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貨幣戰爭讀後感體會【精品多篇】

讀後感5.64K

貨幣戰爭讀後感體會【精品多篇】

貨幣戰爭讀後感 篇一

當讀完宋鴻兵先生的貨幣戰爭1以及2後,對於心中早已存在的幾個大大的疑問終於有了滿意的答案。

第一、通貨膨脹到底源於何種原因?

大學時和寢室兄弟們談論過這個話題,當時我一直認爲是貨幣超發才導致的通貨膨脹,而忽略了經濟發展速度和貨幣發行間的微妙關係,在小黃的提醒下又細緻的分析了下即使經濟發展再快,人民幣也不應該由80年代的一毛錢一斤麥子漲到現在的一塊錢一斤,二三十年的時間成功貶值了10倍,當然人們的薪水也相應由80年代的40.50塊錢漲到了現在的兩三千塊錢,這樣看來,薪水的漲幅還是大於物價的漲幅的,另一方面也由於實體經濟的發展確實給力,讓人民過上了相對幸福的生活,所以人們尚且沉浸在幸福快樂中。但近來發布的一些經濟數據告訴我們人民幣明顯超發了,“從1997年到間中國的廣義貨幣(m2)數量以平均17.5%的增長率在增加,最高速度爲的29.4%,最低爲的12.3%,而且在絕大多數時間裏(在過去時間裏有),貨幣數量增長率都高於gdp增長率。”---這是我在劉佳百博士的一篇文章中找到的數據。而我在上週六新聞聯播裏公佈的中國央行當日公佈的數據看到,截至9月底,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較上年同期增長14.8%,增幅高於8月底的13.5%,也高於經濟學家的預期。很明顯,這遠高於gdp的增長速度,所以我覺得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貨幣超發。

另外就是書中提到的信用氾濫應該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信用卡消費這一起源於美國的消費方式如今也風靡中國,但我們可以想一下,這無異於寅吃卯糧,花未來的錢,透支未來的信用,也就是把未來的流動性也搬到了現在和手中已有的貨幣一起流通。

再就是銀行的部分存款準備金制度,這一制度顯然把已有的流動性成倍的提高了。當你存一萬塊錢進銀行,按大型金融機構的現行存款準備金率20%來計算,相當於市場上有5萬的流動性,顯然這會影響貨幣供應量。

最後就是外國經濟體的影響,近年來,隨着外圍經濟體的主權貨幣紛紛一貶再貶,擁有3.29萬億外匯儲備的中國顯然是手中捧着一個定時炸彈,在這些外匯都貶值的情況下中國爲了自己的出口,貿易等不免也會加入貶值的行列。

第二、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逐步參與國際經濟政治交流,近年來由於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外國經濟體對我國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力,頻繁的國際貿易,大量的國際投資,大把大把的外國鈔票涌入中國,爲了增強國際地位以及應付可能到來的經濟危機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積累了3.29萬億的外匯儲備,相當於發行了二十多億的人民幣去購買了外匯,而其中比例更多的應該是美元。咱們再來看看美國的現狀吧,由於金融衍生產品這一定時炸彈超量生產發行,終於在引爆了全球經濟,而爲了應付以來的經濟危機,由國際銀行家掌控的美聯儲連續發佈經濟刺激計劃,往市場裏一投就是幾千億美元,猶如石沉大海,而產生的效果至今仍微乎其微,相反通脹卻越來越厲害,日益打擊着已脆弱不堪的美元而更要命的是恰巧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人。截至20末,美國未償還國債總額達到了14.79萬億美元,佔當年gdp的98.11%。再過幾年就會造成資不抵債,美國政府就可以向世界銀行申請破產保護,中國的1萬億美元國債也就變成了手紙。到時候中國不僅要自己舔傷口,還要替美國擦屁股,賠了夫人又折兵啊!

中國本應該是危機後帶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領頭羊,而中國確實也在努力着。但外國的一些陰謀論者卻把自身經濟難以復甦的罪名戴到中國的頭上。作爲世貿組織成員國,中國原本合理的產品出口,卻被冠以“傾銷”的罪名,而回頭看看那些經濟體居高不下的失業率我們可以想到,那些口口聲聲說中國“傾銷”的陰謀論者如果不把罪名安到中國的頭上,那麼他們拿什麼去照顧本國人民的憤怒情緒,並且我們可以想像,如果美國沒有在外國派兵的話,那麼這些沒有去當兵的優良勞動力會把失業率擡高到什麼程度?就像現在鬧得沸沸揚揚的中國太陽能面板反傾銷,這是赤裸裸的貿易保護主義,而世貿組織早已要求廢止的貿易保護主義在這些所謂的發達國家卻又死灰復燃。可見,與經濟危機後的歐美國家頻繁產生的貿易摩擦必將拖累中國的經濟復甦及發展。

第三、世界經濟將怎樣發展?

