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古文《醉翁亭記》讀後感文學價值

讀後感2.04W

古文《醉翁亭記》讀後感文學價值

《醉翁亭記》是北宋歐陽修的名作,“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這名句想必是人人傳誦,這天就讓我們來品味一下這位大師的大作吧!下面是的小編爲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醉翁亭記》讀後感

歐陽修,一個我極爲欣賞的人。雖然我不是什麼名家,或許沒有資格去評論古時偉大的文學家,但還是不住地喜愛他,愛他的文,愛他的人。

《醉翁亭記》,一篇很早就閱讀過的文章,同《岳陽樓記》一樣,對這種文章還是懵懵懂懂,只是被其中語言所感動。自認爲《岳陽樓記》是篇輝煌的文章,把一切感情化作文字赤裸裸地展現在面前,無法不被它征服。“醉翁亭”呢?則是平淡中透露出無言的歡樂。似乎不需要直接表達出來,卻能使人心有所獲。獲得的就是那個時代那裏的人們心中的喜悅。即使自己不是身處在那裏,仍能幻想出活生生的畫面。綠意滿眼,野花叢叢,鳥兒時叫,溪水潺潺;太守擺宴,心之歡喜,野菜山餚,突顯美味;從遊太守,去而鳥悅,微醉而歸,心亦歡愉。心中就是這樣的感覺,很平淡的,很甜蜜的。假如我是滁州民,看着太守那麼的清廉,生活過得如此之美,怎能不歡樂呢?

若把歐陽修的思想融入到《醉翁亭記》中,或許有另一般風味。大家都在說歐陽修傳承了范仲淹的高尚思想,把“後天下之樂而樂”貫穿始終。我也頗有感觸,在如此美妙的山水風景下,如此熱情歡騰的氣氛裏,歐陽修竟首先感到的是百姓之樂,其次纔是自己寄情于山水的樂趣。其實有段時間不明白他的樂究竟如何?但這些天不斷領略文章,不斷在手中瀟灑揮舞着“樂”字,才一點一滴地看到歐陽修的笑,爲百姓之樂而樂。曾經以爲官吏決不會領會百姓真正的幸福,但從《醉翁亭記》裏,看出一位封建王朝官吏超前的政治認識。從歐陽修個人來講,他總是堅持着自己的理想,永遠地含笑面對人生曲折。歐陽修的文字告訴我,或憂或喜,只在選擇。面對如此美好的生活,能實現自己的一絲絲理想,爲何不選擇喜呢?

現在經常看歐陽修的文字,他從不寫怨寫悲。在他的心裏,只有歡笑,只有爲百姓樂而樂,盡力地用自己含笑對人生的態度,爲人民做一個兩袖清風的好官。

醉翁亭記讀後感

至今閱古文已有百餘篇,最喜歡的還是《醉翁亭記》,

這篇八年級所學的古文,是值得反覆看的,記得它與《小石潭記》、《岳陽樓記》在一個單元裏,上到這兒時,老師說:“這三篇中,《小石潭記》是最淺的,因爲僅僅是以愁而寫愁,《醉翁亭記》其次,因爲他寫出了與民同樂,而《岳陽樓記》爲最高,他不僅僅寫景,更抒發了自己心繫天下的報負。”我當時點頭稱是。但實則我並不同意,《小石潭記》主題雖然不高,但此文的寫景是三篇中最細膩的,而《岳陽樓記》雖然主題高深,但“心繫天下”,這東西實在是虛的很,而又是最無用的,設想:一個人心繫了天下,別人依舊處在混沌中,一個人的吶喊必定是羸弱的社會精神所不能理解的,一個人的號召會招來更多的禍害。看來,那倒不如像歐陽修那樣,心繫永州,與民同樂,自己也落個痛快。

我們不妨看一看《醉翁亭記》的行文安排:按語文考綱的要求——第一段是寫醉翁亭的地理位置與名字由來,第二段寫景緻變化,第三段爲永州人民的快樂登山之景,第四段點名身份和抒發淡淡愁緒,我看實則不然。這篇散文是用一種喝醉了的筆調寫的——二十一個“也”,一句三嘆,全文以一種超脫的基調所展開,那歐陽修好似凌於萬人之上,成仙了。致使全文“仙氣”很重。首節單“林壑尤美”四個字表層裏層都有無比的超脫之感,而“漸聞”、“瀉出”、“峯迴路轉”等詞語可謂無一詞可換,可見其用詞之極致。“醉翁之意不在酒”以成千古名句,“得之心而寓之酒”——呵,多完美!第二段大用對偶,這古文中的常見手法在歐陽修的手下又活靈活現了:他把對偶與比較相結合,使得第二節五光十色,明暗多端,香氣撲面,樂亦無窮,仙氣縱橫。第三段與民同樂便很有講究了。永州人放下工作,前來跟隨太守遊玩。

可見歐陽修在當地的聲望還是很好的,號召力不錯,更顯出他統治方針的正確和當地民風的樸實。當地人和太守不分彼此地位的差異,共飲而樂,更見得其當官當到了極致——與民同樂。我以爲便是如此,這一段有一些爲自己歌功了。而我最愛的第四段,從醉眼中看到的景象果然不同——聲形兼備。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完此段的當天,在我騎車回家的路上,居然真的就有一幕醉了的夕陽景在等我。橘紅的光撒在每一處,又好像隨風動起來了。霎時,橘紅,金黃和說不出的顏色交織在一齊,似在流淌。我醉於期中了好久。對於其中淡淡的愁緒,我總認爲我是有的。歐陽修雖然快樂,但終是與永州人不同,這種格格不入的反差,也只能溶在酒裏了,而我——與別人不同之感與日俱增。

