、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5、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

6、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7、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則

逐條對照上面所列出的七個習慣,我們做到了幾條呢?恐怕在第一條“積極主動”方面就會有很多人沒有做到。尤其是作爲一名員工的角色,你做到積極主動了嗎?“太多人只是坐等命運的安排或貴人相助,事實上,好工作都是靠自己爭取來的。”近年來,一些管理層人士經常講“職業倦怠”,可見,消極被動是廣爲存在的。

所謂“以終爲始”,就是“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認清方向。這樣不但可以對目前處境瞭如指掌,而且不至於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誤入歧途,白費功夫。”而“要事第一”的原則,卻是指集中精力於當急的要務,排除次要事務的羈絆,即“別讓瑣務牽着鼻子走。”我們做得如何?

說到了“雙贏思維”,可能我們做得更不好了。對於這一點,我們是喊聲震天高,而在內心卻只想自己贏。“知彼解己”重點強調“移情溝通”。所謂“移情溝通”是指以理解爲目的的聆聽,要求“聽者站在說話者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思維模式和感受。”這對於我們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長和合格的教師大有裨益。

最後兩點是“統合綜效”和“不斷更新”。其中,“統合綜效”是講整體大於部分之和。例如,疊放在一起的兩塊木片所能承受的重量大於疊放前分別承受的重量之和。我們做教師的善於敞開胸懷,博採衆議,善於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智慧都在這個範疇。“不斷更新”比較容易理解,但是人們卻往往熱衷於躺在祖宗留下來的牀上悠閒地睡眠,不願意開啓自己大腦創新的大門。

渴望美好,並追求卓越的人們,讀一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會像我一樣受益匪淺。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 篇五

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以生動的事例和易懂的語言讓我們懂得了一個人要成功所必備的一些“素質”。相比於以往一些管理類和勵志的書籍,它顯得更爲具有指導意義,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也更爲人性化。“人比事重要”,他推崇有質量的人生。任何一味追求成功而不“重”人的做法和途徑都如“殺雞取卵”。“一個人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到“個人領域的成功”,再到“公衆領域的成功”,然後是“自我提升和完善”,最後還原到“由內而外的改造自己”,纔是他對“成功人生的解讀”。人本身是最爲值得關注的。一切都必須圍繞“人”本身而展開。那麼,作爲個人,怎樣讓自己的一生“有意義”?這是一個不斷和舊有的思維定式、習慣、觀念等鬥爭的過程,而且極爲辛苦。

七種習慣,簡練而貼切。“積極主動”、“以終爲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統合綜效”、“自我提升和完善”,“層層遞進”,都極其重要。淺顯易懂而又難以做到。因爲,人總是容易在根深蒂固的觀念和習慣中“忘形”。七種習慣的前提,是你必須瞭解自我,我們總是在懵懂中渾渾噩噩,很少有人有意識去探索自我,發現自己的優劣和“內心的標準和渴望”。

一個高效能人士,積極主動是必須的。積極的心態會內化爲動力。僅僅靠有“動力”是遠遠不夠的,一生中,做任何事情之前先“認清方向”顯得至關重要,反之,就是盲目。只有先確定了方向,纔有爲這個方向奮鬥的行動;也只有有了正確的方向,所有的行動纔不至於顯得“虛度光陰”。當耗費了幾十年的光陰或者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之後,換來的並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是極爲可怕的。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也一定會遇到不順心或壓力大的時候,通常我們會因此而抱怨周遭的事物。但抱怨並不能幫助我們解決眼前的問題,反而會使我們變得更加消極和悲觀。可是爲什麼成功人士們從來都不怨天尤人呢?因爲他們能夠以一種積極的、客觀的態度來看待自己的遭遇,用實際行動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圈,掌握行爲的主動權,而不受制於外部環境。