世界經濟一體化將不可避免。幾十年甚至十幾年後,將出現世界中央銀行,世界政府,世界統一貨幣,而現在的世界銀行,世界貨幣基金組織,聯合國等不過是他們的雛形。到時候世界將成爲一個由少部分精英所控制的世界,而我們可能依然是那些打工仔,現在世界上存在的一百多種貨幣將在今後以各個區域經濟組織的統一貨幣所代替,最終將發展成爲世界統一貨幣。而這個世界也將和歐盟的進程一樣,首先是貨幣同意,其次是經濟政策統一,最後就是政治的統一,簡直就是“擴大版的歐盟”。

到時中國將受制於人,不再是一個獨立的經濟體了,而我們又該做些什麼呢?

《貨幣戰爭》讀後感 篇二

學校剛剛放寒假,媽媽就帶我到了圖書館去借書。在衆多種類繁多的書中,我一眼就認出了那一個熟悉的標題——《貨幣戰爭》,這本書是爸爸在看一個訪談節目時,欄目邀請嘉賓的一部關於經濟的作品。當時正值全球金融危機,百家爭鳴,各路經濟學家、銀行家都在敘述自己的觀點,而我也聽得雲裏霧裏的。於是,我就初步認定,經濟,並不是兩個字就可以概括的,它的奧祕遠比表面要複雜得多。而聽了嘉賓的解說和爸爸進一步的分析,我雖然似懂非懂,還是希望親眼目睹一下這本書的風采。

這本書主要講了當今全球在經歷2008年以來的全球金融危機的變化,並預測未來世界經濟的走向,詳細的分解,讓我懂得了許多國際經濟的發展過程,也懂得了一些經濟名詞。全球金融危機的發生的背景是美國由於高福利、低稅收、超額的戰爭開銷等種種原因引起了次貸危機。爲了維持美國市場的穩定,美聯儲機構開動印鈔機,大量印刷美元,收購近3000億美元的國債。這樣,美元數量猛然增多,美元大幅度地貶值。這樣又導致全球使用美元的各國發生了通貨膨脹。而美元的貶值,就直接導致歐元的產生。這樣,美國巧妙地把自己身上的火苗引到了其他國家,尤其是富裕的歐洲。

由此,全球的金融危機爆發,歐洲各國忙於自救,首先,冰島首先發出“破產”的哀鳴文明古國希臘賴掉50%的債務,還向歐盟求到一千億歐元的救濟款,卻終究無法填滿自己國家的債務大窟窿,導致希臘政府垮臺。俄羅斯經濟倒退五年,即使政府採取補救措施,盧布依然在貶值。小小的島國日本遭受重創,本國經濟可謂是陰霾密佈,愁雲慘淡,完全沒有了當年趕超美國的趨勢。亞太經濟區也不景氣。最嚴重的還是歐洲,歐元來勢洶洶是美元的霸主地位險些動搖。爲了讓自己永久控制世界經濟的發展,美國坐山觀虎鬥,不但不出手相助,反倒讓局勢進一步惡化。

玩火者,必自焚。美國也欠着世界各國的債。據相關人員統計,美國算上還在吃奶的小孩子,人均負債17.6萬美元。美國雖然以不斷地拋售國債,再開動印鈔機來還債來捲走各國財富,卻不是長久之計,長期如此,美國將會失去世界各國的信任。而美國華爾街的大部分投資銀行由私有變成國有,更爲嚴重的是,雷曼兄弟的銀行竟然倒閉。

不過就目前來看,雖然世界多少都有一些損失,但是,一些美元的新對手已經產生。美國的經濟學家也很快就注意到他們的幾個新對手:歐元雖然遭受重創,但是仍然大難不死大有東山再起之勢。人民幣雖然不夠強大,但是以“中國製造”(出口產品)爲後盾,正在一步步向美元的霸主地位逼近。而美國針對中國的策略是,逼迫人民幣升值,這樣,中國的出口量上升,而國內市場也在向通貨膨脹發展。

