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巖鬆看日本》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第一篇:《巖鬆看日本》讀書筆記

《巖鬆看日本》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巖鬆看日本》黑白配色的封面,裏邊包含着新聞人的嚴謹和字斟句酌,讀完之後才能回味到出書者及製作團隊的努力,日本——行走在愛恨之間的國度,是本可以回味的好書。

說到日本,大多數中國人都有些抵制,抵制來源於父輩的講述、歷史的遺留和朦朧的誤解,所以書中提到中日關係“一衣帶水”,我仔細查過這個詞,通過字面不難理解,後來讀着讀着才發現此詞的準確,無需濃墨重彩的描述更不必強詞奪理的辯解,中日之間就好像鬧過矛盾的鄰居,破鏡重圓需要雙方共同的努力。在歷史面前每個人都是孩子,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也愚蠢的跟風抵制日貨,說起日本就嗤之以鼻,其實我們都錯了,單純的一意孤行,只能證明自己的不成熟和變相的“羨慕嫉妒恨”。

說起日本,不能逃避的就是中日之間的尷尬,靖國神社,一把懸在中國人心靈傷疤上的刺刀。靖國神社1869年建立,對世界遊客免費開放,裏邊存放着 246萬多個在歷次戰爭中戰死的軍人亡靈等等。書中說“歷史在這裏被完全扭曲着展示了出來”,追憶歷史,我們只能從文字、圖片、記錄片等資料中獲取信息,然而日本將扭曲的歷史世代相傳,他們的後人又該如何去辨僞存真呢?之後的日本天皇繼續參拜,中國政府依舊譴責,惡性循環,無休止。可是,任何人站出來承認錯誤都需要勇氣,於是,作者繼續寫“理性的聲音”,算是簡單撫慰一下憤怒的讀者。可是,1869年成立的靖國神社,每年參觀人數超過500萬,而1992 年成立的和平博物館多年來參觀人數才50多萬,觸目驚心的對比,讓好多人都很無力,無力去辯解、無力去糾正,公道自在人心吧!

除了歷史問題以外,觸及日本的其他方面還是比較輕鬆和遊刃有餘的。我非常敬佩日本人的憂患意識,防災演習、防災觀念、應急措施等舉措都令人佩服。終於明白了這個島國爲什麼費盡心思的想“着陸”,對於地震、海嘯頻發的國家來說,他們是多麼嚮往安逸的生活,多麼想結束終日惶恐的日子。再說相撲,一個我很陌生的體育運動,一句話讓我記得很深“一個好的相撲手,必須要練就堅韌的性格、超凡的毅力、樸素的品格”,一個成功的相撲選手要經歷勞其筋骨、苦其心志的過程,日本人以相撲爲榮耀,就好像中國人以乒乓球爲自豪一樣,只不過日本人靠力量過關,中國人以智慧取勝。說說日本的環保,之前一個去過日本和韓國的朋友告訴我,去了日本再去韓國,韓國就像個大垃圾場,而我們的中國與日本的環境相比,簡直就是糞坑。這話兒看來不足爲過,日本人細分垃圾、抵制污染、動着腦筋的節能減排,對於保護環境費盡心思,就連洗手也要用坐便水箱裏的水.....,糾正歷史和改變環境其實一樣,都需要靠大家的力量,心手相傳的力量。

其實我一直認爲“哪個國家都一樣”,有好就有壞,有陽春白雪就有下里巴人,有《巖鬆看日本》不一定就沒有《小泉看中國》。日本很人性,人性到地鐵車的座位下也有暖風,可他就沒有殘忍的一面嗎?中國很博愛,那麼他就從來沒有冷酷過嗎?我感覺,重要的不是記着曾經的過結念念不忘,而是坦誠的、微笑的去發現別人的好處,改正自己的壞處,努力改變國家發展現狀的同時去改變歷史的遺留問題。只有國富民強才能理直氣壯,才能“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書的最後說到櫻花,美麗的日本櫻花也是我一直的嚮往,筆者走時匆匆,一定沒有好好在櫻花樹下細細品味那般滋味。它像彩雲、像飛天、像白雪,像日本人爲曾經的流血和犧牲流下的懺悔之淚。

