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孩子把你的手給我》

第一篇: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書筆記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孩子把你的手給我》

寒假我用了幾天時間,把海姆·g·吉諾特寫的《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看完了。看完以後我有了一些小小的收穫,現與大家一起分享。這本書的作者以衆多的事例來呈現給讀者:例如如何與孩子溝通的方法?讓我收穫許多。

在書中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個五歲的小女孩,第一天去幼兒園,很害怕。幼兒園的老師通過親切的言語回答,讓孩子放心將自己的小手交到了老師的手中。例如她看到難看的畫就大聲地詢問老師:“誰畫了這麼難看的畫?”其實她是想知道如果自己在幼兒園畫了難看的畫會怎麼樣。但是老師的回答讓她很滿意,老師說:“在這兒,你沒有必要一定要畫漂亮的畫,如果你喜歡,你也可以畫簡單的畫。”小女孩看到了壞掉的玩具她有開始發問:“誰弄壞了玩具?”其實她不是想知道弄壞玩具的孩子的名字,而是想知道弄壞玩具的小朋友會有什麼樣的後果。這時老師的回答有又讓幼兒感到很滿意。老師說:“玩具本來就是拿來玩的,玩的時間長了,它有時候就會壞。”這一系列的回答讓孩子安心的留在了幼兒園。

看了這個例子讓我反思了自己以前在處理這類事情的方式、方法,覺得自己真的忽視了去讀懂孩子的心。還記得是小班開學的頭一天,好多幼兒都在哭,好不容易,幼兒都不哭了。這時又來了一名新生,我用熱情的態度去迎接他,可是他卻不領情,抓着媽媽的手不放開,我試着去牽他的小手,卻被他甩開了。家長也是很尷尬的笑了笑。接着家長就把他的小手交給了我,轉頭就離開了。一會兒這名幼兒就開始大哭了起來。我先哄哄他說:“媽媽很快就來接你了。”可是他聽不進去,開始大聲地哭鬧起來。這一哭把其他不哭的幼兒也感染了,大家都哭了。想到這裏我反思了自己,如果我一見到那名新生就蹲下來和他介紹自己或者詢問他的名字,讓師幼之間拉近距離;或者我讓他的媽媽留下來和孩子一起參觀一下教室,讓孩子和媽媽一起玩玩幼兒園的玩具,消除孩子對環境的陌生感,讓幼兒喜歡這樣的環境;又或者我能適當的表揚他,你搭得積木很好看,給他豎起一個大拇指,讓他知道自己是被肯定的、被重視的。這些假設如果能夠在那天做到的話,我相信現在會是另外一種結果了。

其實我們和孩子溝通是一門學問。我們要用耳朵去聽,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我們要對孩子有足夠的重視和尊重。例如我們要以平等的姿態來和幼兒相處,尊重孩子的想法。我們要適當的鼓勵表揚幼兒。例如孩子的活動中出色表現要加以表揚,特別是平時表現不加的幼兒有了閃光點,更加要給與肯定。我們還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例如我們在預設活動的時候需要教師設計的過程適合孩子、和孩子的思維過程相近,這樣才能夠事半功倍。

這本書的內容還包含很多很多,我想我以後一定還會再讀這本書,我想下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第二篇:《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書筆記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當我無意中看到這本書名時,就被他的書名所吸引。雖經歷了十五年的教育生涯,雖已爲人母十五年,而隨着社會發展和影響,家長的要求的不斷提升,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我總是感覺自己在教育的方法上還存在很多的不足和欠缺,所以一直在不斷尋求有效的工作方法借鑑更有利於推動幼兒健康成長的經驗。在本月,我發現了“尋求已久的寶貝——《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本書是海姆。吉諾特博士的最後一部著作,被翻譯成31種語言在全球出版。可想而知他會有着何等的價值和效用……於是我開始了細緻的拜讀。

“在教了幾年書之後,他才意識到,自己還沒有爲與‘現實中’的孩子打交道做好充分的準備……”。這句雖是簡單的話卻引起了我的共鳴,讓我反思了很久。是啊,我們在“現實”的生活中,有多少在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們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再來的呢?當然,包括我自己,雖經歷了十五年的教育生涯,卻可以說仍然沒有完全做好與孩子打交道的準備,想起來真是讓我感到汗顏……