《貨幣戰爭》讀後感 篇三

1月份,工作之餘,我拜讀了宋鴻兵編著的《貨幣戰爭》系列叢書的第一本。很早就聽過這部書的名字,其流傳之廣泛、評價分歧之鮮明我也早有耳聞,因此在閱讀之前,我便懷有極大的探索興趣。及至全書閱讀完畢,不得不承認,該書所述之事,依然超越了我的想象。

全書共分十個章節,選取了從1694年英格蘭銀行成立以來,歐美歷史上一些非常著名的金融和非金融事件,尤其是美國曆史事件,從貨幣戰爭的角度闡述了這些政治事件的產生原因,以及美聯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大型金融貨幣機構的成立意義。通過這樣的闡述,作者試圖讓讀者相信,世界金融的核心掌控者是隱藏在世人身後的,以羅斯柴爾德家族爲首的國際銀行家們,整個近、當代世界金融的發展歷史,就是這些操縱者,爲了穩固自己的利益,所運用的一系列手段的記錄。

按照書中所說,美國的獨立戰爭並不是北美各殖民地聯合起來爲了謀求獨立與英國殖民者進行的艱苦鬥爭,南北戰爭也不是由於廢除奴隸制引發的內部衝突,而是一小撮國際銀行家們爲了爭奪“貨幣發行權”而刻意謀劃的;美國曆史上包括林肯、肯尼迪、里根在內的多位總統遇刺事件,也都是因爲總統所代表的利益集團與國際銀行家們對貨幣的控制權相沖突而造成的。

此外,作者認爲,美聯儲的存在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產生,只是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簡單地要在全球性的戰爭中論證凱恩斯的赤字財政和廉價貨幣的主張,刺激美國經濟復甦,同時讓貨幣操縱者們在戰爭大發一筆橫財。肯尼亞總統被刺殺是因爲他簽署了一份“鮮爲人知”的關於白銀券的11110號總統令;越南戰爭之所以結束,則是因爲倫敦黃金戰場的慘敗,導致統治精英階層的金融“底氣”損耗殆盡;中東石油危機不是歐佩克而是國際銀行家的決定等。

誠然,本書行文流暢,觀點明確,同時夾雜着大量的歷史事件和名人軼事,情節引人入勝,同時作者對於貨幣的重要性、貨幣的傳導機制、貨幣定價等方面論述較爲專業,不失爲一本別出心裁的科幻金融著作,但就真實歷史來看,該書對於歷史事件的解釋並不能讓我信服,作爲一名金融行業的從業人員,在我看來,金融行業之所以能夠不斷髮展,恰恰是因爲合理競爭、不斷創新所致,各國當局對於本國的金融行業也具有充足的監管及調控能力,不太可能存在類似書中所說的“國際銀行家”這樣的羣體,同時,歷次金融危機的出現,都與宏觀經濟環境、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有關,也並不能將其簡單歸結爲核心利益羣體的簡單操作。

當然,貨幣的重要性是毫無疑問的,一如基辛格所言:“誰掌握了貨幣鑄造權,誰就掌握了世界。”

《貨幣戰爭》讀後感 篇四

看完《貨幣戰爭》,我被其中的一句話深深震撼到了。"只要我能控制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我不在乎誰制定法律"——梅耶·羅斯柴爾德。多麼霸氣,多麼自信的一句話啊。如果沒有非凡的魅力、超人的膽識、過硬的手段誰能說出這話。在這本書中我認識了羅斯家族,一個神祕而強大的家族。

"誰是真正的世界首富?"

"誰擁有美聯儲?"

"誰在‘妖魔化’黃金?"

這是赫然印在《貨幣戰爭》封面上的三個問題。緊接着翻開扉頁,又是三個問題:

"爲什麼你不知道美聯儲是私有的中央銀行?"

"爲什麼華爾街風險資本會選中希特勒作爲"投資"對象?"

"爲什麼美國總統遇刺的比例高於美軍諾曼底登陸一線部隊的傷亡率?"

