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教師讀書筆記《新課程的故事與解讀》

第一篇:《新課程下語文教師的新觀念》讀書筆記

教師讀書筆記《新課程的故事與解讀》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新課程像那清新的春風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課程那嶄新的理念猶如春風化雨,滋潤了教師的心田。這次的課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內涵十分豐富,洋溢着時代的氣息,充滿了創新精神,它標誌着我國語文課程的改革與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更是參與者。那麼,對一位語文教師來說,如何面對這次課改呢?

首先,要對課程改革充滿期待,傾注熱情,努力去研究新課標,從理念上準確把握理解新課標的精神。然後,要積極地大膽地去實踐,只有實踐才能把新課標理念變爲課改的實際行動,也只有實踐才能把新課標轉化爲活生生的教學成果。“人生能有幾回搏?”我們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執着地研究,不斷地實踐,立志在爲課改作出貢獻的同時,把自己鍛造成新世紀優秀的語文老師。

其次,要更新觀念,對《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理念,要準確理解,並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全面體現。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重新認識教學內容。要改變教科書是教學的唯一內容的狹隘認識。教科書是教學的基本內容。語文教學資源無時不有,無處不在,而且會不斷再生。作爲新世紀的語文教師,要有開發語文教育資源的意識,有整合包括教科書在內的語文教育資源的能力。課前引導學生觀察、調查、查閱相關資料,爲學習課文做好準備;課中引進相關文字、音像資料,特別是適時、適當地結合課文進行補充閱讀;課後適當拓展、延伸,或引導進行實踐活動。今後的教師,不應是照本宣科的教書匠,而應當是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者,語文課程的建設者。

二是重新認識語文教學。要改變以往的“以教師爲中心”的教學方式。新課標倡導 “要構建自主、開放、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等這些富有時代特徵、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樹立學生是教學主體的思想。教學的參與者是教師和學生,其中學生應爲主角。在對話的過程中,師生不僅是平等的,而且應凸現學生主體的地位。在課堂中,教師首先是參與者,與學生平等交流,其次纔是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課堂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場所,學生應暢所欲言,自主互動,讓學生充分地說出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問題讓他們去提,問題讓他們去議,答案讓他們去辯,結論讓他們去得。只有這樣,學生纔會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這纔是新課程下充滿生命活力的新課堂。今後的語文教師,不應是“授之與魚”,終年辛勞而收效甚微的塾師,而應是“授之與漁”,教導孩子擁抱生活,在游泳中學會游泳的教練,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使語文素養得到全面提高的智者。

新課程期待着老師們重新審視對職業角色的定位,把自己從“神壇”中請下來,能與生爲善;把自己從“經驗”中請出來,敢自以爲非。期待着老師們正確地發掘其內涵,變通地實踐其要求,給學生烹調出豐盛的素養套餐。期待着老師們來關注孩子們的學習方式,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規,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課堂上少一些“話語霸權”,多一些百家爭鳴。

“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發展”爲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未來人才的培養目標。面對這個大課題,面對新課改,讓我們大膽地去實踐,留下我們共同探索的足跡吧!

第二篇:《新課程——說課聽課與評課》讀書筆記

近期我閱讀了《新課程——說課聽課與評課》一書這本書立足於推進改革深化改革這一原點.叢書中問題的提出與解決均來自於全國各地實驗區的研究與實踐.書中帶着新課程的理念敘述着改革實踐中的問題與解決激發着教師的熱情聰明與信心.全書共分5個章節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闡述與分析着課程改革的背景平臺橋樑及如何正確進行說聽評課最後還展示了一組優秀案例給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空間也給正處在改革摸索階段中的老師指明瞭方向書中對於每一個理念的產生操作實踐與反思都有具體的一個過程與評析.因爲這些問題均來自教師的實踐

目前一些名校在作經驗交流時都談到了教研活動的重要性與有效性是推進教學質量的要害.對此本書中就這個問題闡述了實踐中的問題摘錄如下:1 傳統教研製度的弊端.傳統教研關注的重點是教材教法和學生的學業成績對教師的專業發展關注很不夠教研活動大多是組織教師學習教學理念研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等.這種教研方式效率不高而且教師個體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學校與研究機構之間缺乏溝通與聯繫長此下去就會導致教師視野狹窄心態封閉妨礙教師個體成長有必要對教研組織的結構重新構建使之產生能夠適應不同層次學校的教研組織結構.