或許我們會有這種體會:工作是做不完的。每時每刻我們的手邊總會有許多事情需要去處理,比如回郵件、寫文檔、學知識、開討論會等等,爲此我們常常會忙得焦頭爛額,恨不得自己能夠長出三頭六臂。可是爲什麼成功人士們總能有條不紊地工作呢?因爲他們懂得如何在日常工作中發揮自己的獨立意志,如何用科學的個人管理理論來劃分工作的輕重緩急,如何用先進的時間管理方法來安排自己的工作日程,如何使自己工作變得更加有意義。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個人的力量終歸是有限的。可年輕的我們通常意識不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不清楚自己在團隊中需要扮演何種角色,最終導致整個團隊無法高效地運作。可是爲什麼成功人士們在團隊中總能與隊友配合默契呢?爲什麼成功人士們總能很快地取得別人的信任並在困難中得到別人的幫助呢?因爲他們認爲圓滿人生不僅限於個人的成功,還要追求人際關係的成功、團隊成員的共贏。只有依靠團隊的力量,我們才能完成個人難以完成的事情。而團隊成員之間的情誼不是靠一時一刻的技巧就能建立起來的,那需要我們開誠佈公的溝通和日積月累的誠信。

古語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活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中,我們必須學會自我教育、自我投資,把身體、精神、心智都保持在健康的狀態,這樣我們才能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和生活當中。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 篇六

我也曾徘徊在探尋自我真理的路上,我也曾深深渴求有一種方式可以教會我勇敢而正確的處理我所面對的每一個困惑,我以爲,這個世界,這個生活,都是以我爲中心在轉,從不曾去顧及圍繞在我周圍的人們的心靈——走進心靈。

我以爲,這是成長的一個必經階段,上蒼早已安排好等待我們去追求的路程,微笑或者掙扎都是最美而又最悲的陪襯。無奈總有完結不了的糾結,一直以爲只有自己在小心翼翼的走每一步路,渴望與人爲善,渴望生活安定。爲了實現這樣一個小小的夢想,我依靠過無數激情澎湃足夠勵志的書,然而,當短暫的輝煌消逝,留給我的依舊是深深自責,其實,我什麼都沒有真正擁有過。

突然想起了曾經對舍友許下的承諾,在她們面前深深懺悔自己所犯下的錯,不夠大度,有猜疑心……這是由一個動機所驅使的,那年聽完老師講的佛學文化,我竟讓自己深深陷進去,而且立志成爲一個虔誠的佛教徒。那段日子,是大學裏最困惑的日子,人際關係並沒我設想的完美,逢着下雨天就總會莫名的心情不好,花了好長時間去尋找矛盾的根源。然而,自我的懺悔並沒有帶來多大的效果,一切還如當初。

3年過去了,我再也不相信所謂的勵志書了,名言警句只是曇花一現,沒有行動,談何改變?

值得人慶幸的是,事情總歸是有解決方式的,當《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第一次出現在我耳邊,我便堅定的感覺到我會在這一刻改變。看過書後的日子並沒有太長,實踐了不多日,但是我可以體會到,我已經開始沿着正確的方向去找尋我所企盼的答案。

誰也不能說服他人改變,因爲我們每個人都守着一扇只能從內開啓的門,不論動之以情或說之以理,我們都不能替別人開門。這是本書開篇我所看到的一句話,那一刻,世界足夠清晰,原來,是這個意思。我總是拋棄自己,費勁的去開闢一條通往他人心裏的路,殊不知,那是一道永遠都走不通的路,因爲我自己的心已經嚴重堵塞。我小心翼翼的去反省自己,我要的究竟是一個人的幸福還是整個世界的狂歡。當我學完七個7個習慣之後,便去真正的狠下新來去實踐這能帶給我感受的力量,它改變了那麼多人,也一定可以爲我開啓希望之門。

下面,我將分別談談我在處理具體問題時用的方法。

我和XX是相跟了3年的舍友,此刻,我尚未有足夠的底氣來用“好朋友”來形容我們的關係,這些年來,我收穫的太多,付出的幾乎爲0。我們都是性格比較爽朗的人,做事風風火火成了我們共同的特徵,但我們總不能踏踏實實的埋在彼此心裏。喜歡爭分奪秒的我將每一分鐘都看的太寶貴,在我眼裏她幾乎可以用“懶散”來形容,以至於考試之前總是愁眉不展的狼狽複習。我以我的想法規劃着她的生活,然而她竟有足夠大的耐力去忍受我,直到她再也控制不住的時候,一場戰爭在所難免。我現在還記得一句話“XX,有一天我若真死了,那都是被你氣死的。”我意識到了自己給她帶來的創傷,於是我開始小心翼翼的躲避,讓自己與她隔絕,不再說話。結果是可想而知的,熱戰會演變爲冷戰。我以一個消極避世的心態去掩護自己。現在,我開始積極主動的去解決問題,我以她的身份來思考她的世界。愛一個人就要愛她所愛的東西,真誠是贏得幸福的必須。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給這份友誼帶來的苦難之後,我便積極踐行我的原則。我學會了傾聽,瞭解她的真正所需,我改變了以往命令式和經驗式的說教,第一次心平氣和的注視着在我身邊着她。從來都不知道她這樣可愛,這樣無私。原來,她也只是一個需要我保護的小孩子,她開始有勇氣對我撒嬌,因爲我不再覺得那是一種幼稚。我開始正確的反應她的正面形象,讓她體會我能給她帶去的價值。於是,她樂了,我也笑了。

