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600字【精品多篇】

讀後感2.91W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600字【精品多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一

魯迅先生,一位奮鬥在文化戰線上的民族英雄,這樣一位偉人寫出的文章,當然也是思維縝密,十分謹慎的。文章中總是十分巧妙地運用那些看起來毫無殺傷力實則充滿火藥味的語句來諷刺那些所謂的“正人君子”,我也總是理解不了某些語句的深層含義。

在這篇文章中,我看出了魯迅先生對自由與美的大自然的熱愛與喜愛,卻也看出了魯迅先生對三味書屋裏枯燥死板且又嚴厲的學習生活十分厭惡。我想,這樣封建的教育扼殺了多少兒童天真、善良、活潑的天性啊。

不過,也許只是飽含着對當時封建教育的厭惡吧,我相信魯迅先生對自己的老師壽懷鑑先生還是有着極大的敬慕的吧。他是那樣和藹博學,總會在讀書時十分投入,甚至到了忘我的地步,雖然對學生很嚴格,卻不會嚴厲地打罵,頂多是瞪幾眼,這在當時的社會下,是多麼難得啊!12歲到17歲,相當於一個人的中學至高中階段,魯迅先生全在老師的教導下學習着,這也爲他後來那些犀利卻有內涵的文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想,壽懷鑑老先生也是魯迅先生一生當中十分重要的幾位人物之一吧。

“美女蛇”這一則小故事,應該是魯迅先生對黑暗的抨擊,寄託着他希望光明與善良有朝一日能夠戰勝黑暗的美好願望。這則故事與百草園的聯繫,也讓我對百草園裏那片長草叢多了一種神祕與不安的感覺。

魯迅先生的偉大與他所付出的貢獻是中國乃至世界都家喻戶曉的,讓我們把這份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這份敢於鬥爭的民族精神永久的傳承下去!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二

初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的第一感受就是——有趣。魯迅先生將自己的童年生活描繪得生動而又富有趣味。那是一種貼近自然的生活,是一種我們已經體會不到了的生活。

通讀整篇文章,無處不是妙趣橫生。而第二自然段中描寫的景物,更是讓我對那種生活充滿了好奇與羨慕:菜畦、皂莢樹、桑葚、蟬、黃蜂、叫田子、油蛉、木蓮、覆盆子……數不勝數,光是這一長串名字,就已經把我帶進了那個充滿生趣的世界。魯迅先生說起它們來精細生動,如數家珍,可見,“百草園”也真是個孩子們玩耍的好去處。

聽媽媽說,她小時候就是在鄉村長大的,每天可以在田野中奔跑,也可以在小溪裏嬉戲;可以去給兔子割草餵食,也可以抓些昆蟲玩耍;可以去河裏釣大大的魚,也可以在一片金黃的麥田中幫忙……這樣充實而又美好的生活,是我從未見過的,也是我萬分憧憬的。有時放了假,我也會去農村玩上幾天。那裏清新的空氣、筆直的田埂、油綠的秧苗、成羣的雞鴨,以及樸實的人們都會令我驚奇。對於在城市的煙塵與樓林中成長起來的我們,那確實是一幅畫卷般的美景。

魯迅先生的“百草園”是美麗的,但就像每個人都必須成長一樣,魯迅先生也跨入了他的“三味書屋”。現在,我們已進入了我們自己的“三味書屋”,並且還會不斷地努力前行。而我們的“百草園”,則將和童年的記憶一起,爲我們的人生永遠地留下多彩的一筆。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三

星期四,我看了《誦讀經典品味越韻》中的一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詩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主要講了:屋主壽鏡吾是紹師興城裏有名的塾。他20歲中秀才,在自我家中設館授徒,以教書爲業。他制定學規,從嚴治教,每年收學生不超過8人。他對學生要求嚴而有度,待人以寬和爲懷。發現有學生不認真讀書,到後院去玩時,他只是大聲叫道:“人都到哪裏去了”待到大家陸續的回來時,他也只是瞪幾眼,督促大家讀書而已。他也備有戒尺,但不常用,學生有違反塾師的也只是在學生手心上輕輕地打記下以示懲戒,不像別的塾師,要把學生的手心拗彎,將手背頂住桌角用力痛打,以示師威。教學之餘,他常以讀書自娛。每當學生放聲朗讀課文時,他便吟誦自我心愛的古賦,並且搖頭晃腦,顯得十分投入,也很有點幽默感。放學時,他會親自把學生送出大門,站在石橋上觀察良久,看學生在路上是否有打鬧的情形,直到學生走遠,他才放心地踱回書房……

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文章表現了作者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熱情,期望能自由自在的玩耍,不期望被父母,家奴管着。

有空時我還要看看《誦讀經典品味越韻》中還有什麼趣味的童年樂趣。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感 篇四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先生描寫了一曲童年的優美往事,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可以說是作者的樂園樂屋,充滿着恬淡、和諧、靜美的情調。