2 構建新奇的教研組織結構

在讀了這一章節之後對於採取有效的教研方式頗有同感.專家評課就是藉助專家的教育聰明反思教師教育的行爲及其今後的教育理念提出問題的要害所在並提供適合於當時場景的可供選擇的行動方式.當教師在傾聽過程中意識到該場景所蘊涵的理論在實際場景中的聯繫與應用方式時就會有"豁然開朗""茅塞頓開"之感專家的評課過程不僅向教師展示了具體的"教育聰明"同時給教師提供了一種反思的示範.就如我數學組在教研活動中就十分注重評課這一環節當資深老教師評課時我們會發現許多我們不曾意識到的環節老教師卻捕捉到了並從理論依據出發結合現場教學效果與學生的反應融合在一起加以點評聽得我們心服口服.如:課堂中應發揮學生主體性適時收放要相信學生的能力.千萬不要侷限學生的思維讓其走到教師預先設計好的軌道上來這樣學生的諸多潛能均被扼殺.這就是學生學得過死思維侷限的根源所在.經過老教師的評課之後.我們不僅知道如何直接改進自己的教育行爲另一方面也學會了如何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爲.所以邊進行學習此書中的有關理念邊結合自身的實踐即時反思共鳴會對自己今後的教學十分有益.

第三篇: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讀書筆記

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讀書筆記

一、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貫穿這輪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爲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爲了每位學生的發展。這本書,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習方式以及學校文化重建的角度,具體闡述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走出知識傳授的目標取向,確立培養“整體的人”的課程目標;破除書本知識的桎梏,構築具有生活意義的課程內容;擺脫被知識奴役的處境,恢復個體在知識生成中的合法身份;改變學校個性缺失的現實,創建富有個性的學校文化。

(一) 走出知識傳授的目標取向,確立培養“整體的人”的課程目標

“整體的人”包括兩層含義:人的完整性與生活的完整性。追求學生的智力與人格發展,同時注重個體與自然、社會的聯繫。

1、 謀求學生智力與人格的協調發展

傳統的課程過於追求學術化,專門化,忽略了非學術性知識,如學生的生活環境與經驗閱歷,導致學生片面發展。同時,機械的、“填鴨式”的教學忽略了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和否定性,忽視學生的自主性。因此,新課程改革把統整學生的知識學習與精神建構作爲具體改革目標之一。

爲實現這一目標,新課程首先通過制定國家課程標準的形式代替教學大綱。國家課程標準是對學生某一階段的的學習結果作出最低、共同的要求。比原有的教學大綱更重視個體差異,重視學生個體的理解、想象和創造,這爲學生的經驗進入課堂調開了方便之門。

其次,國家課程標準把“過程與方法”作爲和“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同等重要的目標強度加以闡述,承認過程本身不僅具有手段性價值,亦具有目的性價值。

2、 追求個體、自然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新課程首先用一種整體主義的觀點從三大關係上規劃培養目標,即學生與自我的關係,學生與他人及社會的關係,致力於人的自然性、社會性和自主性的和諧健康發展,以培養人格統整的人。

其次,新課程強調學生的生活和經驗迴歸,把自然、社會與自我作爲課程開發的

基本資源。如作爲新課程亮點之一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就圍繞這三條線索。

(二) 破除書本知識的桎梏,構築具有生活意義的課程內容

此基本理念就是將學生的生活世界與科學世界聯繫起來。

1、增強課程的生活化

增強課程內容的生活化,加強課程與學生生活和現實社會的聯繫,意味着課程要直接面向社會,與生活融爲一體。其實每個人學習就是爲了能夠學以致用。因此,新課程是向學生呈現生活經驗,並把它們納入到學生生活世界中加以組織。

2、凸現課程的綜合化

以往,課程呈現給學生的是分門別類的知識,使學生在現實生活世界中難以進行整合運用。因此,新課程對課程結構進行了重建,強調綜合性,加強選擇性並確保均衡性。《綱要》規定:“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國小階段以綜合課程爲主”;其次,新課程還設置了許多“綜合性學科”。

新課程實現了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統整,保證了每位學生的全面、均衡、和諧的發展。

第四篇:新課程讀書筆記

新課程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學生的學習開始趨向於主動合作探究和創新教師的教學表現則要求更加民主靈活.隨着教學改革的深入和小班化教學的推進小組合作學習被廣泛應用於中國小教學實踐現已成爲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被人們譽爲"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它的產生主要是出於克服傳統教學存在的"一言堂"弊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然而由於一些教師缺乏對合作學習精神實質的正確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義在教學實踐中出現了一些偏差.

