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教師讀書筆記摘抄《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

第一篇:葉瀾《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摘抄

教師讀書筆記摘抄《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

《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摘抄

葉瀾等等著

1、具有教育智慧是未來教師專業素養達到成熟水平的標誌

教師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現在教育、教學實踐中:

具有敏銳感受、準確判斷生成和變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新情勢和新問題的能力;

具有把握教育時機、轉化教育矛盾和衝突的機智;

具有根據對象實際和麪臨的情境及時作出決策和選擇、調節教育行爲的魄力;

具有使學生積極投入學校生活,熱愛學習和創造,願意與他人進行心靈對話的魅力。

(《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26頁)

2、教育智慧的作用

使工作進入到科學和藝術結合的境界,充分展現出個性的獨特風格。教育對於他而言,不僅是一種工作,也是一種享受。(《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26頁)

3、未來教師的理想風采

對人類的熱愛和博大的胸懷,對學生成長的關懷和敬業奉獻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養,複合的知識結構,在富有時代精神和科學性的教育理念指導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實踐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這就是我們期望的未來教師的理想風采。

(《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26-27頁)

4、審視教師的清貧

從比較公正的立足點看,其實教師從事的教育工作是一項物質待遇比較清貧的事業。但教師會遇到什麼樣的貧乏?“什麼樣的貧乏?是沒有錢而造成的生活的貧乏?靈魂的貧乏?精神的貧乏?潛力的貧乏?生命的、希望的、夢想的、期望的貧乏?如果在這些方面有所欠缺的話,再多的錢也無法改變這種貧乏的狀態。”(引號是美國葉維尼·凱博士《金錢哲學》中的話)最爲教師,……如果您總被前途無望、一籌莫展的情緒所困擾而停滯不前,那麼您的職業生活也就很難充滿歡樂、趣味、承諾和認可。難怪有人說:“最艱鉅的勝利就是對付消極觀念所取得的勝利”;是擁有堅定不移的信念所取得的成功,因爲信念是一個充滿完整人性的性格品質,是人的確信所具有的肯定性和必然性。由此看來,教師的人格不能清貧,教師的精神不能清貧,教師的教育愛不能吝嗇!雖然有的教師爲了生活的無可奈何而從教;有的爲了有個工作、有事可做而從教;還有的則爲了理想而在教育戰線上不辭勞苦、奮力拼搏。教師要能達到,任憑窗外繁花似錦,向其迷惑,仍心如古井清澈見底,穩坐教室,不爲所動的精神境界。(《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36-37頁)

5、教師責任感

如何使學生感到在學校安然自在、不受拘束,而且覺得學校充滿創造的活力,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幫助學生髮展學習的一般動機,使每種學習活動切合學生,喚起對各種學習材料和生活問題相互聯繫的意識,以及創造有利於學習的情境,也是教師必須承擔的責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努力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同樣也是教師的責任。諸如此類,無須多言。每一個真正有責任感的教師,會用自己對教師和教育的理解,明確自己的責任,並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盡心、盡力、盡責。(《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55頁)

6、教師和學生的人際交往

合理的、理想的師生之間的人際交往表現爲師生心靈上、情感上的融洽,並不存在誰爲誰的利益關係,也沒有誰主誰次的權力不均衡。這種心靈的交往可促使師生產生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吸引的互動效應。師生關係的昇華――由師生之間的事際關係上升到人際關係,主要取決於教師的工作作風和他的人格品質,取決於師生彼此之間的信賴。……這種關係的質的飛躍可以使教師和學生都保持積極的情緒;教師由此對其職業生活充滿熱情,並對學生富有同情心和寬容、諒解的情懷;而學生則變得思路靈活、思維敏捷,從而提高了創造性和增強了智力效應。(《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65頁)

7、人師的境界

擁有教師德性的教師可堪稱名副其實的人師。而人師本身就是一部非常生動、豐富、深刻的活生生的教科書。人師達到了高於並超越教材的境界,能夠給學生遠比教材多得多的東西。人師對學生的心理了如指掌,能夠想學生所想,想學生所疑,想學生所難,想學生所錯,想學生所忘,想學生所會,想學生所樂,以高度嫺熟的教學技巧和機智,靈活自如、出神入化地帶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用自己的思路引到學生的思路,用自己的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更爲重要的是,人師能在教學實踐中用自己的高尚思想品德薰陶感染學生的思想品德,用自己的智慧啓迪學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調節學生的意志,用自己的個性影響學生的個性,用自己的心靈呼應學生的心靈,用自己的靈魂塑造學生的靈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學生的人格。人師的教學境界會達到不教而教,即教的不是書本里現存的事實知識,而是無法物化在書本中的一種人生智慧。人生智慧是一種心靈的徹悟,是一種有美感體驗的豁然洞開。

學生一旦形成了教師和自己用全部身心滋養出來的人生智慧,其對於學問和人生就會有一種全新的感受和深層的把握,生存境界就會更加崇高。

(《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73頁)

8、教師的發展極爲重要

沒有教師的生命質量的提示,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的精神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的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創造精神。(《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3頁)

9、教師職業存在的三種狀態:

即以此謀生和養家餬口的生存狀態、體驗人生和品味幸福的享受狀態、服務社會和完善自我的發展狀態。

之一,“生存型”的教師――無奈的苦捱

(1)、把教師看成是知識的搬運工;

(2)、把教師的工作看成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3)、把教師職業當做尋找“更好”職業之前的跳板

之二,“享受型”的教師――吃苦也是享受

(1)、把學生的成長當成教師最大的快樂;

(2)、對平凡的工作充滿熱愛;

(3)、在付出和給予中獲得內心滿足

之三,“發展型”的教師――創造的幸福

(1)、把教師看成是教育活動的反思者和研究者;