作者未上學前,常在百草園中獨自玩耍嬉戲,百草園,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可是,那時卻是我的樂園,其中充滿了童趣,作者對其中野草樹木的熱愛,還有對花鳥蟲獸的活動描寫無一不是栩栩動人,在這裏,他還非常天真的聽信別人的玩笑與謠言,相信在長草中有一條大赤練蛇,這些都充滿趣味,在作者筆下,百草園就是這樣一個充滿了顏色和聲音的生命世界。連那青青的野草叢裏,也蘊涵着動人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被長媽媽講的有聲有色,但見金光閃閃,風聲颯颯恐怖極了,又生動極了,讓作者喜歡極了又害怕極了。藉助這個民間的古老傳說,饒有興趣的從另一側面豐富了作品的內容,別開生面的爲作品拓展了新的天地,百草園因爲這個傳說更具魅力了。除此,作者也喜歡下雪時捕鳥,一些充滿生趣稚趣的句子,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木蓮們!這些語言包含着他不想離去的痛楚與對百草園深切的熱愛,魯迅先生在百草園裏這樣度過兒時的快樂時光。

這樣的童年在現實社會裏對我們而言,不會再有了,讀完這篇文章長嘆一聲,童年的樂園樂屋,該哪裏找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五

黃昏,於海邊漫步,夕陽的餘暉斜斜地灑落在這金色的沙灘上。拾起那朵還帶着朝露清香的野花,靜臥掌心,閉上雙眼,感受生命的波浪在心中搖盪,引領我走向思想的彼岸……

魯迅,他飽嘗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人情冷暖。與荒謬落後,腐朽卑劣作了最堅決的鬥爭。他也有一份童年的回憶:一座幸福的百草園。

因爲貪玩,拔何首烏毀了泥牆,神祕的“美女蛇”的故事縈繞耳畔,雪地捕鳥的妙趣橫生……都是他童年最珍貴的回憶。百草園的一草一木,都是他的玩伴,都飽含了一份真情。魯迅童年的生活,無憂無慮,天真爛漫,不正如我們一般?每個人的心中最深處的角落,都珍藏着那最寶貴的回憶。每當憶起,心中便洋溢着幸福與溫馨。

但美好的日子終究會結束,他踏上了學習的路途。那文字中充溢着多少對百草園的眷戀,又有即將離開的辛酸與無奈。當我們結束童年,步入校園,是否也有同樣的心情?美好的時光一去不復返,我們是否也爲之憂愁?

步入書塾的日子,是壽鏡吾老先生的教導伴他走過。儘管書塾的讀書生涯也有它獨特的趣味,然他依舊懷念在那擁有無限趣味的百草園中度過的時光,在課堂之餘偷偷地玩耍。

“這東西早已沒有了吧。”這深深的懷念與惆悵,我們也會有一絲感觸吧。

封建教育那扼殺兒童天性的本質,那個年代的黑暗使我感到可怕。他們的童年被無情地終止。相比之下,我們又是何等幸福,至少我們完整地享受了它。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抱怨呢?我們每個人的童年,都是最珍貴的寶藏。擁有幸福的我們,也應保存着那張笑臉,去展望明天,展望未來。

童年的小木盒中,盛着淡淡馨香。所有童年的快樂幸福,連同那朵花一起,收藏在心中最深的角落……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六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得出現了一幅幅令人嚮往的自然畫。

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趣。彷彿就像看到了幼年的魯迅先生,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與昆蟲爲伴,採摘野花野果,與夥伴一起捕鳥,雖然總捕不到很多;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住心中的孩子氣,當讀書入神時,卻沒發現學生們正在幹着各式各樣的事,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文章表現了作者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被父母及家人管着。回憶起我的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小時候,在田野裏享受着春日的陽光,夏日的溪水、秋日的清風,冬日的玩雪,還有那片總被我採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採了各式各樣的花,又生怕主人找來,花一會兒就枯萎了,但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

如今,田野上建造起了樓房,而我在緊張的學習之中,因此感受不到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卻仍舊嚮往着,無論現在能否實現。讀過文章後有了許多感動。雖然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亂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七

我讀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後,十分羨慕魯迅先生在百草園度過的完美時光。文中充分描述了百草園給魯迅先生的童年帶來的無限樂趣。“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光這些景色,就讓魯迅先生百玩不厭。百草園這個樂園彷彿會讓讀者恨不得立刻去那兒飽飽眼福呢!

文中的長媽媽還給魯迅先生講過一個關於美女蛇的故事。故事告訴我們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然而這個故事給魯迅先生有了些“後遺症”。魯迅先生從此在夏夜乘涼時,總有些擔心,並且極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這合理的寫出了魯迅先生年幼時害怕的心境。

當魯迅先生要到上學的時候,家裏人將他送到三味書屋,也就意味着魯迅先生要和他的蟋蟀、覆盆子、木蓮等……要說拜拜了。

進了三味書屋,魯迅先生開始了乏味的學生生涯,“每一天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這便是魯迅先生的生活。儘管如此,魯迅先生還是經常和同窗們出三味書屋後的一個小園玩。雖然能折梅花、尋蟬蛻、喂螞蟻,但人去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教師叫回來,繼續讀書,這遠遠不及在百草園的自由、快活。

這篇文章不僅僅用百草園的自由歡樂同三味書屋的無味作比較,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嚮往自由的心境,並且經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達了魯迅先生兒童時代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