第二篇:《巖鬆看日本》觀後感--淺談日本

《巖鬆看日本》觀後感--淺談日本

初選《日本概況》這門課時,其實心裏並沒有太大的概念。原因主要有三點:1.喜歡宮崎駿的動畫作品;2.上學期選學了《日語基礎》;3.瞭解一下日本的民俗風情,自然風景,文化豐富下知識面也挺好的。

一般大多數人對於選修課都是一種比較隨便的上課心態,但是,自從開始上了這堂課之後,我反而漸漸發現了它的有意思,也發現有了許多興趣。

自從上次看了老師花了四節課的時間給我們放的紀錄短片《巖鬆看日本》,讓我對這節課、對日本又有了一個新的理解和認識。

對這節課而言,不再覺得這只是一門簡單的、帶着點小清新的、走走停停看日本、形形攝攝,看日本的一門簡單的課程,反而多了些,對歷史、對未來、對中日兩國關係的深刻思考的,讓人對了些敬畏與思考的一門課程。對於日本而言,我不在只停留在它有美麗的富士山、漫天紛飛的櫻花、整齊卻又溫馨的小居、隨處可見的cosplay、大家都很喜歡的動漫卡通形象等這些可見的影像認識,更加了解到了他們獨特的民族文化、國民精神,當然也有一些比較真實的社會現實

初看《巖鬆看日本》這個節目的名字是,我本以爲會是一檔類似於國外觀光旅行的、介紹風土人情的旅遊類的節目。但是,隨着故事的慢慢展開,才意識到,它並非那麼簡單,反而是以一種最平實、最客觀的角度去解讀日本,去解讀歷史,去解讀,日本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當提到日本時,當大多數人準備以一種極其嚴肅甚至抗拒的態度來審視那個在感情上不太好接受的國家

時,白巖鬆和他的團隊卻用冷靜的思維與平和的語氣深入到日本的各個階方面爲我們做深度分析。當然這一套反映日本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生態的節目絕不僅是旅遊採風那麼簡單,其中也有透視日本複雜的二戰史觀的報道,還有對讀賣新聞總裁渡邊恆雄的高端訪問。

我在觀看了此次視頻之後,對日本很多問題都有了很多的思考,主要歸納爲日本的過去和現在幾個方面來總結:

日本的過去:

在很多的歷史記載裏,都有說其實日本人的祖先是中國人,而作爲中國的鄰國,中國與日本有割捨不了的歷史淵源。爲了民族進步,他們也曾派人歷盡千辛來到中國學習先進的知識,至今也能從日本找到很多中國元素。然而,有一段歷史,在中國人心中也是永遠也忘不掉的,那就是日本侵華戰爭。在《巖鬆看日本》當中,也很真實的展示了日本人對那段歷史的記錄。當然,對於這個歷史問題,在日本有兩股勢力,一個是試圖掩蓋歷史的左翼分子,另一類,就是尊重歷史,公平、公正的還原歷史的一部分人。在日本對待歷史問題上,我發現日本國民在對待歷史的態度呈現出參差不齊的態度。其中靖國神社展現了荒唐,立命館大學和平博物館講述了真實,而鹿兒島神風特攻隊和平會館則表現的感性有餘而理性不足,只有把這些面孔都拼接起來的時候,纔是日本對歷史的一個總體的態度。

