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精彩多篇

讀後感1.09W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精彩多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一

在魯迅先生的文章話語中,充斥着對封建主義的不滿,與對國家淪落到帝國主義的控制之下的激憤。魯迅先生爲革命,對國家的一絲不苟的精神及面對帝國主義的大無畏主義,深深震撼了我。

很小的時候,在網上便見到了魯迅先生的照片:少年的。魯迅先生,身上透着一絲傲氣;中年的魯迅先生,目光中帶着一絲深遠;晚年的魯迅先生,整個的帶着期望,遠望中國的前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中,隱隱便能望見,魯迅先生幼年時代的縮影:無憂無慮的“百草園”生活,輕鬆而自在,草邊的蟋蟀,橄欖葉的夏蟲,山海經的故事,童年思想中的故事,以及傳奇的幻想。不是刻薄生硬的批評,而是簡潔優美的筆調,逼真,形象,栩栩如生。

在文中以後的日子裏,魯迅先生把童真與自由帶到了三味書屋,朗朗的讀書聲,教書先生的搖頭晃腦的自得其樂的誦讀聲,魯迅先生攜着這一切的一切,從幼年走到了少年,到中年到老年……文中的主人公形象,如此清晰,是帶着無所顧忌的童真的孩子,文中也處處夾雜着童真的語言。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600字 篇二

在這秋高氣爽的日子裏品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魯迅先生的童真,享受着魯迅先生帶給我們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

在《朝花夕拾》中,令我回味無窮的就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在三味書屋後面有一個百草園,這個百草園在大人的心目中可能只是一個雜草園,但在魯迅先生心裏確是他的樂園。他聽長媽媽說過長的草裏是不去的,因爲相傳這園裏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還聽長媽媽給他講過的故事,這使魯迅先生體會到做人之險,夏夜乘涼,往往有些擔心,不敢去看牆上,而且極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們感到魯迅先生的童年是多麼的充滿樂趣。

我們都知道這是魯迅先生從記憶中摘抄的,並且魯迅先生寫的時候已經年事過百了,可魯迅先生寫的還是那麼充滿童趣、天真好像就在眼前一樣。或許我也向往這種生活吧!在不經意間也把我給感染了。

我的童年也是充滿樂趣的,和朋友一起郊遊、一起去看孤兒院的小朋友、一起去捉蝴蝶……這都是我們的回憶,我們雖然留不住童年但卻可以把他留在回憶中。

魯迅的文章與朱自清、範愛農的都不一樣,他們三人各具各的特色。魯迅先生的文章正如王羲之的書法一樣別具一格。

朝花夕拾的意思可不止有早晨的花朵夕陽西下時採集這樣的意思,還有人的一生很短暫且生命很寶貴,要求人們要在有限的生命裏多做對人民有益的事。比如年輕時時所做的點點滴滴到年老的時候回憶總結不缺遺憾這樣的內涵。

我們的童年夢已經碎了,所以只有靠回憶來把童年藕斷絲連起來。因爲夢是千變萬化的,只有不斷追求才能夢想成真。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三

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裏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裏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裏便大叫起來:人都到那裏去了?!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

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爲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着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麼會那麼喜愛《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四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描寫了一曲童年的優美往事,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可以說是作者的樂園,充滿着恬淡、和諧、靜美的情調,讓作者難以忘懷。

作者未上學之前,常在百草園中獨自玩耍,百草園“其中似乎確鑿有些野草”,可是,“那時卻是我的樂園”,其中充滿了童趣,作者對其中野草樹木的熱愛,在作者筆下,百草園就是這樣一個充滿了顏色和生命的世界,連那青色的野叢裏,也藏着動人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被長媽媽講得極有聲色,但見金光閃閃、風聲颯颯,恐怖又生動。藉助這個民間古老傳說另一側面豐富了作品的內容,別開生面地爲作品拓展了新的天地。也包含了他不想離去的痛楚和對百草園的深切熱愛,魯迅在百草園就是這樣度過了兒童極樂的時光。

三味書屋的景緻就完全不同了,如果百草園的清新神奇給我們留下印象,而三味書屋的昏暗枯燥與之形成對比。平時只能專心讀經書,旁邊的學問不許過問,“正午習字,晚上對課”。我們也從作者對三味書屋的描寫中不難發現字裏行間洋溢快樂的情感。溜到三味書屋的小花園“折臘梅”“尋蟬蛻”等開心的玩耍,再回到課堂聽課,我們能感受到三味書屋裏雖枯燥但卻掩不住兒童不可壓抑的天性和本能。

這樣的童年是充滿幸福快樂的,這纔是魯迅真正的童年樂園。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900字 篇五

“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裏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裏的太多,太多,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裏便大叫起來:人都到哪裏去了……

細讀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不時從字裏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爲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

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有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着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套在指甲上做遊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麼會那麼喜愛《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了他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這正是兒童特有的。曾幾何時,我已經遠離了童年,進入了少年,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的學習之中,紛紛撓撓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認爲自己還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孩子,有時還做着甜美的童年之夢。回憶起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忍俊不禁。

我家在農村,房屋四周有一大片田野,小時候,總去享受着春日的陽光,秋日的清風,還有那片總被我採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小時候,每天一吃完飯嘴都不擦就去鄰居家串門了,和小夥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裏玩,時不時還跌進泥坑變出個“小泥人”,採了各式各樣的花,又生怕主人找來,就把花藏在樹洞裏,一會兒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無限快樂之中。

我多想去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去看看呀!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900字 篇六

我讀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後,十分羨慕魯迅先生在百草園度過的美好時光。文中充分描寫了百草園給魯迅先生的童年帶來的無限樂趣。“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光這些景色,就讓魯迅先生百玩不厭。百草園這個樂園彷彿會讓讀者恨不得馬上去那兒飽飽眼福呢!