我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發了起來,完全沒有第三方的原因,我津津有味的看了下去。

《貨幣戰爭》講述1694年英格蘭銀行成立以來的三百年間,世界各大重要事件包括法國拿破崙時代、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美國經濟的騰飛、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成立、兩次世界大戰、美國托拉斯、大蕭條時代、美國總統被刺、日本經濟的崛起和衰落、韓國經濟的奇蹟、97年亞洲金融風暴等等無不與貨幣發生着關係。以羅斯柴爾德家族爲首的國際金融勢力通過左右一國的經濟命脈掌握國家命運,通過政治事件,誘發經濟危機,控制着世界財富的持有和分配,實現他們的利益。隨着中國金融的全面開放,國際銀行家將進入中國,因此,本書告誡我們要時刻警惕他們的打擊,時刻準備着。

看完這本書,突然就覺得自己是那麼的渺小,這個世界從來就是赤裸裸的資本家的巧取豪奪,從來就是普通人掙扎在溫飽邊緣,從來上流階級和下層社會被分斷,從來就是上層壟斷了大部分財富,任何形式的社會性質都逃不掉這個規律!所謂的真正主流文化,其實就是少數人想要控制多數人編制的悽美童話,看上去很美,其實飽含掠奪本意,百姓也好,普通人也好,應該有醒覺。如今中國百姓真正意義上的水深火熱中,被資產階級,以及官僚主義壓迫和侵略。也許書中有些事件的分析顯得聳人聽聞了,但是不管事實是不是就如書中所說那樣,我們都應該提高警惕,不要過於安逸。不然到最後當人家把你口袋裏的最後一分錢都拿走的時候,你還會對他鞠躬說謝謝。

網上對《貨幣戰爭》的評論褒貶不一,但是在我看來該書有兩點價值是值得肯定的一是用一個嶄新的視角去認識這個世界。有人說這就是陰謀論,但是哪怕是陰謀論,也有肯定的一點,那就是這個陰謀論是我見過的完善的陰謀論,他可以解釋歷史上絕大多數的歷史事件,帶給你一個嶄新的思想衝擊。第二點,它的價值在於通俗的普及了金融和經濟學的基礎概念。這本書不像其他的學術著作那樣晦澀難懂,讓普通人至少有那麼一點認識,就可以看得懂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能用自己的方式保護自己的財富。

貨幣戰爭讀後感 篇五

今天終於看完了宋鴻兵寫的《貨幣戰爭》,很驚愕故事裏的情節,還有一些戰慄,就像是冬日裏一桶冰水從頭淋到腳底的感覺。如果這是一本驚慄片的話,導演宋鴻兵無異達到了完美的效果,從本書的情節設計上講,本書絕對是好萊塢大片級別,絕對能讓你手不釋卷的一口氣讀完。

讀完後我最大的感覺是這個世界本身就是個陰謀, 而我們的股市更是個陰謀謊言, 我現在口袋裏面的錢,不過是美國輸出貨幣流動性的產物,某一天,可惡的美國佬會兵不血刃的從我的口袋裏搶世界上絕大部分的人的雙眼都被矇蔽了。.。.。.不過真的從裏面學到了很多的以前不知道的東西:

《貨幣戰爭》從歷史的角度梳理了世界金融寡頭的形成、發展的歷史,追述了世界金融寡頭的世界歷次重大經濟、政治、社會運動中的角色以及給社會經濟造成的破壞,證明了金融資本的逐利的本質,分析了金融資本利用貨幣發行權製造通貨膨脹剝奪廣大民衆財富的種。種手法。

《貨幣戰爭》揭示了對金錢的角逐如何主導着西方歷史的發展與國家財富的分配,通過再現統治世界的精英俱樂部在政治與經濟領域不斷掀起金融戰役的手段與結果,本書旨在告誡人們警惕潛在的金融打擊,爲迎接一場不流血的戰爭做好準備。

隨着中國金融的全面開放,國際銀行家將大舉深入中國的金融腹地。昨天發生在西方的故事,今天會在中國重演嗎?

本書的暢銷,只能說明他迎合了我們東方人的心理,對於經濟和現代金融,我們無法讀懂西方的各種法則與制度,但我們很是羨慕他們經濟發展的成功,更多的時候,我們是通過自己的想法去猜測西方的發展的,正如當年的煙片戰爭,對於西方的船堅炮利,我們認爲那是鬼神作祟,在自我的臆想中,我們便認爲西方如此發展,肯定有一些精英組成的集團在控制着世界。同時,由於近代中國幾次反儒學運動,加之,新中國成立後,馬克思主義的虛幻。現代中國完全處於一個信仰虛無時代,金錢至上,拜金主義橫行。當然這也許是任何一個工業化的國家都要經歷的痛苦過程,正如狄更斯《雙城記》:也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絕望的冬天人們對於金錢的渴望超過了一切,渴望暴富的人比比皆是,《貨幣戰爭》幾大銀行家控制全世界賺取大把的鈔票的故事,完全迎合了大家的心態。所以說,此書中的故事,只是大家心中關於財富故事的嚮往。