海姆.吉諾特博士提到:“我得出了一個可拍的結論。我成了教室裏的決定因素。我個人的方法,決定着教室裏的氣氛;我每天的情緒,左右着教室裏的氛圍。作爲一個教師,我擁有巨大的力量,既能讓一個孩子痛苦,也能讓他歡樂。我可以是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是激勵孩子的手段。我可以羞辱他們,也能遷就他們;我可以傷害他們,也可以治癒他們。在所有情況下,都是我的迴應決定了一個危機是升級惡化還是逐步化解,一個孩子是更具人性還是泯滅人性”。爲什麼不斷有教師虐童案曝光,爲什麼有那麼多教師因方法與溝通欠缺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悲劇。其實,很多的教師最初都一樣,帶着最美好的願望進入了教師這個職業,對未來充滿着期待和美好的願景,各個雄心勃勃,都期待爲自己和他人能共同活出自己的價值而努力着,奮進着……而面對現實,爲什麼會演變的如此可怕,會有部分的老師 “發揮了前者的力量”—— 讓一個孩子痛苦、成爲了折磨孩子的工具……

愛心、責任心、奉獻精神固然重要,但是在付出與回報嚴重失衡的今天,面對衆多的壓力,面對教育的快速提升與發展,教師的專業知識技能嚴重不足;我們要想改變現狀,現在可以做的,就是要讓大家快速找到成就感和自豪感,以此來推動教師的責任意識和成就感,實現教師無私奉獻、教書育人的高尚情操。這就需要有效地方法和技巧來支持。總之,“方法、技巧——”是現在的教育者最好的工具。而這本書就以短文的形式來描述,提供了溝通原則的實際指導。讓我們即清晰的看到方法,又能體會到在每個情景之下,每個角色的心理狀態。透過在書中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個五歲的小女孩,第一天去幼兒園,很害怕。幼兒園的來老師通過親切的言語回答,讓孩子放心將自己的小手交到了老師的手中。例如她看到難看的畫就大聲地詢問老師:“誰畫了這麼難看的畫?”其實她是想知道如果自己在幼兒園畫了難看的畫會怎麼樣。但是老師的回答讓她很滿意,老師說:“在這兒,你沒有必要一定要畫漂亮的畫,如果你喜歡,你也可以畫簡單的畫。”小女孩看到了壞掉的玩具她又開始發問:“誰弄壞了玩具?”其實她不是想知道弄壞玩具的孩子的名字,而是想知道弄壞玩具的小朋友會有什麼樣的後果。這時老師的回答又讓幼兒感到很滿意。老師說:“玩具本來就是拿來玩的,玩的時間長了,它有時候就會壞。”這一系列的回答,看是簡單,但她詮釋了老師與孩子心與心的交流和溝通,使老師從細微處在不以意間打開孩子封閉的內心世界,建立與外界的溝通和聯繫,讓孩子安心的留在了幼兒園。

作爲教育者應該理解和尊重孩子,作爲真正的教育者,我們要看到的不是現實中展現在我們眼前的一些表象,而是在現實背景下的心理活動。通過很多這樣的小故事的學習和體會,我想只要我們做到細心觀察,多關注、多思考,大家都可以不斷提高自我,改變孩子學習和生活中的氣氛,改變自己和孩子的一生。在感觸的同時,也引起我心中的共鳴,我要像春風解凍一樣,走到哪裏就溫暖到哪裏。作爲老師,作爲一個正在從事着教育使命的幼兒教育工作者,我要一直如此執着、沉靜、完善和不斷進取。

第三篇:《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書筆記

篇一:《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書筆記

—— 尊重與理解

史貴玉

這麼多年來自己不斷地探索,不停地努力,雖然有一定的收穫,但每每和同事聊起來還是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現在的孩子不好教,不好管理。《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是我們組內共同學習與欣賞的讀物之一,看後感覺受益匪淺。這本書一共有12個篇章,每一篇章都是圍繞一主題,用實際生活中的常發生的小矛盾去指導家長,及時給予家長使用日常語言上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和小妙招。掩書而思,書中的家長理解孩子、鼓勵孩子的方法在我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爲一名老師,書中很多鼓勵孩子、肯定孩子的話語更值得我去運用與學習。

