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語文教學價值在文本解讀的實現

【摘要】語文教學一直處於風口浪尖,非議最多爭議最大。原因在於不少語文老師,不能準確地解讀文本,文本教學價值得不到有效挖掘。本文基於這樣的現狀,探析原因;談談語文教學價值以及如何解讀文本才能更好地實現其價值。

語文教學價值在文本解讀的實現

【關鍵詞】  教學價值   語文教學價值   文本  文本解讀  

語文教學一直飽受詬病,原因衆多,但最主要的原因在語文教師自己。語文課上走味了,語文文本解讀教學價值異化。我們看幾個案例:

案例一:一位教師教學《沁園春·雪》時,講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時,讓學生談談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認識。於是學生從秦始皇統一六國一直談到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師生投入,課堂氣氛活躍。

案例二:在九年級下學期的課堂上,一名教師執教《藤野先生》時,先讓學生閱讀課文,學生讀完後教師講授:花10分鐘簡介《朝花夕拾》;然後畫重點字詞;接着概述“我”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幾件事;最後識記作品表達的情感。一課時講完了《藤野先生》。

案例三:在省級的一次優質課中,一位老師執教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蘇教版七年級),課上得繪聲繪色,講到詩歌之美時,她講了聞一多對詩歌的“三美”主張:繪畫美、音樂美、建築美。然後和學生一起品味《再別康橋》中的“三美”。

我們明晰幾個概念後再評析這幾位老師的教學。

一、釐清幾個概念

1.教學價值

教學價值是指教學活動的有用性,即師生在教學活動中實現教育的某種需要。它不同於教育價值,教育價值是指教育活動的有用性,是人們有意識地對教育活動有用性的看法和評價。

2.語文教學價值

語文教學價值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師生實現語文教育的某種需要。具體表現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和諧發展和終身發展;豐富情感,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3.文本

它分爲“連續性文本”和“非連續性文本”。“連續性文本”通常是具有完整、系統含義的一個句子或多個句子的組合。一個文本可以是一個句子、一個段落或者一個篇章。所謂“非連續性文本”,是相對於以句子和段落組成的“連續性文本”而言的閱讀材料,多以統計圖表、圖畫等形式呈現。本文中的文本指的是語文教材中的“連續性文本”,即文章。

4.文本解讀

文本解讀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感知、理解、評價、創穫文本獲得教益的過程。

現在我們再來看這幾節課:案例一中的老師引申太多,該教師闖進了歷史教師的一畝三分地;案例二中的教師直指會考知識點,純粹的填鴨式的功利化教學;案例三中的老師,沒有根據七年級學生實際,拔高了解讀標準,有高校文學課的味道。類似的文本解讀還有很多,它們都背離了文本解讀的教學價值,值得我們深思!

二、語文教學價值在文本解讀中難以實現的原因探析

1.教師層面

霧裏看花——對語文課程性質認識不清。語文課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文本解讀是以語言爲內核的,語言不僅是表達的符號,更是思維的工具。 “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語文是基礎的基礎”,強調的就是語文的工具性。人文即重視人的文化,其集中體現是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語文的人文就是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有些教師對語文課程特性認識不明,文本解讀不能從語文的工具性出發,不能從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出發,出現種種語文課程不能承載的重負,偏離甚至背離了語文的教學價值。

學藝不精——個人業務能力欠缺。教師個人業務能力不高,一是文本解讀能力不強。不會解讀文本或解讀不精。現在有些文本解讀課變成了“主題班會課”、“影視欣賞課” 、“才藝展示課”……表面熱熱鬧鬧,爲了活動而活動,但語文味沒了甚至語文“缺席”了。一位年輕教師說,教了三年《送東陽馬生序》,才把文章的意思搞清楚,這很可怕。以其昏昏,如何能使人昭昭?二是研究學生能力不強。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文本解讀要研究學生。比如前面那位老師將聞一多的“三美”理論帶到七年級教學中,就沒有考慮學生的認知結構。任何脫離學生實際的文本解讀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的。

2.學科層面

語文課程包羅萬象。有人說,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建議:“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相關配套閱讀材料、其他圖書、報刊、工具書、教學掛圖,電影、電視、廣播、網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生產勞動與社會實踐場所,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自然風光、文化遺產、風俗民情、方言土語,國內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爲語文課程的資源。”很多語文教師篤信“大語文觀”,彷彿什麼都是語文,於是文本解讀不加辨析、取捨,大肆延展,結果偏離、遠離了語文。

