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多篇

讀後感2.04W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多篇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 篇一

冬日,天氣卻不知怎的說變就變。吹着嚴寒的昨天,冒着烈陽的今天,讓人措手不及。可書裏那本該生機勃勃的春天,就這樣永遠沉靜下去了。

春天怎麼會是寂靜的?春天的世界,不是百花爭豔,鳥鳴聲起起彼伏的嗎?窗外是成片的陽光,整塊光影被窗外的枝葉分割成碎影,凌亂地傾瀉在地板上,隨着搖曳的枝葉不停地晃動着。我喝着一杯瀰漫着香味的果茶,坐在圖書館的角落裏,好奇地翻開書。

以充滿活力的春天開頭,沉浸在歡樂世界中的自己,渾然不知下一秒,書中的世界已翻天覆地,天恰似坍塌,一個美麗村莊的突變,從陸地到海洋,從海洋到天空,昨天的歡樂,今天已銷聲匿跡了。世界變了,人性,在一步步毀滅地球。

化學農藥(DDT),一個多麼熟悉的專有名詞,卻差點讓地球在銀河系裏消失。一畝農田,遍地的莊稼,肥沃的泥土裏,生長着千千萬萬只蟲子,有益亦有害。農民卻因這些害蟲對莊稼的吞噬,破壞。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殺死害蟲。但是這些無知的農民,爲了得到一時充足的豐收,濫用化學農藥,甚至沒有一個人去阻止,這一用,就是幾十年。雖然,這使莊稼更好,更健康地生長,但是蟲子不管是好是壞,全死了,漸漸地,莊稼也死了。在那一畝農田,莊稼再也成活不了。農藥的化學成分,已經深深浸透在泥土裏,如果不及時控制,後果將不堪設想。20世紀的美國,當時的DDT和其他劇毒農藥被濫用60年,那些無法辯駁的事實,沒有鳥魚問津的池塘,沒有植被生存的荒野……人們在菜市場買來的蔬菜,卻不能放心地食用,洗菜時憂心忡忡,不由得清洗多幾次,男女老少都擔心農藥會不會吃死人,菜真的能幹淨嗎?一個大自然的悲傷故事,“一個沒有鳥鳴的春天,這樣的現代世界是值得被建立的麼?”

血淋淋的事實,動植物向大自然傾訴它們的痛苦,大自然對人性的懲罰,最終還是喚醒了無數普通老百姓的內心,不要再使用蠻力,來對付地球的每一分子——昆蟲與植物……這個賴以生存的家園,我們應該好好地守護,尊重生命,否則,書中的災難會演變成事實,無可挽救的春天和人性……

春天的腳步也不曾停留……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 篇二

我手捧書籍,觀察書目,思索着:爲何書名爲《寂靜的春天》?

春天在我印象中,不管是花草樹木,還是鳥獸蟲魚,皆是一派生機,是萬物復甦的代表。可想而知,不應是熱鬧的春天?但當真正領會其中,你就會發現其中的奧祕。

這本是說明性書籍,講述了人們使用大量化學物品,產生的環境問題接連而來。作者,瑞秋·卡森女士不畏流言蜚語,用自己鐵一般的事實,生動形象的語言,來喚醒、啓示愚昧的人們。從植物談到動物,從土壤談到水源,從環境談到生物,再談到人類所作所爲。一切的一切,竟被我們的製造束縛不了的怪物支配着!

本書開文就給予了我們一個沉重的打擊——第一章中寫到:過去爲工業化的年代,每年春天都有數以百計的鳥兒於天空翱翔,或於叢林間高歌歡舞……然而現在,大量的化學物品導致鳥兒不再飛翔,歌唱……我們還能在春天時聽到鳥兒的歌聲嗎?

問號像一把立着的大錘重重地敲打着我們每個人的心房!

該書開門見山,每一個字都如鋒利的刀刃一般,插進我的心臟。眼前的一幕幕就如書中所描述,一切就真的寂靜了。沒有絲毫活潑的生機,到處死氣沉沉,河溝裏死魚漂浮於水面,森林裏鳥兒橫屍於巢中,田野裏莊稼因過度施肥而倒伏於地。多麼可怕!我憂心忡忡……

環顧眼前,我們腳下的路,和當年的美國又有什麼區別?