報編課上,因爲和同學共用一臺電腦而沒有跟上老師的節奏,彼此開始互相埋怨。表面的戰火已經瀰漫,我氣的她拿着書包只想躲我遠點。當初幾秒我也不服輸,爲什麼等着我去認錯?7個習慣又出現在腦海裏,我想試試它是否奏效。我闡述了一切,並且大膽對她說,剛纔這一切是我不好,我不該強霸着電腦不讓她操作。我對她說我希望她原諒我。事情好簡單,她的臉上一下子顯出了微笑,我開始有機會了。只見她開始耐心的教我,只聽我也讚美她的大度。下課後,我們彼此再見,那一天,我莫名的感到渾身一陣力量,原來幸福好簡單。那一天,陽光溫暖了我的整個世界。

以終爲始的原則是我一直在實踐着的,而且現在我也得到了它給我帶來的好處。日記本里記載的都是我對自己許下的承諾,而每天的表現也是我給自己的兌現。聽到同學們又開始讚美我的生活方式,我給予了自己更大的肯定。一天的學習有了計劃,就總覺得時間不夠用,於是拼命的去充實它;滿身的橫肉看着是如此的礙眼,於是寫個宣言勵志去減肥,我要瘦成一道閃電;我告訴自己要心平氣和,要足夠淡定,我把計劃寫在手上,寫在牆上,然後,我真的做到了。我開心我的性格,我知足我的當下,我更愛我的生活。

人並不是在獨處中才會感到孤獨,而是在許多人當中感到自己的無足輕重,或是受到周圍人的奚落,才更覺孤獨,所以,大部分的時間,我都用來戰鬥。但雙贏思維徹底顛覆了我的思維,原來,世界真的足夠大,人人都有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也絕不意味我的失去。我拋棄了你死我活的心態,不再讓自己那麼極端而又拼命的掙扎在刀山血海中,不再把人只簡單的描述爲競爭對手,不再設想只屬於一個人的喜悅。我學着去分享,想讓別人怎麼對我,就怎麼去對別人。開始的路很難,畢竟曾經的我是自私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希望我的堅持不懈的改變足夠給身邊的人們帶來與衆不同,讓時間鑑定。

現在,運動,學習,已經成了我每日的必需,我懂得自己該去做什麼。我相信,我是一個連接着過去和未來的轉型者,我自身的變化可以影響到許多人。我會面臨很多困難,但決不放棄。預測到的阻力不會讓我停下,我要有耐心。自我的成長是神聖的,同時也是脆弱的,這是一項人生中最大規模的投資,我可以等待。

人到哪兒都有生存的障礙,人在哪裏都有苦有樂。人總要面臨取捨。我已不是小青年,我已懂得該拋棄什麼,該真愛什麼。一個人不一定適應每種土質,但總有一種土壤最適宜於自己生長。我希望的不多,我只期盼所有的夢想都會實現。這一個奢侈而豪華的夢,告訴我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在生活的道路上,做一個能喚起每個同志,對生活柔情與熱愛的人。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七

這個月學習了一本關於職場成長的書籍,非常有感觸。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職場人必讀的一本書了。恰逢同學的公司上了這門課程,分享給我文稿,系統翻閱了一遍。內容既系統又嚴謹,乾貨滿滿,收穫頗多。

本文的七個習慣:積極主動、以始爲終、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給我影響最深刻的三個習慣,如下3點:

習慣一: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即採取主動,爲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爲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積極主動的人是改變的催生者,他們摒棄被動的受害者角色,不怨天尤人,發揮了人類四項獨特的稟賦——自我意識、良知、想象力和獨立意志,同時以由內而外的方式來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他們選擇創造自己的人生,這也是每個人最基本的決定。

本章節打動我的一句話:人有選擇的自由。

積極主動不僅指行事的態度,還意味着人一定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個人行爲取決於自身的抉擇,我們無須存在優越感或是自卑感,只要一個人能爲他自己的選擇擔起責任,他就該享受其權利。

工作如此,生活亦如此!