(2)、以終身自我教育作爲教師生涯的推動力;

(3)、視教師職業爲不僅給予也在收穫的有意義的活動

(《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82-94頁)

10、教師崇高的精神人格

教師職業的崇高主要是一種精神人格的崇高。教師的職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博大的胸懷、高尚的品格、堅強的意志、進取的銳氣等,都具有精神超越性。這是人性之美、力量之美,是教師職業生命的流淌,是教師內在精神的顯現。它既反映了教師教書育人的職業特性,又體現了教師自我完善的崇高追求。(《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118頁)

11、教師的神聖的職業使命

教師以自己的青春譜寫着輝煌的教育詩篇,以自己的忠誠和執著維繫着綿長的文化繁衍,以自己的希冀和神往描繪着斑斕的成長手記,以自己的理念和憧憬鑄造着堅強的未來人傑。……教師職業之美不在於教師什麼都會、什麼都行,而在於教師對自己所負擔使命的意義的認識,進而激起的莊嚴之感和責任意識,並自覺地在職業活動中所進行的創造性工作。

(《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120-=-121頁)

12、教師職業的平凡與偉大

教師職業的“平凡”會帶給教師均衡、秩序、穩定而又平和、靜謐、舒心的感受,激起教師對職業的親近和怡和,沉浸在“完整的,單純的,靜穆的,歡喜的”光輝之中,於是,“他得到滋潤,得到溫暖,痛苦全消,覺得非常快樂”。

教師職業的“偉大”則帶給教師肅穆、震撼、感奮、驚喜的感受,激起教師對職業的神往和進取,於是,他得到鞭策,得到發展,一切勞累都是爲學生成長和自我提升而自找的,他非但不覺得辛苦反覺得甜蜜。

由職業所賦予的“平凡”與“偉大”的特質無疑對教師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誰如果想成爲一名出色的教育者,誰如果願意把自己的生命獻給這一偉大而崇高的事業,那麼,誰就應該努力使自己成爲富有歷史感和時代感的人,成爲熱愛人、理解人、善於研究人的人,成爲深刻地瞭解社會與教育相關的一切,並對人類社會未來充滿信心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在爲使人類與社會變得更美好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智慧、力量和生命的同時,使自己也變得更美好。”(葉瀾)這種要求一旦轉化爲教師自身的信念,就會激勵着教師不斷錘鍊自己的人格、昇華自己的精神,於是,教師個體就成爲教師職業美的一部分,教師本人也從平凡而偉大的職業活動中獲得了新生。(《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121-122頁)

13、要樹立教師職業的信念

教師職業信念是使教師擺脫純粹物質功利的誘惑、教書匠的困惑、漂浮無根的惶惑,使平凡工作得以昇華,變得更有意義的關鍵所在。

其實,教師職業的內涵非常廣闊,生存與生計當然是教師的第一需要,但僅是低層次的需要;它是教師職業生活的基礎,但卻不是教師職業生活的全部。從某種意義上說,生存與生計需要的滿足爲教師提供了職業生活必不可少的手段,使教師得以擺脫“半飢半飽”的寒酸窘境。但是,這一切只是教師更好地從事職業生活的手段。如果錯把手段當成了目的,以爲生存與生計就是教師職業的全部,那就大錯特錯了。

教師還有從職業中獲得快樂、充實人生、實現自我、感受自由的需要。當教師超越了純粹物質慾望的追求,而把自己所做的平凡工作與新的一代的成長、人類生命的延續聯繫在一起,與個人收穫的快樂、自我價值的實現聯繫在一起,他就獲得了精神上的自由。一旦教師從職業中體驗到了自由,他就把原本是陌生於人的外在的世界轉換成了屬我的生活的世界,他與職業之間就建立起活潑、豐富的聯繫,他就會感受到生活的完滿和意義的充盈,激情在他胸中澎湃,詩意在他心底流淌,在不經意間,他成爲校園優美環境的欣賞者、學生良好舉止的讚賞者、教師職業神聖的吟誦者、課堂生命活力的激發者。

(《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127頁)

14、教師是特殊形式的藝術家

由於教師所面臨的教育對象千差萬別,教師所面臨的教育情境千姿百態、教師所面向的教育內容千變萬化,因而教師成爲特殊形式的藝術家。他必根據具體的教育對象、教育情境和教育內容因人而宜、因地而宜、因時而宜,創造出適宜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是創造,教育機智是創造,推陳出新也是創造。它表明,教師在教育中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套用,沒有一成不變的方法可以照搬,它需要每一位教師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工作。在教學活動中,無論是教師形象生動、深入淺出的教學形式,還是教師把握教學情境、把握學生心理的教育能力;無論是教師駕馭自如、出神入化的教學藝術,還是教師自成一體、獨具特色的教育風格,都體現出教師創造性的勞動和不斷創新的追求。

(《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129頁)

15、教師的意義

教師絕不是照亮別人卻毀滅自己的“蠟燭”,而是在照亮別人的過程中也照亮自己前進道路的“火炬”――教師從職業中體驗創造性的工作所帶來的充實與幸福,獲取人生價值的永存和人格的昇華。

教師也不是“苦行僧”,而是安貧樂道的積極進取者,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教師從職業活動中創造出知道怎樣生活和怎樣享受人生的年輕一代。教師就在創造精神生命的工作中用自己的生命點燃了年輕一代的生命,在塑造心靈的勞動中用自己的心靈造就了年輕一代的心靈。教師職業爲人們創造了美,也貢獻了美。(《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130頁)