是啊,在今天的中國,濫用化學物質賺取利益的是家常便飯,食品安全已成爲了一大隱患,而環境保護也在走“下坡路”。

一邊用自己“卓越的發明”威脅着大自然;一邊又感慨於大自然資源的無窮無盡。

有一種高級生物,它們不斷進化,一切生物植物因爲它們的進化而無情被滅絕。他們研發出各種各樣的化學物質,危害環境,危害生物,也危害自己。

合上書,我感慨萬分。懂得的道理深刻銘記於心,再次走出門外——綠色的生機,又在朝氣蓬勃的增長。

再回過頭去細細品味書目——真諦變了,理解變了,對大自然的熱愛程度變了……此書以“寂靜的春天”爲題再恰當不過了。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三

那春天裏美妙的歌聲,如今哪兒去了?那些歌手們,又哪兒去了?

在《寂靜的春天》裏,作者說明了鳥兒們離我們而去是由於人類過度地使用化學藥物,從而導致的各種物質受污染,其中就包括了鳥兒們本身,它們賴以生存的森林與食物,而在食物鏈的物質流動中,鳥兒自然受到了很大傷害。文中舉了許多的實例,也讓人着實覺得鳥兒似乎真的離我們遠去了,而如今的人們卻少有爲鳥兒的離去感到擔憂,而僅僅是沉浸於當今的生活——這樣的以破壞生態環境換來的“美好生活”。

“然而現在,一切都變了,甚至連鳥兒的返回也不再被認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鳥兒們就如這所說的那樣永遠回不來了麼?我們把鳥兒們傷害得太深了!僅是因爲這人類的“小康”生活,我們便毫無顧忌地開發土地,砍伐森林,挖掘石油,又採取各種方式讓這些可愛的朋友們都離我們遠去,讓這個原本屬於大家的世界已經在苟延殘喘,僅剩一片片的荒地罷了。

我們絕不能讓春天失去了歌聲,失去了它原有的那一份美。我們該行動了!該爲鳥兒們做出些什麼了,該爲這個世界做出些什麼了!

我想,多擡頭看看我們的天空吧,多關注我們的世界吧。我們要去保護每一個生靈,受傷害的可也不僅僅是鳥兒們呀!也許,我們就少用點兒化學藥物吧,就多種點兒樹吧,讓這大地有喘息的機會吧,讓這世界再多幾片森林吧,鳥兒們,需要一個家呀,這世界,需要一片綠呀!我們就少去捕殺、殘害這些朋友了吧,就讓他們還能夠與我們共同生活下去吧。也把垃圾都歸集好來吧,這片土地,並非每一處都是垃圾場呀。就將廢氣都處理好來吧,我們的世界,可也不能再只是灰霾瀰漫呀!

我想,當某一天,這世界上不再有一張張捕鳥網,森林多起來的時候,大地綠起來的時候,空氣清新起來的時候,那——就是鳥兒歸來的時刻了吧,就是歌聲回返的時刻了吧,那個屬於我們與鳥兒共同的美麗春天就會回來了吧。

我明白,人類不是孤立的,我們需要鳥兒們的存在,需要一個美麗的春天!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 篇四

《寂靜的春天》的作者是一位女性,這本書在1962年出版,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革命,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的革命,這本書的出版給作者帶來了許多壓力,與破壞環境的劊子手作着鬥爭。由於時代的。不同,本書的內容在我們看來彷彿是一種常識,因此,本書的內容會使我們感到有些枯燥。所以,我希望在閱讀本書時,我們可以堅特以下原則,結合當時當地的情況去討論書中的內容,儘量不帶個人態度去閱讀本書。

同時,作者的描述與刻劃使本書有一種相對溫和與舒緩的氛圍,但是,這種相對的舒緩與輕鬆的氣氛渲染使面對的問題的嚴峻性更加地凸顯。在童話中,環境總是鳥語花香,但是,當童活中的鳥語花香變爲了赤地千里,黃沙盡掩時,童活的魅力已失去了大半,使問題嚴峻性凸顯無疑!在本書中,作者並沒有使用一些特別高深莫測的名詞與術語來自說自話,她通過嚴密的邏輯性使人進行閱讀,對我來說,最經典的一幕是對於鳥類減少的分析,一步一步,引人入勝。

