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1.94W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精品多篇】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一

前段時間,看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同樣作爲媽媽,也同樣作爲教師的我,將全書通讀一遍後發現原來教育就在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你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

本書的尹老師尹建莉本身是一位教育專家,曾經做過老師,同時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培養了一位出色的女兒婷婷,她用自己16年的教子經驗向我們娓娓道來了教育的最好境界——有心無痕。全書共分七個章節,每個章節一個主題,從愛、學習、品格、習慣、家長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誤區等多個方面向我們講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則,給了我們意識形態上的震撼和生活細節中的指導。讓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一、學習不要“刻苦努力”。

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爲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點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後,你會恍然大悟,你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讓孩子愛上它。尹老師說:“學習爲什麼非得是苦的不可?我們都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歡?”一個人不可能既討厭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說要讓學生愛上某件事,他才能把這個件事做好。因此,我們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小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二、只設“記功簿”,不設“記過簿”。

尹老師設了一個“記功簿”,記錄孩子成長中外在的一些進步,同時也記下了她內在的進步與成長。每頁只記一件事,畫一朵小小的紅花——算是給孩子的獎勵。這個方法,很多家長和老師肯定都用過,但卻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記功簿”還有“記過薄”,想借以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樣的錯,沒想到這樣的結果是,優點會鞏固成爲真正的優點,缺點也會鞏固下來,成爲總也改不掉的缺點。也有的在設“記功簿”時,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如作業得了幾星,考試得了幾分,比賽得了幾等獎……,忽視了更爲重要的品行的培養。

兒童和成人一樣,都喜歡受到肯定、受到激勵。在肯定和激勵的環境中,他們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進步。幾乎沒有哪個孩子會愈挫愈勇,他們需要成功體驗。而事實上,孩子成長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點進步都是應該得到肯定的,如“幫媽媽洗菜,洗得很乾淨”“幫鄰居奶奶收衣服”“扶受傷的同學上醫務室”“主動撿起地上的垃圾”“能主動承認錯誤”“勸阻同學玩危險遊戲”等等。作爲教師,還要想辦法讓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體驗。成功體驗不是偶爾得到的高分,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後的喜悅。

三、對閱讀極其重視。

該書的第二章幾乎全部是講早期閱讀的,從閱讀的重要性,閱讀的方法,到閱讀給學習帶來的好處,各個方面都闡述的很到位,並且舉了很多的實例。用作者的話說,閱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課外閱讀能提升孩子的智力狀態和學習能力,閱讀實質上構成了孩子對生活的參與性,構成了他們經歷上的豐富性。

看了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讓我們記住她的一句話吧!“孩子不是爲了“長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爲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應該有功利性,愛孩子纔要施教,施教應該溶於濃濃的愛中。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二

一次偶然的機會,拜讀了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中尹老師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對於教育的理解給了我很大的觸動。

尊重孩子,保護孩子,是我們每一個家長的天職,很多家長也是這麼做的,家長給了孩子很多的愛和關心。很多家長爲孩子做了很多,只要求孩子能考一個好成績,但是,很多孩子卻讓我們的父母失望,應試教育下的家庭有很多的無奈和無助:家長痛苦,孩子更痛苦。我也曾經看過一些有關學生學習的書,看到很多人的研究是:學習是孩子的本能。本能怎麼會如此痛苦呢?

尹老師的女兒圓圓在上學的時候,尹老師就告訴自己: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自己要保護孩子學習的激情。所以,在作業上,尹老師告訴圓圓,寫作業是爲了鞏固和提高學習過的知識,如果,感覺都沒有問題了,有些作業是可以不用寫的(例如抄寫公式),有時候,爲了給老師檢查,她會幫助孩子寫作業。孩子的學習激情是多麼需要保護,我們的家長卻忽視了這一點(孩子的成長是馬拉松式的,不是短跑)。現在早期教育越來越提前,有人說:如果你從孩子出生開始教育,那麼你已經晚了10個月。在這種環境下,孩子們漸漸失去了快樂的童年,如果,我們的孩子,沒有快樂的童年,很難想象,他們的將來如何能快樂起來?

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相信這一點,沒有孩子能感覺的到,自己考不好,爸爸媽媽比自己還要着急,爸爸媽媽會根據自己考試的成績來決定孩子們是否能出去玩,決定孩子們是否可以得到自己心儀已久的禮物,在孩子的眼中,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是要求成績的。這樣的孩子將來如何懂得感恩,如何對父母有孝心?