白天我與同學嬉笑怒罵,到了晚上卻有說不出的孤寂,害怕應對自己。這種東西我不可能溶在酒裏,呵!那就溶在成堆的作業中了,呵!也許隨着我閱讀數量的增加,《醉翁亭記》的地位可能會被動搖甚至顛覆,但我只可會記着它給我帶來的感受,因爲這是我最初而最真實的心路歷程。

談談《醉翁亭記》的文學價值

內容摘要:無論是古代文壇還是現代文壇,《醉翁亭記》都可以被稱作文言文中的經典,它具有相當珍貴的文學價值和文化價值,通過寫景抒情自然結合的寫作方法,運用虛實相間、駢散結合的語言表現出歐陽修與封建社會其他的“遷客騷人”所立足於個人得失的根本不同,更加體現出歐陽修與民同樂的思想境界。

關鍵詞:文學價值 文化價值 與民同樂 覽物之情

《滁州志》記載:“歐陽公記成,遠近爭傳,疲於摹打。山僧雲:寺庫有氈,打碑用盡,至取僧室臥氈給用。凡商賈來,亦多求其本,所遇關征,以贈官,可以免稅。”由此可見,《醉翁亭記》在當時就頗受人們的推崇。

一篇文言文要成爲經典,主要應該取決於它的文學價值和文化價值。

《醉翁亭記》的文學價值主要體現在哪裏呢?

《醉翁亭記》寫法上的突出特點,是寫景抒情自然結合,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如第一段寫醉翁亭的環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現醉翁亭賞心悅目的外景;用“水聲潺潺”“峯迴路轉”表現醉翁亭幽清的環境;接着寫亭的近景,用鳥翼作比,有凌空欲飛之意;然後借解釋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寫景抒情的基調。第二段寫醉翁亭四周的朝暮、四時之景,以“樂亦無窮”表現作者縱情山水之意。第三段寫滁州官民同樂的圖景,極力寫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樂和衆賓盡歡的情態,並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這幅生動的風俗人情畫從側面顯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達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句法駢散結合,語詞虛實相間,是《醉翁亭記》語言形式上的顯著特點。

該文雖說是散文體裁,但文中採用了不少駢句,讀來聲調鏗鏘,節奏感強,像“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爲酒,泉香而酒洌”等。

文中的21個“也”、25個“而”,把詩一樣的句子散文化,一向被視爲創造性使用虛詞的範例。本文通篇有21個“也”結尾的語句,每個“也”字句代表了一個語意層次。概括地說,我們可以將這些句子分作兩類。一類是先將實際的景物描繪出來,而後加以解說,如此層層展開,每一層都用一個“也”收住,如:“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使人感到不疾不徐,自然合拍。第二類是用在一般的肯定句中,如:“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也”字的連用,爲全文營造了一種平和、愉悅的情調,這很切合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

我們試着比較一下下面兩組句式不同的表達效果:

【甲】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

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釀泉也。

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乙】琅邪山,蔚然而深秀。

釀泉,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

醉翁亭,翼然臨於泉上。

【甲】也就是原文采用的是前後二分式的句法結構,這種表述給人的感覺,先是心理上的驚異、發現,後是領會;這種句法的多次出現,還提示了景觀的目不暇接和思緒的源源不斷。【乙】用的是一般描寫的句法,先點出景觀名稱,後加以描寫;這就表現不出心理的驚異、發現和理解的過程,有點像流水賬了。

《醉翁亭記》語言形式即文學上的這一特點,已經爲大家所公認。但對其文化價值,一直以來似乎重視不夠。

說到《醉翁亭記》的文化價值,先得了解該文的創作背景。宋仁宗慶曆五年(公元1045年),范仲淹、富弼、韓琦等人推行的“慶曆新政”失敗,相繼貶職。歐陽修不顧個人利害,憤然上書斥責有關權臣,他因此也遭到貶謫。《醉翁亭記》就是他被貶到滁州(今安徽滁縣)當太守時寫的,寫於作者被貶爲滁州太守第二年(1046年),他當時只有39歲,卻自稱爲“蒼顏白髮”的“醉翁”,這有點自嘲的意味。

當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遭到貶謫命運之時,一般人會以怎樣的心態面對呢?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聞樂天授江州司馬/[唐]元稹

殘燈無焰影幢幢,

此夕聞君謫九江。

垂死病中驚坐起,

暗風吹雨入寒窗。

聽到朋友貶官,作爲朋友的元稹“垂死病中驚坐起”,何況是當事人呢?

而從《醉翁亭記》中,我們似乎看不到歐陽修因爲貶官而怨天尤人,而痛不欲生。他寄情山水,與民同樂,對生活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他用欣賞的眼光在觀察着醉翁亭的秀麗環境和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在體驗着滁州人民怡然自樂的生活畫面。

我們不妨把《醉翁亭記》一文所表現出的“覽物之情”跟范仲淹筆下“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作一比較,我們會發現他們之間根本性的區別。簡言之,歐陽修的“覽物之情”體現了他與民同樂的思想,范仲淹筆下“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則立足於個人的得失與榮辱,這是二者之間的根本區別。不難看出,比起封建社會一般的“遷客騷人”,歐陽修的境界要高出許多。

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說,正因爲歐陽修是那個時代一位難得的與民同樂的好太守,所以,他才能寫出《醉翁亭記》這樣有境界的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