書裏沒有提關於中國的一切,但是毫無疑問,作者一遍又一遍的強調,歷史總是一次又一次戲劇性的輪迴。

非常有意思,也非常值得思考的一本書,值得大家一看。

《貨幣戰爭》讀後感 篇六

之前央視面對面節目採訪貨幣戰爭作者的時候看了幾句話,講的在房地美公司工作的時候預感到金融危機,很感興趣,一直惦記着這事兒,到網上找到了面對面的網頁,昨天才看到把那次節目登了出來(面對面央視網頁上的更新速度有點慢),看了文字記錄,覺得作者的觀點很有衝擊力,今天又到網上看了點書的電子版,彙總感受,就是覺得書的前半部分寫得像小說,面對面訪談中的話多數還靠點譜。又看了高盛董事長的文章,說貨幣戰爭多屬虛構,論證的也挺有力。

身爲一個小老百姓能幹點啥呢,存點黃金?啥正事也幹不了,就到網上來寫點讀後感吧。

我覺得貨幣戰爭描述的情況確有言過其實之嫌,一個家族不可能永遠那麼厲害,雖然說龍生龍鳳生鳳,可是那麼多年怎麼可能維持良好或者說超優秀的人才品質,一小撮人也不可能一直抱成團,夫妻都大難臨頭各自飛,世界上哪可能有一小撮一直維持良好合作的集團呢?但說到金融風暴、金融危機,我覺得說裏面完全沒有陰謀恐怕也不大可能,中國面臨的挑戰絕不是我們這些小老百姓所能想象的,不過也相信我們中的精英分子:政府高官、專家們會維護他們的,也是我們的祖國以萬全的。

回到現實,我們的生活絕不可能只是別人的陰謀。在每個人都生活裏,每個人都是他們自己的主角。而我們的金融市場也是一樣。比起很多年前,當今的金融市場,尤其是國際金融市場,早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我們只能把錢用來買股票,我們只能從銀行借來貸款,一切的風險都只能任由其暴露給對手。而現在,我們擁有了歐洲貨幣市場,我們擁有了掉期交易,有了股票期權交易,這一切都讓我們擁有量數不清的投資方式,數不清的。借款方式,數不清的規避方式。比如,在以前,一個公司向擁有一筆在未來一個月要是用的外匯,他就真的只能提前一個月到銀行借一筆錢,兌換外匯,這裏面存在着恐怖的風險。但現在,他可以採取貨幣互換的方式,通過銀行,和所需外匯國家的另一家有着反向交易需求的企業,進行貨幣互換,然後以最低的風險,以最佳的利率拿到所需的款項。正如我們所知,我們的金融世界豐富多彩,可以說是我們人類最燦爛的思想之花之一。而這一切,真的可以被某一個人所謀劃嗎?如果是,上帝也無奈了。

最後,我還是想說明一下,《貨幣戰爭》這本書雖然以陰謀論的形式展現了一個偏激的畫面,但是這本書裏還是有很多引人深思的故事。比如,索羅斯做空南亞金融市場,導致了日本、南亞諸國一蹶不振。作者也在書中告誡我們,中國正在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索羅斯對待南亞的手段,斯羅索也可以同樣運用於中國,讓我們的經濟砰然着陸。所以,書中種種的警示,也是需要被我們認真對待的。

人類世界的走向,無論是經濟方面還是社會生活方面,我想,能夠最終決定其方向的,還是人類的本性,大家都是人,難以避免的按本性行事,因此,如果要推演人類社會最終是個什麼樣子,從人的本性出發應該是個不會錯的開始。

《貨幣戰爭》讀後感 篇七

看完宋鴻兵編著的《貨幣戰爭》,感覺是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審視世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興奮不已,對本書所提出的一些觀點所折服。在這裏我引用一下,國家發改委金融司司長徐林的話:“從貨幣搏弈的角度,演繹了西方近代史與金融發展史,並推導與瞻了未來全球格局展示視角挑戰了傳統貨幣機制,令人驚而後思。”