在書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圓圓不想寫作業,作業寫得很亂,尹老師沒有像其他父母一樣,讓孩子重寫,而是把作業沒收,告訴她:“如果你不想寫作業,那麼就沒收你寫作業的權利。”我們的家長很多時候不敢這麼做,孩子作業寫不完,自己比孩子還着急,爲了孩子還是爲了自己(老師讓孩子叫家長),需要我們家長冷靜的想一想!

尹老師給了孩子很多的鍛鍊機會,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獨立完成一些事。但是,我們的很多家長,卻都覺得孩子太小,現在只要把學習搞好就行,導致很多孩子,幾乎除了學習,什麼都不會幹。記得一個老師跟我們講過一個故事:一羣人違法犯罪後被關進了監獄,在監獄中,依然被警察們看得緊緊的,理由是這些人不聽話,不幹人事,一位培訓老師說:“如果你不把他們當人看,他們就永遠不幹人事。”剛開始,覺得只是一個笑話,認真回味的話,感覺裏面也蘊含了很多的教育哲理:不把孩子當成大人看,不放手,孩子永遠長不大,永遠跳不出父母的手掌心!

勇敢的放手,給孩子獨立的生存能力,給孩子保留學習的激情,是我們父母、老師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三

從教近二十年,爲人父母也十二年,看過的教育書籍也有十幾本,有時候覺得專家說得句句有理,可我實踐時卻覺的自己什麼都沒有記住。我曾經不止一次懷疑自己的變通能力,有時甚至覺得自己根本不適合當教師。教育在花樣百出的狀況下,自己傷肝動怒,束手無策,吃力不討好。爲什麼同樣的學校,同樣的老師交出的孩子會千差萬別?讀完《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後,我明白了教育不僅僅是教師傳授知識給孩子們,教育方法,家庭教育也異常重要。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是尹建莉,她是一位教育專家、教育碩士,從教多年。她熟悉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尹老師把在教育女兒以及她在研究過程中所接觸到的家庭教育的典型小事例,結合自己的體會,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生動地描繪出來,同時給出了很多解決方法。不但具有可讀性、指導性更具有很強地可操作性,爲我們在解決教育子女的難題時提供了學習的範例。

具有雙層身份的我,也認識到:每個孩子都願意自己在學習上做得更好,願意讓父母滿意,願意受到大人的誇獎。因爲人還有一個天性,就是上進心。爲什麼還有一大批困難孩子?那一定說明他的教育環境有某種不良的東西在影響着他。所以正如書上所說,一定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試想家裏人都在看書讀報紙,週六週日逛書店,孩子無形就受到好的影響。“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很重要。

在孩子的基因無法重組的情況下,外界環境對他們產生怎樣的影響,就會造就孩子怎樣的人生。有人主張順其自然,但我覺得這是懶人的表現。順其自然,作爲老師和家長都是省心省力不負責任的態度,我們老師或家長扶一把,拉一把,就能改變他們的態度,說得大點就是可以改變他的人生。

當我讀到“把學習做成輕鬆的事”。我感到很困惑,學習本來是一件很累的腦力勞動,怎麼能輕鬆學習呢?她說,在國小和中學沒有真正的學業落後,也不存在絕對的成績優秀,一切都是可逆轉的。讀到此時,我更急切得到答案。作爲一名國小教師,我一向認爲,國小成績好,中學纔有可能優秀,中學基礎打好後高中才能學會,真沒想到成績還可以逆轉。逆轉的神奇力量竟然是:課外讀物。

讀完這一章節後,回想自己的閱讀教學和指導,也不管孩子喜不喜歡,就逼着孩子去讀,他們對閱讀怎能不心生畏懼?現在的我就有意地提高學生和自家孩子的閱讀興趣。我會根據課標要求的必讀書目,我大致瀏覽後,找到有趣的環節,利用午讀時間讀給孩子們聽。孩子感興趣後就推薦給他們讀並開讀書交流會。現在我們班兩週一本書,保質保量完成。我也會在睡前讀給兒子聽,我的兒子經常廢寢忘食地讀書。

孩子是家長的複印件,孩子是爸爸媽媽的縮小版,所以作爲父母的我們必須成爲孩子們最好的榜樣。因此,努力進修,努力做事業,就會對孩子們產生最深刻影響。作爲家長的我們,不要拿要求職員拿樣要求自己的孩子,孩子必定還小,他們需要大人的引導鼓勵。

