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教師讀書筆記《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獲得自信與發展》

第一篇:《幼兒教師專業發展》讀書筆記

教師讀書筆記《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獲得自信與發展》

這是一本介紹幼兒教師從初步形成到一步步走向專業成長的書。書中從教師的專業化概念、幼兒教師的成長曆程、教師的職業道德與職業關係、走向專業成熟以及做自身專業發展的主人等五大方面進行了詳細地論述與講解。

看了這本書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五章“走向專業成熟”,可能是我覺得最符合我們我的實際,也是我們每位新教師所希望和渴求自己能夠儘快的走向專業成熟吧。我仔細閱讀着每一字每一句,想從中獲得些對自己有利或有幫助的信息和經驗,讓自己更專業更成熟。

感觸最深的是第五章的第一塊內容:教師的專業成長==經驗和反思。初任教師職業的新教師,成長爲具有實踐智慧的優秀教師,需要實踐經驗的積累和科學的自我反思,以及外部的支持與協作,是內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這樣,教師才能快速的進步和成長。

作爲一個只有幾年教學經驗的新老師來說,各方面都是處於學習階段,除了要管好孩子外,在上課方面也要經常性的進行反思、總結、積累一定的教學經驗,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存在着許多的不足。看了此書讓我明確行動研究對教師的成長有着巨大的作用,因爲行動研究能把理論與實踐聯繫起來,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整體性提高,讓教師從經驗中學習,將教、學、做合二爲一,提高問題解決能力及研究能力,實現教育與自我教育的統一,增強自己的專業素質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在文章中,有大部分文章可供我們參考、借鑑學習的資料,在分享與對話中的個別小案例也是我們生活、工作中常常出現的問題;資源平臺中的反思體驗設立了好多的專業問題,以供我們閱讀、反思等。資料庫中的多種專業資料,不僅使我們增長了不少專業知識,也爲我們提供了工作、生活學習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的解決方法。總之,在看此書的過程中使我受益匪淺。

第二篇:《與幼兒教師對話》讀書筆記

近階段一直在讀麗蓮·凱茲博士的《與幼兒教師對話——邁向專業成長之路》一書,不愧是國際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畢竟從事兒童教育、教師成長研究多年,對兒童發展與教育、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乃至學前教育事業發展具有豐富、深刻、獨到的認識。

書中分上下二篇,上篇爲“幼兒與幼兒教育”,下篇爲“幼兒教育議題”共十六章。無論在探討兒童發展、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幼教的專業化、幼教機構的評價,還是教師角色、教師與兒童關係、專業幼兒教師的行爲、教師的專業成長等問題時,凱茲博士時刻向我們展示着她對這些問題的省思、檢視與理性的把握。譬如兒童自尊的培養是教師和家長都關心的一件事,但是目前用來培養自尊的做法實際上是在養成兒童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以及關注別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利於培養幼兒適宜、積極的自尊。她多次指出“自尊無法從直接教導或勸告兒童覺得自己很好中獲得”,教師應該“幫助兒童處理所面臨的負面反饋、挫折及失敗”,只有在適量的、明確且充分的正面反饋中才有助於增強兒童的自尊。這些觀點既反映着凱茲博士所秉持的客觀、審慎的態度,批判與反思的理性以及她對問題的辨證的把握,也體現了她科學的態度和嚴謹的學風,彰顯她獨特的學術品格和精神。使人領略到一種作爲研究者的竟社和境界,一種在幼教領域中孜孜耕耘的勤奮態度,滋養與凸現着研究的內在價值與魅力。

讀了凱茲博士的書,在感受到她豐富的教育經驗和理論成果的時候,同時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麼的渺小與無知,在幼教的海洋中我只是個涉世未深的孩子,我想,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修養自己的內涵,使自己具有一點學有所想,做有所依,思有所悟,才能做一個真正優秀的幼兒教師.,才能擔負起幼教的重任。