通讀這本書之後,有三個點令我記憶深刻,序言中對作者對保護環境堅特;文章中對觀點的淪證;對保護環境方式的希冀。第一點使我明白了樹主保護環境的意識的不易與獲得支特的艱辛,正如阿爾·弋爾所說,蕾切爾·卡遜用生命與破壞環境的不良企業作着鬥爭,不斷受到敵人的無恥中傷,因此到了今天,纔有從小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的情況發生,有一種“苦盡甘來”的使命感。第二點,內容是我們相對熟悉的,食物鏈中的毒素會不斷積累,影響人類健康。但當這個結淪從上個世紀的人口中提出時,他的先進性可以想象。並且這個觀點的淪證過程也讓人眼前一亮,既充滿了女性文風的柔和與學者邏輯的嚴密性。笫三點中對滅蟲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雖然具有一定的侷限性,但是仍找到了一條解決途徑,令人欽佩!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 篇五

人生沒有一帆風順,惟有堅強地應對。但在當今時代,對我們生命構成威脅的還有一種“很難看見的危險”——即來自於我們所生活的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北方的沙塵暴和霧霾,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地震、洪水、低溫冰凍、高溫乾旱,原油泄漏;患癌症、白血病等過早離開的人,在我們身邊逐漸增多。一樁樁,令人觸目驚心。是什麼原因給我們帶來了世界末日般的感覺?我們對環境到底做了什麼?

最近讀美國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的名著《寂靜的春天》,對上述環境問題纔有了比較清醒的認識。

在這本書裏,卡遜以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辯的論點揭示了化學殺蟲劑、除草劑乃至洗滌劑對生態環境(昆蟲、雜草、水、土壤、森林等植物、鳥類、魚類等野生物)造成巨大的破壞,最終不僅沒能有效控制自然(昆蟲產生抗藥性,豕草有了開曠的生長空間),反而還給人類帶來滅頂之災(與疾病和缺陷發育有關的染色體變態、癌症和白血病低齡化和發病率上升等)。最後她指引我們選擇一條遠離危險、保護地球、與其他生物共同分享地球的新的道路——可持續發展之路(儘可能少噴藥、生物控制、“雄性絕育”技術、引誘劑、利用微生物控制昆蟲等)。

書中還有兩點給了我很深的印象:一是,發現DDT的殺蟲性的人獲得了諾貝爾√本站★√獎——由此我想起了20世紀最糟糕的發明(塑料袋)和毒奶粉事件,結論是:科學應當爲人類造福,而不是危害人類。二是,癌症的產生和環境中大量存在的致癌因素密不可分,研製治療癌症的“神奇藥丸”固然重要,而查明環境致癌因素,並消除或減少它們的衝擊影響,以預防爲主來與癌症鬥爭更是迫在眉睫的事。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 篇六

看《寂靜的春天》這本書之前,春天,顧名思義,在我心中都是萬物復甦的代表。我所能想象到的關於春天的場景,就只有生機勃勃。

聽到這個書名,我能感受到作者心中的憤憤不平,我也隨着作者的腳步,慢慢的理解這本書。

這是一本說明性的書籍,說明了因爲殺蟲劑而影響環境,導致殺蟲劑選擇了害蟲的抗藥性,從而一類類的殺蟲劑被淘汰,而藥性越來越強的殺蟲劑橫空出世。也使其威脅到人們的生活。

《寂靜的春天》的開文就是一記重擊式的描述:“過去未工業化的年代,每年的春天都有着數以百計的鳥兒於天空翱翔,或於樹叢間鳴啼着悅耳的歌聲。然而現在因爲大量使用DDT等殺蟲劑,導致鳥兒不再飛翔、鳴唱……我們還能在春天時聽到鳥兒的歌聲嗎?”看完之後,我被震撼了,這是一種怎樣的因素纔會使作者開門見山,直戳內心……我開始好奇。

“每年的春天都有着數以百計的鳥兒於天空翱翔,或於樹叢間鳴啼著悅耳的歌聲。”這不正是我心目中的春天嗎?可是卻由於各種原因,而“導致鳥兒不再飛翔、鳴唱……”春天沒有鳥了,沒有小鳥了,因爲大鳥吃了蟲子,而蟲子體內有農藥……

一邊威脅着大自然,爲了利益謀生;又一邊感慨,感慨這世界爲何越來越灰暗,人們往往都是如此的,這般的自私。

通過這本書,我不僅懂得了,也看透了,世界已不再如初般美麗,害蟲變得高等,人們卻被利益衝昏了頭腦。環境被破壞,責任終究會被推卸給害蟲,於是便想出新的對策,研製新的殺蟲劑,其實,之所以環境被破壞,罪魁禍首不是害蟲,而是我們,人類自己啊!