16、審美感知是教師職業活動的門戶

教師具有了敏銳的審美感知,善於從最不顯眼最細微的小事中感受美的魅力,才能進入美的殿堂。這種敏銳的審美感知首先表現爲教師對教育對象美的感知。教育對象構成了教師職業活動的一個重要因素,他們身上流露出的對未知領域的好奇、對探索世界的熱望、對教師由衷的信賴、對同學交往的渴求等,都是童稚之美、成長之美。甚至講臺上學生細心擦抹過的潔淨檯面,孩子們凝神聽課的明媚笑臉,都在感性的狀貌中有着靈動的美。

其次,表現爲教師對學科教學美的感知。學科教學是教師職業的落腳點,其中所蘊含的真善美和各個不同學科所呈現的五彩繽紛的美,是人類智慧的美、思想的美。

再者,表現爲教師對教育過程美的感知。教育過程是教師職業生命經歷的展開,教育過程對知識的活化、教育過程中師生經驗的分享以及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逐漸成熟、學生的日益進步,都顯現出一種生成的美、動態的美。

審美感知一方面幫助教師從雜多紛亂的事務中辨識出美的因素,喚起教師的愉悅感和清新感,使教師在職業生活中時時都可能有美的發現,從而這一職業對教師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這不僅向教師敞開了美的視界,也爲教師審美活動的進行打開可門戶。另一方面使教師將衆多美的現象歸結到教師職業美的總體當中,激盪起教師的職業熱情,使教師在職業生活中充滿創造的活力,而教師職業則由於教師的創造煥發異彩。這不僅爲教師的審美活動開闢了廣闊的領域,也爲教師職業的審美實踐拓展了創造的空間。

(《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131-132頁)

17、最可怕的是教師的冷漠、毫無情趣

最可怕的是教師的冷漠、麻木、僵化、教條。毫無情趣的教師不僅令學生乏味,也會導致自身的倦怠乃至生命之火的黯淡。而在教育中,美醜不分、是非不辨、好壞不明、良莠不清的教師甚至可能成爲學生情感發育的“毒化器”、品行成長的“劊子手”。

(《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136頁)

18、以心意貫通創造悅心悅意的教育效果

對於教師來說,心意貫通不是可有可無的奢侈品,也不是機械的、牟利的工具,而是教師創造職業美的途徑。

當教師在心意貫通的自由狀態下展現自己獨特的個性和風格並從中體會悅心悅意的愉悅時,他就會感受到教師這一職業無與倫比的美好; 當教師以敞亮的心境反觀自身並吸納一切有益於生命成長的養料時,他就會體驗到教育如同陽光空氣和水給予人的潤澤;

當教師以虔誠的態度使自己的生命的本質全面融入到自己所喜愛的給予事業時,他就會領悟到自己所做的平凡工作對於完滿生活的意義。 也只有在這時,教師職業才由於教師心意貫通而綻放出美的花朵,煥發出醉人的芳香。在這裏,教師終於擺脫了慣性思維的桎梏,開啓了幽禁的思緒,以孩童般的燦爛撲向神祕誘人的天地。而教師職業也由於教師心意貫通的自由更顯其美。

(《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162-163頁)

19、教師職業的“品”和“悟”

“品”即辨識、體察、鑑別、評定。教師職業的“品”主要是品教育,若無“品”的介入,就可能使得教育中良莠不分、美醜難辨,導致教師職業行爲的低品味及庸俗化。“悟”即覺醒、心解、了達、有得。教師職業活動的“悟”主要是悟教育,若少了“悟”的參與,就可能使教師停留於現象、終止於形式,於是,教師職業活動便缺了深度,少了力量。

教師正是在“品悟”中施展其才華,表現其智慧,進而創造職業之美的,教師自身也在“品悟”中提升自我。因而,品悟渾然成爲教師創造職業美的路徑。

會“品”的教師總是能從司空見慣的現象中品出教育的意蘊,從習以爲常的過程中品出教育的道理。會“悟”的教師總能從凡人瑣事中悟出人生哲學,從習焉不察中悟出生活真諦。於是,看似平平常常的教育就富有了更深的涵義。

教師職業活動因爲有了“品”而咀嚼出一種韻味、一種芬芳、一種醇美、一種清香;因爲有了“悟”而體驗出一種理趣、一種意蘊、一種超然、一種嚮往,於是,教師就獲得了悅志悅神的快樂。透過日常的教育活動,教師品悟課堂的本質、學生的特徵、教育的內蘊、職業的要求,品悟生活的內涵、生命的意義、存在的價值、人生的使命,從而使自己明白更多教育的道理,併成爲職業美的新起點。尤爲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教師職業負載着育人的使命,因而教師職業活動中的“品悟”更多地關涉成長、發展、人生、宇宙等具有人文關懷的活動,更多地指向日常教育工作中的思考。(《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163-164頁)

20、教師創造職業美的“尚方寶劍”

正是有了教師對整個社會與人生的關注,纔會有教師寬廣的視野和寬闊的胸襟,也纔會有教師灑脫的生活態度和對教育的深刻理解。因此,教師職業的美,還取決於教師對人生睿智的品悟。教師在品悟渾然中獲得人生智慧寶庫的鑰匙,獲得漫長人生最具價值的睿智,於是,教師就有了創造職業美的“尚方寶劍”。(《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165頁)

21、教師職業美的關鍵在於審美態度

如果教師把自己的職業與一個更明朗、更充實、更美好的精神生活世界合爲一體的話,他就能夠伸展萎縮的軀殼、喚醒沉睡的靈魂而真正成爲他自己。一旦教師能夠以審美態度來對待自己的職業,同時又有敏銳的審美感受力來體驗和領悟那些看似平常的活動,審美主體就真正出現了,也只有當具有自我意識的主體確立以後,纔可能有審美的即主體自由的表現。這就是教師生命活力的激發。“用生命點燃生命”就是教師職業美的生成根源。