談到日本和中國,最不能逃避的就是中日之間的尷尬,之前,很受關注的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的事情,一直是中日兩國關係的一個敏感性問題。靖國神社1869年建立,對世界遊客免費開放,裏邊存放着246萬多個在歷次戰爭中戰死的軍人亡靈等等。書中說“歷史在這裏被完全扭曲着展示了出來”,追憶歷史,我們只能從文字、圖片、記錄片等資料中獲取信息,然而日本將扭曲的歷史世代相傳,他們的後人又該如何去辨僞存真呢?而且,日本對那段歷史的掩蓋與扭曲,更重要的是會使那些後人對歷史的看法產生空白,更加無法以史爲鑑,警醒自己戰爭帶來的痛苦。之後的日本天皇繼續參拜,中國政府依舊譴責,惡性循環,無休止。可是,任何人站出來承認錯誤都需要勇氣,在這個問題上,人們需要的是更多“理性的聲音”。可是,1869年成立的靖國神社,每年參觀人數超過500萬,而1992年成立的和平博物館多年來參觀人數才50多萬,觸目驚心的對比,讓好多人都很無力,無力去辯解、無力去糾正。

日本的現在:

在《巖鬆看日本》中花了很大篇幅講述了日本的動漫文化,雖然,日本不是動漫的起源國,但是自從動漫這裏種子種在了日本,反而,發展的比任何一個國家更繁榮。阿童木、一休哥、叮噹貓……那些廣爲人知的經典動漫形象都是這個名族偉大創造力的體現。日本人民對動漫的熱愛與追求,其實也反映了他們對童話、對單純美好生活的一種憧憬。日本是一個浪漫的國家,日本人喜歡櫻花、喜歡那些精緻的美食、注重保護那些歷史遺留的珍貴文物。從各種小小的細節中,更多的隱性觀察中,都處處體現出日本的嚴謹與對自然的敬畏。

雖然,只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但是日本仍然有十分燦爛的民族文化、認真嚴謹的民族內核、獨特的創造力。也正是有着這些獨特的東西,才使它能屹立在世界名族之林,並且有着影響世界的力量。我想在因爲日本人做事時認真,嚴謹的態度,才能使其不斷的取得成功,不斷進步。當然,對於歷史的態度、對於現實世界的各種問題,日本人也更應該多些反思,多些實際行動,多些更加理性的思考。

在節目中有一個讓我印象很深刻的細節,那就是白巖鬆從立命館大學和平博物館出來的時候,當時在館外受到了(轉載請註明來源)多加日本媒體的現場採訪,白巖鬆說,在我們中國人來到日本回訪歷史的同時,也同樣有很多人關心着中國人對這段歷史的態度。我覺得,在中日兩國關係上面,歷史問題是兩國都很重視的一個問題。

對於我來說,日本其實一面鏡子,很多地方多可以供我們在發展過程中加以參照。當這個國家有很多做得很出色的地方時我們應當虛心的去學習,而在面對中日關係上,理性、客觀、冷靜的面對日本纔是最好的態度。

然而在一味反日的浪潮中冷靜下來,我們仔細去回想,究竟自己對日本除了政治和歷史還了解多少?我們究竟在現代化的日本中可以學習到什麼?什麼是日本在發展過程中的教訓,中國要引以爲戒?我覺得這纔是巖鬆想要帶給我們的。

第三篇:巖鬆看日本影評

清晰地記錄結構,巧妙地拍攝手法

-----評《巖鬆看日本》之《走進日本動漫王國》二戰後的日本在一片廢墟中又一次的快速崛起,無不向世人證明它的成功。一戰前即將淪爲西方列強殖民地的日本,大舉向西方學習,拜託了民族危機,現在的日本已成爲世界多元化發展不可缺少組成部分。東方衛視創辦了一欄《巖鬆看日本》節目跟着著名主持人的步伐,一起走進文化,美食等多個領域,去尋找日本成功的真諦。

本片中,白巖鬆帶領觀衆去了解日本一大經濟支柱產業-------日本動漫。清晰的記錄結構,巧妙拍攝手法,別有深意的主題等都是本片的亮點。

第一,深刻的主題。我以爲這一系列的:“看日本”看似瞭解日本的動漫,美食,歌星等,實則不然,例如本片。隨着經濟的發展,文化對人的影響也越來越深遠,文化軟實力越來越成爲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日本動漫遠銷世界,引人追捧,相比之下,中國近年來動漫文化也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因此向日本學習,是十分正確且有效的方式。本片中跟隨白巖鬆的腳步,找尋日本動漫長期成功原因,最終通過一個在日本動漫公司工作的中國人的嘴,說了出來,即對動漫的一種態度。我想在因爲日本人做事時認真,嚴謹的態度,才能使其不斷的取得成功,不斷進步。

