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復活讀後感八年級多篇

讀後感1.99W

復活讀後感八年級多篇

小說名曰《復活》,它隱喻一個人泯滅的良知在某種精神力量的感化下可以獲得重生。男女主人公通過各自的懺悔和寬恕,雙雙走向精神和道德的“復活”,使其人性得以復歸,這一切帶有濃厚的“不以暴力抗惡”和“道德的自我完善”的托爾斯泰的味道。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復活讀後感八年級,供大家參考。

復活讀後感八年級1

長篇小說《復活》是托爾斯泰晚年的代表作,情節的基礎是真實的案件。貴族青年聶赫留道夫誘□姑母家中養女、農家姑娘卡秋莎·瑪斯洛娃,導致她淪爲妓女;而當她被誣爲謀財害命時,他卻以陪審員身份出席法庭審判她。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當時社會卻有典型意義。小說一方面表現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題──精神覺醒和離家出走;主要方面則是借聶赫留道夫的經歷和見聞,展示從城市到農村的社會陰暗面,對政府、法庭、監獄、教會、土地私有制和資本主義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不過,作品的後面部分,漸漸突出了不以暴力抗惡和自我修身的說教。托爾斯泰的力量和弱點,在這裏得到最集中最鮮明的表現。

托爾斯泰的晚期的世界觀已經發生激變,拋棄了上層地主貴族階層的傳統觀點,用宗法農民的眼光重新審查了各種社會現象,通過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一幅幅沙俄社會的真實圖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監禁無辜百姓的牢獄;金碧輝煌的教堂和襤褸憔悴的犯人;荒芫破產的農村和豪華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亞和手銬腳鐐的政治犯。托爾斯泰以最清醒的現實主義態度對當時的全套國家機器進行了激烈的抨擊。

當卡秋莎想縱身跳到車輪下了此一生時,胎兒的蠕動激起了她母性的感情,這時的托爾斯泰倒是意識到了女性作爲母親的身份與偉大。這個傻瓜始終太偉大,最終原諒了聶赫留朵夫對她的傷害,並且竟爲他打算起來,害怕自己的身份有損他的地位。“你今世利用我來作樂,來世還想利用我來贖罪”,既100個盧布的傷害後,卡秋莎的這句話是看清了聶赫留朵夫的本質,也是想借此讓他打消這個會辱沒他身份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卡秋莎認爲,當年他的地位沒有如今顯赫,貪一時之快佔有了她拋棄了她,如今,他也是一時興起吧——種種矛盾的糾結,讓卡秋莎亂了分寸。人總是很難忘記自己第一個喜歡上的人,所以她還是選擇了原諒,並且選擇與西蒙鬆在一起。托爾斯泰徹底擺脫了貴族的氣息,創造出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純潔而善良,勇敢追求愛情與自身解放,敢愛敢恨的女性形象,在這意義上來說,卡秋莎比安娜更有魅力,更具有人性的光輝。

聶赫留朵夫始終是一個不討我喜歡的人。他的思想搖擺不定,不論是生活還是愛情,他到最後都沒有弄清自己想要的,最後居然要寄託於宗教中企圖得到救贖。“相信自己,他往往總會遭到人們的指責,——相信別人,他卻博得周圍人們的讚揚。”這句話倒是很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爲今天由此而改變的的人越來越多了。他從卡秋莎那裏,得到過愛情與激情,也得到了原諒與救贖,他由始至終的自私,從來沒考慮過卡秋莎的感受。雖然,卡秋莎因爲他而墮落,也因爲他而恢復美好本性與人生態度,也算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但在“復活”的過程中,聶赫留朵夫的層次遠遠低於卡秋莎。通過卡秋莎,他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看到了更多底層人民的生活,接觸到了革命者的思想,喚醒了自己內心的覺醒意識,在行動中碰壁矛盾,可愛而又可悲。

復活讀後感八年級2

本文講述了公爵聶赫留朵夫在一次法庭陪審時看到犯人之一正是姑媽家的養女卡秋莎,淪爲妓女,等待流放。他認爲是自己的行爲使起墮落,以至於是他淪落到如今這個地步。因此他精神的自己甦醒,想方設法去幫助她,同時在幫助她的過程中也幫助了那些被陷害的無辜的人,到最後甚至放棄自己的財產陪她一起去西伯利亞。