(《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168頁)

22、教師職業的審美愉悅包含着豐富的情感

教師職業的審美愉悅同樣是包含着豐富情感在內的精神愉悅。尤其是教育本身便涉及了人類種種複雜的情感:有歡樂、有悲傷、有喜悅、有痛苦,正是這些複雜的情感構成了整個教育乃至人生。因而,教師不僅自身在體驗着人類豐富情感的撞擊,也有責任使學生感受人類豐富情感的魔力,這是教師職業活動的組成部分。如果教師只講歡樂不講悲傷;只講安寧不講恐懼;只給予學生廉價的笑聲,而不讓學生體會高貴的眼淚中所蘊涵的同情與善良之美;只爲學生描繪一幅光明的圖景使學生盲目的樂觀,卻不讓學生接觸那些醜惡與陰暗的角落而多一些防禦與抵抗的能力;這樣的教育怎能培養出適應與改造社會的新人呢?這樣的教師有怎能算是合格稱職的“人類靈魂工程師”呢?(《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174頁)

23、教師職業生命的價值

教師的職業生命爲何而存在?教師的職業生命有什麼價值?如果我們站在審美的角度去解答這些問題,我們就會發現,當教師在職業活動中體驗着美、感受着美,爲美所陶醉、爲美所激動時,他就會領悟到教師職業生命的真諦。這是一種靈魂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生命的敞亮、存在的澄明。……正是在教師手中,一個新的富有思想和智慧的生命又一次誕生,這個世界便因此而增添了一份美麗。

教師職業的美會促使教師去品味這一職業對於自己的生命意義。“美是頂峯,你從頂峯上可以看到那些沒有理解和感受到的東西的美,可以看到那些從來沒有看到的喜悅和崇高精神的東西。美是照耀世界的明亮之光。藉助這種光,你能看得見真相、真理和善良;在這種光照之下,你會體驗到一種獻身精神和毫不妥協的精神。”(蘇霍姆林斯基)於是,教師的職業生命因此而變得更有意義。(《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175-176頁)

24、在愉悅中領悟教師職業生命的創造

教師職業的美只發生在那種鍾情於這一事業的教師身上,惟有他們纔會從職業中體驗到心醉神迷、物我同一的強烈感受,也惟有他們纔會在這種心曠神怡的愉悅中領悟教師職業生命的創造。

愉悅可能來自許多渠道。其中,對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的鑑賞與觀照有助於教師在廣闊的審美世界裏陶冶情懷、感悟人生,進而確立自己的職業理想和人生座標,以自己的創造爲教師職業增添光彩。如對自然美的鑑賞而生髮的愉悅。自然美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它們或是時間上的流動,如旭日東昇、星移斗轉、風雲變幻、四季更迭;或是空間上的展開,如參天柏樹、浩瀚大海、險峻山峯、遼闊草原;或是世界的斑駁絢麗,如水草春綠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春晃夏蒼、秋淨冬黯,樹木春英夏萌、秋毛冬骨;或是事物的品格象徵,……或是音響的轟鳴流轉,如淙淙的小溪、吟唱的黃鸝、滾滾的松濤、狂勁的風嘨……這許許多多美好的事物都會給人以無盡的遐思,在觀賞自然美的過程中養心怡情。教師對自然美的鑑賞不僅對教師的職業生活意義重大,而且有助於教師個人情操的陶冶和生活品質的改善。教師會從自然美的鑑賞中體驗情感的昇華。教師一旦把自己融入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就會感到生活的豐富多彩,感悟到生命的可貴啓迪,進而體驗到一種植入心底的對自然深情的眷戀和對人生執著的追求。這正是自然美的鑑賞所產生的積極效應。

(《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176-177頁)

25、通過淨化而使教師的人性得到昇華

教師在審美中所體味的淨化心靈、陶冶情操的感受會進一步激發教師對一種更加振奮人心的生活;更富於智慧的工作與更具有價值的人生的渴望,進而努力地超越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審美中的淨化使教師靈魂中最細微的震顫得以顯現,最隱祕的波動歸於平靜,最難於啓齒的經歷化爲寶貴的人生財富。最迷惑不解的疑難頃刻變得明朗清澈。當教師能夠以審美的態度觀審自己的職業活動時,他就向這個世界敞開了自己;同時,他擺脫了各種慾望對他的束縛,拋棄了做什麼視野的狹隘性和片面性,在與自己職業對話中完善自己,而他也從中獲得了豐厚的禮遇,(《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185-186頁)

26、教師是智慧的使者文明的化身

好的教師不是以僵硬的教條去限制學生,以教師的權威去壓抑課堂,而是把課堂看成是師生有限生命的重要構成,課堂是知識的彙集、思維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從這一意義上說,教師就是智慧的使者,是文明的化身。

(《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193頁)

(張萬祥打印)

第二篇: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摘抄

《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全書共分五部分:“導論”包括對教師職業內在價值的認識和新世紀專業形象的總體概述;“教師德性論”從追問“教師德性是什麼”入手,論述了教師德性的核心構成以及養成;“教師審美論”由教師職業美的產生、表現和價值三部分構成;“教師發展論”則通過對教師專業發展研究的歷史梳理,對“自我更新”取向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特徵、發展過程和機制進行了探討;“結語”以《面向21世紀新基礎教育探索性研究》課題所提供的經驗爲依託,對教師如何實現發展進行了深入的闡述。其中最令人興奮的是作者指出了教師發展研究的三個重要轉向,表明了未來的研究趨勢:

一、對於教師職業由強調其工具價值轉向內在價值。從古至今,教師職業的工具價值是人人認同的,即教師只是政治工具,不必要也不可能擁有職業自我意識。及至現代,雖然教師的社會地位有了顯著提高,但人們對於教師的職業價值和勞動性質的認識仍存有很大的侷限,所以長期以來,教師形象是由“蠟燭”、“春蠶”、“園丁”等比喻來表徵的,外在的社會價值是其主要方面。該書作者清醒地認識到:教師職業的工具化和將其勞動性質定位於傳遞性是制約教師發展的最主要障礙之一,是以在開篇即通過歷史的反思和現實的透析提出教師職業有其獨特的內在生命價值,而“創造”是教師從工作中獲得“外在”和“內在”相統一的尊嚴和歡樂的源泉。由此,教師的職業使命與作爲人的真實生活及其生命質量有機結合在一起,教師不再是沒有職業自我意識的政治工具或爲他人做嫁衣的“殉道者”,而成爲積極發展的創造者。這是對教師職業豐富性的深入挖掘,教師的職業形象從而由單薄變爲豐滿。

二、對於教師發展由強調外部動力轉向重視內部動機。由於傳統中對教師職業的社會功能的強調,所以教師常常揹負着沉重的社會使命而前行。同時社會也總是以外部力量約束、導引教師的發展,卻忽視了教師作爲獨立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其結果是,教師或將自己的職業僅僅視爲謀生的手段而“無奈的苦捱”,或默默犧牲將吃苦視爲享受,相應地,教師的發展表現出緩慢而沉重的特徵。對此,該書作者則提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首先,作者明確指出,對教師而言,“育人”和“育己”同樣重要,甚至在某種意義上,“育己”應先於“育人”。因爲一方面教師的發展是教育成功和學生髮展的前提,另一方面,自我發展不僅是教師的義務,而且是教師的權利,是豐富教師生命內涵的重要途徑。其次,作者站在教師的立場,相信每位教師都具有自我發展的能力,自我專業發展意識是教師發展的最主要動力。因而在教師德性的養成中,強調的是反思和自我修養,在教師的專業發展中,則提出了“自我更新”的取向。

三、對於教師工作由關注結果轉向關注過程。人們通常認爲學生的成長是教師最大的收穫,所以很多老教師對自己從教幾十年來學生的每一次獲獎、自己得到的每一項榮譽都奉爲生活中的大事和引以爲豪的家珍,但感受不到日常工作中所蘊含的快樂。同樣,以往的研究者也將教師發展的重要階段定位於特定場所的集中學習或培訓,忽視了日常工作過程對教師發展的重要意義。該書的作者卻敏銳地發現,教師的工作是充滿創造的過程,教育過程中對知識的活化,對學生心理變化的敏銳感受,對教育時機的及時把握,對教育矛盾和衝突的巧妙化解,都是教師的創造力的表現,教師也可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職業內在的尊嚴和歡樂。因此,在作者看來,教師在工作過程中的體悟重於他們對工作結果的關注。與此相應,作者指出,教師發展研究應深入學校的日常教育、教學生活中,使教師在自己所熟悉的領域中慢慢地體驗自己的成長與發展。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新基礎教育研究經過八年的探索,已取得驕人的成績,而《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一書作爲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從中汲取了大量的實踐養料,使其學術特色更加鮮明,理論成果更爲豐碩。也正是因爲這一點,該書無論對教育研究工作者,還是工作在第一線的教師,亦或是正在成長的未來教師而言,都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書中所提的問題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我們堅信:教育研究會繼續,教師將不斷成長,教育事業的明天必定充滿希望!

第三篇:幼兒教師讀書筆記 《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

《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是一本關於教師職業的生命價值的著作,讀完之後,我深深地感到教師這一職業不只是“育人”,從發展的角度講,教師如何“育已”纔是對教育質量、教師的生命質量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因素。可以說,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浪潮下,沒有教師的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精神的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的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教育創造,因此,只有教師,真正在課堂上面對學生的教師,樹立起發展意識,才能將課程改革不斷引向深入。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迫切呼喚着教師的角色轉換,我們應在新的課程環境下重新審視自己,重新界定自己的職能,使自己逐步從“傳道、授業、解惑”的權威向與新課程同步成熟的“平等對話者的位置”作根本位移。

一、由課程知識體系的傳授轉換爲教育意義上的對話者。

目前,新課程改革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學生的發展爲本,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因此,學生的學習方式就要由原來的單純的被動式的接受轉變爲積極的、主動的探究性學習。這樣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能就發生了變化。雖然教師作爲知識傳授者的角色不可能被淘汰,但更需要的是教師應以“對話人”的身份尊重同樣作爲“對話人”的學生個體,尊重學生對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式的選擇,自覺放棄傳統意義上把教師作爲知識權威的認識。教師就應充分考慮“人本意識”,以人的發展爲本,讓學生積極開動思維,在膽猜想,大膽懷疑,去探求科學的真知。

二、由教科書的被動執行者轉換爲新課程的創造者。

由於過去的課程編制的特點,教師只能是消極、被動地忠實執行教科書的內容,對教科書內容的自主選擇和重組的可能性極小。而今,在新課程的引導下,教師的創新精神將沿着新課程的成長而得到充分釋放,從而昇華爲與學生共建課程的主體,教學過程不再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

三、由課程成績的評價者轉換爲課程學習和發展的激勵者。

過去的教學評價,比較注重其區別和選拔功能,教師扮演着課程評價者的角色,學生始終處在一種被評價和被測試的消極位置。而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從“關注人”的發展着眼,重視課程評價的教育發展功能,從而促進教師由評價角色轉向課程學習和發展的激勵者。因此教師必須具有嫺熟的駕馭課程評價的藝術。