第二,清晰地結構。本片在結構上十分清晰,分爲兩部分。第一

部分是進入阿童木所在的手琢治蟲工作室,第二部分是進入多啦a夢的製作公司。上片由日本動漫協會理事長鬆谷孝徵帶領參觀阿童木工作室,在片中觀衆可以看到到處擺放的阿童木模型,治蟲先生的照片,可以進入到工作室中的“金庫”(手稿存放處)以及看到新一批年輕的創作隊伍,片子將“阿童木"的發展清晰的呈現在觀衆面前,讓觀衆能準確的瞭解內容,引起觀衆興趣。下片的結構又與上篇稍顯不同,先是由製片公司董事長伊藤蓋章帶領超過多啦a夢創始人滕子先生的工作室,後者主要對伊藤善章的採訪爲主,白巖鬆對‘機器貓’幾十年受觀衆追捧爲切入點對其成功進行了採訪,此採訪不僅讓觀衆了一定的知識,更昇華了節目,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第三:巧妙地拍攝手法。本片主要採用的是跟拍的拍攝手法,以走動的視角對片子進行了記錄。一方面這更貼近本片題目中的‘看’,從動態的視角,更好的對“看”進行了解釋,另一方面更具有延續性,跟拍多使用長鏡頭,長鏡頭的拍攝,更加真實的展現了事件發生的情景,使觀衆能更加直觀的進行解讀,巧妙地拍攝手法同時還增加畫面的動感,使畫面更加生動,活潑。

此外,本片還截取了大量的動畫片段,不僅使觀衆陷入了童年的回憶之中,更豐富了內容,音樂和畫面的結合,更加引起觀衆的觀看興趣。

我認爲本片也存在一點缺陷,本片採訪的對象過於單一,豐富的採訪可以更加全面的進行了解,也可以豐富內容。

總之《巖鬆看日本》的走進日本動漫王國》是一部十分不錯的新

聞片,它的深刻的主題,清晰的結構,巧妙地手法都值得我學習。

第四篇:巖鬆看日本觀後感

巖鬆看日本觀後感

09物流一班 李會 學號:2014160031

上課時老師給我們放了巖鬆看日本的節目,看過之後,我感觸很深。作爲中國人,我們看到日本人的覺悟,日本人的環保意識,是很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的。

日本人把超市裏盛放肉製品的發泡塑料飯盒洗乾淨了再放進超市專門的回收箱裏,當巖鬆問一個日本婦女爲什麼這麼做時,她的回答不像是我們中國人的固定模式:“環境保護人人有責”,而是淡淡地說:“我想給我的孩子留一個好的環境。”說的多好!多麼平淡無奇!平淡中見偉大。

爲什麼我們中國的土地上白色垃圾隨風飄揚?爲什麼我們中國的環境日趨惡化?問題在哪?

對於我們來說,日本其實一面鏡子,很多地方多可以供我們在發展過程中加以參照。當這個國家有很多做得很出色的地方時我們應當虛心的去學習。我們應該師夷長技以制夷。

一、飯盒回收

在節目中,白巖鬆:說到垃圾回收,不能不提到白色污染,而是裝食品的很多白色的飯盒。我們看到在日本東京的一個比較大的超市,我們發現一個很特別的細節,也就是說在超市裏買走東西之後,它由於是用白色的塑料飯盒裝着的,等回家裏頭使用完畢之後,還有人要把這飯盒交回來,來我們看一下這樣的設施。在超市裏頭有各種包裝回收的設施,這裏頭是裝着牛奶的這種紙盒,也有很多的消費者喝完牛奶之後,在下一次來買東西的時候,又把這白色的飯盒盒帶回來了。而且我們注意到一個細節,很多的白色飯盒已經相對洗得乾淨了,這是據當地人介紹,這成爲了一種習慣。