文本研究眼花繚亂。教材選文文質兼美,具有典範性。研究者甚多,各種解讀眼花繚亂。同樣一篇文本,往往因人的視角不一樣,時代不一樣,其呈現的價值也不一樣。從文化發展角度來說,文本多元解讀是文化進步和繁榮的結果,也是文化進步和繁榮的標誌。可是很多解讀都是自說自話,並非從我們語文教學價值的角度解讀。有些語文教師在紛繁複雜的研究大潮中失去了自我,隨風飄蕩。有的採取拿來主義,有的教師“自立門戶”,有的中庸,可惜他們沒有在文本教學價值的前提下解讀文本,文本解讀失效。

三、語文教學價值是文本解讀的首要考量

1.課程性質決定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語文課程的特性。前文對語文的課程的性質已經有了論述,此處不再贅述。《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還明確了語文教學任務,它是語文教學的依據,語文教學必須緊扣課程標準,從語文的角度教給學生知識、提升學生語文能力、注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這樣才能實現語文教學價值。語文教學過程主要就是師生解讀文本的過程。毫無疑問,文本解讀必須以語文教學價值最大限度的實現爲原則,這是語文學科存在的價值。不符合語文教學價值的解讀就是亂彈琴。

2.文本價值決定

每一篇選文,其價值是多元的。教材編寫者是從教學價值角度精挑細選文章的。魯迅稱之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是一部史學著作。高中人教版語文教材中出自《史記》的課文有《信陵君竊符救趙》、《廉頗藺相如列傳》、《屈原列傳》、《鴻門宴》。這本是史學著作,語文課程不是研究歷史的,我們爲什麼還選用這些文本呢?只因其文本的教學價值。教師不能從歷史學角度解讀,只能從語文教學的角度挖掘文本的教學價值。否則就可能越俎代庖,離題萬里。

3.多元解讀決定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魯迅先生說:“就如一本《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不同:經學家看見淫,道學家看見《易》,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這就是文本的多元解讀與個性解讀。但多元解讀不是自由解讀,個性解讀不是胡亂解讀。無論怎麼“個性”“多元”,文本解讀都有一個前提,一個界限,那就是語文教學價值。我們追求的是教學價值下的“多元”“個性”。“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哈姆雷特還是哈姆雷特,不是賈寶玉,更不是焦大。正因爲解讀文本時的偏、錯,我們更要強調文本的教學價值,以求撥亂反正。

4.職業價值決定

教師法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教師應當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語文教師的職業價值決定語文教師必須踐行其職責。在文本解讀時必須以語文教學價值爲前提,否則難以稱之爲語文教師。如果從文化學角度進行解讀文本,或者從美學角度解讀文本,這不是語文老師的活,不能在自己田地裏種別人的莊稼。每一科教師只能從本學科的角度解讀文本,否則事倍功半,甚至南轅北轍。

四、怎樣解讀文本,語文教學價值才能更好地實現

文本解讀是語文教師一項重要的基本功。“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我們應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筆者結合自己的實踐,認爲如下解讀能更好地實現文本的教學價值。

1.從語言入手,涵泳品味,培養學生語感

語文是言語的學科,解讀語文最重要的抓手就是語言文字。“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張志公先生說:教一篇文章……必須帶領學生好好地讀這篇文章,一字、一詞、一句、一段地讀懂。一個成熟的語文教師在解讀文本時必須幫助學生弄清楚,語言如何充當材料與主題的“中介”。《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寫道:

她的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她敢從成把的火柴裏抽出一根,在牆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於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來了,冒出火焰來了!她把小手攏在火焰上。多麼溫暖多麼明亮的火焰啊,簡直像一枝小小的蠟燭!

抓住一個“敢”字細細咀嚼:小姑娘究竟是“敢”還是“不敢”?爲什麼她一整天都不敢抽出一根火柴來爲自己暖和一下?爲什麼這時候居然“敢”了?再如“終於”一詞。抽一根火柴本是毫不費力的事,爲什麼那麼艱難,要用上“終於”?還有,一根火柴熱量很少,光亮很小,作者怎麼說“多麼溫暖多麼明亮的火焰”?通過涵泳品味,我們可以感受小女孩生活的痛苦以及內心的矛盾和掙扎。“文字是一道橋樑。這邊的橋堍站着讀者,那邊的橋堍站着作者。通過了這一道橋樑,讀者才和作者會面。不但會面,並且瞭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葉聖陶先生說得好。這樣的解讀,學生語言得到了積累,語感得到了提升。

韋勒克在《文學原理》中說:“把藝術品分割肢解,斷章取義,對理解其內在統一性是一種災難。”這是我們教師在文本解讀中要警醒的。

2.從問題入手,發展思維,培養學生學會學習

解讀文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對一些具體問題的解答過程。這些問題的產生與設計、呈現與表達,都必須通過一定的載體——教師的問、學生的問來體現。文本解讀中,教師應當而且必須設計一定的問題——最好是提綱挈領的問題,給學生適當的思維容量,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2012年“師陶杯”論文頒獎活動中,樑傑老師執教了《母狼的智慧》一課。這篇文章極其簡單,學生一看就懂,如何給學生適當的思維容量呢?問題設計很有難度。既要符合學生學的實際,又要符合教師教的實際。樑老師主要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

“我和狼的距離漸漸縮短,狼媽媽轉頭向一座巨大的沙丘爬去”中的“漸漸”你是如何理解的?文中的“沙丘”起了什麼作用?