第三篇:《與幼兒教師對話》讀書筆記

《與幼兒教師對話》讀書筆記

近階段一直在讀麗蓮·凱茲博士的《與幼兒教師對話——邁向專業成長之路》一書,不愧是國際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畢竟從事兒童教育、教師成長研究多年,對兒童發展與教育、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乃至學前教育事業發展具有豐富、深刻、獨到的認識。

書中分上下二篇,上篇爲“幼兒與幼兒教育”,下篇爲“幼兒教育議題”共十六章。無論在探討兒童發展、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幼教的專業化、幼教機構的評價,還是教師角色、教師與兒童關係、專業幼兒教師的行爲、教師的專業成長等問題時,凱茲博士時刻向我們展示着她對這些問題的省思、檢視與理性的把握。譬如兒童自尊的培養是教師和家長都關心的一件事,但是目前用來培養自尊的做法實際上是在養成兒童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以及關注別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利於培養幼兒適宜、積極的自尊。她多次指出“自尊無法從直接教導或勸告兒童覺得自己很好中獲得”,教師應該“幫助兒童處理所面臨的負面反饋、挫折及失敗”,只有在適量的、明確且充分的正面反饋中才有助於增強兒童的自尊。這些觀點既反映着凱茲博士所秉持的客觀、審慎的態度,批判與反思的理性以及她對問題的辨證的把握,也體現了她科學的態度和嚴謹的學風,彰顯她獨特的學術品格和精神。使人領略到一種作爲研究者的竟社和境界,一種在幼教領域中孜孜耕耘的勤奮態度,滋養與凸現着研究的內在價值與魅力。

讀了凱茲博士的書,在感受到她豐富的教育經驗和理論成果的時候,同時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麼的渺小與無知,在幼教的海洋中我只是個涉世未深的孩子,我想,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修養自己的內涵,使自己具有一點學有所想,做有所依,思有所悟,才能做一個真正優秀的幼兒教師.,才能擔負起幼教的重任。

第四篇:讀書筆記促進教師與幼兒作用的策略

促進教師與幼兒相互作用的策略

噹噹

促進教師與幼兒在教育活動中更好的相互作用策略,就是讓教師和幼兒有更多的,有效地相互影響和溝通的方法,就讓教師的“教”得更有效,讓幼兒“學”得更好的辦法。

1、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這一主導作用表現在,無論是直接“教’還是間接”教”,教師都始終控制在教育過程的方向,引導幼兒向着教育目標要求的方向發展。

儘管幼兒是自己學習的主體,但是教師可以通過創設與幼兒適宜的環境,通過調動幼兒的興趣和經驗,通過激發幼兒學習動機等來引導幼兒積極地與教師配合,從而讓幼兒的學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爲教師所控制。

2、 直接“教”時要注意的問題

① 變單向的“教”爲雙向的交流;

② 變單向的言語傳授爲多樣化的教育手段;

③ 重視情感效應;

④ 重視幼兒的個別差異,因人施教;

⑤ 重視隨機地教;

⑥ 直接“教”和間接相結合。

感悟:

說起教,我們都不陌生,但如何把我們的孩子教好是一門很深

的學問。

在書中提到教師應當重視使用非語言的身體動作表情等,如幼兒點點頭肯定,拍拍肩鼓勵,微笑以表示讚賞等。其實我們與孩子相處時經常會忽略掉這些,而換之更多的是責備的聲音,深刻反思下來這樣對孩子反而使孩子更叛逆,所以這樣的互動方式要不得。

生活處處是教育,我更贊同於這種間接教育,比如畫畫時,讓孩子去感受興趣,享受快樂,外出時孩子自己走走發現小蟲子,觀察小蟲子等等,堅持正面的教和隨時隨地的教,有事這種教育的效果會是事半功倍的。

第五篇:幼兒教師讀書筆記 《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

《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是一本關於教師職業的生命價值的著作,讀完之後,我深深地感到教師這一職業不只是“育人”,從發展的角度講,教師如何“育已”纔是對教育質量、教師的生命質量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因素。可以說,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浪潮下,沒有教師的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精神的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的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教育創造,因此,只有教師,真正在課堂上面對學生的教師,樹立起發展意識,才能將課程改革不斷引向深入。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迫切呼喚着教師的角色轉換,我們應在新的課程環境下重新審視自己,重新界定自己的職能,使自己逐步從“傳道、授業、解惑”的權威向與新課程同步成熟的“平等對話者的位置”作根本位移。