下面的這些鏡頭在我們的課堂上經常可以見到:老師一發布合作交流的指令後學生匆忙分組每個人都在說話可誰也聽不清其他人在說什麼;有的是學優生在唱獨角戲一個勁地嚷嚷而學困生只有充當聽衆的份了;有的學生茫茫然不知所措;更有一些紀律較差的學生乾脆在自顧自玩耍……幾分鐘後甚至更短的時間老師一聲令下"停"全體學生立即安靜下來.討論完畢被老師點名的學生一張嘴就是"我認爲……"而有的學生則一問三不知.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合作有效嗎表面上熱熱鬧鬧而實際的教學效果到底怎樣呢顯然這樣的小組討論其所以不能產生合作學習的效果是因爲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合作學習並沒有真正發生.

從目前課堂教學實踐來看小組合作學習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分組不科學;時機不當;時間不足;教師指導不到位;評價不全面.深究其原因關鍵在於教師對合作學習的理論和策略的掌握不到位以致出現合作學習僅僅成爲一種時尚.但從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與實施的實際情況來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注重形式忽視實質缺乏實效的現象.有的老師甚至把合作學習當成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開課必用有的則機械地把它作爲好課的評價標準之一.

的確與傳統教學相比它能有效地創設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18世紀初蘭凱斯特和貝爾兩人在英國首創因團體施教採用合作學習方法.後該模式傳入美國得到著名教育家杜威的讚賞.合作學習的真正興起是在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由於它能夠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改善課堂心理氣氛促進學生非智力品質的發展在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改進教學質量等諸多方面實效顯著因此很快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逐漸成爲目前國際上採用的一種主流教學理論和教學策略.在美國有衆多專門研究合作學習的教育機構並且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促成了合作學習在理論和實踐上的蓬勃發展.

合作學習是以小組活動爲主體而進行的教學活動是一種依據整個小組的成績獲取獎勵認可的課堂教學技術.它通過同伴之間的合作互助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轉換爲小組之間的競爭.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合作學習把班級看作是由幾個組組成的"個體"無論什麼形式的學習都以組爲單位因此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的合作精神儘可能減少兩極分化現象.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着積極作用.教師應針對日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加強研究和探索不斷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1合理分組優化組合.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存在着智力能力愛好等方面的差異.爲了使他們能最大限度地互補學習發展智力培養能力老師在分組時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力量均衡"的原則人數以4——6人爲宜兼顧男女比例.當然小組組成也可以是動態的.

2選擇適當的內容和時機.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教師應當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選擇有利於產生爭論的有價值的而且是個人難以完成的內容.此外還應當選擇恰當的時機如方法多樣時學生思考出現困難時意見不統一時.選擇的關鍵在於提出的問題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機是不是值得討論的問題.如果提出的問題過於簡單討論將變成一種形式.在一節課中也不宜安排過多的小組合作學習次數和時間防止隨意性與形式化.

3提供充裕的合作學習時間.沒有一定的時間量作保證合作學習將會流於形式.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討論交流的時間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和相互補充更正辯論的時間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智慧都得到發揮.在合作學習之前還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因爲只有當學生在解決某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時進行合作學習纔有成效.

4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多地關注學生.進行小組交流時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是否真正參與到討論之中要關愛每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成長.教師要對成功討論的小組進行表揚並注意對討論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幫助.