貨幣是一個國家的命脈,老百姓和它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直接影響老百姓的生活,貨幣的貶值會使我們的生活質量下降,直接引起物價飛漲,金融是新世紀對內對外沒有硝煙的一場戰爭。

通過看書與現在改革瞭解了一常常識作對比,看出這樣的一個現象。就是通過貨幣來控制政權,這樣剝削一個國民經濟和資源使得更容易。如今外資銀行全面進入中國之後有那些不同?目前,中國的貨幣金融還處於比較落後的階段,無法與西方金融寡頭直接對抗。中國要想擺脫被動局面,必須逐漸建立和完善中國的金融體系,嚴格把控貨幣發行權,逐步提高中國人民幣的國際地位,讓中國貨幣成爲財富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這是中國最終的出路。當下應堅持各走各的路,加強黃金儲備,嚴格把持貨幣及金融證券發行權,保證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同時,積極加強外線作戰,收購國外銀行資產迅速擴張,在激烈競爭中快速成長。如果海外擴張和擴張受阻,中國也不妨按照對等原則辦理外資銀行在中國的運作。 看資料得出這樣的結論:與以前有所不同就是在於,從前國家有銀行雖然推動資產通貨膨脹來賺取利潤,但絕對有來惡意製造通貨來血洗人民的財富的企圖,我國有強力的國家中央銀行作後盾使他們沒有這樣的能力。

金融資本勢力有一個極爲長遠的計劃,它旨在建立一個金融系統來控制世界,一個被少數人控制的,能夠主宰政治體和世界經濟得體制。歷史證明,放貸者會使用貨幣和發行的控制。貨幣是否堅挺成爲一個國家盛衰交替最早出現的特徵。貨幣是一種商品,而它的不同與其他一切商品之處就在於,它是一種社會中的一個行業,每個機構,每一個人都許要的商品,對貨幣的發行的控制是所有壟斷的最高形式讀了此書以後,使我對貨幣的概念有了新的認識和作用。整本書都是圍繞貨幣的發行權、金(銀)本位等經濟領域中的核心問題來展開的。貨幣發行權的私有化,使得各國民衆永遠揹負起不斷激增的國家債務,法定貨幣的不斷貶值。爲了讓國債數量不斷增加,獲得更高的利息收入,金融資本家們不惜挑起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大發戰爭財。

從整體上看,本書有利於中國人民特別是精英階層瞭解西方金融的發展歷史,提高金融防範意識,喚起愛國主義熱情。

《貨幣戰爭》讀後感 篇八

作爲一名學經濟的大學生,讀了貨幣戰爭,我受益匪淺。該書以嶄新的視角向讀者描述了近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爭鬥史。可以說這本書是學習經濟金融的最佳入門教材。也是經濟學家和政府必須閱讀的參考書。

首先,把它作爲一門初級認識貨幣產生及活動影響類的書,我感到受益匪淺。貨幣沒有國度,只有流通。沒有流通的貨幣,就是破銅廢紙。

這本書我在閱讀時,正值金融危機在全世界蔓延,之後又陸續在網上看到宋鴻兵先生的一些訪談,對其能在2007年初就預見到這場金融危機的爆發無比欽佩,與此同時,也引發了我對金融領域一些問題的深度思考。比如,宋鴻兵先生對金融危機的看法主要是一種陰謀論,這點我並不贊同。我認爲,這次危機的本質是“次貸”引發的金融危機,而金融衍生產品的過度創新放大了這次“次貸”危機,進而演變成全球性的金融風暴。

西方國家房地產市場週期性的漲跌,本來是很正常的市場表現,但此次引發如此嚴重的金融危機,與金融創新密切相關。貸款機構將其放出去的貸款進行資產證券化,變成證券產品後銷售給投資銀行。投資銀行再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術,進行打包、分割、組合,變身成新的金融產品,出售給對衝基金、保險公司。在創新的旗號下,投機行爲一波一波地被推向高峯,金融日益與實體經濟脫節,虛擬經濟的泡沫被金融創新越吹越大。當這些創新產品的本源——次級住房信貸資產出現問題時,經過放大十倍甚至幾十倍的金融槓桿效應後,金融市場就會發生劇烈動盪。