而在中國,很多人吃完飯後,喝過牛奶之後就隨便扔進垃圾桶了,中國的超市也沒有提供這樣的設施。我想到在我們學校裏,我們有時從食堂打包帶走飯,吃過之後也就扔進垃圾桶了,沒有做到像日本那樣去做。我覺得中國的超市可以像日本學習,設置一些放飯盒的垃圾桶,進行宣傳,鼓勵消費者把用過的飯盒帶回來。

二、垃圾的處理

節目中我們看到每天8點半之前,居民們會把垃圾投放到指定地點,在之後的一個多小時中,垃圾車會分別將不同種類的垃圾取走,並送到相關的地點去處理。在這天上午的9點到10點之間,我們就見到了十輛運送不同垃圾的垃圾車。有一位趕來送垃圾的女士,在這裏轉了一圈後,卻又將帶來的垃圾拿走了。這位日本居民告訴我們:因爲這個罐子已經收集結束了,車都已經拉走了,沒有了,所以我拿回去。因爲我們都是有規定,比如這個社區要在這個地方,當然旁邊有還來得及的地方,可以放的話,我可以向他們打一下招呼送去,但是基本上我們是要遵守自己的垃圾收集區,所以還是要拿回去。這一次沒趕上,這些垃圾可能要在家裏存放一到兩個星期。

在我孫子市,垃圾分類已經實行了二十多年了,而這種做法並不是這個城市

所特有的,在日本的有些城市,垃圾分類甚至已經達到了幾十種。這種看似繁瑣的做法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磨後以後,已經被絕大多數日本人所接受,並在很大程度上改變着人們的生活態度。

中國會把垃圾集體放在一起,國人沒有主動的意識去分類分放垃圾。即使在公共場所中,設立了分類的垃圾空格,也會發現大多數的人根本不看,就直接丟棄手中的垃圾。更多的人,會隨手拋棄手中的廢物,看着漫天飛舞的垃圾,有的人會感嘆着說:這要是乾淨點,我也不會丟垃圾呀,瞧這地方髒的,我也就丟了垃圾。試想,如果每個人都如此想,那麼垃圾怎麼會不多呢?環境又怎麼可能會變化呢?我們生活的環境是否清潔,和我們每個人都有關係。我更期待着,每個人都有主人翁的意識,不要再隨意丟棄垃圾,爲環保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還我們一個清新的空間。

三、關注娃娃的教育

節目中我們看到在巖鬆參觀日本的一家企業時有很多爲兒童設計的產品,有一個發電機,只要用手搖幾下就可以使燈亮起來,讓兒童自己體會節約的好處,從小就培養了節約和回收的興趣。

而我們中國博物館以及其他的參觀場所的時候,有多少的設計爲兒童設計?有沒有考慮到娃娃的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我們要關注的問題與點很多,不可忽視一點一滴細小的地方,也不可放棄對娃娃的啓蒙教育。除了教學知識,我們更應該教育他們如何做人,如何養成好習慣。使我們的未來可以發展的更好。

四、總結

現在世界資源越來越緊張,我國在實行科學發展觀。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國家應該制定關於資源節約和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規,政府應給予政策支持,比如建立現代化的垃圾回收中心,發展垃圾回收的新技術。

2、世界各個國家應加強合作,說到環境問題,不能說它只屬於哪一個國家。現在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互相影響,不管是日本、中國、韓國,還是其他國家,共同把環境治理好,每一個人都會成爲真正的受益者。

3、企業不僅要關注經濟利益,也要關注社會利益,在企業中要樹立節約和回收的意識,在整個生產運作過程中要把回收納入生產的環節。如一些物流企業設置有回收物流,逆向物流。