這期間講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人民被欺壓的?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黃健?a href='//' target='_blank'>法律只保護貴族的利益,人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人情冷暖,昏庸黑暗。在那個引人墮落的罪魁禍首是什麼?那就是當時統治的階級對於人民的壓迫,官官相護,那些人只一味追求金錢權力美色,卻泯滅了自己的良知,做出如此罪惡的事。就連善良的獄長因爲長期處於當時的社會背景而無情地殘害着真正有罪或原本無辜的人。通過聶赫留朵夫的視角,以及他對自己的自我救贖,我們看到當時的社會的慘無人道,甚至可以用慘絕人寰來形容。而現如今,在中國社會中,不也到處是如法庭審官的這一號人物嗎?自古以來,凡是一旦存在了利益關係,都是沒有好結果的。在中國五千年的封建王朝中沒有一個是長久的,也許剛開始可能是執政愛民的,但是因爲王位世襲制的緣故,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弊端就越來越顯露出來。皇帝從小就是在優越的環境長大不知道外面的疾苦,只知道紙醉金迷,昏庸和腐朽在這種環境下逐漸滋生。現如今的中國依然還充滿着這些官場權勢,最近從報紙上看到黑社會明目張膽的肆意妄爲的搶劫,敲詐,殺人。而這種事爲什麼會如此猖狂?還不是因爲做官的包庇這些嗎?這些人不但不爲百姓謀福利,創和諧,還縱容這種罪行,熟視無睹。你們不想想這些事是損人不利己的事嗎?如果槍殺在街頭的無辜路人是你的兒女或父母,你作何感想?你還會笑着說他們命該如此嗎?同時,我覺得中國的教育體制還是不夠完善,現在教育已經成爲一件商品了,只要支付得起就能讀好的學校,可是,那些山裏的孩子條件如此貧乏,考的卻是很好。他們能上好的大學,但是卻不能上得起大學,只能放棄自己的夢想,放棄自己的前途。有誰過問他們的生活處境?有誰去伸手幫助他們?又有誰知道這些人付出的艱辛最後都是白費力氣?寥寥無幾。但我們看到別人受到資助時,也許對他感到很欣慰,可是這些人也只是少數的,還有他們背後的許許多多不曾被人看到過的人卻依然很痛苦的過活。一切都是不公平的,殘疾人就會受歧視,可是他們做事哪裏比正常人差;窮人就得受嘲笑,可是他們比那些富二代更加堅強。因此,不要小瞧那些條件比自己差的人,因爲你沒資格。他們也會看不起你,有着優越的條件卻沒有好好利用,糟蹋自己,以爲這是刺激而潮流。如果世人把墮落作爲一種享受,那他還有什麼事做不出來,不敢做出來呢?。金錢,權勢,也只是引人墮落的因素。一切也得靠自己,正如書中的公爵在見證了一場場不公正的場景後,靈魂甦醒了,迴歸到正途。現如今,人民也開始麻木了。當時社會還會懂得反抗,而如今人們卻迫切需要這種權勢。但別人的權勢勝於自己時,自己沒有忿恨,反而心生羨慕。沒有把這種不公看作是一種犯罪,反而是一種榮耀。只要自己能夠藉助這種權勢達到自己的目的,將原本比自己有實力的人埋葬在自己權勢的墳墓,只要達到自己的目的,無論怎麼不擇手段都行。而那些遭受不公平待遇的人也只能嘆息着自己的命運。

世人需要復活,要明白自己做的事是如此不義。讓精神的自己得勝,戰勝肉體的自己。讓那些野蠻都成爲過去。社會要變乾淨,不再充斥着陰謀。中國不會強大,因爲人們開始敗壞。社會也在不知不覺中分出階級。如錦繡與短褐,珍饈與地瓜。人們爲了這些虛空的事物而執着追求,到頭來還是一場空啊!其實真正寶貴的不是金錢,而是自己的良知。人活着只是爲了權勢,那麼這人是多麼悲哀。這種唯物主義者永遠不知道何爲幸福,或者說何爲真正的幸福。世上不缺少謝列寧這種放棄夢想,一味求全的副檢察官,而是缺少聶赫留朵夫這種放棄權勢的公爵和瑪絲洛娃這種從良的妓女。

復活讀後感八年級3

《復活》是列夫托爾斯泰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他在其中融入了他一生的思想與對於社會腐敗的清醒認知。這並不是個情節複雜的故事,我在閱讀簡介時就知曉了他的簡潔的故事脈絡:貴族少爺聶赫留朵夫引誘女僕瑪絲洛娃卻又將她拋棄,以致她輾轉淪爲妓女受牽連卷入投毒案,而聶赫留朵夫卻又恰巧成爲她的陪審員,爲冤屈的瑪絲洛娃奔走。但這樣一個可以在一句話內講完的故事托爾斯泰卻用了整整一部長篇小說、極爲豐富的羣像與細緻而宏大的場面來敘述。所以在我看來,曾經死去的絕不僅僅是聶赫留朵夫與瑪絲洛娃的美好人性,重又煥發光輝的也不僅僅是人性中理智而善良的那一面。那麼是什麼復活了?