5採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二是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教師除對小組學習結果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外更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

xx年8月19日

第五篇:《感動教師心靈的教育故事》讀書筆記

拜讀了《感動教師心靈的教育故事》這本書,我認爲在每一頁中除了寫着“愛心、良知、思考、責任”以外,還充滿着智慧的火花。在對學生的調查中,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的標準也是除了“學識淵博、正直善良、很熱愛學生”以外,還有“很有智慧”這一條。所以作爲老師我們應該做個充滿智慧的老師。

我由衷地佩服作者,尊敬作者,因爲作者用他的智慧化解了一個個棘手的教育難題。從事蹟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無論是在對後進生的轉化還是在對優等生的培養中,除了他對學生有一顆負責任的愛心,還有他的智慧在裏面。

衆所周知,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但是教育也要講究方式方法,而正確方式方法的選擇就要靠我們的智慧,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瞭解他們的愛好和才能,瞭解他們的個性特徵,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瞭解他們的所需所求。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瞭解孩子,不瞭解他的智力發育,他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天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要想了解學生的各個方面,就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縝密的思考能力,還要有較強的表達能力,只有具備了這些,我們才能知學生所想,解學生所爲,才能與學生進行更好的交流,而交流是教育的前提。以前我也想過該怎樣幫助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想過該如何吸引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讓犯錯誤的學生能比較容易的改正他的缺點 ??但是有許多時候,苦於找不到好的方法。從作者的教育手記中我知道了要教育學生得學會尊重學生、表揚學生。做老師不要高高在上,要蹲下身子,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出現的問題。今天的孩子就如春天裏需要滋養的禾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涓涓春雨,要比電閃雷鳴傾盆暴雨更能滲入土壤。還有要讓學生學會自我教育。“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要多一點人情味,大人有時也會犯錯,何況是還是孩子的學生呢。因此利用集體的力量,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許多時候比老師苦口婆心的說教強很多。

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的體會到教師之愛首先是尊重和信任,尊重和信任是激活教育智慧的因子。而要做一個有智慧的老師,就要不斷的學習,把學習滲透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讓教育智慧流淌於我們教育生活的一點一滴,每時每刻。

我們這一代成長於一個物質、精神都比較平淡的年代,沒有網絡,沒有遊戲,沒有太多的娛樂活動,也沒有更多的誘惑。在傳統家庭的“雙目”和“書中既有黃金屋,書中又有顏如玉”世俗觀念的監管下,使我“安心”地讀了一些書。讀時字要一個個去認,句須一句句去理解,意要一段段去思索,思想也一步步地提高。沒有精彩畫面,也沒有伴奏音樂,更沒有旁白點撥,靠的是自己不斷讀、反覆感、努力悟,終於成長爲一名能引領他人走上閱讀之路,培養讀書習慣,豐富精神生活,純煉思想境界,使他們繼續乃至終身閱讀書籍而不斷成長的“靈魂的工程師”。

一.“唸書”是成長階梯 記得在我剛進學時的房間裏,擺放着祖傳的兩隻不穩的書櫃,據說是爺爺特給我提供的條件,那裏面全都是書。從連環畫到康熙字典,應有盡有,曾有多少次抱書入眠,也曾有多少次單人關在家裏,靜靜地沉浸於書的海洋,在那裏遨遊、徜徉。小人書讀到高興處,會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臉上洋溢着欣喜的神情,綻開舒心的笑容;進入國中稍長大後讀到情節悲傷處,便爲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而傷心不已,流下同情的眼淚;到了高中時讀到幽默風趣處,常常禁不住開懷大笑,覺得妙不可言,讀到深奧之處,總要皺起眉頭,冥思苦想,讀到優美的詞句,會動筆摘錄,細細品味。書既像是一位充滿智慧的老人,不斷啓迪我,也像是一位真誠的朋友,跟我面對面的交談,又像年輪一樣一頁一頁地推着我漸漸地成長。特殊的條件,特別的環境促使我愛讀書,因爲書給予我知識和智慧,也給予了我情感和力量。隨着年齡的增長,我漸漸明白了,讀書使人成長,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們的精神食糧。

二.“讀書”是人生積累 回望巍巍中華五千年,有多少文人墨客對書籍情有獨鍾,對於讀書,他們又有多麼熱烈的情懷。“眼前直下三千字,胸前全無一點塵”的詩境告訴我們,書是人性的淨化器,給人心靈盪滌,使人大徹大悟。“爲中華崛起而讀書”的一聲呼喊留給後代幾多震撼,幾多警覺! 1