文中的長媽媽還給魯迅先生講過一個關於美女蛇的故事。故事告訴我們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然而這個故事給魯迅先生有了些“後遺症”。魯迅先生從此在夏夜乘涼時,總有些擔心,而且極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這合理的寫出了魯迅先生年幼時害怕的心情。

如果對於大人們而言,這個百草園是多麼的平淡,但是對於我們現在的小孩子看這個百草園,就是充滿了無限生機的地方。然而在文章的第二節,就引人入勝,讓人們喜歡上了這個美麗的小院子,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這些美麗的植物,然百草園顯得越發充滿美感。那當然,如果只有植物的話,那麼,魯迅先生就也不會喜歡上這個地方了,沒有任何的活力,對於我們來講,沒有了動物,也就是失去了一大部分。

動物和人類是十分好的朋友。魯迅先生自然而然也把植物給寫進去了,同樣寫的那麼美妙,讓人們立刻想去那邊遊玩,看看那些植物。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在綠色的植物的包圍下,在動物玩耍和鳴叫中,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情,難怪魯迅先生會喜歡上,留戀這個地方。

當魯迅先生要到上學的時候,家裏人將他送到三味書屋,也就意味着魯迅先生要和他的蟋蟀、覆盆子、木蓮等……要說拜拜了。進了三味書屋,魯迅先生開始了乏味的學生生涯,“每天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這便是魯迅先生的生活。儘管如此,魯迅先生還是經常和同窗們出三味書屋後的一個小園玩。雖然能折梅花、尋蟬蛻、喂螞蟻,但人去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老師叫回來,繼續讀書,這遠遠不及在百草園的自由、快活。

這篇文章不僅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無味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嚮往自由的心情,而且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達了魯迅先生兒童時代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情。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七

這些字眼似乎被作者施加了魔力,我一看到就想快點往下看,想了解作者是怎樣做時間的小主人的。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我”在父親嚴格教育下,從孩提時代起,就養成了這天能完成的事決不拖到明天的習慣。這種習慣使我很好地完成了自我的學習和工作任務。

怎樣做時間的小主人,而不浪費生命,這是一個既搞笑又發人深省的問題,我也以前想過。抓緊每一分每一秒,很好地利用時間。也許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吧。想是這樣想的,我卻沒有這樣做。記得有一次老師佈置了很多作業。我回到家後並不是想着寫作業。而是這摸摸,那摸摸。這與作者“關起門來加倍努力完成”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暑假前我給自我定了一個寫作業的計劃,之前我是很有信心按計劃完成的,但按計劃做了幾天後我就因怕辛苦放下了。人們常說習慣是童年養成的。這話是很有道理的。由於我從小就沒有養成堅持不懈和珍惜時間的習慣,導致此刻做什麼是都要花很長的是才能完成。

讀了《從小做時間的小主人》後,我學到了很多,也悟出了一個道理:斤斤計較時間,努力擠出一切能夠利用的時間,這樣才能做時間的小主人而不浪費生命。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700字 篇八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這裏便是魯迅先生的作品《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百草園了。

魯迅先生在文中說到“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在我看來,那裏也是我心馳神往的樂土。單單是他“不必說”,“也不必說”的景色,就已經讓我眼花繚亂了。在細緻描寫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更是使我目不暇接,似乎身在其中。

我彷彿聽到了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彈琴;看到了蜈蚣、斑蝥、何首烏;嚐到了又酸又甜的桑葚。而後,我又和小魯迅一起聽長媽媽講了美女蛇的傳說,儘管以我現在的年齡已經知道這是大人教小孩子不要隨便和陌生人說話而編出的故事,但仍然爲書生捏了一把汗,也慨嘆飛蜈蚣的魔力。“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但正是捕鳥的好時候。這段描寫給我的啓發很大,作者連用了掃、支、撒、系、牽、拉、罩等準確的動詞把捕鳥的全過程生動形象地展現在了讀者的面前。

豐富多彩的百草園讓童年魯迅流連忘返,但到了上學的年齡,他便被送到了全城中被稱爲最嚴厲的書塾的三味書屋當中。老師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這裏的顏色灰暗、陳設簡單,每天的生活便是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先生最初這幾天對我很嚴厲,後來卻好起來了,不過給我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七言。”

比起百草園來,這裏的生活顯得單調枯燥,但是我想,正是在這裏魯迅先生打下了很好的文學基礎,他的人生有了新的啓航。儘管《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在許多年前,但少年魯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和我們有着很多的相同之處。在成長的道路上,美麗的風景,快樂的遊戲會使我們感到愉快和輕鬆。但克服困難、持之以恆同樣會讓我們得到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