我希望不管是哪個領域,都充滿着和諧;不管是哪個領域,都有一片藍湛的天,而世界也不會被污染。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 篇七

“春猶如一朵美麗而聖潔的花,但是這朵花正被人們搞得面目全非。”

讀完《寂靜的春天》,我受益匪淺,其實應該說讀完每一本好書都會這樣。

選擇這本書呢,主要還是受劉慈欣《三體》的影響,我從《三體》中瞭解到這本書,起初對本書的瞭解僅限於“《三體》靈感來源”。

後來瞭解到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偉大的生物學家、作家。

這位偉大的女性用筆和大量的實例來喚醒那些所謂的“專家”,喚醒那些被金錢迷惑的人們。

《寂靜的春天》推動了DDT等化學殺蟲劑的限制使用,直接促進現代環境保護運動的發展,改變了公衆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可以說爲環境保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寂靜的春天”,既是春天,本應鳥語花香,又爲何會“寂靜”呢?

原來,人們爲了提高作物的產量,不計後果地使用以DDT爲代表的各種化學殺蟲劑,從而導致了無法彌補的傷害。

人們得病的機率高了,牲畜也會莫名其妙的死去……

各種新型的病毒肆虐。

人們再也聽不到鳥兒的鳴叫,再也看不到水中歡快遊動的魚兒。

有的只是體內毒素積累的“毒物”,可笑的是,許多“毒物”還經常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

我從網上了解到:在春季的一天,作者卡森的一個做護林員的朋友告訴她,這個春天沒有任何鳥兒的足跡,連蟲子都很少見了,作者感到十分奇怪,於是經過調查,她知道了真相,寫下了這本書。

卡森第一次對人類意識的絕對性提出了質疑。她所堅持的思想爲人類環境意識的啓蒙點亮了一盞明燈。

世界上又有多少人擁有保護環境的潛意識呢?

反觀那些明知故犯,見財眼開的人卻又是數不勝數。利益在某些人看來,比命還重要。

說實話,從小到大,我對保護環境的認識僅限於不隨手亂扔垃圾、植樹造林什麼的。

但,這並不算膚淺,這至少比那些只會嘴上說說,就把自己吹得多高尚的人要好很多。

如果每個人都爲保護環境做出一點“舉手之勞”,那麼環境也會好許多。

其實,許多人都是被“利”“欲”給迷惑了心志,要從根本解決問題,首先要克服“欲”,也就是需要“知足”,知足常樂,不能爲了眼前小利而失去長遠的未來。

在知足中積極進取,樹立正確的目標。

還有,我們應勇於揭下虛僞與謊言編織的糖衣,正視現實

如若不然,到最終,只不過是演了一場自欺欺人的鬧劇罷了。

卡森的《寂靜的春天》很深奧,我並不能完全理解它,以我的知識層面,也不可能做到那個地步,但我知道,就憑我所理解的,也足以爲世人敲響警鐘了。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 篇八

我第一次聽到《寂靜的春天》時,就不由得產生了一絲疑問。寂靜的春天?春天不應該是生機盎然,百鳥爭鳴,百花爭奇鬥豔的嗎?怎麼會是寂靜的呢?抱着這個疑問,我翻開了書頁。

作者蕾切爾·卡森首先給我們描述了一個生機勃勃的小鎮,一切看上去都是那麼歲月靜好,直到有人類搬來,就此打破了這個平衡,整個春天,寂靜了下來。隨後卡森拋出了一個疑問“究竟是什麼東西把美國大量城鎮的春天變得如此沉寂?”在之後的文章中,卡森給出了答案——是人類。

這回答,在意料之內卻又在意料之外。對此卡森舉出了一系列實例。批判了20世紀40年代的人類是如何將春天一步步逼向寂靜的。人類不斷地研製和使用農藥,而農藥對生物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卡森對此表明了“它們名叫‘殺蟲劑’,但準確地來講,它們應該被叫做‘殺生劑’。”的看法。