(一) 聶赫留朵夫的死亡與新生

年輕時代的聶赫留朵夫有着年輕人獨有的對於世界的天真的善意,他因爲年輕而純潔,因純潔而高貴。這種高貴是一種無所失去的一往無前,父母留下的財產不是他們的財富,相反他們最大的資產是青春與理想,在那個年紀,這些是揮霍不光的。那一時期的聶赫留朵夫讓我感到驚奇與快樂,因爲他並沒有像許許多多別的在貴族家庭成長的孩子那樣沾染上富態的惡習。但我覺得,這種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在很多情況下是不會一直存在的,因爲在染缸中保持純潔的底色是困難的。於是,聶赫留朵夫內心中那獸性的人代替精神的人掌控了自己的身體。墮落是很迅速的,而獲得新生般的重拾美好品行卻是艱難的,但總有一些契機可以使復活發生。譬如說愛。在愛情的洗禮下,聶赫留朵夫在小鎮的復活節夜裏重煥了精神的我。聶赫留朵夫在成長,他在前往彼得堡周旋,去鄉下將田產歸還農民,與犯人們一同前往西伯利亞的路程中學會了怎樣去愛人。他學會了博愛,我看書時時常覺得他爲陌生人付出太多了,就算萍水相逢也會竭盡全力。

(二) 瑪絲洛娃的死亡與新生

瑪絲洛娃相較而言,就簡單得多了。我感覺到她在精神上是不曾墮落的,死亡的是她心中的愛,她身體上的墮落即使生活所迫的無奈,又是愛消磨殆盡以後的報復與放縱。於是當她對於聶赫留朵夫的愛意復萌以後,她內心的純潔與高尚又復活了,她爲了他而拒絕求婚。托爾斯泰也曾表示過他最先構想的結局其實是幸福大團圓,然而最終還是選擇了最真實的一種。於讀者來說這或許不是最美滿的結局,但於瑪絲洛娃來說,不與聶赫留朵夫在一起,不揹負致使他身份受損的內疚或許會更加幸福。

(三) 社會的死亡與新生

列夫托爾斯泰所看到的那個社會是一個極其腐爛癱瘓的社會。上層官僚主義嚴重,人與人之間來往做作、講究利益。官員只關心自己仕途與財富,漠視底層人民的生活,不在乎也不理會有人在他們的所謂找規章辦事之下陷於無盡的痛苦之中。而許多原意良好的制度卻往往起反作用。就像當初的王安石變法,沒有人否認它的初衷,但因爲制定者與實施者與受用者的隔閡,往往不僅達不到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將許多人推入更深的深淵。

聶赫留朵夫憑藉自己的身份救助了許多人,然而不是人人都有機會與上一位願意幫助自己的貴人從而走上原本就屬於他們的道路。大多數的百姓受到冤枉以後都就此毫無懸念地越陷越深,永不見天日。反觀底層社會,農民貧窮而愚昧,小市民市儈而計較,聽差暴力而冷漠,罪犯兇惡而骯髒,他們活在一個吃人的世上。人們互相影響互相誘惑,致使大多數人一旦加入某個團體就會急速地被改造的面目全非。底層人民無力改變,上層人視而不見事不關己,於是社會呈現出書中所描寫的模樣。

復活讀後感八年級4

聶赫留朵夫凝視着那盞油燈的火光,想得出神。他想到生活裏的種種醜惡現象,又設想是人們能理解這些箴言,咱們的生活將會變得怎樣。於是他的心充滿了一種好久沒有感受到的喜悅。

替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寫出這話,我也是思緒了很長時刻的。這本書描述了男女主人公的精神復活,尤其是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的精神復活。他大學期間是一個純潔、熱誠、朝氣勃勃、有完美追求的青年,在姑母家度假時,於美麗純潔的少女卡秋莎戀愛。等他進入軍隊和上流社會以後,過起了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並-了卡秋莎。這也是卡秋莎之後墮落,成爲-女的主要原因。直到在法庭上相遇,聶赫留朵夫良心發現,在爲瑪絲洛娃(卡秋莎)奔走申冤,上訴失敗後就陪她去西伯利亞流放。聶赫留朵夫的行爲感動了瑪絲洛娃,她重新愛上了他。但爲了不損害他的名譽地位,瑪絲洛娃拒絕和他結婚而同一個“革命者”結合。兩個主人公都到達了精神和道德上的“復活”。