開始的讀書,全憑自己的性情。《汪國真詩選》的優美文字讓我感受生活之美、青春之美;《自然與人》,使我知道了自然界中不少的奧祕;《中華讀書報》,讓我瞭解了古今中外,驚歎這世界之大;以及中教師的經驗文章,試着用別人成功的經驗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我用好奇、熱情和青春的質樸開始着我教書育人的路,讀書給了寬闊的教育視野。《工作像螞蟻,生活象蝴蝶》讀後,便沒緣由地喜歡上了這句話:象螞蟻一樣工作,象蝴蝶那樣生活。工作是生活的手段,其中有煩惱,有壓力,也有快樂。但我們要把工作中的無奈化界,變成樂趣,在樂趣中完成工作,在工作中慢慢成長進步。正象螞蟻那樣,勤奮、執着,從一點一滴開始,由聚沙成塔。你也許會說,螞蟻算什麼,微小而脆弱,密密麻麻中不能彰顯個性,可這就是生活,平凡人的生活。蝴蝶是從毛毛蟲稅變成的,這個過程是一種昇華,從一種低的狀態到高的境界的質變。這個過程中,有等待、探索、追求、期翼、盼望、喜悅,儘管等待的過程漫長,也有風雨,但絕不會因此而惋喪。因爲夢想總是美好的,且就在不遠的地方,生活正源於此。想必蝶的美麗也一定包含着毛毛蟲的青澀和蛹的醜陋吧,所以如果最終可以擁有蝴蝶般美麗的生活,那麼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快快舞動你翩翩的肢翅吧,讓你的快樂和美麗感染着周圍的每一個人,終將成爲他們的快樂。

三.“教書”是氣質昇華 隨着躁動青春的逐漸遠去,我的讀書也多了一份沉寂和思考,這段時間我最愛看哲學、雜文和生物學教育理論書籍。讀《方法》,給了我學習和生活尤其是教學中方法論的指導;讀《書屋》,讓我感受着生活的哲理;讀《雜文報》我學會了用思辯和批判的眼光對待一切,包括我教書育人的事業。讀書,有時已經分不清是工作還是休息,但這個階段的讀書更多的是一種執着,讀《中國小教材教學》,便有緣瞭解除所任教學科以外的學科教學;讀《生物教與學》,讓我能從課程的角度認識學科教學,近距離審視自己的教育;讀《教育研究》讓我能逐漸站在大教育觀的背景下看待教育。艱難並愉悅地讀着這些書,逐漸萌發並促使我作一些研究生物學科學素質培養的策略,並用執着撐起生物教學的一片原野,讀書堅定了我教育研究的勇氣。這期間,已不再滿足閱讀經驗文章,期刊中的理論文章是我的最愛,每讀到一篇有見地的理論文章,對我最近的一些思考和想法有所印證和啓迪時,總有一種無法言表的激動,慶幸生活中總有這樣的時光和心情。我用思考的明燈照亮我教書育人前行的路,讀書給了我教學實踐的自信。讀原著讀大師,是我讀書的新目標,我希望從古今中外教育大師們不朽的文字中,傾聽他們的對話,感受聖賢的思想,這已經讓我有了教書育人的虔誠。 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是一種氣質,更是一種修養,她是一種文化底蘊的折射,也是我們職業決定我們每個人應當具備的一種內蓄外揚的形象需求。不論你是否承認,我們在外人的眼中是一種飽經詩書代表,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秀才”。所以社會的大環境無形給我們找了一個得讀書的理由。其實我們10多年的求學生涯,讀過的書真是太多太多了 ,不說汗牛充棟,也得車筐累累。也許正是這些堆積如山的書籍,才放飛了我們的希望,實現了我們的夢想,成就了今天的我們。但當富有挑戰的新世紀迎面撲來,富有激情的孩子們困惑的看着我們時,我們沒有理由不去與書爲友,沒有藉口不去以書爲鑑。激烈的新課改,嶄新的師生關係,無處不在的教學資源,無所不能的培養對象,真的讓我們眼花繚亂。咋辦?——去讀書吧。把古代的,當代的,中國的,外國的,不管他是魏書生還是蘇霍姆林斯基,也不管是嘗試教學法還是情景模式,讓我們把這些前沿的、極富衝擊力的新鮮事物當作奶酪一樣去咀嚼她吧!因爲她是一把金鑰匙,她能幫我們開啓困惑的大門,也能引領我們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既然今生我們有幸被書選中當作載體,去創造美麗的生活,註定一生與書糾纏,那就讓書來武裝我們的全身,改變我們的一生吧!真心的祝願我們的每一位老師都能給人一種氣自華的感覺,那將是我們爲人師的資本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