習慣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即實質的創造,是夢想(你的目標、願景、價值觀及要事處理順序)的組織與實踐。次要的事不必擺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無論迫切性如何,個人與組織均要更多聚焦要事,重點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本章節印象深刻的一個觀念:重要性與目標有關,凡有價值、有利於實現個人目標的就是要事。以前以爲“緊急且重要”的事情肯定是最重要,過分注重,消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忙於其中。這種認知一直持續到現在,作者表明其實緊急只是別人的要事,對你來說並不一定是要事。“不緊急且重要”的事情,比如鍛鍊身體、看書拓寬視野、學習專業知識、看望親人、與朋友保持聯繫、制定個人規劃、建立人際關係、撰寫使命宣言、規劃長期目標、防患於未然等等,纔是需要我們花費更多時間來減少“緊急且重要”事務的數量。

習慣七:不斷更新

“不斷更新”談的是,如何在四個生活基本面(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中,不斷更新自己。對組織而言,不斷更新提供了願景、更新及不斷的改善,使組織不至呈現老化及疲態,並邁向新的成長之路。對家庭而言,不斷更新通過固定的個人及家庭活動,使家庭效能升級,就像建立傳統,使家庭日新月異。

工作本身並不能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擁有財富,並不代表經濟獨立,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科研工作如此,個人成長亦如此!改變行爲,改變思維!20xx,積極主動,要事第一,不斷更新!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八

鄙人看書從來不寫讀後感,此次破例寫主要基於兩個原因,一是因爲這本書對我來說真是二十年難得以見的好書,我對好書的定義是能和我產生共鳴的書、能幫我解決問題的書、能吸引我讀下去的書,這本書完美地符合了以上三條標準,其二是這本書的建議,此書作者在書中建議道,“在閱讀過程中,應有心理準備,預計在48小時以內,與人分享或討論讀書心得”,所以我打算就這本書寫一系列的讀後感,應該是按章節來寫吧。

我對這本書可謂是久仰大名,經常在各種場合,各種雜誌裏面看到對此書的推薦,印象最深的是上次去香港,一位上課的教授推薦的書單裏面就要這本書,他就是把這本書做爲最後的壓軸來推薦的,今次回家,偶然在老爸的牀頭上發現了這本書,想不到老爸“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他的書櫃幾十年都沒變過,現在終於有更新了。

我看書喜歡先看自己想看的章節,覺得這本書還不錯,再從頭看起,昨天先看了第六章——人際關係的本質,書中的內容與我產生的強烈的共鳴,所以今天早上看完了第一章——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第一章中一個核心的概念是思維定式,我如果要去北京旅遊,一定要準備的就是地圖了,而地圖只是對北京整個地域的顯現,並不是真正現實中的北京,而思維定式就好比一張地圖,是我們對現實世界的理解、感知與詮釋,與現實世界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差別。如果我們改變行爲和態度,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到達目的,而如果我拿着一張錯誤的北京地圖,改變行爲和態度,恐怕只能幫助我更快地達到錯誤的地點吧,所以僅僅改變表面上的行爲和態度,卻忽略作爲源頭的思維定式,那麼改變的成效一定有限。

而改變一定要遵循一些原則,這些原則就像燈塔一樣立在那裏,我們要麼改變方向,要麼在違背原則的時候撞得頭破血流。有列舉的一些原則中,有一條原則中的一句話,使我眼前一亮,“實踐是特定的行爲或活動,在某一情況下適用的實踐未必能在另一種情況下適用。而原則適用於任何個人、婚姻、家族以及公私機構,如果我們把原則內化爲習慣,就能用不同的實踐方法應對任何局面”,這裏面有一個詞“習慣”讓我心中一震,學而不用是未學,知而不做是不知,遵循這些原則只有去實踐它,將它變成生活中的習慣,才能發揮這些原則的功效,也才能由內而外地改變自己。