一、由課程知識體系的傳授轉換爲教育意義上的對話者。

目前,新課程改革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學生的發展爲本,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因此,學生的學習方式就要由原來的單純的被動式的接受轉變爲積極的、主動的探究性學習。這樣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能就發生了變化。雖然教師作爲知識傳授者的角色不可能被淘汰,但更需要的是教師應以“對話人”的身份尊重同樣作爲“對話人”的學生個體,尊重學生對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式的選擇,自覺放棄傳統意義上把教師作爲知識權威的認識。教師就應充分考慮“人本意識”,以人的發展爲本,讓學生積極開動思維,在膽猜想,大膽懷疑,去探求科學的真知。

二、由教科書的被動執行者轉換爲新課程的創造者。

由於過去的課程編制的特點,教師只能是消極、被動地忠實執行教科書的內容,對教科書內容的自主選擇和重組的可能性極小。而今,在新課程的引導下,教師的創新精神將沿着新課程的成長而得到充分釋放,從而昇華爲與學生共建課程的主體,教學過程不再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

三、由課程成績的評價者轉換爲課程學習和發展的激勵者。

過去的教學評價,比較注重其區別和選拔功能,教師扮演着課程評價者的角色,學生始終處在一種被評價和被測試的消極位置。而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從“關注人”的發展着眼,重視課程評價的教育發展功能,從而促進教師由評價角色轉向課程學習和發展的激勵者。因此教師必須具有嫺熟的駕馭課程評價的藝術。

總之,今天的教育是爲了孩子的明天,托起孩子的明天需要新的課程理念指引,也需要我們教師攜起手來共同做好教師角色的轉換,在新課程的改革大潮中更新觀念,加強反思,實現由現有教師向新型教師的轉化。

(1).把教師看成是知識的搬運工;

(2).把教師的工作看成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3).把教師職業當做尋找“更好”職業之前的跳板

之二,“享受型”的教師――吃苦也是享受

(1).把學生的成長當成教師最大的快樂;

(2).對平凡的工作充滿熱愛;

(3).在付出和給予中獲得內心滿足

之三,“發展型”的教師――創造的幸福

(1).把教師看成是教育活動的反思者和研究者;

(2).以終身自我教育作爲教師生涯的推動力;

(3).視教師職業爲不僅給予也在收穫的有意義的活動

10、教師崇高的精神人格

教師職業的崇高主要是一種精神人格的崇高。教師的職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博大的胸懷、高尚的品格、堅強的意志、進取的銳氣等,都具有精神超越性。這是人性之美、力量之美,是教師職業生命的流淌,是教師內在精神的顯現。它既反映了教師教書育人的職業特性,又體現了教師自我完善的崇高追求。

11、教師的神聖的職業使命

教師以自己的青春譜寫着輝煌的教育詩篇,以自己的忠誠和執著維繫着綿長的文化繁衍,以自己的希冀和神往描繪着斑斕的成長手記,以自己的理念和憧憬鑄造着堅強的未來人傑。……教師職業之美不在於教師什麼都會、什麼都行,而在於教師對自己所負擔使命的意義的認識,進而激起的莊嚴之感和責任意識,並自覺地在職業活動中所進行的創造性工作。

12、教師職業的平凡與偉大

教師職業的“平凡”會帶給教師均衡、秩序、穩定而又平和、靜謐、舒心的感受,激起教師對職業的親近和怡和,沉浸在“完整的,單純的,靜穆的,歡喜的”光輝之中,於是,“他得到滋潤,得到溫暖,痛苦全消,覺得非常快樂”。

教師職業的“偉大”則帶給教師肅穆、震撼、感奮、驚喜的感受,激起教師對職業的神往和進取,於是,他得到鞭策,得到發展,一切勞累都是爲學生成長和自我提升而自找的,他非但不覺得辛苦反覺得甜蜜。