總之,今天的教育是爲了孩子的明天,托起孩子的明天需要新的課程理念指引,也需要我們教師攜起手來共同做好教師角色的轉換,在新課程的改革大潮中更新觀念,加強反思,實現由現有教師向新型教師的轉化。

(1).把教師看成是知識的搬運工;

(2).把教師的工作看成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3).把教師職業當做尋找“更好”職業之前的跳板

之二,“享受型”的教師――吃苦也是享受

(1).把學生的成長當成教師最大的快樂;

(2).對平凡的工作充滿熱愛;

(3).在付出和給予中獲得內心滿足

之三,“發展型”的教師――創造的幸福

(1).把教師看成是教育活動的反思者和研究者;

(2).以終身自我教育作爲教師生涯的推動力;

(3).視教師職業爲不僅給予也在收穫的有意義的活動

10、教師崇高的精神人格

教師職業的崇高主要是一種精神人格的崇高。教師的職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博大的胸懷、高尚的品格、堅強的意志、進取的銳氣等,都具有精神超越性。這是人性之美、力量之美,是教師職業生命的流淌,是教師內在精神的顯現。它既反映了教師教書育人的職業特性,又體現了教師自我完善的崇高追求。

11、教師的神聖的職業使命

教師以自己的青春譜寫着輝煌的教育詩篇,以自己的忠誠和執著維繫着綿長的文化繁衍,以自己的希冀和神往描繪着斑斕的成長手記,以自己的理念和憧憬鑄造着堅強的未來人傑。……教師職業之美不在於教師什麼都會、什麼都行,而在於教師對自己所負擔使命的意義的認識,進而激起的莊嚴之感和責任意識,並自覺地在職業活動中所進行的創造性工作。

12、教師職業的平凡與偉大

教師職業的“平凡”會帶給教師均衡、秩序、穩定而又平和、靜謐、舒心的感受,激起教師對職業的親近和怡和,沉浸在“完整的,單純的,靜穆的,歡喜的”光輝之中,於是,“他得到滋潤,得到溫暖,痛苦全消,覺得非常快樂”。

教師職業的“偉大”則帶給教師肅穆、震撼、感奮、驚喜的感受,激起教師對職業的神往和進取,於是,他得到鞭策,得到發展,一切勞累都是爲學生成長和自我提升而自找的,他非但不覺得辛苦反覺得甜蜜。

由職業所賦予的“平凡”與“偉大”的特質無疑對教師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誰如果想成爲一名出色的教育者,誰如果願意把自己的生命獻給這一偉大而崇高的事業,那麼,誰就應該努力使自己成爲富有歷史感和時代感的人,成爲熱愛人、理解人、善於研究人的人,成爲深刻地瞭解社會與教育相關的一切,並對人類社會未來充滿信心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在爲使人類與社會變得更美好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智慧、力量和生命的同時,使自己也變得更美好。”(葉瀾)這種要求一旦轉化爲教師自身的信念,就會激勵着教師不斷錘鍊自己的人格、昇華自己的精神,於是,教師個體就成爲教師職業美的一部分,教師本人也從平凡而偉大的職業活動中獲得了新生。

13、要樹立教師職業的信念

教師職業信念是使教師擺脫純粹物質功利的誘惑、教書匠的困惑、漂浮無根的惶惑,使平凡工作得以昇華,變得更有意義的關鍵所在。其實,教師職業的內涵非常廣闊,生存與生計當然是教師的第一需要,但僅是低層次的需要;它是教師職業生活的基礎,但卻不是教師職業生活的全部。從某種意義上說,生存與生計需要的滿足爲教師提供了職業生活必不可少的手段,使教師得以擺脫“半飢半飽”的寒酸窘境。但是,這一切只是教師更好地從事職業生活的手段。如果錯把手段當成了目的,以爲生存與生計就是教師職業的全部,那就大錯特錯了。

教師還有從職業中獲得快樂、充實人生、實現自我、感受自由的需要。當教師超越了純粹物質慾望的追求,而把自己所做的平凡工作與新的一代的成長、人類生命的延續聯繫在一起,與個人收穫的快樂、自我價值的實現聯繫在一起,他就獲得了精神上的自由。一旦教師從職業中體驗到了自由,他就把原本是陌生於人的外在的世界轉換成了屬我的生活的世界,他與職業之間就建立起活潑、豐富的聯繫,他就會感受到生活的完滿和意義的充盈,激情在他胸中澎湃,詩意在他心底流淌,在不經意間,他成爲校園優美環境的欣賞者、學生良好舉止的讚賞者、教師職業神聖的吟誦者、課堂生命活力的激發者。

14、教師是特殊形式的藝術家

由於教師所面臨的教育對象千差萬別,教師所面臨的教育情境千姿百態、教師所面向的教育內容千變萬化,因而教師成爲特殊形式的藝術家。他必根據具體的教育對象、教育情境和教育內容因人而宜、因地而宜、因時而宜,創造出適宜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是創造,教育機智是創造,推陳出新也是創造。它表明,教師在教育中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套用,沒有一成不變的方法可以照搬,它需要每一位教師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工作。在教學活動中,無論是教師形象生動、深入淺出的教學形式,還是教師把握教學情境、把握學生心理的教育能力;無論是教師駕馭自如、出神入化的教學藝術,還是教師自成一體、獨具特色的教育風格,都體現出教師創造性的勞動和不斷創新的追求。

15、教師的意義

教師絕不是照亮別人卻毀滅自己的“蠟燭”,而是在照亮別人的過程中也照亮自己前進道路的“火炬”――教師從職業中體驗創造性的工作所帶來的充實與幸福,獲取人生價值的永存和人格的昇華。