當然其實改變還有一個前提,俗話說就是“要有自知之明”,要重新審慎自己的全部,不要被無謂的強烈的自尊心阻礙而不願邁出改變的第一步。這一點我自己覺得還好,從來阻礙我的都不是所謂的自尊心,而是對於新事物的恐懼。所以就自尊心這條在此就不贅述了。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 篇九

讀完書中的一段墓誌銘,想起小時候經常掛在嘴邊、寫在日記裏的豪言壯語,如今已畢業參加工作三年,沒能活出理想中的狀態,眼睜睜地看着自己與身邊人的差距越來越大,距離越來越遠,免不得心生焦慮。時至今日,曾經的美好願景已差不多成了白日夢。

嘆息。何嘆息?只要想做,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更何況此時的你必然還有心有力。重要的是敢不敢拿出歸零的心態以全新的自己去開始。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遇到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若想改變你的人生首先從改變你自己做起。

如何改變自己呢?這也是我近來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本週閱讀了朋友推薦的這本《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關於自我管理和人際管理等方面,獲益很多。不管做什麼事情,首先心態很重要,其次目標要明確,最後搭配工具技巧,往往事半功倍。

改變自己要改變思維定式。“要想改變現狀,首先要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先要改變我們對問題的看法。”怎樣看待世界,怎麼對待生活,怎麼和他人相處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方式都取決於我們的思維定式。

思維定式是什麼呢?它是關於某種事物的理論、詮釋或者模型,由每個人的成長背景、學習知識、生活經驗及選擇混合加工構成的認知上的固定傾向,影響着你對事物的分析、判斷,決定着你的行爲和態度,即使最後做出的決策可能不是正確的,得出的結論與現實不符。想起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對比來,從中可發現窮人思維更多的是消極心態以及由此產生的消極行爲,而富人思維則相反。由此可見,如果想要生活發生實質性的變化,我們要學習積極樂觀的思維,學會思維轉換。人往往在生死關頭、生活困窘面前容易頓悟,或者在人生當中的重要階段,比如大學聯考、畢業、結婚、有自己的孩子等等人生角色轉換之際,思維突然發生轉變。平時,我們也應該注意思維鍛鍊,多讀書,多關注社會新聞,多聽聽身邊人的意見,多思考事情發展的規則,主動打破常規,打破舊的思維模式,讓生活朝着你想要的方向發展。

改變自己要樹立以原則爲中心的思維定式。以原則爲中心,以品德爲基礎的思維定式,更能“由內而外”地實現個人效能和人際效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爲人處事原則,然而並不都是清晰可知、正確無誤的。這裏的“原則”是指什麼呢?

原則如燈塔,是不容動搖的自然法則。

原則是不辯自明的真理,任何人都可以心領神會,就好像人類與生俱來的良知,不分種族膚色,人人具備。即使被社會流俗或個人否定而隱晦不彰,但它們依然存在。

原則不同於實踐。實踐是個別的、具體的,而原則是深刻的、基本的和普遍的。

原則不是價值觀。一羣盜匪可以有相同的價值觀,但卻違背了良善的原則。如果說原則是地域,那麼價值觀就是地圖。唯有尊重正確原則,才能認清真相。

原則是人類行爲的指南針,歷經考驗,長盛不衰,不證自明。

作者提出了7大原則,也就是7個習慣,分別是積極主動、以終爲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當我們堅持做到這7個原則,必然對我們的生活產生積極向上的影響,即使不能實現絕對的成功,也一定能獲得一定的成就。

讀一兩遍,總感覺還是不甚理解,不知如何抒寫,此類書籍,文中所寫7大原則,重在實踐,達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方能真正明白吧。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 篇十

高效的好處毋庸置疑,應該非常好理解,就是當開始高效的時候,我們可以幹很多事,因爲我們能幹很多事,不斷對自己形成正向的內心正向激勵和反饋,所以會帶來我們內心不斷的自信成長,並從而讓我們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進行掌控,做到井井有條!

不高效的表現有很多,不一一闡述。不高效的結果也有很多,但是很大可能性,是對自己的表現總是很氣餒,沒有自信!從而自己的生活、工作失控,總是處於被動應付的狀態!

那我自己是對七個習慣是如何理解,並且如何踐行的?