如果說美聯儲和其他銀行家合起來謀求統治世界,那就值得商榷了。前一輪美聯儲的幾千億拯救這個市場,涉及10大歐洲銀行,其影響力遍佈全球金融市場,連我們小川哥都要關注它。如果說美聯儲是私人控制的,那同是資本主義的歐洲,怎麼沒有人說法國央行、英國央行、德國央行……是私人的呢?!我覺得人們之所以關係它的公私有屬性,是因爲它有發鈔的權利。在HK,政府是沒有固定的‘央行’的,它要發行鈔票,是委託給發鈔銀行的。同理,如果你將美聯儲理解爲發鈔銀行行不行呢?!但美聯儲中有央行的權利,如釐定利率等等;在HK,銀行的利率都繫有各自發鈔銀行釐定的;那如果美聯儲不是在美國,而是在HK,那不知它是屬於私有銀行定國有呢?!推廣些想,會不會所有西方的銀行系統都同HK的情況系一樣呢,如果是這樣,那美聯儲就係一間巨大化的恆生銀行。

對於書中,大量的各個豪門的歷史發跡,持不肯定的態度。對其中的各種暗性交流,堅決否定。是非恩怨,非我們大衆瞭解,及能夠曉得其中神髓。非桃源中人,不能詳盡桃源中事。

以上就是我在讀貨幣戰爭這本書時的感想。

《貨幣戰爭》讀後感 篇九

不要以爲貨幣戰爭都是沒有硝煙的。1812年爆發的美英戰爭,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73年的中東戰爭等真刀真槍,血肉橫飛的戰爭,都與貨幣供應和貨幣危機有着直接關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戰爭都是貨幣戰爭。美英戰爭是爲了第二合衆國銀行的貨幣發行權。一戰是爲解決歐洲積重難返的財務問題。而一戰和會強加給德國的龐大的戰爭賠款埋下了二戰的禍根。1920年代德國的超級通貨膨脹以及金融寡頭們對納粹的扶持,爲二戰的爆發做足了準備。70年代的中東戰爭更是寡頭們爲了給美元解套而精心策劃出的石油危機。爲了貨幣問題,而用貨幣來培育戰爭,挑起戰爭,這何嘗不是寡頭們發動的另一類貨幣戰爭!

不管是有硝煙的貨幣戰爭還是沒硝煙的貨幣戰爭,那都是點,是一個個獨立的事件。真正將這些點串接起來的,是黃金和美元之間的戰爭,或者說是誠實貨幣和債務貨幣之間的戰爭,這纔是主線。

貨幣,作爲一般等價物,是衡量其他商品價值的標尺。沒有這個標尺,商業活動就會被癱瘓掉,所謂的社會分工,專業化,標準化,規模效應等等等等,都成了無源之水,根本無從談起了。這麼重要的一個標尺,當然要有其穩定的價值,不能如橡皮筋那樣伸縮無常。黃金,因爲它穩定的物化特性和數量,是最公正的標尺。千百年來被各個國家和民族當作財富的象徵和貨幣的儲備。但作爲誠實貨幣,不論是金幣還是黃金券,其伸縮性或放大程度限制着寡頭們偷樑換柱的障眼法的實施,大大地降低了他們進行財富再分配或者說是財富掠奪的效率。因此,用美元(美聯儲券)來取代黃金做爲價值標準,就相當於用橡皮筋來做標尺,價值的決定權就握在測量者(寡頭)的手裏。用這種方式來掠奪財富,道貌岸然而不落痕跡,讓被掠奪者不知不覺地喪失財產,透出成熟的“文明”。爲了達到這個目標,黃金和美元的爭霸戰自美元一誕生就開始並延續至今。從第一合衆國銀行,第二合衆國銀行的成立和廢止,到美聯儲的誕生,從殖民券到美聯儲券,其間夾雜着綠鈔,白銀券,黃金券於債券貨幣的不斷鬥爭,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其激烈程度以美國總統的傷亡率爲代表。作爲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的最高統帥,其傷亡率竟然超過了美軍諾曼底登陸時一線部隊的傷亡率。而鬥爭背後運用的陰謀和權術更是讓人歎爲觀止。

不論是因貨幣發起的戰爭,還是以貨幣發起的戰爭,還是貨幣之間的戰爭,無不伴隨着動盪,恐慌,混亂,隨之而來的是災難。因爲亂世,“英雄”纔好有用武之地,趁火才容易打劫,而且災難過後,建立新秩序時,煽風點火者往往“順理成章”地處在財富再分配的有利地位。但不是每一場大火都是幕後的推手能控制得住的,否則也就不會有玩火者自焚一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