教師也不是“苦行僧”,而是安貧樂道的積極進取者,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教師從職業活動中創造出知道怎樣生活和怎樣享受人生的年輕一代。教師就在創造精神生命的工作中用自己的生命點燃了年輕一代的生命,在塑造心靈的勞動中用自己的心靈造就了年輕一代的心靈。教師職業爲人們創造了美,也貢獻了美。

16、審美感知是教師職業活動的門戶

教師具有了敏銳的審美感知,善於從最不顯眼最細微的小事中感受美的魅力,才能進入美的殿堂。這種敏銳的審美感知首先表現爲教師對教育對象美的感知。教育對象構成了教師職業活動的一個重要因素,他們身上流露出的對未知領域的好奇、對探索世界的熱望、對教師由衷的信賴、對同學交往的渴求等,都是童稚之美、成長之美。甚至講臺上學生細心擦抹過的潔淨檯面,孩子們凝神聽課的明媚笑臉,都在感性的狀貌中有着靈動的美。

其次,表現爲教師對學科教學美的感知。學科教學是教師職業的落腳點,其中所蘊含的真善美和各個不同學科所呈現的五彩繽紛的美,是人類智慧的美、思想的美。

再者,表現爲教師對教育過程美的感知。教育過程是教師職業生命經歷的展開,教育過程對知識的活化、教育過程中師生經驗的分享以及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逐漸成熟、學生的日益進步,都顯現出一種生成的美、動態的美。

審美感知一方面幫助教師從雜多紛亂的事務中辨識出美的因素,喚起教師的愉悅感和清新感,使教師在職業生活中時時都可能有美的發現,從而這一職業對教師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這不僅向教師敞開了美的視界,也爲教師審美活動的進行打開可門戶。另一方面使教師將衆多美的現象歸結到教師職業美的總體當中,激盪起教師的職業熱情,使教師在職業生活中充滿創造的活力,而教師職業則由於教師的創造煥發異彩。這不僅爲教師的審美活動開闢了廣闊的領域,也爲教師職業的審美實踐拓展了創造的空間。

17、最可怕的是教師的冷漠、毫無情趣

最可怕的是教師的冷漠、麻木、僵化、教條。毫無情趣的教師不僅令學生乏味,也會導致自身的倦怠乃至生命之火的黯淡。而在教育中,美醜不分、是非不辨、好壞不明、良莠不清的教師甚至可能成爲學生情感發育的“毒化器”、品行成長的“劊子手”。

四、讀書感悟

《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是一本關於教師職業的生命價值的著作,讀完之後,我深深地感到教師這一職業不只是“育人”,從發展的角度講,教師如何“育已”纔是對教育質量、教師的生命質量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因素。可以說,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浪潮下,沒有教師的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精神的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的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教育創造,因此,只有教師,真正在課堂上面對學生的教師,樹立起發展意識,才能將課程改革不斷引向深入。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迫切呼喚着教師的角色轉換,我們應在新的課程環境下重新審視自己,重新界定自己的職能,使自己逐步從“傳道、授業、解惑”的權威向與新課程同步成熟的“平等對話者的位置”作根本位移。

(一)、由課程知識體系的傳授轉換爲教育意義上的對話者。

目前,新課程改革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學生的發展爲本,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因此,學生的學習方式就要由原來的單純的被動式的接受轉變爲積極的、主動的探究性學習。這樣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能就發生了變化。雖然教師作爲知識傳授者的角色不可能被淘汰,但更需要的是教師應以“對話人”的身份尊重同樣作爲“對話人”的學生個體,尊重學生對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式的選擇,自覺放棄傳統意義上把教師作爲知識權威的認識。教師就應充分考慮“人本意識”,以人的發展爲本,讓學生積極開動思維,在膽猜想,大膽懷疑,去探求科學的真知。

(二)、由教科書的被動執行者轉換爲新課程的創造者。

由於過去的課程編制的特點,教師只能是消極、被動地忠實執行教科書的內容,對教科書內容的自主選擇和重組的可能性極小。而今,在新課程的引導下,教師的創新精神將沿着新課程的成長而得到充分釋放,從而昇華爲與學生共建課程的主體,教學過程不再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

(三)、由課程成績的評價者轉換爲課程學習和發展的激勵者。

過去的教學評價,比較注重其區別和選拔功能,教師扮演着課程評價者的角色,學生始終處在一種被評價和被測試的消極位置。而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從“關注人”的發展着眼,重視課程評價的教育發展功能,從而促進教師由評價角色轉向課程學習和發展的激勵者。因此教師必須具有嫺熟的駕馭課程評價的藝術。

總之,今天的教育是爲了孩子的明天,托起孩子的明天需要新的課程理念指引,也需要我們教師攜起手來共同做好教師角色的轉換,在新課程的改革大潮中更新觀念,加強反思,實現由現有教師向新型教師的轉化。

第四篇: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

《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讀書心得體會

《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是一本與未來教師探討關於教師職業的生命價值的著作。葉瀾教授把教師職業存在的狀態分爲三種,即以此謀生和養家餬口的生存狀態、體驗人生和品味幸福的享受狀態、服務社會和完善自我的發展狀態。“我是一個怎樣的教師?”多少次我想過這個問題,現實中“生存型”的教師確實不少,他們或將自己的職業視爲謀生的手段,或默默犧牲將吃苦視爲享受,但是,我也看到了更多“享受型”的教師——“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他們無怨無悔地堅守着自己的信念,滿懷熱情地投入工作,把學生的成長當成自己最大的快樂。他們默默地奉獻着,也享受着奉獻之後的快樂。正如一位教師說的那樣:“假如我有第二次生命,我仍將毫不猶豫地選擇教師這一崇高的而又神 的職業,因爲給永遠比拿愉快。”