4、學校要加強節約和回收方面的教育,如日本在節約方面關注娃娃的教育。我們中國應該在學校就灌輸節約和回收的理念。

5、我們每個人應樹立節約和回收的意識,爲了我們的生活和後代的生活,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行動起來。

第五篇:巖鬆看日本讀後感

感覺像個小學生或中學生命題作文似的,想起了當年被老師逼得焦頭爛額半夜遊魂在客廳想第二天參加作文大賽參賽題材的某個晚上了~~~~

事出偶然,辦公室的網絡連接兩天斷網,加上一向白癡的某人竟然趕上在這個節骨眼休假,導致聯網希望變的越來越渺茫,巖鬆看日本讀後感。反正我不是一個人戰鬥。總會有人急的,咱不急。

說了這麼多廢話,最終要說的就是,因爲,1,斷網了2,手頭沒有需要急於處理的工作。既然上不了開心網淘寶網果皮網天涯貓撲人人網~~~我該乾點啥呢?

跑去閱覽室找本雜誌,花花綠綠的cancan太刺眼,跑去av中心找個電影,目標忒明顯肯定會引起鬼子側目。不得已抽出這本不起眼封面的《巖鬆看日本》,一溜煙兒跑回座位打發時間去了。

看了幾眼,渾身不舒服。我呢一向是能夠以影畫方式瞭解某事的話就不傾向選擇用文字方式去了解。也許樓下那幾張《巖鬆看日本》的專輯會出乎意料的好看呢?總之,這書,實在是不怎麼樣。。。。

現在我還沒有看完,舉兩個印象深刻的例子,一個是p2~3出現的“我們下榻的酒店”。我們下榻??我平生第一次看到自己說自己下榻的。是我太孤陋寡聞的嗎?我尋遍網絡未果,但是從google出現的例子來看,的確“我們下榻”的說法,但極少。我仍然固執認爲用於第一人稱肯定是錯誤的。

第二個是p60講述轉戰大阪取材相撲選手的環節。莫名其妙的在講述前插入一個莫名其妙的花絮,說他的同事趙海燕過安檢時因爲腰帶有個大金屬扣的原因導致報警器一直在響,不得已把腰帶解了下來,大家看後哈哈大笑~~

不莫名嗎?還是我理解能力太差?這個小花絮跟大阪相撲有關係麼?還是說這本書就是個流水賬啊?

看到80頁左右的時候,我準備放棄了。覺得這類電視解說的文字版,不深入、太淺顯,敘述的基本上都是一直以來都爲人們所熟知的日本的情節,比如相撲、比如垃圾分類等等。當然,應該因爲我是學日語的,我瞭解這些知識,而這本書針對的是不接觸日語日本人的大衆,所以內容上講目的在於普及知識。但即便成功達到了這個目的,文筆也太不過關了。採訪渡邊淳一的環節除外。這個環節肯定是翻譯過來的,所以貌似還比較有深度。我對《失樂園》類一向沒什麼興趣,在此不多加評論。

----------------------

這本《巖鬆看日本》的書大部分是在坐地鐵和公交車的時間裏看完的,比我計劃要看完的時間早了不少,當然也是sunny催着我快看的緣故。看完這本書,感覺不知該怎麼描述,總體認爲一個國家就像是一個人,你不去親身地體會一下,想通過電視或者報紙來觀望,終究是不能瞭解清楚地,就好像一個人你沒有很深入地交往,是沒有辦法真正看清楚他的本質。還有就是一個國家是由很多面組合起來的,所以有時候沒有絕對的真理與對錯,就像一個多面體,只有全部感覺之後,纔能有一個真實的總體的評價。

我只能是記錄幾點對自己印象比較深刻的節點或者說畫面來陳述一下了:

1、關於防災,無處不有的國民意識。日本是一個處於地震帶上,所以地震頻發的國家,所以他們從小就教育和培養小孩的危機意識和應急意識,每年3月初的第一週是日本的全國消防周,每一所中國小都會舉行一次和地震火災有關的預防和宣傳活動。而且日本還有很多的防災生活用品店,裏面各種各樣的防災急救用品是應有盡有,讀後感《巖鬆看日本讀後感》。 而且每個家庭都有備有一個急救包或者緊急時候需要用的包裹,等真的發生事情了,拿着就去避難室躲避起來。而我們這方面確實挺欠缺的。