當時的經濟家們爲了盈利,不惜摧毀生態系統。而農民們以爲這隻會消滅昆蟲和雜草。沒想到最終受害的還是自己。這些看似荒謬的事情,確實實實在在發生過的。

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我們現如今的處境,環境污染。環境的污染看似與我們沒有太大關係,無非就是霧霾大了而已,但並不是這樣。環境受到污染和每個人都有關。每個人都應該行動起來,保護環境。不然受到傷害的只會是自己。

我們和動植物,是處於平等的狀態。環保,纔是我們當前該做的。只有這樣地球才能恢復如初,人類才能擺脫目前的窘況。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環保!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九

《寂靜的春天》是世界環保之母蕾切爾·卡森1962年出版的生態文學一書。

蕾切爾·卡森美國海洋生物學家,一生立志於研究環境資源保護。生態文學是比較枯燥無味的,如果你對生態學有興趣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整本書講述了諸如狄氏劑,氯丹等農藥,殺蟲劑,對破壞生態帶來一系列的連環效應,導致無限期的惡性循環最終由人類自己買單。正如本書結尾所說:“這些化學武器對付昆蟲之餘,已經調轉槍口,來對付和威脅我們整個地球,這是我們時代的巨大悲哀。”

“人類的遠見和自制力已然消失殆盡,人類將毀滅地球並隨後毀滅自身。”這是此書卡森獻給阿爾伯·特施維茨時開篇引用他的話。初讀此書會讓你找不頭緒,又或者說寡淡無味,那些所謂的滴滴涕啊,化學物質啊,各種各樣的昆蟲聽起來很耳熟,卻沒有深度的瞭解。隨着一章章由淺入深,以點帶面的講述,我開始頭皮發麻觸目驚心,當讀完全書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心不能平靜,原來我們身處的環境並非我們肉眼所及皆美好。不知不覺中,我們嚥下了多少殘留殺蟲劑的食物?我們又吸進了多少含有化學物質的有害氣體?我們又喝了多少年滲透於地表水中的農藥?不敢想象。

以前在鄉下,經常聽到村婦們聊天:那個什麼菜生蟲了要噴點藥,稻子發瘟了要打藥,茶棵被蟲子吃了不打藥不行等等。當時我們對此一無所知,總以爲莊稼長蟲子就跟人生病一樣,長蟲子就用殺蟲劑天經地義,有什麼好奇怪的。我還跟媽媽去過地裏,看見媽媽把藥粉倒進小噴壺,裝上水再抽動活塞,使融化後的藥水呈噴霧狀落在菜苗上。稻田和茶棵,則是背上約能裝十幾升水的噴霧器,左手放拿着長長的出水管,右手上下按壓把柄,在田地裏來回穿梭,藥物便輕輕的灑在禾苗與茶棵上。一陣風吹過,也可能隨風飄灑在田間地頭的野花野草上,又或者不經意間灑在昆蟲身上,再或者藥物落在土地上被滲透於地表水中肆意橫流。然後就像書中說的那樣,食物鏈或從頂端或從底端開始,被無限循環,中間無論哪個環節人類都脫離不了干係,因此卡森說“控制自然”這個詞是妄自尊大的想象的產物。

晨雞初叫,昏鴉爭噪,哪個不去紅塵鬧。如今的日月晨昏很多隻能憑記憶去回味那些有過且日漸消失的畫面。很多年沒有聽見夏日的蟬鳴聲,以及夜間撲閃着流光的螢火蟲。其實這些在未讀此書時,我不曾在意,當書中說到曾經被知更鳥,鴿子,松雞及很多其他鳥兒的合唱撩動的春日清晨,如今卻一片死寂,毫無聲響,只剩下如鐵的寂寞……我才猛然驚醒,這些原來在我兒時嫌棄過的噪雜聲不知何時以消失殆盡,那些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堂前燕已很多未來家中築巢。或許我們在日復一日的繁忙中早就忘了這些,又或許生活的麻木讓自己根本無從去想。這些原本稀鬆平常的人與自然和諧的場面,如今很難再現,一切當時只道是尋常。