我們要針對孩子的感受作出反應,而不是針對其行爲。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九歲的男孩,怒氣沖天地回到家裏,他的班級本來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以前他的父親總是說一些讓事情變得更遭的話:“天氣不好,哭是沒有用的。以後會有玩的時候。又不是我讓它下雨的,你爲什麼要衝我發火?”然而這次這位父親打算用一種新的方法,他想:我的兒子對錯過野餐反應很強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氣向我表現他的失望,我可以幫助他,只要對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於是他對兒子說:“你看上去很失望。”“我當然很失望。”“你已經準備好了一切,該死的卻下雨了。”“是呀!”當孩子處於強烈的情感中,他們不會接受任何安慰,也無法接受任何批評。他們希望我們能理解他們心理的感受,能感同身受。因而我們應該針對孩子的感受作出反應,而不是針對其行爲做出不恰當的評價。

作爲家長應該理解和尊重孩子,我想作爲老師,我們就更應該如此。平時對帶有情緒,有怒氣的學生,我們通常的做法是:冷處理,把他放一邊,或是馬上強制他不準發火。現在,我們也不仿換一種方式,說一些理解他的話,如:“這件事的確讓你受委屈了,你的心情很難受吧!”我想這些理解的話,立即能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心和他在一起,我們理解他,這樣學生心情得到理解,情緒也會緩和,師生的情感關係自然會提升很多。給孩子一定地理解,他們的孤獨和傷痛就會減少,誠懇地承認孩子的困境,承認他們的情緒和抱怨,說出他們的失望。說教和批評是毫無效果的,不能起到一點好作用,並且會產生距離和怨恨,因此我們需要學習用關心的方式和孩子交談,做到尊重和理解孩子。

篇二:《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書筆記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是學前組最近組織閱讀的一本書,是一本很有意義的有關老師與孩子溝通方法的書籍。該書的作者是美國人吉諾特博士,《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是他人生最後一部經典着作,其中吉諾特博士的一句話——“不要僅僅成爲老師,而要成爲一個身爲老師的人”,已經烙印在我的心靈深處。這本書最能打動我的是,在出現問題時,理論是沒有用的,有用的只有技巧,這就是老師真正實現正確有效地與學生溝通的方法。

這本書一共有十二章,每章均用精煉的小短文闡述。通過仔細閱讀,將會獲得這些技巧。每一章節用的都是實際生活中發生的一些小案例去引導老師,在日常用語上給老師支招,有了這些少許的變化,與孩子的溝通將會變得更加容易一些。

是的,每一位老師都應該得到一些有效的工具和技巧。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以及孩子的不斷需求,在新的學習環境下,孩子更加需要新的學習方法以及教育方法。不管怎樣,有一件事情將永遠是老師的職責:創造一個有利於孩子們學習的情感氛圍。爲了變革,那就加強與孩子的溝通,首先是要尊重孩子,當孩子感到自己被尊重時,就會增加與老師之間、同學之間的關係,在被肯定的情況下,孩子們在學習時就會更主動、更積極。

在生活中,教師怎樣和孩子生活?是尊重、平等、愛護。但是大家都知道,一旦到實際生活中,教師很容易會出現一些情緒上的波動,導致我們在溝通上出現問題,這些並不是老師的初衷,並不是老師憎恨學生,而是在生活中缺乏對孩子的理解,缺乏孩子真正的生活心態,所以溝通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中,溝通也同樣重要,通過溝通,利用適應於孩子的語言教學,在語言中要充滿了愛,時刻讓孩子感覺到不那麼生分,而是那麼熟悉,就像媽媽一樣。這樣,孩子們就會快樂的學習,我們也會開心的工作。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是美國家長與老師人手一本的書籍,注重孩子素質的教育一直是西方國家的教育方向,我們也一直在致力於應試教育的改革當中,教會孩子的不單是書本上的知識,而且還要教會孩子學會怎樣生活。所以《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給了我教育人生路上的一個方向,我將認真領會書中的知識,把它轉化爲實用的教學技巧,摸索出一套新的教學理念。

第四篇: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書筆記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書筆記

吳廣蓮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這本書讓人受益匪淺,從事教育行業的我在這本書產生很多的共鳴和學到很多與學生的溝通有效方法,書中闡述老師們需要具體的技巧,以便有效而人行化地處理教學中隨時都會出現的事情——令人煩惱的小事、日常的衝突和突然地危機。告訴我們,在出現問題時,理論是沒有用的,有用的只有技巧,如何獲得這些技巧是本書的主要內容。