讀了這本書後,我可以從容地說:“我是一位幸福老師,我也是一個把學生的成長當成自己最大的快樂”的老師,每天讓自己的教育心陽光燦爛,在體驗人生和品位幸福的享受狀態下,服務着社會,完善着自我的發展狀態。回想自己快樂地與學生交往,欣慰地享受着自己教育教學中的成功,讓我感受到了作爲教師的快樂。誠然,工作中不會一帆風順,我們更應該調節好自己的情緒,積極地投入工作,這樣,我們才能享受工作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新課程改革還十分強調改善師生交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在與學生的實際交往中,教師要學會放下架子,主動與學生交朋友,更多地瞭解和接受學生,更積極地關懷學生,恰當而開放地進行師生對話,,創建使學生感到有人理解、有人關心的環境,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親切友善的良好形象,從而促使學生配合教師參與新課程改革的各項活動。學會與學生合作交流之外,還要學會與其他教師合作交流,敢於承認自己在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尋求同事的幫助,促進自身的發展。

第五篇: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

《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讀書筆記摘抄

1、具有教育智慧是未來教師專業素養達到成熟水平的標誌

教師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現在教育、教學實踐中:

具有敏銳感受、準確判斷生成和變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新情勢和新問題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時機、轉化教育矛盾和衝突的機智;具有根據對象實際和麪臨的情境及時作出決策和選擇、調節教育行爲的魄力;具有使學生積極投入學校生活,熱愛學習和創造,願意與他人進行心靈對話的魅力。(《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26頁)

2、教育智慧的作用

使工作進入到科學和藝術結合的境界,充分展現出個性的獨特風格。教育對於他而言,不僅是一種工作,也是一種享受。(《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26頁)

3、未來教師的理想風采

對人類的熱愛和博大的胸懷,對學生成長的關懷和敬業奉獻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養,複合的知識結構,在富有時代精神和科學性的教育理念指導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實踐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這就是我們期望的未來教師的理想風采。(《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26-27頁)

4、審視教師的清貧

從比較公正的立足點看,其實教師從事的教育工作是一項物質待遇比較清貧的事業。但教師會遇到什麼樣的貧乏?“什麼樣的貧乏?是沒有錢而造成的生活的貧乏?靈魂的貧乏?精神的貧乏?潛力的貧乏?生命的、希望的、夢想的、期望的貧乏?如果在這些方面有所欠缺的話,再多的錢也無法改變這種貧乏的狀態。”(引號是美國葉維尼·凱博士《金錢哲學》中的話)最爲教師,??如果您總被前途無望、一籌莫展的情緒所困擾而停滯不前,那麼您的職業生活也就很難充滿歡樂、趣味、承諾和認可。難怪有人說:“最艱鉅的勝利就是對付消極觀念所取得的勝利”;是擁有堅定不移的信念所取得的成功,因爲信念是一個充滿完整人性的性格品質,是人的確信所具有的肯定性和必然性。由此看來,教師的人格不能清貧,教師的精神不能清貧,教師的教育愛不能吝嗇!雖然有的教師爲了生活的無可奈何而從教;有的爲了有個工作、有事可做而從教;還有的則爲了理 1

想而在教育戰線上不辭勞苦、奮力拼搏。教師要能達到,任憑窗外繁花似錦,向其迷惑,仍心如古井清澈見底,穩坐教室,不爲所動的精神境界。(《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36-37頁)

5、教師責任感

如何使學生感到在學校安然自在、不受拘束,而且覺得學校充滿創造的活力,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幫助學生髮展學習的一般動機,使每種學習活動切合學生,喚起對各種學習材料和生活問題相互聯繫的意識,以及創造有利於學習的情境,也是教師必須承擔的責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努力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同樣也是教師的責任。諸如此類,無須多言。每一個真正有責任感的教師,會用自己對教師和教育的理解,明確自己的責任,並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盡心、盡力、盡責。(《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55頁)

6、教師和學生的人際交往

合理的、理想的師生之間的人際交往表現爲師生心靈上、情感上的融洽,並不存在誰爲誰的利益關係,也沒有誰主誰次的權力不均衡。這種心靈的交往可促使師生產生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吸引的互動效應。師生關係的昇華――由師生之間的事際關係上升到人際關係,主要取決於教師的工作作風和他的人格品質,取決於師生彼此之間的信賴。??這種關係的質的飛躍可以使教師和學生都保持積極的情緒;教師由此對其職業生活充滿熱情,並對學生富有同情心和寬容、諒解的情懷;而學生則變得思路靈活、思維敏捷,從而提高了創造性和增強了智力效應。(《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65頁)

7、人師的境界

擁有教師德性的教師可堪稱名副其實的人師。而人師本身就是一部非常生動、豐富、深刻的活生生的教科書。人師達到了高於並超越教材的境界,能夠給學生遠比教材多得多的東西。人師對學生的心理了如指掌,能夠想學生所想,想學生所疑,想學生所難,想學生所錯,想學生所忘,想學生所會,想學生所樂,以高度嫺熟的教學技巧和機智,靈活自如、出神入化地帶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用自己的思路引到學生的思路,用自己的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更爲重要的是,人師能在教學實踐中用自己的高尚思想品德薰陶感染學生的思想品德,用自己的智慧啓迪學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調節

學生的意志,用自己的個性影響學生的個性,用自己的心靈呼應學生的心靈,用自己的靈魂塑造學生的靈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學生的人格。人師的教學境界會達到不教而教,即教的不是書本里現存的事實知識,而是無法物化在書本中的一種人生智慧。人生智慧是一種心靈的徹悟,是一種有美感體驗的豁然洞開。學生一旦形成了教師和自己用全部身心滋養出來的人生智慧,其對於學問和人生就會有一種全新的感受和深層的把握,生存境界就會更加崇高。

張祥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