家在秀麗的率水河畔,童年的快樂便是在河裏摸魚抓蝦撿螺螄,水草也極爲豐富。水是那麼碧綠清涼,在淺水灘的石頭下面,兩手輕輕一摸,總是能摸到二寸來長的石斑子或呆子魚,有時也能摸到滑溜溜的泥鰍。河邊的草叢裏對着簸箕口的方向使勁踩幾下,小河蝦小螃蟹便被無情的趕到簸箕裏,成了口裏的美味佳餚。村民有時也會藥魚,顧名思義就是往河裏投藥將魚毒昏或者毒死,每每此時河裏總是有許多的村民樂此不疲的撿着玩着說笑着。據說這是一種對人體無毒的草藥,但到底對人體有沒有毒性也無從考究,只是吃過魚的人都還看似好好的活着。現如今回想起來覺得很可怕,怎麼對人體無害呢?或許只是因爲留存魚體的劑量太小,加之烹飪以後毒性減弱才未對人體造成明顯的傷害,而這種殘留的毒性會不會長期停留在人體內,造成永久性的損害仍是個未知數。

現在都說買菜要買有蟲眼的菜,起碼那是不打藥或者藥水相對較少。等你讀了本書你就會被大量的事實數據所震驚,因爲滲入到土地當中的藥物殘留成份會保持很久,所以不要以爲近期沒使用過藥物就是安全的。就連蒲公英隨風落到別處的過程中,都有可能被牽扯到其他動植物身上,還有什麼是安全的?以前一直不明白爲什麼有些食物會註明特供專供或者內供,而這些食物通常不會流入市場,尋常百姓也是望塵莫及。其實倒回頭想想,誰又能保證這些特供專供就絕對的安全呢?

十幾年前綠洲中密度板廠很是紅火了一段時間,不僅帶動了經濟發展,每年上交財政稅收對於一個沒什麼產業支撐的小縣城來說,確實很可觀,同時還解決了相當多的勞動力,老闆的口袋日漸鼓起。此時,從政府商人百姓三方角度來看,似乎都達到了共贏各得其利,何樂而不爲?除了漸漸裸露的山體和日益被污染的河水。當源源不斷的污水被大量排入河道中,青青的河水慢慢成了烏黑色,小魚小蝦無處可逃橫屍河面。附近的村民這才反應自己賴以生存的環境被極度破壞,這條河終年不斷流向下游,而下游又有多少居民,動植物受牽連,簡直不敢想象,這就是我們一味追求經濟效益所付出的代價。正如書中所說:我們如今的管理模式是浮士德式的魔鬼交易,我們取得了短期利益,也因此付出了長期巨大的代價。記不清哪年這個廠終於被要求停廠,河水又漸漸的回綠了,小魚小蝦也有了安身之所,一切彷彿又迴歸到了從前的和諧狀態。如今每次經過,看着偌大的廠區閒置的廠房,我有種說不出的感受,一是慶幸這片天空終於不再有混合着刺鼻氣味冒着黑色濃煙的空氣,二是傷感於那麼多勞動力散落在各地,其中也包括我的同學。

眼下正值茶季,漫山遍野的茶葉地裏插着小木棍,上面貼着黃色的粘紙,據說是爲了黏住來往的各種飛蟲飛蟻。媽媽說近幾年茶棵地裏的雜草再也不允許使用除草劑,而是人工挖地除草,因爲之前檢測出茶葉樣品裏有除草劑殘留成份。雖然此舉增加了茶農的勞動量,但這樣可以保證茶葉的品質,品質上來了還愁銷路不好嗎?銷路好了,茶商們有錢掙,給茶農的價格自然也會水漲船高,茶農們也就高興了,如此便會進入良性循環,最終受惠的還是我們自己。

我們長期以來一直行駛的那條路看起來是舒適、平坦的高速公路,我們可以加速前進,但路的盡頭卻有災難在等着我們。如果我們不重視環境保護的話,不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災難永遠會出其不意的'來臨。

卡森的春天是寂靜的,但卡森的吶喊不會寂靜,卡森以後的春天終於有了聲響,世界開始有了迴音。從國家設立環保局之時可以得知,國家對於環境保護的重視與決心。而我們也需從自身做起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河邊的柳芽兒又抽出新綠,山上的百花早已競相開放,偶爾看見草叢中數只偏偏起舞的蝴蝶,原來春天悄無聲息的來臨了。

如果可以的話,建議大家在這個春天,用心去讀一讀卡森《寂靜的春天》,相信你會對你所處的環境有着全新的理解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