作爲家長應該理解和尊重孩子,我想作爲老師,我們就更應該如此。平時對帶有情緒,有怒氣的學生,我們通常的做法是:冷處理,把他放一邊,或是馬上強制他不準發火。現在,我們也不防換一種方式,說一些理解他的話,如:“這件事的確讓你受委屈了,你的心情很難受吧!”我想這些理解的話,立即能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心和他在一起,我們理解他,這樣學生心情得到理解,情緒也會緩和,師生的情感關係自然會提升很多。給孩子一定地理解,他們的孤獨和傷痛就會減少,誠懇地承認孩子的困境,承認他們的情緒和抱怨,說出他們的失望。說教和批評是毫無效果的,不能起到一點好作用,並且會產生距離和怨恨,因此我們需要學習用關心的方式和孩子交談,做到尊重和理解孩子。

我們要針對孩子的感受作出反應,而不是針對其行爲。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九歲的男孩,怒氣沖天地回到家裏,他的班級本來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以前他的父親總是說一些讓事情變得更遭的話:“天氣不好,哭是沒有用的。以後會有玩的時候。又不是我讓它下雨的,你爲什麼要衝我發火?”然而這次這位父親打算用一種新的方法,他想:我的兒子對錯過野餐反應很強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氣向我表現他的失望,我可以幫助他,只要對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於是他對兒子說:“你看上去很失望。”“我當然很失望。”“你已經準備好了一切,該死的卻下雨了。”“是呀!”當孩子處於強烈的情感中,他們不會接受任何安慰,也無法接受任何批評。他們希望我們能理解他們心理的感受,能感同身受。因而我們應該針對孩子的感受作出反應,而不是針對其行爲做出不恰當的評價。

讀完這本書了,感覺到了人與人的心是有很細微的東西來滋養的,一個有感染力的眼神、一個肯定的點頭、一句認可的話語都能緩和彼此之間的關係和增進之間的感情。

第五篇:孩子把你的手給我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書筆記

語言的力量是神奇的,很多時候被我們忽視,甚至意識不到語言的破壞力。尤其

對於周圍的人,親人和朋友,說出一些傷害的話卻不自知,是很可怕的。裂痕就是這

麼產生的。既不能給孩子許諾,也不能要求孩子做出許諾。我們跟孩子的關係應該建

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當父母用許諾來強調他們說的話的意思時,就無異於承認那

些“沒有許諾過”的話是不值得信任的。 在對孩子的教育中,不能有難堪的挖苦和嚴厲

的陳詞濫調。不管有意還是無意,我們都不應該貶低孩子的形象,不管是他自己眼中

的形象,還是他在同齡人眼中的形象。 每一個父母都應該學習迴應孩子的經濟的方法,這樣,小事故纔不會變成

大災難。一句幽默常常抵得上千言萬語。 權威需簡短:少說更有效選擇性的沉默 父母不應該問那些可能導致孩

子防禦性撒謊的問題。孩子討厭被父母質問,特別是當他們懷疑父母已經知道答案的情況下,他們厭惡那些設圈

套的問題,厭惡那些逼迫他們在笨拙的謊言和尷尬的坦白之間做出選擇的問題。 爲什麼孩子會撒謊?他們撒謊有

時是因爲他們不被允許說出真相。 如果我們希望教育孩子誠實的品德,那麼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既要聽讓人

愉快的真話,也要聽讓人不高興的真話。如果要想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保持誠實的品質,就一定不能鼓勵他們隱瞞

自己的想法,不管這些想法是積極的、消極的、還是矛盾的。 對謊言理智的處理方法應該是對它真實的意圖表示

理解,而不是否定它的意圖或者指責說謊的人。從謊言中獲得的信息可以幫助孩子分辨現實和希望之間的區別。 不

要把小孩子叫做小偷或說謊的孩子,或者預言一個不好的結局,這非常重要。當我們知道答案時,不要提問題。

開誠佈公地說出來會更好,最後的那句話裏包含着適當的、合理的訓誡,它會讓孩子感到不安,並且喚起他想彌

補過錯的責任感。 說孩子不禮貌不會有好效果,和父母願望相反,這不會讓他們變得懂禮貌起來。而且這樣做的危險是孩子會接受我們的評價,然後把它視爲對自己看法的一部分。一旦他們認爲自己是無禮的,他們就會一直

以這種形象生活下去。記得有人說過,要把孩子當成你的客人一樣來對待,你怎麼對待客人就怎麼對待他們,他

們會模仿你待人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