1、積極的心態:

不要把自己沉溺於負面的情緒中。

這個世界很複雜,我們個體能掌控的東西不多,如果我們看人看事,總是用負面的角度去理解,則會發現我們基本掌握不了任何事。

比如,當他人質疑我們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如果第一反應是“我曹,這人怎麼這樣”,那麼我們就會去想這個人是不是處於壞的目的,我們則會想着怎麼去反駁他,從而淪陷於無休止的爭辯中,並從而讓自己的心情變差。

但如果我們的第一反應是“他爲什麼會有這個問題,我是不是哪裏沒有想到?”,則我們就會自然而然的去想解決方案,則我們就會再一次得到提升。

那如何管理情緒,讓自己做到積極主動?

方法有很多,概念有很多,但我還是最簡單的歸納:

常觀己短,常見人長,向內歸因,向外發展!

2、歸類的方法:

也就是圖中的要事第一,當有多項事情並行時,緊急與重要劃分四象限。判斷緊急和重要的方法就是以終爲始作指導。

什麼叫以終爲始?

舉個例子,你要修個花園的時候,是不是首先在腦子裏有了花園的樣子了,然後按照你腦中花園的樣子來建造?

以終爲始有什麼好處?

舉個例子,筆者2018年經遇人生很大的困頓,通過很長的沉寂思考,終於想清楚這輩子要幹啥,從而反推50歲要幹啥,那50歲要幹啥,則40歲要達成什麼成績,40歲要達成那個成績,則現在30歲的時候我還欠缺什麼能力和經驗,從而指導自己主動進行了職業選擇,並從而目前來看擺脫了人生困局,並有了清晰的目標,一步一步朝着既定方向前進,並能提前想到前面有哪些困難需要挑戰。

所以,養成以終爲始的意識和習慣,能讓我們學會提前思考未來,全局思考所有可能問題,並從而對現在的事情拆解、分析,弄清楚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緊急的

當你知道什麼是重要且緊急的,則會做對事情;我們做不對或者做不好事情,是我們根本不知道目標導致我們做事情很盲目。

3、習慣的養成:

中國有兩句古話:磨刀不誤砍柴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我們都知道計劃和總結的,重要性,但是很少有人能做到在沒有外界約束的情況下,自己能堅持做次日計劃,以及每天對自己做自省總結。

當自己養成無需外界約束,都能每日做次日計劃和當日總結的習慣後,會發現自己的思考經常會迸發出火花,可能當時沒有用,但是在你預期不到的時候,你的思考總結就會對自己的生活、工作產生了幫助。

4、工具的運營:

如上,我們會經常迸發出一些想法和思考,但是有時候我們的想法不是在我們準備好的情況下發生的,有可能你在跑步,在吃飯,在逛街等等任何時候,你無意中的走神,都會迸發出火花,在以前,可能這些寶貴的思考點子就一閃而過了。但是,當學會了運用好科技工具,就會積累大量的思考。

能對我們隨時隨地記錄的工具有以下:

微信文件傳輸助手、印象筆記、筆記小本子、手機自帶日常提醒。

5、高效的最大敵人:

那我們是不是每次都能想得清楚重要和緊急呢?

答案是:不可能。

如圖,這是我12號當天寫的我這兩天要完成的工作,但是實際上,這些工作很多都是並列關係,而不是層級遞進關係,所以我們就會迷茫,我到底要幹哪件事?

一旦我們開始迷茫要着手幹哪件事的時候,高效的最大敵人就出現了———拖延症!

那對抗拖延症的最好方式是什麼呢?四個字:先幹起來!

當上面的14件事,我隨便選哪一件事開始幹起來後,就會發現恢復了工作狀態,腦子開始運行,並從而開始分析梳理哪件事等下要先幹了。

6、高效的最好朋友:

既然高效有最大的敵人,則高效就有最好的朋友,而這個朋友就是自律。

自律不是苦行,自律是讓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養成規律,例如8點不能賴牀必須起來,23:30必須放下手機睡覺,下班前必須寫總結。

養成穩定的規律,會讓我們不把精力浪費在無謂的事情上面,例如長時間的打遊戲或者刷手機(不是不可以打遊戲,而是不要花費太多時間)

最後的總結:

網上有句話:八小時內求生存,八小時外求發展!只有做到高效率工作,才能保證自己可能擁有高密度生活!才能讓自己在八小時以外去學習一些東西,纔有可能多去體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