2、關於環保和垃圾處理:在很多城市,家庭的生活垃圾進行分類處理,有的已經細分到17類了,比如說瓶類還要分爲無色瓶、茶色瓶、其他瓶等,這些垃圾被分放在不通的袋子裏,而且一週只回收兩次,固定的垃圾有固定的丟放地點和時間。她的垃圾處理廠外部看上去像一個安徒生童話裏的美麗莊園,內部又像一個兒童科技館,所以處理的工序都用透明的玻璃隔開,可以讓來參觀的兒童直接看到整個過程,還建有一個關於環保的科普觀摩走廊,不僅美觀清潔,而且各種關於環保的科普動漫琳琅滿目,很受兒童的家長的歡迎,可以從小培養他們的節約意識和環保觀念。

3、老年人的問題:在日本很多老年人退休之後,還會自己出去工作,比如出租車司機中幾乎看不到年輕人,這個目的有很多種:第一,有事情做,有利於健康‘第二,感覺被社會需要,心理上更自信。而且很多城市都有這種老年職業介紹所,是免費服務的,政府掏錢。我想這個在中國還很難形成,那麼多年輕人還沒活幹呢,另外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老年人就應該休養生息,都幹了一輩子了,該歇一歇了,誰知一沒事幹,一歇,很多病就找上門來了。

4、細節決定品質:轉述一下書裏的話,在日本無論是2個人還是200個人,只要去做同一件事情,肯定都會規規矩矩地排起隊,絕不會有人上前插隊;乘上下滾輪電梯時,所有人都會站在一邊,留出另一側讓他人行走,絕不會並排站立;交通擁堵時,看不到開車的人會搶道併線,或者按汽車喇叭;無論有什麼約會,都有準時到達,從不遲到;雖然很多人吸菸,但街上看不到一個菸頭,抽菸的人自己都會備一個小小的便攜式的菸灰缸,將菸灰彈在裏面,用完合上後再裝進衣袋裏......

前中國駐日本大使王毅這樣說:中國人有大局觀,擅長宏觀思維,從官員一直到退休工人、出租司機,都能談論一番國際國內大事,但中國人沒有談論和琢磨小事情。小細節的習慣,這一點與日本人正好不同,日本人很少談論宏觀問題,他們的思想大部分都集中在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做精。所以中國人自古讀書是爲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國人熱衷於談論甚至爭論政治大事”,而日本人平時想的和說的大多是怎麼做菜最好吃,怎樣洗衣最節水,怎麼用車最省錢,怎樣幹活最有效等。中國人做事情常說的一句話是“差不多就行了”,恐怕日本人是不敢說的,他們是差一點都不行。

5、幾個生活場景:每天坐地鐵上下班的人很多,但秩序井然。車廂裏都非常的安靜,沒有人說話,更沒有人使用手機,接手機也到車廂結合部,甚至還有女性專用車廂;在一個城鄉結合部的地方,一個廢廟旁邊的簡易廁所,發現有剛換不久的新手紙,洗手的時候發現洗手池是馬桶的水箱蓋,這樣,洗手的水又流進馬桶的水箱,水資源就這樣被循環使用;過街紅綠燈真的起作用;服務業的人員是真的爲您服務,那謙卑和順從的態度甚至有時讓你不自然起來;幾乎每一個殘疾人的設施都被很好地維護着,而不是被佔用......

這樣的場景需要我們一點點去體會,也需要我們一步步地去實現,建設一個良好的文明國家實屬不易,那句話說的真是很有道理,當每一箇中國人都很文明,素質很好的時候,纔可以說是中國真正強大的時候,國民意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點點地去完成和提高,我希望那一天不會來的太晚。