由職業所賦予的“平凡”與“偉大”的特質無疑對教師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誰如果想成爲一名出色的教育者,誰如果願意把自己的生命獻給這一偉大而崇高的事業,那麼,誰就應該努力使自己成爲富有歷史感和時代感的人,成爲熱愛人、理解人、善於研究人的人,成爲深刻地瞭解社會與教育相關的一切,並對人類社會未來充滿信心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在爲使人類與社會變得更美好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智慧、力量和生命的同時,使自己也變得更美好。”(葉瀾)這種要求一旦轉化爲教師自身的信念,就會激勵着教師不斷錘鍊自己的人格、昇華自己的精神,於是,教師個體就成爲教師職業美的一部分,教師本人也從平凡而偉大的職業活動中獲得了新生。

13、要樹立教師職業的信念

教師職業信念是使教師擺脫純粹物質功利的誘惑、教書匠的困惑、漂浮無根的惶惑,使平凡工作得以昇華,變得更有意義的關鍵所在。其實,教師職業的內涵非常廣闊,生存與生計當然是教師的第一需要,但僅是低層次的需要;它是教師職業生活的基礎,但卻不是教師職業生活的全部。從某種意義上說,生存與生計需要的滿足爲教師提供了職業生活必不可少的手段,使教師得以擺脫“半飢半飽”的寒酸窘境。但是,這一切只是教師更好地從事職業生活的手段。如果錯把手段當成了目的,以爲生存與生計就是教師職業的全部,那就大錯特錯了。

教師還有從職業中獲得快樂、充實人生、實現自我、感受自由的需要。當教師超越了純粹物質慾望的追求,而把自己所做的平凡工作與新的一代的成長、人類生命的延續聯繫在一起,與個人收穫的快樂、自我價值的實現聯繫在一起,他就獲得了精神上的自由。一旦教師從職業中體驗到了自由,他就把原本是陌生於人的外在的世界轉換成了屬我的生活的世界,他與職業之間就建立起活潑、豐富的聯繫,他就會感受到生活的完滿和意義的充盈,激情在他胸中澎湃,詩意在他心底流淌,在不經意間,他成爲校園優美環境的欣賞者、學生良好舉止的讚賞者、教師職業神聖的吟誦者、課堂生命活力的激發者。

14、教師是特殊形式的藝術家

由於教師所面臨的教育對象千差萬別,教師所面臨的教育情境千姿百態、教師所面向的教育內容千變萬化,因而教師成爲特殊形式的藝術家。他必根據具體的教育對象、教育情境和教育內容因人而宜、因地而宜、因時而宜,創造出適宜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是創造,教育機智是創造,推陳出新也是創造。它表明,教師在教育中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套用,沒有一成不變的方法可以照搬,它需要每一位教師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工作。在教學活動中,無論是教師形象生動、深入淺出的教學形式,還是教師把握教學情境、把握學生心理的教育能力;無論是教師駕馭自如、出神入化的教學藝術,還是教師自成一體、獨具特色的教育風格,都體現出教師創造性的勞動和不斷創新的追求。

15、教師的意義

教師絕不是照亮別人卻毀滅自己的“蠟燭”,而是在照亮別人的過程中也照亮自己前進道路的“火炬”――教師從職業中體驗創造性的工作所帶來的充實與幸福,獲取人生價值的永存和人格的昇華。

教師也不是“苦行僧”,而是安貧樂道的積極進取者,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教師從職業活動中創造出知道怎樣生活和怎樣享受人生的年輕一代。教師就在創造精神生命的工作中用自己的生命點燃了年輕一代的生命,在塑造心靈的勞動中用自己的心靈造就了年輕一代的心靈。教師職業爲人們創造了美,也貢獻了美。

16、審美感知是教師職業活動的門戶

教師具有了敏銳的審美感知,善於從最不顯眼最細微的小事中感受美的魅力,才能進入美的殿堂。這種敏銳的審美感知首先表現爲教師對教育對象美的感知。教育對象構成了教師職業活動的一個重要因素,他們身上流露出的對未知領域的好奇、對探索世界的熱望、對教師由衷的信賴、對同學交往的渴求等,都是童稚之美、成長之美。甚至講臺上學生細心擦抹過的潔淨檯面,孩子們凝神聽課的明媚笑臉,都在感性的狀貌中有着靈動的美。