在我讀這本書時,一位律師的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看見他們不能不感激涕零,正因我沒有坐牢,您也沒有坐牢,咱們大家都沒有坐牢,那就的感謝他們的恩德。至於要唬奪咱們每人的特權,流放到不很遠的地方,那是在容易但是的事了。”其中的“他們”就是檢查官和有權引用或不引用法律的人。這話真是讓我深思,如果“他們”能夠爲所欲爲,那還要法院幹什麼呢?同時,聶赫留朵夫與卡秋莎的愛也讓我感動。她愛他,認爲自我同他結合,就會毀掉他的生命,而她和西蒙一齊走開,就能夠使他恢復自由。她由於實現了自我的願望而感到高興。這部作品具有高超的藝術性,高度的真實性,深厚的人性。反映了沙皇-社會的方方面面,刻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要克服使人們飽受的駭人聽聞的罪惡,可靠的方法,就是在上帝面前承認自我總是有罪的,因此既不該懲罰別人,也無法糾正別人。當我遇到了一切追求精神生活的人常常遇到的狀況。那就是我起初覺得古怪、荒誕甚至可笑的思想,卻不斷被生活所證實,有朝一日我會忽然發覺這原是及其平凡的無可懷疑的真理。

復活讀後感八年級5

這是一個苦命的女子和一個贖罪男生的故事。“復活”即是指男女主人公精神上的解脫與釋放。

馬斯洛娃是備受折磨與損害的下層婦女的典型。從年輕時的天真浪漫到如何一步步地被社會逼上絕路,但她同時又在男主人公涅赫柳多夫的喚醒下,得到了精神上的復活,從而成爲了新女性的代表,這也證明了民衆的覺醒。

涅赫柳多夫是一個走在時代前緣的人物。雖然年輕時對馬斯洛娃犯下了不可磨滅的錯誤,但在法庭上再次見到馬斯洛娃時,他的心沒有片刻安寧,他開始走上了爲自我贖罪的道路。他的許多舉措,在旁人看來都是那麼地瘋狂,他要同馬斯洛娃結婚,他要把她從牢房中救出來。他到底是爲了彌補過錯,還是內心真實的情感?我想兩者都有,因此他才如此矛盾。他認爲馬斯洛娃此刻所遭受的痛苦都就應由他來承擔,是的,那是一個改變馬斯洛娃生命的夜晚。但每每回憶起青年時他們,涅赫柳多夫又會激起異樣的情感。

這一杯具的造成,不僅僅是涅赫柳多夫一個人的過錯,也是這個動盪社會的產物,而馬斯洛娃正是這動盪社會下的犧牲者。

馬斯洛娃入獄後,涅赫柳多夫經常去看她,並同她講:我要娶你,不管結果如何,哪怕你被流放到西伯利亞,我也會跟隨着你。馬斯洛娃對此態度很冷淡,她不太堅信涅赫柳多夫會一向遵守他的諾言,正因涅赫柳多夫是伯爵,而她只是一個入獄的苦命女子,但她又不拒絕他對她的好,也許是在她生活的那個圈子呆久了。

涅赫柳多夫不僅僅爲馬斯洛娃的案子奔走,依馬斯洛娃的要求,也幫忙了許多獄中其他的犯人。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很長時刻,馬斯洛娃對涅赫柳多夫的態度也逐漸有了好轉,但馬斯洛娃的案子始終沒有得到解決,最終被髮配到西伯利亞。涅赫柳多夫把自我的土地交給了農民,這在當時是一個先進的思想,他認爲土地不該由個人所有,之後他就準備前往西伯利亞。

馬斯洛娃在去往西伯利亞的火車上認識了一個男子西蒙鬆,他也是被流放到西伯利亞的囚犯,西蒙鬆愛上了馬斯洛娃,雖然他知道她與涅赫柳多夫的關聯,但他還是提出了要與馬斯洛娃結婚,涅赫柳多夫知道後也很震驚,但他還是想要徵求馬斯洛娃的意見。與此同時,由於之前涅赫柳多夫的發奮,馬斯洛娃最終被釋放了,但她還是同意和西蒙鬆結婚,雖然她真正愛的並不是他,但是她不能跟涅赫柳多夫結婚,正因她不想讓他永遠活在贖罪的陰影裏,只有這樣做才能讓他們兩個得到解脫。

馬斯洛娃結束了原來的生涯和牢獄生活,在新的環境裏重新喚起了她對生活的期望。

馬斯洛娃的“復活”就是對涅赫柳多夫的最大寬恕,也是他的“復活”。迎接他們的都將是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