這兩個問題設計非常好,一下子開動了學生的思維。第一個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出狼離死亡越來越近,情勢危急;第二問題讓學生探究“沙丘”作用,是爲了讓學生明白狼爲了取得隱藏小狼的時間故意這麼做的,體現母狼的智慧。最後樑老師又拋出了這樣的問題:

這兩隻小狼的最終結局怎麼樣,碰到你會怎麼做呢?你知道老獵人是怎麼處理的嗎?

一石激起千層浪,一下子又開動了學生的思維。教師對問題的預見直接導致着對文本的解讀的正確方向。教師的問題意識直接影響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會提問題學生纔會提問題,學生會提問題纔會學習。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但教師設計的問題不能捆綁學生的思維,不能牽着學生走。

3.從習慣培養入手,端正學習態度,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葉聖陶先生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應該讓學生“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嚴謹求實的學習習慣是當務之急。學習習慣決定學習效果。現在很多學生不願意多讀文本,不願思考、傾聽、觀察,有時上課連書本都忘了。在文本解讀中,我們應該認認真真紮紮實實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讀書、傾聽、觀察、思考等學習語文習慣。

“語文教學的任務就是一開始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一次校內公開課,王老師執教《范進中舉》,他非常重視對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下面就是筆者的觀察:

同桌一本字典、詞典,閱讀中學生碰到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學生自行查字典。好幾個學生查“胡屠戶吃的醺醺的”中的“醺醺”,還有同學查“作揖”。閱讀過程中,每位同學都拿出筆,在書上“圈、點、勾、畫”,並寫批註,一位同學在“屠戶橫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一句旁批註:“橫”、“腆”二字,生動形象地刻畫出屠戶的粗俗,栩栩如生。還有同學還把認爲好的句子摘抄在讀書筆記上。

不動筆墨不讀書,王老師做得真好!好的學習習慣受益終生。在文本解讀中,我們要注重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魏書生老師說“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斯言誠哉!

4.從情感入手,薰陶感染,培養學生健全人格

語文的人文性體現在語文文本解讀中要有適當的情感容量,要承擔起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薰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教材編寫正基於此,力求文以載道。僅以蘇教版教材八年級下冊教材爲例:

第一單元是“詠物抒懷”,第二單元是“道德修養”,第三單元是“事理說明”,第四單元是“小說之林”第五單元是“人生體驗”,第六單元是“精彩演講”。

教材中有豐富的情感容量。“文學是人學”,換言之,“語文是人學”。語文教學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情感教育。在張家港的一次省優質課賽課中,一位教師在執教莫懷戚的《散步》。這篇課文是絕好的情感教育文本,對培養學生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幫助極大。該教師是這樣教學的: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的感動與溫馨,比如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個手勢等等,我們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溫馨與美好……”然後她播放了自己一家三口溫馨的畫面,播放了她和丈夫照顧女兒的圖片,照顧老人的圖片……

學生看了後很受感染,我們聽課的老師也很受感染。通過這樣的情感鋪陳,教師讓學生回憶生活中父母對自己的照顧,對爺爺奶奶的照顧最溫馨的畫面。有的學生沒回答說就泣不成聲了。這不是煽情,而是喚醒學生對真情的感悟,文本的情感價值得到充分挖掘。情感教育成了這節課最大的亮點。文本解讀中適當的情感容量才引起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教書育人正是如此。

當然,實現文本的教學價值,還要考慮學生的身心特點、知識結構等。備課時要把對學生髮展最有價值的內容作爲目標。史紹典老師指出:“閱讀教學中的對話,則是一種基於閱讀文本的對話……這種對話的背景是語文課程中的閱讀……而對話過程中的‘話題’,毫無疑問就是文本本身,以及由文本衍生而又與文本切近的‘論域’。”語文教學中的文本解讀,應該緊扣閱讀教學的特點,不能遊離於語文文本的教學價值,文本的多元解讀、個性解讀只能在教學價值這個規定的範圍內解讀。

附:參考文獻

[1] 孫紹振. 名作細讀.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3] 金振邦. 文章解讀的理論與方法.2001[M] .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4] 李振村. 慢慢走,欣賞啊!——著名國小語文教育專家沈大安談文本細讀. 國小語文教師[J],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