其次,表現爲教師對學科教學美的感知。學科教學是教師職業的落腳點,其中所蘊含的真善美和各個不同學科所呈現的五彩繽紛的美,是人類智慧的美、思想的美。

再者,表現爲教師對教育過程美的感知。教育過程是教師職業生命經歷的展開,教育過程對知識的活化、教育過程中師生經驗的分享以及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逐漸成熟、學生的日益進步,都顯現出一種生成的美、動態的美。

審美感知一方面幫助教師從雜多紛亂的事務中辨識出美的因素,喚起教師的愉悅感和清新感,使教師在職業生活中時時都可能有美的發現,從而這一職業對教師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這不僅向教師敞開了美的視界,也爲教師審美活動的進行打開可門戶。另一方面使教師將衆多美的現象歸結到教師職業美的總體當中,激盪起教師的職業熱情,使教師在職業生活中充滿創造的活力,而教師職業則由於教師的創造煥發異彩。這不僅爲教師的審美活動開闢了廣闊的領域,也爲教師職業的審美實踐拓展了創造的空間。

17、最可怕的是教師的冷漠、毫無情趣

最可怕的是教師的冷漠、麻木、僵化、教條。毫無情趣的教師不僅令學生乏味,也會導致自身的倦怠乃至生命之火的黯淡。而在教育中,美醜不分、是非不辨、好壞不明、良莠不清的教師甚至可能成爲學生情感發育的“毒化器”、品行成長的“劊子手”。

四、讀書感悟

《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是一本關於教師職業的生命價值的著作,讀完之後,我深深地感到教師這一職業不只是“育人”,從發展的角度講,教師如何“育已”纔是對教育質量、教師的生命質量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因素。可以說,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浪潮下,沒有教師的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精神的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的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教育創造,因此,只有教師,真正在課堂上面對學生的教師,樹立起發展意識,才能將課程改革不斷引向深入。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迫切呼喚着教師的角色轉換,我們應在新的課程環境下重新審視自己,重新界定自己的職能,使自己逐步從“傳道、授業、解惑”的權威向與新課程同步成熟的“平等對話者的位置”作根本位移。

(一)、由課程知識體系的傳授轉換爲教育意義上的對話者。

目前,新課程改革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學生的發展爲本,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因此,學生的學習方式就要由原來的單純的被動式的接受轉變爲積極的、主動的探究性學習。這樣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能就發生了變化。雖然教師作爲知識傳授者的角色不可能被淘汰,但更需要的是教師應以“對話人”的身份尊重同樣作爲“對話人”的學生個體,尊重學生對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式的選擇,自覺放棄傳統意義上把教師作爲知識權威的認識。教師就應充分考慮“人本意識”,以人的發展爲本,讓學生積極開動思維,在膽猜想,大膽懷疑,去探求科學的真知。

(二)、由教科書的被動執行者轉換爲新課程的創造者。

由於過去的課程編制的特點,教師只能是消極、被動地忠實執行教科書的內容,對教科書內容的自主選擇和重組的可能性極小。而今,在新課程的引導下,教師的創新精神將沿着新課程的成長而得到充分釋放,從而昇華爲與學生共建課程的主體,教學過程不再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

(三)、由課程成績的評價者轉換爲課程學習和發展的激勵者。

過去的教學評價,比較注重其區別和選拔功能,教師扮演着課程評價者的角色,學生始終處在一種被評價和被測試的消極位置。而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從“關注人”的發展着眼,重視課程評價的教育發展功能,從而促進教師由評價角色轉向課程學習和發展的激勵者。因此教師必須具有嫺熟的駕馭課程評價的藝術。

總之,今天的教育是爲了孩子的明天,托起孩子的明天需要新的課程理念指引,也需要我們教師攜起手來共同做好教師角色的轉換,在新課程的改革大潮中更新觀念,加強反思,實現由現有教師向新型教師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