教育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我們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一定選擇最佳解決方法,儘可能以人爲本,做到尊重孩子,包容孩子。讓孩子在和諧的環境中健康生活學習。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四

近期有幸看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一本書,知道這本書是難得一見的家教類作品,作者是尹建莉女士,她對於女兒的教育是很成功的。可以說,這本書可以引起一場家庭教育的革命,改變很多家庭教育的錯誤觀念,有着極強的實用性,能很好的借鑑,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工具書。

這本書作者通過一個個再普通不過的家庭故事來教育孩子,通俗易懂,越看越願意看,改變了家教類書不好讀,看不進去的印象,我有時有個故事甚至讀了三遍,比僅僅是語言吸引人,更重要的是對作者傳達的新的教育理念而佩服。 我也有個女兒。今年已經3週歲了,是小班的一位小朋友。在沒生女兒之前,總是憧憬着怎樣教育孩子,怎樣培養出出色的孩子。隨着一聲“哇”的哭聲,孩子呱呱落地,孩子的出生帶給了全家很多的驚喜,我也小心翼翼地呵護着、小心地教育着。

隨着孩子一天天長大,女兒會犯很多錯誤,我對於她犯同一個錯誤時,我採取的手段是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再四,因爲我怕如果從小不教育大了再教育就很難了。我常常害怕孩子不優秀,所以要求孩子很嚴格,讓她把錯誤降到最低。通過讀16個故事《不做穿西裝的野人》和第15個故事《不管是最好的“管”》中,明白了很多育兒知識:孩子闖禍都是無意的,爲什麼我們不能原諒孩子無心或無奈下所犯的錯誤呢?而且,孩子闖禍她自己心裏就很痛苦,有內疚感。家長的打罵只是讓她沒有自尊,覺得大人更愛的是那損失的錢和物,她感受到大人不體諒她,心裏發出逆反情緒。面對一個未成年人,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兒童的角度,努力理解她的所作所爲,以她樂意接受的方式對她的成長進行引導。

我的女兒在我看來,還算是個聽話的孩子。每次我帶她來往幼兒園和家的路上,不要我提醒只要認識的人總是親切的叫,若沒碰到過這個人總會問我:“媽媽,我叫這個人叫什麼”那我就告訴她。

對於這種禮貌禮儀教育,對孩子長大以後會有幫助的,中國有句俗話“禮多人不怪”嗎!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五

最近在微博裏看到一個小男孩因不滿媽媽不給其買玩具而當街拽母親頭髮、扼住母親喉嚨的新聞,讓我大吃一驚,而後寒心不已。是什麼樣的教育,什麼樣的成長環境才造就了這一幕的發生。這個男孩不僅扼住了母親的喉嚨,也扼住了教育的喉嚨,更是扼住了社會的喉嚨。爲了減少這一幕悲劇的發生,我在此特別推薦一部家庭教育經典作品——《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希望能給天下的父母親帶來幫助,給孩子們一個健康成長的教育環境。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的作者是教育專家尹建莉,她是一名教育學碩士,曾從教多年,現在從事家庭教育研究及諮詢工作。尹建莉熟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特別對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和自己獨到的見解。她培養了一個優秀的女兒。她的女兒品學兼優,曾兩次跳級,2007年16歲的女兒即參加大學聯考,成績超過當年清華錄取分數線22分。在個性方面,她女兒自主自立、自強自愛,是北京市市級三好學生。尹建莉以自己的教育理念培育了一個優秀的女兒,還出版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和家長們分享自己的家教心得,頗受天下父母親的歡迎和喜愛。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尹建莉的教子手記,記載了她成功的教育理念和一些實用的教育方法。它首次提出了一系列新穎成功的家庭教育原則,還給出了許多簡單而又實用的操作辦法。它不但教你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它還教你如何指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格。它集理論和實踐於一身,是實事求是談論家庭教育的典範,更是家長們最實用的育兒工具書。

俗話說,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是孩子從小的榜樣。一個優秀的媽媽才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深深地影響着孩子們的成長。一個心地善良的母親,不太可能會培養出一個十惡不赦的壞蛋;而一對不孝敬長輩的父母,絕不可能培育出一個大孝子。

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寫道,家庭教育的核心是關注孩子的幸福感,要給孩子真正的自由。作者的一位老同學說:“我原來只看到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之間的差別。自從看了你的這些文章,才發現這差別原來是我和你之間的。作爲母親,你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其實只是把孩子養活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